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金湾区法院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考...

您现在的位置: >>
珠海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命题科目和测试范围
发布时间:日
【字体: 】
&&&&&&&&&&&&&&&
上一篇:[01-09]
下一篇:[04-28]2013九年级物理课本 2013九年级物理 2013九年级上册物理 2013九年级数学课本 2013..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金湾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英语试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名星学校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考务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1.00
名星学校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考务方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广东珠海市高二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卷(含答案)_高二_漠阳资源网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广东珠海市高二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卷(含答案)
&&&热&&&&&★★★
广东珠海市高二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卷(含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9:49:15
广东珠海市高二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彤云(tóng)&& 坍缩(dān)&&&&& 飞来横祸(hèng)
B.撰写(zhuàn)& 酒馔(zhuàn)&&& 数见不鲜(shuò)
C.箭镞(zú)&&&& 簇拥(cù)&&&&&& 螳臂当车(dǎng)
D.尴尬(gān)&&& 门槛(kǎn)&&&&& 矫揉造作(jiāo)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和前几次三中全会同样聚焦改革但主题侧重某一方面不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程度之复杂、攻坚之困难,都超过以往。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用已有成功经验为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又要紧密结合具体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进创新。
A.聚焦 B. 侧重 C. 牵一发而动全身 D.层面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 随着城市化进程,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城乡之间“同地不同权”、“同地不同价”。
C.横琴的利好辐射,极大地拉动了珠海楼市攀升。据珠海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珠海楼市共销售一手商品房245.28万平米,环比上涨41%。成交量上涨的同时,销售均价也在上涨。
D.超强台风“海燕”11月8日吹袭菲律宾,造成中部地区多地断水断电,人员死伤惨重。菲官方目前将风灾死亡人数增至3637人,1186人失踪,近1.25万人以上受伤,但当地红十字会估计还有2.5万人失踪。
4. 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江南小镇太多了,真正值得写的是哪几个呢?
②我一直想写写“江南小镇”这个题目,但又难于下笔。
③然而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
④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能说的话并不太多。
⑤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
⑥实在是不应该的。
⑦躲开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
⑧躲开了无数中国文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
A. ①②③⑤⑧⑦④⑥ B.①②④③⑦⑧⑤⑥ C. ②①④③⑤⑧⑦⑥ D.②①④③⑦⑧⑤⑥
二、本大题7 小题,共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题。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5.对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听取诉讼
B.断讫遣去,不具狱 具狱:抓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 抵排:分庭抗礼
D.目为妄庸巨子 目为:眼睛看见
6.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大吏多恶之/他日汝当用之
B.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C.引为南京大仆丞/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D.久而自伤/某所,而母立于兹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
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
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
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4 分)
――――――――――――――――――――――――――――――――――――――
⑵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3 分)
――――――――――――――――――――――――――――――――――――――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归有光“行己意”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②金络脑:属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3 题计分)(6 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3)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三、本大题4 小题,共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 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
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5 分,选对一
项给2 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分)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
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D.“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E.为深化感情,我国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传统节日。
13.不能说明中国的节日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的一项是 (3 分)
A.元宵闹花灯 B. 清明节踏青 C.中秋节赏月 D.重阳节登山
14.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4 分)
15.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 小题。共l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 小题。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这滴水诞生于凌晨的一场大雾中。人们称它为露珠,而她只把它当作一滴水来看待,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滴水。最初发现它的人是这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她不是在玫瑰园中发现它的,而是为了放一只羊去草地,在一片青草的叶脉上发现的。那时雾已散去,阳光在透明的空气中飞舞。她低头的一瞬发现了那滴水。它饱满充盈,比珠子还要圆润,阳光将它照得通体透亮。
她在敛声屏气地盯着这滴水看的时候,发现了一只黑黑的眼睛,她的眼睛被水珠吸走了,这使她很惊讶。我有三只眼睛,两只在脸上,一只在草叶上,她这样对自己说。然而就在这时,她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那柔软的叶脉随之一抖,那滴水骨碌一下便滑落了。她的第三只眼睛也随之消失了。她便蹲下身子寻找那滴水,她太难过了,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发现过如此美的事物。然而,那滴水却是难以寻觅了。它去了哪里了?它死了吗?
后来她发现那滴水去了泥土里,从此她便对泥土怀着深深的敬意。人们在那片草地上开了荒,种上了稻谷,当沉甸甸的粮食脱去了糠皮,在她的指间矜持地散发出成熟的微笑时,她确信她看见了那滴水。是那滴水滋养了金灿灿的稻谷,她在吃它们时,意识里便不停地闪现出凌晨叶脉上的那滴水,它盈盈欲动,晶莹剔透。她吃着一滴水培育出来的稻谷一天天地长大了,有一个夏日的黄昏,她在蚊蚋的歌唱声中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女人。
她开始长高,发丝变得越来越光泽柔顺。后来,她嫁给了一个种地的男人。她喜欢他的力气,而他则依恋她的柔情。她怎么会有这么浓的柔情呢?她俯在男人的肩头老是有说不尽的话,后来她明白是那滴水给予了她柔情。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孩子,孩子在她的哺育下长大。后来,她又接二连三地生孩子,她渐渐地老了,她在下田时常常眼花,即使阴雨绵绵的天气也觉得眼前阳光飞舞。她的子孙们却像椴树林一样茁壮地成长起来。
她开始抱怨那滴水,你为什么不再给予我青春、力量和柔情了呢?难道你真的死去了吗?她步履蹒跚地走向童年时去过的那片草地,如今那里已经是一片良田,入夜时田边的水洼里蛙声阵阵。再也不见碧绿的叶脉上那滴纯美至极的水滴了,她伤感地落泪了。
她的一滴泪水滑落到手上,她又看见了那滴水,莹白圆润,经久不衰。你还活着,活在我的心头!她惊喜地对着那滴水说。
她的牙齿渐渐老化,咀嚼稻米时显得吃力了。儿孙们跟她说话时要贴着她耳朵大声地喊,即使这样,她也只是听个一知半解。她老眼昏花,她的男人看上去也畏畏缩缩,终日垂头坐在门槛前的太阳底下,漠然而平静地看着脚下的泥土。有一年的秋季,她的老伴死了,她嫌他比自己死得早,把她给丢下了,一滴眼泪也不肯给予他。然而埋葬他之后的一个深秋的月夜,她不知怎的格外想念他,想念他们的青春时光。她一个人拄着拐杖哆哆嗦嗦地来到河边,对着河水哭她的伴侣。泪水落到河里,河水仿佛被激荡得上涨了。她确信那滴水仍然持久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如今那滴水幻化成泪水融入了大河。而她每天又都喝着河水,那滴水在她的周身循环着。
直到她衰老不堪即将辞世的时候,她的意识里只有一滴水的存在。当她处于弥留之际,儿孙们手忙脚乱地为她穿寿衣,用河水为她洗脸时,她的头脑里也只有一滴水。那滴水湿润地滚动在她的脸颊,为她敲响丧钟。她仿佛听到了叮当叮当的声音。后来,她打了一个微弱的喷嚏,安详地合上眼帘。那滴水随之滑落在地,渗透到她辛劳一生的泥土里。她不在了,而那滴水仍然活着。
她在过世后又变成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有一天凌晨大雾消散后,她来到一片草地,在碧绿的青草叶脉上发现了一颗露珠,确切地说是一滴水。她还看见了一只黑亮的眼睛在水滴里闪闪烁烁,她相信她与一生中所感受到的最美的事物相逢了。
(选自《迟子建散文精选》,有删改。)
16.请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意图。(4 分)
17.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她”对“这滴水”的感情发生着变化,请结合全文分析。(5 分)
18.读完文章后你认为“这滴水”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对“一滴水可以活多久”作出了怎样的回答? (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1 题。(15 分)
孤独者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学被卷进了政治。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这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正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终生不再回德国。
爱因斯坦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上,有93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4个人签名,其中之一,就有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所以,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后,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依然不变: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当时很有限的少数科学家感到激动,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自己造成的这种现象困惑不解。他说:“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但是我的幸运在于被接受了。”
社会公众如同洪水暴雨似地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到困惑。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会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写信给他,甚至他身上的东西,哪怕一颗扣子,也成了别人的圣物。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一头卷曲的白发,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烟斗,加州理工学院人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是谁。由于要求他写自传的人络绎不绝,爱因斯坦只好要求冯.卡门想个办法让他避开。卡门为他在洛杉矶奥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条艺术街,街上行人以留长胡子、穿羊毛衫而远近闻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从未碰上过麻烦。结果谁也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后来他同爱尔莎结婚。她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楼和他们一起聊天。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声音:“不!不!我不!再这样打扰我,我简直受不了了!”爱因斯坦并不需要这些,他需要的是宁静的思考,而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他差不多独自生活在小阁楼里,那才是他自己的天地,他在那里几乎与世隔绝,全身心地和他研究的宇宙结合为一体。
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最自然的语言,也是心底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19.第五自然段说“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应如何理解?4 分)
20.简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爱因斯坦的“孤独”的。(6 分)
21.作者不写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却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爱因斯坦“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这样写的用意何在?(5 分)
五、本大题2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 分。
2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出杂草的几个特点。(6 分)
要求:①要点清晰;②不超过20 字。
一棵画眉草,一次能结一万五千多粒种子;一棵狐尾草,一次结的种子达八万多粒。很多杂草的种子很小、很轻,风一吹就会像尘土似的飞扬到空中,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杂草不像栽培作物那样“娇贵”,能耐干旱,耐低温,也不怕土壤贫瘠,在什么地方都能繁殖生长。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广州某乘客欲去北京旅游,拿不准乘坐飞机还是坐火车。他咨询了广州某旅行社。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根据下面两张时刻表,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简要介绍两种交通工具的优势。
航班号 起点站 起飞时 终点站 到达时
MU1342 航班广州――北京时刻表
MU1342 广州 08:00 北京 10:55
车次 列车类型 始发车站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T16 列车广州――北京时刻表
T16 空调特快 广州 17:25 第二天13:50
要求:①语言亲切得体,言之成理;②每句不少于30 字(包括标点)。
(1)如果选择飞机,&&&&&& 。
(2)如果选择火车,&&&&&& 。
六、本大题1 小题。(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逼自己一把,你就优秀了;也有人说,人生有所必逼,才有所进;还有人说,逼有时适得其反,与其逼迫,不若尊重,顺其自然。真正伟大的发现都不是逼出来的。现实生活中,社会竞争时时刻刻都在逼迫我们,父母逼,老师逼,自己逼……关于“逼”,
你有哪些想法或者经历?请以“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 不少于800 字。
3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试题: 下一篇试题: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广东省珠海市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下载积分:72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12:4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广东省珠海市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语文试题.DOC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海市金湾区法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