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描写兰花品质的诗句的诗句要有翻译,一定要翻译

求描写兰花的诗-一定要有翻译_百度知道
求描写兰花的诗-一定要有翻译
能赏析谢谢咯~
没翻译啊~~~
提问者采纳
:绿叶淡花自芬芳深山庭院抱幽香惠质堪逐流水露华何妨润愁肠何轻步踏径几杯残酒倾三江怜花需解花语花魂诗魄传潇湘(《兰花咏》周侯)
其他类似问题
兰花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吴嘉纪《三月三绝句》 船昨夜雨丝沃我盆兰蕙枝 繁蕊争修禊游家 朱彝尊《顾夫画兰》 青楼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郎画兰》 丐骚笔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诗诗相赠寂寥 千香谁并消受临池洒墨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前身身 《墨兰》 撇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全青 信寒谷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纵浇尘土馀馨 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称王者香君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王者香著花秀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处闻 竹深阴戛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风难隐谷香 纫取堪佩纵使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王者香芬馥清风 岩穴姿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幽谷莓莓遍林薄 纫亦何伤已胜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忘闽海倾向京洛 轻思昼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再弹际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夙夜佳惠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香松枝拂松风 披风坐北窗凉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拳古媚美伴幽独 沅澧所思远道我痗 纸窗招香魂貌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辋川粉本
亮 《写兰石寄》 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莫忘林泉 李膺《兰花册页》 (三首) 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楚畹清风涌笔端廿作客与盘桓 自怜唱猗兰曲万叶千花供世看 问莫笑总知惜幽兰鬓渐丝 户已愁锄欲尽入山恐负芳 汪士慎《兰》 幽谷幽兰秋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空谷清音图册页》 兰草堪同隐者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空谷留清香入素琴 李鳝《水墨兰蕙》 夏浅春深蕙作花茎几蕊乱横斜 虽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幽谷芳菲》 淋漓写芳菲少盆栽与石围 记春风散幽谷蕙花草趁樵归 金农《画兰》 雨深林笔砚凉兰处却郎 柔笺骈穗纤态数金陵马四娘 缪公恩《露兰》 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半吐素皎皎濯醍醐 沈彤《幽兰仪封先作》 幽兰发空谷蔚王者香 香风满四野素姿凝清光 脉脉含深情独立遗众芳 何堪萧与艾结交道傍 萧艾滋露华幽兰罹严霜 光风转采采充佩裳 郑燮《题半盆兰蕊图》 盆半藏花半含 求发泄畏凋残 《题兰》 两盆兰草晚早 先花春末夏晓 《题兰》 兰草已行山意味 坚贞自抱何事斗群芳 《峤壁兰》 峭壁千尺兰花空碧 采樵伸手折 《兰》 留根棵何怨叶短稀 春雷潜夜发香气入云飞 《兰》 许含蓄意肯露春情 待清明精华入夏清 《题兰》 (五首) 兰花花我眼 难湘管笔写花神 兰香香我口气 难湘管笔写唇滋味 七十三岁五十画兰 任风雷雨终久凋残 笔与两笔其皆妙隙 何难信手挥顾前迹 根花四季 怪哉参透机信笔 《丛兰荆棘》 荆棘慰其根风露畅其神 素形喜怒众草亦沾余春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山山水幅、并白丁墨兰共卷》 破家亡鬓总皤囊诗画作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泪点 《客焦山袁梅府送兰》 秋兰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 晓月敲门传简贴烟帆昨夜江 《题盆兰倚蕙图》 春兰未夏兰画明唤阿呆 阅尽荣枯盆盎几拔几栽 《题破盆兰花图》 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间 今究竟知打破乌盆更入山 《题峤壁兰花图》 山顶兰花早早山腰箭尚含胎 画工立意教停蓄何苦东风作媒 《画芝兰棘剌图寄蔡太史》 写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 世间美恶俱容纳想见温馨澹远 《兰》 (四首)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 何烂贱卖十字街论担挑 幽贞种花求闻达烟霞 采樵或恐通径更写高山片遮 兰花本山草向山种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留与伴烟霞 山兰草乱蓬叶暖花酣气候浓 谷送香非远能送俗尘 《画兰寄呈紫琼崖道》 山觅觅复寻寻觅红与素 欲寄枝嗟远道露寒香冷今 《破盆兰花》 春雨春风洗妙颜辞琼岛间 今究竟知打破乌盆更入山 《画盆兰送范县杨典史谢病归杭州》 兰花合山东谁识幽芳远空 画盆载栽南北两高峰 事者攫杨甚愠十余余杭杨公已世久矣其孙述故乞更画幅补既题前作系诗曰相思计托花魂飘入西湖叩墓门道夫重展笔依兰兰孙 《折枝兰》 画春风值钱枝青玉半枝妍 山旭林鸟衔相思二月 《侣松画荆棘兰花》 容荆棘兰外道魔冷眼看 门径芳秽始知佛浩漫漫 《折枝兰》 晓风含露曾干谁插晶瓶箭兰 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 《八畹兰》 九畹兰花江田写八畹未全 世间万事何足留取栽培待贤 《幽兰》 转青山山幽兰藏躲路环 众香谁能容我书呆屋半间 《兰》 世间盆盎空栽植唯青山我家 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遮 《盆兰》 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看 画知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山兰》 山山都兰香芬馥郁般 恨世薄幸眼高低两看 《幽兰》 昨寻春禁关家家桃柳却兰 市廛高住欲访幽宗定山 《盆兰》 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力足孙 莫嫌今岁花犹少请看明花满盆 《兰》 (八首) 素兰与赤兰总芳与客看 岂春风能酿曾经霜雪十寒 乱草荒蓬著处理兰花安排 想赋质灵秀定要移根苑栽 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足蕙花补 何事荆棘夹杂君容更何忤 红紫深黄碧绿沉沉叶几章 惟西风偏称意惯催石扫秋霜 春风昨夜入山吹芳兰处处 惟竹君伴更卉同栽 峰峰遥路三峰近斗杓 兰蕊愈高香欲远洞庭草青满湖飘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青山绿水间 霜雪凋春艳笑红紫作客顽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团春夏意略秋气杂其间 《兰》 蜂蝶路依稀云雾门通 便东风难着力自香 《蕙》 丛丛蕙草水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清风披拂处茎嫩玉九枝花 《题兰》 (十首) 味自清闲气自芳何沦落暗神伤 游莫谓飘零甚转眼春风满谷香 减群芳作色鲜石径力犹坚 却缘冢草休伍寂寞空山自怜 八畹兰花七畹花畹须栽 明定与春光发待门响震雷 买春风二月苏松宿草种田 隔江相望路扬州便值钱 种幽兰信笔栽沾雨露四 根繁叶密春惜香蝶 水殿风濒翠幄凉丛兰九畹飘芬芳 离骚纫作幽佩今称王者香 林佳迥异临风语淡香 凭谁写作灵均赋尔招魂楚湘 谁向山挖枝短叶几花 先瓯盆买点石铺苔细细栽 若香笔论墨金玉水珠 欲孤竹幽兰比夷齐屈夫 浓处清幽淡处香花楚畹久各扬 暖风意入高手移金盆玉堂 《题兰》 四块兰花三块间块且迟 世间万事容直待春闺兰复 李调元《芷塘同斋秋兰秀茂异属余作诗》 契阔今素忽伊怀 入室座未安馨芳盈庭阶 种秉幽趣高寄白云隅 香所误遂与诸草偕 其芳终言自溷尘埃 今充君佩永邀栽培 月夜静相与忘骸 愿言托孤根岁宴两猜 婉仪《题马守贞双钩兰花卷》 楚畹幽兰冠芳双钧画异寻 香流落空留赏太息金陵马四娘 新觉罗.书诚《题幻翁墨兰》 北兰易致画兰直作真兰视 吾叔立意恐雷同粉糅蕴精粹 古皆非师神全故坐形支离 快笔锥划纸碎破花断叶含清恩 閟阁闻豹囊鼓轻扬茶烟供香祖 世间沈麝敢同焚笔墨闻薰腐 虚室题诗数观似同君久盘桓 薄劣虽惭谢车骑愿事托芝兰 高 朋《题画兰郑板桥作》 芳菲香气吟毫疑湘君汉皋 争奈幽芳惹怨于今忍读离骚 姚 范《记赠折枝兰花》 屈原已死潇湘空蕙兰芳草丛 揭南阮萧斋美见相思瘦 枝折赠秋风夜雨西堂落红豆 我昔曾谱猗兰篇空山鼓谁与传 烦君更乞冰丝弦 鲍倚云《兰语篇》 幽芳知春春赴桃蹊水 波忆旧雨冥蒙晓烟 畴昔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山南清川渌 萧萧秋雨恶檐端孕花蕊 酷腊酿奇寒土乾未滋蚁 引领期房吹衣北风起 根发暗已朽处堂昧理 怨交终媒劳复谁倚 酾酒与花盟花光若驶 荪兮独自愁何信予美 王文治《韵墨兰卷》 (四首) 谁淡墨染春痕瘦叶疏花倚石根 院古苔青扫重帘着月黄昏 春眠初觉鸟声忙临罢黄庭渐 待与高僧参鼻观绝香处真香 池雨看濡毫更酌红楼读楚骚 与幽兰夙契建牙犹近湘皋 南核春蕊发华滋视膳萱庭景迟 手擘倭笺水碧花前闲补广微诗 《兰》 侠金陵马四娘吮毫犹带口脂香 临风故写湘江怨牵引骚带肠 罗 聘《秋兰文石》 今九月偏菊欲纫秋菊笑拈 画毕自看自悔笔花端合让江淹 孔继涵《侄柞索兰》 (二首) 幽兰似佳色自炫 忽漫度微风芳馨袭庭院 缅怀湘君含情发深眷 乞君九畹英足我三益友 睛窗午梦醒疏香暗消受 保伴蹇修卷离骚 高 鹗《幽兰赠》 九畹仙竟体芳托根合傍沅湘 江水泛灵妃瑟八月寒楚客裳 谁使门逢忌讳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离骚读问渺茫 张士元《种兰》 兰杂众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兰孤容光 我行适见立彷徨 恨草色满恨兰善藏 移兰种堂茎叶 闭门幽香发众草安伤 张纶英《兰草》 幽兰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留滋树徒劳形 草作花嫣红间葱青 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怡所嗟乏奇馨 采聊玩慨彼服媚情 笑谢东皇荣枯定形 孙原湘《兰》(二首) 宛清露江皋叶叶灵芬素豪 种离披烟雨态剩泥残壁画离骚 写灵根九畹芳玉叉高展看潇湘 春风吹闲蝴蝶画业寻画外香 张问陶《兰》 (二首) 偶检丛兰画几枝各标神韵肯参差 高花飞舞低花笑同倚春风自知 偶检离骚写数行便思乘兴画潇湘 怜百种沿江草及幽兰箭香 褚 华《兰花咏》 苍烟漠漠松篁径万朵瑶花破春冷 月明鹤飞美山踏花影 晓露洗东风吹香雾湿衣君知 含幽怨立许久修蛾绿湘江湄 沈 彩《题自写兰》 入春十雨兼风兰叶香迟未破丛 差喜砚田初解冻墨花色发翠毫 盛士《顾南雅侍读画兰歌》 湘江帝弹瑶瑟恍惚神游众香 画手东吴擅顾雍妙写兰与兰质 仙姿亭亭俗艳空意意工 真珠帘卷玉钩堕千花笑羞群戏 嫩芽细拨银钩麝墨螺烟自萦绕 映带争看取势妍纵横忘言巧 翻思昨夜醉停樽露台独立吟黄昏 翩其仙袂御风花气我留诗魂 画兰本兰台史品格幽兰足相似 滇池草色绿蘼芜远驾星轺采芳芷 秋江梦君水碧城杳霭云苍茫 嫣花容隔香雾见旁皇 燕台高吟夕阳暮闲情别沧州趣 君翰墨兴飞腾我已容华迥非故 惠我清风拂素笺蘅皋幽思倩君传 与美搴作佩墨华醉泼湘烟 王贞仪《题素兰画幅》 (二首) 谢庭幽种托根殊似孤标绝世 素质宜陈青玉案东风初启碧纱 萧骚帝三闾赋零落王孙九畹图 自江皋遗佩烟雨怨啼鸪 看花作画亦精神传双钩楚泽春 燕尾鱼鈂差乘光风霁月认前身 交至淡称契品瑕始见真 裁我瑶笺惭报语教青眼误埃尘 何绍基《素兰》 深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江白月吊湘君 香逾淡处偏蜜色真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奇文 陶 澍《题墨兰赠尹月三》 虎画古比今画者恍惚似 烟墨数点新意勃勃清香绢底 根荄故与众卉殊俗气吾 持归张向画屏前秋梦湘江水 龚自珍《题盆兰花》 (四首) 忆昨幽居绝壁漠漠春山罕樵者 薜荔苦竹衣鵁鶄误僦鼫鼯舍 荣魄用媒怜位置费君才 珍重今始山节千徘徊 华堂四宦红罗谢家明月何其 郁金帐闻夜语谢娘新病能诗魔 二月奇寒折万木严霜夜夜雕明烛 屏风何剪辑云鬟换新绿 谥汝合欢者谁寸春红死 旁误作淡妆看持问燕姬何所似 吾琴未碎百忧佳名入手千秋 合欢梦安能伴卿哦四愁 燕山楚楚云娇灵药几堆春未苗 菖蒲茸恰相似甘逊神仙骄 宣州纸工渲染薄画师黄金何处索 别春风景空磁盆倚石零落 汪 端《兰》 春娟娟绿玉枝潇湘烟淡月明 千秋独抱离骚意未许江篱杜若知 《王韵香画兰卷》 (四首) 清梵鱼山夜月寒松花雨落仙坛 倚窗初试金壶墨写罢灵飞更画兰 瑶笙吹彻羽衣凉瑟瑟微波梦碧湘 解幽花写秋景玉原杜兰香 眉黛文殊晕浅颦拈花笑悟兰 夫容湖琳宫静忆尔空山听雨 碧杜红蘅俪楚骚花歌叶舞冰绡 婵娟我识黄昏令明月扬州忆玉箫 祁嶲藻《幽兰》 空山四知幽兰花 花见香气清且嘉 飞流危磴横风遮 香久亦闻山深愁路赊 众草何青青吐艳明朝霞 何咫尺间渺若涯 援琴坐白石暮三叹嗟 魏 源《新罗山醉笔墨兰歌》 昨夜醉肠花怒墨池起蛰惊春雷 枯者游戏根荄乱者屈曲蓓蕾 横披乱放端涯画兰兼画梅 暗香斜影窗前阶便疑草书乱僧杯 酒气兰香拂拂张颠濡发青莲杯 神乎鬼乎仙乎哉请匹灵均呵壁才 潘遵祁《题画兰》 (二首) 读罢离骚思惘夜凉清梦落琴边 知寂寞湘江幽枕石眠 绝代幽姿压丛芳肯随红紫媚春阳 饶绮石黄磁斗及空山自香 宗 粲《谢婉姐赠兰》 平种梅与兰梅花易种兰花难 相思万斛消惟馀清梦萦湘干 凉风蓦送香气美空谷姗姗 枝新向胆瓶供喜双眉端 名花本推香首赠花更余相欢 忆古梅林别遥通音问惟青鸾 芳踪相隔隔贻我秋佩清芬攒 见花见玉面言向妆台看 张 印《写 兰》 望望楚云月坠秋江冷 帝魂写枝影 秦树声《题画兰》 (三首) 浥露掩骨临风忽断肠 王者久作知君谁香 亦自芳岂必恋空谷 弃置乃偶命期辱 寒花晚节犹伤秋 虽各秀论耻与俦 王殿森《秋兰》 闲庭习幽静清香透书帏 起视盆兰娟娟枝 秋光倏已晚尔何独迟 风声撼林薄霜痕沾鬓丝 孤芳孰延赏知音安期 我亦素何慰幽思 蒋 兹《咏兰》 曲奏明月夜美事水潺潺 何芳草迷归路洒落香痕满世间 谭嗣同《画兰》 雁声吹梦江皋楚竹湘帆起暮涛 帝山鬼哭风雨写离骚 刘 灏《兰花》 深林语抱幽贞赖微风递远馨 处何妨依藓砌折未肯恋金瓶 张云龙《画兰》 幽贞第花侪桃李云霞 采香或通径更写春山片遮 释彻凡《题画兰》 彼美空谷离立今冰霜 幽作花早春风古香 盈盈涧水孤客遥相望 采何忍舍采用 愿赠佩罗绮裳 道勿捐弃千载留芬芳 岳 莲《自题画兰》 十珍重护芳丛意忘言淡荡 尘外见标格肯随桃李嫁春风 静 诺《咏秋兰》 林众草入秋荒独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霜欲留芳 名流赏鉴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种孤怀千古湘江词赋奏清商 金永爵《暮春幽兰集》 岳岚漪坐处深韶光纳养诗 春兰已觉千花乱院寂自闻鸟吟 烟散茶炉鸣涧籁云行画壁响山琴 寻芳近奚囊富惟许高朋独赏音 周诒蘩《兰》 迨腊青苞舒紫萼晴雪泛崇光 曾眼媚乍奇梦未许纫愁寄恨肠 幽谷春风芳意空阶夜雨素 绮石黄瓷畔谁识间香 周诒端《咏兰》 桃李华色高于五尺松 荫径寸兰绿间紫茸 雨雾濡及众草封 牧童重刍茭刀镛浸相 我行春涧滨怜汝冰霜容 移种绮窗佳气郁葱茏 花莫早谢知难再逢 杨益《兰》 幽香逸韵本绿展参差四五茎 淡泊自甘同草何浪美名 李慈铭《题缜墨兰》 采采幽香远欲闻郑公书带缤纷 虚堂客风候绕壁寻诗总君 《题缜画兰二绝句》 (其) 唱断乔家碧玉词丛香草相思 堪更着铢衣舞风露先愁欲堕 (其二) 绰约丰肌外妍镜倩影胜怜 娥眉曼绿明孤负琴已十 《题潘星丈庚戌校礼闱画兰三绝》 (其) 空体纷纷逞意裁临风语独徘徊 别二十三恨曾向空山写影 (其二) 隔帘逐队听琵琶孤绝琴海槎 千朵白莲香瓣铺堂谁向赵昌花 (其三) 欲折殷勤自持蔚兰外寄相思 寒暮潇湘远更灸戏炉写楚辞 秋 瑾《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宜簪助美 夫临轩顾羞与凡葩斗艳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宋词,要现代用语的翻译
求宋词,要现代用语的翻译 15
推荐几首优美宋词
本人较喜欢淡愁的,喜欢纳兰和易安,宫怨女子的也行
最好是寄情于景的
记得一定要附上现代用语的翻译
不要个别字的解释
满意的加分!&&&&&&&&&&
  李莱老  
  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晚风杨柳绿交加。闲倚阑千元籍在,数尽归鸦。
  这是一首咏妓词。南宋咸淳年间(1270年顷)做过严州知州的李莱老,也曾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名士。南国多佳丽,在寓居“暖风吹得游人醉”的京杭之地,词人难奈客居的寂寞,也不免有寻花问柳的韵事。
  那该是一个春意绵绵的傍晚,词人来到一处歌楼妓馆,但见宝押高吊,绣帘斜挂,一群莺歌燕舞般的女孩子正在门前笑盈盈地招徕顾客(按:“押”,通“压”,指帘轴,用以镇帘。“宝押”言其质地贵重。徐陵《玉台新咏序》:“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玳瑁为押”)。此时馆中传出阵阵迷人的乐曲声,那是银筝与琵琶两种乐器合奏的曲子,乐曲如此圆润流畅如明珠滚滑,可见弹奏技法的娴熟和气质的雅丽,于是词人借问弹奏为谁,特地去一睹芳颜。果不其然,那两位银筝与琵琶的弹奏者确实美艳:她们穿着新柳般鹅黄淡绿的衣裙,袖子裁得窄窄的,露出一双雪白的素手和纤细的玉指,而头上都戴着新摘的灼灼桃花,那花儿映着玫瑰色的双颊,更显得俏丽、美艳,可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呀!
  词人在上阕描写了这双歌妓的美丽风姿之后,下阕中便抒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我们的词人决不是那种沉溺于皮肉之滥淫的急色之辈,他不仅喜爱她们外貌的美,更欣赏她们的技艺之高和气质之雅,因而便发出“芳草满天涯”的感喟:这些女孩子虽然为命运的驱使,流落烟花青楼,但他们并不是残花败柳,而是青青的芳草,她们都还天真、纯洁,都才韶华初吐,青春满溢如一川碧绿的春水。这晚风中摇曳的绿茵茵的杨柳不正是她们美丽的风姿的象征吗?可惜她们得不到温煦的春光的抚慰,只在暮色苍茫、凄凉冷落的晚风中抖动着她们的心旌──那一片片碧油的叶子……
  末二句更显示出词人对她们命运的同情和怜惜:银筝弹罢,琵琶停歇,她们没有欢言笑语,只是寂寞地倚着楼头的栏杆,向着远方眺望、凝眸。她们是瞩望自己的家乡吗?可怜她们自幼就卖到青楼,她们都不知道自己原籍在何方,家园在哪里,亲人在底处。她们无聊地数着天外的归鸦,心中不禁暗暗地滴泪:鸦雀天晚了还有个归巢,可我们哪里有自己的归宿呢?
  这首词中词人的感情是发展的:由对歌妓的欢爱、欣赏到对她们命运的同情、怜惜。这无疑是一种精神净化和升华的过程,真实地展示了一位浪漫却具有良知和人性的文人的感情轨迹和曲折心路。既不虚伪、矫饰,又不庸俗,轻薄。堪为同类作品中的特出者。故而值得称道入选,以飨读者。
  李彭老  
  兰汤晚凉,鸾钗半妆,红巾腻雪初香,擘莲房赌双。罗纨素珰,冰壶露床,月移花影西厢,数流萤过墙。
  曾在淳祐年间做过沿江制置属官的李彭老,实际上是一个很风流的人物,你看他这首《四字令》,描写一位出浴后的美人是多么绘形绘色,令人神驰心荡。
  一池兰汤,清濯芬芳。美人浴罢曳着半遮半掩的浴裳来到窗前闲乘晚凉。她乌云般的秀发上斜插着凤鸾金钗;半妆半裸着,鲜亮的红巾遮着腻乳。雪白的肌肤散发着新浴的芳香。她一边乘凉,一边掰着莲蓬戏耍,那是和丫鬟玩“赌双”的游戏哩,谁掰的是双数的莲房,谁就赢了对方:这该是她一个隐秘的期盼吧?她拥有如此丰满的青春,怎能不盼望成对成双?
  在上阕描写了美人出浴的艳丽与她娇憨、活泼的个性之后,下阕则从另一个角度描写她的素雅与贞静。这表面看来似乎是矛盾、相悖的,其实正是矛盾的统一,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素雅与艳丽并存,活泼与贞静同在,才更显出这位美人的可爱,而且也使性格的刻划显有了层次和深度,因而也就显得其个性更加突出、更加真实。
  夜深了,玩倦了,这位美人要睡了:她披上一件飘洒的绢衣,耳边挂上两颗素洁的玉珰。“纨”,是一种精致洁白的细绢,其质薄而软,可更显出女性婀娜的风姿和窈窕的体态,班婕妤《怨歌行》有句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可见其质地的精美和色泽的洁白;“珰”,是古时女子的耳饰,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有“耳著明月珰”之句,看来我们的这位女主人公耳边佩戴的大约也是这种素雅而又名贵的玉饰。她夜妆完毕,就在露天的床榻上歇宿,因为那是一个夏夜,“冰肌玉骨”的她“自清凉无汗”,在微微的晚风中她更感到舒适、凉爽。“冰壶”乃“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缩写。说明这位期望成双的女主人公又能贞静自持,她的内心生活是丰富的,精神境界是高雅的,仅凭这些就能抵敌住性欲的骚动和困扰……
  美人安详地入睡了。此时,月移花影动,淡蓝的花影渐渐爬上了西厢的墙脚,数点流萤明明灭灭,幽幽地悄悄地飞过了女墙,夜多静呵,美人睡得多甜多香。她一定有个好梦吧,你看她腮边的那个笑靥旋得多深、多圆、多长……
  此词的佳绝处在于写得含蓄、精粹而又明朗、具体,它意象集中、意蕴浓缩、意境幽深,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调动接受者各种人生体验加以补充、再创造,读者从字面背后所领会到的比其字面上的还多,这,便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最主要的表征。
  李彭老  
  玉雪庭心夜色空,移花小槛斗春红。轻衫短帽醉歌重。彩扇旧题烟雨外,玉箫新谱燕莺中。阑干到处是春风。
  这首词描写作者春夜赏花行乐的情景,和惬意自得的心情。
  古代文人大都有一种欣赏大自然的闲情逸致,尤其是对于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春天,就更加留连眷恋。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篇著名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写的就是白昼赏春不足,夜晚还要秉烛携酒憩游。李彭老深得先辈诗人的真传,他也是在一个月色如水的春夜,携酒前来庭院中赏花饮宴。他先是在院心一丛开得如雪的玉兰花前酌饮,空明的夜色衬着如雪的白花是极美极雅的,但看久了,也觉得单调;于是他便移步离开院心,来到一处争红斗艳、色彩明妍的花丛中,再斟再饮,甚觉赏心悦目。这时作者的形象出现了:他穿着轻衫,戴着短帽,由于酒至半酣,心灵也解脱了平日的束缚和羁绊,便尽情地、随心所欲地放歌起来。这是一种难得的放松和解脱呵,他的激情可以在歌声中倾泻,他的块垒可以在啸吟中散释。这一刻可以说是词人的良辰美景。
  下阕是词人在夜间赏花时一种惬意心情的表述:词人手中的那柄彩扇上的绘画和题辞是昔日所作。“烟雨外”三字表明词人一向盘桓于山水烟雨之中,画和诗乃挥洒于雨停烟散之时。这表明词人不但诗画皆精,而且有一种不为世俗红尘的功名利禄所羁绊的超然物外的品格。“玉箫新语燕莺中”,说明词人今朝所吹的玉箫,乃是最近谱写的新曲。“燕莺中”三字表明新谱乃是今春之作。词人真是多才多艺,他不仅擅长绘画、书法,还通晓音律,能自制新曲。
  “阑干到处是春风”是一句充满乐观自信情绪的对生活的赞歌,一反文人伤春吊月的积习,词人歌颂春天的美好,生活的可爱,这在古典诗词中是比较少见的。
  李彭老  
  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
  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忆情词。时值仲春,杏花初开,梅花已谢,隔帘燕影如穿梭般来去翩飞,轻云遮着阳光给小小的庭院投下淡淡的阴影;到傍晚,明月又在花园里洒下一片银色的清辉……
  词人一定是离开这个地方多年,如今旧地重游,往日的情景,心中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那明月下的秋千架上,曾荡过一个衣袂飘摇的倩影,他为她沉吟,为她陶醉,远远地他还听到她银铃般的歌声,仿佛是圆润的明珠一串……
  词人在上阕中运用了眼前景色与忆中情景叠合的手法,状写出一种耽于怀旧的心境。季节没有变,环境没有变,只是使这一切都光辉起来的秋千架上的她消失了,这时同景同更衬托出物是人非的怅惘的悲哀。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者对他怀念的对象只作了一点朦胧的点染:“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歌珠一串”,通过这些意象,读者可以想象出一个风姿绰约的女性的美,给接受主体留下了广阔的再创造的余地和空白。
  下阕词人笔锋一转,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他看到了她那“题情”的“描金小字”,又重睹了她那当时手执的“生绡合欢扇”。人去楼空,人离物在,这勾起昔日记忆的种种,词人哪忍再睹重见。这里记忆与现实融成了一体,较之上阕现实与记忆的重合、叠加更有一种令人心荡神驰的艺术魅力。
  “老了刘郎”,这是词人于揪心的怀旧中迸发的感叹!“刘郎”用的是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喜结良缘的典故。后因称情人为“刘郎”。这里是词人自况,他慨叹自己这多年来在天长地远的外地飘泊,只以玉箫为伴,待如今归来,意中人已杳如黄鹤,只留下一点雪泥鸿爪的踪迹使人低回梦绕、惆怅无限……
  “几番莺外斜阳”等四句是词人寻梦破灭后心情的展露:他凭栏久久地瞩望着柳莺外西斜的夕阳,愁绪如暮霭似地在心灵的原野上四处弥漫。他恨眼前的杨柳,因为杨柳遮不断这广漠的愁绪。其实词人不应怨恨杨柳,因为那愁绪就在自己的心里,任何物都无法遮挡,任何人都无法阻拦……
  吴文英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这也是一首感梦怀人之作,时间是端午佳节。上片写人,首三句描绘的是:软绡轻笼着莹润的玉肤,彩扇半遮住檀红的樱唇,绣花圈饰散发出脂粉的幽香。这是从脂肤、双唇和服饰点出伊人的年龄、妆扮与姿态。“榴心”两句,先从石榴红的舞裙暗示伊人歌女的身份,再从鬓发散乱暗示她小睡乍醒的神情。“榴心”、“艾枝”点出端午节令,“空”字、“愁”字说明伊人无心歌舞,不事梳妆的娇态。
  下片首两句先写午梦方醒,揭出上片全为梦境。“千山”句用李贺《四月》诗意:“晓凉暮凉树如盖,千山浓绿生云外。”以云外千山形容梦境之遥远悠忽,然而醒后炎阳高照,窗前日影才移一箭之地,又可见午梦何其短促,这又颇具一枕黄粱的味道。接着作者思绪又跃回梦中,“香瘢”句借伊人手腕印痕说明消瘦之甚。“红丝腕”,即以红色丝线系于腕上,这是端午习俗,用以避邪。“香瘢”指旧日红丝系腕所留的印痕,“新褪”指目前红丝直往下褪,表明近来日益消瘦。此是以梦中伊人的瘦损,引出作者因之而生的怜念。
  “隔江”两句写雨声惊梦,其中景致,李廌《虞美人》上片仿佛似之:“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江雨细密,菰叶摇绿,所展现的是葱郁的初夏晚景,但对作者来说,却与一般人的感觉迥乎不同,他触景生愁,满目凄凉,禁不住发出悲秋的幽思。
  本词不用典,也不堆砌,可又并不好懂,其故安在呢?这大概是由于脱离了传统写法的轨道。历来作词都讲求章法、句法、字法,在运意布局方面要求脉络清楚、前后贯串、层次井然。对小令的要求虽然不像长调那样严格,但亦不可全无规格,试以晏几道《临江仙》为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写的亦是感梦怀人。上片先写酒醒梦回,再写人去楼空以后的思念。下片回忆当年与伊人相见,并描绘了她所穿的心字罗衣,她的琵琶传情。末两句与首句呼应,点出如今见月怀人,因而引起物是人非之慨。词中以虚字“记得”、“当时”、“曾照”等贯串词意,无论是叙事或抒情,做到曲折含蓄而又前后呼应,层次分明。这也是一般人所熟悉的写法,较易领会接受。与此相比,可以看出梦窗这两首小词的表现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张炎称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词源》)王国维则以“映梦窗、零乱碧。”(《人间词话》)一语以概括之。两者虽都是贬语,却是以传统的眼光从反面道出个中奥秘。《踏莎行》词的结构如同散落的珍珠,句子之间不用虚字相连,首尾既乏呼应,叙述也无层次,时叙时而颠倒,脉络更无迹可求。在构思上则专写自身内心意识,用跳跃变幻的方式传达出作者的感受和印象,类似的手法在李贺、李商隐笔下也有出现,可以说颇具现代意识流的味道(关于这一点,近来也有人提到过),而在前人看来,这样的“创新”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只能以“零乱”、“不成片断”来褒贬。
  试看本词上片写梦境,作者笔下的伊人形象系从几个方面得出,如透过轻绡中的玉肤、半露扇后的樱唇,散发脂香的圈饰,其间不用虚字相连,又无前后必然的关系。至于“舞裙”闲置、“发鬟”生愁,虽然反映了伊人的身份、感情,亦是作者主观联想所及,并非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乃是出之于思妇之口,在温庭筠说来,只是客观描叙。另如“空叠”、“愁压”也都是作者本身印象中的产物。
  再看下片前三句跳跃性极大,用传统的眼光衡量,则是时而说东,时而说西,各自独立,不相关联。“午梦”句刚点明上面所写是梦境,下文却又立即折入梦中,所摄取的伊人手腕印痕亦是借以透露作者的思恋之情。“隔江”两句又以眼前自然景色衬托内心迷惘。“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何逊《相送》)时当夏令江上暑雨,而他却闻雨声而生“秋怨”,这种时序颠倒乃是来之于悲离伤别的感情变化,那“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怅惘,使词意充满着朦胧的感伤情调,从而体现也似梦非梦,若秋非秋的意境。
  双清楼  
  吴文英  
  空濛乍敛,波影帘花晴乱;正西子梳妆楼上,镜舞青鸾。润逼风襟,满湖山色入阑干。天虚鸣籁,云多易雨,长带秋寒。遥望翠凹,隔江时见,越女低鬟。算堪羡、烟沙白鹭,暮往朝还。歌管重城,醉花春梦半香残。乘风邀月,持杯对影,云海人间。
  在南宋,以“销金锅子”著称的西子湖,是不少词客门觞咏流连之地。说来也动听,他们是“互相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绣山水,犹生清响”(郑思肖《玉田词题辞》)。可惜的是大好湖山,就在这回肠荡气的玉箫声里断送了。吴梦窗,就是南宋后期为西湖写出不少词作的一人。
  在梦窗所写的西湖词里,这首《丑奴儿慢》要算是较有深刻的思想性并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一阕。这里,不仅给西湖作了妍丽的写照,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多少人们生活在怎样一个醉生梦死的世界里。上片,从雨后风光写起:空濛的雨丝刚才收敛,风片轻吹,荡漾得帘花波影,晴光撩乱。这一画境,已够浓丽。再以西子梳妆楼上,青鸾舞镜作比拟,染成了异样藻彩。西子比西湖的山水,青鸾舞境比西湖,是比中之比。上面用了浓笔,“润逼风襟”二句,换用淡笔。它不仅把上文所渲染的雨气山光,一语点醒,而且隐然透示披襟倚阑,此中有人。“天虚鸣籁”三句,锤炼入细,写的是阴雨时节,给人以秋寒感觉。下片扩展到隔江远望,以低鬟越女比拟隐约中的隔江山翠。接着把自己所企羡的往还自由的“烟沙白鹭”,跟沉醉于重城歌管的人们作一对照。在万人如海的王城里,这种人不在少数。词人用“醉花春梦半香残”作嘲讽,当头棒喝,发人深省。于是意想突然飞越,自己要乘风邀月,对影高歌,云海即在人间。词人本身高朗的襟抱,跟醉花春梦者流,又来一个对照。
  以“七宝楼台”著称的梦窗词,虽然以严妆丽泽取胜,但像这首词,就不是徒眩珠翠而全无国色之美的。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这首词也是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思远怀人的情愫。词人仍以少妇的口吻,女性的角度展露抒情主人公的心曲,而实质上是词人设身处地的一种体察性的描绘,亦即词人情感在描写对象上的投射和渗透。
  上片先从春游说起。我们的女主人公因为良人离家远行,无心绪去风光旖旎的西湖春游。“一春不识”,涵盖了整个一个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识西湖面”则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红倦”乃“羞翠倦红”之意。这位少妇本来是花容月貌可以与绿叶红花匹敌的,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因而羞见绿叶,倦赏红花。这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心情。
  接下来。词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表现她的情绪:“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在下着霏霏细雨的窗前,这位少妇在给良人写信,她含泪摇着笔管将自己的情思倾吐在纸上,然而意长笺短,言不尽意,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略表一二。这里的“湘管”是指笔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传大舜南巡不归,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二女)日夜哭泣,泪洒于竹,竹尽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泪之意。“雨窗和泪”已够悲矣(天泪与人泪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泪,三泪交融,少妇心境之悲表现尽矣!这是第二个层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层面:少妇之心惟有雕梁之上的燕子理解。这表现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时也说明女主人公是贞洁的,她从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梁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内向的,她不与凡人为伍,只与紫燕为友,向它倾诉心曲。
  最后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第四个层面: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她怨时光的流驶,红颜的短暂,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这落花岂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吗?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西湖”──“湘管”──“梁燕”──“落花”,词人就是通过这四个意象段,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画出一条具有个性特征和特定情境的人物情感律动线。
  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梅花是一种品格高尚,极有个性的奇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所以骚人墨客竞相题诗赞颂,自六朝以至赵宋,咏梅篇什不可胜数,而脍炙人口者则不多见。萧氏这篇《梅》词,能脱去“匠气”,写出自己的个性,实属难能可贵。
  首句即入韵。“千霜万雪”四字就烘衬出梅花生活的典型环境。“千”“万”二字极写霜雪降次之多,范围之广,分量之重,来势之猛,既有时间感、空间感,又有形象感、数量感。“受尽寒磨折”一句以“寒”字承上,点出所咏对象:梅。说梅受尽了“千霜万雪”的“磨折”,可见词人所咏,绝非普通的梅花,而是人格化了的梅花,咏物即是写人,梅与人相契相生。“赖是”三句,另赋新笔,极写梅花不为恶势力所屈的高尚品格。“赖是”即好在,幸是,得亏是。得亏是这副天生的铮铮铁骨,经得住霜欺雪压的百般“磨折”,即便是那“大角曲”中的《梅花落》曲子吹到最后一遍(彻),它也全无惧色,坚挺如故,因为它“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陈亮《梅花》诗)呵!“浑不怕”即“全不怕”,写得铿然价响,力透纸背,以锋棱语传出梅花之自恃、自信、自矜的神态,而“瘦硬”之词,则是从梅花的形象着笔。因为寒梅吐艳时,绿叶未萌,疏枝斜放,故用“瘦”字摄其形;严霜铺地,大雪漫天,而梅独傲然挺立,生气蓬勃,故以“硬”字表其质,二字可与林和靖咏梅诗中的“疏影横斜”相伯仲。“疏影”乃虚写,美其风致;“瘦硬”则实绘,赞其品格,二者各有千秋,而传神妙趣实同。
  过片以“清绝”二字独立成韵,从总体上把握梅花的特性,意蕴无穷,耐人咀嚼。“清绝”之“清”有清白、清丽、清俏、清奇、清狂、清高种种含义,但都不外是与“浊”相背之意。“清”而至于“绝”,可见其超脱凡俗的个性。“影也别”,翻进一层,说梅花不仅具有“瘦硬”、“清绝”与“众芳摇落独鲜妍”的品质,就连影儿也与众不同,意味着不同流俗,超逸出尘,知音难得,自然勾出“知心惟有月”一句。得一知己足矣,有月相伴即可!黄昏月下,万籁俱寂,唯一轮朦胧素月与冲寒独放的梅花相互依傍,素月赠梅以疏影,寒梅报月以暗香,词人虽以淡语出之,但其含蕴之深,画面之美,境界之高,煞是耐人寻味。最后二句写梅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个性。花之荣枯,各依其时,人之穷达,各适其性。本来不是春荣的梅花,一腔幽素怎能向海棠诉说呢?又何必让好事者拿去和以姿色取宠的海棠攀亲结缘呢!这里借前人“欲令梅聘海棠”(见《云仙杂记》引《金城记》的传说反其意而用之,不仅表现了梅花不屑与凡卉争胜的傲气,词人借梅自喻的心事也就不语自明了。
  《庶斋老学丛谈》说:“此作与王瓦全梅词命意措词略相似。”王瓦全即王澡,其《霜天晓角·梅》云:
  疏明瘦直,不受东皇识。留与伴春应肯,千红底、怎著得?夜色。何处笛?晓寒无耐力。飞入寿阳宫里,一点点、有人惜。
  此词上片写梅花“疏明瘦直”,不受“东皇”(即花神)赏识,不与百花争胜的好形象,品格确与萧词“略相似”,惟下片则转写落梅之何处笛,“晓寒无耐力”,虽不讨东皇欢喜,然自有同病相怜之人惜其飞坠。这与萧词的“浑不怕角吹彻”及羞与海棠为伍的命意又自有别,两者相较,王词不免要逊一筹了。
  总之,这首咏梅词是词人有感而发借物寄兴之作。上下片分写梅的傲骨与傲气。傲骨能顶住霜雪侵陵,傲气羞与凡卉争胜。
  古人总结写诗方法有赋比兴三种,但有时因题材和命意的需要可以在写法上结合使用,如这首咏梅词就是赋而兼比的。因为在写法上它是以梅喻人。梅的瘦硬清高,实象征人的骨气贞刚,品质高洁,梅格与人格溶成一片,二者契合若神,由此显出无穷意蕴,耐人玩味。观其出语之侃切健劲(如“受尽”、“浑不怕”,“唯有”、“原没”、“如何共”等),既不同于动荡流畅之语,也与温婉轻柔之词迥异,故其情致既非飘逸,也非婉转,而是深沉凝重,于是便形成这首词沉著明快的显著特点。而霜雪堆积,月华流照,疏影横斜的词境,又显出超凡脱俗、清丽优美的气韵和格调。因而本词在沉著明快中,又略带几分清新俊逸,但这只如多历忧患的硬汉子眉宇间偶尔透露的天然秀气,它与风流儒雅的贵公子浑身的潇洒英俊之气是绝不相类的。
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十四个叠字主要表达了李清照的内心情感,继以乍暖还寒,难以将息,则更进一步,淡酒难敌晚风,即“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将十四个叠字之愁,酒浇不去之意,在此略略点出,似淡却浓。这三句的意思是说雁儿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信寄给谁,想起来只有“伤心”。再说这雁儿原来是替她带过信的“旧时相识”,因此更感到难受。因为她早期寄给丈夫赵明诚的《一剪梅》词中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首词的十四个叠字也是最能表达李清照对爱情逝去的伤感,也是流传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句。??下阕继续描写了李清照的孤独与愁苦。先写菊花满地,不堪取摘。昔日与丈夫共同赏菊,而今无花可摘,无人相伴,便觉得度日如年,时光难捱,只好独自守着窗儿,熬到天黑。再加上夜雨落梧桐,点点滴滴没个完,便进一步增添了她心中的烦闷。“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句,更见其愁苦之多,忧患之深。??在这里无心簪菊,日子难捱,梧桐细雨,增人愁思,以上的种种,逼出了最终的“愁”字来,但“愁”可明言,内心的痛苦却难以明白尽道。&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李清照 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时常回忆起……& 溪边凉亭太阳已下西了& 我还酣醉于游兴未尽之中& 连回家的路都忘记了& 而在将要驾舟回去之时& 误入了荷塘的深处& 一阵焦灼& 一阵手忙脚乱的& 怎渡& 怎渡& 惊起了& 藏匿于荷花深处的& 一群海鸥和鹭鸶
有多点环境渲染的吗?
春云吹散湘帘雨 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 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
&纳兰性德的这首《菩萨蛮》写得十分含蓄,只描写景物而不明确说出主旨,很接近《花间集》的风格。前六句描写春天傍晚时的景色。轻风吹散了云彩,帘外春雨已歇,飞来飞去的蝴蝶身上黏着柳絮,寂静的高楼上有人在风中默默独立。柳烟迷蒙,斜阳残照,一切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作者用大半篇幅烘托出这样一个环境,究竟想说明什么呢?直到最后两句才微微透露出词的旨意。“休近小阑干”,是因为凭阑看到夕阳下无限的遥山,会引起怀念远人的愁思。回过头来看上文的写景。人在玉楼,已为阑干留下伏笔。陌头杨柳,双飞蝴蝶也为怀念丈夫预先布置好环境,都不是泛泛的写景。末句仍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思索余地。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大约来看,“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这像是在写当下的实景,也像是在写一番追忆;“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这就应该是怀念当初的一段情缘了;下片开始“此情已自成追忆”,话锋转折,明证上片的情境属于“追忆”;“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是在说从被“追忆”的那段日子直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一年了,回想起来,恍如一场大梦。
其他回答 (1)
作者: 纳兰性德
&&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向榆关那边进登。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只听得风雪一阵又一阵,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别那么小气,弄多几首,我都追加悬赏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兰花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