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学校年本二学校选择

还没注册?&&
电话号码:
请如实填写个人姓名和电话号码,方便工作人员联系。
>>>本二批次昨投档,医学类院校表现不俗
本二批次昨投档,医学类院校表现不俗
&&&&07-21 07:49
本二批次,医学类院校挺火!52所医学类高校中,一半以上理科投档线超出本二线20到30分。2015年江苏高考普通类文理本二批次昨日投档,除财经、电力类院校大热外,医学类院校表现也不俗,一扫本一批次部分医学类名校断档的“颓势”。扬子晚报记者昨日统计了本一本二批次各9所院校近5年在江苏投档线,结果显示医学类院校在江苏投档线并未下降。本二批次投档“情报”多所热门院校投档线超本一线财经、电力等热门院校(专业)竞争激烈,文、理科均有部分院校投档分高出本一省控线。其中,文科类共有7所院校投档分达到本一省控线及以上,理科共有13所院校投档分达到本一省控线及以上。如文科类河海大学(常州校区)342分,上海政法大学344分,上海金融学院345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346分,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投档线341分,仅低于本一省控线1分。理科类解放军理工大学347分,南京邮电大学345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347分。南京高校热 苏北也不错记者注意到,在本二批次中,南京大部分高校依然热得“烫手”。南京邮电大学本二批文科341分,理科345分;中外合作办学文科337分,理科339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科340分,理科341分;南京医科大学文科332分,理科336分;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科332分,理科331分;南京工程学院文科336分,理科335分。与往年不同的是,苏北地区院校大部分满额,投档线高于往年。如文科类淮海工学院316分,淮阴师范学院319分,淮阴工学院316分,盐城工学院317分;理科类淮海工学院313分,淮阴师范学院313分,淮阴工学院314分,盐城工学院317分。西部地区、边远省份高校的一次性投档满足率比往年也有所提高,反映出考生志愿填报更趋于理性。除了公办本科,在本二批次录取的4所民办独立学院录取也不错。如文科类南京大学金陵学院323分,东南大学成贤学院318分,首次在本二批次录取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文科317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313分。医学专业冷热真相调查数据:局部地区、个别年份变“冷”今年本一批次部分省外医学院校在江苏投档线走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医学专业没人报了。医学专业在江苏真的成为冷门专业了吗?扬子晚报记者昨日展开了调查。2015年 本二批医学院投档分追高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本二批次共有52所医学类院校,超过一半院校理科投档线比本二线高出20至30分,其中分数最高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线为344分,与本一线持平。省内高校南京医科大学及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去年分数相同,分别为336分、331分,徐州医学院较去年下降1分,为333分。省外高校3所高校录取分数有所升高,赣南医学院录取线为334分,沈阳医学院为339分,分别比去年高出5分、6分。涨幅最大的为皖南医学院,上升29分至341分。与本二相比,今年本一批次医学类高校的确没那么火。复旦医学院等名校出现断档,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沈阳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理科投档线均为本一省控线,部分学校生源不足。不过复旦医学院招生老师回应说,复旦医学院近几年在江苏生源挺好,因为计划少,考生不敢填报,出现断档。踩线进档的幸运儿与其他考生分数相差很大。在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本一征求计划中,记者注意到,医学类学校的缺额不大。最近5年 省外学校大小年现象明显最近5年,医学类高校在江苏招生情况如何呢?本一批次中,记者统计了9所医学类高校理科近5年投档线。省内5所医药类高校投档线相对稳定,个别年份出现“低估”。如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投档线361分,超本一省控线16分;分,超省控线22分;分,超省控线15分;分,超20分;分,超19分。徐州医学院2011年投档线356分,超省控线11分,年投档线分别超省控线13、12、12、4分。省外名校大小年现象更明显。北京大学医学部理科在2011年断档,投档线就是省控线345分,不过接下来的4年投档线相当的高,分,高出省控线53分,2015年高出省控线52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投档线连续4年高出本一线50分左右后,在今年出现“断崖”,投档线352分,仅高出省控线8分。本二批次中,记者也统计了省内外9所高校理科投档线,大小年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如赣南医学院,2011年投档线就是省控线,2012年高出11分,2013年回到省控线,2014年高出17分,2015年高出24分。高招专家分析,从近5年投档情况看,医学专业总体并没有“变冷”的趋势,一直挺热,“只在个别年份,部分地区,出现了院校断档,属于正常现象。”高分考生说:因为感兴趣下决心学9年今年,仍有不少高分考生选择学医。江苏理科状元姜堰中学的蒋婧煜就因为兴趣而选择了清华临床医学实验班。苏州考生王燕婷报考了南京中医药大学9年制本博连读专业。今年高考中,她高考成绩378分。王燕婷说,自己也对医学挺感兴趣,便报考了南中医。“用我爷爷的话说,学医之后,生病就不用去医院了。”王燕婷笑称。另一方面,王燕婷觉得,学医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规划很有帮助,目标很明确,接下来就是踏踏实实学习。不过王燕婷透露了一个信息,在她周围特别拔尖的考生报考医学专业的并不多,“可能是因为医学类院校学制普遍较长,同学们可能会对长时间的学习感到疲惫或产生厌烦。”专家说:社会关注恰好说明医学没冷南京中医药大学副书记、副校长王长青在医学类高校学习、工作了30余年。30多年前,他高分考入了南京医科大学。“30多年来,江苏考生报考医学类高校热情总体较高,高校投档线处于靠前位置。省外医学类高校会出现暂时性、局部性的断档,并非主流。不能简单的下结论:医学类高校在江苏成冷门。”社会上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不少讨论,曾有调查显示,7成医生不愿意子女从医。王长青认为,这只是一种声音,社会上对各种职业都有讨论。“社会关注度高,恰好说明医学专业没冷。”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生虽培养年限长,入职起薪较低,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医生在40岁后进入职业黄金期,而且越老越吃香,得到的认可及收入也会同步提高。”王长青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对生命和健康越重视,医学专业会更受追捧。医生这个职业是和生命打交道的,在国外,最优秀的人才会选择学医。从国内高校录取看,财经类、电子类专业更受高分考生的追捧。如何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投身医学呢?王长青认为,首先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健康行业投入,使健康事业更快发展。其次,整个社会,应给予医疗行业更多的理解。医学是科学,有科学就有风险,就有成败,病患及家属对医学学科要有充分理解。另一方面,医疗行业从业者应换位思考,多为病人考虑,双方共同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第三,从高校培养的角度,要培养有爱心、责任心的医生。“在南中医,学生除了学习医学技能外,还要上各类人文素质教育课,我们要为社会输送医术精湛、富有爱心的医生。”近五年医学类高校江苏理科投档线本一批次江苏省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345352 7361 16345 0359 14356 11—345 0388 43350 52012年340350 10362 22342 2355 5353 13—403 53392 52360 202013年338347 9353 15342 4362 24350 12397 59392 54390 52340 22014年345355 10365 20351 6365 20357 12402 57397 52394 49365 202015年344356 12363 19348 4354 10348 4344 0396 52352 8361 17本二批次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赣南医学院济宁医学院沈阳医学院2011年320335 15320 0326 6321 1320 0331 11320 0341 21320 02012年312333 21331 19328 16326 14328 16312 0323 11332 20328 162013年312331 9312 0327 15331 9340 28332 20312 0337 25329 172014年312336 24331 19334 22344 32348 36312 0329 17350 38333 212015年310336 26331 21333 23341 31338 28341 31334 24319 9339 29实习生 闫昌明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蔡蕴琦
&&&&&&南京人爱吃龙虾毫无疑问,前几天小编听说有个名人在南京开了家龙虾店,而且连明星都去光顾了,心情无比激动,决定亲自探班!(探班肯定带福利回来了!...
时间:月地点:帝王虾
每日光荣榜
发表分享最多
获得点赞数最多史上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15年最新]_高三网
史上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15年最新]
  本文内容比较多,可
到本地,或者
将本文分享到你的空间。  推荐:  常言道:七分考,三分报。孩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怎样能有效最大限度的利用分数,报取到理想的学校,需要家长协助,因为孩子们高考前没有时间顾及这些,考完了时间也不充裕,家长应早做准备,信息收集越早,分析越透彻,就越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像河北省,现在实行的是平行志愿,“知分、知线、知位”报志愿, 一般是6月23号左右出分,6月24-27号左右填报本科二批及以前批次志愿,从知道分数到填报,时间很短的,如果不提前做准备,势必造成被动,等到报时匆匆忙忙靠蒙,碰运气,那可太冒险了。  那么该如何收集对报志愿有用的信息呢?收集的信息又该怎样派上用场呢?在这里我就把自己了解到的,还有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说一说,希望对那些还对报志愿缺乏了解,又迷茫无助的朋友有点启发和帮助。下面我就分6部分,和大家说一说。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信息搜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报好志愿,首先得搜集信息和资料,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我就先说下搜集信息的内容和途径吧。  一、搜集信息内容:(一般有以下5个方面)  1、政策信息  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  一个是国家的政策,比方说,教育部每年要发布一些当年高校的招生文件。  还有一个是省的,每个省的都有特殊情况,要特别关注自己所在省市的招生政策。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体制和办法、加分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等。  2、招生形势  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新的管理办法、本地区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3、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是高校有关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的政策性承诺,了解学校的招生章程对科学填报志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招生章程通常包括院校的地理环境、建筑面积、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情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数、博士硕士授予权、在校学生人数、奖贷学金的设置情况等等。应尽可能收集并细读自己想报院校的招生章程。  4、批次线和学校调档线  应收集近年各批次各院校在本省(市)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并结合自己成绩进行分析。对于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还应准确掌握今年本地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分析预测各招生院校的调档线和自己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相关科目成绩  相关科目指的是与所报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降低。各招生院校在历年的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对高考相关科目成绩可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该注意收集研究此类资料和信息。  以上列举了这些,当然还有其它需要了解的,建议各位家长朋友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搜集。  二、学习搜集信息资料有那些途径:  一是省考试院的官方网站,需要必须看而且要常看,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是看准备报考高校的官方网站,因为它介绍了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计划,还是详细了解该学校一般情况的重要便捷途径。  三是考试院发的《报考指南》、《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等。  省考试院发的《报考指南》,上面关于政策、条件、加分、怎么录取等原则性、规则性的东西说得很详细,那本书最关键的就是有近三年高校在本省招生的分数统计,可根据前面三年的数据测算今年你所报的这个学校在本省预计的提档线。  需要提醒的是:现在网上信息很多,报刊书籍也多,但要以考试院发的资料为准,那是权威的;参考所报学校的官方网站,那也是权威的。有的学校还开通了网上咨询台和微博,解答问题,也可以打电话咨询考试院或学校。大家还可以看阳光高考网站(),这是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有时间有条件的可以去学校实际看看,咨询一下,那更好。  其它的小道消息,甚至有些报纸做的宣传可能都不太准确,切勿信小道消息和传言。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二:自我定位  全国两千多所高校,分不同档次、不同性质,每个学校都看,都搜集,那得费多少时间啊,如果咱只想报好自己孩子的,就没那必要了吧。  那如何从这么多的学校里找出适合自己的大学呢?首先要自我定位,划出和自己分数相匹配的大学范围,这样有针对性的去搜集,才能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自我定位要有个依据,不能凭想象,本来是三本的水平,只想上985、211也不现实,瞄着这些学校看半天也只能是增加些知识,分数不够人家也不要咱啊,白白的浪费时间。  那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呢?我的经验就是依照各次大型考试(含月考、质检考试、模拟考试)成绩和名次定位。  一、 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加权成绩   分两种情况:  1、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有升有降时,采取平均成绩(提醒一下:看成绩升降应看在全校排名的升降,因为每次考试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绝对成绩看是升是降)。  即:平均成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基本上升或下降时,则采取加权平均成绩  即:加权平均成绩=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有了这个成绩,就可以和往年的高考省批次线(一本线和二本线等)做比较,就能确定孩子大概能上什么档次的学校了。  二、各次模拟考试成绩的加权位次  1、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有升有降时,则采取平均位次  即:平均位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拟考试成绩基本上升或下降时,则采取加权平均位次  即:加权平均位次=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孩子的位次,然后看往年本校的上线人数。比如:本校理科本一上线人数大概为500人,你的孩子排名为100名,像2012年河北省理科本一计划招生人数为22000多人,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孩子在全省的排名约在4400名左右,然后可以根据省排名查出这个排名能上哪些学校。  我去年自己推测孩子的高考成绩时,就是根据上述方法,用高考前四次考试计算出来的。我对孩子的高考预估成绩是640分。按上下浮动20分,即620—660分,就在高考前着重看录取分在620—660之间的大学。结果我孩子12年的实际高考成绩是651分,在预估范围内。  根据上述方法预测孩子的成绩,按上下浮动20分,在这个范围的就算正常发挥,如果孩子的高考分大于预估的最高分,就算是超常发挥,非常恭喜你!如果孩子的分低于预估的最低分,就算失常了。  当然最后的高考成绩才是你孩子的最终定位,由于个人心里素质、临场发挥等原因,每年超长发挥及发挥失常的人都有,但总体来说大多数还是在正常水平范围的,是可以大概预测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划出大致的目标学校。  虽然用这个方法大大缩小了范围,但要一个一个查这个区间的学校,也很麻烦的。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三:挑选专业  关于报志愿是重学校还是重专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和孩子们,我建议除非你的孩子干什么都行,没有讨厌的职业,冲进学校,无论哪个专业都能接受,或者是即使专业不理想能考研改换专业,那就可以把学校放在第一位,否则还是先选下专业吧,不建议一味地追求学校忽略专业。  因为各个大学的专业都很多,虽然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可以再转专业,但转专业不是容易的事,一般是按在大学成绩排名,排名前多少位的才有资格申请,申请了还要参加考试,合格的才能转。如果以后转不了专业的话会很痛苦的,因为不喜欢或无法接受专业,厌学、弃学,导致挂科,拿不到毕业证,影响身心健康,自暴自弃,甚至轻生走绝路的屡见不鲜,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把选专业放在选学校前面说的原因之一。  选专业我建议先看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快乐的。如果孩子有自己特别明确喜欢的专业最好,如果没有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大概的专业范围。  先选专业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种先确定专业范围,再反查学校,倒着选的方法,可以缩小学校范围,因为如果先找学校,而这个学校没有想报的专业,就白找了,耽误时间,下面说说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种方法:按性格选专业  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是性格外向的,爱说、想说、敢说,这种孩子适合报政、经、管等所谓的社会学科;  一类是性格内向的,不爱说,不想说,不敢说,这种孩子适合学文、史、哲这些研究性的;  一类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爱动、好动,这种孩子擅长学工科;  还有一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建议学理科。  家长可以对照着看一下自己的孩子特别突出的是哪一项或者哪两项,根据这个和孩子的兴趣爱好圈定孩子报的专业,这是一种参考方法。  第二种方法:按排除法选专业  我国高校现行有12个学科门类,它们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  首先让孩子确定是学哪一个大类,大多数孩子还是比较好选的。当选好了大类后,再把大门类下的学科列出来,让孩子选。如果不好选,可以采用排除法,把不喜欢的排除。  当然,家长得找各专业的相关知识给孩子,供孩子参考,不能不了解而随意的选取。名专业相关知识需要了解的内容大致包括5个方面:  1、了解专业内涵  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下是各个专业,共四百多个。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不能 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的职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电气信息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是大不一样。还有一些专业名称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专业性质的,比如,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属于化学与制药类,化学生物学属于化学类。另外,有的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  每个学校对每个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习要求都有变化。因为每个高校都是面向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办学。同样的是计算机,有的是偏重网络方面,有的是侧重商务方面,有的是侧重技术的开发,有的是侧重市场运作,有的是侧重硬件,有的是侧重软件。  因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要了解专业内涵,不要想当然、望文生义,导致以后后悔、痛苦。了解专业内涵可查阅高校的招生章程,也可以看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2、了解课程设置  根据孩子学习成绩和能力定专业,不少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与高中那些课程关联很大的。如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和化学关联很大的;土木工程与物理的力学关联最大;电气工程与物理的电气课程关联最大等等。搜集这些内容是为了避免孩子将来上的专业都是自己不喜欢的课程。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老家有位女孩,学的是土木工程,结果在毕业时,就是因为《结构力学》这门课程没通过,没能及时拿到毕业证,影响到了找工作。后来我问她,不知道土木工程都学什么课程吗 ?她说不知道,只是听说这个专业比较热门才报的,可谁知上了大学,光是力学课程就有四五门,而她中学最讨厌物理了,所以大学期间学的非常艰难。希望大家引以为戒。现在网络这么方便,很容易找到各专业需要学的课程,只需要家长稍微费些功夫就行了。  除了看课程还可以看看专业学习的年限,一般的是四年,有的专业需要5年或更多,如医学、建筑学等。建筑学,有的学校要求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有的学校是按大类招生的,以后再细分专业,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  3、专业的就业方向  志愿填报的专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第一步选择。大学学习几年,一般毕业后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是很多人希望的。但如今有不少大学毕业后转行的现象,有的就是因为对专业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报前应该详细了解所报专业以后可从事的工作,就业都在什么类型的单位等,选择孩子喜欢的专业,清楚将来的就业方向,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专业的就业形势会怎样,前景如何?可以先了解所报考院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这些一般可以从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和途径去了解。  当然热和冷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用回顾法再根据社会需求、政策变化等来前瞻预估。  5、本专业将来有无读研的必要  现在有的专业本科一般就够了,但有的专业本科就业很难,需要读研甚至读博,如理学的大多数专业,还有生物工程等,需要继续深造,要不不好就业或就业的单位较差。  关于每个大学专业的内涵、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就业形势可以去高三网专业频道查看,里面比较详细。  第三种方法 看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其它因素等选专业  1、根据孩子兴趣、爱好 志向等选专业,可以用职业测评,看看以后适合干什么,要知道自己大学毕业以后的去向。是考研?是出国?还是要就业?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别盲目跟风,追求热门。  2、还要考虑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
考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录取,考生应参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己的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就读的专业,要谨慎填报。  3、家庭经济条件 就是看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这也是填报志愿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的专业学习年限时间长,有的专业需要资料、材料等,花费比较多;独立学院按办学成本收费,收费比较高,还有中外合办的学校,收费也高,家境较困难家庭需全面考虑后填报。  4、家长的人脉关系 也就是此专业可不可以为孩子将来就业提供渠道支持有个保障。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四:挑选学校  有了大致的专业方向及定位后,下一步该选学校了。高考填报志愿最重要的是选好目标院校。怎样快速的选出哪些学校是和自己孩子分数匹配的,有自己要报专业的学校呢?我以前用的是很原始的方法,自己一个一个大学查的。  适合孩子分数区间的大学或许有很多个,到底选择那个呢?那就要比较,要比较就得有资料啊,下面就说说,选学校,应该搜集了解哪些内容。  一、 学校的历史沿革  学校的历史沿革就像学校的简历,记录了学校一路走来的历程。关注学校的历史沿革,重点要关注学校名称的变化以及学校发展,有无合并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情况。像在2000年,有许多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有的学校合并了一些本来比较差的学校和专业,有的学校的合并则是强强联合,所以要了解所报学校的历史,清楚所报专业的优势和不足。  二、 学校地域因素  地域因素也是大家选择学校时该考虑的。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异地生活,在填报志愿时就要多考虑地域因素。  “北上广”这些教育发达地区是很多人向往的,其实一些偏远地方的学校也很好的,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都是985高校。如果不特别计较地域的话,可以选择这些大学。相对“北上广”,同样的分数可以选性价比更高的大学。是在“北上广”上个211或普通一本还是去偏远的地方上个985,是需要斟酌的。  三、依据学校档次、排名  考生在选报志愿时,要清楚所报院校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  判断一个学校是否优秀,有很多客观指标。如教育部指定的“985院校”,“211院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等等,这些称号是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的体现。高考成绩较高的考生可以通过这个指标来比较学校。一般大家是这样认为的:985院校 优于 211+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优于 211院校 优于 普通院校。  四、学校历史招生数据,学校历年招生计划数、实际招生人数、最低分、平均分  历史招生数据是选择学校的最重要的参照标准。在据分选学校时,学校历史平均分和最低分是两个重要的参照线。如果考生的分数近似甚至高于学校历史平均分,则录取的可能性会稍大一点。如果考生的分数在学校历史最低分附近,考生就要加倍小心了,最好查到这个最低分的考生去了该学校的哪个专业,当时有无优惠政策等等,避免被一些特殊情况误导。  五、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校园文化  这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是衡量一个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准。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教学、科研、师资,以及其支撑学科是否为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  我们可以查看所报大学有多少个院士、博士点、硕士点、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是否设有研究生院,历年的科研经费等,还可以查学校的总体排名和专业排名。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院校属于学科专业性比较强的院校,这时看师资力量时,重点应该放在学校的优势学科上。  校园文化也非常重要,一所有着优秀的校园文化的院校,能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知识深造、技能培训、经验积累有很大帮助,环境影响改变人嘛。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五:平行志愿相关知识  之所以还在这里啰嗦平行志愿的基本知识,是因为有的家长很纯洁,还是白纸一张,没有概念呢。咱先弄明白了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才能更好的安排学校和专业的顺序。  一、平行志愿的基本知识  实行平行志愿前,采取的是志愿优先的投档、录取原则,简称排序志愿。  现在实行的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先后顺序的院校志愿,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高考成绩排序情况和院校志愿顺序进行投档,投出的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由高校择优录取。  平行志愿对于整体考生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分数相同看科目”;而对于单个考生则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  具体说就是分文史类、理工类将考生按排序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检索,然后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E志愿(河北省是ABCDE五个学校志愿,有的省是ABC三个学校志愿),如果考生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投档A志愿院校,如果达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继续检索后续的B志愿……依此类推。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考生的其他志愿,也就是说同批次的几个志愿院校有多个符合条件时,也只有排在前边的那个学校有效,不管后边还有几个符合,也不会再被投档,所以要将自己最希望上的学校排在前边。   平行志愿是一个批次志愿多所学校,但只能一档一投。如果这个批次没有被录取,就只能参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了,征集志愿也没被录,就掉档到下一批次了。   当某院校调档分数遇到多名考生总分相同且多于应投考生数时,则依次按语、数、外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先比较语文成绩,优先投语文成绩高的考生档案;若语文同分,再比较数学;若数学同分,则比较外语。若单科成绩均相同,则全部投档,这是河北省的情况。  有的省是这样的:文史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语文、外语、数学、文科综合;即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同分,则看外语;外语同分,再看数学;若再同分,则看文科综合。理工类的科目顺序依次为数学、外语、语文、理科综合;即总分相同,先看数学;数学同分,则看外语;若外语同分,再看语文;若再同分,则看理科综合。  不同的省规定可能不尽相同,大家一定要看清自己本省的规定。  还有一个问题是要注意看所报学校有没有专业级差。有级差的,要留出级差分数量。下面简单解释下专业级差;所谓的专业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和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  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已录满 (即未达到其第一专业志愿的录取分数),则将其总成绩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专业志愿也已录满 (即也未达到其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分数),则将其总成绩再减去一个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三专业志愿排序,依次类推。  以甲同学为例:  假如甲选择的专业分别是: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如果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甲的分数靠后,第一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录满,甲只能录取第二专业,如果第一和第二专业的级差为5分的话,甲的分数就要减去5分后再排序参与第二专业的录取;如果第二专业由高到低又不够,第二和第三专业的极差是3分,则减去3分,也就是说总分减去5+3=8分后,参与第三专业,依次类推。  按哪种方式录取,有无级差,学校会在的《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所以要仔细阅读想要填报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  下面说说平行志愿的利弊:  先说利  一是有利于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平行志愿下,考生可同时填报几所平行的高校,志愿的选择空间增大,志愿填报的风险降低,能够减少考生志愿填报时的心理压力。  二是有利于妥善处理分数与志愿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高分考生落榜问题。平行志愿实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增加考生的投档机会,较好地解决了高分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落榜问题。  三是有利于提高录取过程中的出档率,减少部分高校“大小年”或缺档现象。实行平行志愿,大多数院校在一次出档时,就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断档现象将会大减,有效规避了高校招生“大小年”现象。  四是有利于增加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愿满意率。  平行志愿的弊  一是实行平行志愿,易把分数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与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对人才培养、评价的综合性、多元化的要求相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造成高层次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数扁平化,各专业的录取分相差不大,长远来说对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不利。同时,易造成高校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三是退档考生仍有落选可能。由于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按考生志愿顺序投档的原则,且每批(组)院校志愿投档后,不再即时补档,而且多数高校可能在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满档,因此,按第一院校志愿批(组)投档的考生,如被退档,即使分数再高,也不能参加第一院校志愿批(组)的录取,只能参加征集志愿的录取或下一次批次(第二院校志愿组)的录取。  四是由于投档时要反复与招生学校沟通、协调招生计划、投档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招生的工程量和时间。此外,如果考生认识不正确,报考的都是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的院校,也可能落榜。  总之平行志愿虽然降低了风险,但也要认真准备,谨慎填报,因不清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高分掉档,落榜的,每年都不乏其人。  二、我通过对河北省的情况搜集分析,发现了几个现象和问题:  1、有的专业这几年的线差和位次起伏比较大。  我分析这其中有如下原因: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很少、这个专业对大众来说比较陌生、随机因素比较大。  2、大多数重点院校的提档线的线差和专业线差、位次都在逐年提高。  按我们一般的理解有提高的有降低的才是正常,大多数提高好像不正常。我分析原因可能如下:  我们知道每年的一本招生人数是在增加的,而考生人数是连续几年在减少。本一人数增加的一个原因是原来一些在本二录取的院校升到本一里了,如河北省,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14所,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18所,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了11所,2012年的本一院校数量是240所,2013年又增加多少呢?到时大家可以看一下。另一个原因是一些院校的专业由原来的本二批次录取改为了本一批次录取。  本一招生人数在增加,考本一好考了(相当于本一线在降低),但考重点学校(排前100名)的难度一点没降低。我查看了河北省录取的前100名的学校,2012年录取计划数是减少了300人左右。  反应到分差和位次上呢?当然是重点院校的分差越来越高,位次也在逐年提高。  我们从以下3个例子可以看出这种现象。首先以在、2012连续三年按提档分排序,均排在河北省理科第21名的同济大学为例,2010年、2011年、2012年的一本线差分别为61分、65分、75分。对应的省位次分别为3051名、2668名、2430名。  再看提档分排名在40~44名的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10年、2011年、2012年的一本线差分别为47分、50分、58分。对应的位次分别为6179名、5897名、5743名。  再请看提档分排名在100名左右的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2011年、2012年的一本线差分别为25分、27分、32分。对应的位次分别为15616名、15566名、15191名。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位次在逐年提高。  而分差在河北省于2012年还出现了突增。咱们看下面的数据:  河北省超过一本线100分的考生,10年为221人、11年为188人、而12年为569人;超过一本线80分的考生,10年为1055人、11年为1071人、而12年为1963人;超过一本线50分的考生,10年为5608人、11年为6201人、而12年为8059人。  也就是说,按人数分布来说,高分的考生于12年出现了暴增。正是由于以上这样的情况,所以对于要报重点院校的孩子来说,报志愿时位次比分差更重要。经过对比,大部分本二、本三的院校,其录取线差也在增高,所以在看分差的同时一定要对比位次。而对于各个批次线附近录取的院校,分差的参考意义就更大一些了。  由于我不是搞教育的,不知道12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但这个现象提醒我们,用心发现这些细节才能找到报志愿的最合适方法。不能只学到了一种方法技巧就简单的去照搬运用,要综合细致地分析,多方验证,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更安全。  那么2013年考生分数会有什么现象呢?希望分数出来后,大家好好分析。  三、下面说一下运用高考数据资料时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一些网站及资料上的位次问题。如2011年同济大学在河北省理科的录取平均分是653分,按资料上对应的位次是1236名,而在河北省考试院发的一分一档表中排位是1718名,那么这400多名的差距是怎么回事呢?后来经过我的分析发现,资料上的位次是仅统计的本一批次的人数位次,未含提前批、自主招生、港澳高校录取的学生及部分复读的学生。这个问题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把查到的分数放到一分一档表里看位次,这个位次才是我们真正要的位次。  另一个问题是,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某一个学校的录取的最低分在考试院发的资料、高校网站、教育网站、招生杂志等的分数是不同的。那么是谁错了呢?其实谁都没错,原因是统计口径不同,考试院发的资料是投档分数,含了加分的,而许多学校由于分配专业时去掉了加分,那么它给出的分数就是裸分,也就是学校给出的分数比考试院的分数低了。但有的学校却把特长生、自主招生的分数也统计进去了,这就很容易给我们造成错觉,以为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很低呢。  那我们选择时以什么为依据呢?选学校按考试院公布的提档线,选专业按学校公布的专业录取分数。这个还要看学校录取专业时是否考虑加分,如果不考虑加分,而你又有加分,那么你就注意了,你肯定就得按裸分考虑专业了。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实行平行志愿后,绝大部分学校录取的学生分数呈现锥形分布,不再是非平行志愿时的纺锤形分布了。也就是平行志愿下,一般超过学校提档线很高分的人数少了,而刚到提档线和仅高出提档线几分的人很多。  反映到具体结果上就是,许多学校的一个录取平均分的专业有好几个,如2011年天津大学在河北省理科的录取数据是:平均分647分的专业2个、648分的专业6个、649分的专业6个、650分的专业2个、651分的专业2个、652分的专业6个等等。而提档线为648分,录取平均分是652分,分差4分。这个平均分是去了加分的,实际平均分可能稍大。  咱们再看一些其它学校河北省理科2011年的数据,北京理工大学提档分651分、平均分656分、分差5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提档分648分、平均分653分、分差5分;同济大学提档线646分、平均分653分、分差7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区提档分639分、平均分646分、分差7分。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大家也明白,就是冲学校的学生很多,谁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利用分数,不愿意浪费。那么分析半天,知道这个结果对我们报志愿有什么帮助呢?那就是如果你想上的专业不是这个学校特别热门的几个专业,只想冲学校,随便调剂到哪个专业都行,你不必用超过提档线太多的分数就能上到。  当然许多学校还是有几个特别热的专业的。如哈工大的飞行器设计专业,历年来分数最高,2011年它的平均分666分,超出提档线18分。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2011年的平均分669分,超出提档线21分。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2011年的平均分674分,超出提档线28分。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自动化专业2011年的平均分658分,超出提档线19分。
  当然我还分析了一些其它院校,绝大部分学校好专业的录取分超过提档线25分左右,这也就为某些想冲击学校好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思路,也就是如果你的分数超过了某学校的预估提档线30分左右,一般冲击这个学校的好专业问题不大。  但必须说明下,刚才说的是“一般”,具体到学校和专业还得具体分析,因为有的太热门了,有可能志愿扎堆。如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2011年的平均分为670分,提档线636分,超了34分。所以要想冲这些专业一定要多分析几年,如果这个专业历年分数都特别高,且这个专业招生人数特少,那么就要小心对待了。  在这里我特意举个例子,东南大学于2012年在河北省理科招的最高分是675分,这个学生报的是这个学校很有名的建筑学专业。学校的提档线632分,他高出了43分。我们无从知道这个学生的想法,所以也无法评论其报志愿的成败。如果单从分数的角度,感觉是可惜了,但如果是特别喜欢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样的例子每年都可能有,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也要想到。1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六:综合运用  上面搜集整理了这么多,怎么运用这些资料,填报志愿呢?  如果你经常上网,浏览过有关报志愿的信息、方法和技巧,看的多了,觉得五花八门,一头雾水,比如最低分数线差法,平均分数线差法,五三黄金线差法,位次排序法等等,觉的很容易,很简单,但这些方法你不仔细看,不研究,只了解了点皮毛,真到时也用不来,因为当你用的时候,要用到相关的数据,人家就是有偿使用了,但是你又不知道这种方法有多大把握,数据可行不可行,因为毕竟人家说得不是那么详细,你理解得也不是那么透彻,所以知道点皮毛儿,对真正报志愿起不到关键的作用。  下面我把自己的经验和大概方法给大家分享一下。  综合考虑以上搜集的资料信息后,选择所报学校和专业。在填报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则考虑:  一、拉开梯度,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兼顾地域。  “拉开梯度”指的是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  “冷热搭配”是指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一定要搭配。  “服从调剂”,在专业最后一栏有一个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写上“服从”,以防分数已经够了学校提档线,但是够不着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却进不了专业的“小门”,反而被退档,导致掉档或落榜。  “兼顾地域”,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  二、4个字:冲、稳、保、垫。  在这里我还是提前要强调一下,你的孩子倒底有没有专业的倾向,还是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如果什么专业都无所谓那倒好报了。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方法来报了。  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根据高考成绩直接对照预测的学校投档线再设上10分左右的级差填报就行了,这四个字特别适用于平行志愿当中几个平行学校的关系。五个学校,第一个A学校就可以冲一冲,比如高考分数是620分,就可以报630-640分的学校;B学校可以比A学校稍低一点的,报620-630分的学校;C学校就要稳一稳,620分就要报610-620分的学校;D学校适当可以比C学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报比600-610分的学校;E学校是垫底的,可以降到报个600分以下的学校,以确保有学上。注意的是专业调剂处一定要选服从,还要看看冲的学校是否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  上述的只是一种安排方法,还可以按冲-稳-稳-保-垫,或冲-稳-保-保-垫等。总之是在基本的原则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掌握安排。  不用非要照搬上面的分差,如果报考水平较高,预测的学校提档分比较准确,可以分差小些。反之,分差则大些。比如你预测的某学校的提档线是620分,而实际提档线是630分,那么你按“稳”原则报的学校变成了“冲”的学校,如果实际提档线是610分,那么这个学校又成了保的学校。极端情况下如果这五所学校的实际提档分你预测的都不准、都超过了你的高考分数,那么你就掉档了。  所以大家还是要多积累预测提档线的经验。方法就是根据2011年及以前的数据和2012年的一分一档表,预测2012年的提档线,然后再对比实际提档线看预测的是否准确。只要你的预测误差不超过正负3分了,说明你的水平差不多了。  按上述方法,这样就能被这5所里的1个学校录取。如果录取不了,说明你学的太不到位,报的水平太差了。  还要插一句,如果不是纠结专业,分数能在排前十的大学,可以先冲学校,这些学校是中国大学中的领头羊,其地位和声誉,以后在找工作时就是招牌。  但如果不是什么专业都无所谓的话,就不能照搬这个原则了,“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开始就变成“保一保”了。也就是第一所院校至关重要了。那就不仅是了解学校的投档线,需要看所报专业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也就是我们的目标是怎么被第一所院校的喜欢的专业录取。  具体的步骤是 :  第一、根据孩子的高考分数和考试院发的一分一档表,查出孩子的位次,即全省排名。还有根据各批次的控制线,计算出线差。  第二、找出含有孩子喜欢专业的各学校的往年的专业录取平均分的分差和位次,然后对号入座, 就能找出第一目标院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录取人数较多,比如5个以上,那么它每年的录取平均分就比较稳定,可是如果特别少,就一两个,那么分数就很容易出现大的起伏,按平均分也把握不大,这时你报考时分数就得留一部分余量了。  以上步骤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学问很大的。看往年的分差和位次是看几年?是1年、2年、3年还是更多?一般是3至5年,至少3年。 可以把预报学校及其专业近几年的数据,搜集做成表格,便于比较。  现在还没高考,那么大家做好了以上功课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那就是试报志愿。也就是假如你是2012届的高考家长,你现在你已经知道孩子分数(分数就按你计算出的孩子的模拟分数)、批次线、一分一档表。然后根据你掌握的前几年的数据,即2011年以前的高考数据,给孩子试报志愿。这时你不要看2012年的录取数据。报完志愿后再对照2012年的录取数据,看你的孩子是否被录取了,是否录取到了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的水平已经基本过关。  如果没有则要好好分析其中原因,看是那里出现了问题。分析后,再假定一个分数,继续试报,这样你模拟报几次就可检验出自己的水平了。觉的还不行的,继续学习吧,直到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水平,经过这样的模报练习,那到真报时就不丢三落四,顾此失彼了,可以很熟练了。  由于河北省自2009年已全面实现大平行志愿,填报志愿的难度降低了很多,高分低就、掉档、落榜的现象越来越少,但并不是没有,过于粗心和轻心还是会留下很多遗憾,所以建议家长早做准备、多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志愿填报的万无一失,如愿以偿。  高三网上有:大学分类、专业分类、高校地区分类;估分选大学;还有各省考试院的网站链接,可以很方便快速查到很多有用资料和数据,大家可以参考。当然现在网络、通信这么发达,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资料参考,但最后报时一定要以考试院的数据为准。  在这里我还想对怎样参加高招会提点建议,参加高招会记住要“赶早”和“赶晚”。“赶早”的意思是尽量早到会场,找到心仪的学校后拿到招生资料,因为有些学校的资料是有限的,晚了可能就没有了。“赶晚”就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散会之前到心仪的学校那里再去一下,目的是为了看登记的学生意向表格,好多学校都有一个表格,表格上填意向学生的分数、意向专业。这个对想进入某些学校的热门专业的学生会有很大帮助,在这里你可以大概知道想报这个专业的比你分数高的学生有多少。但不要相信招生老师对你做出的任何口头承诺,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  很抱歉的是,由于我家孩子是河北理科,所以文章的数据多是河北理科的,文科的家长请关注文科的相关资料。别的省的志愿填报有很多与河北省不相同,我不熟悉,不敢乱说,请别的省的朋友看自己省的规定,按自己本省的情况分析填报。  虽然以上和大家唠叨了这么多,但并没有把报志愿的各种知识和情况都包括,只是一些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和我个人的一些体会、理解,不当之处,请大家要擦亮慧眼,明辨正误,正确取舍。  还是那句话“七分考,三分报”,孩子们寒窗12年挣来的辛苦分,怎样最大化的充分利用,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细节,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结合自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运用。  总之呢,要早下手,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到时匆忙草率,误报错报,遗憾后悔。填报志愿,家长是参谋,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愿家长们做好高参,帮助孩子报好志愿。  最后祝福家长们心想事成!也祝福孩子们高考顺利,鱼跃龙门,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高三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
去哪买2015年高考报志愿指南
   版权& 高三网 吉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 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