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宋夫文纯手工古琴音色怎什么样的古琴是好琴?

原标题:纯手工斫琴,最快也要近一年, 每张价格基本在两万元以上日期:[2016-03-22]
版次:[A21]
版名:[发现广州]
字体:【大中小】
●古琴半成品,按照古法制琴,一张琴制作的时间最快也要近一年;非常有经验的斫琴师或许能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出几张琴。有时遇到很有潜力的琴材,一边琢磨一边制作,可能需要花上几年的工夫。
●琴身上色过程中用到的一种原料,为了达到好的效果,斫琴师易力选用了日本进口的产品。斫琴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所谓的派别,多半是受不同琴派别审美的影响,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差异。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斫琴师个人的文化背景使然。”——斫琴师 易力斫琴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吗?“掏挖槽腹的铲刀算不算?实在抱歉,我在学习斫琴之前没学过木工,不知道什么是特殊工具。我用的工具都是市面上可以买到的。除了一把尺,用来测量琴面曲度,这是我自己做的,在其他斫琴朋友那里没见到他们用过。”槽腹掏挖是最难环节易力说自己斫琴也算是半路出家,并没有什么木工制作的基础,但是他研究得透彻,古琴制作的步骤相当复杂,按顺序排列出来的大致步骤是:选择琴材,选择制式,审木,开形,修形,掏挖槽腹,试音,合琴,制作并安装配件,上底漆(靠木漆),裹布,上粗灰,上中灰,上细灰,打磨,上面漆,推光揩清,张弦。其中有很多步骤又细分出不少步骤,有的步骤在各个环节还会不断重复,比如“试音”和“打磨”,在很多环节上都可能需要。值得说明的是,这只是斫琴界已经形成普遍共识的一般程式,各家在具体的环节上会有所不同或次序颠倒。最难的环节也是众口不一,有人觉得“百纳”操作起来很不容易;也有人说双层面板或窄边合琴的制作很有技术难度。“就个人而言,槽腹掏挖是我觉得最难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与音色关系最为密切,完全可以用‘内有乾坤’来形容。对于槽腹掏挖各家有各家的见解,千差万别,而且与其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把木性比作一个孩子的个体天性,槽腹构造就相当于依形就势的后天引导教化。没有千篇一律的模板,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它完全依赖斫琴人自身素养、技艺和态度的综合作用力。有法可依不难,无法而治就有了道的意味,所以我觉得这个环节挺难的。我从师父那里得到最受益的一句话:法无定法。”吃透古法才能创新当记者问到易力斫琴有什么独特之处时,他开玩笑说:我做得慢!易力说他认识不少斫琴师,每个真正的斫琴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者说绝活,这些表象的东西里面体现了个人对古琴文化和音韵的理解不同,这才是真正的差异。“就表象差异而言,我自己的特点可能是对韵的苛求,古琴的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音长短的问题。明末古琴家徐上瀛在他的《溪山琴况》里多处描述到韵的情态。我对韵的研究是整体的:琴材的木性、槽腹的构造、琴漆的分布和干湿、制式的选择等等这些,都会对韵产生影响,但不是单一的,而是对这些元素综合关系的考量。”易力表述着,“再有就是对古琴造型的美化,这和我长期研究艺术有关。大家都在模仿王鹏钧天坊的薄润精贵风格,我却对古拙大气情有独钟,有时也用雕镂,但很反感繁俗匠气的精细光亮。这可能就是我目前斫琴的特点。”“目前,我斫琴谈不上创新,我很赞同师父陈一民先生对古法的尊崇,古法延续那么多年自有道理,古琴也正是贵在‘古’字上。不吃透古法,谈何创新呢?”易力接着补充道。斫琴没有严格派别之分斫琴有派别之分吗?各有什么特点?“据我所知斫琴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所谓派别,多半是受不同琴派别审美的影响,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差异。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斫琴师个人的文化背景使然。比如西安斫琴名师李明忠先生,他的新琴面板很厚实,起初音色出不来,由于价格很贵,不少初学者就觉得想不通,其实他们不知道,新琴需要不断弹奏,用声波的振动振松木质,随着年数的增加,才会把好音色固定下来。这是具有很丰富的经验才能够预设到的,所以古籍有云:五百年出正音。”那么斫制一张古琴需要多长时间?“按照古法制琴,最快也要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出琴。这个也因人而异,非常有经验的斫琴师或许能在这段时间里同时出几张琴。有时遇到很有潜力的琴材,一边琢磨一边制作,再加上生漆阴干的透彻程度的考量,可能需要花上几年的工夫才能出一张琴。”说到这,易力话锋一转,“对于追求效益的厂琴而言,他们设定好造型和规范的槽腹尺度,就可以成百上千地批量生产,基本不考虑木性的差别,省去了很多至关重要的细节,甚至用化学漆替代生漆,这样两三个月就能生产出他们足够数量的琴。所以,目前纯手工制作的古琴价格也不便宜,基本都在两万元以上。”《高山流水》见证高超琴艺中国音乐起源甚早,从古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尧舜时代的古乐,出土的最早乐器“骨笛”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一直以来,乐律学家根据已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二音孔陶埙”,推断出商代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汉律的乐器知识。“汉律”——公元前六世纪的周景王时已有“五声”、“七声”的名称(见《国语·周语》)。也可称“五音”、“七音”:即宫、商、角、徵、羽五音加上“变徵”、“变宫”两音,前者与哲学五行思想相合,创立较早;在传承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周朝还按制造乐器的质料将乐器分为八类:即金、石、丝、竹、匏、土、草、木,称之为“八音”(见《周礼·春宫》)。著名的古曲《高山流水》(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见证了奏琴艺术的高超;同时见证了琴质的讲究。春秋战国时代的曲调至今仍然可以破译人的心声,令人暗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的古琴是好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