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桂*林,北*海,柳*州资*本商会商务运作合法吗吗?是什...

桂阳“北乡”氏族:
第一部分:唐(618-907年):
1.莲塘(未考证)氏族:莲塘有一支姓氏,由唐开成元年(836年)由江西迁入该地,应该是“北乡”一带迁入最早的一支,但暂未考证到是哪一个姓氏。
第二部分:五代十国(907-960年):
2.“桂北”骆氏:
山塘骆氏:始祖良相公,于石晋天福间(936-?年),持节粤海,以抚以绥。迄致仕归里,道出桂临,见山水之胜于是相宅而居,为迁桂临一世祖。族人分布于桂阳大乾乡之大溪头、沙坪、冷水、黎芙塘,贵临乡(今四里、塘市镇)之山塘等地。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敖泉镇骆家村骆氏,但具体资料暂未考证。
第三部分:北宋(960-1127年):
3.“桂北”李氏:
“北乡”一带的李姓有很多不同的宗系,其中最大的一支是陇西郡、西平堂。桂阳李姓有“三塘四溪”的说法,“三塘”后面带有“塘”字,分别是小塘、泮塘、海螺塘;“四溪”后面带有“溪”字,分别是板溪、瑶溪、席溪、枫溪。
①、樟木乡板溪李氏:板溪李氏由蓝山李氏析出,蓝山李氏始迁祖千护公,祖籍江西泰和县鹅颈丘(一说予里中),迁入湖南的时间是公元968年。
板溪分迁祖子齐公(年),号元寿,“宋庆元四年(1198年),率师来楚,建立伟勋…,于嘉泰元年(1201年),携籍而来居焉…”。村有“聚仙桥”,该桥始建于南宋,重修于明时,现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六合乡浮口圩、复成村李氏由板溪李氏析出。其中,板溪、复成也有陈氏,陈、李二姓合村而居。
②、流峰镇富社李氏:富社李家迁来的时间尚未考证,应该与富社赵家是同一时期。豪塘由富社李家迁出,豪塘的分迁祖婆婆相传是打油何家的第三代女。富社李氏、板溪李氏与水尾李氏是同宗,辈分也相同,都是唐朝西平忠武王李晟后裔。
③、塘市镇水尾李氏:水尾李氏,原籍江西新喻大港,据清乾隆44年《李氏宗谱》所载,祖上为唐朝西平忠武王李晟次子李藻的后裔(一说李藻是晟公十子宪公的孙子或者重孙子)。而塘市镇鸭铺得由泮塘析出,泮塘还有一支分迁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麻栗镇老地房村。相传,泮塘在“三塘四溪”中算半个“塘”。
据族谱记载,泮塘由水尾析出,始迁祖李祖臣(字承卿)于洪武年间(年),由水尾入赘尹门,后复李姓。据《承卿公夫妇合传》:“公字承卿,讳祖臣,…由水尾徙居泮水,遂为泮水人,…配孺人尹氏,为尹公必富女。尹公有二女,长适欧阳敬伯,仲未字,敬伯善公,因荐之,乃适公…”。
相传,泮塘村始迁祖李祖臣是个养鸭子的,后来做了楼下村的入赘女婿,于是就给划拉了一块地给他。
④、余田乡海螺塘李氏:由江西泰和县下饭箩(鹅颈邱)迁入,迁入的时间是1199年。
⑤、流峰镇柏家塘李氏:包括杨家岭、沙洲得、水落亭、坳头岭等7村,具体迁来的时间尚未考证。与柏家塘李氏同宗的还有樟木乡大禾塘李氏等。
⑥、和平镇小塘李氏:小塘村最初由张氏始祖张开富开基,传四代,其曾孙得圭移居敖泉镇赤薸村,现小塘已无张氏,多为李姓,尚有少量朱姓,其他资料暂未考证。
族名人有:李思聪,字仲谋,筱塘村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中举,次年进士及第,授行人司行人之职(掌传旨、册封等事务)。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奉命出使缅甸,著成《百夷传》上于朝庭。朱元璋听缅甸百夷诚服中国,下旨嘉奖,赐衣一袭,擢升为二品,改派江西右参政。洪武三十一年(1398)十二月卒于官,时年36岁,故里安葬,其墓地至今保存完好。
⑦、和平镇瑶溪李氏:相传该地原为瑶族世居之地,后世析出柳门口等村,其他资料暂未考证。
⑧、樟木乡枫溪李氏:暂未考证,有罗姓。此外,樟木乡璜溪也有李氏。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四里镇李家村李氏、芙塘李氏(与侯氏合村而居);塘市镇天塘李氏;余田乡金盆圩李氏、樟龙李氏、马头李氏、槐江李氏;飞仙镇塔水李氏、飞仙村李氏;和平镇母冲李氏;莲塘镇田木李氏;银河乡大瓜李氏;泗洲乡上阳李氏(与雷、欧阳三姓合村而居);敖泉镇大宽李氏等,具体属于哪个宗系暂未考证。
&4.“桂北”陈氏:
“北乡”一带的陈氏有3支,分别是泗洲陈氏、百家渡陈氏、杞木陈氏,3支陈氏的宗系不同,辈分也不一样,但总堂号都是颖川堂,都是远宗。此外,“北乡”一带还有:樟木乡板溪陈氏(与板溪李氏合村而居)、敖泉镇太平营陈氏等,具体属于哪个宗系暂未考证。
①、泗洲陈氏:泗洲陈人口众多,是县内第一大族(3万多人,占全县人口4.02%)。泗洲陈主要分布在泗洲乡的泗洲寨、小洑、崔江、桃园等村,除了流峰是杞木陈之外,“北乡”一带的大部分乡镇都有分布,部分与杞木陈合村而居,如罗塘、小洋泉下塘、上陈家等村。另外,泗洲陈的后裔还分居到衡阳、衡山、衡东、耒阳、常宁、株洲茶陵县、永州宁远县、湖南常德、四川宜宾、广东连州、台湾等地。泗洲陈为了壮大人丁,最少与4-5个不同的宗系进行联谱。
泗洲陈最早的一支是桂溪公支系,据连州《崇德陈氏族谱》记载:“始祖陈桂溪,宋太平兴国五年(981年)3月15辰时生,宋熙宁七年(1074年)卒,葬连州。桂溪公配吴氏,宋太平兴国七年(983年)11月20寅时生,宋熙宁四年(1072年)5月12日申时卒,葬桂阳州泗洲寨大路边”。桂溪公生子四,长贤伯、次广伯、三右伯、四常伯,除四子常伯公留住泗洲寨,其余三子同迁广东连州西岸冲口崇德村。桂溪公支系应该是“北乡”一带最早的一支氏族,连州崇德陈氏在八十年代去了泗洲陈核对族谱,没有接上,该宗系或改宗泗洲陈,或外迁它地。
泗洲陈第二个支系是延海公支系,据《桂阳县志》记载,泗洲陈的始祖陈孺,闽中人,其孙陈海(延海公)“食采耒邑(今衡阳耒阳市)”,从八甲(耒邑地)迁居桂阳泗洲司。后来,同属延海公支系的陈天儜、天停等兄弟3人,于1728年迁往四川宜宾。
另外,宜章严廊陈氏始祖也是延海公。据记载:延海公居耒东平陵琉塘,生子六:希郅、郁、邬、郢、郏、郝。传十二世至孟荣、孟华,徙居宜章县赤石乡严廊。族人分布在宜章大竹株山背、拔贡门等处及桂东、汝城、资兴、广东等地。此外,桂阳县“南乡”一带还有一支是太和花桥(今称烟村)陈氏,与泗洲陈是同宗,都是陈叔达后裔,其字辈排行是“…达经本务贤…”。这些宗系与泗洲陈也是近宗,都是孺公的后裔。
第三支是太保公支系,由陈孺四世孙(此说有误,应为第七世)陈泳升(一说其子建珪公迁入,即太保公),于南宋淳熙年间(年)从江西豫章(一说泰和县鹅颈塘)迁入桂阳泗洲;另一说于宋淳佑年间(年)迁入,泳升生卒是年,宋淳佑年间迁入时间肯定有误,应该是宋淳熙年间。泗洲陈太保公支系的世系是:孺公-洪进-延鸿(968-1046年)-希都-省圭-从纪-念学-泳升-建珪(太保公)…。
“湖广填四川”时期,泗洲陈还有一分支,迁到了四川宜宾市,应该属于太保公一脉。其族谱记载:“始迁祖陈忠训,清雍正四年(1726年),时年12岁,由湖广省衡州府桂阳州一都乡,地名四周寨迁入”。传说杞木陈氏也有迁往四川的,但族谱没有相关记载。
第四支是常宁松柏支系,其老谱记载:“永隆公(永升之兄)玄孙景仁开派泗洲司;湘公(年)五子景真迁居泗洲司”。松柏支系属永隆支系的分支,与泗洲陈辈分排行前半部分各不相同,迁入的年代也有先后,但都是同出一宗,三支均为始祖陈孺的后裔。
第五支是西冲支系,也就是杞木陈的圆达公一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已改宗泗洲陈。相传,泗洲陈也有意与杞木陈联谱,后来因为杞木陈因为宗系不同而没有同意。
第六支是宁远支系,始迁祖为陈永胜,祖籍和杞木陈氏一样,也是泰和县鹅颈丘。族谱记载:“明代因选妃之事,携眷迁桂阳泗洲寨,再迁宁远神仙洞、杨塘等地,其后裔分居上龙盘、晓睦塘、桐木漯”。这一支虽然辈分与泗洲陈相同,但应该和杞木陈的关联比较大,是杞木陈的近宗。
第七支是始祖陈玉,行大郎,元末人,由江西迁入桂阳州泗洲寨。其弟陈良,行二郎,徙居祁阳县。
②、十字乡百家渡陈氏:由蓝山县陈氏析出,祖籍也是江西泰和县鹅颈邱,应该是杞木陈的远宗。其族谱记载:“彦芳公长子大一郎,宋嘉定十七年(1224)壬申七月十七日生,淳佑年间(年)徙居柏家渡(今属十字乡,与李姓合村而居)”。蓝山县陈氏是1025年由泰和县鹅颈邱桐枧下迁入,始迁祖伯环公、伯琼公(分居临武县等地)。其中:大一郎是伯环公第九代,后世析出六合乡石龙头等地。
蓝山县陈氏族名人有:琼瑶,原名陈喆,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毓秀村。琼瑶日生于四川成都,1949年随父陈致平、母袁行恕到台湾。毓秀陈氏始迁祖朝知公,由蓝山县陈氏析出,与十字乡柏家渡陈氏同出一宗。1942年,蓝山县陈氏修谱时,琼瑶之母袁行恕为执事。
族名人还有:国民党将军陈士虎,族谱附有蒋介石给陈士虎将军的亲笔信。
③、流峰镇杞木陈氏:始迁祖斌宗公,族谱记载:“公当宋元之际,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邱徙居桂北,卜居榉木林”。斌宗公生于1278年,相传是两三岁时(1280年左右)随家人一道迁入湖南的,至2014年已有734年!斌宗公殁于1343年,葬大山得“凤形”,生子六,其中:
长子圆道公(生于1297年),始居上南塘(对面),后连续单传了7代,迁往樟木乡西湖塘,与罗氏合族而住。文秀公迁居到西湖塘之后,又传8代,到继照公时,还是人丁不旺。继照公携二老(启华公、婆)及家人三迁小洋泉上塘,再一次与罗氏合族而居。现在的西湖塘再也没有陈氏,只有继照公的祖屋至今保存于世。圆道公一脉徙居上塘之后,人丁开始兴旺,远远超过罗氏。罗氏反而人丁不旺,大部迁往下塘,现上塘罗氏仅存几户。圆道公葬埠头。
次子圆通公(生于1299年),生子三,长子行卿为井头、金溪(原称“金溪坊”,今六合乡冲头,由义叟公开基,与颜姓合村而住)、罗塘(今属塘市镇,由宝先公、仲先公、德名公开基)的共祖,次子礼卿分居小江(樟木乡),三子朝卿分居豪溪(今六合乡复成,后来李姓迁入)。圆通公一脉始居泮塘,后来泮塘李氏迁入,陈氏人丁不旺,反超陈氏。行卿公一脉后来移居柏家塘(上手面),到茂统公时“复归故址”,分居井头坊(后世简称井头)。圆通公葬大岭上“狮子口”。
三子圆亮公(生于1301年),祖居榉木林(解放后,简写杞木林、杞木),也称老屋得,后世分居大舍(原称“大璠坊”,由思奇公开基)、埠头(原称“铺头”,由才现公开基,埠头最初由下南塘王氏先住,后来迁往下南塘,至今还有“王氏码头”遗址留存)、架枧源(今属祁阳县晒北滩瑶族乡,由德万公开基)、茶子山(今属塘市镇,由德珑公开基)。另外,杞木正财迁居新田县知市坪乡黄家舍大岭庄,已传4代。
四子圆达公(生于1304年),分居西冲(古楼乡),后来由于历史原因,现已该宗泗洲陈。所以,至今还有“失落西冲”的传说。
五子圆选公(生于1306年),分居麻阳(今属怀化),现已失去联络。相传,圆选分居麻阳,分手时相互约定:我们这里的人去了麻阳县联络时,必须知道槽门的石梯有几步台阶。所以,至今还有“圆选公与祖居槽门”的传说。1926年修谱前,杞木陈氏派了小洋泉陈孝聪宗亲前往麻阳县进行查找,据说已经找到了麻阳县这个村子,而且村子的人口比这边多得多,只是去了的时候没有带家谱,无法查证!
六子圆标公(生于1309年),分居上陈家(白水乡),圆标公一脉连续单传了7代,到了“文”字辈,才开始开枝散叶。族谱记载,斌宗公原配(即始祖母张氏婆婆)就葬在白水洞上陈家“婆婆冲”。上陈家以前是住“新屋得”周家对面,周氏后来居上,人口反而超过了陈家,陈家人经常受到周家人的欺压。后来,陈家人有一部分人被迫往上手面迁离1里路,取名“上陈家”,也叫“新屋得”,当时还有留在原地的部分,就叫“下陈家”。到最后,下陈家留下来的全部也陆陆续续搬到上陈家,其中一支分迁小洋泉下塘。下陈家再也没有陈氏,而陈姓人重新开基上陈家之后,人丁还是凋零。后来,颜、泗洲陈、胡、傅、谢、欧阳等6姓的迁入,杞木陈在村里只是少数了!
5.“桂北”雷氏:
①、和平雷氏:和平雷氏由南园背雷氏析出,南园背雷氏始迁祖肇基公,宋时任内阁主事,因不满内侍专权而弃职,归江西泰和县鹅颈丘,旋于宋真宗祥符元年(1008)迁入桂阳南园背(今属东成乡春养村)定居。其字辈为:“…仁、裕、嗣、英、本、隆…”。&
②、飞仙镇清口雷氏:清口雷氏由锦里雷氏析出,锦里雷氏始迁祖天锡公,宋嘉佑年间(年)由潭州迁居桂阳西乡锦里桥(今属方元镇)。与清口雷氏同宗的还有:西塘下、洪家等村,其字辈排行为:“…晋裕渊源衍,绳丰统建勋…”。
③、板桥乡苍背雷氏:苍背雷氏是周边村子最早的一批,迁入时间比坛边欧阳氏还要早,但具体的年代暂未考证。相传,周围村子的地盘都是属于苍背雷氏,东至流峰镇井头交界,南至流峰镇豪塘、六合源头村交界,西至坛边,北至回龙,1953年称苍背乡。
相传,苍背雷氏为了守住自己的地盘,经常与周边村子“杀交”,苍背雷氏由于人丁不旺,不得不联手东庄吴家,苍背雷氏为了答谢,把很多地盘送给了东庄吴家,包括塔岭上。相传,历史上苍背雷氏与坛边欧氏由于经常“杀交”,两村世代未结亲。
④、塘市镇高岭雷氏:其辈分排行是:“有才能远达,荣昌继美伦,旭光安邦显,任用国朝锋…”,其它资料暂未考证。与高岭雷氏同宗的还有:筹背里子寨、塘湾桥等村。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板桥乡金塘雷氏;四里镇石板塘雷氏(由李氏开村,后外迁他地);泗洲乡雷氏;银河乡大山下雷氏;光明乡茶潦雷氏;白水乡枧下雷氏等,但宗系暂未考证。
6.“桂北”王氏:
“北乡”一带王氏有两支,分别是小溪王氏、长冲王氏,两支王氏同姓不同宗。2002年,这两支王姓(共12村)联谱时,统一了字辈。此外,“北乡”一带还有:古楼乡古楼村王氏、十字乡茶林王氏(与茶林欧阳氏合村而居)银河乡宅冲王氏等,具体资料暂未考证。
①、板桥乡小溪王氏:始迁祖清斋公,宋祥符年间(年),由江西迁入桂阳板桥乡小溪真武塘,后世分居小山下、大塘溪、金塘(由长冲王氏改宗)等5村,是北乡一带来得最早的一批千年古村。
②、流峰镇长冲王氏:始迁祖思闻公,1062年由衡南县渔溪村迁入,属于长冲王氏的村子还有:下南塘、四里乡大溪塘、小溪塘、塔溪塘、六合乡龙源塘、塘市镇白芷塘等,共7村(村名大多带有一个“塘”字,其中长冲在族谱里面称“燕塘”,至今村子后面的亭子称“燕塘亭”)。下南塘由长冲分出后,先居埠头后迁下南塘。据传,下南塘还有一支系,因历史原因迁居到了湖北武汉附近。后来,这一房人的后代曾经回来下南塘进行寻祖,据说因没有族谱而无法核对,没有接纳。
渔溪王氏,鼻祖万庄公,字敬斋,宋初人,原籍真定府灵寿县(今属石家庄),以进士官邵阳令,与弟万滨、万韬同至衡阳,万滨居清化乡沙塘,万韬居怀节乡叶荷坪,万庄居长平乡渔溪。
王氏族谱共15修:北宋嘉祐六年(1061)四世祖永贤始修家谱,南宋宝庆元年(1226)二修,元延祐三年(1316)三修,元至正四年(1344)四修,明正统十一年(1446)五修,明成化七年(1471)六修,万历三十四年(1606)七修,清康熙元年(1660)八修,雍正六年(1728)九修,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修,道光六年(1826)十一修,同治四年(1865)十二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三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四修族谱,2002年十五修族谱。
7.“桂北”尹氏:
北乡尹氏有三支:分别是板桥现田尹氏、板桥回龙桥尹氏、板桥基开冲尹氏,三支尹氏辈分各不相同。尹氏的郡望有两支,分别是天水郡、河间郡,现田尹氏郡望属天水郡,属北派尹氏,回龙桥尹氏、基开冲尹氏属南派尹氏。板桥回龙桥尹氏、基开冲尹氏都是在同一时期的宋末迁入,两支尹氏是同宗,但辈分没有统一。据说,现田尹氏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统性,反称回龙桥尹氏是由“永”姓而改称“尹”姓的。
①、板桥乡现田尹氏:始迁祖尹廷举,号“四十八郎”(一说“八十四郎”),于1023年从陕西长安迁居六合乡白田(今有刘、颜二姓,无尹氏),生子舜元。舜元配李氏,生二子:叔振、叔珉(配胡氏,后裔至清凤、清风公迁居光明楼下大队孟山岭)。叔振公生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辛亥二月十九日巳时,开创现田,因平定瑶乱有功,被北宋朝廷封了“秉义郎安抚使司”的官职。
现田尹氏分居到流峰镇大丰洞、上南塘、袁家湾、楼背塘、孟卿山、茅屋得、车头、梅花坳、白冲、板桥乡袁丰、寺下、布云(俗称“欧家桥”)、六合乡尹家村、敖泉镇原田、塘市镇贤江、新田县朱家丘、永兴县油麻圩、重庆铜梁、贵州、云南、广西平乐县等地。在“北乡”一带的现田尹氏将近1万人。
现田尹氏第一批析出的村子有现田、白冲、大丰洞等11个村,俗称“11祖主”,其中,大丰洞原称“大溪洞”,后世析出上南塘、袁家湾、楼背塘、孟卿山、茅屋得等村。
现田尹氏族中名人众多,主要有:步云村尹骥,国民党粤军中将军长,其后人侨居美国等地,建有“将军府”。据说,其墓文革时三次被盗,被炸药炸开,现墓为其后代80年代重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陈兆棠(陈士杰之子,陈士杰的母亲是白冲人)入粤,统领武匡军。陈兆棠素习兵法,招募桂阳子弟1500人组成
“两广棠字全军”,尹骥就是这一时期被招入伍的。现田尹氏还有一个名人是尹东郊,白冲村人,现谱存清光绪戊寅年(1878)朝廷诰封尹东郊六品朝议大夫的圣旨。
步云村原名欧家桥,宋朝年间居住欧、贺二姓,后尹姓从现田乔迁来此,后欧、贺二姓外迁。相传,步云村尹氏始迁祖为求生计,由现田入赘欧姓做招郎女婿,欧姓家境比较富有,其女不愿意嫁到现田住,最初欧姓女的兄弟很是反对,不愿意把他招进来,欧姓女的父母非常宠爱自己的女儿,最后还是把他招了进来,条件是改宗欧姓,不分家产,只分到一间破旧的“马房”。欧姓女婿勤俭持家,繁衍生息,不断壮大,而欧姓兄弟家道中落,人丁不济,被迫外迁。不久,欧姓女婿的后代复姓尹氏。后世改村名为“步云村”,取“平步青云”之意。
②、板桥乡回龙桥尹氏:据《回龙桥尹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始迁祖诓(涯)公,号甲四郎,系江西吉安府大和县鹅颈邱人。始祖“学游楚南,经桂北,见坛山屏峦耸翠,水绕山环,有回龙折曲之势,便居于此地,取名回龙桥”。
回龙桥尹氏后世分居对门岭、羊洞江、楼下等4村,族人2000余人。族中名人有:族人尹职夫,黄埔军校5期,国民革命军89师辎重营长,13军参谋处中校参谋,85军暂一旅长第二团团长,据说解放后因此而坐牢15年。
③、板桥乡基开冲尹氏:始迁祖少伍郎(一说“辛五郎”),讳惟贞,1275年生,南宋末年由江西泰和鹅颈丘迁居桂阳北乡。据《中华尹氏通志》记载,基开冲尹氏始迁祖生三子,其中一个祖居基开冲、分居光明乡等地,另外两个分居常宁市等地,其后裔有几千人。
据《中华尹氏通志》记载:“始迁祖如刚公,如刚生子五:念一(徙居江西莲花县瑶田、四川、湖南湘乡、浏阳、长沙等地)、辛五、甲四、念三(徙居湖南邵阳)、念八”,另记载:“甲四郎,生子二:长子涯功分居回龙桥,次子河功分居安化县”。据考证,该通谱是后人的合修族谱,说法不一定正确。
基开冲属金塘大队,金塘多为杂姓,除尹姓外,还有王(长冲王)、雷、陈(泗洲陈)、侯、张等姓。
8.“桂北”张氏:
北乡张氏有三支:分别是敖泉镇赤薸张氏、敖泉镇白杜窑张氏、板桥乡藤树下张氏。此外,樟木圩、板桥乡泉溪、金堂也有张氏,但未考证属于哪个支派。
①、敖泉镇赤漂张氏:始迁祖开富公,字细公,原籍为江西省永新县,宋时任长沙校尉,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奉调守桂阳而迁湘,初籍治北小塘(今和平镇小塘村),后其曾孙得圭移居敖泉镇赤薸村。后世分居敖泉杏村、官仓、淳风、石板头、东庄、泡冲;营邑城西;板桥乡上埔、竹元坊;十字乡黄土溪;飞仙镇龙泉湾、官田、长隆;方元镇塘前;仁义镇羊乌头;新田县长富乡社湾、常宁、衡山县、耒阳、祁阳等地。
开富公,系张垠之曾孙,张垠之从兄叫张坦,张坦也是文天祥的部下。据张氏族谱记载:张坦,字履翁,宋大理寺丞。元兵乱,与信国公文天祥勤王,兵败,阖族八十三房殉难!
②、敖泉镇白杜窑张氏:始迁祖思凰公,因避难自江西大明县迁居温溪乡白杜窑(今属敖泉镇)。
③、板桥乡藤树下张氏:后世分居流峰镇金城冲、板桥乡枧头冲等村,藤树下是古村,但具体迁入的年代暂未考证。
9. “桂北”周氏:
北乡一带的周氏有2支,分别是敖泉镇玳溪周氏、流峰镇坦坪桥周氏,两支属于不同的宗系。此外,白水乡新屋村也有周氏,但属于哪个宗系暂未考证。
①、敖泉镇玳溪周氏:始迁祖伯逵公,原籍青州,北宋时迁居敖泉玳溪,郡望属汝南郡。伯逵公相传是三国周瑜之后裔,但世系无法考证。有据可查的是,玳溪周氏系五代十国时期楚国末代国主周行逢的后裔。据《玳溪周氏通谱》记载:伯逵生四子,长兴福、次兴禄、三兴祯、四兴祥。
伯逵次子兴禄生时扬、时商、时汤。时汤生荣叟、钦叟。钦叟子昌诚、至诚。至诚迁水头。
伯逵四子兴祥生时遇,时遇生子二,长德叟、次惠叟。惠叟生诚仁、诚义、诚贤。诚贤开派富社。
玳溪周氏世系较为混乱,据《富社周氏族谱》:玳溪始迁祖显#公,显#公生子伯达,伯达之孙时汤分居水头;时遇分居富社(族谱记载1180年分迁,据推测迁入玳溪的年代应该是1080年左右)。
相传,历史上富社周家与玳溪、水头等村不和,有一段时期自己独立门户,没有统一辈分。后来,恩怨得到化解,统一了辈分。
②、流峰镇坦坪桥周氏:坦坪桥周氏迁入年代暂未考证,其辈分是“…连、道…”等。与坦坪桥周氏同宗的还有塘市镇桃园冲,新田县莲花峒等地。解放前,坦坪桥是常宁一带南下广东之古代“茶盐古道”必经之路,街有商铺、作坊多间。“土改”时,部分外姓人并入坦坪桥村。
&10.“桂北”袁氏:
余田乡西塘冲袁氏:据《袁氏宗谱》嘉靖四十五年版本载:“用和公,行大一郎,生于大宋仁宗嘉佑七年壬寅(1062)正月初七日亥时,殁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丙辰(1136)九月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四岁。”
其故址在“豫章吉安泰和鹅颈丘罗家边”。用和公“年甫弱冠,客游楚南桂邑之西下冲刘家园”,“弱冠”古代指20岁,故迁入的年代是1082年。后世析出上冲等村。
另据记载:“鼻祖渊公妣五嫡十三子,长袁琼,字用和,行太一郎,迁徙桂之西塘冲,四世后裔分居码头、下冲等地……”。渊公“妣五嫡十三子”这一说法,由于年代不符,可能是各支派联谱的需要所编撰而成。根据其后裔的考证,说法可能有误,尚需重新考证。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樟木乡龙桥袁氏(与罗氏合村而居)。
11.“桂北”刘氏:
①、莲塘刘氏:宋元符三年(1100年),先世由江西泰和迁入莲塘。
②、福洞坊刘氏:始迁祖才广公,字十万,南宋时因避乱自江西泰和县迁湘,开基于桂阳县贵临乡(今四里、塘市一带)福洞坊。其后裔中一支迁居新田县北门正街,宗祠在新田县莲花乡双溪岭。
福洞坊刘氏与新田县十排刘氏是同宗,据记载:新田县十排刘氏始迁祖先杰公(生于宋1195年),“偕弟先仁公与侄高清郎、大六郎、小六郎、抚子才广等人,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塘石龟头避南宋之乱,徙居桂阳州福洞坊”。福洞坊今属何地?暂未考证。
③、板桥乡小溪刘氏:老谱记载:“桂阳州小溪刘氏,始迁祖义宣公,徙居桂阳州小溪栗窝里”。板桥乡小溪刘氏是否就是桂阳州小溪刘氏,暂未考证。板桥刘氏含上板桥、中板桥、下板桥、小溪等村。
④、流峰刘氏:含松木圩(谢、刘、宁三姓合村而居)、松木生(谢、刘二姓合村而居)、下西湾、田心等村,资料不详,暂未考证。另外,“北乡”一带有“尹八百,刘三千”的说法,但不知道是何意?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余田乡大莲刘氏、增家村刘氏、上桥刘氏(与谭氏合村而居)、下桥刘氏、欧阳海乡坦溪刘氏、古楼乡西冲(今属舂陵江镇,与吴、陈三姓合村而居)、银河乡老对门刘氏、敖泉镇蓉峰刘氏、三唐刘氏(与唐氏合村而居)等,具体资料暂未考证。
12.“桂北”邓氏:
和平乡岐山邓氏:始迁祖少卿公,行五七郎,宋崇宁年间(年),由九嶷零陵偕弟五八郎至桂阳,卜居郡北下溪官口冲岐山(今属和平镇),后世析出交溪、陈溪、银河乡大何、溪洞等村。
此外,岐山邓氏思城公开派泗洲乡邓家冲、光明乡塘背、欧阳海乡盘古山等村。
第四部分:南宋(年):
13.“桂北”萧氏:
十字乡岐石萧氏:始祖致中公,居江西吉安府鹅颈塘玉墨溪,生子四:万载、春(居下兰桥)、裁(祖居江西)、福(栗下)。族谱记载:“载公入桂阳,则因夷人乱华…,于宋建炎二年(1128年)方择地卜居…,由江右鹅颈丘避难于山塘(今属浩塘乡)…”。
万载公(年)生五子:衍卿(居大榴)、仁卿(居长冲)、俊卿(居深塘,后世析出带头江、长山、石马等村)、荣卿(居尖咀,后世析出杉木岗、栗木、河家、禾仓丘、岐石、新田县、蓝山县等地)、舜卿(祖居山塘)。
其中,岐石由七世祖法胜公开基,法胜公生子四:才通、林、柱、祥。才祥公(年)祖居岐石,其余三子徙居桥头溪。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樟木乡禾仓萧氏、四里镇雷塘萧氏(与黄、刘等杂姓合村而居)、桥市乡游水村架珊村萧氏等。“北乡”一带萧氏,部分为了简便,改称肖氏,后来大多复回萧氏。
14.“桂北”欧阳氏:
“北乡”一带的欧阳氏有3支,分别是莲塘欧阳氏、泗洲欧阳氏、板桥欧阳氏,三支属于远房同宗。1933年,湘南十三县欧阳氏曾经合修通谱,1998年第二次合修通谱,合计259个村落,57561人。其中,桂阳县欧阳氏35000多人,遍布30多个乡镇,在万人以上姓氏24个名列前三名。
北乡一带的欧阳氏,由于分系不同,部分已改为“阳”姓。广东一带的欧阳氏有些改为“欧”姓、“区”姓,这几姓都是同出一宗。
①、莲塘欧阳氏:始迁祖念一郎,1158年由耒阳迁入莲塘镇、欧阳海乡(含尹坪、凤凰等村)、流峰镇上西湾、银河乡等地。族名人有共产主义烈士欧阳海,原沙溪乡因此而改名欧阳海乡。
念一郎其弟念二郎,卜居樟市乡白羊山;念三郎,卜居十字乡白竹巍。此外,十字乡有茶林欧阳氏、六合乡有阳家村欧阳氏,这两支欧阳氏是否由白竹巍所析出,暂未考证。
②、板桥乡坛边欧阳氏:始迁祖欧阳大富,系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十世裔孙,据《欧阳族谱》记载,为避兵乱,于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由江西吉泰和鹅颈邱徙迁桂阳泗洲寨欧家洞定居,经二度易迁,其玄孙国宝、国卿于元代初期,从枧溪分迁至坛边卜宅定居。因村子地处坛山之边,故名坛边。与坛边欧阳氏同宗的还有:鸭得水、白燕、枧头冲欧家、流峰上洞头、下洞头、大塘邱等村。
坛边欧阳氏是山北欧阳氏始迁祖如麟公之孙,“如麟公,生于宋,高尚不仕,由江西徙桂阳山北”。桂阳山北今属洋市停欧村。
坛边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有:观音桥(明隆庆五年即1571年建)、水口庵(明崇祯八年即1635年建)、大祠堂(清代中期建,为“北乡”一带最大的祠堂之一)、惜字炉(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建)。
③、泗洲乡四方井欧阳氏:始迁祖朝相公,与坛边欧阳氏是近宗。如麒、如麟、朝相公都是讬派后裔,也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的后代。此外,泗洲乡还有上阳(与雷、李三姓合村而居)、下阳欧阳氏,是否四方井欧阳氏所析出,暂未考证。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余田乡小田欧阳氏、十字乡茶林欧阳氏(与茶林王氏合村而居)等,具体资料暂未考证。
15. “桂北”侯氏:
四里芙塘侯氏:始迁祖侯元亮(即念三十九郎,字添乙),江西吉安泰和县人,由宋淳熙十一年(1185年)率家从江西来桂(一说念公由衡山松林率家迁桂阳樟市镇东塘村)。念公侯元亮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殁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生子四。其中,长子大士十一郎以光禄大夫的身份从衡州移居黄廊塘(今仁义镇老屋侯家)。
大士十一郎生子二:长子万仲郎迁居仁义镇大湖塘,后世析出余田乡虎子带、田里、 莲花塘,
团结乡凉帽窝,樟木乡枫溪,十字乡横塘(与黎氏合村而居)等村;次子万八郎生子四,其四子正九郎后来迁居四里芙塘村。
万仲郎还有一支曾居十字乡岐石,伯富迁居伎石(今十字岐石村,后虎子带有一支汇入,但后来自然衰落,余下族人迁回其他侯姓村落居住,今岐石已无侯姓)。
另外,“北乡”一带古楼乡久长、十字乡愁下、板桥乡金堂等地均有侯姓。此外,板桥乡金塘村也有侯氏(金塘村辖王、雷、泗洲陈、侯、张、尹,共6个自然村),但具体资料暂未考证。
&16.“桂北”唐氏:
敖泉唐氏:先世南宋开禧3年(1207)由河南迁入三唐(今敖泉下大桥、上大桥、兼葭塘)定居,后世析出白水洞唐家、岔路口等村。三唐上桥也有少量刘氏,与唐氏合村而居。
流峰唐氏:含上唐家、下唐家、苍头、石堪下等村,其辈分是“…灼、相…”等,是否由敖泉唐氏所析出,暂未考证。
“北乡”还有一支唐氏,入川始祖唐朝文,1725年的“湖广填四川”时期迁入四川,当时尚有其他四兄弟(朝胜、朝贤、朝常、朝武,“朝”字辈)仍留居桂阳,族谱记载具体地址为:“二都唐圆里洋古脑唐家湾,属大郎七郎蛮公大王祠下人氏”。在湖南时原班派为:“一广成朝文武汉,远绍光宗福德长”。“二都唐圆里洋古脑唐家湾”今属何地,暂未考证。
17.“桂北”罗氏:
“北乡”一带的罗氏有3支,分别是余田罗氏、樟木龙桥罗氏、樟木乡南村罗氏。此外,“北乡”一带还有:樟木乡塘源罗氏,具体属于哪个宗系暂未考证。
①、余田罗氏:含上塘等村,南宋嘉定2年(1209年),自江西上梅鹅颈丘迁入余田一带定居。
②、樟木乡龙桥罗氏:相传,龙桥罗氏(与龙桥袁氏合村而居)是隋唐名将罗通之后,后世分居杏村、西湖塘、白水下塘、衡阳常宁等地,据说是与杞木陈一起从江西鹅颈邱迁过来(大约是1280年),比上一批稍微晚来3-5年左右。历史上,陈罗两姓关系比较密切,有“陈罗不弃”的传说。
据传,杏村、打油何家在某一个时期发生了大瘟病,杏村村里只剩下一个男丁(俗名石宝),传说这个男丁是去了外嫁的姐姐家,才幸免于难!而杏村也被迫往后迁离了100多米,几年后重新开村。
③、樟木乡南村罗氏:始迁祖嫩十五郎,1375年从江西太和县鹅颈丘迁入。
18. “桂北”何氏:
①、欧阳海乡大塘尾何氏:族谱记载,先世由“韩”姓改为“何”姓,始祖伯慧公,1192年乔居江西泰和县鹅颈邱,生子四:何后、何堂、何甄、何基。何基公为迁桂之始迁祖,何基公生万一、万二、万三、万四等兄弟8人。据记载,伯慧公、何基公曾迁居湖北,后何基公复迁桂阳,据此推断复迁的时间在壮年时期,即1217年左右。
其中:万一分居太和镇车田、万二分居欧阳海乡大塘尾(后世析出流峰镇西安大塘背,与欧阳氏合村而居)、万三分居太和镇榜山、万四分居桂阳城西门口(后世析出塘市镇贤江洞等地),其余四子去向失考。
②、敖泉何氏:含红叶树下、上何、中何、下何等村,其它资料暂未考证。
③、流峰镇打油何氏:相传,打油何家是北乡一带来得比较早的一批,但具体时间尚未考证。后世析出泥汾村(打油村的第二代)。
据传,以前的打油何家也是大村子,据说连原来的杞木大队小学所在的“何家山”也是打油村的。后来隔壁的杏村发生瘟疫,打油何家也未能幸免,只剩下兄弟3人留了下来!
④、余田乡码头何氏:始祖希福公,因避唐末之乱,自江西泰和县迁居新田县长信乡下漕洞,传13世至少八郎,分迁浩塘乡何家渡,后世析出码头江(今余田乡码头村)。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莲塘镇马罗何氏、板桥乡枧头冲何氏等何氏,是否属于哪个宗系,暂未考证。
&19.“桂北”胡氏:
六合乡芹溪胡氏:据《芹溪胡氏谱载》,始迁祖胡公少为避辽、金之乱,由江西泰和县(一说豫章)鹅井塘携母择平阳芹溪(今属桂阳六合乡)而居。始迁祖胡公少的父亲叫胡公幼(一说胡公幼是始迁祖),生于宋绍兴十二年壬戊(1142)正月初一子时,宋宝庆三年丁亥(1227)殁于江西原籍地。后来,少公返幼公葬地,迁幼公灵柩至芹溪顾村二葬(由此推断迁入的年代在1220年前后)。
胡公少生嫩,胡公嫩生谏,胡公谏生四子,长子志卿(一说明达公)居芹溪、次子明卿(一说次子明逵公,乏嗣,三子明德公)居嘉禾县石燕、三子正卿(一说四子明道公)居泗洲乡上阳村桑林胡家、四子德卿(一说五子明远公)居樟木乡上龙泉。
芹溪胡氏与萧氏合村而居,后世析出的村子有:六合乡西塘、金溪坊、小龙源、立新;四里镇白竹池;新田海里塘(今称“火里塘”)、万年、颁紫峰(现分老颁村、新颁村)、小雾露、秀峰岭、江布洞、火里塘等。
上龙泉析出的村子有流峰镇坪塘、水头岭等村。相传,井头村官员山是上龙泉的地盘,有大官葬此而得名。据有关资料记载:“胡凤,字翔之,明永乐乙未科(1415)进士,户部主事”。胡凤是古代桂阳县唯一有记载的胡姓进士,是否该官员暂未考证。
芹溪胡氏各支系辈分排行不同,世系比较混乱,迁入的年代和迁出地也不尽相同。相传,上龙泉胡氏迁入的时间为宋末,比六合胡氏晚2代人左右,而嘉禾石燕府支胡氏开基祖明德公生于公元974年,迁来石燕府是在公元1030年左右,比芹溪胡氏早来203年左右。石燕府支胡氏已是繁衍到第37代了,比芹溪胡氏早7、8代左右,其族谱也从来没有记载是芹溪胡氏所析出。
综合以上分析推断,芹溪胡氏与嘉禾石燕府胡氏,应该属于两大不同的宗系。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银河乡木林胡氏,具体属于哪个宗系暂未考证。
20.“桂北”傅氏:
莲塘镇锦湖塘傅氏:始迁祖希孟公、希圣公、希贤公,因避金元之乱,宋开庆年间(1259年-),由江西庐陵鹅颈坵迁居湖南桂阳县富有乡锦湖塘(今属莲塘镇)。至1948年,已传26代,族人万余人。
锦湖塘文风荟萃,多出文人,村旁建有清代古塔。锦湖村有14个村民小组,490多户,1800余人。锦湖村原名宏村,始祖从江苏迁至江西再迁湖南。锦湖塘村中遗存大量的明清建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古村落,进入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此外,白水乡上陈家也有傅氏,上陈家由杞木陈开村,村有颜、陈(含杞木陈、泗洲陈)、胡、傅、谢、欧阳等6姓。
21. “桂北”贺氏:
莲塘斜溪贺氏:始迁祖廷贤公,宋咸淳间(年)自江西泰和迁湖南桂阳。廷贤公生子辉叟公(号正六郎),至辉叟公始定居城北斜溪开基立业,族人散居于桂北两胜乡(今属流峰镇樟木办)秀水湾、横江,潭源乡(今莲塘镇)下木水、莲塘坊、上斜溪、下斜溪、天苍等村,常宁坛山下、黄茅洞、官陂洞等地。
相传,板桥步云村在宋朝年间曾居欧、贺二姓,后尹姓从现田入赘欧家,发迹后,欧、贺二姓外迁。
22. “桂北”郭氏:
桥市乡郭氏:始迁祖郭亮,相传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第26世孙,南宋时任桂阳县令,遂迁入桂阳,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桥市的分迁祖是远鸿、远卿公。此外,樟木乡也有五爱村郭氏,应该都是同宗。
23. “桂北”宁氏:
流峰镇三阳宁氏:原籍衡阳,今居三阳宁家湾。族人分居竹山得、富源塘、仓海塘、水头(与周氏合村而居)、三十担、社头、松木圩(与谢、刘二姓合村而居)等村。此外,六合乡还有西汾宁氏(与胡氏合村而居)。族中名人有:宁立隆,清顺治拔贡一等第一,官至饶州知府、饶南九江道副使。
据记载,1274年蒙古人攻入湖南一带,当时在衡阳一带发生了衡州保卫战,南宋战败后,民众纷纷外逃。三阳宁氏迁入的年代应该也是这一时期,大约是1274年。
&24.“桂北”龙氏:
流峰镇江背龙氏:迁入的年代是宋末,入桂时有四叟公(孟叟公、兴叟公、政叟公、仁叟公)分别在桂阳北部的欧阳海乡禾塘头周塘、流丰镇长石头江背、泗洲乡冲头和莲塘大洲头小街开基定居,己繁衍24代,部分后裔分居临武县、常宁市塔山等地。
江背龙氏在“北乡”一带就有1万多人,共48个村。其中,流峰镇双染头为镇内第一大村,近2000口人。相传,双染龙氏曾居井头东面的“龙家冲”一带,后迁往双染(一说井头村曾居双染)。
据记载:“1275年三月,元军攻占泰和;&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率军收复泰和;同年八月,蒙古人第二次攻占泰和”。据推测,江背龙氏迁入的年代在年期间。
第五部分:元(年):
25.“桂北”史氏:
桥市乡史氏:元朝初年,从浙江宁波四明史氏分支而来。桂阳史氏共有七大派系,由溧阳侯39世昭孙、旺孙、光孙、景孙、曜孙、易孙、乐孙七个始祖开支繁衍,大部分居桂阳县和永兴县,少部分迁徙到衡阳、永州、广东乐昌、重庆忠州市垫江县、湖北武昌等地。1993年,桂阳史氏七大派系的族人在永兴马田镇罗尾重修族谱。
其中,昭孙公字进甫,生于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在亭下立基,生三子,长子讳政公字政叔,次子讳何公字何叔,三子讳兴公字兴叔。政公派下义介公由亭下支分徒今雷坪花圆里,美永公由亭下支分仁和圩,美韬公由亭下支分徒今桂阳桥市乡天塘,美贤公由亭下支分徒桂阳桥市乡枫树。
&26.“桂北”夏氏:
莲塘镇大湾夏氏:始祖秀岩,讳国照,元季自江西泰和县鹅颈丘(一说泰和县长安乡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椒林)徙居桂阳郡北大湾。据
《夏氏宗谱》记载:
“夏氏自元末由江西泰和县鹅颈徙居于此,公始以布衣起,家世业农,赋重力勤,自足自给,以故家无巨富,而亦少惰…”。
族名人有:夏佑籍(第19世),少时习武,早岁从戎,随湘军名将陈世杰平定太平军,后战死于江西瑞州府,诰封为
“中宪大夫”。三子夏时,1885年奉平远少保丁宝桢
(时任四川总督)奏,调入四川署理四川官运局盐务,后官至江西、陕西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夏时去逝后,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正一品),并赐御笔 “武德骑尉”牌匾。
夏时之子夏寿田光绪二十四年中进士第八名,殿试榜眼及第,取得清代湘南地区科举最好成绩,历任翰林院编修、学部图书馆总篡。民国时曾任湖北省民政长、总统府内史。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拨专款为其修墓。夏时、夏寿田俩父子建的
“忠臣第”、“榜眼第”, 虽经历岁月洗礼,但依然焕发风采。
27.“桂北”彭氏:
莲塘彭氏:始迁祖朝俊公,字元叔,号首尊。元朝贞元元年(1295)六、七月间因水患乏食,避难由茶陵秩堂迁入莲塘、方元圩上垸定居,部分族人分迁至泗洲乡崔江村(与泗洲陈、颜、廖四姓合村而居)。解放后修建莲塘水库时,部分族人移民到桂阳县郊荆山村等地。
朝俊公是茶陵始祖仲文公次子、茶陵秩堂开基祖思贤公次孙千十郎曾孙楚义公次子。族中名人有:彭定守,字一峰,又字一庵,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知崇庆州,升乌撒军民府同知,管理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事务,著有《中庸说旨》等。
28. “桂北”曾氏:
①、樟木乡上龙泉曾氏:上龙泉曾氏与胡氏合村而居,其它资料暂未考证。现上龙泉曾氏与全国的曾氏统一合修族谱,辈分与孔姓相同,都是“┅庆、繁、祥┅”。
②、余田圩曾氏:含上冲、下冲(与侯氏合村而居)、铁炉(与铁炉汤氏合村而居)等村,元武宗时(年)分迁楠市镇石坪头村,分迁祖文远公。
③、银河乡花园曾氏:明时,荣任公由桂阳北乡花园(今属银河乡)分迁嘉禾神渡;还有一支分迁祖思德公,明时由桂阳北乡花园迁嘉禾石桥墟岐峰。另外,“北乡”曾氏还有一支,分迁祖绍文公,元延佑时(1313年),由桂阳“北乡”一带分迁蓝山县楠市镇田心村。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敖泉镇光路村新居曾氏,但具体资料暂未考证。
&29.“桂北”谢氏:
“北乡”谢氏有3支,分别是六合乡源头山谢氏、板桥乡西麓谢氏、莲塘镇谢家边谢氏。此外,十字乡也有九歧谢氏、定心谢氏(部分移居新田县而居)。
①、六合乡源头山谢氏:始迁祖大一郎,元之末年,自江西抚州府金溪鹅颈塘偕弟诸人南游于楚,从居于桂北源头山。源头山谢氏已经到了28代,据推断,应该是宋末迁入的一批。
②、板桥乡西麓谢氏:祖籍江西泰和县鹅颈丘,迁入的年代暂未考证,后世分居桐木冲、松木生(与刘氏合村而居)、松木圩(与刘、宁二姓合村而居)等村。
族名人有:谢丰亨(),流峰松木村人,毕业于空军第四高级专科学校,曾任南京军区空军航空工程部、装备技术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党委常委,199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③、莲塘镇谢家边谢氏:部分分居白水乡上陈家,与颜、陈(含杞木陈、泗洲陈)、胡、傅、欧阳等6姓合村而居。
第六部分:明(年):
&30.“桂北”廖氏:
“北乡”谢氏有两支,分别是欧阳海乡东山廖氏、板桥乡西麓廖氏。此外,“北乡”一带还有:流峰镇东水廖氏、莲塘镇三侯廖氏、塘市镇壕坪廖氏(与黄氏同村合居)、泗洲乡崔江廖氏(与彭、颜、陈四姓合村而居),是否与以上两支廖氏同宗,暂未考证。
①、欧阳海乡东山廖氏:明洪武二年(1369年)贵清公(万一郎)携弟显清公及五子思穆公、思和公、思道公、思通公、思海公,从江西省泰和县迁湖南省常宁定居。分徙情况:思穆公居常宁上浯等地;思和公居常宁松柏车渡、重庆垫江等地;思道公落籍于南乡杨柳冲等地;思通今落籍桂阳县欧阳海乡东山、廖家村、歆家冲、黄田、螃家冲,后世析出江口、冲头、兰藕塘、笔嘴头、井边、聂谢、西江、长冲、篮山县等地。
②、板桥乡西麓廖氏:迁入的年代暂未考证,应该在东山廖氏之前。族人分布老屋得、鳌背、麻布、统水得等村。其中,麻布塘有坛山宝寺遗址,始建于洪武年间,据说鼎盛时僧众达400多人。
据谱记载,廖氏迁湘始祖廖爽,是唐朝末年起义军卢光稠的一路大将军。马楚时期,廖爽为楚主马殷的部下,有“马得料(音同“廖”)者肥”的典故。后梁时期,廖爽授封为衡州太守。廖爽有十个儿子,几十个孙子,后辈子孙就繁衍于衡山、长沙、涟源、宁乡、耒阳、安化、永兴、郴州、桂阳一带。
板桥廖氏与欧阳海东山廖氏是远宗,相传两支都是廖爽的后裔。
31.“桂北”匡氏:
余田乡匡家村匡氏:明洪武年间(年),川籍移民匡明正迁徙此地定居。匡家村以姓取村名,后周、李、张等姓迁入,村称未变。
此外,十字乡也有麦冲匡氏,祖籍应该是江西泰和县鹅颈丘。另外,部分匡氏在宋时因避讳赵匡胤而改为康氏。
32.“桂北”曹氏:
白水乡七步曹氏:始迁祖曹志道,原居江左(今安徽、江苏一带)之卫马船,明初洪武间(年)任省祭,奉命祀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路经常宁,觉常宁土沃人醇,解职后携其族兄弟志通与志松、志柏徙居常宁。族人分迁洋泉、胜桥、板桥、黄桐、塔山等乡镇。曹氏族谱一修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今有人口一万余。
白水乡七步曹氏由常宁胜桥析出,部分分居小洋泉下塘,下塘曹姓居多,另外还有陈(含泗洲陈、杞木陈)、罗、王、李、余、钱等6姓杂居。
此外,樟木乡也有曹氏,但具体资料未考证。
33.“桂北”颜氏:
泗洲乡竹溪颜氏:始迁祖光秀公,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由江西安福县徙居于此。竹溪颜氏始迁祖光秀公是颜真卿的第二十五代嫡孙,相传是颜回的后代,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人称“复圣”。
竹溪原名土溪,包括岭背、欧背、寨下、社背、老屋、晒头、庙下七个寨子。解放前,竹溪颜氏多以制作、贩卖皮革为业,多富豪。此外,崔江村也有颜氏与泗洲陈、廖、彭氏四姓合村而居,清末知府颜锡藩是崔江人,建有凤山书院等。
竹溪颜氏建有颜氏公祠,公祠位于岭背村,始建于嘉庆年间,道光二十五扩建,后多次整修,规模益宏。颜氏公祠由于工艺精堪、规模气派,受到中国艺术研究所的高度评价,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北乡”一带还有:白水乡上陈家颜氏(上陈家由杞木陈开村,村有颜、杞木陈、泗洲陈、胡、傅、谢、欧阳等6姓,其中以颜姓最多)、六合乡六合村颜氏、白田岗颜氏(与刘姓合村而居)、金溪颜氏(与杞木陈合村而居)。
34.余田乡太平坊汤氏:族名人有汤大濩,字子和,余田乡太平坊人,明万历十六年戊子科(1588)明通进士,知莱州。此外,余田乡还有铁炉汤氏(与铁炉曾氏合村而居),其它资料不详。
35.“桂北”黄氏:
“北乡”黄氏有3支,分别是泗洲乡欧菜园黄氏、桥市黄氏、欧阳海乡杨柳塘黄氏。此外,“北乡”一带还有:六合乡岑头黄氏、塘市镇排泉黄氏、塘市镇壕坪(与廖氏同村合居)、塘市镇阳湾黄氏,具体资料暂未考证。
相传,流峰镇下唐家下手面曾有黄氏居住,后来村对面建了桥,桥口对住村子,对黄氏风水不利,黄氏被迫外迁。此外,白水乡小洋泉上塘一带也曾有黄氏居住,后迁往它地。
①、桥市黄氏:明万历间(年)由耒阳布美村迁此。族人分布于本乡大富口、陈家边、黄家图三村。
②、欧阳海乡杨柳塘黄氏:始祖黄太郎公之祖父黄都衙公,官居朝议大夫,晚年辞官携四子从江西泰和迁至蓝山锡楼定居。太郎公之父义德公往外发迹,由蓝山迁杨柳塘定居,十多年后,义德公返回蓝山,孝养父母,留太郎公在杨柳塘开基。
③、泗洲乡欧菜园黄氏:始迁祖无銮公,清康熙53年(1714年)由江西吉安府龙泉县,迁泗洲寨欧菜园定居。
第七部分:其它未确定年代的氏族:
36.“桂北”赵氏:
流峰镇富社赵氏:其辈份是“…先、德、承…”。据传,富社赵家比杞木陈早来一、二十年,但具体时间尚未考证。据说他们到了井头一带对比了一下,觉得富社的水面好一点,于是选择在富社定居。据说,富社赵家之前村里也有黎姓人合村而住,后来赵家人发起来,黎姓也不知道是搬走了,还是无后了,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塘市镇也有赵家村赵氏、茶园赵氏,但具体资料未考证。
37.“桂北”饶氏:
六合乡饶家村饶氏:始迁祖知润公,由韶关乳源县石断下迁入。饶家村饶氏与刘氏合村而居,自开基衍生以来有数百年历史,与宜章饶氏为同祖一脉宗亲。饶家村饶氏谱族在“文革”中已被烧毁,饶氏为三房(即三兄弟)饶氏后裔,人口1200人左右,为桂阳县境内唯一饶氏村庄。
古时“饶”通“尧”,饶氏相传为尧帝后裔。
38.“桂北”梅氏:
四里镇梅家村梅氏:始祖元龙公,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猪屎街迁居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土名鹅颈丘。生子奇公,妣余氏,生四子:本福、本禄、本祯、本祥。至五世祖白湖公恩赐进士,生二子。白湖公妣吴氏谐诸子侄迁居宜章县、湘阴县、邵阳县。及至汝顺公妣胡氏与兄同到桂郡,安居何地未详。汝明公妣庆氏安居桂郡,土名大塘尾,后又迁居阴泉坊(今四里镇阴泉村,与吴氏合村而居),传至三世鼎和公,妣王氏。进朝祖书立排行地名以传后世,居住地名芭蓠堡梅家园(今梅家村)。
39.“桂北”吴氏:
①、塘市镇上罗塘吴氏:据传,在宋元时期,曾有罗姓人家居住现在的罗家边,故称罗塘(一说是萧姓,目前遗迹尚存)。
罗塘分上罗塘、中罗塘、下罗塘,多姓合居,有吴、陈、尹、刘、廖、欧阳、胡、周、李、张等十余姓。其中,上罗塘以吴姓为主,中罗塘以尹姓(现田尹)为主,下罗塘以杞木陈为主(井头村析出),下罗塘也有吴氏(与陈、胡、尹、欧阳、廖、刘等姓合村而居)。
罗塘是进出白水峒的必经之路,一座海拨约六百九十米的大山有一条石板古道,成为几代人与华山白水交流沟通的见证。村前的石碑,是几百年前方圆数十里人为纪念某一事件而建立,至今依然耸立如初。庵子冲的寺庙、村前的水口庵和龙王庙,虽然破败不堪,但遗迹尚存。
②、板桥乡东庄吴氏:东庄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村前小塔(建于光绪二十三年)、洞尾亭(建于光绪十一年)、庵子亭(建于光绪二十五年)等。其它资料暂未考证。
另外,“北乡”一带还有:泗洲乡井头吴氏、四里镇阴泉吴氏(与梅氏合村而居)、和平镇石门吴氏等,具体属于哪个宗系暂未考证。
40.莲塘镇甘棠龚氏:含甘棠村、甘棠岭村,后世析出蓝山县大慈乡老婆源、黄土岭龚氏,分迁祖荣彧公,清乾隆时由甘棠岭迁入。另外,欧阳海乡也有禹门、沙湾、三角井龚氏,欧阳海龚氏应该是甘棠龚氏析出。
第八部分:其它资料暂未考证的氏族:
41、樟木乡璜溪孙氏:暂未考证。村以孙、李两姓为主。辖长美山、璜溪2个自然村。
42、光明乡蒋氏:其辈份是“…廷逢作聘关先…”
,其它资料暂未考证。
43、白水乡下塘余氏:暂未考证。
44、白水乡下塘钱氏:暂未考证。
45、樟木乡大禾塘黎氏:大禾塘村黎氏与李氏合村而居,其它资料暂未考证。相传,大禾塘村有两支不同宗系的李姓,因为不合,其中的一支自愿改了黎姓。
另外,“北乡”一带还有:十字乡横塘黎氏(与侯氏合村而居),其它资料暂未考证。
46、四里镇东塘谭氏:暂未考证。此外,“北乡”一带还有:余田乡上桥谭氏(与刘氏合村而居)。
47、敖泉镇杜家村杜氏:暂未考证。
48、敖泉镇满堂高氏:暂未考证。
49、敖泉镇山塘范氏:暂未考证。
50、余田乡梁家园梁氏:暂未考证。此外,“北乡”一带还有:十字乡上梁、下梁村梁氏。
51、余田乡钟家村钟氏:暂未考证。此外,还有杨柳和石马钟氏,其字派为:“文生从世德,茂(美)向(善)计迁贤,朝庭宝规定,荣华富贵全”。
52、余田乡江里郑氏:暂未考证。
53、银河乡长江秦氏:暂未考证。
54、和平镇小塘朱氏:与小塘李氏合村而居,其它资料暂未考证。另外,“北乡”一带还有:四里镇安乐村朱氏、和平镇毛坪朱氏、敖泉镇下户朱氏等,具体属于哪个宗系暂未考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会商务运作合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