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报名参演迷笛音乐节官网还来得及吗?怎么才能在迷笛音乐节官网演出?

国庆长假或许你选择外出,在拥堵的高速上一眼看不到尽头,而留在深圳的年轻人则有另外的去处——花100块钱买张票,穿越城市去往音乐节,感受音乐现场带来的魅力。
“十一”长假期间,乐·杜鹃音乐节和丛林电子音乐节先后在龙岗大运中心、宝安体育中心掀起狂潮;10月9日,一年一度的OCT-LOFT爵士音乐节启幕;此后,深圳(大梅沙)沙滩音乐节也将“躁起来”。
2013年,迷笛音乐节为深圳开启了“音乐节模式”,草莓、热波、摩登天空等国内一线音乐节纷纷来袭。风潮之下,本土的音乐节也争相萌芽。“票房收入+商业赞助+衍生品销售”的收益方式成为支撑音乐节运作的基本模式。此外,政府提供的各种扶持也让深圳获得很多音乐节主办方的青睐。
“从整体上来说,国内音乐节都存在阵容重复、类型单一等通病;而深圳本地的音乐节又略显稚嫩,影响力有限。”福田音协副主席王俊认为,深圳的音乐节消费气候有待形成,音乐节不仅是演出,还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趋势
“每个城市都会有音乐节”
2000年,被誉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的迷笛音乐节创办。经过15年的发展,不仅“迷笛”本身在全国各地壮大,还带动起一批后来者。“迷笛”创始人张帆认为,中国的音乐节数量还将快速增长。“中国600多个城市,估计每个城市都会有,这是一个趋势,但有特色的太少。”
一份来自“道略音乐产业研究中心”的报告提到,2007年-2014年国内户外音乐节举办台数连续8年增长,市场发展持续火热。过去两年更是户外音乐节“大跃进”的两年:2014年,国内户外音乐节比上年增加了27台,同比增长22.3%;与2012年相比,2014年音乐节票房几乎翻了一番,成为最受瞩目的演出细分市场之一。
这股洪流之下,年轻人聚集的城市深圳也被席卷。2013年,随着迷笛音乐节的进驻,草莓、热波、摩登天空等音乐节纷纷前来,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气候、场馆、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得天独厚的深圳,市场潜力将达到一年10-12场。”
而事实上,两年后的2015年,深圳的音乐节市场容量已翻了一倍。仅在今年9月-12月,除了迷笛、草莓等老牌音乐节外,魔马音乐节、理想音乐节、风暴电音节也纷纷圈地深圳。
“可以说,深圳的音乐节市场近几年来迎来了一个开放期,这几年全国包括深圳的市场数据一直在上扬,很多演出公司、独立品牌,尤其是当地政府都参与进来。”乐·杜鹃音乐节主办方深圳市现场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林告诉记者。
营收模式
门票+商业赞助+衍生品销售
第一个吃螃蟹的“迷笛”,多年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来消化成本。张帆告诉记者,“迷笛的资金投入不低,现在看来,成本总计已达上千万元。在以往,我们从票房、餐饮招商、赞助商赞助等方面收回成本,还有音乐节视频直播版权销售、纪念T恤等音乐节衍生品、乐队的音乐产品等多种形式获得收入。其中,门票是我们最看重的收入。”
“门票销售+商业赞助+相关产品现场销售”已经成为所有音乐节的营收模式。“其实算算就知道,单靠门票收入肯定是做不下来的。尽管一个音乐节舞台搭建比大型演唱会简单些,很多甚至一个棚两块LED屏就可以;请表演者一般是主要的压轴大咖需要付费,其他的基本上只需要支付很少的费用,更多的是为表演者提供演出平台。”潘志鹏说。
无可否认,音乐节可以极大地聚集人气。潘志鹏介绍,一个顶级商场,平日的人流量在5万-6万,周日可以到20万-30万。一个音乐节几天下来差不多能集聚10万人以上,“低票价把大量的年轻人招揽进来,用大量人流变现,这可以让音乐节招商的门槛变低。”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视频播放权及更多与互联网相关的创新音乐节周边销售模式,同样能为音乐节带来更多的收益。“总的算下来,音乐节应该还是能够盈利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音乐节出现了。”潘志鹏笑称。
问题
类型单一 亟需差异化定位
音乐节扎堆出现,与之相伴的是阵容重复、类型单一等通病。同一个乐队或歌手,常常会在密集地出现在相隔不久或者同期不同城市的音乐节上。
“我喜欢痛仰乐队,经常来来回回追着看他们的演出。我女朋友喜欢李志,也是兜着圈能在音乐节上看到。音乐节一般在五一、十一,我们俩都放长假,可以到处去看音乐节。”市民李岸为告诉记者,尽管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但给人的感觉是“这些音乐节都相差不大,来来回回也就是这些人”。
这个问题事实上也被主办方察觉。刘林说,一个音乐节的差异化定位非常重要。“比如前几年是摇滚音乐节为主,今年电子音乐就很热。十一期间的乐·杜鹃和丛林音乐节都是电子音乐节。相比而言作为本土诞生的音乐节,我们更注重本地原创力量的发声,我们今年的副舞台,就是专门为本地的有潜力的音乐人准备的。”
除了电子音乐,2011年创办的OCT-LOFT爵士音乐节成长到今天也渐成气候。工作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每年发布爵士音乐节预告的时候就有很多粉丝询问。他们已经养成了习惯。而且乐迷们的成长还表现在他们不仅不排斥接受新鲜的实验性质的音乐,还会挑选匹配自己薪水的场次着重去听。”10月14日,在该音乐节现场,记者看到,一场来自世界一流风琴家Richard Galliano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连入口处都挤满了站着的人,8点的演出很多观众7点就开始排队入场了。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深圳没有积淀音乐节的观众,因为深圳都是科技园的技术男。但现在不能这样贴标签了。文艺跟职业没什么关系。深圳的年轻人各有各自文艺的方式,音乐节就是其中一种。”
——深圳市聚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潘志鹏
■样本
政府大力推动
龙岗很“摇滚”
作为中国摇滚音乐节的开山鼻祖,迷笛音乐节多年的经营中早已形成了一套生存的模式。2013年,当深圳人还在关注“没有摇滚乐迷人群的深圳怎么能撑起迷笛音乐节”的时候,张帆已经对深圳的亮相自信满满。当初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他就表示,正是“受到深圳企业的邀请,项目报给龙岗区政府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随着深圳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区都发展处特色文化领域。龙岗区就以大型音乐节众多闻名。如2015年5月举行的深圳文博会上,龙岗区展位上,一群小朋友乐队的表演非常吸引眼球,成为一道风景线。
刘林说:“南方爱好现场音乐的人,都很羡慕深圳、羡慕龙岗。龙岗大运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场地条件,政府态度相当的开放,给予了宽松的条件和扶持力度,要知道场地对音乐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成本因素。龙岗现在称得上是深圳的‘摇滚音乐之区’了。”
合适的场地、有力的政府扶持等给予演出公司对项目的信心。此外,深圳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消费尤其是音乐节的接受度和购买力日盛,同样为音乐节在深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更有创意的形式莫过于2014年创办的“莲花山草地音乐节”,这是一个古典音乐与大众零距离的交流演出。与其他音乐节不同的是,本次属于政府采购公益项目,市民免费领取入场门票,头两天就吸引了近三万市民。
■观点
不仅是音乐
更是青年互动生活方式
数量不断增加,各种定位的音乐节“疯长”。在王俊看来,内容趋同并不仅是深圳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的问题。“国内这几年原创音乐断层,真正能够在音乐节上拿得出手的艺人很少。这直接导致每逢五一、十一长假等适合举办音乐节的时段,演出音乐家就不好找或抢夺激烈。”王俊认为,音乐创作的萎缩和年轻人对音乐节市场的需求增长造就了畸形的市场,这并不利于音乐节的发展。“而深圳本地音乐节还相对太少,不足以撑起市场。”
虽然看着一个个音乐节热闹,但是真正的音乐节消费的气候还没有形成。王俊说,大家还是把音乐节当成一个单纯的演出,而没有把它看成一个音乐“Party”和一种生活方式。
资深音乐媒体人、深圳飞扬971副总监刘洋则认为,“与当地政府、房地产商联手共建文化商业品牌的‘中国式音乐节’模式,使许多音乐节并不缺乏启动资金,但演出形式、组织服务、用户体验是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从组织者的角度来说,除了少数大型音乐节之外,绝大多数的策划者对音乐节的了解还停留在音乐本身,对城市外宣、旅游配套服务、内场用户体验、品牌建设经验、线上线下互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他说,“从简单生活节、迷笛、草莓等成功个案来看,音乐节的主角不仅仅是音乐,也是到场的每位观众。音乐节不是拼盘演唱会,它提供的是一种青年互动生活方式,倡导的是爱、和平、包容。优秀的音乐节主办方不仅会在艺人阵容上有所创新,更会在场地装置、审美设计、创意市集、互动方式、服务质量等多维度用户体验上体现该音乐节的独特价值观,即使商业植入方式也会和音乐节自身品牌审美做到有机融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迷笛音乐节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