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排名专业怎么样?

黑龙江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怎么样 - 职业圈
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共有分享:
最后分享时间:
起薪分布图
[{name: '1k-2k', value: '1' },{name: '3k-4k', value: '1' },{name: '2k-3k', value: '0' },{name: '4k-5k', value: '0' },{name: '5k-6k', value: '0' },{name: '6k-7k', value: '0' },{name: '7k-8k', value: '0' },{name: '8k-9k', value: '0' },{name: '9k-10k', value: '0' },{name: '10k以上', value: '0' }]
1 1k-2k 50%
2 3k-4k 50%
3 2k-3k 0%
4 4k-5k 0%
5 5k-6k 0%
6 6k-7k 0%
7 7k-8k 0%
8 8k-9k 0%
9 9k-10k 0%
10 10k以上 0%
毕业生口碑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虽然课程设置非常多,但是,缺乏重点,专业性不强,没有自己的强项,很多内容都是浅尝辄止。虽然课程设置非常多,但是,缺乏重点,专业性不强,没有自己的强项,很多内容都是浅尝辄止。 毕业年份:2007专业评分:60就业前景:一般
工商管理()毕业生: 毕业年份:2012专业评分:70就业前景:
看看黑龙江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校友的目前工作情况吧
分享给好友:
相似专业就业方向
专业名称 自评得分
赞助商广告
学校名称 自评得分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592招聘网 版权所有
业务咨询专线: 传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哎,有没有这个专业的群啊_黑龙江科技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500贴子: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哎,有没有这个专业的群啊收藏
我就是无机的啦啦啦
欢迎加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群号码:
如果你还喜欢乒乓球的话可以……群号码:
嘻嘻。。我大材料专业欢迎你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黑龙江科技学院 - 中文百科
黑龙江科技学院
 &&&&&&& 黑龙江科技学院   科技学院坐落在哈尔滨市畔,原名黑龙江矿业学院,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的院校。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隶属关系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具有矿业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黑龙江科技学院始建于1947年,现地处北国冰城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求真求实、创业创新"的校风,为全国各地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万余名。该校因坐落在松花江北岸,因此又有江畔朝阳一说。学院规模    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具有矿业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1998年以前,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主要面向煤炭行业办学。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隶属关系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经过几代科院人60年的创业创新,黑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类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地处具有俄罗斯风情的哈尔滨市,位于风光秀丽的松花江畔,学院依江而建,占地100余万平方米,设有14个教学系部,现设有一、二级学科研究生硕士点共18个,本专科专业60余个,学校具有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四个省级重点专业,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洁净煤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39人,生师比15.5:1,教授151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为56.34%。有省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模范教师3人,省劳动模范2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16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钱鸣高等30位专家为学院的特聘或兼职教授。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及、、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学校发展黑龙江科技学院  近几年,学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抢抓国家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有利时机,用两年半的时间,在一片废墟上崛起了一个“规划科学化、功能现代化、信息网络化、后勤社会化、园林生态化”的校园,圆了几代科院人建设新校区、冲击硕士点的两个梦,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空间和办学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地(哈、鸡)四校区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固定资产14亿元。初步建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管相结合,经、文、法相协调的大学。  目前,黑龙江科技学院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契机,深化“确保生命线、构筑增长线、强化保障线”的“三条线”内部管理改革,以评促建,充实内涵,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续写科技学院新的灿烂、新的辉煌!办学理念黑龙江科技学院  学校以“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理念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实践,把德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着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十五”以来,本科生共有3097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全国、全省大学生各类竞赛中获奖1154项,获奖数量和层次均为省内高校领先水平。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连续五年保持省内高校前列。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8篇,获得国家专利5项。学校荣誉  学校坚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1978年率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导式”教学法,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并予推广。“十五”以来,学校承担“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等教研课题296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1项,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98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2项;建成省精品课9门,国家精品课1门。1999年,学校教务处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  学校坚持“以作为求地位、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围绕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近几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省重大科技项目12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67项,每年为地方经济创效益数亿元。还每年为区域煤炭行业定向培养400名本科生,得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充分认可,并向其他省份推广。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硬化德育,强化实践,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大工程背景下的以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为主要标志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创新。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外语、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标志性大赛中,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居全省领先水平。2003年、200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位居黑龙江省高校第一名。交流合作黑龙江科技学院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先后与俄罗斯、等国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经验,受到省教育厅的肯定和推广。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从引进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在中形成传统,在发展中弘扬特色,以特色提升办学活力,铸就了反映办学传统和时代特征的“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和“求真求实、创业创新”的校风,突显了“一高一强”(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三重”(重德育、重工程、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为煤炭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人才。党风建设  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显着成绩,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是省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高校)等4项国家级荣誉,“省文明单位标兵”、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状”(是省内五所高校之一)等42项省级荣誉。2000年以来,学校党委连续七年被黑龙江省委、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作为三所典型高校之一在省教育厅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做了专题报告。学校坚持科技强校,本着“以作为求地位、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强化煤炭开采、加工、转化与利用等优势学科专业特色,建成采矿工程、矿物加工与利用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建立了矿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成立了黑龙江省洁净煤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和评价中心、黑龙江安全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省洁净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高新技术园区、黑龙江省煤矿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院系设置黑龙江科技学院  学校现设41个本科专业,以工为主,涵盖理学、工学、、、、等多个门类,现有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企业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化学工艺、安全技术及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省级重点专业;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企业管理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下设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外语系、数力系、国际教育学院、体育部、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嵩山校区、利民校区等教学机构。·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现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和资源勘查工程”六个本科专业,“测量工程”专科专业一个,在校本、专科生与研究生 2000 余名。学院设有采矿工程系、矿物加工工程、化工和环境工程 4 个系;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基础化学、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地质工程、洁净煤研究中心和测量工程 9 个实验室,实验室设备总值 1680 多万元。  采矿工程专业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其实验室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实验室。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化学工艺三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工艺”和“环境工程”是黑龙江科技学院的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00名,其中25名,副教授(高工)28名,和在读博士24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2% 。学院设有教务科、科研科,学生教育管理科和办公室,现有机关工作人员 10 人,实验人员 12 人。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有黑龙江省洁净煤研究中心、采矿工程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煤矿信息控制研究所、矿物加工利用研究所共五个专职处级研究中心(所)。 2002 年以来与工程学院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8 项,出版教材专着 9 本,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122 篇。承担国家基金项目 3 项,省攻关项目 4 项,完成科研经费 450 万元/年。  化工原理、选矿学与煤矿开采学课程是黑龙江省精品课程。2002年以来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3 项。在校本科生1992人、研究生32人,毕业生以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应届毕业生硕士研究生考取率在 23% 以上,学生就业率在 97.6% 以上。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积极贯彻学校“搞好一个科学定位,遵循‘两大’规律,实施‘三条线’管理,推进‘四个’转变”,落实“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教授治学思想,以学生培养特色和提高综合素质及创新思维为主线,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术队伍、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充实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内涵,使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与科研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工程学院  黑龙江安全工程技术学院,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和黑龙江省教育厅联合批准成立的,具有安全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培训、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多项职能的教学科研团体,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王显政副局长、黑龙江省张左己省长亲自为该学院的授牌并剪彩,该学院是黑龙江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环节。  黑龙江安全工程技术学院与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共享,院长由黑龙江科技学院主管领导担任,部分日常性工作的开展依托安全工程学院,由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吴强教授担任黑龙江安全工程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安全工程学院的党政班子共同研究制定学院日常工作事宜,经黑龙江科技学院审批后组织实施。·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6个本科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及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其中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实践》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梯队是省级重点学科梯队。学院现有硕士生、本科生 3801人,教职工18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0余人。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拥有自动化、电力电子和自动控制三个研究所。学院近年完成纵、横向科研课题6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为大、中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1项,创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获市科技进步奖7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发明5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省优秀教学奖6项,出版教材30余部,教材获省级以上奖励15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  近年来,学院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的“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理念为指导,以“本科理论 工程师设计能力 技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根本,以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工作作风朴实,创新能力突出为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设了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工程实践基地及实验室,包括电机、工业控制、单片机、ARM、通信等30个工程实践基地以及电工学、电路、电子等实验室,其中电气工程实践基地是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经过培养,学生历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很多毕业已成长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注重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在具有标志性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外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2项、国家二等奖22项、省一等奖23项、二等奖16项,获奖率列黑龙江省内院校前列,并在学校运动会中,连续两年获得学生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黑龙江科技学院建校就设立的专业系部之一,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家培养机械类人才达6千余名。学院历届领导班子求真求实、创业创新,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及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省模范教师1人,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授17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4人。在校学生近1900人。  教学机构设有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与设计系和机械基础部等三个教学系部,设有机械设计等5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机械基础实验室。设有矿山机械新技术新工艺等多个研究所。现代制造工程中心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基地,设备资产超过 5000万元,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  “十五”以来学院不断抢抓机遇,加快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数控技术及应用一个专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分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和模具设计等四个方向,2000年和2005年该专业被评为省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校重点学科。《液压传动》和《工程流体力学》为省精品课,《先进制造技术》等四门课程为校精品课。  自“十五”以来,共有20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及市级组织的鉴定,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出版专着8部,发表学术论文446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23篇。完成和在研项目共计10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含省教育厅重大项目)。主持国家“863”科技项目子课题3项,主持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1项。  学院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思想,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工程背景下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全国航空模型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标志性大赛中,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学生积极开展科技活动,有多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十五”以来,有1人获得“全国三好学生”荣誉称号,66人获得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连续多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院前茅,就业质量逐年提高。·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贸易系,始建于 1987年6月,2004年9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本着“以团队精神立业,以师德师风立本,以学科专业立足”的原则,“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学院下设管理科学研究所,有工商管理省级学科梯队,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有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区域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及管理五个硕士点;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六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近5000人。  经济管理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15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博士及硕士106人,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与资产评估师资格10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以煤炭企业科技进步、资源经济、资源评估以及矿山安全评价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学科学术梯队。建有北京东方联合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等2个研究生实践基地,与用友公司、神州数码、黑龙江省外贸集团、中国标准铅笔厂、黑龙江省劳动保障信息中心等70余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成了处于省内先进水平的经管学科实训基地,基地承担着实训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任务。学院被授予“GMC黑龙江省培训基地”、“劳动部职业资格认证中心”、“教育部中国市场营销资格证书考试中心”、“全国外贸跟单员培训中心”、“ERP认证培训基地”等。同时在与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国际合作办学中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师资队伍。  经济管理学院秉承了科院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求实,创业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国家承认的职(执)业资格认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具有特色的以基础实训、综合实训、职业实训、现场实训为一体的实训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原名土木工程系,1980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2004年9月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级职称32人,讲师47人。博士后3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13人,硕士52人,在校本科生2385人。设有土木工程(分为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两个专业方向)、城市规划、建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工程管理5个本科专业。岩土工程学科梯队为省级学科梯队,05年获得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一级学科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工程和城市规划两个本科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及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学院有1名教师被评为“黑龙江省模范教师”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4名教师被评为校“十佳教学能手”、有3名教师获“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成省级精品课,《房屋建筑学》和《土木工程施工》建成校级精品课,《》、《结构力学》和《城市规划原理》建成校级优秀课,《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学院大力发展以东北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为核心的岩土工程学科、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积极推进矿山岩体稳定性控制、防灾减灾、边坡稳定性监测与控制、寒地城市问题、寒地人居环境与建筑节能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扩大为地方经济服务领域。近年来参加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多项,独立承担了省重点攻关项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科技项目、省骨干教师项目及其他各类课题50余项。其中 “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获得2000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 获 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程库区巴东地区滑坡预测预报系统”获2004年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 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维复杂空间目标集成建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06年度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事故预防的行为策略及其在煤炭企业中的实证研究”获2008年度国家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出版专着及主编、参编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我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引导教育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平台,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几年来,共指导学生发表论文34篇,学生科研立项80余项。组织了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汇报展览、桥梁设计展、富恒杯建筑设计竞赛、校精英杯辩论赛,鹿鼎杯足球赛、新生体操比赛等校内外素质教育活动200余项。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在参加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大赛中,我院获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综合社会实践优秀奖2项、佳作奖3项。我院拥有省建设厅评估认定的二级建筑类培训机构资质,共培训全国建筑工程造价员和工程质量检查员达2280人次。有200余名学生考取了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以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等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3%以上。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于2004年在社会科学系基础上建立。原社会科学系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是社会科学部。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80人,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讲师31人,助教2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58人。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社会工作系、马列部、法学部和中文部等教学机构,设有综合办公室、教务科、科技科和学生教育管理科等科室,拥有先进的人文社会科学实践基地、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信息中心、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和心理咨询室。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点,一个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梯队是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及法律和文秘两个专科专业,涉及到法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发扬“勤奋笃行,务实创新”的社科人精神,拼搏进取,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1996年和2000年两次全省“两课”评估中,我院均获得了“双优”佳绩,2000年被授予全省“两课”建设标兵单位。近年来,教师公开发表论文 400多篇,完成科研经费50多万,出版专着、教材40多部,承担科研项目102项,获科研与教研奖励100多项。连续五年获得学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三育人先进集体”、“教学先进集体”、“科研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集体”等集体奖30多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教授、副教授32人,讲师47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62人,在校生1400余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创建于1996年。现发展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等3个系和基础教学部以及实验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较强,实验设备先进。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具有硕士授予权,计算数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后备学科。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具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但承担着全院各专业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任务,同时还负责全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在黑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校连续多年名列前茅。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我校争得了荣誉,也为我校大学生“三大特色”之一的计算机能力强的形成做出了较大贡献。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们还积极致力于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计算机文化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有10%以上的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出版学术专着及统编规划教材11部,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多项。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36项,有5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实现科研经费650万元,发表论文420余篇,部分被SCI、EI检索。·计算机与信息工  程学院学生工作在完善学校学生工作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思想引导,政策激励,制度规范,典型引路”的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自1999年以来被学校多次授予“学生工作先进集体标兵”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获得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树立创新观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我院的参赛小组先后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网页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涌现出了“省三好学生”、“孙越崎奖学金”获得者等一批优秀大学生。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实现了创一流、创特色、创名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特别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以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特色倍受社会青睐。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三个面向”和“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在“博学、敬业、务实、创新”优良院风的指引下,振奋精神,再创辉煌,为学校加快科技大学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黑龙江科技学院专家公寓·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3月。学院设有材料系、材料加工系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700余人。  学院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材料学硕士点。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十个实验室,拥有从德国引进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热场发射扫描电子(CamScan MX2600)、数字化焊接机器设备(GMAW-MIG)、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并举,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50余篇,出版高水平专着、教材10部,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0项。  学院连续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研究生考取率达20%以上,均位于学校前列。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大部分已成为煤炭系统、冶金系统、科研、教学及生产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理学院  理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9人,讲师50人,助教16人。毕业及在读博士15人,硕士77人,其中校级教学名师2人。  现有数学、物理、3个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两个本科专业。有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力学、工程力学、大学物理6个教研室,数学、工程力学和物理演示室3个实验室,承担全校数学、物理、力学的主要基础课教学任务。几年来,先后建成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系列课、工程力学系列课、高等代数6门校级精品课。在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及教师技能大赛中有24人次获一、二奖,获奖率及获奖层次居全校之首。在2004年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参赛的两名教师均获得三等奖。在国家教学水平评估期间,专家抽测的我系6位教师课堂教学优秀率 100%。  近两年,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的教学研究立项3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0多篇。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他奖励20余项。连续多年组织参加国际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累计获得国际二等奖1项,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14项,黑龙江省赛区一、二、三等奖93项,获奖率名列省内前茅。连续几年参加全国周培源杯力学竞赛,累计获得国家优秀奖1人,省一、二、三等奖30多人次。  目前,全系正以新型科技大学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在数学理学硕士点、物理专业、省级精品课、省级教学名师上力争有突破,全面提升理学院教学、科研与管理水平,使全系工作再上新台阶。黑龙江科技学院风景·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是黑龙江科技学院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单位,承担黑龙江科技学院国际教育项目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任务。现有三个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和一个俄语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与俄罗斯远东国立理工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开设土木工程专业;与加拿大北阿尔伯达理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开设财务管理专业。  国际教育学院秉承学校“师资国际化,教材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利用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师。由中外教师共同授课,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汲取国际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外语语言能力得到迅速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开发。为学生获取国际前沿专业知识,先进的专业技能,广泛的就业机会搭建一个国际化教学平台。黑龙江科技学院公寓楼  国际教育学院现有中外教师职工30人,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双方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其中,外语强化课程和俄语专业课程由外方教师和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共同承担,中外联合办学国内培养的各专业课程及学科基础课程在教务处的协调下由相关教学单位分别承担。  国际教育学院拥有独立办公区域和外籍教师特色课程教学区,包括具有异国情调的小班语言课教室、视听室,微机实验室和外文资料室等专用教室,完全西化的卫生标准,幽雅的学习环境、严格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国际教育学院成为省内一流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基地。鸡西校区  鸡西校区座落于祖国边陲景色怡人的畔,是黑龙江科技学院的老校区,具有60多年的教育文化底蕴。黑龙江科技学院  2000年,黑龙江科技学院设立了高等职职业技术学院,是学院的二级教学单位,与成人教育学院合属办公,按照普通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教学规律,设立两套教学管理系统。现有专兼职教师12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66人;教授、副教授47人。在校高职专科学生285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8500人(其中本科生3900人,专科生4600人)。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老校区人才、装备和地缘优势,现设有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建筑经济管理、数控技术、金融与证券五个专业。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特色专业的建设,设有一大批多媒体教室和专业实验室,同时还在社会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培养的毕业生以思想道德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良好赞誉。  学院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设有专门机构和三级责任机制。近年来与鸡西矿业集团,中煤龙化集团公司,沈阳三一集团公司合作共同培养,定向就业,近年我院涉煤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2008年建设黑龙江省东部六城市煤电化基地的发展战略,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机非金属材料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