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晚上10点了,我们最好回家. 2.我不想一个人回家看电影,lily...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1-5单元课文翻译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02:20: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1-5单元课文翻译.DOC
官方公共微信亚洲情色一本道自拍偷拍,www.色情中国
日本色情漫画不知火舞,阴部视频,读。
听范坚强说罗敏生在睡
<a href="/where/703.html" title="摸?美女电影,校园淫乱录,美得
<a href="/where/906.html" title="欧洲姥姥性交视频,免费色情电影最好的免费免情电影,了程甜的小动作,她望向程甜的衣袖处欧洲姥姥性交视频,免费色情电影最好的免费免情电影,了程甜的小动作,她望向程甜的衣袖处<
友情链接:【“讲述我的30年”系列——上学】大型有奖征文开始—增加了新奖品哦!
共 102454 浏览 395 回帖&&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上面的图片发重复了,对不起。从新补上一张啊!
积分: 24597
发帖: 1864 篇
在线时长: 312 小时
【“讲述我的30年”系列——上学】送妻上学
原贴链接:
http://bbs./bbs/licai/.html
我上大学那时可不是吹的,年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心无杂念的念完了大学,然后工作、下海经商,再后来就是结婚、成家过日子,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可再平静的水面也会泛起涟漪。九四年,妻子的工作单位效益越来越不好,于是干脆自己给自己下岗了,可毕竟还是年轻,在家待了几天后就待不住了,跟我说要干点什么,说心里话,我是不想让妻子出去做生意,太辛苦太劳累,容易衰老,于是我对她说,你去上学吧。正好本市的一所高校的艺术系招一批三年制的成人大专生,学费是每年一千五百元。但必须通过全国的成人统一高考后才能录取,眼下离成人高考还有三个月时间,报名还来得及,因为是服装设计专业还要加考美术,所以时间显得有些紧张,于是白天妻子复习文化课,晚上我回来帮她辅导美术课,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复习和准备,终于考上了。
开学的前一天,正好是星期天,我和妻子一起上街购买学习用品,我大学学的就是美术专业,所以很快有关的东西就买齐了,望着一堆齐全的绘画用具,心里泛起了一丝酸楚。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绘画用具和颜料,就去电影院美工室门外的垃圾桶拣用过的广告色瓶,回来后把瓶底剩下的颜料抠出来用,打成两半的菜盘子就是调色板,至于写生夹就是一块三合板,那时,眼前的这些绘画用具,想都不敢想。此时的我象长辈一样拍了拍妻子的肩膀,是羡慕?鼓励还是希望?我自己都说不清楚。
第二天,我象家长送孩子一样把妻子送进了学校的大门,望着妻子的背影,我似乎了却了心里一个结婚以来一直都在想实现的愿望。头两年学的都是绘画类的课程,对妻子来说都是陌生的,而对我来说却是轻车熟路,每当要进行新的课目,我都事先对她进行提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所以她的学习成绩在她们班里一直排在前列。这两年的节假日,基本上都是陪妻子外出写生,走遍了本市周围的古迹、国家深林公园和其他的许多地方。最后一年进行的是服装的制作和到工厂实习,此时的我虽然轻松了许多,却又有些淡淡的失落。一年很快的过去了,妻子完成了三年的学习,毕业了。这三年学费一共四千五百元,因为是走读,没有住宿费用,加上绘画用掉的费用大约不到一千元,总共花了五千多元。
为了给妻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年近四十的我没有要孩子,今后也不准备要了,因为我的关心呵护之情都毫无保留的给了妻子,再也没有可以分给他人的了,所以说下一个以“生子”为题的征文也就没有资格参加了。
积分: 24600
发帖: 1867 篇
在线时长: 312 小时
  上完大学我花了近40万!!!
  网友mustlive邮箱来稿:
  花钱,从幼儿园开始。。。
  幼儿园:我是85年出生的一朵花花,在那个时候上的幼儿园是家属院里面的,也就是企业内部自己办的幼儿园,费用不多,记不清楚了,因为那时年纪小。不过每天早上姥爷姗姗来迟的牛奶还是很香滴。。。
  还有我在二楼的阳台上偷偷地把另一个男同学刚吐出来黏在栏杆上面的泡泡糖转移到了自己的嘴巴里。回家后。爸爸在切菜,我在小板凳上面看,土豆切到一半,老爸说你的嘴巴怎么老是在动,扒开一看。。。倒!再一听我说来历,晕了@~后来我爸就下海了搞煤矿去了,对我妈说:是不是咱们养的不好啊?!他很内疚对于我的那块没有了甜味的泡泡糖。
  小学:还是企业内部的学校,独生子女都是给报销学费的,150还是多少来着,书本费用也不多,就数学语文两门课。除了过年买新衣服,那是的一休是个好牌子。。。衣服上面那个会摇头摆脑的一休是个时尚的风向标!这六年里面的第四年:我开始发胖!一发不可收拾地胖!!因为我爸发财了。从生下来不到5斤的朵朵彻底地绽放了。也印证了一位伟大哲人的名言:有骨头不愁肉。我姥姥很有先见之明啊。
  总计:150*6(学费)+130*6(每年的新年衣服鞋子袜子)+200(其他)=1880元。
  初中:我爸我妈很重视我的教育,决定初中上重点。于是花了高价找关系托后门花了4000元,这个记得很清楚呢是我第一次见到正式的发票收据,觉得重点中学的财务就是不一样,连发票都这有规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家不是那片的,所以其他的很多同学都是交3000就上学了。那时要穿校服,1百多一套,我买了两套。有个同学过年的时候买了一套新校服,我想这一定是个精明的妈妈。。。书本费总是零散的今天定这本,明天买那本,现金交易都是。怎么也有个500吧,还在外面吃饭一个月也要100多,下课了买个炸串啊,驴打滚啊。。。还要坐公交车回家,月票10块钱一个月,每个月都办,10*12*3=360。课外是买了不少,最著名是《学王一拖三》。好像还吃过忘不了,99一盒。
  总计:4000(学费)+1000(书本课本辅导)+300(校服)+360(交通)+120*8*3(伙食费)+99*4=8936元。
  高中:钱花的更多了,中考时考的不好,得病影响。上的2中计划外的招生名额,还是找关系。14500元,这个叫赞助费,包括学费了。正常的是450元/学期。还是月票360。那趟2路汽车我快坐穿了。校服300多好像是,就买了一套因为太难看,谁穿谁神经。生活费涨了,300。在这三年里面的第二年:我恋爱了,我瘦了,嗖嗖地瘦了。。。从130到90,斤数。开始了时尚之路,开始买衣服,费钱了开始,每周末不用穿校服我就开始了自己的班级秀,同学们渐渐开始注意我,有一天我穿了一条碎花的红裤,我同桌告诉我说现在我可以引导我们学校的时尚了,我一看,那是我自己扯布叫裁缝做的,我妈说像床单,我姥姥说凉快,我同桌说。。。唉,无奈啊,别那个崇拜我我哪优秀我改还不行么~~~~(& _&)~~~~
  总计:14500(学费)+360(交通)+350(校服)+300*9*3(生活费)+2000(时尚)=25310元。
  补习一年:18000元在最好的高中一中,分数越低交的越多,达到重本的不收钱,6000起价,到15000.最低450分截止,我比450还低只能又是找人,多花钱。这是平静的一年。也是最不平静的一年。
  总计:(生活费)+800(住宿费)+800(考播音时买的衣服)+14W(上大学找人托关系的费用)(考的是艺术院校)=162600元。
  大学:现在我大四了,明年的夏天我就毕业了。艺术院校的学费贵,每年16500,书本费600,住宿费1200,也就是每年18300.后来书本费还退过一些三瓜俩枣的,也就不到2000元总计下来。大学是个费钱的阶段,生活费说是每个月800,其实哪个月都得至少1500,期间还上什么新东方之内的辅导班,各种考试的报名费,还有许多自己也不明来历的报账。
  总计:0*9*4+7000(新东方)+7000(交通:又是火车又是飞机)+1000(其他零碎)=142200元。
  现在:在准备雅思考试,准备出国。报名费1450元。
  相加大约34w.说实话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我从没有想过我是这样的值钱的一朵金花。
  这些,仅仅是可以记住的,我的生命里一定还有许许多多记不清楚的花销,这个数目是只少不多的,是约数而不是概数。
  这些,仅仅是可以说上来名目的,我的生活中一定还有许许多多说不上来名目的,琐碎的,凌乱的,遗忘的。。。
  这些,仅仅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在我的成长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计算不出来的,比这些钱多得多的是父母给我的爱,计算不出来的不光有这些爱,还有在我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对我的信任还有希望,我想这是再多的钱也无法让我买到的。
  说实话,这次写这篇文章我是奔着500元的稿费去的,可是在我写完后我发现这个数目和500元是多么的不相称,感谢网易,给我这次机会,让我看到了最最可贵的他们—我的爸爸妈妈,以及他们的信任与希望。。。我要好好地复习雅思考试,争取明年可以去国外读研究生,我,要回报爸爸妈妈!!
  我,要做一多含金量高高的花朵朵。。。(趁着现在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赶紧出国,可以省几个钱的。。。)
  我建议同学们都动笔写一写这个标题的稿子,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对你过去生活的一个总结,更是一个开始,一个让你有无限动力和吃惊的结果,一个让你真正震撼的结果,以至于在无数个平常的日子里我们都无法发现的这份持之以恒的赤子之情,这会是一次回归,人性最最本真的回归,让你只想说谢谢,我爱你这些平凡的词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心底的无声的呐喊----花开的声音。
发帖: 79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我是1978年出生的,读书经历:幼儿园--大学(浙江大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
  现工作为公务员。
  一、学费开支简述:
  幼儿园2年:第一学期:2.8元,第二学期:3.6元,第三学期:5.8元,第四学期:7.8元
  小学6年:一年级:20.5*2,二年级:25.5*2;三年级:35*2;四年级:35*2,五年级:40*2;六年级:42*2;
  初中3年:初一:58*2;初二:136+185;初三:285+308;
  高中3年:725+780+820+850+880+880
  大学4年:80+3050
  硕士3年:9500*3
  合计:48011元(这只是学费)
  二、生活费:
  幼儿园--小学(不记得了)估计加起来为50元差不多。
  初中:基本每周3元-5元,估计加起来500元。
  高中:每月200元,合计大概6000元
  大学:每月500元,合计大概35000元(加电脑手机等大件)
  硕士:每月800元,合计大概25000元
  合计:66550元(生活费)
  三、总计:114561元
积分: 95967
发帖: 292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一九七九年的高中
我上高中的时候是在一九七九年,那时候刚刚恢复高考不久,教育战线上的一切都在围绕着拨乱反正来进行。本来我可以在距我们村八里地的公社所在地上学,当时每个公社都办有高中,人们也还没有现在这种择校的习惯,在公社高中上学能天天跑饭,并可以省不少花费。可父母处心积虑地想让自己的家里走出一个大学生,他们的这份希望理所当然地放到了我的肩上,他们宁愿多在我身上花费一些投资,也要托关系走后门把我送到四十里之外的县城中学去读书。虽说县城中学和公社的中学一样不收学费、杂费,但毕竟需要在学校住宿、在食堂入伙,那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可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可父母好像不在乎这些,一咬牙就把我送到了县城。
于是很多事情就跟着来了,我也成了我们家最大的一个消费者。
首先是学。用在学习上的花费是最大的一笔开销,当时我们基本上没有课本,学习的时候都是依靠老师印片子,就是把所有需要讲给我们的知识刻在钢板蜡纸上,然后发给我们,虽说当时的纸张并不贵,每张纸也就几厘钱,辛辛苦苦的老师也没有通过这个克扣学生的习惯,但什么事情都怕多,我们每门课程每个学期都要攒上这么几大本,总的算下来水的钱都不少花。还有,当时最流行的就是购买参考资料,那时的高考喜欢出偏题怪题,一般的题目如果出现在了高考试卷当中,好像就对不起高考的神圣。所以人们就想方设法去购买参考资料,而且还不能轻易的买到,有时候就是想花钱也没地方去花。除了这些之外,花在学习上的用品还有很多,纸、本和笔都用量很大。想想啊,那时候从早晨睁眼开始到晚自习结束,实实在在的一整天我们都在不停地写写算算,纸和笔的用量能少得了吗?好在那时候的纸笔并不贵,记得高考时缴纳的报名费才五角钱,如果是现在恐怕仅纸和笔两项开支就会让人傻了眼。现在回过头来算一算,那两年总共用在学习上的资金大概只有二百多元吧!
其次是吃。上高中那两年,正在长身体的我特别能吃,一顿能吃五个窝头,还得搭上一两稀粥。不过,真正从家里花钱并不多,因为一个窝头只要二分钱、二两粮票就可以买到。那个时候出了咸菜之外几乎不怎么吃别的菜,咸菜都是每个礼拜已从家里装上一罐头瓶,直到礼拜六吃完。所以用不了多少钱,当时学校对我们这些农村困难家庭出来的学生还给点助学金,记得第一年是每个月给四块钱,第二年是每个月给六块钱,这几块钱稍微省巴省巴差不多就够了。记得我最奢侈的一回是从学校食堂一下子打了六个包子,但我一个也没舍得吃,连夜赶回了家,送给父母和弟妹吃了。现在说起来可能大家都不会理解,但那时候这对于农村人来说可是好的不能再好的食物了,农村人过年也不一定能见到细粮啊!现在想想,如果学校给的助学金也算在花费之内的话,那两年我用在吃上的花费也就二百多元。
再次是穿。上高中的那两年,学校好像还没有做校服的习惯,我甚至没有听说过“校服”这个词汇。我身上不管是棉的还是单的,都是家里自己做的,最好的是找人用缝纫机给扎的衣服,这能穿上已经不错了。棉衣棉裤都是母亲用粗针大线缝制成的,这种衣服穿在身上当然不好看,不过当时的学生个个如此,谁也不会笑话谁,倒是有一些家境好的同学,穿着比较讲究的衣服混在我们中间的时候,让人看着有点另类。记得我在高中时穿过一双球鞋,就是那种最简单的白网球鞋,价格是三块六,那时我利用暑假上山刨药材卖前后换来的。说实话,对那双鞋我十分珍爱,有一次天降暴雨、道路泥泞,我硬是把鞋子脱下来揣在腰间,光着脚深深浅浅地走回家,脚上给扎破了好几个洞。在这里,关于穿的这一项我很难说出个具体的费用来,做一个不准确的估算吧,最多不超过一百五十元。
第四是住。这一点基本上用不着说,因为当时住校根本不用交住宿费。
第五是行。上高中的那两年,我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红旗牌自行车。是父亲托了一个在城里的亲戚给买的,总共花了一百四十八元。这在当时应该算是一个大件儿,也曾经让我很风光,每个礼拜六的下午我都会打着响铃“丁丁当当”的奔跑在回家的路上,而每一个礼拜一的早晨,我也会抱着同样的心情从家里赶到学校。不过,从城里往家走是大上坡,四十里地有很多时间是推着车子走,所以需要两个多小时,回城的时候走的是下坡路,四十里地用不了四十分钟。当然我说得这是天气好的时候,天气糟的时候就不好说了。记得有一回我从县城往回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我在近一尺厚的大雪上面越走越艰难,走到半路上已经筋疲力尽。那一天天冷得出奇,我得两只手冻得生疼,只想大声哭叫。那天我得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上不着村下不着店,从远方好像还传来了狼的叫声,那天我心里怕极了。也许是命不该绝,我忽然想起我的书包里有几包刚刚买到的感冒冲剂,于是我就着雪吃了两包感冒冲剂,身上这才有了力量,最后坚持走到了家。你看当时我们上学多辛苦啊?不过,还是言归正传吧,我的交通费用应该算是一百四十八元吧?啊,对了,记得还修补过一次轮胎花了三角钱,换了一块闸皮花了一角钱。就这些!
发帖: 19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到了初三,大家都在忙碌的看书,背题!我无聊的画画人头像,写几篇日记。我的心中对中考跟本没有概念,也不知考得好能怎么样,考得不好怎么样。从初中开始,我就自己生活了,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些事情到底有多重要!
中考结束了,我总成绩499(总分790),当年(96年)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是500分,重点高中最低分数线680分,就这样我的学业中断了!
我没有茫然,总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能生存。我参加了村上组织的建筑工程队,到工地去推沙子,一天17元钱。每天我们6点出发,晚上10点到家,干活累得要命。工地上和我一起推沙子的还有一个“大姐”,严格点说应该是大婶,40多岁了,我们一起干活时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点岁数,干这活干啥啊,念点书比啥不好?”
可能是她的话的作用,也可能是我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一个月之后,我领了工资,重新回到学校,参加了初三复读。当时心里就一个想法:“体力活都能干,不信书就念不好!”这一年,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一年,每天早晨5点起床,洗洗脸再学习一小时,然后做早饭(一般都是炒饭),吃完饭后差不多6点40了,再骑6公里的自行车到学校,因为路非常不好走,到学校差不多7点半。午饭与晚饭都从学校解决,晚间从学校7点下晚自习,骑车再回来,学习到12点左右。日复一日,我从来没感觉到吃力,我渐渐的开始从书本中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也找到成功的喜悦,每一次学校的测试基本上都能成为我受到表扬的机会。
终于等到了97年的中考,报考时各位老师都认为我一定会报考重点高中,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去年差一分你(中专)不要我,今年让你看看!”我毅然报考中专。考试结束后,我的成绩总分为745,数学还得了满分,这是我到现在为止最值得骄傲的事。最后我去了一所计算机学校。
四年的生活快乐而悲伤,快乐的是我能继续学习以前没接触过的事物,悲伤的是学费没有着落,我每天都用学习来逃避悲伤,还好我在别人的帮助下坚持了下来。快毕业时班内很多同学都选择了继续向上考,圆自己的大学梦,但我永远定位在“中专”这个层次上。
2001年的四月,正是我四年级毕业设计阶段,我看到一所中职学校招聘信息,专业就是计算机,不过条件是大专以上学历!我没有放弃,决定去应聘,向自己的指导教师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决定得到了指导教师的大力支持,给我增添了很多信心。我离开自己的校园,又走进了另一个校园,在26选一的比赛中,幸运的种子落在了我的身上,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这可能只有我一个人是中专生的原因吧!
工作中,我因为学历低,没有从教资格,只能参加班级管理工作与课堂指导工作,在03年时,我自学专科结束,05年时自学本科结束。这段时间虽然辛苦,但觉得幸福。
学习,永远让我快乐的事情,因为我的快乐又给我带来了一系列的好运,我结婚了,并且现还有一个宝宝。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与我的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非优质学生的高价求学账单
我是典型的80后,都说我们这一代是花钱多又衰的一代,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上大学不要钱,上大学的时候上小学不要钱。好不容易等我们毕业了,又来了个经济危机。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我家住的区不属于县实验小学的招生范围,家里多花了2000块钱的赞助费,在94 年的时候2000块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99年小学升初中,我分数差县中分数线2分,达线学费是6000,缺一分多交1000。我是花了8000上了县中,我缺的分数还不是多的,记得身边好多同学为了上学花几万的。
2002年升高中,我考了第三道线,一道线是只交书本费600多,二道线是4000多,三道则是6000多。家里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愿又给我花了6000去了我们县最好的高中。
2005年高考因为数学偏科太严重,没考上本科,勉勉强强能上个专科,结果上了个艺术学校,每年学费 7000,住宿费800,在专科中已经是最贵的学费了。三年光学费住宿费就23400.因为学的是摄影,先后花 了1560买了国产凤凰传统相机、6400买了个佳能准专业相机,520块钱的数码伴侣,4000多的电脑,三年 下来光胶卷、相纸、洗照片的钱就差不多2000元。
大学期间家里每月给生活费是600,一年6000,三年就是18000。关于吃上要说的是大学刚刚开学的时候,学校食堂午饭一荤一素加一碗米饭才3块钱,菜堆的老高的,每次都吃不完。饭量小的女生俩人吃一份菜,一顿饭只要1块7毛钱。后来随着物价上涨,猪肉越来越贵,饭菜由最初的3块涨到3块5再涨到4块 1,至于菜,由最初的猪肉换成了鸡肉,连西红柿盖浇饭都涨到了7元。
简单算下来这么多年光上学的钱就花了近10万了,平时上学时对10万块钱根本没什么具体概念,等到了社会了才突然明白10万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已经毕业了的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赚回这10万块啊!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支持!!!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学费好象是10块,之前的学前板是8块钱左右吧,每天早上妈妈给我和哥哥一人五分钱,我们买一根油条和一块烧饼夹在一起,一分为二两个人一人一半(现在都想这样吃)
到三年级时大概涨到20块,五年级时好象是30块,到初一是80块,初三是100左右,当时在所谓的快班,还另外交了100块,中专一年5500多(含生活费,当时开始改制统招名额很少了,大部分自费),上大学便宜,公费统招,就2300一年,大学三年还有补助(早赶一年,要不然赶上扩招,又得自费)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的这些年
我感觉很快,一晃就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大学最后一年了,现在在哈尔滨一家期货公司里做实习生。
想起这些年里面,有许多回忆,珍贵的基本都在学校里。我家在哈尔滨,从小学到大学期间只花了一笔初中择校费4000元,其余小学是义务教育杂费几十元,初中一学期杂费不到一百,高中一学期250元,每天中午吃饭+坐车上学家里给10块,本科一年三千元一共五年,住宿费800元一年,生活费一月500元(这是所有钱),我在城市同学里我从小到大是花钱最少的,我高中时高价生是21000三年,本科生自费一年16500元,我花的只是他们的零头。当然我身边很多同学是农村的,他们生活花销远小于我了。
小学时没什么印象了,记忆最深的是那时小学有活动时经常男生女生手拉手,为了防止我们走散,我总拉我认为长的最漂亮的女孩的手,呵呵,那时就埋下早恋的苗头了。初中时我遇见了一个女孩,我们那时坐在一桌,在初二时,我感觉我一见她就心跳的不停,我知道我恋爱了,那时还太小,但是第一次心动的感觉至今印象还很深。有了我喜欢的人,我就不爱学习了,只是喜欢看着她,如果她东西掉了,我会主动帮她捡起,只为可碰一下她的手。后来的成绩倒数了,她也和其他男生了,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之后就开始学习解闷吧,学了不到一年,就考高中了,幸好我是个聪明的小孩,考到本地的一所市重点中学。
到了了高中,也就是我二十几年来最快乐的几年了,我的爱情回来了,我和初中时心爱的女孩走到了一起,我们那时无忧无虑真的很幸福,到了周末如果有空吃个肯德基看一场电影,手牵手走在街上,尽管兜里没钱,可是东看看西看看也很开心。我认为在高中时我活的是同龄人里最潇洒的了,因为高中时如果成绩好,老师也不太管你,这样我有了早上第一节课不上的特权,可以和我最好的哥们去踢足球,甚至晚自习时还能和我旁边的兄弟喝瓶啤酒再回去,回去后我女朋友还能给我送水果吃,想起来超幸福,呵呵。潇洒的走过了我的高中,我越过越郁闷,因为我上大学了,而且上了一个我超不喜欢的专业,而且到了大学就好比进入了社会,和老师,导员相处好就能得奖学金,老师讲课水平也超烂,一群他妈的垃圾,我在垃圾堆里生活了两年,开始感觉一个月500元不够自己生活了,我开始自己赚钱了,在学校里倒些小东西,我认为我20多岁了,从家拿五百就很愧疚家里了,我不想欠家里太多。大学生的钱就是好赚,后来正赶上股市的大牛市,1800点我英明神武果断入市,资金翻了两番就出来了,我同学和他们的家里现在都被套着呢。之后就到现在了,我依然和初中时的女孩在一起,我很爱她,她更爱我。不过我现在的难题是面临毕业,要找工作,要结婚,要房子了,很愁人啊,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我想相信我比别人更优秀。这就是我这么多年。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还是从小学写到研究生吧(),大家不要怪在记流水帐哦。
我是1984年上的小学一年级(当时在农村不用上幼儿园),最记得当时只交了六块钱的学费,其它就没有费用了。每天我都是早上七点左右起床,在家吃饭后走三里路到学校上学,中午又走路回家吃饭,然后又是去上学,夏天必须在学校午休,所以都是早上从家里带饭到学校,中午吃了就睡在课桌上;冬天天黑得比较早,所以中午一般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大家一般中午不吃饭(也包括老师),接着上完课到四点左右就放学回家。由于我在家里排老三,穿的基本上哥哥曾穿过的衣服,只是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班的参加学区的运动操比赛,买了一套运动衫和一双运动鞋,运动衫是蓝色的,袖子和裤子都有两条白色的条纹,当时是花了18元(在当时的农村已经是很昂贵的了),运动鞋大概是十多块,这个记不太清了。以后学费是一学期一学期地加的,到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已经涨到了23元。
1990年上初中,第一学期的学费是27块,学校离家有七里多路,同村上学的一般都是骑自行车,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从叔叔那里搞的一辆旧车子,拿回来修都修了十几块钱,那时也是过着跟小学差不多的生活,早上七点准时从家里出发,中午又回家吃饭,然后又去学校上学,下午五点半就放学了,读书的开销不是蛮大,就是每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要交时事政治复习资料费,都是一块钱,然后就是寒假暑假作业费,一般每次都只有五六块钱(都有两本),到了初二,初三,由于要毕业会考(初二只考历史、地理)与初升高考试,在初二的寒假与初二升初三的暑假要补课,记得初二的时候只交了五十块补课费,但初三就交了一百二十块补课费,初三最后一个学期的学费是一百八十元。至于衣服吗,都是在市场上买点布料,然后请裁缝师傅做,一般一年有一套就满足了,如果收成好的话,有一年也做过两套的,一套的费用大概不超过二十块。
1993年我到县一中读高中,第一学期学费是360元,住宿费是60元,是一个住着14个人的大通间,由于离家大概有十二三里路,一般是每个星期的周末回去一趟,不过这里我已经从姐姐那里继承了一辆比较新的永久牌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是我在读初二的时候父母给姐买的,当时是花了270元,另外父亲为了奖励我考上省重点,花了25元钱在镇上给我买了双皮鞋,93年的物价比较低,一天大概只要六毛钱就够了,早上四毛钱的馒头,两毛钱两餐两个菜,饭是用饭票的。最记得当时猪肝很便宜,一毛一份,基本上我每天都会吃到这个菜,一个星期大概在学校就是吃三块六毛钱(93年是每个星期休息一天),回家是星期六下午放学后骑车,星期一早上很早就回学校,饭票是从家里带米然后交给学校换的,一斤米当时要交三毛钱的加工费。到了94年物价开始涨得厉害,最便宜的小菜已经涨到两毛,晕菜一般都四毛到六毛,馒头变得小了,这时每天的费用大概是一块二到一块五毛钱,不过94年每周有一天半的假了,一到星期六中午,我就骑车回家,改善生活,说实在的,在农村父母都很不容易,每个星期的生活费都是家里的鸡下的蛋,一到星期六早上,父亲就过河至对面的镇上卖了(93年冬哥哥当兵回来了,在外学厨师、后来又学车;姐为了让我上学也去学裁缝了),成为我每个星期的生活费,不过每次回家父母总是要杀只鸡为我改善生活,尽管他们平时在家很节省。到了96年我初三最后一个学期的学费是870块,因为要高考了,当时整整补了一个寒假一个暑假的课外加复习资料,一共是交五百多块,由于星期六星期天要补课,一般一个月才能回去一次,一个月的生活是控制在一百五以内,初三的时候学校统一要搞校服,当时校服是交了六十块。
1996年9月,我读大学了,当时交学费是交了2000块,住宿费是300块,一个房间住八个人,上下两层,伙食费每个月还是控制在一百五十,衣服基本上还是从家里带的,然后每年寒假回家一次,家里一般都会做两三套衣服让我带到学校,当时的车费从岳阳到长春学生票单程是一百六十五元,每年的暑假就是打点零工,补贴一下,在学期间还花了七百块辅修了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最奢侈的一次是刚发了奖学金花了二百四十块买了一件棉衣,其他好象没什么开销了。
后面毕业参加了工作,到2002年考上硕士研究生,运气不好,刚好碰上交学费,每年5000元,住宿费1000元/年,是六人间,带洗脸间,卫生间,小阳台,上面是床现在是电脑桌,不过运气不错,当时我们的宿舍只住了三个人,感觉很舒服,吃饭的费用每个月在两百块-两百二十块,研二开始就跟着导师跑(我导师一年只带一个),吃的基本上全是公费了,大概算起来,扣除导师发给我的外,读硕士(2.5年)我自己大概花了一万八左右吧。至2006年9月读博士研究生时,由于赶上好机会,学费不用交(我的上一级还要交4000元/年),国家每个月发280元(有工龄多20元),导师每个月固定发100元,出差做项目另算,另外自己也在外做点事(写写报告啊,替别人指点一下啦),每个月吃饭的费用大概是300元(当然不含请师兄师弟小聚的费用),手机费大概每个月120元,交通费大概每个月是200元(市内交通费)。
流水帐就记到这里吧,实在是不好意思,浪费大家时间了。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有意思啊!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讲讲我上高中的时候吧,离着最近了,记得深刻点,嘿嘿。
2002年那时候正赶上高中实行国有民办,自负盈亏,所以学费很贵的。
学费分好几个档次,最好的是实验班的学生,免费,让后分别是三年,,10000。更有甚者听说还要另外再交一万赞助学校买电脑。汗&都是有钱人啊。
我当时是三年六千的,第一年要交2500。记得开学时和父亲一起去交学费,感觉2500好多啊,嘿嘿。收款的工作人员坐那一张张数。心里想一定要好好学习&~~
高中住校,每个月回一次家,拿钱拿吃的。刚上高一那会吃饭挺便宜的,一般一餐两个馒头4毛,一份菜5毛,每天三顿饭再喝个稀饭不超过三块钱,月底回家坐车两个人5块,来回十块。一月吃行费用合计<100。嘿嘿,现在想想好便宜啊。
发帖: 90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本文为邮箱来稿
  我的大学(916字)
  嵇绍波
  七岁那年我入了学,半年后因交不起一元五角钱的学费又退了学。我以为我将和我的哥哥姐姐一样,天天听着队长的哨子下地干活挣工分。然而一年后农村土地改革,我们家从此不再像往年那样一年苦下年还亏空生产队的钱,而且还有了积余。母亲说,日子好过了,让二子上学吧?父亲点头说,咱孩子不能做睁眼瞎,于是那一年秋天我又上了学。
  我读书还算挣气,小学六年每学期都能拿到奖状,小学升初中没有费劲就考上了,那时小学升初中都是要考的,当然也有很多考上也不让念的。我考上初中的那一年,恰好时兴考小中专,二叔的儿子就是村里的第一个考上的,成了吃“皇粮”的国家人员,父亲羡慕的不行,心中有了念想,很乐意地让我继续读初中,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也能考上小中专,不再和他们一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但是小中专是条独木桥,并不是那么容易考上的,乡下的民办初中常常被剃光头,一个也考不上。我初三复习了一年,仍是没有考上,只收到县城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念高中上大学父母从不敢奢想,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更何况父母靠种地养活一家五口人已是很吃力,也拿不出多余的钱来让我进城读书,权衡再三只有让我务农。
  那一年夏天县冷冻厂破例面向农村招人,城里的姑父为姐争取了一个名额,一个月挣八十多元,可以解决我每个月三十多元的生活费。我的命运因此拐了个弯,做民办教师的二叔说,县城高中人家想考还考不上呢!二子很聪明,说不定就能考个大学。解决了经济问题的父母在二叔的劝说下,终于把我送进了高中。
  高中我虽然很努力,但是始终没有给父母带来多大的惊喜,六十多人的班中成绩一直处于中游。按照以往的惯例,一个班只能考上七八个人,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班上绝多数人与大学无缘。到高三第二学期的时候,很多人绝望地放弃了,而我没有,因为我不敢面对父母期盼的目光。
  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是1993年,正好赶上高考改革,全班破天荒地考上了十八人,而我是第十八人,幸运地以委培生的资格上了大学,成了班上唯一以中游成绩考上的人。我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地改变,过上了与我父辈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可以说,我的大学是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幸福的今天。衷心地感谢改革开放,让我能够安然地在电脑面前敲下这些美丽生动的文字。
发帖: 10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在那个中国准备农田包产到户的年份(1979年),我七虚岁,背着妈妈手工缝的花布块书包,书包里装着一块石板和几块石灰块,拿着小板凳到了村里的幼儿班(我们这儿的通俗叫法,其实只是一个学前班,可以提前教点简单的知识,不能和现在的幼儿园相提并论),幼儿班和村里的小学是在一个庙里,条件很简陋,没有课桌,没有课本,也不需交学费,黑板是不知从哪儿拣来的破木板涂上墨汁,庙里台阶两边的石头坡,就是我们最爱的滑梯,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是老师每天都要带我们玩的。每天都是自个上学,放学后自个回家,不需要家长接送,家长也不过问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些啥,很是自由。第二个学期时我的书包里没有石板和石灰块,取而代之的是铅笔和白纸订的作业本(那纸叫白竹纸,自家裁好后用线装订好,现在的大32开本),每天那纸上就开始有了些曲曲弯弯的象字一样的符号(老师说那是字),也就能在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面前翻开那小本夸耀一顿我的劳动成果,很记不得那时用了多少铅笔本子,只知道很省。一不小心“六一”时还得了个三好学生奖,奖品是一支带橡皮的铅笔,才知道字写错了是可以擦掉的。
1980年上了小学,还在同一座庙里,但条件要好的多,有了课桌,凳子,(村里共两座庙,相隔不远,两座庙挺大,有很多分殿,除幼儿、小学、初中占用后还有很多剩余的房间供老师们用,我们那会儿班级人也多,一个班级大约五十个人左右,都是七零年前后生育高峰期的结果),一、二年级书费每个学期是8毛钱,其中语文书5毛,数学书3毛,没有学费,什么什么书都没有,书包还是幼儿班时的那个,每个学期两本作业本(自个订的,写作业交给老师用的)。正反两面用,用铅笔作作业,铅笔要用到抓不住为止(不过一个学期的作业不多,也用不了多少铅笔)。三年级以后开始就收开学费了,每个学年两元钱。书费和作业本费(老师要收的作业本开始由学校统一采购分发了),那时最有趣的就是发下新作业本时同学们都要数一下作业本有多少张,比比谁的多。小学三年级开始课程多了起来,但书钱不贵,一直到小学毕业每学期交的书钱从没有超过3元钱(五年级已经有五门课了,语文、数学、地理、常识、思想品德),三年级的时候开始用钢笔,我的第一支新钢笔是我在三年级时三好学生的奖品(原来用的钢笔是我姑姑用废的),然后妈妈为我买了一个文具盒,那就是我最昂贵的物品(文具盒四角七分钱)。不知道什么是校服,更没有什么取暖费(取暖费用村里负担)、照明费的(我在三年级时村里才给学校整体通上电灯,以前一直用煤油灯,电费也是村里负担),整个小学的学习花费大概也就百拾来元(这还包含平时买几本小人书的零用钱啦,确实都太便宜了,铅笔一根4分钱,连环画一类的小人书一本也就一两角钱,当然不包括村里负担那部分费用向各农户集中收取的摊派和我在家里吃饭睡觉的费用啦)。
1984年夏考后,接到了离我们村十几公里以外的一个县级中学的录取通知,我高兴极了,和另一个考上的同学商量要一起去,回家和父母一说,父母亲坚决不同意,心情十分郁闷(那时倒还不流行这个词),就和父母亲冷战(这个词更没有了),结果以父亲给我买了一个新文具盒和一支新钢笔作为交换条件,我还在村里读初中,两样总共花费一元五角,文具盒六角四分钱,钢笔八角六分钱。(这个文具盒我一直用到我中专毕业,然后在2000年翻箱时翻出后转交给了我的一个表弟,真感叹那时候东西的质量呀,现在的东西啥玩意儿,用一年,真是一次性呀)
初中的学习生涯开始后,各方面的费用都有所增加,初一初二的时候,学费是一个学期两元钱,书钱和作业本费是:初一五门课,一个学期六元;初二六门课,一个学期八元;没有什么辅导材料,但老师开始要求记课堂笔记,每门课多得一个本子。那个时候经常停电,可能在学习期间最大的费用就是照明了,上初二的时候煤油开始很难买了,只好用蜡,一支蜡一角钱,够点三四个小时,和同桌合用,不过还好那时我们这儿只是冬天才上晚自习,也才要用到蜡,否则蜡钱足以让一个人上不起学。
初三新学期开始,我们被通知要撤掉我们村里的初中,先从我们这一届的初三开始,愿意到乡办初中继续就读的,到班主任那儿领录取通知书。记得班上大多数人都领了,但到乡初中开课时,我们村里只上了六个人(我们那个班有四十六个人,有四十个人缀学了),整个乡初中只开了初三一个年级,两个班,99名学生,(可以想象,那时因乡初中集中上课的改革,多少人初中没毕业)。我是自个走到学校的,学费是一个学期八元钱,书费也是一个学期八元钱,住校,一年四百二十斤加工成的粮食(白面若干,小米若干,具体已记不起了),按季节交一定量的应时蔬菜(其实都是农家地里种的,不会到市场上买的),伙食费每月五元,全部为预交,每半年校司务长根据学生的请假情况结算一下,多退少补。第二个学期的时候各种学习资料接踵而来,最有名的还属海淀区的那个,还有本数学千题的书,做题做得你发疯,我只记得我那时没买,基本上都是借别人的来看。这倒不是那时我家很穷(我上学时可戴的是宝石花手表,120元哩),只是自个感觉不需要。乡里的其他条件都很好,照明接的是专线(实际上是从乡政府配电室到乡初中的独立线路),低压线路停电的故障较少,但是电压不足,荧光灯到晚上启动困难,害得我老是踩上凳子手工启动(即人工模拟启辉器的接通关断动作)班里的灯管,(我倒不是班干部,只是胆大和爱好,也知道手工启动时别人不要碰我的身体,必须踩在干燥的本板上等等常识)。到乡里读书后,也开始有了零用钱,一周有个一元两元的,觉得很是开心,终于自己有了经济大权,每周回家,没车,依靠步行。
经过1987年中考,只考了个高中,父母不让去读,连通知书都没拿,在父母的劝说下我在1988年春天重回学校参加补习,当时补习生的学费是20元,应届生是12元,因为班主任的原因,我只交了12元,没有领新教材,政治书和语文书不一样,我抄了一本政治书,语文书用班主任的,住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其余一切依旧。
整个初中下来,总体的花费也就有个三四百元的样子,这当然不包括在家时的吃饭穿衣啦。
88年上了中专,根据通知书要求,交到粮站420斤粮食,领上粮食局的农转非证明,到县公安局办理了户口手续,多少钱费用不知道,反正不是我家出的钱(都是我姨父去办的),然后他把我送到学校,除了路费以外,入学交130元,只记得里面有65元课桌椅的押金,其他的不记得,毕业时还归还了押金(真亏提前交这钱,不然毕业时家都回不了),所有的都由国家管,学费书费什么的都没有,只是饭菜贵,粮票也顶钱用,除了国家一个月给三十多元的生活费外,一个月大约还得补个30元左右的生活费(看自个的伙食调配了,最便宜的土豆丝和炒白菜两角钱一份),自个再买几本书,小说之类的,买些学习用品,绘图纸等,一个月家里需给60多元,第四年多了些,一年花了一千多,四年下来大概花了三千多元。记忆最深的就是电脑,那个时候刚开设电脑课,我们那一届可能是学校的第二届,看着那个神奇的玩艺编个程序写几名话可以运行,心里就想更深的学点,然后就和计算机实验老师套近乎,出乎意料的顺利,老师答应让我独占一台学校的电脑学习,同时教我五笔,不需任何费用,条件是不影响学校上课,并帮老师打些学校的文件。电脑是286的,没有硬盘,DOS3.3软盘起动,还有很古老的一台,叫个PC1500,内置硬卡,不插软盘可直接启动到BISAC,还没有现在的通用键盘大,带单行液晶屏,搞毕业设计时还借来用过,当计算器用还是不错的,也是学了五笔后,才知道有个王永民,也才知道了王永民的伟大,也才知道了汉语的伟大。
然后就是92年毕业,找工作,在国企干了三年,倒闭了,在家坐了几年,还得生活呀,就找了私企,然后为了自己的以后,重新充电,2002年在一所国内知名大学办的培训班学了四个月,学费那个贵呀,入学交八千多,所有费用自理,整个下来四个月花了一万五千多左右,我操!!!顶我从幼儿到中专十四年所有费用的几倍。
发帖: 9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记得我是85年上的小学,那时学费才要二十几元钱。课本也就是语文和数学,到后来多一点,本子也是学校的发的。自己只要带上家廷作业本就行了。那时的本子也就二分钱一个。上学背的书包也是妈妈用黄色的碎布做成了,一直读完初中才没再用。
记得最深的一件事是,那时家里真的穷,没有钱用,有一次,妈妈把五元钱放在家里的柜子上望收起来了,结果让我给拿了去,本来是想买糖吃的,可没舍得,一直放着,到了第二天,妈突然想了起来,去找的时候没找着,她就问我了,我开始死不承认,妈急的哭了,那可是一家人半年的家用呀。我看到妈哭了,才不甘心的把钱拿了出来,也让妈打了我一顿。后来舅舅来了,给我买了5毛钱的糖,那可是整整一大包的糖呀,一分钱一个,整整50个糖了,我吃了大半年,到后来有的还溶化了。
发帖: 13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1976年上小学一年级学费记得好像是1.21元。上小学前的幼儿园是不用钱的。二年级的是1.45元三年级的1.76元,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我是1989年开始上的一年级,没上过幼儿园,没上过学前班.那时候我们上学要走20分钟的路(田基),还要过河,所以8岁才上的一年级.
一年级的学费是120块左右,书费50左右,当时还要交建校费每年250左右,勤工俭学每次20到30元左右,也可以交稻谷代替勤工俭学,一年级是10斤左右.买文具跟作业本:铅笔是1.5一支,作业本也是1.5一本,一年下来要60左右.零花钱没有,有时从家里带个红薯或玉米就是零食.
之后的每一年的学费就多200多.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一年就要1500左右.
到了初中之后,各种各样的费实在太多了,记不清了.
发帖: 7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我也来说说,首先感谢网易给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有这个平台。
现在回想起来三十年前的学生时代真是感慨万千!
发帖: 3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占个位置,等等交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发帖: 3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江苏/苏州/1981
  幼儿园:没上过,父母在一个厂里,厂里出几个职工家属就负责带我们这帮没上学的孩子。没有任何开销。
  小学:学费:30-70/学期具体不记了
  伙食:学校一个月交60(中午一顿)
  行:走
  穿:家里自己做的,加小3发的校服
  零花钱:无
  说说小学,小4的时候求了我妈几个月以后,我妈同意给我买了穿有铁臂阿童木图案的雨鞋,第一次下雨天穿出去,就忘记带回家。我妈发彪了下了狠话“你再想要就以后自己赚了钱买!”
  一直到现在都不曾有过雨鞋。
  雨鞋的价格:17.5父母加起来180/月
  初中:学费:300左右/学期具体不记了(到毕业估计不超过300)
  伙食:中午回家吃。
  行:走
  穿:校服
  零花钱:50/月
  高中:学费:500左右/学期
  伙食:中午回家吃
  行:自行车(高中学校离家比较远,花了800买了辆阿米尼的,这车现在还活着,我家已经搬了3次了~~~~不容易啊~~~)
  零花钱:50/月
  高中的时候我没买耐克、阿迪之类的衣服和用品,最贵的就是为了学英语买的爱华的随身听1250(发票还有)~因为我一直觉的我家的经济条件只够过的,不能奢侈~。~~上个月在无意间聊起我妈才说00年我读大学的时候家里有存了**W现金~~~~我的娘来不存钱那有钱供我读完大学和又买房子。不过已经不郁闷了,现在我当家~~我也能理解了~~。
  大学:花钱的来了
  学费:5800/学年
  住宿费:1100/学年(4人/间,水电另付)
  生活费:800/月南京
  交通费:过节/放假回家00去的时候53一张票到毕业的时候78NND
  服装:开始买点班尼路之类的衣服,已经觉的很贵了,LEE的这种去了南京才知道~~~~~~~~
  手机:01有的,拼音显示,04要找工作才换了MOTOV680
  以上算的都是最低费用。
  PS:女儿现在14个月,妻说2年后送到我们区中等私立幼儿园,现在是1800/月
  妻与我每月7500
  我小学198830一学期父母收入180/月
  预计我女儿2010年上幼儿园1800/月*4父母收入7500/月
  无语中
发帖: 12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89年进的小学,当年六岁,现在差不多二十多年了,还在学校里混。
89年刚进小学,当时学费好象二十多元,然后涨到五十来块,到六年级要毕业时,要一百多点了,不过父母双职工有报销。
父母工资不高,也不是那种在物质上很惯我的人,偶尔有一两毛零花钱,不固定。有钱了就在学校门口买点酸梅粉、蛋饼什么的吃,还有个老太太在校门口卖炒好的藕丁和凉拌的海带丝,一毛钱,在手掌上铺张小纸片,然后在上面放一点点,现在想想还是美味。学校组织活动的话,看电影一般给三到五毛钱,买包两毛钱的葵花子好有剩。春游看远近,三年级去韶山,给了5块钱,这是我手中拿过的最大的票子了。上车的时候,带的蛋糕不幸挤成粉末,一天饿得要死,也舍不得买点吃的,晚上回来在同学家开的小店吃了碗米粉,还剩四块五。还有一件事记忆好深,有一次学校组织给什么事情捐款,我爸给了我一块钱,但是不知怎么给弄不见了,不敢跟大人说,过了好几天正好给了两毛钱零花钱,所以就捐了两毛钱,结果期末评三好的时候因为没有爱心给刷了,伤害了我当年幼小的心灵。穿衣服方面,我有个堂姐,是大叔的女儿,大叔家两个孩子,大叔身体不好负担很重,老爸经常接济点,我现在都没弄明白叔家不好,我怎么从小穿的都是我堂姐的衣服。
读五年级的时候,家里给我买了辆自行车,但是不让我骑,给我念中学准备的。不过我六年级毕业的时候,考中学改划片我的那片是给很乱的学校,家里花了3千多择校费到下面县一中读书。学费要将近900块,那时是1995年。我感觉花了父母很多钱,很节省,在学校从来不敢吃荤的。到了高中,学费涨到1千8左右,是每学期,跟有些大学的学费差不多了。继续节省中。高三时,复习紧张,老吃不饱的感觉,开始注意饮食,吃食堂的炒菜,但是是和同学合吃一份。
六年中学的代价就是考上个211的重点大学。
大学,4400每年,1200寄宿费没年,没个月生活费不定,相比同学不多,但是手还是比以前松多了。四年间,父母相继下岗单位破产,我也更加懂事,靠着父母单位破产的钱我考上研究生,因为学校不好,学费每年5000,住宿1200。研究生三年,在外兼职上课赚了一万左右,过年大人给的一点压岁钱,父母接济点,基本自给。明年 要毕业了,经济上要解放了,呵呵。
发帖: 44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都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学1年纪,我哥哥 替我交学费,可是他把学费丢了,大概是 20元,那是1992年的事情了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也来说说
  我是74年出生的,很小的时候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典型的小镇生活到5岁,然后回到了出生地江苏丹阳,78年我第一次走进幼儿园,当时是一个子弟学校,相对条件比较落后,记得当时的板凳是自己家里带的,桌子是很多小朋友一排,使用的是比较宽的长板凳,当然学费也很便宜(下方有图)一学期3元9角,上了三年,后来达到规定年龄了就转到另一所县立小学又上了一年幼儿园,费用是一学期4元5角左右,第二年上了小学,费用逐年略有增加,到了5年级终于突破十元,其间学校开始供应课间餐,开始是一学期收粮票20斤,后来一学期收现金10元,另加粮票10斤。反正从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总共花费130元1角。
  由于父母都在国企上班,父亲负责销售和采购,自己又是独生子女,家里条件相对较好,经常可以吃到一些同龄伙伴没有的零食,象牛肉干、猪肉脯等。到了夏天,最喜欢的当然是冰棍,记得当时奶油冰棍是3分钱一个,都是有人用自行车后面放个木箱子,里面铺上小棉被,一边走一边敲着卖的,再后来父母厂里办了冷饮厂,就凭票可以去领,一个月60张,恰好母亲就在那边工作,所以可以吃到免费的。直到4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去镇江比赛,家里给了2元钱零花,看到一种新的咖啡冰棍,样子和现在的绿豆沙一样,扁扁宽宽的,是1角8分一支,觉得很好了很贵了。
  记得当时平时也没有什么零花钱的概念,一块橡皮5分钱、一支铅笔3分钱,后来有了现在的自动铅笔,记得父亲还是出差从南京买回来的,一支9毛钱,伙伴们羡慕得不得了,后来没几天就丢了,后悔了很长时间。当时学校也没有校服,要求干净整洁大方就好了,也没有住校生。上学当然是走着去,10分钟就到了。
  小学毕业后到了县立中学,后来改为市中,学费也不高,最贵就是高三下学期150元,高中入学70元。大学时一年的学费500元左右,住宿费200元,伙食费250元,记得有一次学校收了700多元学费,有同学去物价举报了,还退了200多。
  现在小孩大班就要毕业了,算算已经花了2万多元,唉!什么都进步了!
发帖: 3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俺是内地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出生于70年代初,在当时整个中国农村都是一穷二白的。
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读书?也不知为什么而读书,只是俺村里有一个私塾,父母应村官的命令才把我送进这家私塾才读书的。其实那不叫读书,而是大人陪我们玩而已,连书都没有的年代,哪有什么可读的,当然就没有什么要花钱的。直到快8岁那年,村里才建起了一个很简陋的小学,这时村小学的老师就开始挨家逐户地叫大人们把适龄孩子们送入学校上学,(可这时俺已经超龄了)那时也基本不用什么钱,好象只交了几毛钱的书本费。因为学校就在村里,俺们中午只要回家吃饱饭再去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回家就基本不用大人再操心了,因为俺们的父辈也没有文化,只要求你多认几个字就可以了。因此上小学对俺来讲就根本上是没用什么钱的。六年下来可能也就是现在的一包烟钱。只记得当时最奢侈的一次是用自己慢慢私暂的一毛钱买了一根甜高梁,那甜味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再一次就是花钱买了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书,好象也不到一毛钱。
14岁那年上了初中,到了镇上,必须要长期住校了。俺记得非常清楚,当时父亲要陪我一起去交学费,我拒绝了,因为我从小独立性很强,觉得这种事情根本不用大人去自己完全可以搞定。初一那里每学期好象就是八元钱,那时候我最大的开销可能就是每天晚上要用一根蜡烛来上晚自习,当时的蜡烛好象是9分钱一根。我们每天下饭的菜就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酱菜或俺菜什么的,虽然没有什么营养,但在俺们那个时候能吃饱就不错了,和现在的小朋友们去比那就不用说了。当时吃的饭是自己带的米到学校后换成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粮票,学校做饭时用的柴是所有学生的父亲们自己根据俺们所带的米量而挑去的柴,也不用一分钱的。
三年后俺上了高中。这时家里条件要比上初中那会儿好多了,上初中时连自来水都没有,俺们早上起床后还要跑到学校后面一个很脏的水塘里去取水刷牙洗脸,一到冬天俺们还要摸黒找破砖头去打碎水面上的冰才能找到仅剩的一点脏水来用。上高中时基本不用再从家里带酱菜俺菜了,因此在那时最大的开支就属俺们吃饭时的菜钱了。吃饭的米还是从家里带去,到学校后换成学校自己印刷的“粮票”,记得当时好象印刷了四种规格的“粮票”,最小的为一俩,最大的为一斤,自己吃多少就打多少。对于吃过烂菜粗饭的人来说,这时学校有很可口(按当时我们的口味标准,现在的娃娃们可能根本没法吃了)的热菜买了,俺也舍不得买好吃的菜,尽选些最便宜的菜吃,我现在见到粉条就想吐就是高中时落下的毛病。当时镇上好象有个粉条厂吧,学校就承揽了该厂所有的粉条下脚料,那个菜可能就是当时最便宜的菜了,俺家穷,没办法。只有上顿吃了它下顿还是它,吃得浑身都散发出粉条味儿来了,一月下来也就不超过100元吧,为家里每月节约不少钱啊,没办法,谁让咱是穷人家的孩子啊,早当家嘛。
转眼上了大学,那可是当时村里的头等新闻,镇上的重要新闻,学校的焦点新闻。那是1991年,阳光的日子又有了新的转机,光宗耀祖的使命被俺实现。可是钱从哪儿来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父母亲就开始盘算卖这卖那,最后总计还缺不少,又要动员所有亲朋好友了,总之该借的都借,终于在上学的那一天筹齐了,那可是当时的天文数字啊,近八千元啦,可能父母一辈子也没有见过那么多钱,为了俺这个还算争气的儿子,只有豁出去了。来到了大城市的俺发现什么都要靠钱买了,俺就还是继续保持咱们乡下人能吃苦耐劳的天性,除了要求学习好外,还要让自己有能适应走向社会的能力,俺也开始勤工俭学,做些小工挣点小钱来维持生机。记得那时候生活上是好了很多,可咱家的钱始终是不够俺来支付不断上涨的费用要求。于是自己还是只能吃最差的菜了,反正这点俺也习惯了,只是当时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了,不能在人面前表现得太寒酸,俺也会偶尔地和同学们去学校外面的私人馆子里去单锅炒一个叫“回锅头皮”的菜,那个在现在看来肥得不得了的菜正是当时俺最爱吃的了,好象就是5元钱一盘吧,这个在当时对俺来讲是已经很奢侈的了,回到宿舍后还要偷偷地打自己俩耳光,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管住自己,就这样俺每周基本都要打自己一次耳光了。按照当时的消费吧,咱一个月好象也就在400元左右吧。
发帖: 8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回复 236楼 tyy0166 】:
我也来说说,首先感谢网易给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有这个平台。 现在回想起来三十年前的学生时代真是感慨万千!
------------------------------------------------------------------
发帖: 9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我也来说说:
首先感谢网易给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有这个平台。
现在回想起来三十年前的学生时代真是感慨万千!
还记得我那时是79年上的小学一年级了,(怎么不上幼儿园啊?)我那时候好象还没有幼儿园,是后来才有了幼儿园这个概念,那时的学费好象记不太清楚了,但肯定的是没有超过十块钱,具体好象总共也就是六、七块钱吧,记得当时说要上学了,心里很高兴,也不太清楚上学是个什么概念,反正知道上学就会有很多人在一起玩了,可能那时的玩心还没有完全收回吧。
交通工具:
天天的交通工具就是“11路车”,虽然比起大城市的学生来说不算太远,但也要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不包括路上玩的时间,)但那时候好象都没有十分钟到过学校,起码都是半小时后才到啦。所以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上学根本不存在有什么交通费的支出。而且一直延续到上高中都是无交通费的。都是坐11路免费车上学的。
在我记忆里好象是读完高中了都没有说要穿校服,也许是我们这种乡下学校才没有校服这个概念吧,但是从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时间好象是要戴红领巾上学,这个就是统一的,没戴红领巾不准进学校。
我们那个年代读书的时候好象也没有零食这个概念,一来那时才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期,也没有那么多种东西吃,不象现在连我的小孩才四岁就能说出很多零食名称,而且还有些我还不知道的。不过那时候我映像最深的就是在上学的路上吃“酸罗卜”了,那时是一分钱两块还是三块吧,酸酸甜甜的,那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主要零食了.......。中午上学时吃几块,下午放学时也要去吃,但每天也就几分钱,不会超过一角钱,现在都没有以前用过的几分钱了。不知道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有几分钱的概念......
现在想起来也就明白了那时候为什么总是会在我们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会有我们吃的零食了......呵呵。
读小学好象就是交了学杂费那几块钱就没交别的钱了,上初中时学杂费就是十几块钱了,刚好还有一张我初中时的入学交费单,收据就真是没有了,大家瞧瞧...以前读书时也没有照什么相,就这张小学毕业相还是我们那个班几十同学中唯一一个同学保存下来的了。到初中毕业时照的相才有彩色的。
初中时的入学交费单。
小学毕业相。
初中毕业相片。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有了cpa\nba,acca和mpacc,找工作不再愁!
发帖: 92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本文为邮箱来稿
  我是86年上的大学,那时大学是不收费的。被子,衣服,脸盆等都是不远千里从家里备好带去学校的。在校期间所有费用基本就是书本费,食品,交通等个人花费了。而且那时物价低,早餐1-2角,中,晚正餐菜是4-6角一荤一素,学校在西北,吃得最多的就是土豆烧牛肉,只要4角一份,饭是凭每个月发30斤饭票买,不用另交钱。只在一年细粮受限。(也就是大米受限,每月只有15斤饭票可以吃大米,另外15斤只能是面食,幸好有北方的同学愿意随时给换)。那时最爱的零食是酸奶,2角5分,常在夏天下晚自习时在女生宿舍门口买,还有一年校园流行起吃葵花籽,校门口什么口味的都有,什么奶油的,玫瑰的,五香的,周末常是一手拎着方凳,一手举着1毛钱的葵花籽看露天电影。有时同学也会因赌输了一件时请吃葵花籽,1块钱可以全宿舍人消磨一个快乐的中午。快毕业时,学校食堂开始开设小炒部,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同学的需求。记得最便宜的小炒--醋溜白菜是1元,只去吃过一次。后来学生做家教,开书店等勤工俭学的多起来,有了钱,女同学会买衣服扮靓自己,有一年当地流行满天星的衬衣,各种纯色的布面上映满小小的五角星,在市中心来回逛了几趟后花15元买了件黄底的。记得有次参加监考大学英语6级统考,挣得7元,在回宿舍的路上就去学校音像店刚好换成一盘美国乡村音乐磁带。当时最贵的学习用品就是录放机,听英语的,好象是67元,那是刚毕业不久的哥哥一个多月的工资啊。后来又花28元买了手掌大的梅花牌收音机,用来听VOA,BBC提高听力,当然也可以了解天下大事,那时学校也没地方看电视,只在周末有录相,免费的,但要早早去,晚了没位。
  20多年过去,那时的每一笔较大的花费都还存在脑子里,可见我们那时过得不宽裕,每一天物品都是千挑万选后三思而买的。
  庆幸的是高校收费是在我们毕业后的事,否则可能也会象现在有的学生会为高昂的学费发愁。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现在能够想起小学的事情真的是很少了。我是88年上的小学,是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上学的时间越长,花费也是与日俱增。
小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学期27块的学费,那时候什么都是要钱的阿!现在看来是很便宜的,也许一个孩子一年的费用也就是现在的一顿饭钱,可那时候父母的收入也就是百十来块。
上了初中费用就增加了一点,记得那时候学校总是收各种名目的费用,两天不收,三天早早的。十几岁的男孩开始害羞向父母要钱了,那时候还没有自己挣钱的想法,只是单纯的希望学校少收费用。那时候最反感的就是假期补课,美其名曰“补课”,其实就是学校变相的创收。费用是一假期80块。一到这个时候,就有很多同学向教委举报。学校的补课也时断时续。风头紧就放两天架。学校还有很多的老师自己开补习班,我只参加过一次,二十小时三十块钱,在那时候感觉是很奢侈的事情。
高中时期交了自己平生的第一次赞助费--1800块。高中的收费更贵一些了,每学期的学费是320,因为是九年义务教育嘛,以前也没有交过学费,尽管钱不少交,但是没有这个名目。高中的费用收的没有那么勤了,但是量上来了。基本是几百几百的了。
上了大学才知道什么是高消费了,我是扩招的第一批,运气不错,学费当然也不错了!
大学在秦皇岛,美丽的旅游城市。每次上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交各种费用。学费--5000;住宿费--1300;书本费--800。其他的就是生活费了,每次交费都是现金,因为可以省下汇款的手续费啊!看到父母辛苦攒的钱存进了保险柜,心里总是很不舒服。那时候就想要快点毕业挣钱了!
现在开始谈谈令我难忘的美食了!小学的时候能吃上一毛钱的冰棍就是很奢侈的了,初中校外小贩卖的烤烧饼才五毛钱,那是晚自习后最好的奖励了。中学的时候开始在外面的小饭馆吃饭了,标准是每顿两元。基本就是手拉面,吃顿3元的炒面就是改善,最多的还是煎饼果子啊,多好才一块五,有菜有饭的.大学的时候开始有了应酬,但也是小饭店居多。那时候的生活费是一个月500。还是能过的不错,衣服基本是地摊得东东。如果能穿美特斯.帮威,佐丹奴什么的就是条件不错的了。最感谢的就是小饭店,那叫一个物美价廉阿,一份坛肉才2块钱啊!无论多少个人去吃,一人5元全部搞定!
教育费用是逐年上涨啊,我上高中的那年(1997)的重点高中赞助费是8000,我们下届就是12000了,待到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据说已经27000了,还是有名额限制的!
上班快4年了,上学时的事情能够回忆起来的并不多了。总感觉那么多年应该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回忆,但是真到要说的时候总是感觉有点模糊了。上了16年的学,花费无法统计,只看到了父母雪白的双鬓和日渐弯曲的脊梁。没文化是可怕的,有文化也是可怕的,因为得到文化并不是努力学习就可以的,那要有几双手一直在后面支撑着你啊!
兄弟姐妹们,不要忘记父母的恩情!要学会感恩,用一生感谢帮助我们的人!
发帖: 4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回复 29楼 dongxing2006 】:
手抄课本的故事    河北蠡县 刘东兴   上学离不开课本,每个上过学的人都应该有过课本的回忆。从改革开放初算起,我上学12年,从教10年,期间又业余进修10年,课本的影像已经深深的映刻在我的脑海里。   1981年我蹦蹦跳跳的背着妈妈缝制的“格子块”书包进入了小学校园,虽然趴的是“板条桌子”,用的是石板和黑草纸本子,但书包里有
------------------------------------------------------------------
感动!!这篇文章的主题故事已经被《人民网》人民本色栏目刊登。
网址 .cn/GB//index.html
积分: 10281
发帖: 195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我就来说说大学吧!
为什么说大学,因为只有大学的东西自己记得最清楚,别的都是父母一手办的,不知道也不问!
学费:4500每年
住宿水电:650每年(我们学校这个项目可是超级的便宜)
书费:我四年交了 1400 元
参加社团的入会费:10元
每月的生活费:400元--没学期家里都是一次性给我,说这样可以培养我的理财观念,现在离开学校了,觉得真的有用!
杂费:500每年
基本上就这些费用了,四年合计;44010元!
看着这个数字真的可怕,家里每年就为我们付出10000多!但是做为这个形势下刚刚毕业的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赚那么多呢?
加油努力吧! A ZA。。。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败。。。
积分: 24633
发帖: 1883 篇
在线时长: 314 小时
  网友邮箱来稿:
  每周一包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南北驰名,古都开封的小笼包堪称一绝,新疆、宁夏的葱白羊肉切馅包子别开生面。可是,在我吃过的包子中,有一种叫“每周一包”的包子,那味道,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甜丝丝美滋滋的。
  那是70年代后期,我在省城上大学,当时校内的两个学生食堂伙食都很差。早饭多是扣饼、咸菜和苞米面糊糊粥。“扣饼”可不是梅菜扣肉的扣,是一种用模子扣出来的苞米面饼子,又黑又黄,被同学们戏称为大号的牛黄解毒片。由于扣饼表面凸凹不平,再加上能照见人影的小米粥,于是便流传着“小米粥,稀溜溜,扣饼还带阄儿”的顺口溜。咸菜大多是萝卜条、白菜丝之类,“老三样”几年一贯制。午饭吃大米饭的时候不多,大多是又红又硬的高粱米饭,有人形容像枪子儿。而副食多是没有什么油水的熬白菜炖土豆之类。有些人实在忍不住了,就到校外的饭店去改善一顿。那时,学校对面的马路边有一家小饭店,被成为第三食堂,第三食堂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好吃的,我们到那里只不过要一碗米饭、一盘溜豆腐或者炒土豆丝之类。
  每周,我们只有一次改善伙食的机会,那就是学校食堂每周六中午吃一顿包子。久而久之,就被同学们成为“每周一包”了。包子馅大多是白菜萝卜加猪肉,每人四个。一到周六中午,同学们下了课都赶紧往食堂跑,几个卖饭票的窗口都排着长长的队,就像现在的春运高峰期一样。如果周六有同学外出,那他的饭票一定不会作废,其他的同学中一定有人赶紧把它换成包子。吃饭时,整个食堂都充满欢声笑语,吃完饭回寝室的路上,人们的笑声都格外的甜。不光有“莺歌燕舞”,还有“潺潺流水”,那是因为有些男生一份包子不够吃,还留着口水。
  做包子那天,食堂要找一些没课的同学轮流去帮厨。每次轮到我们的时候,都会拼命第往包子里装馅儿,这样,每周一包的体型就往往不大好看,仿佛小胖猪一样,有的还呲牙咧嘴惨不忍睹。有时,中午的包子卖剩了,还会在晚上或者第二天拿出来卖,引得同学们早早挤在窗口旁抢购。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长得又白又胖的男同学很能抢包子,因此还得了一个“地主儿子”的绰号。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吃顿包子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不仅可以自己在家蒸,而且还可以到饭店去买现成的。包子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小笼包、灌汤包、速冻包,里面的馅儿更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有牛羊肉的、三鲜馅的、海鲜馅的,还有各种素包子。包子的形体也十分好看,褶皱之间尽显玲珑剔透精致整齐。但是,无论怎样也吃不出当年每周一包的味道了。
  后来,女儿也考入了当年我读书的学校,学校里不仅有七八个食堂,而且花样繁多的各式饭菜令人目不暇接。餐前,孩子们甚至还会为到底选择哪样饭菜而犹豫不决。相比之下,包子已经显得不那么起眼儿,而“每周一包”的回忆也成为沧海桑田里的故事了。
  作者:赫辉()
积分: 24634
发帖: 1884 篇
在线时长: 314 小时
  网友邮箱来稿:
  一个知青生活过的村庄
  金秋十月,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之际,为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我们当年一起插队的十几名知青战友终于踏上了那片曾经挥洒青春汗水的土地——西丰房木公社潭清大队。
  下了长途汽车,脚步匆匆奔向小村,那情形真像贺敬之描写的《回延安》时那样:胸口啊,莫要厉害地跳,灰尘啊,莫把眼睛挡住了……怀着急切和兴奋的性情,寻找记忆中的村落。记得30年前的1978年,在我们下乡10周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回到过这里。那天晚上,我们挤在五婶家的土炕上,她哀声叹气地说,儿子已经三十岁多了,还没娶上媳妇……那次小村之行留给我们的只是叹息和遗憾。时间过去了10年,这里却面貌依旧。现在,距离上次回来已经30年了,小村一定变化不小吧。
  尽管有如此的思想准备,但呈现在眼前的景象还是使我们惊呆了。过去那些低矮的草房都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整齐的砖瓦房。许多房子都镶着白瓷砖,煞是漂亮。记得当年全大队只有几户是砖房,但也是年久失修,歪歪斜斜,下窖很深了,不知是啥年月留下来的。而其他人家都是清一色的茅草房,即使这样也是一房多家。多数一间房里住着4户人家,南北两铺大炕,每炕两家,老两口和小两口或跟孩子,中间用炕琴(一种柜子)隔开。最有特点的就是家家都重视幔帐,每炕必挂,似乎是每家最值钱的东西了。
  清楚地记得,我们刚下乡时住在一个老乡家里,他家两间房里住了六七口人,大儿子在部队准备回来结婚,新房还没来得及用,让我们先住了进去。说是新房,连泥巴都没有抹,北墙的霜足有二寸来厚,经久不化,戴着大棉帽子躺在炕上,可见高天流云或闪烁的星斗,脑海中浮现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为了能让屋子暖和,我们烧炕的时候使劲加柴,直烧得炕头的女生烤得躺不住,在褥子下面垫了搓衣板。有时甚至被褥都被烧糊了,但屋子里仍是冰窖一般,使人想起“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句子。早上起来,脸盆里的水冻成了冰砣子,毛巾也被冻得硬邦邦的,如同一块塑料布。小村里虽然有山有水,却没有意境,有的只是贫穷和寒冷。
  而今一进老乡家的院子,就香气扑鼻,许多家的院落里都种着不知名的花草,虽已进入秋季却然仍盛开着,走进屋里,只见敞亮的铝型窗、时尚的窗帘,炕上铺着好看的地板革,地上还有大块的地面砖。各种先进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装修得几乎和城市里没有什么两样。
  乡亲们热情地接待着我们,只可惜当年60岁以上的老人早已作古。当年领着我们干活的生产队长还建在,已经84岁高龄了,身体硬朗,每天还在劳作。他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家已经四世同堂,重孙都已经上中学了。村子里面再也没有打光棍的了。
  当我们提出要吃顿高粱米饭的时候,老乡告诉我们,这里和城里一样,平时也是大米白面,吃顿粗粮只是为了调剂,如果要吃还得特意去买……记得当年这里每逢开春,青黄不接,返销粮还没到时,人们只好吃土豆,甚至到地里挖野菜充饥。有时正在铲地,就会突然有人倒地——是饿昏了。我们知青也是一样,有时从春节到五一只能吃苞米面糊糊放盐。如果能放点酱油、辣椒面就算是美味佳肴了。那时高粱米面菜团子就是我们的盛大节日,有一次我们饱餐了一顿菜团子之后,大家高兴得手拉着手,边走边唱。那时每人每年只有十二斤白面,平时舍不得吃,只有过年或干重活时才能吃。
  几十年后的今天,徜徉在辽北这块曾经贫瘠荒蛮的土地上,看着眼前这令人惊叹的巨大变化,真是百感交集。这次小村之行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的感叹号。它迫使我拿起了久违的笔,写一写那个特殊的年代,和而今已和我血脉相连的小村。那片土地、那个村庄是祖国母亲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一个缩影。它的变化标志着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的缩小,也说明了改革开放30年里,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福祉触及了每一个中国家庭,实实在在地惠及每一个国民。再次站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我仿佛听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作者:张连生()
积分: 24635
发帖: 1885 篇
在线时长: 314 小时
  网友邮箱来稿:
  我的上学账单(征文)
  1978年阳历10月21日,我从沂蒙山区一个偏僻的村庄,来到山东临沂一所技工学校上学。学的是汽车修理,学制三年。
  当我沿着崎岖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从县城到临沂的车票仅仅3元1角钱。那时,可是一个普通农民将近半个月的收入,我记得我们山区农村工日是1角多。内裤的口袋里,有母亲连攒带借的15元书费,铺盖里面还有10元钱,是用于购买生活用品的零花钱。好在那时吃住都不花钱,记得伙食费每月12.5元,粮票35斤,国家供应,在学校的食堂吃饭。并不发给个人,只有放暑假或者寒假的时候,才按天计算,发到个人手里。
  由于时间久了,不能清楚记得当时购买物品的品牌,但是,花的钱却很清楚:一条毛巾,一只玻璃杯,脸盆,牙刷,肥皂等,总共花了不到3元钱。为了节约,玻璃杯用来喝水和刷牙,脸盆也用来洗脚,无非多刷几回。后来,由于天气太冷,又拿出3.6元钱买了一双布棉鞋。期间消费只和同学吃过一次馄饨,花了1角五分,而且是AA制,看几场电影,互相请客,大约花了5、6角钱,理过几次发,洗过几次澡,大概共花了1块多钱。放寒假的时候,手里还有1元多钱,买车票都不够了。幸亏学校将寒假期间的生活费发到个人手里,才勉强买车票。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家里挣点钱确实不易,不好意思向家里伸手。后来,我就用假期学校发给的生活费,用来支撑下一学期的费用,一般就是12、3元钱,省吃俭用就花个差不多。后来,去工厂实习,每月生活费连补助共计23元,生活费发到个人手里,就可以节省10多元钱,有时还和同学们出去喝一碗羊杂汤,每碗0.3——0.5元,吃的浑身淌汗,已经相当满足了。
  那时上学吃住都是国家出钱,我刚上学时,家里给我15元书费(录取通知书上注明的),父母又给我10元零花钱。后来,实习期间我从家里捎来煎饼,就着咸菜吃饭,每月省出10几元生活费,一年之后,偷偷买了一块“宝石花”牌手表,花了110元,这是我上学三年最大的开支。
积分: 24637
发帖: 1887 篇
在线时长: 314 小时
  网友hetty.xiao邮箱来稿:
  我是86年上的大学,那时大学是不收费的。被子,衣服,脸盆等都是不远千里从家里备好带去学校的。在校期间所有费用基本就是书本费,食品,交通等个人花费了。而且那时物价低,早餐1-2角,中,晚正餐菜是4-6角一荤一素,学校在西北,吃得最多的就是土豆烧牛肉,只要4角一份,饭是凭每个月发30斤饭票买,不用另交钱。只在一年细粮受限。(也就是大米受限,每月只有15斤饭票可以吃大米,另外15斤只能是面食,幸好有北方的同学愿意随时给换)。那时最爱的零食是酸奶,2角5分,常在夏天下晚自习时在女生宿舍门口买,还有一年校园流行起吃葵花籽,校门口什么口味的都有,什么奶油的,玫瑰的,五香的,周末常是一手拎着方凳,一手举着1毛钱的葵花籽看露天电影。有时同学也会因赌输了一件时请吃葵花籽,1块钱可以全宿舍人消磨一个快乐的中午。快毕业时,学校食堂开始开设小炒部,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同学的需求。记得最便宜的小炒--醋溜白菜是1元,只去吃过一次。后来学生做家教,开书店等勤工俭学的多起来,有了钱,女同学会买衣服扮靓自己,有一年当地流行满天星的衬衣,各种纯色的布面上映满小小的五角星,在市中心来回逛了几趟后花15元买了件黄底的。记得有次参加监考大学英语6级统考,挣得7元,在回宿舍的路上就去学校音像店刚好换成一盘美国乡村音乐磁带。当时最贵的学习用品就是录放机,听英语的,好象是67元,那是刚毕业不久的哥哥一个多月的工资啊。后来又花28元买了手掌大的梅花牌收音机,用来听VOA,BBC提高听力,当然也可以了解天下大事,那时学校也没地方看电视,只在周末有录相,免费的,但要早早去,晚了没位。
  20多年过去,那时的每一笔较大的花费都还存在脑子里,可见我们那时过得不宽裕,每一天物品都是千挑万选后三思而买的。
  庆幸的是高校收费是在我们毕业后的事,否则可能也会象现在有的学生会为高昂的学费发愁。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13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82年读小学,每学期就几块,书费和学杂费,低年级父亲自行车带我上学,四年级后自己走路,所以交通费没有
中学20多块左右一学期,学校统一运动服15块(穿了三年!!!),学校离家很近,没有交通费
高中学费忘了,但是每天的交通费是3块,上下学换2次车
大学大概每学期要2千多,还要住宿,吃饭,出去玩,用了好多钱,但是没有统计
发帖: 100 篇
在线时长: 14 小时
86-92年上小学,那时记得学杂费一个学期最开始的时候是二十五块钱,后来涨到了五十多。
中学阶段学费贵了些,一个学期七八百,没有吃零食的习惯,记得最清楚的,书包里装了二十块钱,一个学期都没有花出去。公车车价从一角涨到了三角,后来又到了五角,一块,从初二开始就骑车上学了。中午吃食堂,荤菜一块钱,一般舍不得吃,打一份黄瓜或土豆之类的,七毛钱,米饭六分钱一两,一天开销不会超过一块钱。
上了军校,不用交学杂费,每个月还有津贴,记得第一次发津贴,每个人61块钱,第一次能自己赚钱了,同学们都非常的开心,那时候一个学期家里给一千块钱,根本花不完,平时不准外出,周末只能按百分之十的比例外出,经常一个学期都出不去,有钱也没地方花,学校开始伙食挺差的,后来在最后一年施行了社会化保障,每个月245块钱的伙食费打到自己的卡里,一般一个月能花个200就不错了,其余的钱全刷了辣酱,酸奶之类的。平时都穿军装,男生基本上几年买上一两套衣服足够了,只能在外出的时候穿,女生可能开销大一点,外出的时候打扮得都挺漂亮,到了周末两栋楼之间全探出脑袋,趴在窗台上看美女起哄吹口哨是常事。
那时去地方高校看同学,已经感觉到了贫富学生的差距,乒乓球台旁边,一些家庭不富裕的,穿着很朴素,穿着白衬衣,灰裤子,饭盒放在一旁打乒乓球,而另一个球台,一个打扮相当漂亮的女学生一边玩着手机一边看男友打球。
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深山老林里了,几年变化都不大,东西便宜到你无法想像,工资全都存起来了。
现在又考研重返校园,吃饭要自己花钱了,才觉得现在吃饭那个叫贵啊,怎么那么贵啊,想吃好点一天得一二十块钱,上个学期为了省钱,吃了三个月的馒头大饼,体重从150一下子跌到了130,回家被老爸狠骂了一顿。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中东味十足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想一个人回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