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乐坛和香港乐坛没落原因相比,为什么说台湾乐坛的地位更胜一筹呢?

我认为从演唱上,台湾领先了香港太多。香港的歌手清一色喜欢用重胸声,大喉音唱歌,声乐技术缺陷很明显。当然啦,人家香港会封称号,随便就是这个王,那个神,导致很多门外汉不敢带有质疑,甚至还当成了政治正确。台湾的歌手,老一辈的唱功就很不错,中生代优秀的更是不在话下。费玉清,殷正样,年轻时候的齐秦,张信哲,林志炫,杨宗纬,曹格(在台湾发展)等等等。论音乐性,说实话,粤语歌的整体文学性,批判性,韵味似乎整体都要高一个档,但是我认为港乐的音乐性最高的一批歌曲并不是八九十年代那些老歌,而是千禧年后,王菲,陈奕迅,张敬轩,杨千嬅的一些歌曲。推荐几首吧《陀飞轮》,《葡萄成熟时》,《一丝不挂》,《小城大事》,《不吐不快》,《春秋》,《少女的祈祷》,《约定》等等
起步早吧。台灣流行音樂早在80、90年代透過滾石、飛碟等唱片公司就有著相當的市場。經過90年代玩樂團的風潮和Livehouse的興起,更讓想玩音樂的人能有培養樂迷的基礎。另外雖然唱片市場逐漸變小,但在台灣發行唱片還是能有養足產業的量,出片有了基本盤,就能更進一步把明星拱起來,經紀制度與媒體配合更是重要的環節,在台灣紅了,往香港、內地發展就更加快速。 想要了解一下两岸三地流行音乐历史的可以大致听一下以上三个歌单。首先我想说,台湾流行音乐的确是三个地区总体水平最高的。按风格说,pop(主流流行音乐)台湾甚至领先内地不止一个档次,摇滚内地是最强的,说唱差不多都是00年以后开始发展。有答主说人民群众喜欢的流行音乐才是好的,抖音传遍东南亚,台湾ktv内地歌曲占半壁江山之类的,来印证内地流行音乐水平不比台湾差。我随便在网上找一个ktv热歌榜,大致数了一下,100首里面台湾乐坛的有五十多首,内地有二十多接近三十首,香港乐坛最少有十多首。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你去音乐app里面找一个“经典老歌”“ktv金曲”之类的歌单,里面台湾流行音乐也会占据绝大部分。这不是说内地的流行音乐不够火,相反,有些歌当年很火,只是它们现在留不下来。比如,现在肯定有不少人平常听00年代的歌,会随机播放到七里香,江南,痴心绝对,黄昏。但除非特意找那一个类型的歌,很少有人会去听老鼠爱大米,QQ爱,一万个理由,被伤过的心还可以爱谁。对流行音乐而言,好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它们可能歌曲结构常见,但旋律不俗气,编曲或演唱有亮点。在做又卖座又保证质量这类型音乐的方面,华语地区台湾的确是独一档。而做更追求质量少考虑商业的音乐方面,台湾也是很厉害的,内地做这方面比做普通流行歌曲厉害得多。比如这首是我目前听到的最早的华语蓝调摇滚这首歌风格我不太好定义,在96年的时候无疑是相当前卫的内地的比如这种,分别出自1994年和2000年两边的区别在于,台湾那边两种类型是结合得很好的,好多时候都不矛盾甚至混在一起,比如伍佰既可以写挪威的森林这种镇上修自行车的大爷都听过的歌,也能做一朵金花这种听了让人云里雾里觉得“难听”的实验电子专辑。而内地是分得很开的,两张专辑的艺术家分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所以内地俗的歌特别俗,前卫的歌又尤其前卫以至于了解的人都特别少(不过这部分可能已经不属于流行音乐了),能做出流传广的好歌的人不多从历史原因来说,台湾流行音乐的变革来自民歌运动,杨弦,胡德夫再到后来的罗大佑,形成了鼓励创作的风气,这更显示出那一代人的重要地位。起步更早的香港创作风气就要差些,内地的就起步更晚了,直到从台湾出走的侯德健来到大陆这张里面的女歌手程琳被称作内地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手(当然没有把民国时候的算在内),起步早成熟早的水平相对就高,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内地将娱乐产业和流行音乐产业混得太厉害了,两者甚至是冲突的。如果让你说出内地最有分量的流行音乐奖项,可能都说不出一个公认的答案,然而粉丝却非常在意各种野榜的排名打榜,甚至在网络上唇枪舌战,这样的环境极不利于主流音乐的发展,还好内地现在其他风格的发展不错。对于三个地区的乐坛,如今都是一个缺少主流风向标的年代,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巨星或大师的年代,人们口味不再追求相近,小众或独立变成了另一种潮流,我觉得这样有好有坏。未来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乐坛没落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