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中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1.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高​中​ ​数​学​ ​人​教​版​ ​课​件​ ​必​修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06.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怎么推出来的?Sn=na1 (q=1)a1(1-q^n) / 1-q (q不等1)这个为什么是 1-q 呢,为什么不是q-1_百度作业帮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怎么推出来的?Sn=na1 (q=1)a1(1-q^n) / 1-q (q不等1)这个为什么是 1-q 呢,为什么不是q-1
qSn=A2+A3+A4+...A(n+1)Sn-qSn=A1-A(n+1)=A1(1-q^n)--->Sn=[A1(1-q^n)]/(1-q) 你也可以到看看/ephemerasylum/album/item/31354b0efe575c.html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教学反思
今天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第二课时,有了昨天公式推导的基础,今天的重点是检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随机抽查了2组(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有两位完成较好;一位混淆了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另有一位基本上无法下笔.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后,我把昨晚的作业写在黑板上,目的是检查学生是独立完成还是抄袭别人的,两位学生的板演结果来看,学生完成得还是不错!并且这两道课本的习题很有代表性,对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运用很恰合。学生完成后,详细讲解了运用公式时需注意的地方,并根据题目进行了两道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本节课后还有以下体会:
1、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情况,要设计恰当的引导语言,因为当学生想不到的时候,老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不要想当然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显然会。
2、练习过程中。对公式的直接联系比较简单的题目,我就没有给出例题,而是直接让学生完成书本后面的练习与一个习题,但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好象学生对公式的选择上还是反应比较慢的。这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感觉学生在课堂上有些同学比较松散,做事情效率太底,学习的主动性还需要培养。
对于这类基本小题目训练,我认为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后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或者叫学生上黑板上来写,或者用投影展示成果的方式来刺激他们才对。
这类题目做好以后,我也让学生总结发现几个小问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归纳出了对于等差、等比数列的五个相关量a1,d,an,n,Sn中“知三求二”;也瞬时引出课本例题,让学生去判断,巩固方程思想;也巩固刚才给出求和公式,感觉这样改造题目比较好;发现条件不够的在补充一个条件,最后求得通项公式,再求出前N项和公式;这样课本例题的目的已经达到;
但是我对这道题目的改造并没有结束;然后将书本后面一个一个练习题目中涉及到等比数列一个结论,以及;等比数列另一种判定方法也纳到了此题目中,这样此题目的处理就显得丰满,同时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保证。
3、设计意图:在进行例题教学的时候,要保持课本例题思维训练强度,要注意发掘课本例题之间,课本例题与课后习题之间的联系,尽量体现:“连贯,自然,逐层深入”等特点。有些题目要注意“广联、深挖、活用”,尽量回避“挖红薯”式的例题教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当前位置:>>>>>>>>
教材:人教版必修五§2.5.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将数学学习放眼生活,用生活眼光看数学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 (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法及启发式讲授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回顾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
(1)等比数列定义:(,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问题引入:
阅读:课本第55页“国王赏麦的故事”。
问题:如何计算
                
引出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三、问题探讨:
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 倒序相加法。
&&&&& 等差数列它的前n项和是
&&&&&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 &&&&&&&&(1)
&&&&&& (2)
(1)+(2)得:
&&&&&&&&&&&&&&
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否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不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本质。
&&&&& 构造相同项,化繁为简。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否能用这种思想推导?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
&&& &&&&&&&&&&&&&&&&&&&&变形:
&&&&&&&&&&&&&&&&&&&&&&& 具体:&& &&&&&……
学生分组讨论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生不难发现:
由于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乘以公比都等于其后一项。
所以将这一特点应用在前n项和上。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 (1)
&&&&&& (2)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当q=1时,&&&&&&&&&&&&&
当时,&&&&
学生经过讨论还发现了其他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课后整合自己的思路,将各自的推导过程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同学们共享探究。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出求和公式的第二种形式:
&&&&&& 当时,
四.知识整合: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q=1时,&&&&&&&&&&&&&
2.公式特征:
⑴等比数列求和时,应考虑 与 两种情况。
⑵当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分别都涉及四个量,四个量中“知三求一”。
⑶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结合前n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
五个量中“知三求二”(方程思想)。
3.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五、例题精讲:
例1.运用公式解决国王赏麦故事中的难题。
变式练习:⑴求等比数列1,2,4,8…的前多少项和是63. &&&&&&
⑵求等比数列1,2,4,8…第4项到第7项的和.
例2.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再将这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相连得到第2个正方形,
依次类推⑴若一共画了7个正方形,求第7个正方形的面积?
⑵若已知所画正方形的面积和为,求一共画了几个正方形,及所画的最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
&解:由题意得: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构成等比数列,且
&&&&&&&& (2)
答:(1)第七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2)一共测了5个正方形,所画的最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巩固练习:⑴已知等比数列中,,,求。&&&&
⑵已知等比数列中,,,,求n,。
六、课堂小结: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q=1时,&&&&&&&&&&&&&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3、数学思想:类比,分类讨论,方程的数学思想。
七、课后作业:
&&& 基础题:课本P61 习题2.5 A组1,2
&&&& 提高题:求和(
探究与发现:查阅网络,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有无其它推导方法?
八、板书设计:
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公式:&&&&&&&&&&&&&& 例1&&&&&&&&&&&&&&&& 例2
特征&&&&&&&&&&&&&&& 变式练习:&&&&&&&&&&& 巩固练习:
本文转自“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比数列中项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