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激励自己学习的话的话理解“合作性学习”

当前位置:&&&&&&&&&
最新公告: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19:08:08&&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在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备受青睐,已成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我们在看到这个可喜现象的同时,也常常发现不少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流于形式,实效甚微。有资料显示;小组讨论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英语课堂,几乎每节课都有,少则一次,多则三四次。英语课这种形式的教学片段抽样分析显示只有36%的小组讨论具有积极效果,而54%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有8%的小组讨论则是浪费时间、毫无实效。上述资料说明在合作学习的探索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笔者在听教学公开课、观摩课时,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宣布小组讨论,话音刚落,前排的学生&唰&地回头,整个教室一派热闹景象。有的小组每个成员都在&踊跃发言&。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一枝独秀&由一个同学侃侃而谈直至活动结束;有的小组,相互推诿,你让我说,我推你说;有的小组,表面上看起来讨论得热热闹闹的,走进一听,在讨论昨天的电视剧:有的小组,成员分工不满,组长一直协调到老师宣布活动结束也没确定谁发言,谁记录:有的始终低头不语,纯当&听客&;有的左顾右盼,偶尔伸伸脖子当个忠实的&课堂观众&。凡此种种无不表明小组活动在该课堂只流于形式,浪费课堂时间,无效果可言。可以说,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缺的不是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而是如何切实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   l科学分组   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合作学&--J,b组竞争的活动中会出现&未开枪就投降&现象,投降者心知肚明&不是我不够勇敢。而是敌人的火力太猛&,小组间实力悬殊,分配不合理。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宜,分组时要遵循&组内互补,组间相似&原则。组内互补是指同组成员间在学习能力、性格特征、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组员都能找到自己最佳的角色位置,发挥各自作用,满足每个学生的成就感,形成一个互补的功能团体。组间相似是指每个小组在性别比例、组织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总体保持一致,不同小组间都存在竞争力,为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当然这种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可灵活组合,让学生有机会和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学习,逐步形成用不同的眼光看问题、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   2合理分工   明确合理的分工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有效的基础。在小组活动中出现的&听客&、&观众&、相互推却责任的现象,大都由于缺乏明确的个人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就变成了这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逃避课堂学习的&避风港&。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组员不参与或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可以说小组没有分工,就没有合作。因此,合作必须做到&责任到人&,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谁是组长,谁记录,谁发言,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以保证小组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   小组的组合应该是灵活的、变动的,组员要经常变换角色,使每个组员在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在分工时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主动挑选力所能及的任务,维护他们自尊心,提高他们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使他们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信心。   3指导监督   小组合作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过程习得,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但这种&生生合作&形式又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热热闹闹&的放任自由的景象,教师没有给予应有的指导监督。   &小组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交流,但不能认为只要把学生置于活动中,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学会交谈技巧了。对那些性格内向或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小组活动就是一种挑战。&(文秋芳,1999)。因此,教师就一些话题,首先知道学生如何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既是组织者。也是指导者、监督者。教育家迪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成功的合作,需要每个成员都学会必要的合作技巧,最重要的是表述和倾听。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要让他们注意倾听他人观点,吸取别人有益的东西。一边听一边还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言准备,想一想怎样讲得更好,别人讲得是否合理,还有没有更好的等等。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教师还应该指导其它一些技巧,如&求助或提供帮助&、&感谢或应答感谢&、&鼓励或应答鼓励&、&赞扬或应答赞扬&、&道歉或接受道歉&等。这种技巧不仅能更好地完成合作,而且对他们的将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尽量参与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帮助。小组出现问题或讨论受阻不能深入时,教师要及时指导点拨,使学生尽快排除障碍。尤其要多关注学困生,多了解情况,多给予帮助指导。   4分析评价   一次完整的、成功的小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总结、分析、评价。这个环节可以说是整个活动的升华。教师要适时给予分析评价,及时给予激励、表扬、指正、归纳。这对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起到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评价要多样性和开放化。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口头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然后教师总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可以是积分评比形式,注意:要以小组为单位,&竞争意识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如果以个人表现和能力为评分标准,那么就失去小组活动的意义。但如果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组员就会主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文秋芳,1999)。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责任感。我们还可以结合二者,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评价,形成立体的、多元的、交叉的、开放的评价体系,把综合评价作为模块小组评价的主要依据。   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存在差异,对学生要进行多层次的评价,根据学生参与和完成小组任务的难易度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将有利于全班共同发展。
[&发布:能飞英语网&&&&编辑:能飞英语网&]
能飞英语网欢迎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能飞视听学习软件
能飞背单词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推荐文章
英语学习工具
版权所有 & . All Rights Reserved.试从心理学视角论合作性学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试从心理学视角论合作性学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 姓名:郭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 指导教师:刘雅春
中文摘要姒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语言教学研究的中心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研究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和理论的研究,由此引 来人们对小组学习和任务型学习形式的关注。在国外,合作学习的教 学模式
已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实验,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现在已经成 为许多教育发达国家课堂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教育专家已 经注意到借鉴和运用合作学习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f但是,如何把合作学>-j理念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去却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的任务J。本文在教育理念上充分借鉴了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又从我国外语教学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英语课堂上开展了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即合作学习能大幅度提高学习 成绩、改变传统课堂的沉闷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活 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并用社会建构主 义和群体动力等理论来支持这个假设。本文分别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 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合作学习的起源 与发展、定义、要素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总结 和概括。作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也分别从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 学等方面证明合作学习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传统教学。本文对合作学习 的理论基础做了大量的查阅和筛选分析,并进行严谨的归纳和总结, 为下一步的实践活动做了强而有力的坚实基础;在实验研究方面,本 人将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应用于英语课堂,为学生创设情境性的场所。 以二语习得的自然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在有顺序的先看、后听、再学、后写的自然习得的过程中,穿插了许多开创思维的教学活动,比如逻辑游戏,自编自演的小品等小组竞赛活动。取消了精讲单词,单独讲语法的项目,而是把这些知识融进合作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 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从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成绩分析来看, 实验班的成绩远远优于对照班,并且,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实验班 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主动性和团队精神明显优于对照班。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实行合作性学习,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情感因素。 本文对中学英语课堂所做的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是对我 国教学改革所做的一个新的尝试,同时使合作学习在外语课堂中的推 广得到更有利的认证,并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效果, 它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此项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合作性学习 主动性社会建构主义英语教学 AbstractIn china,as we know,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st language classroomsareteacher-centered.111is approach,however,hasSOseriousdrawbacks in practicethat studentsarethrown intoarole of passivityand students lack opportunities of using and practic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herefore,students lose their confidence in learning.All thesecauseswilllead to the students’reticence in the classroom.Although teachers have been made great efforts to practice students―centered approach of teachingandtolearner autonomy inrecentyears,in some of the English classes,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school class.teachers still dominate the class.HOW get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isachallenge for thelanguage teachers. This iSacasestudyaanditfocusesoncooperativelearning.Cooperative learning issuccessful teaching strategy in which small teamsaeach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ability,usevariety of leaminga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asubject.Each member ofteam is responsible not only for learning what is taught,but also for helping teammates learn,thus creatingallatmosphere of achievement.untilcallStudentsworkthroughtheassignmentallgroupmemberssuccessfully understandand complete it.It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and get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it Can also enhanc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enhance students’self-esteemas onwell.Basedthe Europeanand Americanexperience of foreignlanguageteaching,together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Chinese real situations,teachertry to promote cooperativeonelear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lassroom.It is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traincompetence.ItCangetstudents’language communicativ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andonimprove their o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caseis based not onlythe theoretical researchesononthe originofand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but alsothe theories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aswellaslinguistics.And then,the articlediscusses the distinctions and relations among them, By promoting cooperaive learning i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regularly and analyzing the data.the conclusioncanbe reached that this methodhelps to increase students grades and motivat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s,and good atmosphere for English learning.As a result, the oral communicative 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Can be improved.createanauthenticInaword,cooperative learning is more suitable fortoOllr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more helpful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foster students’competence ofcommunication.It iS significant in the reformation in Chinese middleKey words:Cooperative learning Learner autonomy Social Construction English teaching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R期:d独笙.[兰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门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同 期:缸凌£!!芝塑.!!:指导教师签名:壅!l型i盎日期:塞!!竺:!主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必丕盘垒迎电话:碰!塑主邮编: 引言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国际间合作目益频繁,教育作为特殊的产 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必 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些发展的动力源泉就是教育。同时,知识经济对于培养人才素质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新世纪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应变能力等多项技能。传 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知识更新的快节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 才质量的要求。所以,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成了当前教育最紧迫的任务。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 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些在外语教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课堂上,教 师容易偏重讲授语言知识而忽视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 的语言教学活动,使我们大多数学生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并形成 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课堂教学 模式。这种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妨碍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说,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并等待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进行突破。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语言教学研究就有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重心转移,随之而来,合作学习的研究 与实践在国内外广泛受到关注和认证,现在教育发达国家的课堂组织形 式就是应用了合作学习理论。而我们国家却正处在尝试阶段,更多的实 践需要我们去验证它的优缺点。 本文立足于科学的理论基础,运用合作学习与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在做了大量有关方面的资料查询、求证之后,科学的把合作学习的先进理念带进英语课堂。以此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并肯定了合作学习具有刨设语言情境、普遍提高学业成绩、开发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并希望,在积极的小组活动中促迸 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这为解决我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瓶颈”突 破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为新世纪培养更多有用人才。所以这个 实践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2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教育的弊端使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失衡现象。而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传统模式好过时了的武器,我们如何拿着“旧式的武器”去参加新的战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了 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教学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方面,只注重语音、词汇、语法和 句型操练,不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的都是脱离环境的语法句子或“哑巴英语”。在认知与情感方面,只注重感知与记忆,忽视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无法适应新教材的灵活性。传统课堂气氛紧张、严肃、死 板,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新知识,因此学生缺乏乐 学多思的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班级授课制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是,单 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大大 地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步的课堂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 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这种授课方式往往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两极分 化,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传统课堂教学不利于健全学生的 心理发展,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个人努力成果,与其他同学存在竞 争关系。因此,同学问产生互不信赖,不团结的关系,并且在集体中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面对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在试图寻找一个途径去突破它。那么,合作学习正是我们苦苦寻找中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合作学习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方面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 际运用。合作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教学相长并大大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提问的机会均等。由于小组合作的形式存在,使 同学间的经验得到互补,互相交流,在知识的认识上避免形成“盲人摸象”的可笑局面。一个老农在临终前用一把筷子向后辈们展示了一个重 要的道理:合作不但能使气力变大,也能同样把人的智力,意志力变得 更持久;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拥有了创新能力的发 展,教师不再以灌输的形式“填鸭”他们,而是鼓励他们由自己亲自去做,去思考。合作学习鼓励个性张扬,用探究的手段去认识世界。所以合作学习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要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大挑战。由此看来小组合作势在必行。(--)合作学习的背景分析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在美国,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 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 国并成为国家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合作学习在教学改革中 成效显著,同时在民族势气上又有利于团结,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 家都普遍采用了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为了更好 的实旋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本文对合作学习的历史发展、定义、理论 基础和要素等作了大量的资料分析。 l、合作学习的历史发展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似乎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合作学习就是新生事物,现在提倡的合作学 习理论有历史证明:它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发展的结果。(1)合作学习在西方的历史发展。在西方,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M-F.Quintilianus) 在其代表做《雄辩术原理》中最早提出了集体教育的设想。昆体良说: “更多的学科必须由一个教师同时对学生进行教学”∞;十七世纪的捷 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ous)在其《大教育论》中从理论上 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其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儿童应在一起受 教育,以便他们互相督促和鼓励。为了保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他主张。转引自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杜,2001年10月第一版,第1~2页。4 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十人,挑选有能力的学生做组长。; 十八世纪末,英国教育家安得鲁、倍尔(A?bell)和约瑟夫?兰喀斯特(J?Lancaster)在创立和实施导生制时,实际上已经广泛的应用了合作性学习的群体学习方法。1806年,兰喀斯特学校在美国纽约成立, 于是合作学习的观念也随之传入美国,其中教育家帕克(F?W?Parker), 杜威(J?Dewey)深受其影响。他们将合作学习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 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创立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具体运用了小组合作 学习的方法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著名心理学家道奇在其老师勒温 关于“场”的动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竞争与合作的目标结构理论。 为课堂合作学习理论创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最终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了现代艘仓作学习研究热潮@。(2)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诗歌总集《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意思就是指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其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突出了合作学习才能提高的 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提倡小先生制,让学生一边当学生,一 边当教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上④可以看出,人类教育的史书证明,合作学习的思想与实践的 确是由来已久,而并非空穴来风。合作学习的历史思想为现代教育模式 奠定了丰富基础,并催发了科学的合作学习理论在当代历史舞台的兴起与发展。2、合作学习的含义与内涵@ 遵循中国的学术惯例,我们在介绍和讨论合作学习之前应该对其先 作一个界定。但是,尽管合作学习已有几十年的开发和历史研究,合作 学习的实践也已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于合作学习的概念还不能 达到统一认识,在表述上也各不相同。为了研究合作学习的精髓,我们 尽可能科学的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从而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下面。参见任忠印选编:《夸美纽期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23~224页。 o参见冯大鸣编译:《领导台作性学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6~27页。 o转引自庞国斌著《台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年5月,第2~3页。 o转引自庞国斌著《台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年5月,第2~3页。 西转引自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宝匿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第5~7页。5 就是国内外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合作学习的定义。(1)国外合作学习的定义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是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任务之一。他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 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 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合作学习的 另一位重要代表任务物梅瓦里克女士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 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2)国内合作学习的定义我国~些专家和学者在研究合作学习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 张。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就是其中的一位。从20世纪90年 代初他一直致力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在合作学习著作方面 最具有影响和代表性。他给合作学习是这样下定义的:“合作学习是一 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他阐述了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认知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 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 活动为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我国台湾的教育学者林生傅在论及合 作学习时指出:“合作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效关系到团体的荣辱。 虽然国内外专家者关于合作学习定义的表述不一致,侧重点也有些 不一样。但是综合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的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 涉入到以下几个层面: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而进行的一种互动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相长的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ee目标导向 活动;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 3、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纵览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合作学习发展到今天已 不仅仅是单一的教学策略或具体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合作学习的产 生和发展存在着坚实,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其中文献提到较多的有以下几个理论: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维果茨基将儿童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 或能力更强的同伙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1978)”。由此可见,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比高级 活动更高级的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 题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皮亚杰(1926)认为,社会经验 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合作更好的提供了同学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还要经常向其他组织解释材料,进行讲解等等,同时耐心的倾听其他 同学解释的学生也会比单独学生学得更好。所以通过合作学习能提高学 生的认知层次,促进认知发展。(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儿童有他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 如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影响他人的需要,与别人分 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入是具有乐群性倾向,正如波兰教育家雅?柯尔恰克所说:“儿童是感情的王子”他们的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组学习同传统教学相比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3)集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卡夫卡说,群体的本质是导致群体成为 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相依赖,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 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到共同的预期目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o参见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1月第4次印刷。7 也不需要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和紧张,同学问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Slavinl983,Blaneyt,1977), 这种情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关联,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敦暴。(4)课堂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理论强调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传统的班集体教学当中,教师处于权威 地位。学生为各自的目标奋斗,同学之间是竞争的关系,缺少互助,教师奖励也只是个别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但是在合作学习 中,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小组获得成功,小组成员才能 达到目标。师生的单项交流发展成为多项交流,奖励由过去主要对学生个人奖励发展面向小组的合作性奖励,教师与学生不是权威关系,而改 变为学生自控为主,教师协助为辅,所以小组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过 程。建构主义原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 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的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既能敬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包含哪些因素等等,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可能由外人传送给学习者,学生也不会对他人传送的知识“原版”照收;不同的学习者用各自不同的先前知识、经验对相同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因而建构了不同的学习效果。由于建构主义重视学生自己的 主动建构,所以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就相关经验看法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从而深入反省,思 索自己原先的知识,并建构出新的更完善的知识。由于建构主义肯定同 学间互动及师生间互动之重要,所以合作学习方式被高度肯定。 4、合作学习的五大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的要素是指在具体运用合作学习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 就是说,构成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指任何一个合作学习都应该具有的 要素,不管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方法如何,离开合作学习的要素,就 不能称其为合作学习。所以,只有把握了它的基本因素,才能深刻把握 合作学习的理念。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看,大家比较公认的理论当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作学习中心约翰逊兄弟俩提出的五大因素论:积极互赖(positiveinterdependence)、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face-to.face interaction、个体和小组的责任(individualand group promotiveaccountability)、人际和小组技能.(interpersonal andsmallskill)和小组自评(group processing),将这些因素系统地组合在小组学习的情境中才能使合作学习的有序实施取得长期的成功。各要素具体含义如下:积极互赖可以这样理解,中国有旬名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很好的解释了积极互赖的含义,人与人之间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就像一个球队一样,一个球员不可能离开其他队员的帮助而取得成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积极互赖指的是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但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其他小组内的成员负责,只有全体成功 了,他个人才能获得成功,所有成员都要有同生死共患难的团队精神。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指学生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为取得良好成绩、完成任务、得到结论等而付出努力。从本质上讲,面对面的互动的 动力来自于积极的互赖关系的促进,由于积极互赖所激发的学生之间的 互动和言语交流,才使得教育的结果发生某种变化,约翰逊等人认为,课堂上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可以产生许多教育效果。个体责任是指每个同学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 分配的任务。个体责任通常是通过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的评估来表现的,评估的结果反馈给小组和个人,由此可以使每个学生对小组的成功负有 不可推脱的责任。让学生更有责任感,不做“拉后腿”的人。实际上, 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可能的范围内成为强者。而个。参见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1月第4次印刷。 体责任则是使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前苏联著 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1978)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们今天在一起能做到的事情,将来他们自己也能做得到”。 人际和小组技能: 美国大实业家洛克菲勒(Rockefeller,J’D’)曾经说过:“与太阳底下所有的能力相比,我将更多关注的是与人交往 的能力。”由此可见,社交技能在学生以后发展中的重要性,处理好人 际关系是合作学习对学生运用社交技能的奖励以及对社交技能的掌握 上卓有成效。一般来讲,学生的社交水平越高,学生从合作学习中获得 的学业成绩就越高。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小组自评可以描述为小组 成员对小组是某一活动时期内,哪些组员活动有益,与无益,哪些活动可以继续或需要改进的一种自我反思性活动。 二、合作学习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与发展状况(一)合作学习对国际社会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据资料表明,合作学习是当今流行于欧美许多中小学的一种教学 模式。其产生至今虽仅30余年的历史,但其推广与普及的速度却相当惊人。美国一项全国调查显示,约有79%的小学教师和62%的中学教学 经常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个教育行政分权制的 国家,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是由学校和教师自由选择。所以合作学习在 中小学应用如此广泛,足以表现它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也是因为它能够 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实效显著。所以合作学习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 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 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二)合作学习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反思一般认为,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2l世纪初进入了相对成熟的时期。我国学者和 专家经历了20多年的的研究和改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结果 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l、合作学习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6月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指出,我们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要形成积 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程要关注、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全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蓬勃展,一些工作在前沿教育战线上的 工作者正在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下面就是各地区的发展现状。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我国较早尝试运用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的是浙江 省杭州市,就合作学习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收到 了较好的研究效果。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开展了长达6年的实验与研究。该课题的成果填补了 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项空白,在同类研究中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9月1日为止,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区已由原来的38个扩大到500多个,参与实验的中小学生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课改实验区被广泛应用。上海, 大连等地的实验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参与合作研究的人员从最初是几 位学者和几个实验基地的中小学教师,现在扩大到几乎各级各类学校和 研究机构中都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成分越来越多样化。 2、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育改革的实践工作,都要面对传统思想的抗衡。面对传统教 育的种种不利之处,可以说,我国关于教学功能的认识是走了很长一段 弯路。最初,发展学生的智力成为人们主要考虑的问题,各种改革方案 和措施主要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来进行的。我们也应该承 认,这些改革措施对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有一定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种认识方式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在肯定了智力重要价值的同时,又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结果,在实践申,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限制,所以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讲,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着脱节现象,各行其是 者居多。学生的认知功能与情意功能结合起来是现代教学的根本要求。 在这方面,合作学习力求达到认知、情意和技能诸目标的协同一致,是 一种均衡的策略体系。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此,可以说,合作学习开启了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领域,丰富和完善了教学改革的内涵。 为了培养新世纪人才,在外语课堂中我尝试地应用了合作学习理 论,以此希望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能够普遍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通过他们在小组里团结协作,培养学生各方面 能力以达到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所以,在对合作学习的背景极其理论研 究、分析后,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可实际操作的教学设计模式,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批评和争论,并小心翼翼的运用“渗透”二字。 三、合作学习教学理论在英语课堂的应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因此,一年来,我以“把合作学习带进英语课堂”为课题,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我所实验的课题内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合作过 程中达到集体利益的进步。小组合作是实验的形式,这种合作教学模式 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水平、学习的能动性、学习中的社会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并验证此教学模式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程度,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模式,由此探索与此模式相应的评价思想方法与基本手段。(一)合作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1、实验班人数的确定: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随意挑选其中的一个班(五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六班)作为对照班。人数都不超过40人,学生的选取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测试。2、实验班教室的配置要求: 小组台作学习的情境性创设是否能成功实施合作小组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在座位上精心设计和安排了合作型小学习环境,以利于师生之间 的多元化交流。在采用特制课堂桌椅(桌椅相连),根据教学需要随意 组成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座位是固定的,小组成员在前后桌。3、合理分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合理的进行分组是合作学习 的前提。因此,通过与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设计,按班级授课制学生较为固定的特点,前后邻座的5个同学一组,共分8 组。组员一般按学习成绩,及个人能力表现的强弱来尽量平均分配,尽 量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配方法。分组依据如下: (1)按学习成绩分组:每一组都有成绩差别的配伍,这样有利于使各个小组的成绩大致相 同。实践也证明,能力好的学生与差一些的学生都能够从合作学习中受 益。比如,好学生通过向其他学生讲解学习内容可以增加他的认知、推 理水平,还可以培养他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差生通过小组合作能使他 得到更多机会表现自己,从而增加更多的自信,降低对学习困难的焦虑。 (2)按表达能力分组: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强,而有的虽然口语表达不好,但有可能观 察能力强,并且思维逻辑能力也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但并不 一定非让口语表达好的同学去做解说,每个人的机会均等。 (3)按性别分组:建构主义认为,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认知风格、能力、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所以,在小组内男女搭配可以丰富小组的认识闯题、 分析问题,解决思维的问题。女生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男生开朗大方,思维跳跃,灵活,他们看待问题的层面不同,得出的结论更能弥补认识上的不足。(二)具体实施办法在实验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随堂进行跟踪实践。本文立足于交际学原理,利用二语习得的自然规律,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达到教学目的。 那么,如何通过合作小组形式在引入、传授、分析和拓展教材内容上有 所创新,对于执教者是一种考验。合作小组如果实行得好,是不受教材限制的。比如下面我以老版教材JEFCBook 2BUnit22为例,我在一堂课中确定一个或几个教学任务,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划分,将分解后的 任务落实在各个小组当中,让小组独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查询奥运全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复习表示体育运动的词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具体步骤如下:(1)情境性导入:课前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已利用课下时阉通过 图书馆和网络等途径查阅了资料,了解各项运动的名称。我在一开始上 课时,可以从各小组那获得很多资料来源。通过小组竞赛形式,进行课 前“热身”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类似于电视节目中常见智力竞赛,比如:Ball Game包括哪些项目,以小组抢答的形式进行小组和个人积分。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兼顾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呈现新课作了铺垫。(2)新课介绍:合作教学的讲授,力求简要清晰,多信息、高密度 和快节奏,为学生营造一种“做中学”的良好氛围,并为后续的小组活 动留有足够的空间。M.韦斯特指出:“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所以,我在每节课的集体讲授时间不应该超过15分钟,而要把大量的 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小故事、简笔画、设疑导入等有 趣的呈现方式,运用无意注意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例如,我采用了 逻辑游戏来呈现我的新课程。我把班级临时分成两组,男女各分一组, 让他们在回答每一道题的时候,由他们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类似五子棋 的框内,添上他们荣誉的字母。男孩儿用“B”代替,女孩儿用“G”代替,像走五子棋一样,哪个小组的字母多,并能站成一条直线,哪个 小组就获胜。这样的词汇课既生动又有趣,学知识的时候还可以锻炼逻 辑思维,很受学生欢迎。有时情形激烈的时候,学生不让老师下课。(3)操练阶段;小组合作的最充分的地方要数操练这一环节。此 环节是“合作教学”的重头戏,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此阶段充分 的利用了互动这一原则。首先是师生互动,然后是生生互动,基本达到 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除了利用固定的“鹦鹉学舌”式操练让学生熟悉句子,接受新知识,我还安排了小组互动进行表演,利用课堂上的语法与对话自编短剧,小组可以毛遂自荐进行表演为小组积分。最后教师总 结,对小组进行集体表扬或指出不足与努力方向。其中有一个节目,向 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熟悉的或所搜集的某个运动项目的具体情况。以Myfavoritesport为中心任务。各组学生可补充运动项目的规则,搜集并分类有关体育运动历史由来。此项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捕捉信息的能力,丰 富了视野。 (4)练习阶段:小组自编短剧,上台前表演,形式要轻松,让学 生有话可说。但是,我要求学生上台表演一定要脱稿,对于这条规则学 生有时可能感到困难,但是,时间长了,练习多了,困难就减少了。因为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要做到脱稿演讲必然要经 过大量的练习。而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训练,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 的过程,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能整天拿稿讲话的。 (5)结束阶段:统计小组得分,对总体成绩与个人成绩进行评价。我最后作总结(6)小组评价:主要以群体评价为主,坚持评价小组为主,评价 个人为辅的原则和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 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境界。我十分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采用宽松和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通过观察、交谈和问卷调查以及组织学生自评等途径进行。在评价之前,笔者常和学生商定评分规则,有时给个人和小组一起评分,有时只给小组评分。一年多的实验结果发现,学校广播站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实验班。 校内节目主持人大部分也来自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与对照班的对比结果非常明显。17 四、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是对比班成绩明显地呈现“两极分化”。主要原因在于, 学习进度慢的同学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帮助和指导,掉队了,。而实验班 这种现象却很少发生,在测试中还发现,实验班的听力部分成绩也明显 优于对比班。在口语方面,实验班的学生在英语角,英语演讲活动中, 英语口语比较流利。尤其在班级气氛上,实验班比较容易调动,学生思 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校英语广播站里的七个主持人中有六来自于实 验班。可见,在英语学科中有效的渗透合作性学习这一方式,作为其他 学习方式的补充,不但有其可行性,而且还有其必要性。其分析如下:(一)合作学习能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从成绩表对比来看,研究班的总体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由于小组的学习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学习成 绩的提高是可想而知的。维果茨基将儿童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 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伙合 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1978)可见儿童间在 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比高级活动更高级的行为。不同程度的 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 提高。进一步说明了合作学习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成 绩附表)。N试 \矿\班\目实验班上 人学期下学期年级级\ 数43平均分 合格率 标准率85.3 87.6年级名次2 1人数 平均分 合格率 标准率43名次2 1对照班、95% 100%0.275O.25187.1 90.390.3%100%0,178O.1314040 (二)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每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活 动的主角,老师不在是“一言堂”,而退居为辅助地位。在合作学习中, 师生问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 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 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科 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 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 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的情感因素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 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和综合能力。 几乎所有的合作学习方法都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小组成员共同 完成学习目标提供了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扮演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向小组成员解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学习内容。由于学生处于在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下,那种参与意识,平等意识也增强了,自信心与好奇心使他们更乐于冒险,探 求知识的来源,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与小组戍员充满理解的倾19 听使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其学习的焦虑大大降低,甚至消失。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变得被动,害羞内向。合作学习方法使他们 有机会首先在小组这个小规模的集体中得到锻炼,在综合阅读与作文训练中运用合作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在公开讲演与参与课堂讨论时的自信和自尊(Crandall,1999),而这两种情景对外语学习者来讲是最易产生 高焦虑、自信和自尊受到最大威胁的学习情景。所以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的突破这种局限性。(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卡夫卡说,群体的本质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相依赖,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 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到共同的预期目的。那么合作学习恰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 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合作意识是现代 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 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另外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 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 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 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 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 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 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 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五)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 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ohnson)曾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 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人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毫无 疑问,成人与儿童双边的教和学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性。“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 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 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为有力。但课堂上同 伴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地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因此,由于这种关系促进了 教学相长的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达到了最优化。 实验结果分析: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学习属于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个体性学习,每 个人都是单独的,学生靠自己的学习来完成那些与其他同学不相干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行为利己不损人,庆贺自己的成功,奖赏资源不受限制。 但是传统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建立个体与伙伴或与教师的融洽关系,可 以在认知上互补,获得认识会更全面。如果学生间的交流变得少了,因 为竞争的原因,所交流的世界是被虚假的信息误导的。那么在他把这些错误信息带入到学习中去。学习就会变得越困难,越复杂。因此竞争与个体化的学习情境阻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而在合作学习当中学生必须将同学与教师视为合作者,而不是自己学术和个人成功的障碍,所以,教师的任务是构建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在一起合作学习,使 他们获得更大的收获。因为,在合作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可以 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 越多,他们越能提高合作技能,从中获益越大。所以合作学习符合教育 规律的发展,值得让我们~试。 结论现代外语敦学已把研究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即从研究如何教 到如何学。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学习者自身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 学生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使其真正成为知识的处理者和转化 者。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来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实践证明,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多,这种新的它能够真实的突出学生的主教学模式会慢慢得到完善的应用和普及,体性,并以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强调教学过程 中的人际互动合作关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机,关键还有重要的一点:合作学习不但能够 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它还能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它能为应试教 育向素质教育的过度做个连接点。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共同分享成 绩等合作方法积极的影响学生成绩,激发学生相互鼓励和帮助,从而产 生愉悦和满足,映起学习的热情。可以说,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实 践是值得尝试的,这为解决我国人才外语交际能力薄弱的实际问题提供 了一条可行性途径。只有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跟上 时代的步伐,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说,合作学 习的经验积累是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的。 经过合作学习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 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其中最明显的是小组合作并不是总是高效的,比如,小组合作要做到充分,“度”的把握十分不易,比如,学生主动 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就失去了“人人进步”教育意义;即使学生主动参与,参与度又均衡,但是课上的合作时间怎样 才能算作合作充分了,要有更多的实践经验才能把握好;有时角色落实 不到位,学生互动产生困难,还有教师评价不够全面都会导致小组合作 学习产生低效现象的产生。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着重解决这方 面问题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好课堂教学设计。例如传统教学中 的优势怎样合理的穿插在合作教学当中发挥更大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地去探索和尝试,以找出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Ellis…R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3learning:月,第1版。2.Johnson,D,w.,Johnson,R.,&Smith,K.(1991).ActiveCooperative in the Company.classmom(6th Ed.).Edina,MINI:Interation BookJuan3.Kagan.S.(1 9883.cooperative learning.SanResources for TeachenCapistrano,CA: A4.Scollon,Ron.& Discourse ApproachScollon,S.w‘,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5.Sharan,S.&A.Shaulov“Cooperative Learning,Motivation tolearning,and Academic Achievement'’,In s.Sharan(Ed),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and Research,Praeger Publishers,1 990.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3月,第~版。6.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l版。7.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1月第 4次印刷。8.冯大鸣译:《领导合作型学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次印刷。9.王少非:《西方的合作学习模式与要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 育版),2002年第9期。 lO.王海青:《学会学习学会分享》,《湖北教育》,2002年第1 1期。 11.袁昌寰:{21世纪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社,2002年第一版。 12.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教育评论》,2001年第二期。13.唐秀宁:《初中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 研究》,2002年第二期。 14.钟启泉:《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15.张凯英:《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青年教育导报》,2001年第4期。16.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17.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明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l版。18.和学新:《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7期。l9.吴幼影:《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北京教育研究》,2002年第2版。2000年第l期。20.衣钟哲:《合作学习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1.刘振中:《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第4期。 22.刘春红等译:《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23.支Ⅱ启艳:《论合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现代教育论丛,2002年第5期。 24.刘启艳:《试论合作学习技能》,《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25.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6.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27.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 28.龚凡履;《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小学英语 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8期。 29.黄伟:《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8期。30.曾奇:《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2年第6期。 31.黄爱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7期。 32.焦晓俊:《论英语教学的建构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 年第6期。33.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00年第2期。 34.衡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能力初探》,《小学教学参考》,200224 年第2期。于俊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第4期。 肖川:《论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罗琳:《在交往中学习交往》,《江苏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刘金梅:《论合作学习与外语学习者的积极情感》,《中小学英语教 学与研究》,2003年第9期。宋仁福:《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3年 第7期。陈奇:《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 后记此篇论文的撰写和实验研究历时一年左右。在此工作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我的指导教师,刘雅春老师,导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和以诚相待的精神影响了我。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从选 题的确定到整体结构的把握,到最后成稿阶段,她都给予了我大量的指 导,她更是经常在休息日为我的草稿进行批改。我由衷感谢我的导师还有其他在实验当中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和配班的班主任老师。没有她们, 也许这篇论文就不会顺利完成。这篇论文不仅是我收获的一个研究成 果,论文写作过程更使我受到一次深刻、严谨治学的再教育。所以在这 里,我要由衷的感谢他们的热情援助。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126 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郭洁 东北师范大学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 卓张众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位论文]2007 2. 王文清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的行动研究[学位论文]2006本文链接:http://d..cn/Thesis_Y671712.aspx
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励自己学习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