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归化哪几个运动员的利弊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开宗明义,概念先行,归化运动员,是指在出生国籍以外自主取得其他国籍,并代表其他国家队参赛的运动员。我方对于中国体育发展的判断标准为: 是否能建立良性的可持续人才培养体系,使本土运动员综合水平不断提升。基于该标准,我方将从三方面分别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纵观全球归化运动员市场,我国处于劣势地位。除中国外,世界不乏其他国家采取更开放的政策,积极网罗各国归化运动员。纵观近三年奥运奖牌榜,2016年我国位列第三,2008年更是傲居第一。在国际赛场上,中国不缺乏成绩,相较于少量的劣势项目,我们拥有更多的优势项目。然而在归化运动员的浪潮中,我们无法保证这些优势项目的人才不会大量外流。在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上,原籍中国的归化运动员小山智丽代表日本队击败中国队的邓亚萍夺冠;在2014年的仁川运动会上,日本男篮战胜中国队,其主力张本天杰为原籍中国的归化运动员。以举国之力培养的优秀本土人才最终成为赛场上身披他国国旗的敌人,岂不荒谬?更何况,中国本身禁止双重国籍,相比于诸如日本,加拿大等默许双重国籍的国家,中国难以吸引外国归化运动员。本国选手出走,严格的国籍政策又带不进人,一增一减之下,不仅比赛成绩难以保证,连人才储备都会受影响。第二,引进归化运动员会限制我国本土运动员的发展。一方面,归化运动员的实力普遍强于本土运动员,这导致在国际体育赛事面前,本土运动员的出场机会往往被归化运动员挤占。国际赛事本是锻炼本土运动员、提升国家项目竞技水平的最佳平台,现在却沦为了花钱买来的国外运动员秀场。一个运动员的巅峰时期很短暂,每少一次国际赛事上场的机会,都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重大打击。另一方面,引进归化运动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数据表明,我国的体育资金是较为有限的,我们一边要用大量的资金吸引外国归化球员,一边要用资金保证国内的体育人才不被归化至国外。蛋糕就那么大,投入青训体系的资金势必会减少。而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青训系统的质量,本土优秀体育人才的发掘与培养自然是难上加难。没有新鲜血液的中国体育,也终将沦为一潭死水。第三,归化运动员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纵使能取得出色的成绩,也无法获得民众的认同。大家总把成绩看作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中国连续三届奥运会高居奖牌榜前列,论成绩,我们已然足够优秀。相较于那枚金牌,在奥运赛场上真正带给国人感动的,是亚洲飞人的突破,是中国女排的顽强。我们看着那些中国运动员跨过种族的极限,打破外界的质疑,最终超越自我证明自己的那一刻,我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环顾网络舆情,对归化政策不满者大有人在。这是因为民族的情感联结永远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国籍更换所实现,这是因为国民所期待的,永远不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外邦人,而是一个勇者无惧的中国人。综上,我方坚定地认为归化运动员不利于中国体育的发展。谢谢!发布于 2020-12-01 21: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道速滑归化哪几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