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服饰为什么要称魏晋

魏晋南北朝量词比较研究——以《齐民要术》为中心中心,量词,研究,量词研究,魏晋南北朝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魏晋南北朝量词比较研究——以《齐民要术》为中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称呼的问题。_百度知道
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称呼的问题。
是只有男子对女子称呼,女子如何称呼对方,用“娘子”这个称呼,还是所有人可对年轻女子这么称呼魏晋南北朝时期
提问者采纳
貌似一直到唐朝这个称呼都是所有人对女人的称呼。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当然“吾”。“大家”在汉魏之际应该还不是所有主妇都能用的尊称。仆从称主人(男)、“我”是男女都可以用的,或写作“耶”。小主人用“郎”,“君子”“某君”“某公”“先生”“大人”都是尊称。妇女自称可以用“妾”,则称官职,谦称用“贱妾”,世说新语里面王献之“远惭荀奉倩,对丈夫的弟弟称为“小郎”。若主人无官职魏晋南北朝对父亲之称。老婆称老公为“某郎”或是“君”,老公称老婆为“卿”。夫妇双方管对方叫“良人”后来变成了“郎”和“娘”。谈论别人的老婆为“某家娘”“某夫人”,近愧刘真长”那一条中很清楚。看看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的后妃列女等传就知道了,如《僮约》中仆人称王褒为“大夫”,应该视情形都可以用。关于后汉时官方和公文等称谓格式,若主人有官职
魏晋南北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魏晋文化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魏晋文化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魏晋是指政权瓦解,到的时期,也就是公元220年到公元420年,是通常所说的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魏”指的是里的,“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与。此时北方是“”时代。我觉得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段,从一个方面来看,政治上来看,是分裂、混乱的、人民很痛苦的这样一个时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从文化史、从精神史、思想史的角度看,却是辉煌、灿烂的一代。这两个年代一个是先秦,一个就是魏晋。文化年代政权瓦解,到的时期设定时间公元220年到公元420年代表人物竹林七贤、董仲舒、嵇康、谢安主要作品《世说新语》《颜氏家训》
这是魏晋时期的最大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中国的民族融合,是分两个时期完成的。其一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二,则是辽宋夏金元时期。而魏晋时期则是第一个重要时期。西晋时五胡内迁,十六国林立,互相,各民族之间杂处而居,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空前的意义。这是人们都知道的,似乎也就无须笔者多言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从秦朝开始的。但也有另外一些说法,魏晋封建说,亦是其中之一。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其主要原因,便是以阶级的分野而论的。固然,阶级分野自夏朝已有之,但更细而广的分化,无疑是从魏晋肇始的。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以及后来的士族庶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若是从本质上讲,便是封建阶层内部的一种最全面的分野。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这种分野的形成是封建社会的最终确立,也并不为过。目前我们都知道,我国的经济,是北方以重工业为主,而农业则主要集中在南方。南方的开发,也是从三国魏晋南北朝时候开始的。这一时期,北方是十六国林立,战乱不断,而南方由于东晋的统治保持了一段较长时间的稳定。于是便有了大量的北方居民南迁,他们带去了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的江南经济的开发,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犹大,甚至可以说,是奠定了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基础。魏晋之时阶级矛盾尖锐,于是,不少的文人,转而饮酒作乐,傲啸山湖。于是有了著名的。魏晋清谈,名士风流,纵论玄学,高谈佛道。出现了不少的,对于两宋时的形成,影响至深。
此外,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时期南北对立。而魏晋南北朝便是其中之一。南北对立,使中国南北得以在不同的轨道里运行与发展,从而,也对于中国的政治思想、人文等诸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至为重要的时期。事实上,我国以后的政治、文化、思想的发展,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为特殊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如果我们把中国古代的文明分成几个阶段的话,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是商周文明。这是一个形态,接下来是秦汉文明,这是另外一个形态。先秦就是从商周文明转型为秦汉文明的关键。再接下去是唐宋文明,又是一个新的形态。而魏晋就是从秦汉文明转型为唐宋文明重要的关键。
今天世界上最权威的社会学家大体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大段,第一个叫原初社会;接下来是文明社会;然后再接下来是现代社会。这三个阶段当中,有两个重要的转型期,第一个转型期,西方的社会学家称之为,历史围绕这个轴心来转。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黑格尔,黑格尔说耶稣的诞生就是历史的轴心,后来德国的另外一个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人名、音同)把这个观念加以改造,说的确有这个,但是不必把它局限在耶稣的诞生,而把眼光看到整个人类。我们就会发现,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后1世纪这600年间,产生一批极为伟大的思想家。600年我们听起来很长,但是在历史上根本就是一霎那。我们想想看果然是,在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犹太文明中有一批先知,就是耶稣诞生之前有一批先知在人类的历史文明中传播说上帝要来到人间。在基督教文明中,基督就是耶稣的诞生,大家不要忘记耶稣是犹太人。虽然犹太文明跟后来的基督教有些不一样,但也有紧密的关系。在当中,有释迦牟尼的诞生,有伊斯兰教中有穆罕默德的诞生,穆罕默德是最晚的。在这个时期,中国最伟大的文明当中,我们都记得,有孔子、孟子、老子、、墨子这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人类在此以前,实际上是处在一种比较朦胧的阶段,尤其是在意义体系、价值体系上。待到这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出现,才为这几大古老的文明建立了完整的价值体系、意义体系。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文明没有孔子、老子、、、孟子,中华文明还称其为文明吗?从前有句话,两句诗,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我以前觉得这个人说得未免太过其实,没有孔子,如果没有孔子,我们就真的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吗?在意义价值这一点上,在人生的意义、社会的意义就是这样——我们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蜘蛛,蜘蛛是挂在自己吐出来的丝上。人是自己编造一个“意义自我”然后把自己吊在这个网上,人才可以存活。我们想想看,虽然你每天有饭吃,有衣穿,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人活着意义何在,你完全不知道人和人之间相处怎样才是对的。请问,你的生活怎么过呢?你真的像在夜晚。
所以先秦时代产生这样一批伟大的思想家是伟大的事情,这是人类文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以人类从前文明转入一个真正称得起为文明社会就是靠这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取得,为什么这一批思想家会不约而同在500年间出现?这个是没有人知道的,西方的社会学家虽然提出了这种概念,但只是归结于上天的旨意,我们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看到一种重要的现象,就是从文明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这个是文艺复兴时代。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后来波及到欧洲的其他地方,波及到英国、法国、最后到美国。一直回过头来,跑到苏联,跑到中国。但是这一系列的运动造就了一个现代的社会,而中国历史上,也有一段跟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这一段略近似的阶段,就是魏晋。
魏晋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文艺复兴,在许多特点上都跟西方的文艺复兴非常相像。虽然二者后来的影响和结出的果实不太相同,但是的确有许多方面是相像的,所以这两个时间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而且跟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相符合。可是我们对这样的两段,尤其是魏晋这一段,历来评价不公,往往看负面的多,一说起来,就想到了是一个动乱的社会,那是一个分裂的年代,是一个痛苦的时期,而没有看到它正面的、积极的一面。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时间是完美的。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时代都有两面,只看一面是不对的。我今天所以想讲魏晋,就是因为我觉得中国学术界历来对这一段的评价都不公。解放以后也是如此,这个局面今年有所改善,但仍然是不够的。其实我觉得魏晋时代的许多东西,魏晋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对我们今天的人仍然有启发。仍然值得我们深思。我讲魏晋士人,“士人”就是知识分子,但是我要说一下我为什么不用知识分子?第一古代没有这个词,那个时候就是“士人”,“士”这个词在孔子里边已经出现,论语当中有很多士,“士、农、工、商”,士为首。士就是知识分子,而且它更符合我们今天对知识分子的严格定义。我们在解放以后,知识分子这个词用得实在是太泛了,念过几年书就叫知识分子,坦白地讲这是不对的。念了一点书,只叫做认得字的人不能叫知识分子,甚至一个学者也不一定能称为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这个词也是外来的,不是中国固有的词,在西方人的眼中,什么人叫知识分子?是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丰富的知识,而且不仅是关怀本身的利益和职业的范围,而是时时刻刻关注社会的利益、人类的利益,这样的人才可以叫知识分子。我们到欧美去看看就知道,知识分子这个词不可以轻易授予人的。所以我宁愿用魏晋士人,一方面本来就是这个用词,另一方面也更符合它本身的意思。如果用知识分子会跟中国常用的叫法所混淆。
魏晋时代为什么会有一批士人出现?为什么这批士人有很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什么他们的精神追求至今仍然对我们有启发?
这里面必须讲一个社会背景。这个背景就是当时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这个阶级一般历史学家都把它叫士族阶级。这个话我们要谈到汉武帝。我们知道,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手上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开疆扩土之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儒家思想作为社会形态的人,他接受了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另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太学的人,这也是的建议,他创办了太学,太学就是中央办的大学,国立大学。但是不是我们今天的国立大学,因为国立大学那个时候只有一所,整个中国唯此一所,所以地位是极为崇高的,不是今天的北大、清华可以相比。而且从那以后,汉朝甚至延续到整个汉代,大体是这样,就是政府主要从太学里面选拔文官。所以那个太学很有点像我们今天党校的性质。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很有趣的事,就是在太学里面当老师的,就是“”,比我们今天的博士地位崇高得多,是老师不是学生。甚至也不是今天的博导,比博导的地位也崇高得多。当时只有“”,开的课只有五大门。每一门有几个教师,因为每一门里边有几家,比如《诗经》有韩家的、有鲁家的、齐家的,然后《周易》又有两个“博士”,《春秋》又有两个“博士”,总之就有十几、二十个这样顶级的大学教授。但是大学教授每一个人带一批学生,后来有学生太多了,没办法亲自教,就由他的弟子去教另外的弟子,大徒弟教小徒弟。太学弟子曾经发展到3万学生的规模,那这个太学就非常的珍贵了。因为这个太学不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教育普及呀,你要念书做学问,除了这一家你没地方可去,进了太学可谓不得了了,将来当官也是从这里出来,所以大家拼命往里面挤,一跃龙门身家十倍。而这里面的老师,这个五经博士就经不得了了,因为他身为这些人的老师,所以教到我这个年纪,那政府的部长有好多我的学生,甚至政府的总理、副总理都是出自我的门下。更重要一点是我会优先教我儿子、孙子,所以我的儿子、孙子变得很优秀,或者继承我当太学博士。于是形成了一些家庭,代代做学问,又代代当官,门生,所以就变成最有文化的人,地位最崇高的人,而且最有权力的人。他弟子当官,儿子当官,或者他本人当官。有些博士后来被皇帝弄去做大官了,有了地位有了权力,当然就有了财富。工资很高、皇帝赏赐、弟子馈送,当然有钱了,如此往往就形成了很大的家族,有几百人、几千人的大家族都有。
举几个例子吧,比方说大家很熟悉的一个人物杨修。杨修跟曹操很有关系的一个人,后来被杀了头,因为太聪明被杀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家里就是世世三公,什么叫“世世三公”?世世都有人做到三公,三公就是文官当中最高的官,比我们现在的部长大多了。那就相当于现在的总理了这一级了。台湾有五个院分别是行政、立法、监察、考试和司法,三公大概就相当于台湾的五院的院长。我们大陆只有一个院,所有只有一个总理。那个时候有三公,家里是世世都有三公,你说这个家庭有多发达?
再举一个例子,袁绍。人家是世世五公。所以这样就形成一些大的士族,而且这样的士族到了东汉年末魏晋的时候已经不是几个,而是一批。《世说新语》这一本书是太重要的一部书,是记录魏晋士人的第一手资料的最好的一本书,而且是中国文学性最强的原创性的经典。如果在座的朋友没有读过《世说新语》,我劝你们一定要读这本书,非读不可。据毛主席跟他的晚辈推荐古代书记,《世说新语》是前面最几本之一,一定要读。太好了这本书。
《世说新语》当中记载的材料来看,当时的士族大的至少一百个以上,稍微小一些的话,还有很多。这样一批氏族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这里面又让我想到,现代人类文明史上,作为现代社会骨干的中产阶级。大家都知道,在文艺复兴以后,因为张扬理性,因为提倡人文主义,所以中世纪宗教迷信逐渐被抛开,产生了现代科学,由现代科学产生了现代工业,由现代工业使得社会的物质极大的丰富,而且由此造成一个特殊的阶级,就是商人阶级他们非常有钱。后来扩大,这个商人阶级逐渐成为我们今天讲的中产阶级。现在欧美先进国家的中产阶级占人口的七、八十,我们人类所有的观念都是这一阶级的产物,比如我们知道西方的一些先进的思想自由、平等、人权这些理念,你们要知道,这个不是什么人发明的理念,就是中产阶级产生以后,自然产生的理念。因为在中产阶级产生以前,欧洲的权力都掌握在的手上,掌握在贵族的手上。等到文艺复兴使得整个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之后,就有一批中产阶级出现,这些人荷包里变得很有钱,之后就有资格向贵族的僧侣提出来,对不起,我要跟你分享权力,你不给我就不掏钱。没有钱不行啊,没有钱文化大讲堂也办不起来,谁付给演讲费啊?于是贵族和僧侣就不得不让路。这就是民主,什么叫民主,民主就是分享权力。我原来地位比你低很多,现在我荷包里满满的,我就跟你平起平坐,这就是平等啊。你以前看不起我,现在必须要正视我,这是什么?是人权啊!现代观念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东西,是因为中产阶级自然壮大带下来的东西。
而魏晋的氏族,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讲的中产阶级,只是数目比较少。等下我们要讲到这个士族阶级,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的限制,因为中国那个时候社会还落后,主要是靠农业没有产生工业革命,财富没有增加,所以这个士族阶级就是金字塔上的一小块,就使得没有像西方的文艺复兴那样影响庞大的原因,因为没有庞大的中产阶级支撑这个阶级。尽管如此,这个阶级的产生仍然是非常重要,仍然是魏晋文化思想解放文化自由灿烂辉煌的原因。为什么呢?在魏晋以前,在士族出现以前,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奴隶,都是皇权的奴隶。我们想想看,造一个万里长城,驱赶着上百万的人去修建,大部分人都把命送掉了,叫你怎么样就怎么样,你敢不去?秦始皇修一个坟墓,又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汉武帝打仗,每家每户抽壮丁。这个人是没有权力的,人只是工具,皇权的工具。皇帝的奴仆,要你做什么就要做什么,当官的也是这样。当官是你有技能,可以卖给皇帝,皇帝给你比较优厚的待遇,这个传统实际上到后来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我们中国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你还是要卖给帝王家。我们想皇权那么强大的,不要说老百姓,我们讲几个著名人物。比如说,他是如何进宫廷的?是他靠同乡,他有一个四川的同乡叫杨得义把他推荐给皇帝。杨得义是个什么人啊?杨得义是个狗监,狗监是什么?我们看《西游记》知道孙悟空在天上做个“弼马温”,他还非常高兴结果发现是一个喂马的,结果不满意“大闹天宫”。大家记得这个事情吗。“狗监”就是给皇帝养狗的,不是“弼马温”是“弼狗温”了。一个大文豪要托一个养狗的人向皇帝推荐才能进宫廷,你说这个文学家有什么地位啊?可能士族阶级诞生之后,情况有了改变。因为这些士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几百人、上千人甚至几千人都有可能,除了主人之外,大量的是农民、佃农组成的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家里有人种田、有人种菜、有人守卫,变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团体。魏晋时有一本很有名的书《颜氏家训》,这本书也很值得一读。为什么呢?因为称为中国几千年的士族社会如何理家,这是一部极有参考价值的书,很值得一读,文字也好。
我要提《颜氏家训》就是当中有一篇讲到士族的经济,他说像我们这种家庭,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你要说缺的话就缺一口盐井。你说这有什么意思呢?这意思大了,一个这样的氏族,只要有那样一两个人在朝廷当官支撑门面就好。这个家族其余的人是可以不靠皇帝的,他伸手吃饭要钱是找主人,不是找皇帝。所以皇帝对我来讲是“”。而且这个家族内部的很多人可以过一种很优越、悠闲的生活。他有钱、有文化、有悠闲,我干吗要当那个官啊?当官不是那么好玩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皇帝不高兴是要杀他们的脑袋。
我举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比如说。大家知道是东晋的宰相,王道(音同)是东晋第一个宰相,谢安是第二个,他们两个是东晋得以维持一百多年最重要的大臣。你知道并不想做官,为什么?谢家那么富裕,干吗要当官,而且谢家住在现在的绍兴,是鲁迅的故乡,我到过(绍兴)非常漂亮。文章写得好,书读得好,弹琴弹得好,书法也写得好。他有一群好朋友,当时也是他的朋友,这样一些朋友没事在一起聊聊天,画画,旁边还有一群美女陪同,这些美女有婢女或者小妾。你说我干吗要去当官啊?所以到了40岁都没有当官,为什么40岁后当官?因为他有两个兄弟在朝廷当官,不争气,带兵打仗打败了,搞政治也不行。谢家要垮下来了,这个时候他为了家族的利益才不得不去当官。《世说新语》里边有一段记载非常生动,有一天老婆问他,老公你真的就这一辈子就不想当官了?捏着鼻子,因为他有鼻炎,他回答老婆说“恐怕不免尔”,意思是说恐怕还是得当官啊,不当不行啊,因为两个兄弟不争气啊。他不想当官,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出去为官是40多岁,幸好他活得比较长,到66岁才死,成了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我是我也不想去做官,现实比较重要。
但是也很有名的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叫张翰(人名、音同),聪明得不得了。他当官,官当得不小。那个时候的东晋多半是住在绍兴风景比较好的地方,当官的地方离家很远。突然有一天他想起家乡的菜,一个是鲈鱼烩,一个是椿菜根。这个鲈鱼烩大概就是红烧鲈鱼,椿菜根我在苏州大学有一次吃到过,很滑口。他()把纱帽一摘,说大丈夫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名位来这里当官呢?然后就回家去了。有人问他你难道不为你身后的名着想吗?他说,我的名誉死后有没有什么用啊,我有名对我有什么好处啊?身后一世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更重要。还是生前过得好比较紧要。所以谢安真的不想当官,这个不是假装的。我举这个例子说明氏族的出现改变了一种状况,就是不必“人人做皇权的奴仆”。于是这样一来就有一批人开始觉醒,什么东西最重要?我这条命最重要,我生前过的快乐最重要,我就是我的目的,我不是别人的工具,我不是别人的手段,我不是皇帝手里的一颗螺丝钉,那里哪里需要往那里插,我不是皇帝手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我自己。
所以这个时候开始有一部分人觉醒到这个问题,所以现代学者们(保证李泽厚)常常讲,说魏晋是人的觉醒的时代,鲁迅也讲过这句话。什么是人的觉醒,人的觉醒不是说我从前不晓得我是人,今天才知道我是人,没有这么简单。但是严格来说就是从前我只知道我是别人的工具,现在知道我就是我的主人。这个觉醒非常的重要。没有这个觉醒,哪来现代的文明社会、现代社会啊?
下面我来讲讲,特别从《世说新语》当中引述一些故事,来讲讲当时魏晋士人这一阶层的精英分子,他们在精神上有些什么追求,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的地方?
我们先从当中的几个人谈起。竹林七贤大家都比较熟,当中最优秀的人物是,接下来是。一个是的侄子阮咸,一个是大酒鬼,一个是后来当了大官的,还有一个是后来名气更大的山涛。还有一个是很好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家的向秀。这样七个人。这当中最优秀的一个人就是,但是命运最不公的也是。
是什么人?嵇康自己的出身不算是很有背景,他是一个士族,但是是比较小的士族,但他后来娶了一个老婆大大的有名,这个老婆是曹家的公主,嵇康就成了曹氏政治集团的一人,虽然官不不大。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刚正不阿的人。他觉得他自己独立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这个人真是非常之优秀。我不知道我们活一辈子能否见到一个像这样的人,我告诉你这不容易的。我们看《世说新语》怎么描写他,第一这个人是个美男子,高七尺八寸,约等于今天的1米85人,而且长得极为漂亮,极帅,在一群人当中大家都能够立刻识别出,因为他是帅得不得了。就是不打扮,不修饰也是帅得不得了。
,《世说新语》形容他,说“岩岩如孤松之独立,如玉山之将崩”。站着的时候身躯是孤松一样挺拔,当他喝醉了酒,像玉山一样而不是像石头往下倒。你说这个人漂不漂亮?美男子,极聪明,怎么样聪明?样样精通,而且是最高明的。诗是魏晋南北朝最好的诗人之一,文是中国历史上文章写得最好的人之一。坦白讲,唐宋八大家韩、柳的文章都比不上他,这个话不是我讲的,是章太炎讲的。书法是写得非常好的人,好到什么程度,好到太学把他请去把经书写下来,刻在石头上当作范本。他音乐非常之好,中国的第一篇音乐理论就是他写的,叫“”。极聪明的一个人,极美的人,地位非常高。公主是他的老婆你说高不高。而这个人是一个极端重视自己独立人格的人,他如果愿意苟且一点,别说去拍马屁了他肯定不会做,只要他不那么高傲,他就可以当大官,司马氏要请他都来不及。但他偏偏不,他宁可在家里打铁。他块头长得很好,他跟他的好朋友向秀经常在门前的柳树底下打铁。他什么都玩得好,他弹弓都弹得非常好,可以把天上的飞鸟打下来。
有一次司马氏就派了一个奸细去看他。而且听说他在家里打铁,是不是在铸兵器啊?(音同)这个人是邪,但是邪得很有本事,仗也打得很好,他最后是跟邓爱争功,后来被司马氏派人把他杀了。他父亲是一个大书法家,也是一个做到三公的人,很年轻的时候就投靠了司马氏。
《世说新语》上说他带了一群侍从去看,嵇康和向秀正在柳树下打铁,那一批人穿得很漂亮,高车适马、前呼后拥,嵇康像没看到一样理都不理很高傲的照样打铁。这个人太傲了。坐了一阵子,觉得没趣要离开了。这时候他()冷冷问了一句,“何属闻而来,又何属见而去”?意思是说:请问你是听到什么关于我的消息跑到这儿来了?你现在又看到了什么东西向你的主子报告啊?这个人也很高明,他们都是高手高来高去。他说,“闻属闻而来、见属见而去”。意思说,我听到你的某些消息而来的,我看到了我看到的东西而去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那是一次外国的记者报道的,外交场合外国人问中国的发言人说,邓小平现在什么地方?发言人回答说,邓小平待在他该待的地方。这两句话都是差不多的,什么都说出来,但是什么也都没说出来。就这样。竹林七贤有一个当了大官的山涛(字巨源),跟他()是很好的朋友。山涛后来当了司马氏的大官,而且是选拔官吏的吏部尚书,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家父,我的家父后来在台湾就是负责选拔官吏的。他就觉得这么好的一个人才不出来做官,很可惜。他就向司马氏推荐嵇康来做很大的官。可是怎么对付这一件事情,他一点都不买账,不给朋友面子,他写了一封公开信给他的老朋友山涛。这个是历史上很著名的一封信,叫《与山巨源绝交书》,如果大家没有看过这篇文章,我也请大家看看,里面说我从前因为偶然的机会与足下相交成了好朋友,以为足下是了解我的,现在你居然推荐我去当官,我这个人怎么当得了官呢?他在里面讲了不可当官的十大理由叫“三不可,七不堪”。三不可是什么呢?他说我这个人“每非而薄、”。意思说,我对汤、武都看不上,,而“且薄”,对和孔子我也不大瞧得。,这个话可是犯忌。儒家最高的圣人,就是一儒学家族,司马懿这些用来通过这一套意识形来统治社会的,我司马懿就效仿成功的,你()又非汤武,又薄孔那不完蛋了?这句话是很糟糕的。
还有七“不堪,”说起来很好玩,。说我这个人常常半个月一、个月不洗澡,身上长了很多的虱子,我在上面一边批公文一边捉虱子。成什么样子?这个人又很喜欢睡懒觉,你早上不睡到尿憋到不行不会起床。说这个文章妙不妙啊?其实骨子里个话是非常严肃的、非常严重的,后来司马氏把他杀了头,根本的引子是这封信引起的,因为这其中表示我不跟你司马氏合作。绝对不做你这个官,你拿什么、周孔做幌子,杀了多少人,而且是以别人不孝的罪名,他其实自()己是最不守孝,最是虚伪的,好像以前四人帮以革命的名义杀别人一样,其他别人是真革命,它是假革命而不革命反过来杀别人的头。所以就很生气,写了这样的绝交信。
鲁迅先生曾经做了一篇文章叫《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就讲魏晋时代有些人说不喜欢民教及孔夫子,其实这是故意说,是反对有些人借民教和孔夫子的名义杀人而没有办法而无可奈何所以故意说反话,鲁迅这个观察是很对的。魏晋的一些问题你要看清楚,有些文章要从反面看,要从字里行间读。这个人跟山涛是真正的好朋友,是铁哥们。他虽然写了这封绝交信,这个公开信是写给司马氏看的。可以看出来,他被杀头临死的时候,他的儿子讲只要山伯伯还在,你就不会变成孤儿。你说他对这个朋友多少信任?所以说这个信是假的,是写给别人看。读文章不容易,你要细读,很多背景才知道。嫉恶如仇,绝不妥协,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最后被杀了。马氏找了一个表面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他一个好朋友,叫做,他有一个哥哥叫,这个家伙好色,强奸了弟媳,两兄弟不和,。康担心吕家的名声从从此破坏,就出来劝这两兄弟,叫不要去告官。那里晓得这个恶人先告状,说弟弟对母亲不孝。司马氏专门拿不孝反对别人,本来就是要杀的,现在有了这个罪名(更容易杀他了)。为了朋友为辩护说没有这回事,司马氏把嵇康也抓了,最后被杀了。
被杀的时候是非常的感动人的。死的时候39岁,当时的太学三千学生跪在地上向司马氏求饶,说留下嵇康给我们当老师,这样有学问的人当今没有。他才39岁,有这么高的名声,我们今天有什么人39岁能得到这么大的名声,会被所有的太学生公认为最有才华的人?我刚才讲这种人我这一辈子恐怕见不到一个这样的人。但是这样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司马氏一看还了得,你有这么大的精神号召力,将来造反还了得?赶紧杀。在上被杀的时候非常令人感动,的哥哥来看他,嵇康的哥哥知道弟弟琴弹得极好,有一把琴是最喜欢的,哥哥就把琴带在身边,嵇康问他的哥哥,你今天有没有把琴带来啊?哥哥说带来了,他临死前就拉了一曲《广陵散》。最后叹口气说,当年我的侄儿要我教他弹《广陵散》,我当时有点吝啬没有教给他,从今之后天下就没有这首《广陵散》了,这首曲子今天要绝了。所以有了后来的《广陵散绝》也叫《广陵绝唱》。我读了很感动,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啊,如此从容的一个人,只有我们现代革命英雄可以比一比,比如像江姐。
但是嵇康没有什么伟大革命的东西,一个人死的这么从容,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家说“易,从容赴死难”。一个人要有什么样的人格力量才在最后一刻死得如此从容?明知道自己是冤枉,就是不投降,嵇康是很想长命的,中国第一篇叫做《养生论》的文章是他写的,他平时很注意养生的,他很注意锻炼身体的人,这个时候他就是不为苟活,低一下脑袋。他觉得一个人放弃人格这个人就活着没有价值。
你说中华民族有那么多优秀的人物,像文天祥,像抗日战争那么多的名将。我自己的小舅舅就是其中的一个,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的时候,他率领机枪连保卫衡阳,大家都知道“衡阳保卫战”,他一直坚持到全连的全部牺牲在阵地上。不就是受了这样一些人人格的感召吗?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些人格摆在前面我们向谁学啊?我们哪一个都怕死,能活长一点多好,但是要懂得生命的意义,需要献出生命的时候,还是要献出生命。不是苟活,养生不是苟养。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格,你活到一千岁又如何。所以我始终觉得,生命的品质、质量比生命的长度更重要。你活一千岁还是会死的,你活得不像个人你活着干什么呢?你首先得像个人啊。
我再来讲一个故事。咱们讲讲。这个人是竹林七贤当中可以称得上是第二名的角色,也是极其聪明的人。的诗写得之好,在商朝之后没有第二人,他有一个《韵怀诗》82首,每一首都写的非常好。你感到一个人处在乱世,处在忧患之中尖锐焦急的心情,你读这82首诗太令人感动了,他文章也写得非常好,(演奏)音乐也非常的好,也是一个极聪明的人。这个人也跟一样,很傲气,不过没有傲到嵇康那个程度,好一点点。可是他的傲也是,比如他有一次跑到光武战场上就是跟项羽打仗的地方,他说,“此无英雄使成名”,这个话至今没有一个正解,大概就是说那个时代没有英雄,所以有刘邦这样的(小子、小流氓)成名。其实讽刺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英雄使这样的小丑都成了有名的人物,其实是讽刺司马氏。不过我们搞不清楚他到底讲什么。他还有个怪脾气,他看到他喜欢的人他就正眼对他,拿黑珠子看他,这个叫青眼,我们今天说的“垂青”,这个词就是这样出来的,说上级很看重你说很“垂青”,就像对他看上的人一样。他如果对瞧不上的人他就用眼白看他,我们今天还用“”这个词,也是出自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叫做“抢白”也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所以鲁迅以前开过玩笑他说青眼我不会做,白眼我做不来。()这个人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把精神自由看得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看得非常宝贵的一个人,他不愿受束缚。不愿意受礼教的束缚,不愿意受成规的束缚,在别人认为应该做的,如果不合他的意愿,他就要反。比如说儒家有很多的规定,谈到儒家,我们不得不说儒家难免有一些东西确实不好,但是真正的孔夫子还是不错的。另外那个时代,只有司马氏是假借孔子来打击别人,搞得很多人都不喜欢儒家。
比如说儒家规定,男女之间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要“沿男女不大防”要防到什么程度,防到叔嫂不通问。叔叔见到嫂子不打招呼,尤其不能问这样的话,你昨天晚上睡得好不好啊?还有“”,我给样东西给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就不能亲手接过去,要从我的手亲手拿过去一不小心就要碰到我的手,就要有非分之想了,要用一个托盘接过去。这在我们今天的人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古代就是这样的,就觉得太不合理了。有一天嫂子回娘家,他就故意在门口边上跟嫂子聊天,故意给别人看。其有一个16岁的卖酒的女孩比较漂亮所以他就觉得我就不接受你的规定,就天天到酒馆里面喝酒有时候坐着看,有时候喝醉了躺着看这个女孩子。卖酒的老板开始也觉得这个人有点怪怪的,后来也习惯了,觉得他没有恶意。后来这个女孩子短命死掉了,他跑到人家坟上大哭一场。我觉得很能够理解他,因为这是很珍惜美,伤感美的消逝。我们谁不爱美?我这个人平生从来都不讳言我爱美女、爱才子,才子佳人我就爱,这很简单。几百年几千人才出一个真正的才子跟美人,是天造的。几十代的基因才积累出来的。一个我们几百年难碰到一个,怎么不值得敬佩呀。
一个人连美都不懂得欣赏,你活得有多乏味啊?如果我们看到美丽的花朵、天上的流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也不欣赏,看到一个美女也不欣赏,你活什么活啊?如果你说我就是不喜欢花朵,我喜欢牛粪,牛粪可以种田,三岁小孩子可能会被你骗到,像我们这种的你骗鬼啊?我们有些文化造就了一种伪君子。
当然欣赏美不是叫你乱来,不是看到美女想去摸一把,关起门来乱搞的。我们学校真的有好多靓妹。别人问我你唐门这么多美女,是不是你接受学生的时候都要面试一番?我说没有啊,而且学生跟我都非常好。为什么?因为她们知道唐老师。我就是欣赏,大家都知道。所以我很能够理解阮籍。
我觉得我们有时候活得太虚伪了。为什么要这样活?阮籍这个人这种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坚持,而且敢于表现出来,是了不起的。你要知道那个是什么时代,我今天这样讲没什么了不起,因为时代开放了,我现在讲大家还鼓掌,现在男女可以在一个公共的泳池洗澡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那个是什么时代,你在那个时代做你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我还可以举个例子来讲精神的自由。刘伶很有才华,但是没有留下什么作品来只有一些短句。他喜欢喝酒,他的老婆劝他说喝酒伤身体。他说对对对、好好好,我就这一次,我就不喝了,你再给准备一桌子好酒菜我喝过之后就不喝了。他老婆就相信了,结果他把酒一饮而尽。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命),妇人之言,甚不可听”。他以后还是喝酒,而且喝得更多。他老婆把他没有办法,他就是留下了四句诗,其他的没有留下来。
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有天在家里把衣服脱得光光的,大概天气太热,,,一个朋友没敲门就闯进来了。他的朋友说,你这个人怎么搞的,你怎么脱成这样的?刘伶说我这个人是“以天地为屋宇,以为裈衣”。我是把房子看做衣裤一样,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就钻到我的裤裆里来啊?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看出一个人的精神自由。朋友们,一个人如果精神上都不能自由,想都不敢想,你还能做什么?
我们的思想如果都要被某种东西统治得死死的,有一点点念头都要狠斗私心杂念,那我们还能做什么啊?想都不敢想什么都不用干了,首先要敢想。所以精神自由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如果没有自由精神就不能够做学问,就不能够创造新的东西。爱因斯坦26岁发明相对论,当时没有几个人懂得他的东西,他说空间时间都是像得,空间可以扭曲,时间可以变短变长,你哪个人敢想?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精神不自由,能做什么?你写一个作品,是按照什么理论规矩来写?所有的地主一定坏极,所有的一定好的不得了,如果必须按照这个才叫做“革命文学”,你那个文学能写好吗?我年轻时完全相信这个东西,后来不相信了。我父亲是国民党的一个大官,我看我父亲他真是一个好人,真是个正派人。而且我父亲的节俭,坦白讲我看不到第二个官员像她这样的人。
所以一个人精神自由是很重要的,做文学你老是被一个框框套住,你能写什么?你写的都是不真实的东西,写的都是概念化的东西,那还能创造吗?我们近来很推崇的一个大学问家,叫。大多数的朋友都听过这个名字,做些什么学问?老实讲没有什么人懂,要说一般人,就像我们这种究中国文学的人也不懂他研究什么?因为他学习了十几种死了的语言,比如突厥文、西夏文等等,没人懂。他为了研究历史学了这些东西,但他的书我读了很多,认真说起来,他的学问大家能懂的不多,但是地敬佩这样一个伟大的学者。其实大家最欣赏的是他十个字,是王国维死的时候刻在石碑上的,这个石碑现在还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面,说:王国维是为文化死的。因为他要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这十个字现在是所有的知识分子不一定能做得到的,大家都知道是了不起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至少有这么一个人是这样的。榜样很重要,我也许不能像那样重要,但是有这个榜样和没有这个榜样是不一样的。中华民族如果没有这种光辉的榜样,民族精神如何而来?担子胆子很大,因为他的名气很大,他早就出名了。三十年代第一个办国学研究室,他就是四名导师之一,梁启超、、还有一个赵圆圆,赵圆圆是女文学家。他30多岁就跟王国维、梁启超平起平坐的。所以到了1949年解放之后,政府对他还是有礼遇的。最尊敬的是谁?是陈毅、陶铸,还有胡乔木也见过他。康生去见他,他不见。这个骨头很硬的,胆子很大,1950年中央要把他调去科学研究院做历史研究所所长。他写了一封信,说请周毛二公亲自允许本人不学习政治、不研究马克思主义,那我就当这个所长,否则就不当。这个人当然不合时宜了,所以他后来没去当,在文革中被整死掉了。70多岁的时候红卫兵在外面喊整他,哪里受得了啊,但是现在哪一个人不尊敬他,我们且不管他说得对不对,但是他的胆量和人格在那儿。他说得是心里的直话啊,这个骨气不得了啊!
其实我们一个人,我说得直白一点,我们这个世界上真正有自由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人不多。像我们这些俗人,满脑子都是陈规,生怕逾越雷池一分,生怕别人说你这个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我们满脑子里的陈规戒律太多了,所以我们大家没办法成为一个大气的人。
我再来讲一些故事。我讲讲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真挚感情的追求。有一个魏晋非常有功的开创性的人物叫荀畅(音同)。他家里是赫赫有名,他的老祖宗是谁?是荀子。他的父辈、学弟辈都有几个很有名的人物,比方说他的叔父,荀YU是曹操的首席谋士,曹操能力三分天下有其一,最后建立曹魏。荀YU是立功最多的人,至少一半的是他帮助打下的,最后他被曹操逼得自杀了。还有一个是他的堂兄弟荀悠(人名、音同),也是曹操的第二号谋臣,还有一个是他的叔父,是很有名的思想家,写了一本书叫《声鉴》,都是名人。这个人是非常聪明、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思想家,可惜30岁就死掉了。魏晋这个时代很多人短命,另外一个更伟大的思想家,叫,23岁就死掉了,可能22岁都不到。荀畅这个人很痴情,他老婆很漂亮,他很体贴老婆,体贴到什么程度?到了夏天,像孝顺父母一样,要把帐子扇凉了才让老婆进去睡。冬天就要先去暖被窝。有一也是大雪灾他也这样做,感冒了,结果一命呜呼。你说他感情真不真?这是夫妻之间的。
咱们再讲父子的。有些中国人讲孝,但是很多的孝其实都是因为观念的提倡,真正发自内心父子的爱,那才更可贵。有人说我要孝顺,如果不孝顺的话不会被别人骂,但是这样比不小要好。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很出名的故事,叫(音同),他的父亲郗健(音同)是三公是大官。但是郗健是站在司马氏这一边的,这个时候已经到东晋了,已经稳定下来了。是站在(人名、音同)这一边的。这个人是个武将,有一点不轨,心想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魏晋时代的政治基本上就是一个士氏族联合政治。皇权不是特别的了不起,上金銮殿的时候,说王道我们一起做到金銮殿上吧,王道当然谦虚不敢,实际上东晋的创立,王道的功劳比司马懿的功劳大。东晋的政治本来就是一个士族的联盟的政治。也不轨,其实并不稀奇。有点野心,就是桓温的主要谋士,父子两个政治立场是不一样的,但是郗超做桓温的谋士,他的父亲并不是很清楚。但是父子的感情非常深厚、真挚。也非常短命,不到40岁就死了,他临死之前跟他的心腹讲了一句话。他说,我死了之后,一定非常之悲痛。如果他并不怎么很悲痛就算了,如果他悲痛得不得了,你就把这个小箱子给他看。结果他死了之后,他父亲悲痛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因为他很爱这个儿子,非常杰出能干。于是的心腹看到这个现象,就把小箱子送给郗健,郗健就把它打开一看,你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全是他跟来往的密信,密谋如何取司马氏而代之。这个郗健一看,马上把桌子一拍,这小子死晚了,该早点死。马上就不病了,就好了。郗健是忠于司马氏的,他看到儿子帮助,就非常气愤一气氛悲痛就减轻了。我读了非常感动,这是很真挚的感情,他把这个作为一味药医治他父亲,他晓得父亲的政治立场,他父亲恨他就不至于这么悲伤了。这才是真挚的父子之爱。
我再来讲一个兄弟之情,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有个儿子有个,王献之的字跟他父亲的一样好,人称叫“”。我也非常喜欢书法,我最喜欢二王。有一个哥哥叫,两个人只差了一岁,王徽之自己觉得才能比弟弟差。当时有一个,据说有这样的本事,可以把一个人的年岁减掉几岁然后加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就跟讲,说我才能不如弟弟,我宁愿少活一点,让我弟弟活久一点,你把我的年岁加到我弟弟身上去。这个很了不起啊,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兄弟捐肝就很了不起了。他为了弟弟可是减命啊,这个一算,然后说,不行。因为你已经没有寿命可以加给你弟弟了,你根本就剩下半年、一年了,我怎么办啊?他说你弟弟也是这样,所以两兄弟先后都死掉,只差一个月,都是40岁左右。你说这个感情真不真挚。先死的,王徽之后死。在家里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得到弟弟的消息,想着弟弟是不是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他弟弟刚刚死了。马上就叫仆人用轿子把他抬到弟弟的灵前,他知道弟弟很爱音乐,就把墙上他常常弹的那一把琴,取下来弹奏一曲。那个时候很多人对音乐非常的看重,然后把琴摔掉了。他说“子敬,子敬,”。然后过了一个月他就死了。你说这种感情是什么感情啊?我还可以讲很多的例子,讲朋友的感情,讲各种各样的感情,这个真挚的感情在《世说新语》当中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当时的精神追求,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王戎生了一个儿子,不到周岁就死了。山涛的儿子山简去看他,结果发现很悲痛。山简说,这么小的孩子死了还有什么好悲痛的?回答了一句话,他说,“,最下不及情,正在我辈”。他说圣人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不至于把情感看得那么重要。“最下不及情”,下等的人,愚蠢的人,连感情都不懂,真正懂得感情的人就是我们这些人。所以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很重感情,中国的文学是重情的文学。你们去看看是不是这样,中国诗词最发达,因为诗词是最抒情的。中国没有叙事诗,因为中国人重视抒情不太重视叙事,是尚情的文学。对真挚感情的追求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所追求的。
我再来说一说几个故事,比如说对美的追求,那个时代特别的表现知识分子有一种美的追求,因为人觉醒之后才有对美的欣赏和追求。的例子大家就很清楚,我们看《世说新语》中有一篇《容止》,《容止篇》不是讲女人,主要是讲男人,就是讲哪个男人如何美,他的样子是什么样子?比如说刚才的。那些都是当时对他的描述,那个时候的人已经有美的一种欣赏,感觉美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魏晋以后才有画,尤其是人物画。第一个画画的就是,在之前是没有的,因为你对美没有醒觉的时候你如何去描绘呢?对美的追求是很重要的,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东西,不外乎“真、善、美”。一个人一生最值得追求,其实还是这三个字。财富、名位都比不上这三个字的重要。当然名利也不需要说得那么高雅,人没有钱是不行的,有句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万万不能”,一定的物质基础一定要。但是不能够只满足这个,必须要有更高一层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魏晋时代一批知识分子对美有真正的追求,还有对智慧他们也有一种真正的追求。我曾经写的一本书也是我的博士论文,是用英文写的,后来我用中文写出来后来又补充一些资料弄成一本书是《魏晋清谈》,这本书就是所有的中文西文日文都有出版。是第一本全面研究魏晋清谈的,所以我的老师大家公认是华人当中最了不起的一个历史学家,前一段时间美国颁给他一个相当于诺贝尔奖的。这个人是我最崇拜的一个人,最尊重的一个人,他给我这本书写了序言,说这本书填补了中国学术研究史上一个空白。我不是自我推销,如果有朋友想了解《清谈》(可以看看这一本书),因为清谈是太重要了,我们现在对清谈的误解是太多了,我们就以为是空谈,或者是不谈实际的问题,只在那里乱侃,叫清谈,这是不对的。清谈曾经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一个持续了400之久的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如果我们要跟世界比一比,就好比法国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文艺沙龙,大家多很崇拜法国的文艺沙龙,往往是一个贵妇人在那里主持,然后一流的知识分子在那里聊文学。我告诉大家,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已经这样做了,而且做了400年。那一个时代的学术文化是靠这种方式演讲的。我在美国留学前后将近十年,看到美国学术活动的方式不外乎三种形式。第一种,像今天就是我主讲大家听;另外一种就是两个人对谈、辩论,旁边可以有别的人听;第三种叫就是我们大家讨论,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谈对问题的看法。西方的学术活动就这三种。
《魏晋清谈》这三种形式全部具备,而且非常之精彩。可惜我们大家都不知道,所以魏晋的人对智慧有一种高度的追求,一种很大的热情,大家把清谈不仅看成学术活动,也看成是社交方式,如果你不是一流的人才,你根本不敢参加这种清谈,参加了清谈,我们就是朋友,因为你已经到了这种水准。这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也是一种智力游戏,比哪个讲得更优秀,哪个说理说得更好。而且清谈有规则,清谈要讲究很多东西,包括语音,我就不行因为我的是。还要讲究外表的优雅,清谈家手中要握着一个道具,叫。就是说在鹿群当中一头是领袖,其他的鹿都要看这个领袖的尾巴,有的是木头做的,有的是玉做的。有一个非常好的清谈家死的时候,人家说他拿着象牙盘。我实在是觉得为我们的祖宗有点惋惜,因为大家都不了解这个清谈了。所以你说那个时代的这些精英知识分子,他们对独立人格之坚持,对自由精神之向往,对美的追求,对智慧的追求,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哪一点不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学习?其实还有很多,我只能够随性之所至讲一讲,都给我们许多的启发。
一个人到底要活到什么样子,算是活到一种境界?可惜我们大多数人芸芸众生一辈子,基本上都还在忙于衣、食,现在增加了房子、车子。但是你活到一个精神境界不容易,活到那个境界才,仅仅吃得好,穿得好,有一个房子、一辆车,那有什么呢?但是那个房子里面如果住的主人根本就不懂读过几句书,“往来白丁”,你说有什么意思?我在武汉住了很多年,那里把一种人叫做“体面苕”(音同)。如果有一所漂亮的房子,但是住的主人不学无术,往来白丁,那个房子就是一个体面苕。反过来,那个房子不大好,如果住的是一个很有精神境界的人,“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虽然是陋室,有何憾呢?
《世说新语》里面讲了一个故事,阮仪有一辆好车,凡是有人向他借车他都借。结果有一个人想借车不敢开口,别人间接地告诉他,这个阮仪非常客气,说我有一辆好车,而朋友不敢借,何以车为?如果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房子,没有几个象样的朋友来看我,我说这个房子烧了算了。
人活要活到一个境界,尤其是读了书的人,不能仅仅满足于衣服,所以我们从魏晋士人那里得到这样的启发。
近代五四时代的很多是借鉴了西方的文艺复兴,你们注意一下可以发现,在五四时代大学的知识分子不少有我推崇魏晋士人(精神),章太炎就是。他认为的人比唐宋八大家好得多,我开始不太以为然,后来仔细想想,他说得对。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认真读读是花架子。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他只是说文章要怎样起头、破题、转折、要怎么收尾,后来发展成“”,但是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呢?嵇康、这些人是写出自己的思想,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第一篇音乐的文章,《养生论》是中国第一篇的养生文章,篇篇文章都有新见,这才叫文章。你学“”你顶多只能写出合格的文章你学学魏晋时代的文章才可以写出有见解的文章。鲁迅是五四时代的大作家,他最敬佩的人是谁,是。鲁迅在参加新文学运动之后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搜集的文章,编了《嵇康集》。那个时代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是中国著名的美学家叫钟白华(人名、音同),他有一篇文章叫《尽论人格之美》。五四时代很多的大文学家非常推崇魏晋,就是因为五四的精神跟魏晋相通,魏晋的精神跟文艺复兴相通。任何一个外来的东西如果在中国文化的土壤当中没有根的话是没办法生长的,两者结合起来,才有五四的那种精神出来。所以魏晋时我们借鉴的东西挺多的。我跟自己讲,我退休后如果身体好的话,如果有人邀我讲学,我就讲讲魏晋,一方面我是研究魏晋的,一方面的确是值得讲。这也是我今天到这里跟聊这个话题的意思。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