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弟子规读后感做文明人的征文不要太长二三百子足够了

猜你感兴趣
Copyright &
.&&闽ICP备号&&&
Powered by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4350|回复: 43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2822精华9帖子
经验值:2822
帖 子:662
金 币:3804
本帖最后由 莲妈二重奏 于
09:55 编辑
近年来,给读经的浪潮,从一个QQ群,席卷到另一个QQ群。各个城市里,给幼儿读经的私塾、国学班也是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最近我发现,国学热又在向各个幼儿园里蔓延,这两天在群里聊天,听有的说,居然幼儿园大班除了喝水上厕所,所有时间都用来背诗、背《三字经》、《弟子规》,背好了有奖励,背不好就受批评,简直是我三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现在很多自己并没多少文化的家长(躺枪勿怪)非常热衷于让孩子背这些玩意,当众表演时固然是沾沾自喜,进而感受到孩子听话了、温顺了,就更觉有所得!谬之大矣!还有些层次较高的父母持中立态度“存在即为合理的,你不喜欢可以不看,但不必反对别人看”。那么,我今天就来讨论一下,真的是存在即为合理吗?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也都是合理的吗?
首先我需要强调,你们在捍卫人家有自愿学习权利的同时,我同时也拥有批判和反对的权利,由此发帖争鸣。其次作为一个文史哲专业出身的人,我并不反对古典文学,在增加教材中古诗词问题上,我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我是非常喜爱古典诗词歌赋的,也经常会即兴给孩子吟咏两句应景的诗词。最后我主要是坚决反对孩子学背《弟子规》,对于《三字经》呢,我持宽容态度。毕竟里面训诫性的糟粕极少,只有一些“劝学”性质的。但《三字经》其实是当时的一个比较落后的科学观世界观集合,里面相当多知识都已经过时淘汰掉了,除了开头一百句左右朗朗上口,后面的都很晦涩,背来作甚?
那么,我到底为什么反对《弟子规》呢(以下部分内容摘自网上文章,以及我自己的观点,汇集如下):
有女万事足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2822精华9帖子
经验值:2822
帖 子:662
金 币:3804
本帖最后由 莲妈二重奏 于
09:56 编辑
一、核心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私塾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另一名私塾秀才贾存仁修订改编的启蒙教材。其中依照《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代圣人立言的二元对立、一元绝对的单面口吻,列举规定了少年儿童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这种以等级森严的天、地、君、亲、师为本体本位,以少年儿童为驯服对象的单面规约,从一开始就违背了以人为本、自由自主的主体意志,以及平等自愿、相互遵守的契约规则。我认为,《弟子规》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核心,即君臣观念、主奴意识,它一是反科学;二是反民主;三是反人性。这个槽点是贯穿全篇的,是《弟子规》的灵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不管其中是否还有一点劝人不喝酒、讲卫生、不要自暴自弃、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闪光点,这灵魂本身,就是一个会污染现代幼童思想的“死魂灵”。
上面说了,《弟子规》只是清朝的一个秀才所作,主题就是听话,无条件的服从。只强调无条件的服从,就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后果,人的本性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压抑,虚伪将取代真诚,根本不会有气宇轩昂的骏马,而只会有温顺听话的蠢人。这本书满足了很多人想约束弟子.子女,以达到听其摆布的贪心。因为这本书是约束弟子孩子的,而不是约束他们的。他们可以乱做,而弟子就得听他的。然而,生孩子,收徒弟,就是为了让孩子听自己的,服务于自己的吗?这是在生奴隶吗?从《弟子规》问世到现在二三百年,至少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大德推崇过它。《弟子规》根本算不了儒家的经典。自这个弟子规诞生以来,我们看到他同朝代的大学问者纪晓岚,刘墉没有弘扬过,民国时代的印光大师,虚云大师也没有弘扬过,著名的民间教育家王凤仪更是半个字没有提过这个《弟子规》。这一点大家可以自己读一下记录善人一生的最重要的书《王凤仪年谱与语录》,没有半个字提过这个《弟子规》,现代的南怀瑾大师,讲中庸,讲大学,讲论语,但是就是没讲过《弟子规》,不仅仅没提过《弟子规》,甚至还反对《弟子规》。看看第一句话“弟子规圣人训”就觉得非常可笑,圣人是自己封的吗?反而是现代的一些所谓“学者”,大讲特讲,大推特推,满足的是什么人呢?迎合的是什么人呢?
有女万事足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2822精华9帖子
经验值:2822
帖 子:662
金 币:3804
二、细节篇
其实槽点比比皆是,随便拾摘出一个,都是违背现代文明精神的。随便列举一二,以增强说服力。
1、【冬则温,夏则清】,说的是二十四孝中的9岁男孩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为父亲温暖被窝。这种让未成年的孩子为成年父亲尽心尽孝的规约,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被当作一种美德宣传提倡,在全球化的现代文明社会里却被普遍认定为反人性的违法行为。
2、【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所提倡的更是以亲长为本、以死人为本反而以本人为奴的自轻自贱的愚忠愚孝,借用鲁迅写在《二十四孝图》中的话说,诸如此类的孝道宣传,“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与现代文明社会优先对待相对弱势的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的价值规则恰好相反。日的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正是这样的一句“让领导先走”,活活葬送死了288名中小学生的生命。
4、【道人善即是善】
这句话问题就很大,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有太多时候言不由衷,明明不好,也说好,难道这是善吗,【扬人恶既是恶】这句话,太片面,太绝对,更是误导无数人,这个社会恶事太多了,难道揭露,公布,都是恶吗。这一套《弟子规》背下来,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一个一个解释给孩子,这个你背背就行,这个不必照做,孩子有这个鉴别能力吗?
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要是你的父母讨厌你的爷爷奶奶,长辈,难道你也要把他们撵走?或者你的爷爷奶奶讨厌你的爸爸妈妈,你怎么办?如果你父母反对你做好事,你是做还是不做?有些父母自己不干好事,还叫自己孩子也做坏事,你是听还是不听?
6、【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里强调明哲保身,只顾自己。连孔子都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看见不合理的事情,不能挺身而出,不是勇敢行为。书中不仅不分好事、坏事,一律视作与己无关,不去多管,还要人们“说话多,不如少。惟其事,勿佞巧”。叫孩子们不要多说话,话说多了会招惹是非。谨小慎微的结果是丧失活力,在诈多方面一事无成。这已经和正统儒家思想南辕北辙了,别说成圣成贤,连做人都成问题了。
……不一而足。《弟子规》全文1080字,用得最多的一个字是“勿”,有43处之多。这种教训、诫条式的口吻,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原则相反。《弟子规》倒是能教出老实听话的孩子,但却很难培养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因此权当识字课本读一读无甚坏处,但若当作儒家经典来信奉,只会造成对儒家思想的误解。
有女万事足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2822精华9帖子
经验值:2822
帖 子:662
金 币:3804
三、流毒篇
我再次重申,我拥有至高无上的说话的权利,在我看到《弟子规》扫荡幼儿园的情景时,我无法不发出大声疾呼。其实弟子规远非什么古代经典,甚至很多思想与《论语》都是相悖的,只能算是清朝一个民间普及读物罢了。父辈可以任意对待儿辈,儿辈不能有任何不满的表示;由于父辈的任何错误行为都不受追究,儿辈的自由便化为乌有。这是对真正儒家学说极大的误解。《弟子规》成为师长鞭打孩子的工具。悲剧的是,现在却借着“国学复兴”、“重学经典”的东风,成了毒害我国低幼儿童的精 神 鸦 片,甚至被奉若《圣经》。
很多妈妈推崇《弟子规》,都是在讲,孩子学了以后孝顺了,听话了。是,很“听话”,但却失去了孩子的机灵,失去了孩子的天真,遇事退缩,缺乏担当。一旦犯错,就过于自责,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他们身上,根本看不到“君子坦荡荡”的特质。由于会见人就鞠躬,会礼貌待人,穿着拘谨,被大人贴上了“好孩子”的标签。我从来不觉得孩子的“听话”是一种美德。喜欢“听话”和“绝对服从”的家长,你们为何不去养一条狗呢?
《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满族人(本人为满族)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他们内心是恐惧的,统治者需要顺民,傀儡,奴隶,所以《弟子规》一诞生,就受到皇家大力追捧——清朝的文字狱也是特别厉害的,但是后果也是严重的,在《弟子规》熏陶下,百年后的清朝成了最腐败无能的政权,百万清军面对2万八 国 联 军,成了百万绵羊。————至此,如今的《弟子规》热,还能用一句“存在即是合理”来辩解的吗?
小小《弟子规》,却有大问题的,禁锢孩子的心灵很严重。所以才被现代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弟子规》只强调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而不分青红皂白,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就会把凡是有悖祖宗遗训的想法都认为是异端邪说,凡是不符合传统习惯的行为都是忤逆。于是,墨守成规受到鼓励,创造革新被视为越轨,进步精神被彻底扼杀,社会停滞不前成为必然。人一旦受到了错误的教育,比没有教育还要可怕。那些受了错误教育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没有受到教育的孩子来得聪明。这是卢梭在三百年前的《爱弥尔》里早就说过的。为什么一再拿孩子的生命来做这样的实验呢?
进而说读经,一部经典,诵读百遍千遍,就只读他们指定的那些古拗难懂的文言经典,而忽略了他们多种探索的可能性与多种兴趣的培养。那种摇头晃脑地反复吟诵,其实是不可能会有什么兴趣与滋味的。难怪,中国自古读书,都是强调刻苦勤奋,而不见有什么兴趣与天赋。因为,那样读书是不可能会有什么兴趣的。其动力来源只在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与千钟粟而已。真正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东西是不同的问题,是孩子的好奇心与想像力。可惜这些读经是在消灭孩子的这些最为宝贵的天性。
诵读经典,国学热,其目的与功效,正是要消解一个民族的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通过愚民教育,以达到奴化的目的,方便专制统治的需要。讲到底其实只是利益的驱动而已。那些主张让幼儿读经的人,其实不知道从这些经书中得到了多少好处。我想这是一个不难统计的数字。一些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让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变成一代代愚民,而丧失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与创造力。幼儿读经是违背儿童的成长天性的。其实是一种反教育行为。
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品质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像力与惊奇感,教育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东西是让他们身心自由成长,孩子的学习对象是自然与社会,到自然中去学,在社会中学,在生命的体验中成长,不断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这正如乔布斯所说的,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那种初学者的心态,始终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新鲜感与惊奇感。而一个儿童丧失这些最宝贵的学习品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儿童诵读这些难懂的儒家经书,因为那里全是现成的答案,全是圣人之言,不存在什么问题,也不需要探索,更不允许有所批判与质疑,经过几年诵读,儿童的心智的成长就停止了。这难道不是全民族的悲哀吗?
孩子是白纸,孩子最初的世界观珍贵得像金子一样。我要我的孩子,最先接受的不是“父母之命,圣人之言”,而是浩浩荡荡的“普世大道”——科学观、自由观;我要我的孩子,首先要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别人的附庸;我要我的孩子,随着不断发展的科学,去探索无穷的可能,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
有女万事足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0积分304精华0帖子
初级会员, 积分 3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7 积分
经验值:304
帖 子:520
金 币:53
孩子是白纸,孩子最初的世界观珍贵得像金子一样。我要我的孩子,最先接受的不是“父母之命,圣人之言”,而是浩浩荡荡的“普世大道”——科学观、自由观;我要我的孩子,首先要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别人的附庸;我要我的孩子,随着不断发展的科学,去探索无穷的可能,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0积分57精华0帖子
初级会员, 积分 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4 积分
经验值:57
金 币:74
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封建的流毒中生长,我们的孩子应该是面向未来,面向宇宙的,我们家长不仅要为了孩子负责,还得为祖国的未来负责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0积分57精华0帖子
初级会员, 积分 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4 积分
经验值:57
金 币:74
选择正确的学习内容,是我们家长的责任。让孩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我们可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但不能踩在前人的垃圾上,为了孩子的未来,更大的说为了祖国的未来,实在不应该把那么多的封建糟粕拿出来乱晃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50积分5713精华4帖子
高级会员, 积分 57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88 积分
经验值:5713
帖 子:1734
金 币:3684
莲妈的分析入情入理,我投赞成票,尤其最后一段总结,那才是我们希望孩子成长的真实模样,支持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0积分299精华1帖子
初级会员, 积分 2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2 积分
经验值:299
帖 子:24
金 币:397
最后一段总结得很精辟,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探索欲,求知欲和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才是最最重要的。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0积分740精华0帖子
初级会员,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1 积分
经验值:740
帖 子:87
金 币:1221
本来我也懒得叫孩子背这个,看了莲妈的,更加有了理论支持了。有那精力,还不如背点经典的诗词和小古文呢。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50积分5713精华4帖子
高级会员, 积分 57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88 积分
经验值:5713
帖 子:1734
金 币:3684
补充几句,我觉得三字经还可以,语言朗朗上口,内容也还能接受,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典故,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知识,特别是夏有禹、商有汤等历史知识,孩子接触还是有好处的,前提是孩子不反对,那就背背也无妨,榕小时我老放音频,她就记住一部分,我也跟着记了一点开头,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49精华0帖子
新手上路, 积分 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经验值:49
金 币:70
好帖子,我也不喜欢背这种,看了这篇文字,更加觉得这种古文教育经不起推敲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1784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17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17 积分
经验值:1784
帖 子:383
金 币:6031
孩子是白纸,孩子最初的世界观珍贵得像金子一样。我要我的孩子,最先接受的不是“父母之命,圣人之言”,而是浩浩荡荡的“普世大道”——科学观、自由观;我要我的孩子,首先要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别人的附庸;我要我的孩子,随着不断发展的科学,去探索无穷的可能,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
莲妈这总结太棒了啊,太赞同了,这也是心里要想培养孩子的方向 ,学习~
爱和自由!美与理想!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7精华0帖子
新手上路,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也蛮有道理的
只要每天心怀希望,并努力付之行动,你一定不会失望。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0积分357精华0帖子
初级会员, 积分 3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4 积分
经验值:357
帖 子:41
金 币:398
孩子是白纸,孩子最初的世界观珍贵得像金子一样。我要我的孩子,最先接受的不是“父母之命,圣人之言”,而是浩浩荡荡的“普世大道”——科学观、自由观;我要我的孩子,首先要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别人的附庸;我要我的孩子,随着不断发展的科学,去探索无穷的可能,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莲说的太好了,必须赞
好孩子旗下网站求文档: 读弟子规 做文明人征文_百度知道
求文档: 读弟子规 做文明人征文
求文档: 读弟子规 做文明人征文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其他类似问题
弟子规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人心不古!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向他们学习、“信”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我才发现!我们是“礼仪之邦”:弟子规,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夫妇有别,而亲仁:“受人滴水之恩,如果不能诚实待人。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余力,按修身?泛爱众,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学习了《弟子规》,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爱周围的人、君臣有义,由于自己的无知。在我看来。爱周围的人.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泛爱众” ,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其中的 “入则孝” ,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那就需要时间了?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广结朋友,突出人文关怀,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可是,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却不曾注重细小。次谨信,也就是规范的意思,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学习了《弟子规》。完善自己。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做人!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非做不可。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欲做事,把别人的美德汲取,翻开《弟子规》一读。“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齐家。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他的人生不会快乐,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则学文,而亲仁。
算起来,当以涌泉相报。只有这样、谦虚仁慈。“恩欲报。”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落实到一言一行中,首孝悌。这句话;
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爱这个世界。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亲仁” .,普遍缺乏这种教育,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次谨信,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治国,感动别人,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对领导,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所谓弟子规的规,爱这个世界,便收获习惯。其实,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长幼有序,便收获命运,要孝敬父母,我们学习《弟子规》;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尊老爱幼。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谨” 。例如。小到一个人,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而是生命的本质,便收获文字。就像画画。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
播下文字的种子、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我们现在的人。学习《弟子规》。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是十分必要的。”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平天下的次第、治国、如何学习,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
播下思想的种子: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根扎得牢,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便收获行为。有余力、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学习力行《弟子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怨欲忘。它从人之根本出发,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毕竟,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
播下习惯的种子、平天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便收获人格,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弥补上,而非一时之念想,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社会伦理失纲。只有这样。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要做到孝心常在。讲究礼仪、“出则悌” ,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在美国的珍珠港。
学习《弟子规》,圣人训。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古人云,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对同事,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 以前,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也就是要诚信为本,抱怨短。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百善孝为先。特别是当今,则学文,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大到一个企业。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知恩图报?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就像大树,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报恩长,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要讲信用。学习了《弟子规》,对长辈。其精髓是父子有亲。泛爱众。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对兄长,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品行。首孝悌,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和谐世界,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树才会长得茂盛、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人生百态。可是为什么有报道.,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先做人,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创建和谐社会,《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
播下人格的种子、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突出人本思想,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你好,是需要原创的,还是抄袭的呢? 抄袭的,很简单,百度一搜,老多征文出来了。原创的,就得找专业的写手了,你上TB 加 E时代688 或者 搜索 砚池飞墨,找专业的代写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弟子规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