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谁知道,工具类app变现有什么商品可以马上变现方案可以参考?

工具型产品有哪些?(8分钟了解工具型产品常见模式)3.3计划是三节课含金量最高的旗舰课程,也是目前唯一的线下课。致力于用3年时间,每年为互联网行业培养300名最优秀的产品&运营人才。三节课注:一款产品如果没有明晰的变现之路,将很快走向衰竭,而工具类产品的商业化变现之路又异常狭窄,这背后有没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向,以及有无规律可循呢?如果你是一枚产品新人,这篇文章也许会让你对工具型产品有一个基础的了解。最近出于兴趣,我在研究分析WiFi万能钥匙这款产品,本来以为它只是一款普通的工具类产品(从产品需求角度,解决的是用户“免费蹭网”等需求),但没想到它目前已经拥有超过9亿的用户,月获用户超过5亿。产品数据方面,根据百度指数近一个月的数据,用户画像中有86%的用户处于30-50岁,搜索峰值通常位于周六和周日。在分析产品结构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系统会引导用户进入一个叫“连尚-发现”的栏目,而这个栏目的内容和结构与今日头条非常相似,简直就是今日头条的另外一个版本,而这种资讯内容中间又时不时地穿插着广告。“连尚-发现”页面我认为,WiFi万能钥匙当前的产品结构是为其商业化迈出的重要一步。WiFi万能钥匙作为一款工具型产品,为什么产品结构会是这个样子的?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点?也许,这就要从工具型产品的发展说起了,接下来,我将通过本篇文章带领你去了解工具型产品的发展,认识常见的商业化模式,逐层拨开迷雾,为你解读工具型产品背后的商业逻辑。另外,我认为不关注产品商业模式的产品经理都是耍流氓。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除了要关注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用户数据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你能否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思考和挖掘产品的商业模式,毕竟,正在盈利或者具有盈利模式的产品才更容易获得资本的注入,支撑整个团队活下去,然后走的更远。一、工具型产品的定义和分类简单来讲,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一款工具型产品:在某一个具体的场景下,为解决某一个明确需求而诞生的工具。从产品形态上来看,它既包括虚拟的app,也包括物联网的智能设备,比如iPhone,无人机,共享单车等。按照工具型产品常见的使用场景,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第1类:系统工具类此类产品依托于PC或者移动设备,包括常见的:浏览器、输入法、软件市场,安全清理、硬件检测、计算器等。第2类:生活娱乐工具此类产品包括常见的:音视频播放器、支付、下载、天气、地图、美图、运动,还有近期兴起的共享单车、无人机、直播等等。第3类:工作效率工具此类产品包括常见的:office、邮箱、便签、网盘、翻译、阅读、笔记等。第4类:垂直专业性工具此类产品一般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将功能做到极致,包括产品经理必备的Axure和Sketch;设计师必备的Photoshop和花瓣;还有脑图工具,如X-Mind和百度脑图;在线问卷制作和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网等等。二、工具型产品发展的规律市面上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富的工具型产品,而且层出不穷?这背后是有一些规律存在的。1、起步门槛相对较低工具型产品,较适合创业团队,因为产品初期投入到产品核心功能的迭代和打磨上,对于内容和资源的依赖性相对弱一些。同时,工具型产品分类很多,每一个垂直的领域都有可能出现非常专业的产品,因此存在较多的创业机会。2、找准用户痛点,传播性快工具型产品的切入,通常会在特定的某一个垂直场景中找准用户的痛点,为用户解决需求。由于为用户带来便捷,甚至提高了效率,也经常会引发不错的口碑效应。3、迅速扩大,拼杀后占领市场近年来,互联网借助中国人口红利,在国内已经产生了多款用户规模上亿的工具型产品,包括墨迹天气、WiFi万能钥匙和各种音乐播放器等。4、寻求商业变现,或转战海外当一款产品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依然没有达到收支平衡的商业模式,产品团队将会探索各种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毕竟对于大多数团队来说,寻求盈利并活下去是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在国内市场未能打开局面的产品转战海外,工具型产品天生具备的可移植性为其转战海外提供了优势。比如当年的猎豹移动,从海外市场进行切入,然后再回归中国市场。三、工具型产品的发展困境1、天花板明显,规模容易受限受限于产品的定位和场景,会导致用户粘性低。有些特定场景的工具,用户用完之后即退出,导致用户停留时间短。在目前各类工具型产品排行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同类竞品,那么用户面临的选择也会非常多,造成了供给远大于需求的局面,所以很多工具型产品也就只能是沦为备胎。比如常见的墨迹天气,虽然近年来长居天气类应用排行榜第一名,但其规模变化不大,天气类应用,用户天然的停留时间短,甚至不需要打开,毕竟通过每日的天气通知就可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同时,我们在目前各款手机上,都可以看到各家系统会为用户提供天气预报的服务,在产品体验上也有不错的表现,那么用户在选择天气类工具时,就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系统自带的工具。2、缺乏商业变现模式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直接付费的模式行不通,一般都是先免费服务,积累大量用户后,引导部分用户消费获得更好的服务,进而获得盈利。在不少创业团队研发产品之前,总容易产生一种想当然的想法,只要产品有了海量用户,就不愁没有变现的方式。但是目前看来,这一想法并不完全靠谱,有很多虽然用户已过数亿,但依然没有找到非常符合产品体量的盈利模式,这其实就是依靠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目前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流量变现模式是广告,但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插播广告。很显然,广告大部分情况下会影响用户体验,甚至造成用户的反感,从而导致用户流失。比如当年非常流行的、被用户普遍认为是当时最好用的咨询订阅服务——RSS阅读服务器:Google Reader,上线于2005,停服于2013。虽然是最好用,但此业务与Google的主营广告业务相互矛盾,产品团队曾经尝试过一些广告变现的商业模式,但转化率非常低,最终也只能宣布此产品的死亡。四、工具型产品的商业化之路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工具型产品的商业变现模式,甚至在工作中运用这些方法,我总结了市面上常见的3类场景,供大家参考。1、使用前付费在使用之前,用户需要付费才能使用。大概在10年前,我们经常在电脑店看到以光盘形式出售的软件。近年来互联网网络带宽大幅度提升后,此类产品已经开始采用付费后下载的模式。2003版的Microsoft office安装光盘举例1:微软的工具产品,包括Windows系统、office工具,早年通过光盘形式出售给用户。现在提供多种不同的版本,用户可以直接在线购买,获得Lisense(授权激活码),然后下载安装后进行账户激活。office365举例2:App Store中一些高级的应用,比如Pro版的工具,需要付费后才能下载安装。下图中展示的就是在工具类应用中,需要付费才能下载安装的几款产品。App Store中需要付费下载的部分工具类产品另外,基于产品常用的转化漏斗模型,有很多付费产品采用新用户免费限时试用的模式,比如近年来新购买的笔记本电脑,通常会预装Windows系统和office,系统会提示可以免费试用60天的office。这些免费试用的逻辑基本上都是基于转化漏斗模型。转化漏斗国内也有很多工具类产品采用免费试用模式,吸引更多用户的试用,比如通过EDM、短信,或者站内信等方式通知用户,有N天的免费试用期,用户试用之后,再引导用户往付费版本进行转化。基于转化漏斗模型,可以针对漏斗每个阶段的转化率进行分析,通过优化流程或改进产品,提升转化率。2、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付费此类工具型产品,大多提供多种版本,通常包括免费版和高级版。免费版适合于普通用户,满足基本功能。高级版适合于深度用户,或者核心用户,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能提供更多的高级功能。举例1:问卷网目前为用户提供的版本有3个,其中基础版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使用需求,高级版会为付费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定制版主要是为企业大客户提供专属定制和服务。问卷网产品版本另外,一般情况下,问卷网普通用户可以试用3天高级版,既然我是问卷网的产品经理,那我就给咱们三节课的用户提供一个专属福利吧:1个月的免费高级版试用权限。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扫码提交申请,没有的我们继续看文章。一个月免费高级版申请二维码3、依靠高流量,做流量变现做流量变现,本质上其实可以理解为做广告,对于任何一款高流量的产品来说,都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商业化模式。当然,精细化运作的广告分发会让用户感觉到被打扰的程度最低。提到流量变现,业内非常值得关注的是Facebook,有一组来自Facebook 2015Q4季度的营收数据显示其季度营收58亿美元,广告占比97%,其中80%来自移动端。Facebook 2015Q4季度数据有一位来自Facebook的数学家曾经感叹:“我们这一代最优秀的头脑,居然是被用于思考如何让用户点击广告”。除了Facebook,Google和百度也都通过搜索广告业务,每年获得巨额的公司营收。那么流量变现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五、如何实现流量变现?流量变现的本质离不开广告模式,在这个部分我们会着重分析一下流量变现模式下的主要角色、结算模式,以及广告的形态。1、主要包含哪些角色?理解流量变现的模式,需要了解在流量变现的产业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广告主、广告平台、流量主。三方角色三类角色相对都比较容易理解:广告主:是指有投放广告需求的商家,通过投放广告获得用户或促成销售。流量主:是指拥有较高的用户流量,可以向用户展示广告的一方。广告平台:是指在广告主和流量主之间形成连接关系的一方。有些流量主可以自建广告投放平台,比如腾讯广点通,广告主直接在广点通上进行广告和投放需求设置,广告会展现在腾讯旗下相关的平台。有些广告平台是由第三方公司研发,一方面对接高流量的流量主,一方面对接各行各业需求的广告主。当然对于某些产品,广告主也可以直接和流量主进行商务对接,跨过广告平台,直接进行投放和结算。广告联盟通常会对接各种各样高流量的渠道,可以供广告主进行选择,广告主在广告联盟上可以通过预付款的形式支付广告费用,根据结算的规则进行扣费。我们以腾讯广告联盟为例,平台上包含了腾讯旗下高流量的几款产品,包括微信、QQ、应用宝等,依托于腾讯内部的大数据平台,腾讯广告联盟还可以为广告主提供精准投放的功能。腾讯广告联盟其中在每个广告资源下,又有不同的投放模式,比如微信广告不仅可以依托于微信公众号的生态体系提供公众号关注、卡券分发、移动应用下载的服务,还可以在朋友圈做品牌推广的服务。对于应用宝广告,可以提供应用宝首页、各类榜单、搜索结果等方式的推荐,通过CPA模式进行广告结算。2、如何结算费用?结算费用则通常会按照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结算。互联网广告结算模式CPT:Cost Per Time,每段时间展示的费用。比如某些网站为广告主投放一个月的广告,广告主按照时间进行付费。CPC:Cost Per Click,每次点击付费。比如搜索引擎关键词搜索的结果页,用户点击广告后,广告主为流量主付费。CPA:Cost Per Action,每次动作付费。动作由广告和流量主协商决定,常见包含有用户下载,或者用户进入广告主的landing page(着陆页)完成注册等。CPS:Cost Per Sales,每次销售付费。比如淘宝客模式,用户通过推广链接进行下单购买动作,完成销售下单后,广告主为流量主进行费用结算。CPM:Cost Per Thousand,每千人成本/收益。计算公式CPM=(广告费用/到达人数)*1000,它可以衡量广告投入的实际效果。对于广告主,通过这项公式计算每千人成本,而对于流量主来说,用来计算每千人带来的收益。3、流量变现的常见形态(1)原生态网页广告原生网页广告对用户的打扰程度最高,尤其是经过几十年的互联网发展后,依然可以在很多网页上看到用户体验很差的广告。目前常见于各类软件下载站点,弹出各种游戏广告。这种广告经常按照CPT或者CPC模式进行费用结算,但是随着网民认知水平的提升,这种类似城市牛皮鲜的小广告点击效果逐渐降低,在主流媒体上几乎很难再看到类似的广告。弹窗广告(2)搜索推荐通常是指在用户使用搜索工具搜索关键词时,在出现的搜索结果页出现的广告。关键词搜索对于用户来说,很大程度上是用户当前的需求,所以在这个页面上推荐广告的模式不仅让广告主认可,用户对于所搜到的结果相对满意的话,那就是三方都满意的局面了。相比原生态网页广告,搜索推荐广告在用户体验方面和效果方面都具有质的飞跃。比如我们在百度中搜索“手机”,结果页最前面的两个广告,分别了来自天猫和京东。当用户通过链接进入商品页面时,我们在浏览器地址栏中,可以看到一长串的字符,一方面用于记录广告主投放广告的来源,另一方面对于下单完成销售的订单,可以用来评估投放效果,甚至给到流量主部分提成,视双方合作业务而定。百度搜索(3)feed流广告首先介绍什么是信息流,我们通常在资讯类产品中看到有很多内容按照统一的规格样式,从上往下排列形成了信息流,比如百度首页搜索框下方的内容,今日头条看到的动态内容,微信的朋友圈和刚推出的“看一看”也是信息流。feed流那么什么是feed流?feed,翻译成中文是喂养的意思。即用户想要吃什么,就喂他们什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日头条,它并不是将所有内容都给你,而是通过阅读记录,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个性化得推荐你想看的,让你越看越喜欢,越看越爱看。关于feed流,百度和Facebook在2017年都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首先,手机百度做了重大改版,从改版后的主体页面来看,内容属性明显加强。谷歌在今年7月份也在手机搜索中增加了“Google feed”,可以根据用户的搜索历史向用户推荐内容。信息流背后的商业模式是信息流广告。信息流广告是与正常的信息内容混排在一起的广告。也是最不像广告的广告,如果你不留意在它们周围出现的“推广”、“广告”字样,可能你都不会发现这是一条广告。比如微博广告、今日头条的广告、朋友圈的广告等等。朋友圈广告我们以百度为例,通过一组数据看一看feed流的威力:百度在2017年初,将核心业务确定为:搜索,手机百度,信息流三大板块。从2017年百度公布的Q2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百度营收为208.7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3%;净利润44.1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2.9%,其中移动营收占比72%”,信息流广告收入相比较第一季度提升了200%。目前我们可以看到采用流量变现的工具产品有:微博,墨迹天气、QQ空间、微信朋友圈、今日头条等等。本质上,也是为了产品可以实现商业变现,获得盈利。六、总结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文章最初的WiFi万能钥匙的产品形态背后的商业逻辑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信息流模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那么结合着自家的产品,又该如何实现商业化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1、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作为产品经理,本质上类似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需要经常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通过研究竞品或者和业内同行交流,注意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帮助公司业务快速成长,进而实现盈利,这是我们产品经理值得关注的事情。2、关注用户长尾需求在做好产品核心功能、良好的产品体验的基础上,挖掘产品的长尾需求。比如qq最初解决的是用户沟通的需求,但是很少用户愿意为沟通功能付费,但是当qq推出了qq秀功能时,很多用户愿意买单,因为这一功能解决了用户展示个性的长尾需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支付宝支付完成页面,先是抽奖功能,进而为用户提供广告主的优惠券。再比如前不久微信推出的无现金活动,微信支付完成页面,提示领取0.1元左右的鼓励金,引导用户来到活动页面,领取商家的微信卡券等。3、面对互联网广告的态度如果你身处互联网产业链中,应该意识到流量变现在互联网的商业变现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深入学习广告投放模式和相关技能,比如:如何建立投放效果评估模型,如何写投放广告的标题,如何配图,如何写内容,如何做A/B测试等,将对你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你是普通用户,也需要正确面对信息流广告,避免被信息流淹没,被占据过多的注意力,避免陷入到信息流的旋涡。最正确也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时关掉手机,认真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之中。
今天看了这个题目,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有感触,因为我自己就是在软件开发外包公司工作,目前为止也已经工作了将近8年的时间,期间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来说说我的经历。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明白,我将会按照题主的几个问题逐个回答(我想说的太多了,我想几天时间内肯定是回答不完的,所以我决定有时间的时候就来更新一点,咱们慢慢聊)。题主的第一个问题:开发一个APP有多难?回答如下:作为一个从业近8年的APP开发人员来说,做个app本身不难,难就难在前期客户方和外包方的沟通和对于需求的梳理和把控,个人觉得只要前期的功能点梳理清楚了,加上这家公司不是个坑壁公司(找个靠谱公司),那么做好一个APP的成功率就已经上升到了90%的可能性。这个问题里面,我将会拆分进行回答两个问题“如何沟通好需求”和“如何找到靠谱的公司”。那么作为将要做一个app软件的你如何和外包公司沟通好需求呢?我觉得这个是你和外包公司双方的事情,如果你全部指望外包公司替你想到,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需求也很好把控,只要说清楚就行,举个栗子来说,比如你要做一个商城,就算你不懂技术,你自己也可以看看其他人的商城是怎么做的,比如你的商城规划是有登陆功能,登陆功能采用那么方式来做(比如常见的登陆功能有联合登陆(微信登陆、微博登陆、QQ登陆)、还有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还有手机号码登陆),你必须想好有哪些登陆方式,因为一般定制开发的项目,你说了外包公司才会做,你不说一般都是不会做进去的,同样的,你说的越细致后期的问题会越少,同样费用也会越多,因为外包公司的价格的评定标准就是根据你的功能来计算的,具体如何计算的,我后面再和你们说。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里面的第二个小问题“如何找到靠谱的公司”。其实我对我的客户一贯的说法就是“一看二查三聊”,这个怎么说呢,所谓“一看”就是你一定不要怕麻烦,既然想做好APP,那么不管你选择的公司在哪个城市,你自己一定要亲自的过去看看这家公司,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有几个办公室,有几个做技术的,有几个做销售的 ,有几个做运营的。大部分只要你过去看看,你自己心里就有个底了,不是说所有的大公司都靠谱,但是大部分的大公司都会比小的团队会更加的有保障,出了问题他们基本都会给你解决,因为比起开发商的损失来说,开发商的信誉是他们更加看重的东西。“二查”就是从网络上面各种渠道去查查这家公司,看看整个网络媒体对于这家公司的侧面评价如何。“三聊”,这个就比较重要了,多和你的目标的外包公司对接人员聊聊,当你聊了几家外包公司的对接人员之后,你基本上就能感受到他们专业程度的差距了,从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比较专业的公司即可。那么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了,开发一个APP真的不难,你只需要做好我上面说的2点,把握好需求和找到一家靠谱的外包公司,即可。是不是很简单?
那么就这样完了吗?项目就能做好就能做成功?当然不是,我还么有说完,今天事情太多了,一会还有一个客户从南京做高铁来我们公司验收他的app开发项目,我是项目负责人,得准备准备了,现在不和你们扯了,有时间再聊。写于2018年1月26日下午五点半。今天下午事情不是很多,快过年了,过年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咨询的客户少了,原来着急上线的客户也不着急了,都各自忙各自的了,我也难得清闲,可以好好整理下思绪回答下题主的第二个问题“开发APP需要经历哪些流程”。第一步:)需求方(也就是你自己),确定了自己的立项之后,一定要多看看竞品公司的app产品,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流程,细节做的怎么样,先做到自己的心中大楷有个数,然后再去网上找对应的app开发的外包公司,至于怎么找这个app开发公司,在我1月26号下午的回答中已经说过了。这个环节我姑且称它为“找公司”。第二步:找到中意的app开发公司之后就和他们开始洽谈项目的细节(在我1月26号下午的回答中也已经说过了),并且一定要把这些细节明确到合同里面,因为如果你的项目是独立无二的,是需要这家app开发公司独立定制和开发的,那么你的需求一定要明确在合同里面,因为软件开发公司最终也只会按照这些合同约定的功能和条款来制作。也一定要明确每个功能的实现方式方法,同一种功能有很多不同的实现方法,就像我文章开头所说过的那样,同为登录,却有用户名密码登录、第三方联合登陆、手机号码登陆等几种不同的方式。如果这些方式开始没有明确,最后外包商又没有做,那肯定就是双方扯皮的事情,下面有张图是我们之前为其他客户做的一个需求分析的原型图,可能和你要做的APP不一样,但是大部分都是这个逻辑,发上来仅供参考。这个环节我姑且称它为“细需求”。第三步:需求也确定好了,那自然就是合同了,合同也是要注意的事情,有几个点,我认为作为客户的你应该需要知道。需要注意的A点:如果你的项目案值高于5万元,那么预付款不能高于60%,应该实行分阶段付款,建议的分阶段付款应该为合同签订支付30%,效果图全部确认之后支付30%,安卓端完成测试上线支付20%,苹果端完成测试上线支付20%。
需要注意的B点:就是软件所有权的问题,大部分正规的软件开发公司在合同中都会明确的表达该软件的知识产权是属于他们所有的,如果你作为需求方,你的软件开发完成还需要申请软著等等一系列其他的内容,那么我建议你还是和软件公司协商一下,争取把软件所有权或者知识产权谈成你们双方共同所有。当然你也可以谈成归属你自己所有,但是据我所知,如果这个项目开发完只归属你自己所有,那么你将会付出较多的代价(主要是金钱上面的代价)需要注意的C点:此项目各阶段双方约定的交付时间以及截点,以及当前截点下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这个也一定要约束清楚,也是在后期双方责任不明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需要注意的D点:之前你和外包公司沟通确定的需求文档一定要做为合同的附件添加在合同里面。后期最容易扯皮的就是需求问题了。这个环节我姑且称它为“定合同”。第四步:接下来你只需要在不同的环节及时督促外包公司按照合同的约定交付当前应该交付的内容,并且对这个交付给你的内容进行审核即可。第五步:项目验收OK,以上五步就是开发一个APP大楷需要经历的流程,不管你是谁,你找哪家外包公司给你做合作,都摆脱不了我上述所说的五大步骤。未完待续,后续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继续分享题主提出的其他几个问题。(本段写于2018年1月29月下午)各位新年好,咱们又见面啦,过年期间不是吃饭就是打牌确实好无聊,我也就趁着这个无聊的时间把题主的第三个问题好好的想了想,现在我将要回答题主的第三个问题:“难点都在哪里?在哪出现的?”,其实从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说,在软件开发中,假设双方都是靠谱的人和靠谱的公司,那么这个项目是肯定会做好的,也会完美完工的。难点出现在哪里,大部分的难点都出现在外包公司的不负责任和需求方对需求的不理解上面
在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了很多天,应该怎么回答,现在我觉得,如果我以需求方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好,你们也更加的容易理解(虽然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做开发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是有时仍然也会需要把部分项目做外包,或者项目中的某个技术点做外包,人无完人,公司的技术也是一样,不可能有公司是全能,什么都会,所以这是正常的)。失败的外包案例一:1:项目名称:XXXAPP开发双版本2:项目案值:10万左右3:项目时间:2017年9月份4:外包方公司名称:重庆诺XXX科技有限公司5:大体经过:这家公司我们之前去实地考察过,也有几十个人,只不过注册时间很短(2017年1月份注册,事后证明当时没有考虑这个重要因素确实太大意了!愧疚中···),这次合作的是一款游戏的全新定制开发,上面我也说过,定制开发需要根据需求方的要求从原型图开始,再做UI效果图,给需求方确认之后再开始程序。但是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对我们纯忽悠,直接从淘宝上面买了一款类似的游戏源码,在他们的服务器上面安装好之后直接手机截屏了几张图片发给我们,说这是他们单独为我们量身设计的,并且不予修改,在我们多次要求修改的情况下,直接失联(不接电话、不回信息、不给任何回复···)。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后来才知道这家公司就是专门骗首付款的。(这个案例可以说是我们最失败最最屈辱的案例,明摆着被人抢了,如果你们也碰到这样的公司,那真的是只能自认倒霉了,我写再多的经验对于这样的公司来说也是无计可施···)6:得出的经验教训一定要看外包公司的注册年限,一般注册在5年以上并且你也实地考察过的公司不会太差。失败的外包案例二:1:项目名称:XXX功能的A商城系统2:项目案值:3000元左右3:项目时间:2012年5月份4:外包方公司名称:未知5:大体经过:曾经有过一次,在某宝上面买过一套APP商城的源码,因为当时看了店家的介绍,感觉很不错,很牛的样子,而且价格非常的便宜(现在看来那时候还是年轻啊,事实证明便宜没有好货··· ),于是就很开心的和店家达成了交易并且支付了费用,当代码安装到我自己的服务器之后并且结合后台进行使用的时候我懵B了,总共居然有307个BUG····,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这套源码是垃圾中的战斗机,根本无法使用···后续和店家进行协商,刚开始还积极协助修改,当改了三天之后慢慢的就不行了,到最后就皮掉了,也不理我们了,当然项目肯定是失败了。6:得出的经验教训A:你一定要相信“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的道理B:在某宝购买软件类的源码如果金额过高,还是建议你去对方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在现场对代码进行审核。失败的外包案例三:1:项目名称:某某APP的某个功能的人力资源外包2:项目案值:3万元左右3:项目时间:2014年4:外包方公司名称:非公司,是个人5:大体经过:当时我所在的软件外包开发公司技术部排单太满,有个项目客户非常着急的要求我们提前2周上线,完全打乱了之前的开发节奏,公司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得将此项目中的某个功能进行人力资源的外包,当时找的是一个在其他软件开发公司任职程序员的童某某,也和对方洽谈好了外包的金额和功能点。刚开始这个小伙还行,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问题越来越多,主要问题是:A他的时间和我们对接不上,我们白天上班就要对接,他白天要在公司工作,不能做私单,只能晚上对接,晚上对接了又不能搞到太晚,他第二天还要上班。B要求他使用我们公司的架构和技术框架,但是由于他不熟悉,导致前期对接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并且增加了很多的沟通成本C由于不在一起办公,无法做任何的约束,对他全凭信任,他干事当然也全凭心情了。最终这次外包也是失败了,我们公司当时只得还是自己做开发,经过和其他客户的协商,抽调了一部分开发人员加急开发,也算是如期如质的在交付了项目6:得出的经验教训A:和个人合作真的要谨慎,除非你对他非常的了解。B:和个人合作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备选方案,万一项目失败你该怎么做?如何及时调整开发策略。以上,是我所经历的失败案例,希望对你能够从我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经验教训,哈哈。(本段写于2018年2月22日)其他说明:(虽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没有结束,但是最近也收到了不少乎友的共鸣,很多人给我私信,问什么的都有,由于工作比较忙,我很多没有回复,在这里我做个统一的说明,我本人从事APP开发也已经8年有余,如果你们想做app开发开发或者在app开发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私信给我,目前以下几类问题的私信我会回复你们。1:自己想做个app的开发,但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如何规划,你可以找我。2:在学习app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可以把详细情况描述一下,给我私信,我有时间的时候会回复你。3:找软件外包公司在做app开发的过程中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找我,我可以给你对应的解决方案。)(本段写于2018年2月26日)今天下午事情不是很多,突然想起知乎上面还有这个回答了一半的问题等着我来回答,下午我们就来聊聊题主的“需要哪些人员进行开发?”。A、APP开发-产品经理,负责分析需求,提需求,整理需求文档,提出低保真设计原型,并协调以下几类人。 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负责调查并根据目标用户群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APP,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 B、APP开发-UI组,可分为平面设计和交互设计,负责对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设计app高保真原型,设计web页面,或者海报。 UI用户设计基础(UI行业发展及UI设计师职业规划,美术基础,平面设计基础,图形与创意设计,网页设计基础,交互式网站),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 移动界面设计(图标创意思路与方法,图标的创作设计,主题图标设计,Ios系统Android系统Windows phone系统,UI设计实训课程) 交互类(UCD,交互设计高级技术) 流程设计(界面开发对接,流程管理,移动媒体综合开发实训) 综合项目实训及就业阶段(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种移动平台(IOS/Android/Winphone),软件界面,WUI类型设计,完成初稿设计。 C、APP开发-后端开发人员,接管服务器数据,维护服务器性能,为app前端人员提供接口。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场景来说明下app后端的作用: 场景一:   用户a平时是很喜欢用qq音乐app听歌,他的qq音乐app保存了他平时最喜欢听的歌曲列表。   如果歌曲列表只保存在手机上,万一,他的手机被盗了,就算他买了台新的手机回来,那歌曲列表也会丢失的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办法就是qq音乐app可以把歌曲列表放在远处的一台机器上,当用户a买了新手机后,把放在远处的机器上歌曲列表重新搬回到qq音乐app就行了。 场景二:   相信很多有都人寄快递的经历吧。   假设有两个人a和b,当a向b寄一样东西的时候,会叫来快递,把东西寄给b。   当查看物流时,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描述“到达xx中转站”。只有经过中转站,东西才会到达b的手上。   在app上的情况也差不多。假设app上的a用户需要向b用户发信息,这条信息也需要经过app后端这个中转站,才能到达b用户处。 总结:   从以上的场景1和场景2,可总结出app后端的两个重要作用:
1). 远程存储数据
2). 消息中转 D、APP开发-前端开发人员,这里分web和app,app分安卓和ios,web的前端也分后台系统和前台系统等,大型公司还有isv和osp。 把UI的设计图按照w3c标准做成html页面,并且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实现页面上的前端互动。互动效果包括,弹出层,页签切换,图片滚动,ajax异步互动等。   高级前端工程师还要承担前端优化的工作,优化的知识就会更多一些,比如文件过期Expires,缓存,异步缓存,js和css以及图片的压缩等。   前端开发是一项很特殊的工作,前端工程师的工作说得轻松,看似轻巧,但做起来绝对不是那么的简单。在开发过程中涵盖的东西非常宽广,既要从技术的角度来思
考界面的实现,规避技术的死角,又要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接受技术呈现的枯燥的数据,更好的呈现信息。简单地说,它的主要职能就将网站的数
据和用户的接受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用户呈现一个友好的数据界面。E、APP开发-运营团队人员。 初级运营每天做什么? 对于一个刚入门初涉运营的人来讲,所有的脏活、累活,完全不用怀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会是你的。 编辑几篇伪原创的文章,开着官微到新浪和腾讯转转微博,每天收集信息准时发布公众号,遇到公司哪个部门出了稿件,你还要注册一堆ID发稿子,若不是这几年玩BBS、贴吧的人比较少,让你捡到了个便宜,如若回到那几年,哪个运营专员不是牛逼轰轰的在主流论坛开着几个大号ID?这叫啥?水军号! 那么中级运营呢? 其实搞运营就和玩游戏一样,入了门到了一定级别就要开始分门派了,当然这是大公司干的事,初创公司、小团队是没有这个门派之分的,吃喝拉撒都要跑,所以我这里还是要根据一定规模的团队来进行分工的。 运营团队大概分成了三大门派: 1)、内容(社区)运营 这个应该是大家见的最多的,微博写段子、论坛回帖子、公众号写文章、做医疗的经常要去发百度知道的贴,当然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还有个新任务,就是到知乎答问题!不管对不对,反正要说的有理有据,让看到的人能够感同身受,觉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默默地帮助你传播那就对了! 相比初级运营做的事情,内容运营负责人要对结果负责,也就是你不但要制造内容,还要让别人帮你扩散并且传播你的内容,这里对内容运营人的文字功底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所以之前我在的招聘里写过这样一个标准“资深吐槽帝,趣味屌丝男,出口成章,七步成诗,有超前的临时工精神。” 2)、产品(用户)运营 之前有好几个小伙伴搞不清产品运营,在大的定义里,产品运营的本质其实是围绕用户,你会经常看到招聘产品运营的介绍上有着这样一句话“负责XX网站/社区/应用/软件等产品的运营策略制定,提升产品用户基数。”其实就是对产品或用户运营的最佳释义。 你不但要充当在线客服一马当先的在一线整理需求,还要到社区反馈论坛、QQ群内与用户建立互动,了解用户需求,对产品团队进行反馈,你是一个桥,如果你的公司没有“用研”这个岗位,那么你就要干他一切该干的活!分析数据?用户增长值?这都是你该总结并且策划的事儿,当然有的时候你还要充当制造事件的PR。最苦逼的就是做WEB2.0内容类的产品运营,尤其是产品早期,很多时候你不但要做为一个管理员去回答用户的问题,你还要反过来看着小号给自己问问题,建立X个ID在BBS里优雅的和自己的官方ID聊天,自问自答,想想都觉得醉了。 当然你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份,别搞的官微问问题,用户来答,这不是开玩笑。 3)、市场(商务)运营 这个其实是最好解释的,平时的工作很多都是要靠庞大的人脉积累来完成的。这里的工作无非是两种,要么赤果果的做个销售,优雅的靠近客户在客户面前打广告、卖产品;要么就优雅的从合作共赢品牌曝光出发,与合作伙伴互换资源,与边缘产品建立合作进行产品对接用户共享,这里最初级的可能工作就是换友链,网站友链是两个产品公司一切友好的开端。 市场运营其实是很练嘴皮子的,你要谈客户、你要讲沙龙、你要不断的告诉别人你的产品,从大的方向来讲很多公司的销售都可以放到市场运营里来归类,你要建立很多渠道关系、广告联盟、行业会议、商业圈子,这些都将是你将来发展的舞台。 高级运营做什么? 高级运营一般都是运营总监级别的了,主要的工作就是调配公司整体资源,制定全盘布局规划,建立完整运营方案、规划,引入资源,最终交给初级、中级运营人手里,监督他们把事情落地,你所做的一切只为了一件事,对产品及品牌的结果负责!(本段写于2018年3月15)这个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回答1: App的构成2:开发一个App需要的人员配置3:开发一个App需要多长时间?4:开发一个App需要多少钱?如果你是互联网行业的,尤其是做产品或开发工作,总会遇到有人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开发一个App多少钱?因为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覆盖范围之内,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耐心的问为什么要做App, 这个app给什么样的人使用,实现什么样的功能,满足什么样的需求,预估初期有多少用户,要开发安卓还是ios等等。但是慢慢我发现这样问很多人会不耐烦,有的人觉得这涉及到他们的商业机密闪烁其辞,即使都问了一遍,最后的关注点,还是在让你能给出一个固定的费用,并不注重前面的分析,等于问了一大堆问题都是白问,浪费了彼此的时间。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一个是为了了解开发App背后的目的和用户的需求,方便给出准确的建议,在没有明确需求的情况下,不管是谁都无法估计出一个App多少钱,另外一个是要让提问的人知道,开发一个app的费用并非只有一个影响因素,还有其它很多因素要考虑。很多产品也没有必要开发App,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起互联网产品,就只知道App呢?虽然现在开发一个App并非难事,但也不是那么简单,在回答开发一个App需要多少钱之前先说说下面的这些问题。1. App的构成首先我们来看看App的构成,一般一个完整的App产品包含服务端和客户端两个部分(如上图所示),没有服务端的App也有,像简单的工具类,单机游戏,但是非常少,从经营的角度考虑,为了积累用户和数据,大部分App都有服务端;客户端就是平常我们从应用商店下载到手机上的部分, 服务端一般提供数据读写存储,处理业务逻辑,进行图片,视频等资源存储,部署在服务器上,用户使用客户端通过接口和服务端进行交互,享受App提供的服务。客户端用户更能容易感知(大部分用户所理解的App,也就是客户端),实际上,服务端才是App中最重要的部分,从代码量上来说,一般一个客户端容量大小在几兆到上百兆不等,但是服务端往往会非常庞大,比如我之前工作的公司,每次更新代码量都在好几G,这还不是全部,所以在整个App产品中,客户端只是“小荷才漏肩尖尖角”中的尖尖角,大头是服务端。客户端需要根据手机操作系统来开发,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开发者来说,只需要满足主流的的操作系统即可,目前用的最多的操作系统分别为(如上图所示)苹果的iOS系统,谷歌的Android系统和微软的Windows Phone(简称为WP),目前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占据了大部分市场,WP的用户量非常小,如果人力和物力有限,只需开发iOS版和Android版本即可,没有必要全部开发,如果是为了测试市场,根据目标群体使用手机的特征,在iOS版和Android版中任选一个开发即可,要不然会造成资源浪费,总的来说,一个App构成如下图所示:2. 开发一个App需要的人员配置开发App最大的开销是人力成本,在一个完整的产品团队中,一般需要包含如下角色成员:项目经理 产品经理 UI设计师 ios开发工程师 Android开发工程师 服务端开发工程师 测试工程师 运维工程师 根据项目的大小,公司财力和项目的紧急程度,这些人员的数量配置会不等。一个小的项目组,项目经理一般只需要一个,设计师和测试工程师在初期一个也可以满足,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增加实习生,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大概比例在1:4。不论是处于创业期的团队还是大公司,开发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很多都达不到满意的配置,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员配置还可以压缩如下:产品经理 ios开发工程师 Android开发工程师 服务端开发工程师 项目经理由服务端开发工程师或产品经理担任,产品经理负责产品需求梳理,产品设计,文案等工作,UI设计部分如果产品经理不能设计,外包解决,ios和Android开发各一个,服务端工程师负责开发和运维,测试大家一起测,这样一个最小的四人团队就组成了。在这里面对产品经理和服务端开发工程师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全栈型人才。两个人或者一个人也可以开发App, 但是这样的人凤毛麟角,也很难持续。3. 开发一个App需要多长时间?在评估时间之前,我们先将开发过程拆分为以下6个部分:(1)需求梳理(2)产品设计及评审(3)UI设计及评审(4)开发任务分解和排期(5)开发与联调(6)测试并修改bug每个环节的使用的时间加起来就是一个App大概的开发时间。在上面每个环节里面,一部分时间会花在沟通上,另一部分会花在执行实施上 ,沟通时间包括需求讨论,评审,会议,以及等待确认的时间,执行实施时间就是干活的时间。在这里面很多人都容易忽略沟通的时间成本,尤其是和甲方合作的项目,沟通成本会非常大,而这部分成本甲方是最不理解的, 大多数时候,沟通的时间比执行的时间要大很多,所以在评估时间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忘记这部分时间。作为产品的owner,往往希望产品提前或者按期上线,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很多时间即使有排期,也因为一些突发事件导致项目延期,所以在评估时间的时候,一定要想到项目延期的情况。导致延期的情况各种各样,但有两个比较严重:一个是需求方需求不明确,经常变更需求。比如开发了一半了,突然要加功能或修改功能 , 这种情况在新人和对互联网不了解的人身上经常发生 ; 另一个是研发中没有对过程进行干预,比如按照排期10天后产品上线,产品设计完成后交给研发,10天后到了上线时间,问研发的小伙伴,发现才做了一半,一问原因,是因为中间有人请假,这是好点的情况,如果是找外包的开发,有可能一点都没有做,这不仅浪费了资金,也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在需求阶段,一定要把需求描述清楚,排好优先级,在开发阶段,要做到过程干预和风险控制,要不然就等着延期吧!4. 开发一个App需要多少钱?谈钱不伤感情,终于要谈到正题了,前面已经介绍了App的构成,人员配置和时间预估,开发一个App的费用成本主要在于开发人员配置和开发的时间(工作量),那么我们用一个20个页面,包含50个常规功能,需要同时开发ios和安卓客户端的产品为例来说说需要多少费用:人员配置:产品经理1枚UI设计师1枚服务端开发工程师1枚安卓开发工程师1枚ios开发工程师1枚时间预估:需求梳理:7天,输出物为包含功能点,功能描述及优先级排序的需求文档产品设计:10天,输出物为流程图,产品原型和产品需求文档UI设计:7天,输出物为UI设计图开发任务分解及排期:1天,输出物为甘特图开发:60天,包含客户端和服务端开发,客户端和服务端联调(客户端按照每天一个页面计算,服务端按每天一个功能点计算,因为客户端和服务端时间有重合端部分,所以算了60天)测试并修改bug:10天,输出物为最后可上线运行的产品开始计算了:假如工作地点在合肥,每个人的平均成本按1000元/天来计算(包含办公和社保等成本)最后预估总时间为:7+10+7+1+60+10=95天费用大概是5*1000*95 =475000元 【这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拿来做案例告诉你们应该怎么样去核算工期!并不表示你要做的app就要花这么多的钱!!!有的app几千、有的几万、有的十几万、有的几十万、有的上百万上千万!!具体完全看你的功能需求点,上面已经说过了,希望读者在这里不要产生歧义!!】上面说的是评估费用的大概思路,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同一个项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执行人来操作最后的时间差别会很大。比如在产品设计环节,领导发话说就照着某个产品来抄吧,那么产品和设计部分工作量会减少,在开发环节,如果用开源的框架或者开发者之前开发过类似的产品, 那么开发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如果采用敏捷开发的方式,时间预估按小时预估会更准确,设计师在完成UI设计后, 后面的不参与的部分可以不算工作量,开发团队放在合肥等三四线城市,成本也会降下来,如果团队里面有大牛级别人物,成本也会增加,以上只是一个思路让大家知道怎么去评估开发一个App需要多少费用,遇到具体的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其他说明:(最近也收到了不少乎友的共鸣,很多人给我私信,问什么的都有,由于工作比较忙,我很多没有回复,在这里我做个统一的说明,我本人从事APP开发也已经8年有余,如果你们想做app开发或者在app开发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私信给我,目前以下几类问题的私信我会回复你们。1:自己想做个app的开发,但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如何规划,你可以找我。2:在学习app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可以把详细情况描述一下,给我私信,我有时间的时候会回复你。3:找软件外包公司在做app开发的过程中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找我,我可以给你对应的解决方案。)(本段写于2018年5月3日)未完待续········20210607好长时间没有再来更新,我的这个帖子了,今天我来给大家推荐一下如何找到一家靠谱的App开发公司这个视频是我的回答你们可以看一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商品可以马上变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