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万元电钢琴买什么牌子好 琴买哪个牌 子好?


2018-01-10 21:30:00
15点赞
28收藏
30评论
又见面了,我是四两拨两斤此次测评的产品是 Oclean SE青春版智能声波电动牙刷。内容分晒物、使用对比和总评,全文观赏时间预计3-4分钟。那么开始吧晒物感谢大妈信任,产品交给四两,那必须认真客观对待测评,轻众测也是一样。包裹里面物品工4件,分别是牙刷主体盒子、牙刷头x2,和一个壁挂架。电动牙刷盒非常讨巧的用一个长条形透明塑料盒子装,第一印象非常赞(至少盒子是用心设计的)盒子收纳设计非常用心,一股苹果味。开箱体验相当好,值得点赞那么一件件来看有些什么吧电动牙刷开箱特写颜值如果要形容的话,用爆表似乎也不为过类比的话,我首先想到花瓶没错,像这样的上手感相当舒适,顺滑有质感细节特写:取消了硅胶开关按键,换成了塑料+烤漆,质感提升的同时,解决了久用发霉的问题牙刷核心科技——微电机 由Oclean 团队联合KOTL金龙共同研发牙刷底座特写,露出的金属圈说明并没有采用当下最时髦的无线充电技术。牙刷头原配的是 Oclean 舒适清洁型牙刷头(蓝色)赠送了2盒同款粉色牙刷头。来看看Oclean 舒适清洁型牙刷头到底如何:外盒印刷简介牙刷科技密植+圆形刷毛,波浪外形设计。材料据称来自化工巨头杜邦定价29元,就牙刷头市场来说,并不算特别贵,相当于飞利浦6系刷头特价价格。作为靠谱的测评,当然要拿同价位的商品进行个对比看看Oclean产品和广告铺天的飞利浦产品有多大区别刷毛对比讲刷毛放大后对比,可以看到特点主要有:1.Oclean 刷毛相对较大一簇,飞利浦较小2.刷毛均为圆柱型,飞利浦有退色提示的设计(蓝色部分)3.毛尖均有圆角处理,放大细节可以看到Oclean 的磨圆处理更加细腻,刷毛磨圆率直接体现在对牙齿的保护,这一点可以看出 Oclean 的制作相当良心。飞利浦单根刷毛要比Oclean略粗(硬)对刚测试中,却感觉Oclean刷毛阻力要稍稍大于飞利浦分析原因是Oclean刷毛较大一簇,飞利浦较小一簇,Oclean 刷毛细且簇多,飞利浦毛粗且簇少,猜测Oclean刷头清洁部位更深,清洁力度更大,清洁效果可能更好做工对比一目了然。虽然外表都光滑圆润没有毛刺,做工方面Oclean 毫无疑问的优于 飞利浦,体现在:1.刷头底座制作精良,钢印清晰不含糊。看不见工程也做到极致。2.刷柄印刷精致,视觉效果好。飞利浦sonicare几个字母像印花了一样。充电器Oclean 采用的是磁吸底座。设计为圆形,如图,底座共4个金属触点。与飞利浦 6511 充电底座 对比外观设计上 Oclean 直接秒杀 飞利浦
,颜值又一次报表充座实用性个人认为 飞利浦小胜一筹。洗手台附近环境潮湿,Oclean采用金属接触式充电,金融触点有生锈的可能。惊喜的发现,Oclean的插座设计居然是双向插座,不必担心错插方向的插头。贴心到每一个细节,我被这个品牌成功圈粉壁挂架随箱附赠的配件有一个壁挂架材质为塑料,烤漆面制作很是用心。背面是3M胶,用于黏墙放置电动牙刷。包装Oclean SE 采用的是旅行盒包装,满满的设计感。非常用心对比飞利浦6511,我就不想说了,你们自己看多敷衍吧 ,毫无美感使用体验牙刷不是买来看的,好刷牙才是好牙刷 。(为了有参照对比,使用部分将穿插和相近价位的 飞利浦 HX6511 电动牙刷测评,体验更直观~)(百度百科【声波牙刷】)声波牙刷的工作原理:靠微型电机的高速运动,带动牙刷头上下高速摆动,产生机械振动,即产生声波。声波牙刷适合的振动频率在166-666Hz(10000-37000次/分钟)之间,不同频率的声波牙刷达到不同程度的牙齿清洁效果。声波牙刷的清洁效果与声波频率及振幅成正比。Oclean 微电机据称振动频率为 42000转,如果描述属实,其带动刷头的清洁能力在电动牙刷届相当强势。清洁能力没错,得请牙刷测评的网红模特——玉米,污物选择了巧克力。洗刷刷洗刷刷,标准模式,清洁2分钟……清洁能力供参考:客观来说,用玉米模拟牙齿是不科学的。因为牙齿不像玉米表面那么光滑,并且牙齿缝没有玉米缝深。所以玉米缝隙处有残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清洁能力供参考。振动对比测试Oclean 下水效果飞利浦6511下水效果从振动幅度看,Oclean 刷头振幅大于 飞利浦 6511。很明显的区别是,Oclean的刷头除了普通振动模式,还有左右摆动的美白外侧清洁模式。功能设计首先Oclean牙刷具备4档振动强度,从1-4强度递增其次Oclean牙刷提供6种不同的清洁方案,适用不同阶段的人群APP运用让牙刷的功能更加丰富完整使用感觉对比在役飞利浦HX6511,试用Oclean并没有让我感觉特别大的使用差别(电动牙刷刷牙感都差不多)。清洁能力从数据面和直观体验上感觉Oclean要好一些,但这需要时间检验,仅4天的使用就下定论还不严谨。如果使用体验相似的话,无疑Oclean是胜出的,毕竟在颜值和价格上,Oclean SE 是占优的。手感采用塑料烤漆的质感让Oclean牙刷手感非常顺滑。飞利浦6511使用的是塑料+硅胶,手感要廉价一些。Oclean取消了硅胶开关的使用,基本解决了牙刷按键发霉的问题,这一点值得点赞。重量上称,Oclean SE 要比飞利浦6511 重23g 。声响4档振动强度对应的声音大小如下,声响接近。直观感觉声音偏大,毕竟电机力量和声音只能择其一。飞利浦6511的声音为50,比Oclean 声音小一些。总结嗯。上文其实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认真看完的值友一定心里有答案了。都是自己对比使用下来,很直观很客观的评价。但按惯例还是要做个总结,才能充分体现四两的认真负责首先我们看看两款牙刷的价格:发现oclean 欧可林 Oclean SE青春版 电动牙刷169元包邮(需用券)值友爆料原文:欧可林旗舰店售价179,可用满139-10优惠券,下单实付169,新品首降。叠加优惠券:满139-10优惠券米亚达
值10 评论1 收藏2去购买查看详情发现PHILIPS 飞利浦 HX6511 充电式声波震动牙刷254元值友爆料原文:现在送个刷头,还送个保温杯,用个15的优惠券,到手254,可以了吧!wyetstar
值16 评论6 收藏12去购买查看详情没错,抛去情怀,基于性价比来说,Oclean SE真的很优秀。有没有广告说的那么好,交作业时间紧我还不敢定论。但就同类商品而言,Oclean SE 绝对物有所值。优点:1)从盒子到牙刷都是精美独到的设计,颜值爆表2)App的运用让牙刷智能体验加分3)多档强度选择,清洁能力不输大牌,刷头打磨相当精致4)续航能力足(广告中的大亮点,测评期间还没用完过电,不敢保证,权当优点)5)性价比高,入门首选不足:1)没有附赠充电头。座充使用金属触点,有生锈的可能。2)声音略大,需要继续优化3)喷漆质感好,但易手滑总体而言,表现很优秀的产品。很荣幸得到众测机会,众测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选购~
本文商品由什么值得买提供,并邀请用户撰写评测报告。更多新奇好物请关注众测活动~
  开篇暴击,谈谈我对兴戈产品线的感受  兴戈于我而言,就属于那种躲在正处于聚光灯下疯狂内卷耳机价格品牌阴影里,最后出其不意大杀四方的终结者,真的诠释了什么叫“螳螂捕蝉麻雀在后”。这里是一种过分的褒奖,如果你不同意我说的,那你就是对的。因为不难从今年兴戈推出的产品来看,不论是在几十元价位中已经有统治地位的“鲨桶”EW100,还是我之前评测过的王者归来的洛神EM6L,都牢牢占据着入门和主流五百元入坑价位市场,尤其是后者在声音完成度以及做工上的表现,确实就如我之前评价另一个品牌所言,兴戈已经完全做到了:  “并不是根据市场来看友商如何推出产品,而是完全以消费者为导向”,  既然在500元这个不上不下的价格上,更多玩家选择听流行音乐,那就给这个价位消费者一款颜值过得去,以流行为导向的EM6L。这款产品延续了洛神最早的具有浓厚中频声音风格,它和EN700相对更均衡,追求平衡的旗舰塞子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声音路子。别看EM6L是圈铁结构,也获得了市场认可,但对于兴戈而言圈铁架构这并不是它最擅长的。  调好了却难逃平庸无趣。调得不好身败名裂,所以纵观兴戈推出的圈铁结构耳机产品,并没有动圈产品丰富。老实说我之前评测过EK3,虽然对于多数玩家来讲,声音已经足够惊艳,但对于早已阅机无数的我来讲,泛陈可乏,2K元价格不出错也不出彩。  大家都知道兴戈其实是动圈起家,最早我也有幸见到过EN700这样完全负有盛名的开山之作,记得当时推出后在HiFi圈引起了不少讨论,并不算小的极其有辨识度的“元宝”腔体造型加上在当时并不算小体积的振膜,确实凭借高完成度,能胜任绝大多数音乐风格。而之后的EN1000在外观结构上延传自EN700,还通过一些双腔体双磁路、全新振膜以及全新调音插头技术“里子”工程来完善EN系列,不到千元价格也加量不加价。  其实到这来看,兴戈已经有了从百元到千元内产品覆盖,产品线已经足够丰富,而之后EA2000的横空出世,一方面是为了秀肌肉,推出一款拳头产品:全新腔体设计、全新架构设计、全新磁路振膜设计;甚至还延续使用了EN1000的调音插头,作为兴戈旗舰确实当之无愧,但实际从价格和面向的群体来看。  个人认为这是一款定价“失败”的产品,EA2000定价在2K档位,这个价位已经被各个厂商的动铁和圈铁占据,纯动圈少之又少,也处于入门玩家不会看,HiFi玩家看不懂的尴尬地位,2K可以选择单元更多的圈铁耳机,光从这一层就能看出还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可否认消费心理“作祟”HiFi玩家还是喜欢单元多的耳机。而对于新入坑的烧友来讲,都去看EW200这样的入门纯动圈去了。  因此从我为数不多的几次展会试听来看,建议兴戈再出动圈耳机时再翻一倍的定价,兴戈的EA2000有些“卷过了”。  为什么我说EA1000定价对了  2K价位对于兴戈而言确实有些不上不下,而且从市场反馈来看,这款产品对于兴戈而言也确实属于比较“佛系”的,感觉颇有些放任这个型号产品野蛮发展的意思,毕竟产品够硬不用太关注评价。  回到兴戈产品线来看,虽在高端局中有千元内EN1000坐镇,但毕竟外观对于HiFi玩家来讲有些审美疲劳而且推出也有些年头,再往上就是直奔2K的EA2000了,显然缺少一个千元过渡产品。  一方面是为了弥补1k-2k价位空白  一方面是为了顺应现代主流HiFi烧友升级需求  EA1000,1380价位在我看来显然是兴戈“回过神儿”来决定。坦白地讲,这是目前还剩2个月到2024年前,千元价位动圈耳机标杆。  坦白地讲,能够被我“喜欢并看上”的产品其实并不多,尤其是像今年百花齐放的HiFi市场能够获得我“一耳朵一眼”喜欢的产品更是屈指可数,像上篇HIFIMAN新出的真无线白天鹅,如白衣少年一样纯净素雅的外观和朝气有力的声音撩动了我。而兴戈的EA1000就凭借一种“既要又要还要”对于声音有目标追求的精神,吸引了我。  这条耳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何“优化”现有技术和成本,在把对声音有影响的硬件干扰降到最低情况下,全面的释放和表达出来。  EA1000的主脉络,就是要树立千元价位标杆。  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EA1000代号为“费马Fermat”,这是是一个跨越几百年的世界数学谜题,虽然已经有一些数学家解出来了特殊情形,比如N=3和N=4,但是对于一般情形而言,一直是世界难题,而这时间也持续了350多年之久,借由这样对于“难题”解密持之以恒的态度,兴戈赋予到这款EA1000上,则是想表达出在“寻找千元声音”所付出的努力。  不论是经过三年研发的应用于旗舰产品上的 拥有高刚性和高硬度且通过合理镀层带来震动一致性的SDPGD基膜多层溅射紫金振膜,还是进一步增强磁通密度以及为保证声音一致性进一步开发的DMDC双磁路双腔体单元;延续自EA2000的主动+被动单元设计;以及自家独有的对于整体尺寸规格检测的有限元仿真技术,其实都是为了找到自己的“费马Fermat”定理答案,即音质上限。  而三种导音管的设计相比于大众用户而言,显然不用担心EA2000的调音插头3.5和4.4适配问题,就能以一种直观快捷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音,当然对于兴戈而言,也更容易控制成本,而且我还购买了第三方调音导管,也进一步增强了可玩性。  音质表现  在详细讲声音之前,有必要聊聊这段时间更新的前端,在武汉展会期间,朋友让我听了一个便携纯耳放,它的大小和当时手里的海贝RS6差不多,厚度也相似,类似飞机仪表盘的拨杆开关和金色音量电位器,也有不错的可能性,但外观实在是有些其貌不扬。而在搭配RS6后,我觉得今年旗舰播放器都不用升级了,这套搭配要动态有动态,要瞬态有瞬态,要微动态变化有微动态变化,声音还非常细腻中听,二话不说我回来就来回找,从照片中字里行间加上凭直觉找到了品牌,Niuniu Audio,淘宝找半天没有,咸鱼也找半天,因为咸鱼总共只有三个出现了这个品牌,两个都是牛爸,还有一位正好在出展会上听到的Partita Evo,问了牛爸,他说要等不了可以看其他二手,当机立断,下单。  展会上听到的这套搭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卖家非常好,提前5分钟沟通细节,耳放到后我发现都能算99新。而且这条单独购买的单晶铜对录线,我觉得要比耳机展上听到的镀银声音更为结实一些。  这套推兴戈EA1000绰绰有余,本来想用更加亲民一些的R3二代,但转念一想,还是用我手头上这套目前的“捆绑天花板”(自居的)来搭配吧。在煲机差不多100小时后,耳机逐步进入状态,以我长时间对比来看,对不起,我觉得网上部分评测纯属扯淡,金色黄铜管加白透硅胶套的听感和银色钢管加黑色硅胶套的听感差距没有那么大,反而是银色钢管加红色硅胶套的听感和前两款有一定差距。  我最喜欢铜管,其次是银黑,最不喜欢银红。  铜管下的声音,我个人认为在这套搭配下,有匹敌5K价位圈铁素质的能力,虽然在三频细节上可能还会有差距,但在声场上,则超越了,甚至能和万元纯动圈打个平手,这里需要强调下,严格意义上说,耳机并不存在声场一说,这是IACC ASW共同决定的。但兴戈EA1000非常巧妙的营造出来了虚拟声场,并伴随有明显脱塞感,在千元纯圈中并不多见。  话说回来,这次腔体为金属材质,虽然从严谨声学来讲,在腔体内部用不平整表面来抑制驻波,但这也削弱了一定混响和残响,虽有厅堂中的“场”但只有空间感,缺少层次以及适当的空气感,拘谨一些,不过在泛音方面是非常充沛的,加之整体偏向下盘,以及独立开放被动单元无指向性的低频氛围烘托,换来了“包围感”,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词汇,我身边同事在听后也能脱口而出,而这就是EA1000最大优势:具极为宽大的横向声场和稍显压迫的纵向声场,边际感不明显,有足够包围感。  对于喜欢低频的朋友来讲,铜管下的声音不会觉得量过大。虽说有被动单元的加入,在低频无指向性扩散出后,能明显感受到,增强整个下盘的稳定性。速度感上,瞬态并不算非常凌厉,配合少量混响,可以增强整个低频的氛围感,在动态表现上也缺少抓耳感,稍显平面化,不过该有的凝聚力和弹性能量没有淤积粘滞感,铜管低频是我喜欢的自然风格,不做作挺好。  高频非常侧重器乐线条感的表现,这部分可以占据高频能量分配的一半儿多,结像结实突出,整体声像稍微向前倾一些,但仍然没有出现过于刺激听感,延伸和泛音在铜管下“放得开”且很顺滑,但会在高增益下出现控制不住情况,且线条感过于突出和泛音过大有些用力过猛。  中频方面,人声声像适中,口型极为精致,但就感觉像在冬天接吻,缺少一定暖味;线条稍显详细缺少一定润泽,表现没有黑管温润细腻,在我看来比较适合听一些老港台男歌曲。  说到人声,如果喜欢细腻温润的听感,建议可以试试黑管,在低频方面和铜管差别不大,有不错的烘托氛围感,但中频和高频则有比较大的变化,首先是声像稍微往后压了一些,增加了润度,非常适合听新世纪这样非常空灵的女声,同时线条感也进一步变得更为可塑,高频器乐整体声像同样往后压了一些,多了些许延伸和泛音,带来了雍容华丽感,最具有厅堂表现,此外整体通透度也有一定量提升。  红管因为本身风格是哈曼方向,所以整体而言是有非常“兴戈”的声音,三频四平八稳同时又有一定厚度,两端没有刻意突出,整体在我看来更加偏向“监听”风格,适合喜欢“原音再现”的朋友。  一不小心写多了,这里来个能够概括铜管、黑管、银管的省流版本,注意这只适合对不同音乐风格有明显倾向的朋友,仅供参考  铜管配白胶套:古典交响兼顾部分人声  银管配黑硅胶:现场live女声  银管配红:全频段还原  最后总结下:  早在评测兴戈早期多单元动铁时候,我就说过兴戈有过一段“阵痛期”,那时候的圈铁产品和市面上同价位产品几乎拉不开差距,与EN700系列独树一帜的外观也相差甚远,加上产能有限,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我认为这是兴戈面临发展变革的第一阶段。而到EN1000时,能明显感觉到兴戈开始要从“内部”实现技术突破,这时候其实就是兴戈调整的第二阶段,而到EA2000、EA500、包括之后的EW100以及EM6L,是兴戈确定“既要又要还要”新思路后的全面发力,也是开始稳健发展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能明显感知到兴戈更明晰不同价位消费者需要什么声音,以及自己在这个阶段坚持的声音,要做到这点,不仅需要对于内部单元材质、磁路架构、调音技艺的娴熟运用,更需要以更卷的颜值吸引消费者,多说一句,这次EA1000在外观上虽然延续了EA2000造型,但百看不厌:全金属抛光打磨机身,高透面板底部精致的电镀纹理配合金色logo在微光反射下十分精致耐看,如水晶一般璀璨夺目的外观确实在一众树脂材质腔体耳机中脱颖而出,比较遗憾的是,没有采用和振膜一样的紫色,官方表示是因为色彩没有达到“兴戈标准”。  不管怎么说,瑕不掩瑜,这就是目前千元动圈耳机标杆终结者,这也让我对更为高阶的EA3000有了些许期待。但兴戈也不能坐以待毙,高端动圈耳机在高端市场仍然举步维艰,兴戈依旧会面对一众圈铁耳机夹击以及森海这样老牌厂商的夹击,那么兴戈怎么来应对这样的挑战?拭目以待。  就在我准备发图文评测时,您猜怎么着,兴戈推出了LC7升级线,之前在视频评论区就有朋友说兴戈为什么不配一条4.4升级线,这不,能够同时更换3.5和4.4的,目前兴戈最高端的升级线终于在耳机发售后的几个月上市了,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哈,虽然官方增加了EA1000搭配LC7的套装版本,但LC7并不是为EA1000单独设计的,而是可以兼容自家耳机,但考虑到这条线就399了,所以还是更加适合搭配旗舰和次旗舰。  这条LC7升级线材质为无氧铜加镀银线混编,EA1000为无氧铜镀银,另外升级线线径达到了18AWG,线芯高达732支,相比EA1000标配线有可观的粗度提升,加之本身EA1000本身的重量,其实还是有些重量的,但佩戴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因为升级线在插线处的PVC外被弧度比较大,能分担耳机和线材重量,因此没有坠耳感,这点好评。  声音部分就搭配我最喜欢的金色铜管来分享,如果大家期待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我建议不如直接换耳机,EA1000再折腾也成不了EA2000,就像小牛再升级轮胎也成不了大牛。  换上LC7后,我个人详细对比后发现了一些非常微妙的听感变化,不同于其他升级线只做“加法”,而忽视了这样“无脑”增加低频量感和延伸并不会带来听感舒适度方面提升,反而会有适得其反作用。  原线下的中频表现我在上文说过,  人声声像适中,口型极为精致,但就感觉像在冬天接吻,缺少一定暖味;线条稍显详细缺少一定润泽,表现没有黑管温润细腻,在我看来比较适合听一些老港台男歌曲。  在LC7下的人声则增强了密度,口型变得更为精致典雅,线条变得润泽细腻不少,明显改善了原线在女声表达上并不算出彩的表现,现在在听一些新世纪女声时,我反而觉得还有不错韵味感,此外因为整体中频人声的声像往后“收”了一些,所以在耐听度方面也有不错的提升,而在整体气韵、情绪表达上则变化不大。  另外提升比较大的部分就是低频,不光凝聚力有可观提升,在量感、回弹速度和低频的整个动态表现上,也要比原线大、快、强,这是可以明显感知到的部分,如果觉得EA1000原线下的低频虽有量感但并不迅猛,觉得弥散感过于奔放,可以换上升级线,同样收了一些,但换取了更为清晰且拳拳到肉的冲击感,结像也更加清晰。  而在高频方面,在LC7下的EA1000则做了“适当减法”,比如在目前我是搭配海贝RS6+Partita Evo,这套前端本身走的是听感路线,声音比较暖且在和一些动圈耳机搭配下,会过于“奔放”,会出现收不住情况,如果中频和低频是做了“加法”,那么在高频氛围表现上,则做了“适当减法”,在高频泛音上收了一些,能够明显感觉中正不少,同时提升了弦乐结像质感,这样在高频表现的“收”也体现在整个氛围表现,让整体听感更为顺滑自然,削减了一定中高频冲击感,从而加强耐听度,而在音场表现上,则出现了一定边际感(原线边际感不明显),在横向宽度和纵向层次感上,变化并不大。  所以如果希望可以提升EA1000追求低频的力量感和凝聚力,以及更为规整的声场,可以入,如果依旧喜欢华丽的风格,原线足以。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琴钢丝和65mn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