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谁知道跨境海外免费相亲网网站?

无论是第三方平台还是独立站,只要涉及电商,似乎总也离不开“爆款”思维和运营打法。但同样的目的,在不同的渠道上也有着天壤之别。比如本文提到的亚马逊平台和独立站的爆款打法思维,即便都是从Facebook广告投放的角度去考虑,但两个不同的渠道,从爆品的选品到广告的推广,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无论是第三方平台还是独立站,只要涉及电商,似乎总也离不开“爆款”思维和运营打法。但同样的目的,在不同的渠道上也有着天壤之别。比如本文提到的亚马逊平台和独立站的爆款打法思维,即便都是从Facebook广告投放的角度去考虑,但两个不同的渠道,从爆品的选品到广告的推广,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比如,对比亚马逊,独立站在竞品调研上自由度就会更大。最常规的,在亚马逊上打造一个爆款,首先可能会参考当下市面上较火的产品,然后去找到这个产品的供应商,把产品相应的做一些微改良,再放到亚马逊上去销售;或者是规避性的调研选品,看到市面比较火的产品,但按照自己现有的供应商资源,没有办法跟现在售卖该产品的卖家竞争,这种情况就是要进行一个规避性的选品,就是说尽量不去触碰这些产品。但如果从独立站的运营角度来看的话,不需要考量竞争对手所在的内部平台,因为所谓的平台就是自己的站点,除非是左手打右手,自己和自己的产品竞争,恶意哄抬自己的流量成本,这是不存在的。这也是独立站和平台站在打造爆款选品阶段的差异点……亚马逊爆款打法之站外引流在爆款的推广环节,亚马逊经常用到的是站内PPC流量,除非是站内流量竞争太过激烈、成本太高,才会去考虑使用站外的流量。而站外流量常见的来源就是Facebook、Google这些主流的媒体。以现在的Facebook广告为例,从金额上来讲,新账户每日消耗的广告限额是550美金,这对于刚开始使用Facebook 的卖家已经是足够的。对于亚马逊卖家而言,刚开始测一两个listing的耗费,大约两三百美金每天。从产品的推广阶段来看,测一个产品通常会分为:测试期、优化期、稳定期和衰减期四个阶段。测试期,实际上就是在测试一些广告的成本,比如说展示的点击成本、加入购物车的成本、结算成本等等。但因为亚马逊等三方平台没办法安装Facebook的Pixel代码,所以通过Facebook去导入流量时,运营的局限性比较大——在前端可以看到的成本,仅仅是展示成本和点击成本。而加入一个购物车的成本、完成结算所需的成本、广告的转化率等这些数据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一个大的总数去除以另一个大的的总数进行估算。比如,今天在Facebook上投放了100美金的广告,对应的在亚马逊平台上得到的订单增量是300美金,这时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来整个大盘的广告ROI是1:3。但如果细分,这100美金是分建了10支广告带来了300美金的订单,这就无法具体判别出来,到底这10只广告哪只广告带来的流量多,哪一只广告带来的少,极大的束缚了平台卖家针对Facebook媒体内的流量成本优化。优化期,基于上述所谈到的,如果卖家没有后端的数据追踪,只通过前端浅层的数据分析,能做到的只是优化千次展示成本和点击成本两个维度,只能去反复的测试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素材。而测不同的素材,对于卖家而言就是测不同的产品。通常情况下,卖家拿到一个产品时,可能工厂、供应商会连带产品的素材一起给到他们,如果这个产品是走垂直、精品路线,卖家可能会找到供应商、摄影,给产品拍素材。但是对于泛SKU的铺货型卖家,是没有精力做这些事情。他们只有不断的换产品,相当于针对同一批换了素材。其实Facebook优化的过程,最核心的两个变量就是人跟素材,怎样把对的素材内容推给对的人,形成高转化。转化到Facebook的考核指标上就是互动排名、质量排名、以及转化排名,根据这些排名的维度,卖家可以更清晰的知道,该去哪些方面进行改良。稳定期,当卖家的一部分广告经历了测试期和优化期以后,有一部分广告脱离了学习阶段,这个时候就进入稳定期,给通过前面优化筛选出来的广告,缓慢的加预算。但对于亚马逊卖家而言,站外引流的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脱离学习阶段,因为Facebook广告系统要求必须积累50个样本(样本指的是广告主所指定的转化动作),但前提是必须得有Pixel代码放在里面,收集后端的数据。所以如果亚马逊卖家是直接用流量来刷屏,而没有导入到中间的页面来过滤,实际上它是不存在跳脱学习阶段的,只存在前面两个周期也就是测试期和优化期。衰减期,每个广告都会有一个生命周期,到衰减期Fatigue的广告,也就意味着走到了生命周期的尽头。好比,朋友圈的微商卖面膜,天天发同一款广告,连续发两周都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内容,受众看厌了。如果你的受众是百万级的,广告预算有足够大,这时你可能会发现,百万的手中每个人看过你的广告的频次超过1.7次或者1.8次以上时,广告的衰减就会很厉害效果下降很快。当然,这其中可能也会有很多外部的影响因素,比如说竞争对手抄袭、被举报、有负面的评论,或者是整体的转化下降以及Facebook的一些惩罚性政策等。如果,卖家的广告评测已经到1.7-1.8次的阶段,基本上就要回到第2个阶段了优化期,去换素材重复循环这样的过程。独立站爆款广告打法独立站没有站内流量的概念,流量基本靠卖家自购。对于独立站卖家的推广引流而言,其实也是遵循上述4个步骤的,但是有Pixel和没有Pixel细节的运营是完全不一样的。打个比方,亚马逊的卖家他们利用Facebook推广,只是针对客户的兴趣的一个探寻。就好像你跟一个姑娘去相亲,你只能见这一面,这辈子再也遇不到了。但是独立站不一样,你跟这个姑娘相完亲,之后是去谈恋爱,是去结婚,是去生孩子……是会有结果的,甚至这孩子是谁、他爹是谁都能找得着!这就是Pixel追踪的代码起到的作用。Pixel实际上就是一个全漏斗追踪,也就是用户从看到广告、点击广告、加入购物车,包括其注册行为、搜索行为、填写地址信息、银行信息、结算次数,从注册页面、确认订单页面、最终结算页面,所有的页面信息数据,都会统计给到独立站卖家手中。以上述同样的例子来对比。独立站卖家投了100美金10支广告,每支广告10美金,10支广告编号从1-10,带来了300美金的订单增量。对于拥有Pixel的独立站卖家而言,这300美金到底哪一只广告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哪个投入产出比最低?谁更愿意看了我的广告之后,针对我的广告做出一个下单的回应的动作?是可以直接根据最后的结论来优化的。虽然独立站和亚马逊卖家的Facebook引流,都是遵循上述4个步骤,但是独立站的后续运营会更加精细,因为它数据来源更多。如果Facebook是18般兵器的话,相当于独立站可以用到18个兵器,而亚马逊等平台可能就只能用到一个叉子。尽管当前市场上有“平台开放Pixel趋势”的说法,但业内人士分析,Pixel是不太可能会开放给第三方平台。开放的就只是SAAS系统平台,甚至是一些众筹平台。这也意味着,通过这些平台,用户可以以一个极低的操作成本通过技术化的方式完成代码的安装——在Facebook的系统里面拿到代码的编号,就可以直接把广告账户跟网站关联起来。在此趋势下,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第三方平台无法开放Pixel,那是否意味着,平台卖家站外引流意义不大?”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相比而言站内引流的转化率可能高于站外引流,但卖家要明白,跨境生意最终追求的是投入产出比,算的是最终到手的利润。举个简单的例子:100美金的广告预算,在亚马逊站内5元一次点击,可以买到20个点击,站内广告按10%的转化率来算,最终可以产生3个订单;同样100美金的广告预算,投在Facebook上,0.4元每次的点击,可以买到250个点击,站外引流按1.2%的转化率来算,最终可以带来3个订单。两者对比,最终的利润效益,显而易见,站外引流更胜一筹。站外引流存在,肯定是有其意义的,但并不能直接给一个定论:站内引流和站外引流究竟哪个更好?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站外流量绝对不是站内流量的替代品。(来源:XShoppy)
怎么样啦?还能怎么样,天天赋闲在家!闲在家!在家!家!话说,去年这个时候,还是兼职做亚马逊,一个月有个6000多美金的销售额,挣个2000美金左右,够加个薯片吃的。按理说,2000多美金,挣得比上班多了,已经很知足了。今年,一下子不知道怎么了,受疫情的影响,原来的公司改成了合作经营,我在家做亚马逊,居然销售额涨了好几倍,一周卖的比以前一个月还多。收入么,也涨了些,差不多5000-1万美金,不等。嗯,是时候给自己加瓶啤酒了!(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贵圈流行要上图什么的,不上图都不敢说自己是做亚马逊的。)上面这是销售业绩。马马虎虎,对大卖来说不值得一提,就不要喷我了。但作为一个没有理想的"个人小卖家",我还是很知足的。目前,在售的产品有100款左右,有4款月销100多个的产品,另外杂七杂八的东西为都出着,总共一个月能出1000多个产品吧。我做的FBA,库存不多,每个产品基本上就几个,卖完了再进。但我做的这个arbitrage的模式吧,最少你的产品listing得有100多个,才能跑的起来。不能够把所有的资金全部卖成几个产品,一旦遇到竞争卖不动了,那就卡死了。分散,再分散,多,再多。我的亚马逊怎么开始的?说来话长了。当初有机会去了美国,在那边陪读。遇到一位老师,他教我做亚马逊, arbitrage模式——就是去商场买打折的产品,然后放到亚马逊去卖!所以,我现在做的产品还都是美国本土的品牌和产品在销售。刚开始我是在美国的时候,开始学做亚马逊的,基本上都是去线下扫货,沃尔玛,Macy's,target,carter's,kohl's,big lot's等等,以Hayward为圆心,跑遍了加州大湾区的每一个商场,就是为了找打折的产品买过来卖。很挣钱的,有的衣服基本上6美金,销售能卖到40-60美金。这也是我最开始为什么用2000美金开始做亚马逊,能够在5个月时间内,2000美金滚动到1万多美金,整整涨了5倍多的原因吧。(小卖家的心酸,2000美金起步做亚马逊,哎!)这就是我当时买的一条牛仔裤,可以看到打折标签写着12美金,但实际上还买一送一,结账的时候都是6美金一条裤子。(我在小票上已经标出来了),即使现在这条裤子还卖到40多美金呢。如果大家有亚马逊卖家的app,可以扫一下箭头指的条形码,就可以看到产品再售的价格了。看,buybox价格现在还是40.72。我要说,在美国线下买东西,然后放到亚马逊上卖,跟捡钱一样,可能你们都不信,但事实确实如此。我起初热衷于衣服的原因就是,各大商场打折的服装太多太多了,价格便宜的令你乍舌!吓死人,有的各种折扣算下来,一件衣服不到1美金。所以,买回来放到亚马逊上卖,绝对的捡钱。我这一次购物,12件产品,总共花了不到12美金。销售总额在600多美金,盈利400多美金。如果,你在美国的话也可以做这个,没有成本,没有压力,绝对的可以给你家里提供一些补贴的。只要你有驾照能开车来回跑就行。回国以后开始做online arbitrage。2018年回购后,基本上就把亚马逊给放下来。有一年的时间没管它。库存里也有货物,所以也就没动,直到去年5月份的时候,手头工作不忙了,才开始兼职做亚马逊。当然,我回国后做的模式还是arbitrage,只不过不是从线下扫货而是在线上扫货。利润没有线下的高,但基本上可以保证有20-30%的纯利。怎么找产品呢,就像下面这个视频一样,从沃尔玛买打折的,放到亚马逊去卖。都卖什么产品呢?目前,销售的品牌也很多了,比较喜欢玩具类,漫威、星际、迪斯尼、变形金刚、忍者神龟。老美女孩最喜欢的就是迪斯尼公主系列了,很受欢迎。服装肯定是还有的,毕竟做服装起来的,直到哪里有货,哪里便宜。另外,home&kitchen在尝试做,发现很多好玩儿的东西,也发现不知道老美们都怎么想的,各种东西都买。说再多,不如看例子,哈!我卖过的一个产品:猫狗纪念牌。排名: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类目排名,狗狗纪念品,这个产品已经是进入到12名了。我是以前看到知乎上有个人分享wholesale模式的帖子时,说到了狗狗纪念牌。给我很大的启发,找了一个上面这样的产品。那篇文章大概写了这样一段内容,就是说:在美国,养宠物的人非常多。宠物类的需求和产品的开发更是数不胜数。但人们围绕的大多数是狗粮,狗窝,狗磨牙的,狗狗的衣服,玩具,狗绳等等。都是狗狗活着的时候,要用的。但每天有多少狗狗要没了呢?如果狗狗没了,狗的主人会做什么呢?中国的狗狗没了,可能就扔了或怎样。在美国加州,法律规定。宠物死亡必须进行火葬。从而诞生了一种行业叫“宠物善终服务”。小的宠物半个小时,大的宠物需要1-2个小时。还要附上高额的费用。想象一下,本来陪伴十多年的狗狗,说没就没有了。火葬还要花钱,心里是不是很难过?怎么办,上网购物吧!买点啥纪念一下。当看到这么一句话“no longer by my side but forever in my heart.”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直接就下单了。我写了一些自己做arbitrage选品的例子,感兴趣的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的状态,在家,耍!带着娃一起耍!看到很多人做亚马逊年销售几百万、上千万,还开着公司,养着团队,我真心的佩服。这种状态,让我想象都觉得很累。我喜欢的是我老师做亚马逊的样子:早上起来送孩子上学,然后到星巴克点杯咖啡,订点货,然后聊聊天,下午3点去接孩子下学,陪孩子玩儿。这生活状态不就一直是我想要的么,不用太忙,还有大把的时间陪家人。好在,今年这种想法算是实现了。基本上每天早上6点起来,给小孩喂喂奶,然后做点早餐,上上网,带孩子出门溜一圈儿。下午的时候用2-3个小时,找找亚马逊的产品,有合适的订点货,就可以了。这基本上就是我现在的样子了。目前账户稳定,也是准备把另外一个小号给做起来。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手里的三个亚马逊账号都能够步入正规。做亚马逊arbitrage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在美国线下操作:买货——包装产品及贴上亚马逊条码——通过后台操作寄往亚马逊仓库。就这三步工作!好啦,FBA卖家的工作做完了。剩下的就是等着商品自己销出去就可以了。客户买了产品,亚马逊负责运输到客户手中,客户退货也是直接退还到亚马逊仓库。在网上买货,就如同上面视频的沃尔玛等网上的商城买东西一样,只不过打折的产品不一样,打折力度不一样。这样的话,我不出去扫货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买货,寄到我的手中,然后包装好寄到亚马逊仓库即可,并且没有地域限制,在哪里都能操作。目前在国内操作的话,就是:网上找产品——网上购买——产品邮寄到第三方——第三方收货包装——第三方将货物寄给亚马逊仓库。ok啦。最后,重申一下:我是个人小卖家,做的模式跟国内做亚马逊方式也不一样。很多人说挣钱的方法还会给人分享出来?我想,中国人确实是很喜欢闷声发大财。但我说的这个arbitrage的运营方式,在美国很普遍,免费的学习资料也很多。如果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上网搜索一下。谷歌搜索或者youtube搜索都可以。amazon arbitrage或者online arbitrage,就能搜到很多。只要你自己愿意去学习的话,都是可以找到资料的。谷歌搜索也能搜出来很多内容的。如今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分享、共享是一个互联网的特色和精神。我愿意分享出来,你们愿意了解,可以自己上谷歌或者youtube查询,比我讲的更专业,更详细。当然,如果你愿意做的话,你愿意跟我一样每天在家上上班就行的话。至于说为什么挣钱,你却分享给别人?答案很简单,可以进行买、卖的产品太多太多,是一个人、两人买不完的!我个人资金有限,买的东西也很有限。所以我把这个分享出来,对我并没有什么影响。而现在我每天、每周选的很多产品也都分享给跟着做这个arbitrage的会员了,大概一个月也分享200多个产品吧。我相信,只要你想,只要你肯下功夫去钻研,只要你肯坚持,你会有收获的。也希望每个跨境电商人都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更新一些内容!主要针对一些不懂装懂的人!比如这样的:我就纳了闷啦,为啥会有这么多不懂装懂的人,还那么理直气壮呢?什么叫做沃尔玛分分钟告到我破产?因为我在沃尔玛卖了东西,然后又卖了?沃尔玛就告我?先不说这位“大佬”对亚马逊了解多少了,但就这句外行话,真的是一点常识都没有。在美国,你到沃尔玛服务中心,告诉店里面的经理,说:“我是一个retailer卖家,我想从你们超市进一些货,然后再销售。”沃尔玛的工作人员会很高兴的接待你,并且会给你开一个免税卡。只要你提供相应的信息和税号给沃尔玛就可以。这里为什么会给免税卡呢?因为在美国,凡是消费,都要征收消费税。在美国待过的都知道,做亚马逊的也应该都知道。当然,很多中国人不熟悉,简单的举个例子:在加州的沃尔玛超市买了一口锅,花了30美金。然后结账时除了30美金的锅钱,还要掏10%左右的消费税。总共结账33美金。各州的消费税不一样,但基本规定是产品卖出几次,就征收几次消费税。所以,在沃尔玛买了东西,交10%的税,然后拿到亚马逊上卖,其他的买家买了你的东西,他还要再交一次消费税。但如果你是一个retailer,你能够提供了税号给上游卖家,就可以在上游卖家那里免征消费税。所以,当我到沃尔玛告诉他要进货,再卖出去的时候,他们都会帮我办理一张免税号和卡,以后消费只要提供号就可以免了10%的消费税。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但也能够看出来,沃尔玛非常欢迎人们从那他们买东西,也非常支持retailer进货再销售。所以,我就不明白了,这个“沃尔玛分分钟告到你破产!“的说法哪里来的?还有那个“账号绝对活不过一个月”,目前我三个帐号,时间最短的也有1年多了,一切不都很良好么?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拍拍脑袋就能信口胡说?自以为是就以为掌握真理?拜托,先去做一些了解,再去别人答案下做评论。对于不懂的,不要轻易的评论,最近本的“做人原则”,都不懂的么?更新一些东西——关于“品牌权限”的问题。本来很多人说我这么操作侵权的,我都不想做过多解释的。我说了,我在卖星际、漫威、迪斯尼等产品,很多人不信。其实吧,你信不信跟我真的没什么关系,也不会影响我任何的销售,一般情况下我都回复一两句就好了,但看了下面这个评论,让人心里很是恼火。大家可以看看:我简单的梳理了一下:1、不相信我在卖漫威、星际、迪斯尼……觉得我侵权?那我就把我销售过的产品粘贴一些看看吧!咱是讲道理的人,用事实说话,总是好的。漫威的美国队长迪斯尼的冰雪公主忍者神龟和ps3的游戏光碟2、大品牌,不允许跟卖,我卖的正品严重侵权别人?按着上面那位Liang大姐的评论中写的,大品牌都有着完整品牌备案,没有权限都不会允许你跟卖。即使我卖的是正品,也是侵权。我们可以捋一捋:你没有权限,肯定是侵权的!甚至都不会让你销售!对吧!但如果我是有权限,那不就不侵权了吗?有权限了,我自然而然就可以销售了!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吧!来吧,举例子:COACH,蔻驰总应该听说过吧,应该符合Liang大姐说的大牌吧!COACH虽然不是一线奢侈品品牌,但算是国内人比较喜欢的轻奢时尚品牌,看看上面的截图,这个产品有多少人跟卖!目前有7个人在跟卖。不是说好的,大品牌能有几个被允许跟卖的么?这些跟卖的卖家哪里来的呢?他们的权限怎么来的呢?我们就拿COACH这一款产品举例,看看“有权限”和“没权限”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我的店铺,输入产品upc以后,显示可以卖新品!产品的upc,我写出来,192643355507,有帐户的你可以把upc在添加产品里,输入一下,看看让不让你卖呢?你也许会看到:对不起,你的帐户当前不符合coach销售资格!(大概是下图这个样子的)至于我的权限怎么来的,具体怎么操作,我的答案已经说了。自己搜搜看就知道了。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我侵权,口口声声说我这得封号,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一个前设:我没有品牌权限!话说:你是如何判断我有没有权限的呢?3、大品牌能有几个被允许跟卖的产品?只拿星际举例子吧:这款产品,67个卖家跟卖。这款产品,271个卖家跟卖!这款产品,21个跟卖。这款产品,36个跟卖。随便,你能想到的大牌,你看看他们品牌下的产品,有多少在跟卖的?nike。一个颜色,一个型号下就18个跟卖的。你看看不同颜色不同型号下,跟卖的人数多少,卖家的名字都还不一样。sony的一款耳机,一个颜色下37个人跟卖。乐事薯片,家族混合装,21个跟卖。飞利浦牙刷,11个跟卖。……凡是你能叫得上名字的大品牌,都是在做跟卖的。所以,不要用中国卖家经常说的“跟卖”,去定义亚马逊所规定的“跟卖”。你认为的跟卖会分分钟被封号,关listing,那也只是你的想象?我做的就是跟卖,各种品牌大牌的跟卖。跟中国卖家说的跟卖根本不是一回事,说白了,很多中国卖家根本就不懂“跟卖”的规则设置是什么?这个设置到底是为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大品牌下会有那么多人在跟卖?怎么做才可以跟卖大品牌,并且合理合法。总说别人侵权、侵权,但就是不愿意去了解。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可以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跟卖大品牌?他们怎么做到的?他们侵权么?如果侵权,按着上面评论里的大神的说法,分分钟关店,listing被封,账号活不过一个月,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跟卖?为什么亚马逊和品牌商,却允许他们在跟卖呢?难道,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想过么?就像我评论里回复的那句话:你怎么知道我没有权限呢?哦,就因为你没有权限,我就不能有?就因为你认为侵权,我卖什么都侵权?就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开通权限,我也得不知道?就因为你不懂这种运营模式,我的运营就是误导人?……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卖家,2000美元开始起步做亚马逊,做的时间不长,2年左右,但我所做的合法合规。虽然,我每个月销售额不多,今年每月的纯利润才将近1万美金,但我跟卖的这些大品牌,不用推广、不用广告,自然流量就足够了,很成熟、很稳定,而且每天工作也就2个小时左右,很轻松。我没什么大的追求,也没想着做成大公司、大富豪,但我自己的亚马逊经营,足够养活我的一家,我能够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陪着家人,我很知足了!如果,你是大神、大卖,我恭喜你发大财!看不上我这小打小闹,无所谓,对吧!交流,理性沟通都可以。但你别上来就火冒三丈,每句话都是质问的口气,在不懂的事情上还理直气壮的高谈阔论…额,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当你愿意分享的时候,运气总不会差!当你对别人不友善,可能有很多路自己就给堵死了。中国人常说:和气生财!难道不对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外免费相亲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