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 佛教用佛教理论强化了其悲观哲学,开创了唯意志主义哲...

如何理解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_百度知道
如何理解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是一种与乐观主义相对立的消极的人生观。它认为恶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力量,人生注定遭受灾难和苦恼;善和正义毫无意义,道德的价值只在于戕灭欲望。叔本华认为:“人生如同上好铉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他认为因为人有意志,所以就会有欲求和渴望。而欲望只会带来痛苦。因为如果人有欲望而得不到满足,这是痛苦的。要实现任何一种欲望的过程,都要遇到无数的麻烦和困难,这也是痛苦的。就算欲望最后实现了满足,也只是暂时摆脱痛苦,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聊和空虚。何况人并不只有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欲望,满足了一些,其他的也满足不了。旧的欲望刚刚实现,新的欲望又产生了。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他的人生观之所以是悲观的主要是因为他把人的生理看作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争取夺利、尔虞我诈,之所以会有欺诈、欺骗和不信任以及暴力特别是战争的产生都是人的生理的结果,一种人的生理的产生不管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其结局都是痛苦的。如果人的生理得不到满足,毫无疑问就会产生莫大的痛苦,一种人的生理得到了满足,那么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满足后的空虚、无聊。另一种是又产生了新的人的生理,欲海难填,周而复始,人会不断处于日益膨胀的人的生理之中,这些人的生理使人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不断使人处于空虚、缺乏、疲惫、痛苦的状态之中。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命是和痛苦分不开的,人生就是苦难,世界就是地狱。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无疑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他把最基本的生存人的生理看作是万恶的根源,显然是靠不住的,人固然要生存,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才能从事社会性的活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人的动力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的一种人的生理冲动,一个没有人的生理的人他不可能有所作为,其本质也只能是痛苦。但是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同样有我们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地方,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个行为主体都在同客体发生着联系,主体的思维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客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损害,所以主体在实施具体行为的时候应该把握一个健康的标准,这个标准往往要依靠道德来衡量。我们说,人的生理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一种人的生理的终结意味着另一种人的生理的开始,关键要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价值观去理解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放弃那个健康的标准,疲于一个个接踵而至的人的生理中,其身心无疑是痛苦的。  叔本华认为摆脱人生苦难的另一种方式就是禁欲和绝欲甚至自杀。他认为既然人的生理是痛苦的源泉,那么人如果想彻底地摆脱痛苦就要禁欲和绝欲,在禁欲与绝欲的过程中忍受一切的痛苦和煎熬,以至大彻大悟,灭绝自我,最终达到佛教的“涅讥长皋刻薤灸鸽熏龚抹磐”境界。叔本华引用了东方佛学的思想,提倡禁欲与绝欲而且鼓励人去自杀彻底地摆脱人生的痛苦,这是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最消极的地方。由人本主义到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它具有不可逆性,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拥有了生命就拥有了一切,以自杀的方式来摆脱自己的痛苦是不可取的,因为你在自杀的同时会给亲人和朋友带来更大的痛苦。  快乐是生活的真谛,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我们摆脱那些烦恼追求生命中的快乐吧,因为你做得到。
悲观是人的一种气质,如果你没有这种气质是难以理解其人生观的,也不需要去理解。叔本华认为行动的原因是意志,就好比现象的原因是物质,因此意志是实在,行动是表象,而他的悲观气质使得他认定意志是痛苦的根源(也受到印度宗教的影响),越少动用意志,人的痛苦就越小。他还否定了任何改变或改进的可能,如教育对人的影响等等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是最简单的唯意志论。他否定了德国的古典主义哲学,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哲学,把一切归还为盲目意志。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的中心思想就是,世界本体是一种神秘的盲目的意志,意志是主宰一切理性和科学的唯一。对于生存意志其本质就是空虚和死亡。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的形成与其生命的历程与性格息息相关。
其他类似问题
悲观主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的位置: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精)
&&&&叔本华所著、林康成翻译的《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人生总论”、“处己之道”、“处人之道”、“命运与世道”和“阶段人生”。在这五个部分里,叔本华分别从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意志与心智、荣誉与名声、行为和个性、命运与年龄等几乎囊括了人的一生各个方面,阐述了独特新颖的“幸福论”。
&&&&叔本华所著、林康成翻译的《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取自叔本华一生中最后一部巨著《附录与补遗》,是他对哲学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这篇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名声沉寂六十多年不获承认的叔本华一夜成名。正如他所说,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是《附录与补遗》中最精华的部分,书中,叔本华融合东西方哲学的主流,披露人性和世故,加以睿智、生动的笔触,娓娓地跟我们讨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发挥此生。&&&&这本充满悲观主义情绪色彩的书中,叔本华从广泛的人性角度入手,分别对人们自身的所有、地位及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给予了细致入微的阐述。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辨与箴言更是人们处世修身的大智慧。
&&&&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大师。一生未婚,以狗为伴,家产万贯,却并不得志,生前思想也不广为人们所赏识,去世后却大大影响了后世哲学。其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等。作者从唯意志论出发,以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无畏道出了人生特有的悲剧性、荒诞、虚伪与不幸,对诸如世界、人与人格、生命、地位、荣誉、财富以及审美、伦理、政治、智慧等一系列困扰人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见解。
第一章 人生总论第二章 处己之道第三章 处人之道第四章 命运与世道第五章 阶段人生
&&&&箴言与哲思&&&&叔本华,生于日。父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母亲是一位通俗小说家。他从小就厌恶商业生涯,憧憬文人学者平静高雅的学术生活。叔本华最初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来改学哲学,对柏拉图和康德哲学至为倾服。1814年,叔本华取得博士学位。1919年发表重要哲学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继承了东方印度哲学、柏拉图哲学和康德哲学的精神,确立了他的悲观主义的哲学体系。以往众多的悲观主义者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用这么大的学问来证明悲观主义的看法是正确无误的,同时又说明生命本身是不幸的。在他心目中生长、存在着的这种对生命的悲观主义态度,影响了他的一生,直到生命结束都没有改变过。&&&&叔本华生时并不广为人们赏识,却大大影响了后世的哲学。他高瞻远瞩,看出人是非理性冲动的牺牲,为弗洛伊德和一般心理学的理论开创了先河。日,叔本华在法兰克福逝世。&&&&这本书是叔本华誉满天下的最后一部著作《附录与补遗》中最精华的部分。他融合东西方哲学的主流,科学地披露人性和世故,加以睿智、生动的笔触,娓娓地跟我们讨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发挥此生。在这本充满悲观主义情绪色彩的书中,叔本华从广泛的人性角度人手,分别对人们自身的所有、地位及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给予了细致人微的阐述。另外,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辨与箴言更是人们处世修身的大智慧。&&&&全书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人生总论”、“处己之道”、“处人之道”、“命运与世道”和“阶段人生”。在这五个部分里,叔本华分别从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意志与心智、荣誉与名声、行为和个性、命运与年龄等几乎囊括了人的一生各个方面,阐述了独特新颖的“幸福论”。&&&&一、人生总论&&&&对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作了基本的划分:人的自身、人的所有和人的地位。另外,对人生的选择和准备作了总体的概括。&&&&二、处己之道&&&&本章阐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幸福快乐和内心的平静安谧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如何应对人生的各种不幸的遭遇,以求得比较完美的一生。特别地,作者强调了孤独对个人修养的磨炼。&&&&三、处人之道&&&&人的一生免不了与人交往,包括配偶、父母、孩子和朋友等。在人生旅途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宽容和自律,避免与人争论和口角,这样我们的一生将获益良多。为人处世的睿智,更显哲思的光辉。&&&&四、命运与世道
&&&&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不管命运如何坎坷不平,我们都应该坦然而对。人生不会永远幸福,也不可能长久地陷于不幸。正所谓“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五、阶段人生
&&&&从出生到死亡,人们要不断经历痛苦和折磨。在每个人生阶段,我们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和死亡。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生图景,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顺利走完一生。
&&&&人生是什么?如果世人不能免于痛苦和不幸,我们应该怎样求得幸福和成功?无数人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苦苦寻求人生的真谛所在,更有多少人为了获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耗尽一生的精力却一无所得。人生竟是如此神秘莫测么?我们可曾在黑夜里,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思考过关于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生活是为了什么?如何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谧?怎样才是完美的人生?
&&&&或许我们都曾经这样思考过,也为此迷茫不解而深感痛苦。人生是如此的复杂多变,以至于我们浪费了多少青春和美妙的时光,为了活命而不惜牺牲宝贵的年华。
&&&&在这本书中,哲学大师叔本华从唯意志论出发,以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无畏道出了人生特有的悲剧性、荒诞、虚伪与不幸,对诸如世界、人与人格、生命、地位、荣誉、财富以及审美、伦理、政治、智慧等一系列困扰人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见解。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给许多处于迷茫中的人们提供了最可慰藉的处世为人的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思想。这是一本闪烁着高度文学价值的哲学杰作,历经百年而更加闪耀着哲思的光辉。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人生的福分&&&&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福分划分成三类:来自外界的福分、来自心灵的福分,以及来自肉体的福分。我不计较这种划分的内容,只想保留它的数字。据我观察,人的命运的根本不同点,可以归结为三类:&&&&人的自身:针对人格的广泛意义而言,它包括健康、精力、美、脾气、品性、才智和教养。&&&&人的所有:就是指财产和其他各种可能占有的一切。&&&&人的地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人把你看成什么,或更严格地说,他人是根据什么看待你的。这可以从别人对你的看法中透露出来,而别人对你的看法,又可以从你所获得的荣誉、地位和名声中明显地看出来。&&&&人生是一次旅行&&&&为我们的一生做周详的准备――不管是哪种;隹备,都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愚蠢行为。这种准备,首先假定我们会长寿,我们可能活到人类最长天年――有多少人能活那么长久!即使能活那么久,对于所完成的计划而言,也太短了。因为要实现那么多的计划,需要的时间比我们在开始时所想到的要更多。而且沿途会有许多事故和障碍。&&&&在人世中,究竟有多少人能达到目标?最后,纵使目标达到了,我们思考时间对我们的影响,不管是我们的工作能力,还是享受的能力,不可能一辈子都一样。因此,我们全力以赴希望获得的东西,往往在得到的时候,发现已经不适合我们。&&&&为某一伟业做准备所逝去的岁月,无意中剥夺了我们去贯彻它的力量。一个人不畏艰难和危险所累积的财富,自己却常常无法享用,勤劳所得只能留给他人;或者是,他多年努力奋斗所获取的职位,却没有能力担任。对他而言,幸福来得太晚,从另一方面说,他自己抵达得太晚,无缘享受幸福。&&&&人生好比一次旅行,沿途所见景色跟开始的时候不同,当我们走近些,它又有变化。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对我们的愿望而言,更是如此。&&&&我们时常找到些别的东西,一些甚至比我们所寻求的更好的东西。我们所要寻找的东西,往往不在我们着手寻找的那一途径上,而在另一条小路上。我们没有找到期望的欢乐与喜悦,我们获得的是经验、世故、知识――一种真正而永恒的幸福,而不是短暂的、只在幻想之中才有的。&&&&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怎样的,主要在于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它,所以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有人认为它荒芜、枯燥和肤浅,有人觉得它丰富、有趣而充满意义。&&&&我们竭尽力量唯一所能做到的事,就是尽力发挥我们个人的品质,让我们从事的事业,能够用上我们的才智,在能力范围内,极力避免其他的纷扰。因此,我们就得选择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职位、行业和生活方式。&&&&认识你自己&&&&建筑工人可能对所建房屋的通盘设计一无所知,无论如何,他不会心中老记挂着设计图样。对于一般人也一样:在他一生进行活动的每日每时,他很少想到自己一生就其整体而言的路程和特性。&&&&如果一个人要让自己的事业具有价值和重要性,如果他要精心策划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那么,他就需要不时地把注意力转向一生的“蓝图”,也就是一张具有设计概要的小草图。&&&&当然,要这么做,他必须运用“认识自己”的格言;他必须对了解自己的方法有若干进展:他必须知道在一生中他的真正的主要的和最为关键的目标是什么,他最想拥有的快乐是什么;还有,在那之后,什么在他思想中占据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他必须找出,就整体来说,他一生真正的使命是什么,他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跟世界的一般关系如何。&&&&如果他为自己的重要任务画好了草图,时不时地看一看自己一生的这张小图,当是最能刺激他、鼓励他、提升他、促使他采取行动,使他不至于走上错误的道路。&&&&快乐不过是梦,忧伤却是现实的&&&&拿我们所经历的欣喜或欢乐,去衡量一生的快乐与否,显然是采用了错误的标;隹。因为欢乐毕竟是负面的。认为欢乐会产生快乐是一个错觉,是受到羡慕心的偏爱所致,最后难免会遭受惩罚。&&&&痛苦给人的感觉是不折不扣的,快乐的真正标准就是没有痛苦。如果我们没有遭受痛苦,而且又不觉得生活枯燥,世上快乐的必要条件都已经达到了。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我们绝不应该用痛苦的代价去换取欢乐,即使只是局限于招致痛苦的风险,也不应该去冒犯。要是那么做,就是以正面的真实去换取负面的虚幻。但为了避免痛苦而牺牲欢乐,却是有利可图的。至于痛苦是跟随在欢乐之后,还是在欢乐之前来到,都是无关紧要的。P3-10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孙荷芬
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创立了一个以现象主义知识论为前提,以唯意志主义本体论为核心,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人生观为归宿的完整的哲学体系。这种主观体验虽然从哲学家本人来说是个体性的,带有非常明显的个性色彩,但事实上都是其个人对社会和自身经历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叔本华之所以会得出生成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就在于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给社会带来的恶果,以及他个人缺乏爱和被爱一生的不幸经历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休验的结果。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性质。既然人生就是无尽的欲望,不尽的痛苦,是一场悲剧。他的哲学是悲观主义的,因为他认为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痛苦的,同时他还提出如何解除这些痛苦和悲剧。
一 叔本华的哲学体系
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成意志痛苦的理论。叔本华自称他的哲学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他提出了他著名的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认为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人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并且,要是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他那儿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
&从主体出发,叔本华得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的结论后,他又认为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真实意义在于认识“自在之物”。即表象背后的本质。要认识“自在之物”,则必进一步深人到主观世界领域,从外面的世界表豪的世界得不到任何答案。“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从外面的意志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人类有意志,动物、植物也有意志,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世界万物尽管在现象上各不相同,而在其内在本质上是同一东西这东西就是意志。不同的是,意志的客休化程度有高低大小之分,它们形成不同的级别,而人类身上的意志是最完善、最发达、最鲜明的。意志本身又是自由的,是没有什么法度的,是完全独立和绝对自由的。意志最重要、最木质的特征是没有目的,没有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
叔本华在得出意志便是欲求后,又进而认为欲求就是痛苦。作为世界的本质的意志是一种“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是一种无目的、无止境的永不满足的欲望,所以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痛苦。因为欲望、冲动是无穷无尽的,而它的满足却总是暂时的、有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便是痛苦;而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新的欲望就会继之而起,永不满足,亦是痛苦;纵然欲望得到了完全的满足,所带来的就是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同样也不免于痛苦。另一方面,意志现象愈完善,痛苦也就愈显著。植物是没有痛感的。最低等动物的痛感很微弱。脊椎动物因为有了完善的神经系统,痛感能力就较高。到了人,痛苦就达于顶峰。而对于人米说,智力越发达,痛苦就越深重,因此天才是最痛苦的。“于是任何人生彻底都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所以人生如同钟摆,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性质。
因此,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与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人生就是在痛苦的匮乏状态下力求去掉匮乏可又不能去掉的悲惨存在。
二 叔本华哲学思想产生的个性色彩
叔本华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生哲学家,他从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出发,道出人生所特有的悲剧性、荒诞、虚伪和不幸。这种主观体验虽然从哲学家本人来说是个体性的,带有非常明显的个性色彩,但事实上都是其个人对社会和自身经历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叔本华之所以会得出生成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就在于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给社会带来的恶果,以及他个人缺乏爱和被爱一生的不幸经历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体验的结果。他最敬重的父亲在小时候自杀,而他与母亲及其家人的关系并不好。他从小小孤僻、傲慢。狂妄自大,很难与他人相处,这使他一生很难体验到爱和被爱的幸福感受因而,也就很难会得出人生幸福快乐的乐观结论。叔本华对自己抱有很大的自信和希望。他自诩是个天才,会建立丰功伟业。但现实一次次地粉碎了他的期望与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学说和思想极为自负,但他的著作逊到了出版社的冷遇,后来即使出版后,很多年一直巡到了读者的冷落。这一系列的不幸迎遇使叔本华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在痛苦中煎熬。因而,他对痛苦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叔本华生活的时代是西欧各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逐渐得到了确立并盛行起来二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人们为了追逐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相互间不断进行激烈的竞争和搏杀。因而,以利己主义为前提的个体之间的殊死搏斗,同样必然会表现为最可怕的形态。每个人不仅想从别人那里取己之物,而且为了稍微增加自己的一方的幸福。会不惜以别人毁灭的全部幸福或整个生命为代价。叔本华以其极其敏锐的感觉超前地领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追逐个人利益。导致激烈竞争的残酷、消极方面,从而深刻地挖掘出了人生的悲剧性的一面。这种消极、悲观的认识和感受同他从自我出发,从自我的意志出发相结合,就必然会得出人生悲观主义的结论。
三 如何解脱这痛苦与悲剧
叔本华认为,通过哲学的沉思、艺术的审美活动和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使人获得暂时的解脱。因为哲学的沉思、艺术的审美活动和道德修养能使人自我忘却物质利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欲望的奴役中解脱出来,对事物进行理性的纯粹的思考,以摆脱痛苦。但是要想获得永久的解脱,只有通过“意志的否定”才能实现。因为“意志的肯定”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悲观的基础,所以彻底否定意志就是摆脱痛苦的根本途径。所谓意志的否定,就是要压制一切本能,磨灭一切激情,取消一切欲求,麻痹一切感情,使情绪绝对宁静下来,最终达到一种“无欲”的境界。
&叔本华认为,意志寂灭之后,一切因意志的冲动而产生的痛苦、恐惧和令人激动的永不死心的希望也都同归寂灭了。取而代之的将是那高于一切理性的心境和平,那古井无波的情绪,那深深的宁静和不可动摇的自得和冶悦。叔本华把这种彻底否定意志的人所达到的境界称之为“无”。随着意志的否定、取消,作为意志客体化的表象世界也都取消了,于是剩下的只有无。从唯意志主义走向悲观主义,又从悲观主义走向虚无主义,这就是叔本华意志哲学的归宿。
叔本华从人生是苦难的基本命题出发,认为人生的智慧就在于真切地认识到人性是险恶的,人生本来是一场悲剧,人世间的一切包括人们所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权力地位等等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的东西,所谓幸福不过是免遭痛苦、无可奈何的生活享受而已.因此,在他看来,人们应该禁绝一切欲望,抛弃一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去除一切现实生活及现实的理想和目的,抛弃一切理性和科学的概念,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一切道德规范而进入无我的境界。这样,人们就可以超脱现象世界而进入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世界,人才有自己的自由。
四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启示
&&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上,叔本华做出重大贡献,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可是作为一个普通平常的人,他却一点也不幸福,他个人生活中经历的痛苦与悲惨给他的哲学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唯意志主义走向悲观主义,又从悲观主义走向虚无主义,这就是叔本华意志哲学的归宿,也许就是他自己最后的生活归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就是充满了苦难,并不是所有人生来就拥有美好的家庭,极多的财富,学富五车的学识,真是拥有这些的人也不一定幸福,因为他们要更多的财富,更多美好的一切事物。而没有这些东西的人们,要努力的去奋斗,去寻找这些东西。在寻找和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生活是充满苦难的,当我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之后,我们才会懂的珍惜我们的来之不易的一切。我们一直会鼓励自己知足常乐,在我们得到足够多的东西时,珍惜我们拥有的,不去过多的追求那些我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学会满足我们的现实生活。从人生存的这个角度来说叔本华的哲学又是达观主义的,它教导人们顺应自己的本质,学会在生活中满足意志,从而获得某种快乐。正是因为许多人无穷的欲望,藏送了他们自己的幸福。
&生命本不该一帆风顺,正是那些波涛汹涌,才现实平静湖面和波光涟漪的美丽;正是那些电闪雷鸣,才显示风和日丽的可贵;真是生活中的痛苦,才我们懂得幸福的珍贵。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痛苦的过程,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各种历练,我们才算真的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施惠忠,生存意志之痛苦,《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2. 夏清宇,叔本华哲学:悲观主义与达观主义的结合,《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
3胡元志,陈双凤,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9卷 01期
4. 谈寂,论叔本华的意志哲学,《鄂州大学学报》2007 年5月14卷3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艺_复制普遍永恒的理念_评叔本华唯意志文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页¥2.007页免费5页免费5页¥2.005页免费 5页免费6页免费2页免费33页1下载券27页4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1下载券7页免费4页免费7页1下载券9页免费
文艺_复制普遍永恒的理念_评叔本华唯意志文论|好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第一章 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1页免费2页免费25页免费4页¥2.004页¥2.00 7页¥3.0030页1下载券7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页免费2页免费3页1下载券2页免费30页1下载券
第一章 叔本华尼采唯意志哲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