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个全部演员名字叫什么?

让我演公主可以,但如果让我演农村人,对我来讲确实有些费劲。
在一次采访中,金巧巧针对主持人的问题“你为什么没有那么红”的提问,金巧巧如是说。
她的本意,是想说明戏路限制了她的发展,所以相较同时期的女星,她在演艺事业上要略逊一筹。
不管金巧巧说这句话的初衷是什么,都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形象太好了,所以演不了农村戏。
事实上,位列内地一线大咖的很多女星,绝大多数都演过农村戏, 演过村妇,并且表现可圈可点,不管塑造的农村大婶形象是土得掉渣,还是展现新时期农村的新气象,都令人印象深刻。
盖克演艺生涯中最出彩的一个角色,非《高山下的花环》中韩玉秀莫属了。
但因为韩玉秀是一个农村媳妇,而盖克是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姑娘,因此在参演这个角色前,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当盖克即将在谢晋的新片中扮演一个农村媳妇的消息传到单位时,立刻在同事们中引起一阵热议。
她没下过乡没插过队,能演好一个农村媳妇吗?
这是团里同事们对她的关心,当然,也有质疑。
盖克出生在北京一个小康家庭,家里数她最小,因此是被家人捧在手心长大的。
到高中毕业时,正好赶上中央实验话剧团招生,盖克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了,因此也无缘下乡插队了。
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看起来又是娇滴滴的模样,与农村媳妇似乎大相径庭。
但盖克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为了演好韩玉秀这个角色,她在乡下生活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她学会了挑水,推磨,喂猪。
肩上磨破皮,手上起血泡,盖克都没叫一声苦。
等电影开拍时,盖克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干这些农活了。
片中,韩玉秀娴熟地喂猪,推磨,背柴等片段,将一个农村媳妇的日常演绎得十分到位。
梁三喜去世后,韩玉秀那满脸忧郁却坚定的眼神,让人心痛。
盖克能不能演农村媳妇,韩玉秀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高山下的花环》让盖克拿到了“金鸡”“百花”两个大奖的提名,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她却在电影上映后,在演艺圈突然消失了。
直到7年后才再度复出,这7年的时间,盖克把一个女人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但却更不幸。
她的丈夫英年早逝不说,其家族更是霸占了本应属于她和孩子的遗产,柔弱的盖克不得不一边复出拍戏来养活女儿和自己,一边打官司维护母女俩的权益。
那个时期的上映的《海马歌舞厅》《三国演义》等影视剧中,都出现过盖克的身影,只不过她的知名度以及受关注度,早已和八十年代时的她不可同日而语了。
两年后,官司终于胜诉了,为了女儿的学业,她再一次离开荧屏去了美国,并在那里认识了第二任丈夫,一个美国人。
不过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两年,盖克发现对方就是想靠在她身上吃软饭。
女儿慢慢长大了,盖克也回到了中国,观众在荧屏上又发现了她的身影。
如今说起盖克,已经没有几个人熟悉这个名字了,但她扮演的农村媳妇形象,却一直活在观众心中。
盖克扮演的农村媳妇点评:
娇弱却不失坚韧,从知道梁三喜牺牲的消息开始,她不哭不闹,将一腔悲痛都化为来看梁三喜的动力。
梁三喜虽然走了,但梁三喜的精神将会在她身上延续下去。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广大农村妇女身上的坚强不屈,中国有她们,未来可期。
“老许,要媳妇不要”。
2020年初,80年代的老电影《牧马人》在社交平台上火了。
片中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感情,对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精神,感动了许多人。
当然,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许灵均和李秀芝的爱情故事。
拍摄《牧马人》时,丛珊还是中戏大一的学生,刚入学几个月,因其质朴的形象被谢晋导演看中。
对年轻演员来说,生活化的场景是最难演绎的,因为很容易就能看出他们是在“演”,而不是真正的投入其中。
一开始,丛珊也遇到了这个难题,不过谢晋导演经验丰富,用垒土坯和种树两个场景,就将李秀芝的聪明能干展现到了观众眼前。
当李秀芝看到灵均回来时的兴奋表情,小夫妻间浓厚的感情,已经快溢出屏幕了。
特别是丛珊天真无邪的笑容,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热情,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有奔头。
《牧马人》播出后,创造累计1.2亿人观影的记录,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丛珊也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学生到一夜爆红的明星,丛珊在中戏校园出了名,之后,她又主演了《秋瑾》。
1985年,丛珊从中戏毕业,分配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青年艺术剧院人才济济,作为新人的丛珊,也要从跑龙套开始。
但黄健中导演看了《牧马人》后,觉得丛珊特别适合他正在筹备的《良家妇女》。
可院里却不肯放人,黄健中只好三番五次去找院领导,令院领导烦不胜烦,最后丛珊在会上挨批了。
眼看院里是这种态度,丛珊决定豁出去了,她把工作证交给了黄健中。
在那个人要跟单位一辈子的年代,丛珊的勇气十分可嘉,也让黄健中很感动。
《良家妇女》讲述的是农村妇女杏仙与封建旧俗抗争的故事,而丛珊在看到剧本开始,就认准了要演这部戏。
杏仙身上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可能多少也影响了丛珊,因此她决定放手一搏。
拍完戏后,丛珊回院里写了检讨,不久,她就去法国进修了。
丛珊扮演的农村媳妇点评:
在《牧马人》中,丛珊的笑容是全片的亮点,也是丛珊能成为那个年代年青人梦中情人的重要原因。
丛珊扮演的农村媳妇,都是积极向上,有一颗不向命运低头的心。
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生有了另一种可能。
老戏骨斯琴高娃,为我们塑了很多经典角色,不管是《骆驼祥子》里的大大咧咧的虎妞,还是《大宅门》里精明能干的二奶奶,亦或是帮康熙帝韬光养晦的孝庄太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回过头来看,斯琴高娃演艺生涯中塑造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可圈可点。
在斯琴高娃的演艺生涯中,她演的农村媳妇也不少。
“来,烈士陵园见”
在《高山下的花环》中,副连长靳开来的这句话令人泪目。
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他的人生追求,喜欢发牢骚却胸怀坦荡,这是靳开来留给我们的军人形象。
与靳开来豪爽的性格一样,他在农村的老婆杨改花,同样是一个豪爽的女子。
杨改花的扮演者,是斯琴高娃。
别人的丈夫牺牲了,还能评上一个战斗英雄,可自己的丈夫牺牲,连个三等功都评不上。
杨改花心里难过愤怒,但内心却早已认准了丈夫是英雄,不管靳开来最后能不能评上,她都会对孩子说:你爸爸是战斗英雄。
杨改花在斯琴高娃细腻的演绎下,内心活动通过微表情完美地呈现在了荧屏上。
扮演杨改花之前,斯琴高娃已经凭借“虎妞”获得了“金鸡”“百花”两个影后,当得知谢晋导演的电影还缺一个配角时,她毫不犹豫地来争取了。
哪怕这个角色没有几个镜头、几句台词,她也无怨无悔。
这可能是老一辈导演的执念,只有和优秀导演合作,你才知道自己不足在哪里,才知道真正优秀的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
1993年,斯琴高娃迎来了自己是主角的农村戏《香魂女》。
片中,她是令人同情的香二嫂,7岁成童养媳,13岁嫁给瘸腿的丈夫,一家人的营生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但同时,她又是令人憎恨的,为了续家族香火,她为智力不全的儿子,买来了一个媳妇环环,令另一个女人的悲剧,再次上演。
香二嫂的愚昧,就在这一桩桩一件件事中,被斯琴高娃演绎出来了。
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痛哭流涕要死要活,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个人物形象,在斯琴高娃的演绎下,全都活了起来。
1991年,张艺谋在筹拍《大红灯笼高高挂》时,片中二太太卓云一角迟迟未能定下来。
大太太毓如的恪守老规矩,三太太梅珊直爽,四太太颂莲的“不谙世事”,
二太太卓云是个狠角色,她绵里藏针,笑里藏刀令人不寒而栗,
你不知道她每做一件事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最后颂莲被“封灯”,也是靠二太太推波助澜。
她无儿无女,容颜姿色也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老去,只能通过加害别人,来保全自己的位置。
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自然需要一个演技出色的演员。
张艺谋面试了很多演员,包括曹翠芬,但最后都被他否决了。
眼看马上要开机了,张艺谋还在四处托人找扮演卓云的演员,副导演又将曹翠芬推了出来。
张艺谋只好答应再试一次,就是这一次,张艺谋决定让曹翠芬来演卓云。
此时,曹翠芬已经46岁了。
也不怪张艺谋一开始不信任曹翠芬,从1973年参演首部电影《南征北战》开始,出道已经18年的曹翠芬,所扮演的大都是打酱油的角色。
这次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卓云”,是她出道以来,镜头台词最多的一个角色。
事实上,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老爷,让我给您生个孩子吧”,这句台词,令很多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印象极为深刻,
观众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卓云身在这高门大户中强烈的不安全感,也是这句台词,间接地说明了她性格发展到今天的成因。
这句台词,是曹翠芬和导演商量后,自己加上去的。
这次合作后,张艺谋对曹翠芬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再也不敢小瞧她了。
“卓云”这个角色,让曹翠芬在圈内的知名度迅速打开,她的演艺事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1997年,曹翠芬主演的《孤儿泪》又受到广泛关注,片中,她扮演农村妇女耿二女。
耿二女是个善良的村妇,对收养的残疾儿子如亲生的。
这是曹翠芬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去演一个母亲,她没有做过母亲,但却从身边母亲们的点滴小事中找到了灵感。
片中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母性光辉,很容易就让人入戏了。
尤其她紧张地向医生打听党生53术后的情况时,更是将一个母亲的紧张心情营造到了极致。
而当得知党生53即便手术,也无法改变瘸子的命运时,她禁水住泪流满面。
在这部片中,曹翠芬不管是从形象,还是生活习惯,以及对养子朴素伟大的母爱,无不在向观众展现一个合格的农村母亲形象。
凭借这个角色,曹翠芬获得了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一次“做母亲”就表现得如此优秀,在近些年的剧中,曹翠芬不管是做祖母,还是做母亲,都表现得让人忍不住叫好。
比如《蜗居》里海萍海藻的母亲,比如《知否》《庆如年》《正阳门下》中的祖母,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张艺谋早期的电影,大都是以农村戏为主,作为张艺谋的御用女演员,巩俐的农村戏,也大都集中在那个时候。
从《红高梁》开始,巩俐和张艺谋开启了长达15年的合作。
“九儿”这个角色,张艺谋最初属意的是史可,史可长相略西化,看起来野性十足,符合“九儿”这个人物的特点。
可惜史可那时在外地拍戏没有在学校,被巩俐捡了漏。
不过巩俐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角色,在开拍前,去西北生活了大半个月,脸也晒成了高原红。
等到正式开拍前,她已经熟悉了片中的一些农活,以及西北的生活习惯,这点令张艺谋特别满意。
《红高梁》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特别是片中张艺谋作词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向前》更是风靡一时。
1991年,巩俐在张艺谋电影《菊豆》中第二次演村妇。
与李雪健扮演的男主角开展了一段不伦之恋。
这部片中,巩俐的尺度颇大,不难看出她在电影上的野心。
到《秋菊打官司》时,巩俐对扮演农村媳妇这样的角色已经轻车熟路了,不仅形象肢体语言符合农村习惯,脸上的坚毅表情,更为秋菊这个人物形象增添了色彩。
在这些农村戏中,巩俐的形象都是土里土气, 所以当《霸王别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的巩俐华服登场时,观众无不被她的美貌惊艳。
演什么像什么,没有偶像包袱,其实是对自己颜值自信的最好表现。
今天说起巩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她的霸气,“巩皇”,而那些曾经漂亮或土气的角色,只在为她的人生添砖加瓦。
2014年,年代剧《父母爱情》在央视播出,很多人都被老丁老婆王秀娥一口河南话逗乐了。
有观众猜测,剧组是在哪里找到演技这么好的农村妇女。
当时,刘天池还没有参加综艺,参演的影视剧也不多,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她居然是中戏的老师。
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刘天池扮演王秀娥这个角色的成功。
嘴碎,八卦,唯恐别人家天下大乱,教育儿子们简单粗暴,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特点,被刘天池刻画得十分到位。
时隔八年以后再刷《父母爱情》,有人觉得刘天池在表演上有些用力过猛,还有人觉得,这部剧有丑化农村人的嫌疑。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不可否认不管是王秀娥,还是德华,性格特点都有夸大的嫌疑,但这并不妨碍刘天池将农村妇女的精髓演出来了。
说完王秀娥,就不得不说《父母爱情》里的德华了。
相较王秀娥的八卦嘴碎,德华这个人物的前后变化,刘琳处理得更加出色。
从初进三哥家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反客为主,将嫂子赶回娘家,德华的变化 ,是为哥哥打抱不平,觉得嫂子拖了哥哥的后腿。
被哥哥送回家第二次再来时,她成熟了不少,但小农意识依然没改,特别是与保姆的争执,更显出她的狭隘。
第三次进岛,特别是与嫂子和解后,她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也有可能和遇到了爱情有关,哪怕是单恋。
三进哥哥家,每一次都有改变,但她的善良单纯,却永远没有变。
刘琳不是那种特别吸人眼球的演员,但德华这个角色,真的被她演活了。
不管是从形象上还是语言上,或是生活习惯方面,你很难把剧中的德华和一个从小生活在北京,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刘琳联系起来。
这大概就是一个演员能得到了最高赞赏吧。
很多人认识闫学晶,应该是从赵本山的《刘老根》中的“山杏”开始的,也正是《刘老根》这部戏,让闫学晶从二人转演员,走上了影视演员这条路。
闫学晶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生活太熟悉了,用她的话说,演农村戏让她有一种踏实感。
也正是这种踏实感,闫学晶对农村戏情有独钟。
2002年,闫学晶在《都市外乡人》中扮演高美凤,这是闫学晶第一次出演主角。
高美凤从农村到城市闯荡,与闫学晶的求学经历颇为相似。
高美凤的拼搏精神,似乎是另一个闫学晶,因此演起这个角色,对闫学晶来说相对轻松。
不过遗憾的是,这部剧被压了好几年,直到2006年才播出。
进入海政后,闫学晶的资源更多了。
《女人当官》《女人的村庄》《老家门口唱大戏》《豆腐西施杨七巧》《刘家媳妇》等等农村戏,闫学晶无一例外都是主角,
凭借这些农村戏角色,闫学晶迅速在圈内站稳了脚。如今说起她,已经是演农村戏的“女王”了。
《刘老根》拍了5部,横跨20个年头,闫学晶一部都没落下,由此不难看出她对农村戏的执著。
演了这么多农村形象,闫学晶却从不担心观众说她土气,对于喜欢的角色,土气又有什么呢。
其实不管是都市剧还是农村剧,对演员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
只有深入到生活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角色的酸甜苦辣,才不会流于表面地为演而演。
演农村戏,与长相无关,与演技职业素养关系重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部演员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