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上半学期就已经过了英语六级了,接下去不知道 英语该怎么...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评价
商品名称:
评价得分: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当前位置:&&&&&&&&&
最新公告:
英语考研成功经验
11:39:39&&
英语考研成功经验:
又是阳春三月,考研备战的序幕也即将拉开。凭借自己考研复习的成功经验和在考研网上作为斑竹辅导成百上千人的经验,在这里我想详细谈谈如何进行正确的英语考研复习。
又是阳春三月,考研备战的序幕也即将拉开。凭借自己考研复习的成功经验和在考研网上作为斑竹辅导成百上千人的经验,在这里我想详细谈谈如何进行正确的英语考研复习。
首先我想先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我原本是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在大一的英语课程考试中,成绩在60多分。大一下学期的第一次四级考试失败后,自己痛定思痛,不断向英语水平高的同龄人和一些老师请教,自己也常常翻阅相关的书籍寻找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终于在大二上学期的四级考试中,我取得了87分(优秀)的成绩。随后发表了一篇英语作文,接着是六级考试获得优秀。几年之后在考研英语中,即使是抱病考试也获得了78分的良好成绩,并在700多名考生中考得专业第7名。相比其他人,我从一个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跃成为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其中的经验教训自然是最真切的。后来担任了考研网的斑竹,不断回答网上朋友提出的疑问,并给予指导;自己三个公开的电子邮箱也爆满。在网上专门针对2002年考生写的复习方法的帖子,也创下了点击率超过50000次的记录。
正是因为有上述的成绩和无数朋友们的赞扬道谢,我才决定把自己关于英语复习的帖子整理出来,并结合2004年考研英语的情况,汇集成这篇文章。
一. 确定英语复习的重点
考研复习的时间是很紧张的,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都要复习,不可能把所有的复习时间都花在英语复习上。所以,我们复习必须确定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对于重点内容,我们就优先复习,扎实复习;对于非重点,我们时间充裕就复习,时间不充裕就可以丢掉不复习。
确定英语复习的重点,要根据个人的实力大小,复习的时间多少,卷面的分值大小等实际情况确定。这里给2004年的考生提供一种方法,就是先把2003年或者2004年的考研真题限制在3个小时内做完,然后给自己打分,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要重点复习阅读,听力和作文。
阅读占40分,是个大头。错一道阅读题,就扣2分。所以这一项,要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如果在这一项能拿30分以上,那么总分60分以上是很可能的。同时,阅读能力提高了,也能增强完型填空,翻译和作文的水平。所以,在阅读训练上我们要多练,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争取在阅读上提高到34分以上。
听力占20分,分值也不小。通常的人只能拿到10分左右。从这一点上看,这一项的得分提高的区间是比较大的。如果在这一项能多练练,拿到15分是完全可以的。写作与听力一样,也占20分。相比听力,写作上只要有较好的语法和词汇基础,再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一点技巧,可以很容易的拿到15分。
那么翻译要不要复习呢?翻译虽然分值只有10分,但历来是比较难的题型。有人专门统计过,99年上海地区的考生翻译题平均得分约是3。4分。考研的翻译题是按采分点给分的。如果在某个采分点上(常常是一个句型结构,一个短语)翻译错了,那么有可能很长一段你辛辛苦苦翻译的语句一分都不给,甚至有可能整个句子都不给分。所以,掌握固定结构、习惯用语的翻译方法是有必要的。通常人在复习之初,也能得到2分左右。如果掌握了翻译的方法,并有较好的语法词汇基础,经过适当的训练,完全可以提高3分以上。但想得分在7分则比较困难。我建议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适当的复习一下翻译。但如果时间太紧迫了,这一项就别去复习了。
完型填空呢?完型填空和翻译一样只占10分,即使在我们复习之初,也能得到5分左右。而每年几十万人的经验教训证明,做了四、五十篇完型填空练习题,经过相当长的复习之后,在这一项上得分也仅提高2分左右(若错一道阅读题,则把这2分给抵消了)。而即使不专门复习这一项,在考研复习的后期,这一项上也能得7分。原因就在于,阅读水平提高了,词汇语法基础巩固了,完型填空得分自然就提高了。所以,复习完型填空是没有必要的,至少可以说,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这一项上。
综上所述,从阅读,作文,听力这三项努力,总分可望上70分。
当然,我个人的辅导经验告诉我,很多的人(这个比例还不小)在语法、词汇上基础不好,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打好语法词汇的基础也是一个要好好复习的内容。
二. 英语词汇的复习方法
有很多的朋友在复习单词时,总是把单词书上的所有内容&&比如派生词,搭配结构,短语,例句等&&同时复习,胡子眉毛一把抓。其结果,单词没背牢,反而时间过去大半,阅读复习的展开(只有单词熟了,阅读复习才好进行)也因此受到限制。
这里介绍一个专门针对考研复习的比较科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复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阅读题的单词很多都不认识,只能放下阅读复习先去过单词关;但背单词却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造成阅读训练的时间不足。本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把单词的复习分为两步:在短时间内完成第一步后,就可以马上进入阅读训练的阶段了。
第一步,只背下所有考研单词的读音,拼写,词意。派生词、例句和常用短语先不看。所用时间约30天。这一步完成后就可以立即展开阅读的复习了。
首先,先确定每天要复习的单词有多少个。然后,把当天要背的单词每五个分为一组。比如,分成1,2,3&&32组。然后:
(1)学习第1组,学完后,复习第1组一次。(关于如何记,见后注意事项)
(2)学习第2组,再复习第2组一次。
(3)把第1、2组合起来复习一次。
(4)学习第3组,复习第3组。
(5)学习第4组,复习第4组。
(6)把第3、4组合起来复习一次。
(7)把第1、2、3、4组一次。
(8)仿照前面七个步骤,学习,并复习第5、6、7、8组。
(9)把第1、2&&7、8组合起来再复习一次。
(10)再仿照前九个步骤,学习,复习第9、10&&15、16组。
(11)把第1、2&&15、16组再合起来复习。
(12)按这种方法,学习,复习接下去的第17组&&第32组。
(13)然后把这32组单词合起来复习一次。
流程如下:
这样复习的好处是,每个单词在短时间内都对大脑强化刺激了7次。但采取这种对同一个单词有间隔的反复记忆,比很多人背单词采取的对同一个单词不间隔的反复记忆的方法效果要好,并且相对而言不容易引起大脑的疲劳。&
在单词的记忆中,精力必须集中,否者效率很低。对于每个单词的字母拼写及释义,不必非得一次就记住(你也不可能办到),但要熟悉它们。整个记忆过程最好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超过2个小时效率会下降。对于记忆不牢的单词,应该做个记号,以便复习单词时有所侧重。&
记忆单词中,记忆占三分,方法占一分,而复习则占六分。光记忆而不复习,则劳而无功,功亏一篑。白天复习后,晚上睡觉前要再复习一次;第二天早上又复习一次,三天后再复习一次,此后再隔一个星期复习一次。只有这样才能记牢单词。&
根据人的生物钟规律,一天中人的记忆力在上午十点至十一点,下午三点至四点记忆力最好。另外早上起床时(当然睡眠要充足)头脑清醒,适合记忆单词(避免了记忆学上的前摄影响);晚上睡觉前,复习单词的效果也不错(避免了记忆学上的后摄影响)。
&第二步,结合例句和常用短语巩固单词,并学会运用动词性强的名词和重要的动词。
这一步可以放在暑假时复习(如果你的英语复习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的话),或者和阅读复习同时进行。第二步应该着重掌握一些单词的用法。当第一步完成后,单词关基本上就过了。这个时候继续完成第二步,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巩固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 英语听力的复习方法
听力提高需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精听在于培养你的分辨单词语音的能力。泛听在于培养你的一次性抓住文章大概要义的能力。
所谓精听,就是听到什么就写下什么。听一句,写一句。如果听不懂,就反反复复听,直到听懂了,写得出来了。如此听完一段录音,然后对照录音原文,检查自己的听写文字。把错的改正过来,再对照它反复听录音原文几遍。听的时候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听错,是单词不熟悉,还是连读,破读,弱读没有听出来?虽然精听很麻烦,但这样做绝对是提高听力的好方法。建议买个复读机,这样可以省去倒带的麻烦。&
所谓泛听,是指只听不写。听一篇文章不超过三次。然后作所附的题。 泛听的要求是,只要能懂大概内容和部分细节就可以了,不要求100%的听懂。&
初练听力的人往往认为精听很麻烦,泛听很方便,所以倾向于泛听,于是容易造成&假听&。这是很普遍的现象。须知惟有精听和泛听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听力。
&对于听力很不好的朋友,精听的比例要大些,比如每精听一篇文章,泛听1篇文章。等到听力有了一点进步后,再改为每精听一篇文章泛听2篇;再依次改为精听一篇,泛听3篇。但无论无何,精听量:泛听量 不能小于 1:5。&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精听泛听,一定不要看录音原文,否则没有效果!整个听力的复习,在前期最好是广泛的听(写)英语有声资料,比如《新概念英语》第3册,《中级英语听力》(外研社),以及英语广播(VOA的特别英语和标准英语,BBC)等。在后期,也就是考前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听(写)专门的考研听力辅导资料。
四. 英语阅读的复习
正如听力的复习方法一样,阅读复习也要讲究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㈠什么是精读和泛读精读,从词汇语法角度看,就是熟悉生疏的词汇词组,理清长难句,分析语法难点;从文章结构看,就是勾画出表达文章大意的关键词(和文章主旨内容有关),和提示行文线索(表达起承转合)的信号词,找出段落中心句,全文主旨句,还有表达强烈感情、阐述作者观点的重要句子。更为重要的是,要细细品味作者行文的思路脉络和框架。精读需要反反复复的读,甚至要大声朗诵,要详细的分析,凡有什么不明确的地方都要搞懂。&
所谓泛读,就是在较快的速度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路,以及大部分的细节;它要求不被生词所阻绕。说白了,就是把在精读中积累的方法经验(比如如何猜词,如何判断文章的中心句等)运用起来。我们考场上做阅读题也属于泛读。在泛读的训练中,要在保证一定正确理解率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因为阅读速度是考试制胜的关键之一。考研中,听力开始前的浏览问题,阅读理解中的对某些非重要细节的浏览,翻译中对非翻译句子的浏览等都需要快速阅读。 从复习一开始,就应该每天坚持泛读。各种英语报刊杂志都是泛读的好材料。
㈡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在复习中的作用&
英语和数学等其它学科不同,它强调不断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提高语感,提高能力。惟有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才能使积累产生效果。举个例子:在精读的过程中总结的大量的句法结构,词组用法等,在作题(泛读)的过程中若遇到类似的,就不用再去分析它了,而可以很快的读过去(因为你对这个词组,或句法现象通过总结已经很熟悉了 )-----这就是语感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建立在不断的使用你总结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反过来,语感的提高,又使你在精读过程中再次总结更复杂的句法结构,词汇用法。如此反复,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这两种阅读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促使你的英语水平较之其它方法更快更有效地提高。
㈢对一篇阅读题的练习方法对于一篇附有题目的阅读题,我认为要分为三个步骤来训练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首先,按考场做题方法一样限时去做(也即泛读),并对照答案判断对错;第二步,精读阅读文章,按照上述介绍的精读方法去分析文章;第三步,分析题目,总结解题规律技巧。 尽管阅读题做完了,但我们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错的题,我们要分析为什么会错,今后遇到类似的题型该如何作对?已经作对了的题,要分析为什么会作对,是运气还是凭能力,自己是否能够总结出解对这类题的方法技巧?在这一步中,不要看任何作者权威对答案的解释,而是要用自己的思维去解释为什么要选A,为什么不选其它的选项。当然这样做很痛苦,但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最终会形成一套你自己的解题思维体系;当然它的基础是有正确的文章分析方法(在后文的关于复习用书的选择中,我会推荐一本优秀的阅读方法指导的书)。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中,总结是关键。总结的内容可以参考下面的范例。
㈣对文章和题目分析范例:(1999年第五篇) 原文:
Science, in practice, depends far less on the experiments it prepares than on the preparedness of the minds of the men who watch the experiments。 Sir Isaac Newton supposedly discovered gravity through the fall of an apple。 Apples had been falling in many places for centuries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had seen them fall。 But Newton for years had been curious about the cause of the orbital motion of the moon and planets。 What kept them in place? Why didn&t they fall out of the sky? The fact that the apple fell down toward the earth and not up into the tree answered the question he had been asking himself about those larger fruits of the heavens, the moon and the planets。
How many men would have considered the possibility of an apple falling up into the tree? Newton did because he was not trying to predict anything。 He was just wondering。 His mind was ready for the unpredictable。 Unpredictability is part of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research。 If you don' t have unpredictable things, you don' t have research。 Scientists tend to forget this when writing their cut and dried reports for the technical journals, but history is filled with examples of it。
In talking to some scientists, particularly younger ones, you might gather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fi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a substitute for imaginative thought。 I've attended research conferences where a scientist has been asked what he thinks about the advisability of continuing a ascertain experiment。 The scientist has frowned, looked at the graphs, and said, &The data are still inconclusive。& &We know that, & the men from the budget office have said, &but what do you think? Is it worthwhile going on? What do you think we might expect?& The scientist has been shocked at having even been asked to speculate。
What this amounts to, of course, is that the scientist has become the victim of his own writings。 He has put forward unquestioned claims so consistently that he not only believes them himself, but also has convinced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that they are true。 [If experiments are planned and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plan as faithfully as the reports in the science journals indicate, then it is perfectly logical for management to expect research to produce results measurable in dollars and cents。 It is entirely reasonable for auditors to believe that scientists who know exactly where they are going and how they will get there should not be distracted by the necessity of keeping one eye on the cash register while the other eye is on the microscope。 Nor, if regularity and conformity to a standard pattern are as desirable to the scientist as the writing of his papers would appear to reflect, is management to be blamed for discriminating against the &odd balls among researchers in favor of more conventional thinkers who &work well with the team。&
67。 The author wants to prove with the example of Isaac Newton that __ A
[A] inquiring mind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scientific experiments
[B] science advances when fruitful researches are conducted
[C] scientists seldom forget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research
[D] unpredictability weighs less than predic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68。 The author asserts that scientists __B
[A] shouldn't replace &scientific method& with imaginative thought
[B] shouldn't neglect to speculate on unpredictable things
[C] should write more concise reports for technical journals
[D] should be confident about their research findings
69。 It seems that some young scientists__D
[A] have a keen interest in prediction
[B] often speculate on the future
[C] think highly of creative thinking
[D] stick to &scientific method&
70。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the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__A
[A]may not be as profitable as they are expected
[B]can be measured in dollars and cents
[C] rely on conformity to a standard pattern
[D]are mostly underestimated by management
对这篇阅读题,先模拟考试作完(泛读),对上答案。然后按照我说的步骤,精读文章,最后分析题目。
⑴首先梳理生词词组
supposedly 据推测
The two articles were supposedly written by the same author。
cut and dried 单调乏味的
His speech is cut and dried because he has nothing new to say。
advisability 可取性
He stated the advisability of the plan in his report。
inconclusive 非结论性的
The judge ruled the evidence inconclusive。
what this amount to is that 这么说的全部意思是。。。
This amounts to doing the whole thing all over again。
keep an eye on 留意
Please keep an eye on my daughter while I go out。
⑵分析文章行文脉络:
文章一开始指出做科学工作的两个方面(experiments it prepares 和preparedness of the minds),并指出研究应是后者而非前者。此后作者进一步对此阐述引申,并不断同义复现这两个方面。
⑶文章结构:
第一层(1句):全文主旨句。出现两个关键词:experiments it prepares, preparedness of the minds&
第二层(余下句):举牛顿的例子,旨在支持第一句的论点。
第一层(1-4句):对牛顿的例子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了第一段提出的观点(ready for the unpredictable)
第二层(5-6句):对第一段提出的论点进一步阐述,引申,指出实验者要对实验中的不可预测现象做好心智准备。
第三层(7句):但在论文中却表现出可预测性(predictable),而不是不可预测性(unpredictability)&
在本段中,出现了关键词复现:mind was ready for the unpredictable(==have unpredictable things),与第一段中的的&preparedness of the minds&照应。
第三,四段)从反面反驳了不科学的态度方法,并反面论证了这类人最终导致的后果。&
第一层(1句):本段主题句(作者持否定态度),这里再次关键词同义复现:scientific method &---&imaginative thought&
第二层(余下句):举反例以说明这位科学家以&科学方法&代替&想象性思维&,即忽视对unpredictable things 的 speculation&
第四段:执著于&科学方法&的人最终的后果(victim of his own writings)&
第一层(1-2句)指出只讲&scientific method&的人给自己及management带来的危害。&
第二层(余下句)通过三个并列关系的句子来具体论证如何带来危害。
⑷长难句分析(第四段第二层,即从If experiments are planned and carried到work well with the team为止)
本层中的第1句话: 如果真实地按照科学杂志的论文所说的计划实验和据此实行实验,那么管理层期望研究能产生以金钱衡量的结果就非常合乎逻辑了。
本层中的第2句话: 审计者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精确知道要做什么和怎样做的科学家们不应该因一定要一只眼盯着收银机一只眼盯着显微镜而分心。
本层中的第3句话: 如果就象论文的写作似乎反映的那样,科学家(对实验)也要求规律性和对某个标准模式的一致符合性,那么管理层就不该因歧视研究者中的&富有奇思异想的怪人&,青睐&善于团体合作&的更为传统的研究者而受到指责了。
②这个长难句的结构框架
第一句:If A, it is perfectly logical to X
第二句:It is entirely reasonable to X'
第三句: Nor, if B, is Y。 即 If B, management is not Y。
易知,X和X'都是因A而产生的结果;而Y是因B产生的结果。&
本层第1句中,if所引的A是&stick to scientific method&的科学家的观点、做法,即这些科学家认为实验应与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指出的一致;作者对此是否定的,因为作者在前文一再强调了实验中的不可预测性(unpredictable),从而作者对这句的后半部分,即X,也是否认的。&
由于X和X'都是因A而产生的结果,故作者对第2句也是否定的。&
第3句,其分析类似于第1句,由上文的语气和三个句子的并列结构,知作者也否认B,从而否认&not is management to be blamed for。。。。&。注意,在if所引导的句子中,有一个&as the writing of his papers would appear to reflect&,是说科学家的论文写作反映出规律性,与某种标准模式的一致符合性,也即predictable,这正照应了第二段最后一句中的&scientists tend to forget this (unpredictable things)when writing their cut and dried reports for the technical journals(这句话是说科学家在写论文时,却往往使论文表现出可预测性,而不是不可预测性)&。&
(注意:本文中出现了predict(第二段)及speculate。要注意分清predict不同与speculate。predict: to say in advance that something will happen。 speculate: to form opinions without having definite or complete knowledge or evidence。作者是赞同speculate the unpredictable的,但反对predict anything )
⑸关键词的同义复现&
作者批驳的科学研究方式 作者举张的科学研究方式
第一段 experiments it prepares preparedness of the minds
第二段 (无) minds was ready for unpredictable
第三段 scientific method imaginative thought
⑹题解及分析
题型: 举例
命题处: 第一段(并与第二段前半部分有关)
解题技巧:凡例子,名言均是为所在段的观点服务的。由第一段主旨句的关键词&preparedness of the minds&可知选A。同时,第二段中更明确地讲了这个例子的作用,其
有&ready for the unpredictable&。
规律总结:凡例子,引言,谚语均是为所在段的观点服务的,有时,也是为全篇主旨服务的。
题型: 推断
命题处: 第三段第一句(主题句)
出题实质:实质上是问的全篇主旨
解题技巧: 本段主题句说的是有些科学家用&scientific method&代替&imaginative thought(==speculate the unpredictable)&;此外,由这段的例子,尤其是&the scientist hasbeen shocked at having even been asked to speculate&,还有下一段的&what this amounts to is that the scientist has become the victim,知作者对&find scientific method&& a substitute for imaginative thought &是持否定的。故知B
干扰项分析:A项考察&X is a substitute for Y&和&replace X with Y&在意义表达上的区别。稍不仔细,就会误选。前者的意思是X取代Y;后者的意思是Y取代X。
(1) 可以看出,近年命题越来越偏向在备选项中考察语法词汇知识中的难点,模糊点。
(2)强干扰项往往出现在正确项前面。这样可以增加命题难度。
题型: 细节
命题处: 第三段第1句(主题句)
解题技巧:抓住关键词&scientific method&
题型: 推断
命题处: 第四段第二层。
(1)见&长难句分析&
(2)此外,可如下来思考:作者处处强调不可预知性,故the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当然不能&as they are expected&。
从这篇范例中可以得出总结的内容:对一篇文章,首先是总结生疏的词句短语。其次是文章的各种重要句子,长难句,关键词和信号词。再次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对题目的分析,要从题型、命题处(所有的题目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线索,也既只要找到命题处,题目就可以解出了)、解题技巧和解题规律等方面总结。
&这样分析总结,可以说是非常的精细了。但如果把这种方法用于所有的文章,则不现实。我建议只对历年考研阅读真题做这样的分析。对于其它的练习题、模拟题则根据具体情况稍加分析。
㈤对于历年真题的正确利用
历年考题是最能反映命题意图,命题意向的。而不少人对历年考题重视不够,缺乏足够分析。这些人错误的认为,考过的题今后不会再考,看了也是白搭,即使做了真题也不认真,马马乎乎。其实英语阅读的所有的解题思路技巧和阅读方法都可从50多篇历年真题(94年至2003年)中总结出来。须知考研真题是经过许多专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的,而一般的练习题无论编者有多权威,毕竟或多或少受个人思维约束,不能完全体现真题所要达到的目标。瞧瞧那些考GRE,GMAT,托福的,无不是用真题来练习。对真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考题的走向,掌握解考研题的方法思路;并且有助于今后挑选接近真题的练习题、模拟题等。&
我建议买阅读真题集要买那种只有答案和文中长难句分析,而没有答案解释的书。为什么不要答案解释呢?因为那些解释虽然告诉了你选A不选B的理由,但你看的时候是完全被动的接受的,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有害而无益。另外,在阅读复习中,最好是准备一个笔记本,把分析总结的内容记载在上面,便于今后的复习。对于真题的分析总结,只一遍是不够的。大体上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按时间顺序把所有的历年真题做完(其实只要把94年之后的真题做完就够了)。这一阶段中,对每篇文章(除了你认为太简单的文章外)都按照上述的方法分析总结。再提醒一句,这一阶段千万不能看任何作者给出的答案解释,而是要自己去分析,去解释。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把真题拿出来,对照原来分析总结的笔记,再次整理归纳,并横向地总结各种类型文章的行文结构,以及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也是冲刺阶段,是对照笔记熟悉各种解题思路和文章结构。
五. 英语作文的复习
作文和听力,阅读一样,可以早做准备。现在流行的复习方法是从下半年复习,甚至是考试前3个月才开始复习。复习的教材无一例外的是考试虫系列的《万能作文》:背一二十篇作文模式,背一二十篇范文,然后就上战场了。脑子活的人活学活用,考后得意洋洋;脑子不活的人一筹莫展,考后伤心太平洋。年复一年,几家欢喜几家愁。&
其实写好作文,应该从真正的能力培养上着手,提高真实的能力。从这个角度去复习,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提高英语的语感,间接的提高阅读水平,完型填空的水平,翻译水平等。作文能力的培养,要从用词、用句、组篇三个方面培养。用词方面,是单词复习第二步的主要任务。而组段成篇也是很容易掌握的。至于用句,就需要一定的语法知识,但更多的是积累各种优美句子和句型。它的前提就是大量的阅读。&
作文的复习最好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今年上半年。主要是挑选好的论说性的文章(比如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上的相关文章),翻译成中文。然后对照你翻译的中文再翻译成英文。并把你的英文和原文对照,比较你的错误之处,纠正你的中式英语。这个过程痛苦艰辛。但确是提高英语语感,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打好作文的基础的有效方法。这一阶段,这样英-汉-英翻译15篇左右的论说文章(每篇文章800字左右)就足够了。 此外这一阶段还要随时摘录好的优美句子和句型结构,并熟记。
第二阶段,是暑假阶段。这一阶段,开始向考研应试的阶段过渡。先看看《万能作文》或者是其它指导考研作文的辅导书,了解考研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如何组段成文,如何起承转合等。同时进一步总结优美句子和句型结构。
第三个阶段,是下学期开学起到考试前一个月。这一阶段每周写1、2篇文章。这个写作文,也有讲究的:把一篇作文写好后,不要仍掉就不管了。把它保存好,过几天后再拿出来修改,然后誊好后再保存起来。再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修改时,要思考怎样把优美句子、好的句子结构使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一篇文章经过几次修改后,把最后修改的文章誊写好,保存下来,以备冲刺阶段复习参考。 这个阶段,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大量的你收集的优美句子和句型结构中,挑选出你最喜欢使用的40条句子。这40条要包括所有的起承转合,开头结尾,原因结构,立论的句型结构。并在写作练习中不断的使用这40条。
第四个阶段,就是考前一个月。这一阶段,把所有修改好的文章都拿出来看看。思考自己是如何把那些好的优美句子和句型结构用在文章中去的,并进一步熟悉那40条句子。此外,每隔1天就写篇文章以防止手生。这时写文章不必从开头到结尾完整的写出来,只需要写写提纲和主要的句子就可以了(约80--100字)。以下是我复习时最后总结出的一些句型结构,供参考:
(一)原因结果
1&.(结果)&, owing to (原因)&& [owing to 为分词结构]
2&.(结果)&, attributable to(原因)& [attributable to为形容词短语]
3&.(结果) lie in the fact that(原因)& [ 同位语从句 ]
4&.(结果)result from(原因)&&& [句型一般]
5.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原因)&that (导致结果)&&& [强调结构]
6. &, as a result, &(导致结果)&&&& [as a result做插入语]
7. (原因)be responsible for(结果)&& [常见句型]
8. (原因),which in turn(结果)&&& eg.& They give rise to& unfair competition, which in turn throws original businesses into a commercial panic.
(二)采取措施,提出建议
1. My suggestion to& deal with/solve/relieve& the problem ar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Secondly,&.& Finally,&&& [常见句型]
2. If we let the situation go as it is, &. By that time, &.&& 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到那个时候,&&。[比较好的句型]
3.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of&[进行时态, more and more比many好]
4. Great efforts/More measures/Due attention&& must be& taken/paid& to do &[ 被动语态,due attention 和be paid to 搭配]
5. If&&,& will there be anything that can make me even happier? 如果(我们怎么怎么做),那将没有比这令我更高兴的了。[条件句,反问句]
6. It is& important/necessary/urgent/desirable(希望)/advisable(明智)&& for sb. to do sth.&&& [It is &for &to do&句型]
7.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people that&
8. The first nut for us to crack is&&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 [比The first thing we should do is & 句型 高级的多,精彩的多,生动的多]
9. &&as soon as possible&& [常见句型]
10. sth. be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 be of n. 结构, 比sth. be much important好]
(三)方式,比较
1. (Just) as &, so&& 正如& [ 比较句型 ] eg. Just as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liquids, so air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gases.
2. in much the same way/manner that&& 正如&, 和&一样&&&& eg. The Americans spend Christmas Day 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 the Europeans do.
(四)让步
1. now that &&& 既然&&& [让步从句]&&&& eg.& Now that the decision has been made, we must try our best to carry it out.
2. unless&not&&&&&& [ 让步从句]&&&& eg.& It is a vicious cycle and unless you consider thes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one context, you are not serious about meeting the challenges. [注意例句中的consider sth. in one context句型:把什么事情放在一起加以综合考虑]
(五)递进
1. But that is only part of the& story/explanation.& Perhaps the most& significant/remarkable/surprising&& about& is&& 但是这只是整个原因(事件)的一部分.也许关于&的更重要的/更显著的/令人吃惊的是&&[更进一步地解释原因,阐述观点,使文章更通顺,句型中的story并不仅指故事,也可以转意成原因,解释,说明等]eg.& But that is only part of the story. The most remarkable thing about daydreaming may be its usefulness in shaping our future lives as we want them to be.
2. &represent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只是冰山一角eg. The debate between these teachers represents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More debate is stir up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students.
(六)强调句
1. only& [既是强调句,又是倒装句]eg.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hope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2. It is &that& eg. It is because he was too careless that he failed in the exam.
3. nothing but& 只不过;只有&&&&& eg. If what we have been striving for is nothing but pleasure-seeking, our nation will be deprived of the right to rise.(这里nothing but 可以去掉,不影响句意,但有了nothing but,就强调了后面的名词)
(七)假设
1. Supposing&&, it is likely that&.& 假设&, 那么很可能& [假设, 虚拟语态]eg.& Supposing you wanted to buy a washing machine, it is more than likely you would obtain details regarding performance, price, etc. from an advertisement.
(八)反问
1. What else can &?&&&& &&..还能做什么呢?
eg.& What else can the poor parents do but obey? 这些可怜的家长除了听从外还能做什么呢?
2. How could &&?&&&&& 怎能&.
eg.& How could I put the English books aside to read pastime books?
(九)比较
1.& A is to B what X is to Y.&&&& A对于B 就象X对于Y
eg. Food is to man what oil is to machines.
2. &&more&, less&
eg. The closer to Christmas,
they become more agitated, less patient.
(十)否定
1. 双重否定
not uncommon = common 平常的,普通的
not unusual = usual& 平常的,通常的
not inevitable=evitable& 可以避免的
(尽量把要强调的普通的形容词改成双重否定, 为文章多增加亮点)
2. by no means& 并没有;当然不
3.& no&& longer/more&& 不再
eg. I am no longer that ignorant girl.
(十一)程度
1. all the more& 更加
eg. That makes London all the more fascinating, doesn&t it?
eg. It is all the more surprising therefore that&
2. more than 做副词, 意为 &多过&&, &比&以上&, &比&更&
eg. I am more than happy to hear from you.
3. more than you can&& 远超过你&
eg. The situation is very abominable more than you can stand.环境非常恶劣,你无法忍受.
(十二)论相互关系
1. A have much(nothing) to do with B
2. A be closely related to B
3.A be directly bound up with B
4.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and&
(十三)转折
1. While it is true that &., it doesn&t mean that &. On the contrary&.虽然&是正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而恰恰相反&.
(十四)直陈观点
1. more than&can& 简直不,无法,难以&eg. The beauty of the city is more than I can describe.
2. beyond description 无法描述eg. The beauty of the city is beyond description.
3. There is no point(use) in doing&&&& &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4. The first nut for us to crack is &&&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5. short-sighted policy&&&& 眼光短浅的政策
6. while &&with one hand, &&with the other. 当(我们)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 eg. While money is eagerly collected in vast sums with one hand, it is paid out in increasingly vaster sums with the other.
7. far from 远离,远远不,非但不&& eg. Far from taking exception(take exception:反对), no one is even mildly surprised.
8. be bound to && eg. Any discussion of this topic is bound to question the aims of education.
9. (or) vice-versa& 反之亦然
10. sth. be measured in terms of & sth.& 用&来衡量&& eg. &success& is measured in terms of freedom from insecurity.
11&. (现象)&, upon which view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12.A be more essential to B.&& 对B来说, A是尤为关键重要的.
13.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is a matter of opportunity and of continuous and concentrated effort over long years. (很优美的句子,值得借鉴)
14. from the &point of view&& 从&角度来看&& eg. From the health point of view&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
15. &&must be rooted out in order to &.&&& &必须根除以&&& eg.& Moral corruption must be rooted out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integrity of the state. 为了使国家健康发展,必须根除腐败.
16. &represent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只是冰山一角&& eg. The most famous stars represent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17. The rapid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given a powerful shove-ahead to the productive forces of the world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科技的快速发展带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强劲的推动力(2001年江泽民的七.一讲话).
18. &.stand tall and aim far, broaden one&s vis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one&s intelligence and wisdom on the broad arena of reform, opening-up and the modernization drive. 站的高看的远,开扩自己的视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舞台上充分发挥个人才智(2001年江泽民的七.一讲话). (句中很多的词组都是作文中可以运用到的,比如改革开放:reform (and) opening-up等)
19&.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one&s life and work hard to achieve feats that will live up to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and the times. 证实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的工作取得成就,而不辜负人民和时代的期望. (出处同上,适合在文章结尾喊口号,表雄心)
20.When asked about&,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people say that &.But other people think of & as&. / But I think quite differently. (对报刊上某一问题(已有不同的人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
21.It is generally&& believed/accepted/held&&& that&& 通常认为&.
22 It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无可否认&
23&.. , so&that& eg. The river is very clear, so clear that you can see the fishes coming and going in it.eg. Everything is covered with a thick layer of dust, so poisonous that all the grass, trees, vegetables and flowers gradually die.
(十五)辨证分析
1. Just as the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From one side,&. from the other side,&. 正如一个谚语所说的,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从一方面看&..& 从另一方面来看&..
(十六) 比喻,拟人1. They are taken prisoners by fame and their achievements turn into a bar to further advance.
2. True and deep love of life is the spring from which flow courage, confidence and power.
3. The lake saw me reading
the library found me leaving late in the evening.(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努力的学习,& 就正如你现在非常努力的复习考研一样).
(十七)副词
1. admittedly 应当承认:& Admittedly, a few governments have taken timid measures.
2. simply 简而言之:&&&&&&&& The answer is simply money.
3. discreetly 小心谨慎地:&&&&&&&& point out discreetly that&
4. conceivably 可以想象地:&&&&&&&& Smoking may, conceivably, be harmful.&&
5. surely 肯定地:&&&&&&&& This is surely the most short-sighted policy you could imagine.
6. eagerly& 渴望地
7. increasingly& 不断增长地&&&&&&&&& While money is eagerly collected in vast sums with one hand, it is paid out in increasingly vaster sums with the other.
8.& honestly:&& 诚实地:&&&&&&&&& the government is honestly concerned about the welfare of its people政府真心实意地关心它的人民的福利
9. certainly:& 当然地&&&&&&&&& As individuals we are certainly weak, but if &作为个人,我们当然是弱小的,但是如果&
(十八)with 结构(句型略)
(十九)不定式结构、分词结构(句型略)
(二十)虚拟语气(句型略)
说明:在写作练习中,我就有意识的尽可能多的使用不同的句型结构。因为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谋篇布局合理,用词丰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句型多变,长短句交错。
六. 英语辅导书的选择及使用㈠阅读部分
1.历年英语考研真题(必备) 适合整个阶段使用。关于真题的使用,详见我写的相关的帖子。
2.张锦芯的200篇 这本书阅读题出的很简单。但是有一点希望大家重视,就是它的后半部分有几章,是关于阅读方法技巧的讲解,对阅读很有帮助。我建议大家把这本书买下来,只看这一部分的内容。
3.吴永鳞的《考研英语必备 精读100篇荟萃》 把张锦芯的200篇后半部分关于阅读方法技巧的讲解看完后,就可以使用本书来打基础,练习阅读了。主要使用基础篇和中级篇。高级篇太难,并且和考研题出题思路相去甚远。本书的阅读题目出得非常简单,所以使用本书的人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读懂文章,如何分析长难句上。
4.石春祯的《考研英语阅读220篇》 这本书中的阅读文章是所有考研复习书中最难的。建议不要在复习前期使用本书。可以在使用完吴永鳞的《考研英语必备 精读100篇荟萃》后再使用本书。尤其是基础不好的考研者建议不要轻易使用它。
5.《英语世界》杂志(必备) 现在的考研阅读题,有个趋势,就是文体越来越偏向现代报刊文章。所以,考研复习伊始,就要不间断地读英语报刊杂志。而《英语世界》杂志是同类中最好的一本。就是价格偏贵(5元一期)。这本杂志,小说部分和文学部分没有必要看。阅读的时候,最好是一气呵成的看下去,不要一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看中文翻译,这样对英文水平提高不大。当然,如果你的基础不好,实在是做不到,就中英对照着看,并注意把长难句摘录下来,以便日后再次复习之。 当然,其它的英语杂志,比如《英语学习》、《疯狂英语》、21st Century、China Daily等等都是不错的泛读资料。
以上1-5中,无论你的基础如何,1,5是必备的。就我这几年的了解,发现很多人对英语阅读如何去读,如何去解题都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所以2对与大多数人也是必备的。3-4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自由选择。但是基础不好的人(尤其是长难句还没有过关的),3是必须要买的。&
另外,个人觉得考试虫系列的《阅读手记》有害无益。首先,其上介绍的技巧纯粹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已经不大适应现在的出题形式了。其次,有些技巧如何使用是很模糊的,那些&正的不是解,反的是解&,&含义肯定的不是解,含义不肯定的是解&等所谓的技巧,你真的敢在考场上用吗?恐怕你就算用了也觉得心虚,没有底吧!再次,我要提醒一句,所谓的技巧是因人而异的。技巧要自己来总结,这样才有信心也才知道如何把自己总结的解题技巧运用在考场上。
㈡作文部分
1.《全国大学生作文点评100篇》 毛容贵等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本书收集了全国许多大学生优秀作文,并对每篇文章针对中国学生的弱点进行详细的点评。选文涉及各个方面,题材广。 很多优美的语句摘录下来,并且熟记在胸,可以增加文章的亮色(总背一些结构框架,也只是打个骨架,丰腴的血肉还是需要这些优美语句来填补)。这本书我建议每个希望把作文写好的人都买。
2.《万能作文(考试虫系列)》 本书总体上来说还行。使用本书,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修改一篇劣质文章为一篇好的文章上。比如,阅读的时候多想想,书中是怎样把那些好的起承转合的句子用于文章中的?使用了哪些好的句子,这些句子自己学会运用了吗?使用这本书我要提醒的是,那些模式框架最好别去背,没有用的。只要把开头,结尾,起承转合等结构型的句子,词组记个20多句,并熟练运用就够了。死记框架,这是笨方法。
㈢词汇部分 鉴于听力测试出台,所以词汇书最好是选择配有磁带的。市面上有马德高的星火式词汇速记,谢振元的词汇复习,等等。但我觉得相比之下,张锦芯主审的《考研英语词汇一本全》恐怕更好一些(不知2004年版的有没有配磁带)。这本书把所有的词汇分成常用核心词汇和补充词汇,这样可以让使用者对核心词汇花多一些的精力记忆,而对补充词汇相对少花一点精力记忆:对于核心词汇,要求不仅能够看到单词知道词义,而且要求会使用;对于扩充词汇,只需看到单词能够知道中文意思就够了。本书没有给出烦琐的例句,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的词组,便于掌握使用。
㈣听力部分 1.《新概念英语3》 难度和考研的难度接近,但比考研的简单一些。基础不好的人,先使用这本书。如果这本书听起来困难,就听第二册的。
2.《中级英语听力》 这本书比《新概念英语3》难度大一些,适合基础比较好的人在前期复习使用。
3.白洁,朱泰祺,曹其军等的考研听力复习 他们的听力复习资料适合在考研复习中期后期使用。
七. 英语复习的其它方面
㈠语感的训练英语是门语言,它着重的是语感。比如一道语法题,可以编成无数的题型,所以光靠死做题目是不行的。语感提高了,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翻译、作文等方面的能力也就跟着提高。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培养语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大声朗诵英语文章。我当时每天早上都坚持大声朗诵并背诵《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上的文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了《新概念英语》外,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等也是很好的朗诵材料。
㈡英语长难句的复习长难句是困绕很多人的一个方面。长难句这关不过,英语阅读也很难有长足的进展。这里有几本书,值得推荐:考试虫系列的《难句过关》,吴永鳞的《考研英语必备 精读100篇荟萃》。
《难句过关》系统的阐述了各种难句的类型,比如省略句,倒状句,插入语,等等类型。我建议难句没有过关的人先把这本书好好看了,掌握关于长难句的语法知识,然后通过阅读吴永鳞的《考研英语必备 精读100篇荟萃》锻炼分析长难句的能力。&
另外,曹其军去年出了一本阅读书(书名忘了),其前半部分也是长难句的分析(其中的长难句均来自历年考研阅读真题和翻译真题),很不错的。估计今年他编的阅读辅导书中前半部分仍会加入这部分内容。 &&& 我建议大家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把在阅读中遇到的长难句摘录下来,经常拿出来复习。一块儿复习的朋友还可以相互交换看。
八. 英语复习进程的建议根据上述内容,并考虑到英语各项内容复习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制成下表:&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听力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中级英语听力》、《疯狂英语》等有声资料精听泛听结合 考研英语听力辅导资料,精泛结合
做模拟题 单词 完成第一步&&& 完成第二步&& 巩固单词& 阅读 《难句过关》 张锦芯的200篇中关于阅读方法的部分 吴永鳞的《考研英语必备 精读100篇荟萃》 真题第一遍分析 其它人的阅读题集 真题第二遍分析& 翻看真题分析笔记并适当泛读作文 作文复习的第一阶段(具体内容见上文) 作文复习的第二阶段 作文复习的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语感 每天都坚持大声朗诵甚至背诵英语文章&
说明:从复习伊始,就应该每天都坚持听力练习、阅读英语报刊杂志已经语感训练。以上进程表中,没有考虑语法的复习。如果语法太差,非要系统的复习,那么就在4月突击完成。语法书选薄薄的一本就行了。千万不要使用什么朗文语法书,张道真语法书,那么厚,要看到什么时候?
九. 复习中的误区及普遍不良现象㈠猜题压题 每年猜题押题的焦点集中在作文。各个辅导班,&权威老师&均不甘示弱,少则十多篇,多则50篇。然后大家就背呀背呀。其结果呢,就是张三说难,李四喊不会写。平心而论,每年的作文都很好写,有足够的让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得15分的档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要凭背几十篇作文而不练笔是决不可能达到这种档次的。靠寄希望于个别辅导班,&权威老师&的预测,简直是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不仅英语作文,还有阅读,甚至完型,希望猜到题的也大有人在。我想说的是,用自己的实力来考研,不要靠机会运气。须知,考研中心的命题老师们是千方百计的避免被猜到考题的。
㈡题海战术 如果说数学还可以靠题海战术取胜的话,那么在英语上想靠题海战术取胜简直是天方夜谈。前文洋洋洒洒数万言,就是想强调一个理念:英语复习讲究正确的方法!拿阅读来说,只需要做150篇左右的阅读题就行了(50来篇历年考题,100篇左右的练习题,当然平常要多看英语期刊读物)。历年考题要精读,泛读结合,并仔细从文章,出题方式等角度分析,还要从写作角度分析,分析分析再分析,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人都会悟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的。其它的阅读练习题,依情况或精读或泛读。
㈢只用眼不用手 复习英语,要拿着笔,遇到好的词句,生词就记下来,并时不时作些批注什么的。尤其是作文练习,前面也说了,光看不练是得不到好成绩的。
㈣不能辨证对待别人的言论 在考研复习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当别人说他复习得如何如何的时候,自己要冷静的对待他的言论,切勿让他的言论绞乱自己的心态。复习中要不亢不卑,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得进行。
㈤频繁换书 记得我考研时,有段时间网上有N个人说这本书如何如何,那本书又如何如何。简直是闹疯了!其实没有哪本书比其它书更有绝对优势。所以复习过程中,切忌勤换书。比方说单词书吧,如果你买了一本,就至始而终。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说这本不好你也要用下去。你可以在书页旁补充一些你认为有用的,重要的东西。并且经常翻翻,久而久之,你就熟悉了这本书的编书思路,熟悉了书上的类容,也就越读越有收获。如果一会这本,一会那本,你遇见的永远是新的东西,怎能消化吸收?况且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看完这本又看那本。
㈥不重视历年真题 关于真题的重要性,我在前面已经阐述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㈦没有适时总结对于英语复习,我建议在复习伊始,就准备一个好一点的笔记本,把在复习中遇到的优美语句,陌生单词,长难句等摘录下来,并不断拿出来复习记忆。
㈧不知道如何维持坚韧的心态坚韧,其实是一种心境状态,因此它能够培养。跟一切心境状态一样,坚韧是奠基在固定的因素上的,这些因素是------ 1)固定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发展坚韧的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驱策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的困难。所以,复习一开始就要确定自己要考哪所大学,分析考上的难度,给自己定个位,告诉自己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多少汗水。
2)欲望:人在追求强烈欲望的目标时,较容易获得和保持坚韧的精神。想想自己考上研究生后会实现自己哪些愿望。或许你考上研是为了换个更好的工作争更多的钱,或许是为了找到女朋友,或许是为了扬眉吐气,或许&&这些都是你个人的欲望。复习过程中,当你想放弃想松懈时,想想自己的欲望,想想如果考不上自己就得不到自己想望的,你会重新拿起书本来。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在职的会比应届生更有动力的原因。
3)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计划,可以鼓励一个人利用坚韧的精神来执行计划。没有自信心,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易产生迎难而退的念头。如果你缺乏自信心,我建议定个合理的短期计划,并强迫自己完成。每次完成既定任务后,就会产生兴奋和短暂的成就感,同时好好奖励自己,比如吃顿麦当劳,由此促进自己去完成下一个短期计划。
4)固定的计划:即使它们是薄弱甚至完全不实用的,也可以鼓励坚韧的精神。并且完成计划,对于鼓舞士气,增加自信心等至关重要,还能促进继续完成下个目标。计划分两种,一种是长期计划,一种是短期计划。对于考研复习,长期计划的时间跨度为整个复习阶段,以月为单位分配复习任务。短期计划的时间跨度一般为一个月,以星期或者天为单位分配任务。我在上文中已经给出了英语复习进程的长期计划,余下的短期计划就需要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了。这样,使人对于整个复习就有一个充分认识准备,以防止当看到别人复习比自己快时心慌,使自己在复习阶段心态平和。
5)精确的知识:如果以猜测来代替精确的知识,就会在失望中摧毁坚韧的精神。在复习中,如果发觉对某个知识要点不是太清楚,一定要刨根究底弄个清楚。这样的做的好处,除了使个人复习牢靠以外,在别人问及某个知识要点而自己对答如流时,能促使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增强,保持一颗轻松愉悦的心。否则,一而再,再而三的放过一个个似懂非懂的知识点,最终让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导致失败。
6)合作:热忱、了解和与别人的合作协调,能够促使发展坚韧的精神。在考研复习中,要积极和别人合作,尤其是和与自己考同一个专业甚至同一个导师的研友合作。有些人喜欢处处&树敌&,特别是对那些和自己考同一个专业,同一个导师的人,简直狠之入骨。其实,这些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殊不知,就算你使他没有考上,也未必能保证你考得上。天下之大,比你强十倍、百倍的大有人在,你要作的是和他连手,共同复习研讨,共同考上。我还要特别交代的是,和一个研友(尤其是和自己考同一个专业的人)一起复习,还能够促使双方不断发奋,坚持不懈。因为你们相互之间可以互相帮助鼓励,取对方之所长补己之所短;而且,相互之间形成的学习气氛也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记得当初我复习的那间教室(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东405室),教室里学习的都是考研人,那种积极融洽的氛围,令我至今难忘。
7)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一个人光复习不娱乐,会渐渐消磨一个人的体力和脑力。每天一定量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对于相当多的&非学习类型&的考研人来说,适当的上街购物和游玩也是大有裨益的。娱乐时间轻松愉快的玩乐可以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对于保持复习中的坚韧精神也是有帮助的。切不可为了复习而牺牲全部的娱乐活动。
8)讲究效率:效率也是培养坚韧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就谈一些有关的学习上的心理学。复习阶段,我建议大家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如红色、兰色、黑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我在复习数学时,就用黑色代表做错的解答过程;用红色代表易错和重要的内容和步骤;用兰色书写解题的思路等。这样,在以后翻阅时,就有针对性,提高复习效果。对于阅读真题的分析也是如此。兰色代表对文章的分析总结,红色代表对错题的分析,如此等等。另外,学习时房子内的摆设也是制约学习效率的因素(引自一篇心理学论文)。比如:学习时背对着门,会引起心理上的警觉(这种警觉是自己很难感知的),对效率有害;而面对着窗户,容易使人被窗外的事物所吸引,有害效率。最有宜于效率(对大多数人而言)的是室内摆设简洁,房内色调呈暖色调,学习时面对着门等等(这也是很多大公司的办公室摆设)。
[&发布:互联网&&&&编辑:互联网&]
能飞英语网欢迎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能飞视听学习软件
能飞背单词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推荐文章
英语学习工具
版权所有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道 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