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论节目看不了女主持人戴口罩的是谁

专题:海峡两岸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海峡两岸):  主持人:欢迎您继续关注《海峡两岸》。日前台湾前卫生部门负责人杨志良透露,他卸任前签署的最后一份公文是提告包括郑弘仪在内的七位台湾“名嘴”,理由是他们涉嫌煽动民众别打流感疫苗,说打流感疫苗会导致死亡。今天就这个话题我们展开讨论。坐在台北市的两位嘉宾,一位是时事评论员兰萱女士,一位是台北大学的教授郑又平先生。欢迎二位。  兰萱:李红好,大家好。  郑又平:李红好,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跟二位探讨这样一个话题,我想二位会比较感慨。因为两位也是台湾的“名嘴”了,刚才我们已经谈到,最近是因为“名嘴”在台湾引发了一场官司,就是七位“名嘴”被台湾的前卫生部门杨志良提告了,杨志良也是在他辞职之前递交的最后一纸公文。杨志良既然要离职了,为什么还要惹这个官司?兰萱,请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杨志良为什么要告这七位“名嘴”?  兰萱:我这两天刚好也才跟杨志良碰了面,聊到这件事情,其实只要一谈到这样的事情,杨志良一肚子火,感觉起来似乎从来没有平静过,还是非常愤怒。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说,去年的时候,所谓“新流感”,就是H1N1爆发的时候,其实全世界都在抢疫苗。而台湾包括外面进口的疫苗,还包括自己那边生产的疫苗,其实那个时候都担心说,会不会供不应求。好不容易把疫苗弄到手了,但是却开始进行一些相关讨论。因为有若干民众,还有包括小朋友,因为施打疫苗的关系,在时间点上凑巧出现了一些身体状况的不适,有些是头昏,有些是呕吐,甚至有位刘小弟弟因此而往生。当然,这样子的结果是不是因为施打疫苗所造成的,当初在台湾就造成非常非常大议论。而这一批所谓的“名嘴”就在当下,就依据刘小弟弟父亲是一位医师,他的说法,片面认定说刘小弟弟的死亡跟疫苗有绝对的、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因此接下来爆发的一些可能打疫苗的后遗症,都把它直接牵扯到说是因为疫苗引起的。因此大家就认为说,打疫苗可能不安全,所以若干媒体就说不要打疫苗好了,也因此造成了很多疫苗,总共拥有的1500多万到最后打了不到三分之一,甚至缓打疫苗或者不打疫苗,这样的风潮到目前为止都还受到影响。  所以今年过年的时候,不少的朋友其实也都罹患了新流感,而当中也还是从现在如果往前推算的话,一年左右的时间,总共有44条人命因为新流感而丧生,而他们都是没有打疫苗的。所以每次一讲到这里的时候,杨志良就认为说,因为这个事情不只是一些蓝绿的纷争,政治的纷扰而已,而是事关人命。所以对于杨志良来说,他站在卫生单位的主管,他认为他有这个责任,站在这样一个立场上面来说,因为不只是H1N1,未来还会有各式各样的疫情可能爆发。如果说有若干媒体因为政治也好,因为蓝绿的关系也好,因为想要批评政府,因此找了一个话题来进行批评也好,造成的后果是老百姓的死伤,他认为这部分,政治害人太深。因此他才会进行这样一个诉求  主持人:通过兰萱刚刚的介绍,我们也了解了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了一下前卫生部门杨志良对于提告七名“名嘴”的理由,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七名“名嘴”,对于大陆的观众朋友来说,可能除了对郑弘仪还有一点点了解,其他几个人都相对陌生。所以接下来想请郑教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几个人的情况。  郑又平:台湾“名嘴”其实蓝绿两个阵营都有,而这一次被告的《大话新闻》,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人们认为说是倾向于绿营的政论节目一群“名嘴”,这些“名嘴”他们的影响力非同小可,在全台湾收视率前20名的节目里面,《大话新闻》可以说是稳坐政论节目的龙头,它的平均收视率相当高。这里面这些“名嘴”,最有名的当然就是它的主持人郑弘仪先生,大家来看一下。郑弘仪他是一个资深的媒体工作者,原来是《中国时报》的新闻记者,他同时也在超级电视台主持一个《新闻挖挖哇》的节目,收视率都相当高。他在台湾知名度高,在绿营里面最有名的一战,就是在五都选举前,大家还记得吗?他曾经在公开站台的时候,用非常粗鄙的语言批评马英九,受到了很多民众的反弹。郑弘仪可以说是全台湾收入最高的“名嘴”,据传他的收入每一年可以超过1个亿台币。  再过来徐永明教授,徐永明教授就是台湾“名嘴”的第二种典型。台湾“名嘴”有两种,一种是像郑弘仪这种专业的,他靠政论评论为主,为生活。第二种人就是主业可能是学者,可能是记者,但是他平常会在电视节目上做政论的“名嘴”。徐永明就是属于第二类,他是原来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他的学问相当不错,他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的博士,他现在是东吴大学政治系的助理教授,他也是经常会出现的一个主持人。第三位何博文先生,何博文先生是资深的媒体人,他曾经在《中国时报》做过记者。  下面我们看,下面还有一位,这次被告的很有名的王定宇先生,这位是台南市的市议员,但是大家大概对他记忆最清楚,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他曾经用暴力把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先生在台南孔庙推倒在地。再过来钟年晃先生,钟年晃先生他过去是《联合报》、《苹果日报》的资深记者,他也是台湾角社,一个亲绿社团的社长。这位侯汉君先生,他是我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的铁杆哥们,他的办公室就在我的隔壁,他也是我们公共行政系的副教授。他过去还担任过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的时候,台北市研考会的委员顾问。  最后一位吴国栋先生,吴国栋在“名嘴”里面是非常资深,各位如果有机会看到《大话新闻》,他永远都是坐在郑弘仪的旁边,因为他的分量,大概在新闻界里面算是“大佬”级的。他过去担任过《中国时报》社会新闻的召集人,《时报周刊》的总编辑。他对于台湾的社会新闻,尤其是警政方面的新闻是特别清楚。  而在这些人里面,每一位我们可以说都是口才辩极,而且他们思想都很敏捷。更重要的,他们讲话大概都有一些独特的群众魅力,相当能够煽动群众的情绪  主持人:看来这几个人有学者,有媒体人,还有议员,甚至有的人还有前科。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位被告的反应。就像刚才郑教授提到的,其中吴国栋甚至对外宣称说,他要反提告。好像还有郑弘仪,他还借这件事情为自己的节目拉抬收视率。兰萱,据您的观察,您怎么来看待这几位被告对待此事的态度?  兰萱:当然了,我觉得事情一旦进入司法程序的话,因为司法如果说你真的是有罪,接下来是很多相关的刑责、刑罚,如果民事的话,可能要赔偿,如果刑事的话,可能要判拘役。可能要坐一段时间的牢,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不断地替自己辩解,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一件事情本身事关到人命,我觉得这件事情会引起另外不同一个讨论的层次。就是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当然觉得说,自己其实说的话是有所凭据,但是这件事情必须要经过整个证据的检验。我们可以这样讲,任何一个人都有评论事情的自由,但是每一个身为媒体的媒体人,同样也都有自我检讨、反省的空间。  就我们自己来讲,你评论每一件事情其实坦白讲,还是会戒慎恐惧,尤其在一些涉及非常专业的,尤其像医疗这件事情,其实你自己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你肯定要多多听听相关学者跟一些专家的意见,而且这些学者跟专家非常多,可能也是人人各吹一把号,各唱各的调,也因此在那个时候,相关的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大家担心,自己的言论如果说并没有非常谨慎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一些扭曲,或者失真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格外小心,尽可能会去搜集相关的证据,然后会尽量去网罗各种不同的说法,让你自己的谈话本身接近于专业,接近于事实,而且尽量不要让这些民众造成恐慌。  所以反过来讲,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面,坦白说,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对这个事情有所评论“名嘴”,其实都应该在这件事情上面有检讨跟反省的空间。所以站在这样一个立场跟角度来看,我会觉得说,对于这些像郑弘仪等人,他们要反告这件事情是他们的自由,因为这件事情本来就应该在司法的程序上面,用证据来说话。但是站在一个媒体人的角色来说,我是认为很多事情应该相对来说更谨慎一些,相对来说更谦虚一些,不能够过度自我膨胀,只认为说手中握有第四权,握有麦克风,好像就可以随意对于一些事情任意发言,不负责任去做一些指控或者做一些引导。  主持人:看来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也可以引起人们的反思。这个官司曝光之后,各方的态度是很不同的。比如说知名人士郭台铭就花了500万元拍下了杨志良曾经用过的一个公文包,表示对此事的支持。而苏贞昌则是为那些“名嘴”鸣不平,从整体来看,岛内各界的反应是怎么样的?郑教授。  郑又平:这件事情出来之后,的确引起了岛内非常广泛的议论。一般民间的态度,其实很多人鼓掌叫好,认为说,“名嘴”乱象早就应该有所节制。这件事情不论它的司法诉讼最后结果,能不能够让这几位“名嘴”被定罪,可能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但是最起码很多人认为说,这件事情会让所有的,掌有话语权的这些所谓“名嘴”、评论家们,以后要在言论自由跟社会责任这两者之间,做一个小心的平衡,而且必须要用科学的数据来说服群众,而不是用自己的意识形态眼光来论证,来批评公共政策议题。  但对于蓝营的政治人物来讲,其中最明显的当然就是马英九的发言人罗志强,罗志强有出来公开对这个事情表示了一个态度。很多人以为说,罗志强是支持杨志良提告。但是罗志强又否认了,他说:他的发言并不代表马英九是支持这件事情的。但是马英九在他自己的脸书上面,却又公开鼓励大家要去施打流行感冒的疫苗,这也表示间接在肯定杨志良。  除了他之外,国民党的民意代表邱毅他更是主张说,早就应该要告《大话新闻》了。不过邱毅认为说,这件事情处理的手法,技术上还要值得检讨。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你杨志良署长当时就应该直接应战,你不应该在事后再来处理,而且在那个节骨眼上,你大可以用《传染病防治法》,强制用行政处罚的方式连续处罚《大话新闻》的不当言论,因为你妨害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但是现在这样做,他个人认为说胜算不大,不过仍然可以对这一些不实、不当的言论给予足够的警惕。  台湾当然也有其他政治人物表示支持,其中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民进党籍的杨秋兴,前高雄县县长杨秋兴,他也公开表示支持。他自己就说,他是《大话新闻》他是这一些绿营政论家、“名嘴”的受害者,所以如果当时他退出民进党,他坚持要参选高雄都市长的时候,他所有受到这一些不当的批评或者是偏颇的批评,他如果有录影下来,他也考虑要提告。  但除了蓝营的支持者之外,我们也看到绿营有很多人反对。苏贞昌当然他是说,这是一个作秀的手法。但是除了苏贞昌之外,有一些绿营的学者基本上认为说,你杨志良这么做,你为什么不用你个人的名义,在你退职之后再来提出诉讼,而是在你担任署长最后一天,用卫生署,用公家的资源来提出诉讼。而如果你要用政府名义提出诉讼的话,照道理说,你应该经过适当的评估,最起码你卫生署里面的法规会就应该要先经过审慎评估,才能够提出一个告诉。换言之,绿营这些支持者认为说,杨志良你是滥用政府公家的资源,来做你个人的私益。  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说,国民党执政团队今天这个做法,等于是用行政诉讼来钳制绿营的言论,这个是有寒蝉效应,所以可能用这种方式是来压制绿营的看法。  主持人:也就是说各方对于此事都有不同的评论。其实在岛内经常会有类似“名嘴”被告的事件发生。兰萱,在您的印象当中,有哪些比较重大的“名嘴”被告案件?一般这样的案件是怎么收场的?如果说诉诸法律程序的话,这类案件一般是怎样量刑的?  兰萱:事实上是没错,台湾的政治当然比较纷扰,尤其因为选举的关系,所以很多事件像走马灯一样,一个又一个。所以坦白说,我觉得大家都还蛮健忘的。事实上在这一次杨志良告有关于所谓绿营的“名嘴”引起争议之前。在民进党执政的时候,他们其实常常告“名嘴”。印象比较深的部分,当然一个是选举期间,选举期间常常会有一些比较激烈的语言,像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陈水扁过去就曾经告过赵少康。赵少康的理由是在于说,那个时候谈到有一些“涉外”的部分进行了一些金钱的援助,那个时候赵先生他引用了媒体的报道说,陈水扁给了巴拿马前总统百万元的美金,那样一个“政治献金”,而且还说钱是拿来做“遮羞费”的。听了陈水扁很不高兴,尤其是“遮羞费”三个字,也因此陈水扁就决定告了赵少康。这是第一次陈水扁以领导人的身份告了一个“名嘴”。那个时候其实赵少康他也很不甘心,就跟陈水扁对簿公堂,那个时候引发相当多的关注。陈水扁甚至还在一个场合当中谈到说,很多的“名嘴”对他一些批评,他说这叫做“人何寥落鬼何多”。所以用来讽刺他认为他深受“名嘴”批评之扰。但是这件事情到头来赵少康是无罪的。 为什么?因为在相关刑法规定当中,所谓涉嫌诽谤有一些相关规定,意思就是说,如果这件事情是可受公评之事,而且你作为某个程度,算是适当评论的话,其实不会违法。同时还有一个相关规定讲到说,你在谈论过程当中,你信其为真。因为有很多资讯进来,让你在当时的判断,你认为你说的是真话,你出于善意的话,这部分也不构成诽谤。所以从那个时候民进党开始,包括陈水扁本人,告了赵少康,告了姚立明,其实都是不起诉跟无罪这样的结果。  反过来讲,对于国民党这段时期他们针对一些绿营的“名嘴”提告,坦白说,如果一般来说,都是一些公共政策相关事情,政坛上面的一些事情,针对一些政治人物的言行进行相关评论,应该都是在相关法令的保障之内,可受公评之事。而且如果你当时引据若干资讯来源,而且有一些事实证据让你信其为真的话,一般来讲,其实很难成案。到底为什么政治人物要这样子做呢?坦白讲,我觉得不论蓝或绿,事实上反过头去看,我认为绿营告“名嘴”的状况是来得更多的,只是蓝营在这段时期,尤其是针对所谓的《大话新闻》,他们其实经过内部非常多讨论,决定说到底该怎么办才好,最后才采取一个亲讼这样一个举动。所以不管蓝绿,其实面对这样一个,对你的执政拥有一些不同意见的人,他们通常都会用司法告诉手段,就算没有办法把你绳之以法,但是光是让你一天到晚跑法院,疲于奔命,就已经是一件够受的事情了。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次杨志良状告“名嘴”案和以往类似案件有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一次是多名“名嘴”,而以往都是,比如说一名“名嘴”遭到被告。现在杨志良已经离职了,接下来这个案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向是各界比较关心的,郑教授您做何观察?  郑又平:到目前为止,这个案子进入地检署之后,已经进行了分案,交给了承办的检察官。据了解,检察官已经开始侦办此案,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始约谈任何一位“名嘴”,至于说后续会不会正式起诉,当然这还有待观察。不过,正如同您刚刚所说的,因为这个案子一次告了七名“名嘴”,对台湾社会、媒体都是很大的一个冲击,大家都在密切观察。尤其对于媒体人来讲,的确是有很好的一个警示作用。大家必须在话语权、言论自由、社会责任以及个人道德的风范方面,都要去做深入的检讨、反思。但是不只是这样子,对于行政部门来讲,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行政部门他们过去往往被人家批评声音太小,不擅沟通。所以当绿营这些“名嘴”或者是坊间各种社会媒体、舆论对政府政策提出质疑的时候,往往台湾政务官员都羞于出来直接做政策辩护、立场说明。这也就是为什么郭台铭会为杨志良这样的政务官大声地叫好鼓掌。社会上各界也会高度肯定,像杨志良这样有风骨、有胆识、有胆量的政务官,的确已经不多见。  主持人:非常二位嘉宾所做的介绍。谢谢。  郑又平/兰萱:谢谢。  主持人:观众朋友,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海峡两岸》,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责任编辑:杜钰)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分享

责任编辑:刘岩
华人圈的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的节目主持人和嘉宾很多时候往往会出一些奇葩怪论,网友们也很喜欢把那些节目的视频放在网络上,让大家看笑话。他们政论节目圈里有很多的媒体人是夫妻,今天就说说这些政论节目媒体人夫妻,看看你知道哪些。台湾政论节目是堪称华人圈的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的节目主持人和嘉宾很多时候往往会出一些奇葩怪论,网友们也很喜欢把那些节目的视频放在网络上,让大家看笑话。他们政论节目圈里有很多的媒体人是夫妻,今天就说说这些政论节目媒体人夫妻,看看你知道哪些。岑永康、张佩珊岑永康和张佩珊以前是TVBS知名夫妻档双主播,2001年结婚,他们夫妻俩应该算是最幸福恩爱的一对,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新西兰读书。夫妻俩为了小孩的教育,在新西兰买了房子,张佩珊陪着小孩在新西兰定居生活,岑永康一个人留在台湾工作赚钱。彭文正、李晶玉两人以前在民视主持一档政论节目,彭文正可以说是民视一哥,后来因为CYW论文的事情,被封杀踢出电视节目圈,后来只好转战网络平台做自媒体节目,可以说是苦苦挣扎。他们夫妻有好几个小孩。杨文嘉、黄光芹杨文嘉没有他老婆黄光芹有名,杨文嘉在新闻云主持网络节目,黄光芹除了主持节目之外,经常帮别人写炒作的书,堪称速写著作女王。黄光芹算是吵架王,见谁都喷的类型,与很多同行也干嘴仗。他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未能生育小孩,后来她和杨文嘉收养了孩子,也算圆满。唐湘龙、周明华唐湘龙和周明华是因为婚外情后,各自离婚再一起结婚的。唐湘龙主持的节目和做嘉宾的节目大家都比较清楚,他老婆周明华是华视女主播周明华,也主持电视节目。唐湘龙为了这段爱情算是背上抛妻弃子的一世骂名,但是唐湘龙目前与他都断绝关系了,其母坚持与唐湘龙前妻谢幸姿生活。尹乃菁、王铭义尹乃菁可能大家比较熟悉,两岸三地都待过,后来回到台湾,但失去了以前的平台,现在只是节目的配角或嘉宾。他丈夫是台湾某媒体的大陆新闻中心主任记者,至于现在他和尹乃菁是否还是夫妻不得而知,因为网友们总是八卦尹乃菁和某主持人有私情。张雅琴、刘国平张雅琴是年代主播,他老公是导播老公。张雅琴也有点像黄光芹,有时候也是一个大炮仗,和别人干嘴仗。蔡诗萍、林书炜这一对夫妻熟悉的人不多,蔡诗萍是台北之音台长、主持人,她老婆是POP Radio台长。大家对POP Radio可能比较熟悉,黄暐瀚就是在这个平台主持节目。大陆作家岳南去台湾做访问学者的时候上过蔡诗萍的节目,介绍他的著作《南渡北归》。李涛、李艳秋李涛和李艳秋可以说是台湾政论节目的老媒体人了,后来因为一些纠葛退出了节目圈。李涛曾经是TVBS的总经理,他老婆李艳秋也算是一个才女,偶尔会在网上发一些评论贴文。李涛的爷爷是河南罗山县人,他们夫妻回河南祭祖过几次。陈雅琳、余佳璋陈雅琳也算是台湾资深媒体人,做过新闻主播,在TVBS、三立都待过。她丈夫是余佳璋,公共电视的主持人,不过两人已离婚。陈雅琳最后爬到华视总经理后,因为电视发布了造成社会恐慌的假消息,而不得不辞职下台。赖岳谦、周玉琴这一对就不用多说,现在还不能算是夫妻,尚未领证结婚,但已经官宣订婚。他们应该是大陆网友最喜欢的一对夫妻档政论节目媒体人,赖老师和周玉琴现在应该是热度最高、糖度最高的夫妻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政论节目看不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