发问下,如何通过角球数据网评估球队的进攻能力?

2017-04-12 18:36
来源:
ENJOY足球装备网
球迷在自己主队拿到角球时仍会十分兴奋,但是在英超联赛,只有3%的角球能够转化为进球。也许罚好一个角球并不那么轻松。
很多球迷对角球可谓爱恨交织。根据Opta数据统计,对于这项只有3.2%进球转化率的战术,他们仍然感到十分兴奋。当有角球出现时,球场里的声贝总是会增大,随之弥漫着一股或期待或担心的情绪——这取决于球迷支持哪支队伍。然而,人们对角球这一战术,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持尖刻态度,许多球迷论坛充斥着“为什么我们的角球这么糟糕”的论调,“你得(让球)绕过第一名防守队员”已经成为评论员引用最多的陈词滥调。然而,过去十年以来,足球运动员的技术——特别是从进攻的角度来说——似乎已经有了显著提高,难道他们把球开进25英尺远禁区的能力反而退化了?事实果真如此吗?英超过往5个赛季,直接由角球转化而来的进球比例并没有太多变化,总是在场均0.32—0.38球之间浮动,这个数字和欧洲其他顶级联赛或国际比赛没什么区别。既然角球的得分效率并没有突然下滑,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抱有这样悲观的看法呢?
首先可能是因为我们受了电视足球节目影响。如果一个角球转化成进球的概率只有3.2%,那么不可避免地,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角球都不会进球。所以看得越多,越容易产生根深蒂固的消极观点。还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职业球员领着大把的薪水,至少在开角球时应该保证球能绕过第一名防守队员。这就是很多球迷对“什么是高效角球”产生严重误解的地方。低质量的传球和有威胁的传球,区别还是很大的。如果你看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角球视频,就会发现,那时候更多地把球踢进禁区里。这种套路下,除非你踢得很离谱,那么你有很大的可能性让球绕过第一名防守队员。虽然这样就没有什么速度或下坠冲击力了,但在那个年代,这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那时候的门将面对来球,还是习惯把球接住,而当时规则上是允许一定程度的身体接触的(这意味着门将在推搡下会容易掉球)。而现在,这种角球并不管用,因为门将往往喜欢把球击出,以便减少触球犯错的机会,同时裁判也给门将以更多的保护。
角球时,防守一方通常会在小禁区前沿位置布置第一位防守队员,如果想让角球真正具有威胁,开球的最佳落点之一就是越过这名球员。这落点要求很精确,就好像罚任意球时直挂死角一样。不仅要掌握好球速和划出的弧线,还要避免用力过度或落点靠门将太近。第一名防守队员通常在20英尺远,球在刚刚越过这名队员时最好马上下坠,以达到迷惑防守球员的目的,并且给本方队员最好的头球抢点攻门的机会。本月稍早西布朗对阿森纳攻入的首粒进球,就是由查德利开给道森的绝佳角球制造的。温格在赛后也对这粒进球不吝惜溢美之词,尽管枪手自己的防守存在诸多缺陷。发角球控制好下坠的具体地点,这个难度非常大,相比较而言,任意球会容易一些,因为前面的人墙会帮着罚球者校准飞行的路线。发角球有很多因素要考虑,而且也有多种方式,所以势必有一些难度要更大。相比发到后点,前点角球更容易被第一名防守队员拦截破坏掉。同样,外旋球使门将接球难度加大,但可能没有速度更快的内旋球有威胁。也许对角球完美的追求就是,10次角球有4次被防守队员破坏掉,剩下的6次,能进球的概率则远远高于10次落点准确却没威胁的角球。
还有其他原因使得角球受到了“有色眼镜”的待遇。考虑到顶级俱乐部为保障球队最大限度的发挥而投入的巨大财力,他们在角球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比如老特拉福德球场边线外的草皮有一定的坡度,角球主罚手开球前需要跑个小坡。其他球场也有类似的问题,甚至于有的还没有起码的助跑距离,当然更不要说和训练场的宽阔空间相比了。过去10年来,绝大多数俱乐部都在边线外引入了人工草皮,目的是防止边裁和替补球员的磨损。所以开角球的球员往往在准备踢球的一瞬间,因为草皮的变化而突然停止开球,只得重新再来一次。尽管人们可能不会因为这种细微的不便而对球员有一点点同情,但奇怪的是,许多大俱乐部在竭尽全力争取若有若无的利益时,却在这方面没什么改进。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很多球队在角球防守时做了战术调整。过去10年来,在门柱边各安插一名防守球员的作法已不太时兴。现在的做法通常是会放弃一边,或者两边都不管。这套体系的思路是:利用对方的角球,作为本方反击的一个契机。这种大胆创新战术尤以博阿斯和罗杰斯教练为代表(当然,两人取得的成就有一些差别),他们是英超教练中第一批运用这种战术的。他们认为对手在开角球时,对方的防线是最脆弱的,事实上他们如此认为是有一些根据的。本赛季,利物浦的多次失球,恰恰就发生在自己刚刚罚完角球后。所以也就难怪,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发角球时在对方禁区投入重兵,自然进球的机会也就小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球员擅长踢角球了。近年来,鲁尼和雅戈-阿斯帕斯依靠优秀的表现,为角球的战术地位博得了尊重,这就好像加-加-宾克斯的出演为乔治-卢卡斯公认的导演地位奠定了基础(译者注:星球大战梗,加-加-宾克斯是《星球大战》中的人物,其设定最早是由乔治-卢卡斯提出来的,影迷普遍反响不错)。罚好角球并非最难的事,但也不如许多旁观者想的那样轻松。也许我们应该对“角球”这一被严重轻视的战术少一点唱衰,而应该对优秀的角球手多一点赞许。
(翻译:spurs1103)
发送“6”获取今日精美壁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球数据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