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插座怎么接隙度和三电阻率指的是什么

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信息提示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4秒后,自动返回首页当前位置: >>
>> 0地球物理测井
0地球物理测井
绪论
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之前,能迅速分辨地层的方法主要有:
①监控钻井的速度-了解岩石的相对硬度;
②观察泥浆-了解液面的升降、矿化度变化和天然气或油花的出现;
③岩屑录井(随泥浆返出地面)-岩样量大,各层岩样易混淆,并且岩屑易造成延时,层位、厚度卡不准;
④井壁取心-样品体积太小,不是以做全面分析。
⑤野外观测:结果只能对地下特征加以推测。
⑥钻井取心-样品全,是了解岩层最精确的办法。但是由于要频繁地起下钻、换接钻头、降低了钻井速度,作业也复杂,因而成本很高,全井取心造价高,不太可能大量取心,个别重要参数井、探井才进行取心工作。
由于实际生产的迫切需要,地球物理测井方法逐渐出现了萌芽。
目前,在地球物理测井中广泛使用的测井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大类:
1.以岩石的导电性质为基础的一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方位侧向成像测井、阵列感应成像测井、普通视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电磁波测井、微电极系测井、微侧向测井、球形聚焦测井等。
2.以岩石的电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组测井方法
自然电位测井、人工电位测井。
3.以岩石的弹性性质为基础的一组测井方法
声速测井、固井声幅测井、声波全波列测井、井下声波电视测井、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噪声测井等。
4.以岩石的核物理性质为基础的一组测井方法
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中子寿命测井、碳氧比能谱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
5.其他一些测井方法
井径测量、井斜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温度测井、流量测井、流体识别测井、压力测井等。
此外,还有一些用得较少或者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的测井方法,如重力测井、雷达测井等
石油测井所能解决的问题
地质问题:
(1)建立钻井地质岩性剖面,划分油、气储集层。
(2)评价油、气储集层的生产能力,定量的估计油、气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油、气储集层的深度和厚度;
(3)进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岩层的岩性、储集性、含油性等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确定岩层产状和绘制地下构造轮廓;
生产问题:
(1)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提供油层动态资料,例如生产井各层的产液和注水井各层的吸水状况;
(2)研究油、气井的技术状况,如井径、井斜、固井质量以及检查水泥封堵效果和检查压裂效果等;
(3)研究地层压力,岩石强度和其它一些问题。
石油测井所能解决的问题
测井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测井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需要测井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首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什么地方产东西 - 渗透层、裂缝发育带划分,储层有效性评价
产什么东西 - 流体性质判别
产多少东西 - 储层评价、油气藏描述
如何多产东西 - 储层可改造性评价、射孔优化设计与评价、生产动态评价
井往何处打 - 储层、裂缝发育带的横向预测与评价
如何节约工程成本 - 岩石力学、地应力研究、井壁稳定性研究
测井工作的实施
测井工作的开展通常是用利用车载测井仪器系统进行的。
测井仪器包括专用测井仪,如放射性测井仪,声波测井仪,感应测井仪,双侧向测井仪等等,和地面通用记录仪,如JD—581型多线电测仪,以及其它辅助测井设备,如绞车,电缆,井口装置等。
专用测井仪是专门用来测量各种岩石物理参数的,其主要作用是把探测器(井下测量装置)所接收到的岩石物理参数的信息,转换成电讯号供通用记录仪进行记录。
地面通用记录仪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反映各种物理参数的电讯号,采用模拟记录以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转换成数字量,记录在磁带上供计算机处理等。
个测井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资料录取阶段。将装在汽车中的测井仪器设备运至井场,利用电缆将井下仪器—专用测井仪的井下测量装置下放到井中,当它沿井身移动时,反映岩层某种物理量的信息通过电缆传输到专用测井仪的地面控制部分,进行适当处理之后,再送到地面通用记录仪进行记录。
第二、资料解释阶段。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这些测井曲线的变化规律,综合解释得到岩层各种地质参数,对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油气储集层。
井的概念:?
裸眼井:充满泥浆的井眼、泥饼、冲洗带、侵入带、原状地层?
套管井(下了套管的):套管、水泥环、地层
测井解释能为您做些什么?
测井仪器的测量原理是在声学、电学、核物理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测井解释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它把仪器的响应同地质学结合起来,确定地层的岩石物理参数及流体性质。测井解释可为用户提供以下服务:
? 裸眼井测井评价
? 套管井测井评价
? 专项研究
一.裸眼井测井评价
1.进行探井和生产井的完井解释,计算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等参数,划分油气水层。
2.对于复杂岩性地层,如火成岩、元古界和太古界潜山地层,测井解释可以识别岩性和裂缝,尤其是应用声电成像资料可以对裂缝性储层进行准确评价。
3.应用组分分析解释软件能够定量计算地层的矿物组份,如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的百分含量,该方法对复杂岩性的评价意义重大。
4.注水开发区块的水淹层解释,划分水淹级别,通过对区块的整体评价,能够指示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5.应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进行地质构造和沉积相的研究。
6.通过多井解释,可对油藏类型、油水关系、产能和储量等进行综合研究
二.套管井测井评价
1.应用声幅或声波变密度测井评价水泥胶结质量。
2.通过多次测量碳氧比、中子寿命等项目,能动态监测油层含油饱和度的变化规律。
3.应用注采剖面资料,确定单层的注入量或采出量,识别串槽位置,合理调整注采层位。
4.在工程方面,应用井下电视测井确定套管破损程度及位置。
三.专项研究
1.深层气的识别方法。
2.低阻油层及低孔低渗储层的解释方法研究。
3.岩石破裂梯度及相关的岩石力学参数研究。
4.其它测井解释相关方面的研究
二、常规测井方法
所谓常规测井方法主要是指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探井测井,评价井测井、开发井测井工程中都要测量的测井方法,即所谓“九条”曲线系列(综合测井图)
即:
1、岩性测井系列
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测井
2、电阻率测井系列-饱和度测井
深、中、浅三电阻率测井曲线
3、孔隙度测井系列
声波、中子、密度三孔隙度测井曲线
自然电位-SP 自然伽马-GR 井径测井-CAL
在电阻率测井的初期,人们在钻井中就观测到一种非人工产生的直流电位差,且可以毫伏级的精度记录下来,人们称之为自然电位。
自然电位的测量很简单,即把一个电极放在地面,另一个测量电极放在井下,移动电极M,就可以连续地测量出一条自然电位曲线。如果把曲线正极电位作为基准,则曲线的负峰处一般对应具有渗透性的砂岩。因此自然电位可以作为划分岩性,判断储层性质的基本测井方法
然电位曲线的应用
(1)划分渗透性岩层,并确定其界面
明显的自然电位异常是渗透层的显著特征,自然电位曲线是划分渗透层的有效工具。一般可按半幅值点确定渗透层的界面。
(2)分析岩性
(3)定量计算地层泥质含量
(4)估算地层水电阻率
自然伽马测井
如图所示,把仪器放到井下,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的方法叫作自然伽马测井(GR)。
这种方法已有很长的历史,自然伽马与自然电位测井相配合能很好地划分岩性和确定渗透性地层,自然伽马的另一个优点是可在下套管的井中测量。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应用
(1)划分岩性
(2)进行地层对比。
(3)估算地层中泥质含量。
井孔直径的变化,也是岩石性质的一种间接反映,例如,泥岩层和某些松散岩层,常常由于钻井时泥浆的浸泡和冲刷造成井壁坍塌,使实际井径大于钻头直径,出现井径扩大;
渗透性岩层,常常由于泥浆滤液向岩层中渗透,在井壁上形成泥饼,使实际井径小于钻头直径,出现井径缩小;
而在致密岩层处,井径一般变化不大,实际井径接近钻头直径。因此,在对比测井中,也把井径测量作为划分井孔地质剖面、识别岩性的一种辅助手段。测量井孔直径的变化,是利用井径仪来完成的。
目前使用的井径仪,就其结构来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进行单独井径测量的张臂式井径仪;另一种是利用某些测井仪器(如密度仪、微侧向仪等)的推靠臂,在这些仪器测井的同时测量的。不论哪种井径仪,它们的测量原理基本相同,而且比较简单。
右图示出了这种井径仪的简单结构。它主要
孔隙度测井系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
声波速度测井
中子测井
声波速度测井
从原理图可以看出,两个接收器R1和R2所接收到的滑行波的时间差实际是滑行波通过EF(即两个接收器之间)距离的时间,因此如果我们能测到这个时间差,就可以确定地层的声波速度。
中子测井
中子测井是用中子探测器直接测量地下地层中的热中子和超热中子的密度,从而反映地层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中子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三种方法进行组合分析,能较准确地划分地层岩性和确定地层孔隙度。
中子测井原理
中子由中子源射向地层,在源的周围首先被减速,使其能量减小,最后变为热中子,此时中子的分布如图所示。在中子源周围,为快中子的减速区,稍远处为热中子的扩散区。中子测井就是利用与源有一定距离的中子探测器来测量超热中子或热中子的密度。
常在较长距离条件下,当地层中的孔隙度大,含氢量高时,中子的计数率低;而地层孔隙度小,含氢量低时,中子的计数率高。根据这种原理,通过模型井的刻度,用中子测井即可测量地层的孔隙度。上图为 井下中子分布示意图。
目前中子测井主要有两种测井方法:井壁中子测井(SNP)和补偿中子测井(CNL),它们分别测量超热中子和热中子
密度测井
密度测井是确定岩性和岩石密度的重要测井方法。
1、密度测井原理
利用伽马射线与物质作用的康普顿效应。利用固定强度的伽马射线源照射地层,伽马射线穿过地层时,由于产生康普顿效应,伽马射线会吸收,地层对伽马射线吸收的强弱决定于岩石中单位体积内所含的电子数,即电子密度,而电子密度又与地层的密度有关,由此通过测定伽马射线的强度就可测定岩性的密度。
现在采用的补偿地层密度测井仪(FDC),其结构如图所示,通常用铯作为伽马射线源,它放出能量为0.661MeV的单色伽马射线,装有长、短源距两个探测器,源和探测器装在同一滑板上,利用推靠器把滑板压向井壁,利用长、短两个探测器可以对泥饼影响进行校正。长源距探测器反映地层的变化,短源距探测器主要反映泥饼的影响,从而可测量出地层的密度。
密度测井曲线实例
补偿地层密度测井如图所示,通常记录两条曲线和曲线用来表示测井曲线的质量,不代表真正的校正值
电阻率测井系列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泥浆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在渗透性地层必然造成泥浆的侵入,泥浆侵入的结果,为测井分析提供了一组评价地层有意义的电阻率参数,如右图所示,冲洗带Rxo、过度带Ri以及原状地层Rt,它们的组合不仅可以确定地层的含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而且可以指示产层的径向特征和可动油量。
电阻率测井系列
为了能求得这些参数,必须要有深、中、浅探测的电阻率测井方法。
为此,在电阻率测井系列中,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聚流电阻率测井。
如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择使用双侧向、双感应测井来确定地层的深、中电阻率(相当于Rt和Ri)。
使用微侧向测井、邻近侧向测井、微球型聚焦测井来确定地层冲洗带电阻率Rxo。
这些仪器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测井仪,一次测井可以测得深、中、浅电阻率。
如双侧向-邻近侧向测井、双侧向-微球型聚焦;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以及双感应-微球型聚焦测井
生产中常用的电阻率测井方法
包括四大类:
普通电阻率测井--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
微电阻率测井—微电极系测井、微侧向测井、邻近侧向测井以及微球型聚焦测井
普通电阻率测井--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
电极系由供电电极A和测量电极MN组成。
根据A、M、N之间距离的不同,分为梯度电极系和电位电极系
由于所测电阻率受泥浆和围岩影响比较大,故该测井曲线主要用于定性分析的对比测井中。
侧 向 测 井
感 应 测 井
微电阻率测井方法
微电极系测井
微侧向测井
邻近侧向测井
微球型聚焦测井
1、划分储集层
2、确定储层参数
3、储层含油气性分析
碎屑岩剖面中的储集层,主要是砂岩、粉砂岩以及少数砾岩。通常,在储集层的上下围岩都是厚度较大而稳定的泥岩隔层。这类储集层在测井资料上具有相当明显的特征标志,以目前所采用的测井系列,可准确地将渗透层划分出来。比较有效而常用的测井资料是自然电位(或自然伽马)、微电极和井径。
一般来说,先用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微电极ML曲线及井径曲线确定渗透层位置后,再用微电极ML曲线准确确定渗透层上下界面
2、确定储层参数
在储集层评价中,需要由测井解释确定的基本参数包括
反映储集层物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反映储集层含油性的含油气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以及储集层的厚度等。
用测井资料进行储集层评价及油气分析,就是要通过测井资料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来确定这些储集层参数,并对储集层的性质给以综合评价。
孔隙度是反映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是储集层储集能力相对大小的基本参数。
目前,用测井资料求取储层孔隙度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油气储量计算和建立油藏地质模型的需要。
声波、密度、中子三孔隙度测井的应用及体积模型的提出,给测井信息与地层的孔隙度之间搭起了一个有效而简便的桥梁。这三种测井方法是相应于地层三种不同的物理特性,并从三种不同的角度上提供了地层的孔隙度信息。经验表明,如果形成三孔隙度的测井系列,对于不同的储层类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求解能力,并能较好地提供满足于地质分析要求的地层孔隙度数据。
渗透率是评价油气储层性质和生产能力的又一个重要参数。由于受岩石颗粒粗细、孔隙弯曲度、孔喉半径、流体性质、粘土分布形式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测井响应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各影响因素之间尚无精确的理论关系,所以只能估计渗透率。
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展了多种估算渗透率的解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含水饱和度
评价油气层是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的核心。而含水饱和度又是划分油、水层的主要标志,所以含水饱和度是最重要的储集层参数。
确定含水饱和度的基本方法,通常是以电阻率测井为基础的阿尔奇(Archie)公式。
式中a、b为与岩性有关的比例系数,a一般为0.6~1.5, b一般很接近于1,常取1;m为岩石胶结指数,是与岩石胶结情况和孔隙结构有关的指数,一般为1.5~3,常取2左右。n为饱和度指数,其值在1.0~4.3之间,以1.5~2.2者居多,常取n=2。
储层含油气性分析
上部储集层深三侧向大于浅三侧向,初步判断为油气层;
下部储集层深三侧向小于浅三侧向,初步判断为水层。
但最后认定油、水层还要经过综合解释,根据地质参数而定
第1章 电法测井
电法测井是根据岩石电学性质(主要是电阻率和电化学活动性)的差异,在钻孔中研究岩层性质和区分它们的方法。
电法测井是最古老的测井方法,在测井技术发展的历史上,最初的二十五年中,电法测井一直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才逐渐有各种非电法测井与其相配合。
同时,几十年来,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电法测井技术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电法测井,例如,普通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微电极测井、介电测井、激发极化测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成像测井系列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阵列感应成像测井、方位侧向成像测井等等,这些方法的物理基础都是岩石的电阻率或电化学活动性。
电法测井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测井曲线识别岩性、划分岩层的厚度和定量地确定岩层的电阻率。
在石油勘探中,研究岩层的导电能力具有特殊意义。因为石油是一种导电性极差,即电阻率极高的物质,而在天然状态下的水却是一种导电性较强,即电阻率较低的物质。因此,在相同岩性的储集层中,含油岩层将比含水岩层的电阻率高,直到目前为止,岩层电阻率的高低仍然使判断岩层含油性的重要标志。
一、岩石的电阻率
各种岩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导电能力各不相同,导电能力的强弱可用物理量—电阻率表示。
在实验室内常用“四极法”测定岩石的电阻率。对于一个给定的圆柱状岩样,若长度L和横截面积S已知,只要能测出其电阻r,则可由上式计算出电阻率R。
一、岩石电阻率
自然界的岩、矿石,根据它们的导电性质,可分为电子导电性和离子导电性两大类。
电子导电性是组成岩、矿石的基本物质颗粒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所作的定向运动,例如大部分的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以及石墨等,这类岩矿石的电阻率一般比较低;
离子导电性的岩石,则主要靠岩石孔隙中水溶液的离子导电,如砂岩、碳酸岩孔隙中的流体等。
在石油勘探中,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沉积岩就属于离子导电性的岩石。
①岩矿石的岩性;
②岩石孔隙中地层水性质;
③岩石的孔隙度以及孔隙结构;
④孔隙中流体性质及其含量,即孔隙中的含水饱和度
⑤岩石中泥质成分即含量也能增强岩石的导电性。
1、 岩石电阻率与岩性的关系
石油测井的主要探测对象是沉积岩。不同沉积岩之间电阻率的差别,以及同种岩石电阻率的变化,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岩石孔隙度的大小、孔隙的结构、孔隙中所含流体的电阻率,以及岩石所处的温度等。
岩石是由矿物和孔隙中流体以及胶结物组成,沉积岩的主要造岩矿物电阻率都在106欧姆?米以上,因此,大多数沉积岩,当其不含导电流体时,由造岩矿物组成的岩石骨架几乎是不导电的。而许多沉积岩之所以能导电,则是因为它们在地下不同程度的具有一定的孔隙,在其中充填了一定数量的盐水溶液造成的。这些存在于岩石中的盐水溶液,由于盐类离解形成了正离子(如Na+,Ca2+和Mg2+等)和负离子(如C1-,SO2-等),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运动,就构成了沉积岩中电流流动的媒介物。于是,电流通过孔隙水流过岩石,岩石也因此而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2、岩石电阻率与地层水性质的关系
组成沉积岩石的固体颗粒部分称为岩石骨架,这部分导电能力很差,几乎不导电,因此沉积岩石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地层水的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与地层水性质有密切关系。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⑴地层水电阻率与地层水所含盐类化学成分的关系
⑵地层水电阻率Rw与溶液矿化度的关系
⑶地层水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⑴地层水电阻率与地层水所含盐类化学成分的关系
在温度、浓度相同条件下,溶液内所含盐类不同,其电阻率也不同。地层水中常含有NaCl、KCl、CaCO3、Na2SO4、MgSO4等盐分,且各种成分含量不同。求取地层水电阻率RW可按下列方式进行:
A、当地层水内只含有NaCl,或除NaCl外只含有微量的非NaCl盐类,则可将地层水视为NaCl溶液,用“NaCl溶液电阻率与其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图版”求出地层水电阻率。
B、当地层水中所含的非NaCI盐类的含量不可忽略时,应当先用“不同离子的换算系数”图版求出地层水中所含各种盐类离子的换算系数,然后分别乘上各离子的矿化度,最后算出各离子上述乘积的总和,即是该地层水的等效NaCl溶液矿化度。
此时将含非NaCl盐类的地层水看作是NaCl溶液,即可用它的等效NaCl溶液矿化度在图版求出该地层水电阻率。
这种情况下关键是首先使用“不同离子的换算系数图版”确定非NaCl离子的换算系数。
某地层水样分析结果为:Ca2+
460ppm,SO42-
1400ppm,Na++Cl-
19000ppm。求该水样的电阻率。
解:首先确定水样的总矿化度,然后求取地层水电阻率。
①求水样的总矿化度
总矿化度=460ppm+1400ppm+19000ppm=20860ppm
②求离子换算系数
在1-1-3图版的横坐标轴上找到水样总矿化度20860ppm点,过该点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与曲线相交,在Ca2+离子曲线的交点处读出其纵坐标值0.81就是Ca2+的换算系数,同样在SO42-离子曲线的交点处读出换算系数为0.45。
③求等效氯化钠溶液矿化度
各种离子的矿化度与它的换算系数的乘积之和就是该水样的等效氯化钠溶液矿化度。
等效氯化钠溶液矿化度:
460×0.81++ppm
④求地层水电阻率
若地层水的温度已知,即可在&NaCl溶液电阻率与其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图版” 中找出标有20000ppm的斜线与已知温度的交点,交点的横坐标读数就是所求地层水电阻率Rw。
⑵地层水电阻率Rw与溶液矿化度的关系
一般将地层水视为NaCl溶液,随着溶液的矿化度增高,溶液内离子数目增加,其导电能力加强,因此电阻率变低。溶液的矿化度与其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由“NaCl溶液电阻率与其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图版” 看出。在同一温度下,溶液的电阻率随矿化度的增高而下降。并且已知溶液矿化度时可以求出该溶液在任何温度下的电阻率值。
⑶地层水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地层水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一般地层水温度越高,其电阻率越低,反之亦然。这是因为随温度升高溶液中的离子迁移速度随之加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溶液的导电能力加强,溶液电阻率变低。
地层水的温度决定于地层的埋藏深度。
通常测井时,常在井口测泥浆的电阻率和温度,在需要知道地层温度下泥浆电阻率Rmt时,则可以利用本图版求出Rmt。
另外也可用阿普斯(Arps)公式将t1温度下的R t1换成t2温度下的R t2。
已知24℃时,NaCI溶液的电阻率为1.2Ω?m,求温度为71℃时该溶液的电阻率值。

首先在图版上投点A(1.2,24),A点所落斜线的号码即为该溶液的矿化度值。
然后沿A点所落斜线下滑至t=71℃的横线得交点B, B点的横坐标读数即温度为71℃时的溶液电阻率值Rw=0.56Ω?m。
同样也可以通过阿普斯(Arps)公式进行计算。
3、岩石电阻率与孔隙度的关系
岩石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地层水电阻率。在地层水电阻率一定时,岩石孔隙度越大,饱含的地层水数量越多,岩石的导电能力增强,于是岩石电阻率降低;孔隙度小,则岩石导电能力差,岩石电阻率高。
但是,有时即使岩石孔隙度相同,所含地层水的电阻率也一样,其电阻率值也可能存在着差别。这常常是由于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以及胶结状况不同造成的,通常胶结情况和孔隙结构决定于岩性。因此,含水砂岩电阻率主要取决于地层水电阻率、孔隙度以及岩性等。若用R0表示含水砂岩电阻率,则。
为了研究R0与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的含水砂岩岩样进行如下测试。
对给定的岩样(φ),改变岩样中孔隙内所含水的电阻率值Rwl,Rw2,…,Rwn,对应得到的岩石电阻率为R01,R02,…,R0n,经数据整理发现,岩石电阻率不但随所含水的电阻率的变化而变化,且两者之间有近似于正比的关系,即
对同一岩样,两者比值为一常数,且只与岩样的孔隙度和岩性有关,而与饱含在岩样孔隙中的地层水无关。
4、岩石电阻率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
一般岩石孔隙中不是含水就是含油气,空的是很少见的,故有
Sw + So = 1
在亲水岩石孔隙中含有水和油时,油水在孔隙中的分布特点是:水包围在岩石颗粒的表面,孔隙的中央充填着石油,周围是地层水。石油的电阻率很高,可看作是不导电的,所以含油岩石电阻率Rt,比该岩石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R0高。
含油岩石的电阻率Rt的大小取决于含油饱和度So、地层水电阻率Rw、孔隙度φ以及岩性。即
所以在给定岩样时,若孔隙度和地层水电阻率一定,则岩石电阻率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高而增大。
然而在自然界中,地层水电阻率和孔隙度都是变量,而且对Rt有影响。为了岩石岩石电阻率与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需要消除二者的影响,为此,阿尔奇在研究该问题时,首先引入了“电阻增大系数I”的概念,即含油岩石的电阻率Rt与该岩石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R0之比。
在同样岩石中,电阻增大系数I仅与岩石中含油饱和度S0有关,而与地层水电阻率Rw、岩石孔隙度φ以及孔隙形状等因素无关。这给研究岩石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奠定了基础。
岩石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的定量关系可由实验得到。
选择本地区有代表性的岩样,先测出其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R0,然后向完全含水岩样中逐步压入石油,改变岩样的含油饱和度So,同时测出对应的电阻率Rt,这样就可以得出一组So、Rt数据。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I为纵坐标,Sw为横坐标,作出I=f(Sw)关系曲线。
图所示是我国某油田的I=f(Sw)关系曲线实例。通过统计计算可以得到I和Sw的定量关系式:
对不同岩性的岩石,进行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曲线变化规律类似。因此可以得到通式
式中
b — 系数,仅与岩性有关;
n — 饱和度指数,n≈2。
b,n只与岩性有关,表示油水在孔隙中的分布状况对含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不同岩石的b、n值不同,可应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一般b接近于1,n接近于2。
合称为Archie公式,它们是应用电阻率测井资料解释具有颗粒孔隙的含水岩石和含油气岩石的两个基本解释公式。
5、岩石中的泥质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
通常,泥质含量(单位体积岩石中所含泥质的体积)越高,岩石的电阻率越低。但是,泥质导电性同上述电解导电性不同,它并不是依靠在溶液中自由运动的离子来传送电流,而是在外电场作用下,泥质颗粒表面吸附的离子沿表面移动(通常是正离子移动)来传送电流的。因此,泥质的导电过程即是离子依次交换它们位置的过程。
图1-1-6泥质含量越高,说明泥质颗粒数量多,表面吸附的离子数也多,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就会有大量的离子动移而形成较强的电流,岩石的电阻率随之降低。因此,泥质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泥质含量,另外也取决于泥质的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第二章 普通电阻率测井(Ra)
1.2.1 普通视电阻率法测井的基本原理
称为电极系系数,其大小仅与电极之间的距离有关,当电极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时,K为常数。
可见,利用一定的电极装置(K为已知),通以电流I,测量M、N的电位差ΔUMN后,就可得到均匀介质的电阻率
上述研究表明,均匀介质中的电阻率与测量电极系的结构、供电电流以及测量电位差有关,当电极系结构和供电电流大小一定时,均匀介质的电阻率与测量电位差成正比。
沿井提升电极系测量时,测出一条ΔUMN随井深的变化曲线,经横向比例刻度后,此曲线即成为岩层电阻率随井深的变化曲线,即普通电阻率测井曲线。
实际上,在前边假设的均匀介质中,沿井身所测的电阻率曲线是幅度为Rt的一条直线。
2、视电阻率
上面所谈的均匀介质电阻率的测定,在实际的钻孔条件下是不可能遇到的。
首先,钻井所穿过的岩层不可能是均匀的无限厚层。一般岩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其上下有围岩,围岩周围还有邻层,这些岩层的电阻率通常各不相同。
其次,钻孔内充填有泥浆,电极是放在泥浆中,而泥浆的电阻率一般都与岩层的电阻率不同。
另外,对于油气钻井中有意义的地层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孔隙,并且是可渗透的。由于在钻井时,泥浆柱的压力通常大于地层压力,于是在这种压力差的作用下,泥浆滤液将向渗透性地层中侵入,从而在井壁上形成一层泥浆过滤后的沉淀物—泥饼,并在渗透层内部出现了与原状地层所含流体性质不相同的冲洗带和过渡带。它们同地层本身的电阻率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别。
其电阻率计算式为
视电阻率Ra虽然因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等于真电阻率R,但是却与它有一定的关系可表达为
式中,Rm,d为泥浆电阻率与井径;
Ri,D为泥浆浸入带的电阻率与浸入带直径;
L为电极距;
Rs为围岩的电阻率;
Rt为目的层电阻率。
如果我们将电极系沿井身移动,连续记录ΔUMN的变化,即可得到一条反映地层视电阻率相对变化的视电阻率曲线
3、电极系
在进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时,通常需要使用两个供电电极(通常用A、B表示)组成供电回路,给井下介质供电;而用另外两个电极(通常用M、N表示)组成测量回路,测量由供电电极的电场在该测量电极之间造成的电位差。
这四个电极中,通常是把三个放入井中,而另一个电极(或者与供电电极,或者与测量接在同一回路中的电极)放在井口附近的泥浆池内或地面接地良好的地方。这三个放入井中的电极统称之为“电极系”。为便于对电极系进行研究,还进一步把其中处在同一个回路中的两个电极叫做成对电极,另一个与地面电极组成回路的电极叫做不成对电极。
不同类型的电极系中,测得的视电阻率曲线的形态差异很大。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分析视电阻率测井曲线,必须对电极系应有正确的认识。
⑴电极系的分类
根据电极系中成对电极与不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同,可将电极系分为两类:
一类是梯度电极系;
另一类是电位电极系
①梯度电极系
在电极系的三个电极中,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与它相邻那个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叫梯度电极系。或者简单地说,梯度电极系就是成对电极靠得很近,而
成对电极离得较远的电极系,如图所示,即。
当成对电极MN间距离非常小,即趋于零时,又叫理想梯度电极系。
对于理想的梯度电极系而言,
从中可以看出:这种电极系所测得的视电阻率Ra与测量电极处的电位梯度成正比,故此电极系称为梯度电极系。
当然,在实际测井时,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做得非常小,因为这将造成电位差太小,对测量不利。实际研究表明,只要满足MN≤0.4AO,仍可近似地把它当作理想电极系看待,即由此测得的视电阻率值与M、N之间的电位梯度,或O点的电场强度成正比。
②电位电极系
在电极系的三个电极中,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到与它相邻那个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叫电位电极系。或者简单地说,电位电极系就是在电极的相互距离中,成对电极相距较远的电极系,如图1-2-4所示,即如果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则称为理想的电位电极系。
在这种情况下,此时电位电极系似乎只由A、M组成,则有
可见用它测得的视电阻率与测量电极M点处的电位成正比,所以这类电极系叫电位电极系
⑵电极系互换原理
在一个电极系中,保持电极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只把电极的功能改变(即原供电电极改为测量电极;原测量电极改为供电电极),测量条件不变时,用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两个电极系对同一剖面进行视电阻率测井,所测曲线完全相同,这叫电极系互换原理。因此,在实际测井时,可根据需要互换供电和测量电极,对测量结果并不会产生影响。只是为了讨论问题方便,后面我们所谈的梯度电极系,均采用一个供电和两个测量电极的情况
⑶电极系的电极距、记录点和探测深度
有关电极系的电极距、记录点和探测深度的概念,每一种测井方法都会涉及到。了解这些概念,对于正确认识测井曲线、分析这种测井方法的探测效果是有益的。
电极系的电极距是人们用来说明这种探测装置长短的,通常用L表示。电极距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能影响视电阻率测值的空间介质范围。因此,可从电极系各电极之间的长度中选择对视电阻率测值有决定影响的长度作为电极距。
基于这种考虑,对电位电极系来讲,由于在理想情况下,成对电极中的一个电极处在相当远的位置,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所以选取两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作为电位电极系的电极距。而梯度电极系在理想情况下,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靠得很近,所以选取成对电极中点到不成对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梯度电极系的电极距
⑶电极系的电极距、记录点和探测深度
由于电极系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如何表示它在井下所处的具体深度呢?就需要在电极系上规定一个点,用这个点在井中所处的深度来代表电极系的深度。并把这时电极系测得的视电阻率值看成是这一点所在深度的电阻率。人们在电极系上确定的这个点叫记录点。
梯度电极系的记录点规定在成对电极的中点。
电位电极系的记录点规定在相距最近的两个电极的中点。
⑷电极系探测深度
所谓探测深度,是指在垂直于井轴的方向上所能探测到的介质的横向范围。通常认为是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那部分介质的范围。根据这一定义,可以计算出均匀介质中梯度电极系的探测深度约为1.4电极距,电位电极系的探测深度约为2倍电极距。有了探测深度的概念,便可估计视电阻率值与电极系周围介质电阻率的大体对应关系,及分析一定范围内各部分介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电极系的探测深度与电极距的长度有关。在电极距相同的情况下,电位电极系的探测深度比梯度电极系大。另外,电极系周围介质的不均匀程度也会使探测深度发生改变。
⑸电极系的表示方法
通常在测井曲线图上,视电阻率曲线道上方图头都标有所用电极系的书写符号。电极系的书写方式是按照电极在井内自上而下的顺序写出电极的名称,并在字母之间写上电极间的相应距离(以米为单位)来表示这种电极系,例如A0.95M0.1N,表示电极距为1米的底部梯度电极系,其记录点为MN电极的中点。
1、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理论曲线
对于高阻厚层模型,其理论曲线特征如下:
①顶部和底部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形状正好是相反的;
②顶部梯度曲线上的视电阻率极大值、极小值分别出现在高阻层Rt的顶界面和底界面,而底部梯度曲线上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高阻层的底界面和顶界面。
③中部视电阻率测量时不受上下围岩的影响,故在地层中部,曲线出现一个直线段其幅度为Rt。
1、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理论曲线
对于高阻中等厚度层模型,其理论曲线特征如下
①曲线在高阻层界面附近特点和厚地层视电阻率曲线基本相同;
②地层中部差异较大,随着地层的变薄,地层中部的平直线段部分不再存在,曲线变化陡直,幅度变低
对于高阻薄层模型,其理论曲线特征如下:
①在高阻薄层处只有极大值是明显的;
②在高阻层的下方(成对电极一方)距高阻层底界面一个电极距的深度上出现一个假极大b点。
为了掌握曲线的这种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曲线变化的过程。
假设有一高阻层,其电阻率Rt=5Ω.m,厚度h=10AO,上下围岩相同,电阻率Rs=1Ω.m,忽略井的影响,用理想底部梯度电极系测井,得到电阻率曲线如图所示。
对于理想梯度电极系,其视电阻率公式
式中E0为记录点处的电场强度
为在均匀介质中,记录点O处的电流密度。
可得
根据微分形式的欧姆定律,
式中j0为记录点O处的实际电流密度;R0为记录点O所在介质的真电阻率。
上式说明,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所测的视电阻率值与记录点处的实际电流密度、记录点所在介质电阻率成正比。
用该式,通过分析测量电极MN处电流密度和电阻率,即jMN和RMN变化的情况,可以对视电阻率曲线的变化特征作出比较确切的解释。
另外,在进行这种分析时,需要用到电流被吸引和排斥的概念。即当供电电极处在高电阻率介质中时,由它发出的电流要受到邻近低电阻率介质的吸引,而当供电电极处在低电阻率介质中时,发出的电流要受邻近高电阻率介质的排斥。
根据上式分析曲线得变化过程
a点及其以下:
a-b段:高阻排斥
j MN& jo且j MN ↗
b-c段: 描述电场分布的镜像法原理
I’=2R2?I/(R1+R2)
c-d段: RMN=R1 ?R2
j MN c= j MNd
d-e段: RMN=R2
e点及其附近: j MN = jo
: j MN & jo
f-g段: I’=2R2?I/(R1+R2)
g-h段: RMN=R2 ?R1
j MN g= j MNh
h-i段: j MN& jo且 j MN ↗
Ra〈R1
i点及其以下: j MN= jo
Ra=R1
应于高阻层
对于高电阻率中、薄岩层上理想梯度电极系的视电阻率曲线变化特征,同样可用式(1-2-17)根据RMN的变化及电流被吸引或排斥造成测量电极处电流密度变化的原理进行分析。
只是分析时,与厚层情况不相同的地方是;在考虑某一分界面对电场分布的影响时,另一分界面的影响不可忽视。且两个界面的影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即离供电电极最近的界面影响要大一些。正是由于两个界面对电场分布双重影响的结果,中、高阻薄层的视电阻率曲线与厚层视电阻率曲线之间有一定的差别。
1.2.2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曲线特征
1.2.4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应用
①确定岩层界面;
②确定地层电阻率Rt;
③地层对比;
④用于标准测井图 ?
第三章
自然电位测井(SP log)
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原理、曲线形态、影响因素、地质应用。
测量自然电位随井深变化的曲线,用于划分岩性和研究储集层性质。
其测井的基本方法如下:
如图所示,在井内放一测量电极M,地面放一测量电极N,将M电极沿井筒移动,即可测出一条井内自然电位变化的曲线。
要对所测的SP曲线进行地质解释,首先应该了解自然电位是怎样产生的,它与地层的那些件质有关。 ?
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对于油气井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①地层水和泥浆含盐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
②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过滤电动势。
实践证明,在油气井中,这两种电动势以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占绝对优势。
1.扩散电位
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深液被半透膜隔开,离子在渗透压作用下,高浓度溶液的离子将穿过半透膜向较低浓度的溶液中移动。这种现象叫扩散,形成的电位叫扩散电位,在油井中,此种扩散有两种途径:
一是高浓度一方通过砂岩向低浓度泥浆中扩散;
二是通过泥岩向泥浆中扩散。其扩散电位大小取决于①正负离子的运移率(单价离子在强度为1伏特/厘米的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②温度、压力;③两种溶液的浓度差;④浓度、离子类型及浓度差。?
2. 吸附电位(隔膜作用-砂岩通过泥岩与泥浆之间交换离子)
因为泥岩结构、化学成分等与砂岩不同,因此与泥浆之间形成的电位差大,且符号与扩散电位相反,这是由于粘土矿物表面具有选择吸附负离子的能力。因此当浓度不同的NaCl溶液扩散时,粒土颗粒吸附Cl-离子Na+离子可以自由移动,若Cw>Cmf,泥浆带正电荷,泥岩带负电荷,这时形成的电动势为扩散吸附电动势,这是由于既有扩散作用又有吸附作用,因此称为扩散吸附电动势,用Eda表示,由下式求得
Eda=Kdalg(Cw/Cmf)
? 若Cw=10Cmf,
Kda=-58?
3.过滤电位:
1.曲线特征?
(1) 异常幅度及其定量计算。
异常幅度、自然电位泥岩基线概念
Es=I(rs+rt+rm)
=Es-I(rs+rt)
=Es/(I+(rs+rt)/rm)
含水纯砂岩处?Usp=SSP
使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没有绝对零点,而是以泥岩井段的自然电位幅度作基线,曲线上方标有带极性符号的横向比例尺,它与曲线的相对位置,不影响自然电位幅度的读数。
⑵自然电位幅度ΔUsp的读数是基线到曲线极大值之间的宽度所代表的毫伏数。
⑶在砂泥岩剖面井中,一般为淡水泥浆钻进(Cw&Cmf),在砂岩渗透层井段自然电位曲线出现明显的负异常;
在盐水泥浆井中(Cw&Cmf),则渗透层井段出现正异常,这是识别渗透层的重要特征。
2、影响因素
A、地层温度的影响
B、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浓度比值的影响
ΔUsp主要取决于自然电场的总电动势SSP。显然,ΔUsp与SSP成正比,而SSP的大小取决于岩性和Cw/Cmf。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Cw和Cmf差别大,造成自然电场的电动势高,曲线变化明显。
C、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性质的影响
D、井的影响(包括井径和泥浆电阻率)
E、目的层的影响(包括厚度和电阻率)
F、围岩的影响(包括厚度和电阻率)
G、岩性的影响
据此不难推论,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纯砂岩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要比泥质岩石的异常幅度大,而且随着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增加,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会随之减小。因此,根据砂岩层上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大小,可以定量估计地层的泥质含量,和定性判断地层渗透性的好坏。
根据同样的道理,当泥岩层岩性不纯时,对着该层的自然电位曲线将偏离泥岩基线。泥岩层中含的砂质(或石灰质、白云质)越多,这种偏离会更加显著。
可见,含泥质的砂岩和含砂质的泥岩,其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界于曲线上纯砂岩线与纯泥岩线之间
四、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应用
在判断岩性、划分渗透层;
计算地层水电阻率;
估计泥质含量;
判断水淹层;
地层对比等项工作中,
目前广泛使用自然电位测井资料
1、判断岩性,区分渗透层
泥岩:基线附近;
砂岩:异常幅值和正负反映岩石渗透性好坏和泥浆的性能;
纯水砂岩:Usp=SSP
含油后Usp幅值下降,因为电阻率增大
碳酸岩:储集层与非储集层岩性相同,自然电位曲线区分不开。其幅值大小只反映泥质含量的高低。
岩盐、膏岩:无渗透性,因而自然电位无异常显示;
此外,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还可用来判断砂岩渗透层孔隙中所合流体的性质。
一般含水砂岩的自然电位幅度ΔUsp比含油砂岩的自然电位幅度ΔUsp要高,据此可判断油水层。如图,同一砂岩层中,上部含油下部含水时,自然电位曲线上表明了上述结论。
2、估算泥质含量 Vsh
(1)泥质系数法
厚层纯水层砂岩 SSP
厚层含泥质的砂岩层 PSP
泥质系数а =PSP/SSP
(2)经验公式法
SHP1=(SP-SBL+SSP)/SSP
SP-自然电位读值
SBL-自然电位基线值
SHP=(2c*SHP1-1)/(2c-1)
C-系数,对于老地层,其值为2,新地层为3
3、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Rw方法
中Rmfe为泥浆滤液等效电阻率;
Rwe为地层水等效电阻率。
该式适用于任何矿化度的溶液,但求出的结果是地层水等效电阻率Rwe,然后再用SP-2图版求出Rw。
1)确定含水层的静自然电位值SSP
选择厚的砂岩水层,此时,rsd和rsh均趋于零,可以直接读出该含水层的自然电位幅度值ΔUsp近似作为SSP使用。否则,需对ΔUsp进行厚度、电阻率和侵入情况校正。
(2)确定Rmfe
为确定Rmfe,需要知道地层温度t和地层温度下的泥浆电阻率Rmt,确定方法如下:
①确定地层温度t,已知解释目的层深度后,则用已知地温梯度公式来确定地层温度.
②确定地层温度下的泥浆电阻率Rmt
首先在测井曲线图头上查出18℃时的泥浆电阻率Rm18℃值;然后换算为Rmt,转换是通过“NaCl溶液电阻率与其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图版” 。
③确定Rmf
由Rmt和泥浆密度(一般可由测井图头上查得)用“估计Rmf和Rmc图版” 确定Rmf。
或通过近似式Rmf=0.75Rmt计算。
④确定Rmfe
如果溶液中仅有NaCl且温度为24℃(75)时
若Rmf>0.1Ω.m,则根据经验取Rmfe=0.85Rmf;
若Rmf<0.1Ω.m (矿化度较高),则需要用上图,由Rmf确定Rmfe。
Laterolog 或Focused Log
1.测量条件:盐水泥浆、高阻薄层?
2.测量沿井深变化的电阻率?
3.电流聚焦测量深、中、浅三种不同径向电阻率Rt、Ri、Rxo??
4.用于划分岩性、对比地层
为什么要提出侧向测井
? 1.盐水泥浆、高阻薄层,将产生泥浆分流,测不到地层真电阻率。
? 2.高阻屏蔽使普通电阻率法无法进行,所以提出聚焦测井法使电流进入地层。其办法是把主电流聚焦,用电子线路把电流挤入地层,与普通视电阻率差别在于供电方式不一样。?
? 侧向测井的分类?
? 高阻地层用侧向;地层为低阻时用感应;?
? LL3、LL6、LL7、LL8、双测向,邻近侧向、微侧向、微球形聚焦。
?3.影响三侧向测井的因素:电极系、地层
①电极系:?
1)聚焦能力影响?
? 电极系聚焦能力强,电流层进入地层深度大,Rt的贡献相对大。?
? 仪器聚焦能力取决于电极距L长度,L→大,聚焦能力好。?
? 而实验证明,当L>10d,Ra与L无关,一般是L=5~8d。
2)主电极长度2Lo:
主电极长度决定于电流层厚度,2Lo→小,分层能力强,2Lo<h/4时效果好,2Lo>h/4,受围岩影响大。?
3)电极直径Dn选择?
直径小,泥浆层厚度大,那么Ra则小,反之dn大,Ra则升高。?
②地层参数的影响:井孔、侵入带、地层三方面?
Ra=GmRm+GiRi+GtRt ?G=Gm+Gi+Gt=1?
1)井径影响:
井径不大时,井内为盐水泥浆,其几何因子和Rm都小,影响可以忽略。井径变大时,泥浆范围扩大,电流散开,ro降低,则Ra降低。
井眼扩大,是不利因素。?
2)围岩Rs的影响:
当Rt>Rs时,围岩分流作用,使电流线散开,使Ra降低;
当Rt<Rs时,屏蔽、扩散面积减小,R值增大,因而测量Ra比真电阻值大。
)侵入带影响:
GiRi的影响,侵入深、电极聚焦能力差,Gi值大,Ri在总测量值中占的分量大,所以高阻侵入比低阻侵入影响大。?
4.三侧向曲线形态及应用
1) 单一高阻层的电阻率曲线形态
(1)上下围岩一致时,曲线中心对称,对高阻层Ra上升,层愈厚,电阻越高;
(2)上下围岩不一致时,Ra曲线不对称,极大值向高阻围岩一方;
(3)h>4d时,极值不变,曲线对称,h变薄。对地层中心出现峰值;
(4)曲线分层能力强,特别对薄层,分层能力取决于Lo长度,Ao长度取决于电流层的厚度。三侧向测井适用于高阻薄层盐水泥浆;深侧向同样也受侵入带影响,一条曲难以区分油气水层。浅三侧向屏蔽电极短,聚焦能力差,电流很快发散,探测深度浅,侵入带为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深浅三侧向重叠,可以判断油气水层。?
单一高阻层电阻率R曲线?
①对着高阻层的R值增大;?
②上、下围岩电阻率相等时,高阻层视电阻率曲线对称于地层中心;?
③从围岩到地层曲线升高,上升的陡度与主电极长度有关,主电极越短,陡度越大,地层界面与曲线开始急剧上升的点对应;?
④极大值是地层视电阻率曲线特征数值;?
H>L时,位于地层中点;L/2<h2L时,极值点向边界偏离,
h=L时,地层中点出现极小值?
⑤h>4d时,极大值不变;?
h<4d时层厚和围岩影响校正,以消除其影响
间互层岩层组的电阻率曲线?
由于h很薄,高阻邻层影响主电流的分布,高阻厚层,低阻分布使R的分布呈指状。
?应用
1.划分岩性剖面:
三侧向电阻率受井眼、层厚、邻层影响小,分层能力较强。
地层界面划在曲线开始急剧变化的位置。
泥浆侵入储集层,而油、水层的泥浆侵入性质不同,油层多为减阻侵入,水层多为增阻侵入,可用LLd、LLs重迭法判断油水层。
深侧向R>浅侧向R为油层;反之为水层
.求地层真电阻率Rt?
对于较厚的高阻层可以通过深浅三侧向组合图版求出岩层的真电阻率Rt和侵入带直径Di;
三侧向小结?
三侧向是一种聚焦电阻率测井法,适合于解决高矿化度泥浆和高阻薄层的测井问题。?
电极系三个柱状金属电极组成,测井时,自动调节主电流强度使其值恒定,屏蔽电流使主电流聚焦,水平流入地层,测任一电极的电位。
LL3测得的R正比于主电极的接地电阻ro。由于主电流水平流入地层,围岩影响小分层能力强,主电流经过泥浆、侵入带和地层,所以R受泥浆、侵入带和地层电阻的影响。在高矿化度泥浆井中,泥浆侵入带的电阻率很小,主要是反映地层的电阻率,在淡水泥浆增阻侵入时R受Ri影响很大。?
用三侧向测井可以求得Rt?
二、七侧向测井?
与三侧向一样,七侧向也是一种聚焦电阻率测井法,其电极系特点是七个电极,以主电极Ao为中心,两对监督电极,一对屏蔽电极上下对称分布,测井时自动调节屏蔽电流强度,使主电流聚焦,并水平地进入地层,七侧向记录的是任一监督电极的电位,该电位大小与地层电阻率有关,所以七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电阻率变化情况与三侧向一样,七侧向受围岩,泥浆的影响也很小;分层能力强,但受侵入带影响,在高矿化度泥浆井中使用效果最好,用其于求地层电阻率Rt。?
与三侧向比较,七侧向分层能力不如三侧向高,主要是由于三侧向的电流层厚度约0.3m比七侧向电流层度(约0.8m)小,受井眼影响大,二者探测深度几乎相等
三、双侧向(深、浅双侧向)?
引入目的是区分渗透层,定性判断含油性。?
双侧向吸取了三侧向和七侧向优点,它的探测深度和分层能力均优于三、七侧向,可用来划分地层剖面,求取地层电阻率Rt,定性判断含油性。
双侧向测井是在三、七侧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结构如图1-4-8,它是由一个主电极A0和两组屏蔽电极A1,A11和A2,A21和两组监督电极Ml,M11和M2,M21组成。
双侧向和三侧向测井的比较
(1)电极系结构
三侧向由三个柱状电极构成,双侧向由七个环状电极和两个柱状电极构成。
(2)探测深度
就探测深度而言,双侧向大于三侧向。三侧向探测深度小,在泥浆侵入深时,视电阻率受侵入带影响大,深浅三侧向探测深度差别不大,给判断油(气)、水层带来困难。其原因是:三侧向的探测深度取决于电极系长度,由于主电极与屏蔽电极电位相等,电极系长度有限,主电流从一开始就缓慢发散,到一定程度后扩散剧烈,致使主电流不能进入较深的地层。
双侧向的探测深度由屏蔽电极A1,A2的长度决定。双侧向采用将屏蔽电极分为两段,通过控制各段的电压,达到增加探测深度的目的。但在侵入深度大时,探测地层电阻率的能力有限。
3)纵向分层能力
三侧向的分层能力由主电极长度决定。由于主电极较短,主电流呈水平状进入地层,降低了上下围岩的影响,纵向分层能力较强,可划分出h=0.4~0.5m以上地层电阻率的变化。双侧向的纵向分层能力与O1O2的距离有关,可划分出h& O1O2的地层电阻率变化。
(4)影响因素
三侧向受井眼、围岩影响较小,但探测深度不深,使用受限制。层厚、围岩对深、浅双侧向的影响是相同的,浅双侧向比浅三侧向受井眼影响小得多。
(5)应用
两种侧向测井都可用于划分地质剖面,判断油水层,确定地层电阻率Rt和侵入带直径Di。
第五章 感应测井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应用的条件
? 1.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的一组测井方法;
? 2.不受泥浆性能的影响;
? 3.空气井、油基泥浆都可以测井;?
? 4.纵向特征改善,围岩影响小,径向特征改善、分层能力强;
? 5.对低阻岩层、淡水泥浆(或油基泥浆)灵敏度高,效果好;
四、六线圈系的探测特征
六线圈系就是在双线圈系的基础上,加上一对补偿线圈和一对聚焦线圈,它们的排列如图所示。
T0和R0分别是主发射线圈和主接收线圈, T0和R0称为主线圈对; T1和R1分别是补偿发射线圈和补偿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内部,用于改善线圈系的径向特性,减小井、侵入带的影响。
T2和R2分别是聚焦发射线圈和聚焦接收线圈,位于主线圈对外恻,用于改善线圈系的纵向特性,减小围岩的影响,提高线圈系的分层能力。
由于主发射线圈T0和主接收线圈R0之间的距离为0.8米,所以也叫0.8米六线圈系。
感应测井不但在油基泥浆中有它的优越性,而且在水基泥浆井中效果也比普通电阻率测井好。因为它受高阻邻层(钙质层等)影响小,对低电阻地层反应灵敏。?
综上所述,0.8m六线圈系的横、纵向探测特性均优越于双线圈系。其测量结果受井眼影响小,在有的井中井眼影响可忽略,探测深度稍有提高,同时纵向分辨能力较强,因此0.8m六线圈系得到广泛使用。
四、感应测井的曲线
为能正确地使用感应曲线,必须对曲线的形状特点有全面认识,下面介绍用0.8m六线圈系,根据几何因子理论计算的理论曲线特征。
1.上、下围岩电导率相同的单一岩层的感应测井曲线特征
右图是用0.8米六线圈系计算的不同厚度单一岩层的视电导率曲线。曲线的共同特点是曲线对称,正对岩层处视电导率增大。但是随着厚度的变化,曲线的幅度随地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厚度大于5米以上,岩层的视电导率接近真电导率,而且曲线的半幅度点为地层界面点。
2.上、下围岩电导率不同的单一岩层的感应测井曲线特征
右图是地层电导率介于上下围岩之间的视电导率曲线。
从图上可以看出:
当岩层厚度大于2米时,曲线呈台阶状,可按地层中点的视电导率取值,用半幅点分层。
当岩层厚度小于1米时,曲线在地层处呈倾斜状,读值和分层都比较困难。
双感应测井也是利用三个发射线圈和一排接收线圈进行适当组合,使得一种测量具有深探测的特征;另一种测量具有中探测的特征。
深感应用主线圈距为40英寸的六线圈系,中感应的三个发射线圈T0、T1、T2与深感应公用,只是其接收线圈为5个,即R0、rl、r2、r3、r4,它们成不对称排列,其探测深度约为深感应的一半。
T2
(-20) (-45)
双感应测井线圈系的尺寸
增阻侵入(Rxo>Rt)条件下,组合对不同侵入的显示特点?
? 无侵入或浅侵入:RLL8=RILm=RILd≈Rt;?
? 中等侵入: RLL8 > RILm≈RILd;?
? 较深侵入:Rxo= RLL8 > RILm> RILd;?
? 很深侵入:Rxo= RLL8= RILm> RILd ??
六、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
由于地层电阻率是确定地层含油饱和度的重要参数,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求准它。感应测井曲线是求准地层电阻率的重要方法。
1.分层
对0.8m六线圈系来说,层厚h&3m,可由曲线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h&3m,地层界面不在半幅点处,而是向峰值方向移动。
当σt&σs1&σs2或σt&σs1&σs2时,可由曲线半幅点分层;但σs1&σt&σs2时,地层界面不清。一般情况下不单独用感应测井曲线来分层,应同时考虑微电极、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
2.确定地层的真电阻率Rt?
对感应测井曲线来说,不论高或低电导率地层,其地层中点均对应于曲线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所选取的视电导率就是这个极值。
对高电导率地层取极大值,对低电导率地层取极小值。
若地层较厚,而由于岩性不均匀或含油不均匀,在中部有微小的起伏,则取中部的面积平均值。
若地层中含有薄的泥质或钙质夹层,则将夹层去掉后取余下部分的平均值。
同样,感应测井也受井孔、侵入、围岩-层厚等因素的影响。
3.确定岩层的界面
七、关于电阻率法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的讨论
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的各种电阻率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泥浆,侵入带和层厚-围岩的影响。因此,简要地讨论一下各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对Rt的反映能力、使用条件很有必要。
1.普通电阻率测井
普通电阻率测井的供电电流是成球状发散,因而受到井眼、层厚和泥浆侵入影响,一般很难根据一条视电阻率曲线求准Rt。只有在电阻率不太高的中厚层,无侵入或侵入浅(最好是减阻侵入)时,才有可能较准确估计出Rt值。
2.感应测井和侧向测井
如前所述,由于感应测井(IL)和侧向测井(LL)采用了探测深度适当的纵向聚焦系统,使其测井值受井眼和围岩的影响较小,也就是说需要做的校正量一般较小。所以,利用这些测井值可以在较宽的条件内求得准确的岩层真电阻率Rt。
当侵入不太深时,深感应测井和深侧向测井的读数,都可以不经校正直接把视电阻率Ra当作真电阻率Rt。
3.确定岩层的界面
确定地层真电阻率Rt的各种电阻率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泥浆,侵入带和层厚-围岩的影响。因此,简要地讨论一下各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对Rt的反映能力、使用条件很有必要。
1.普通电阻率测井
普通电阻率测井的供电电流是成球状发散,因而受到井眼、层厚和泥浆侵入影响,一般很难根据一条视电阻率曲线求准Rt。只有在电阻率不太高的中厚层,无侵入或侵入浅(最好是减阻侵入)时,才有可能较准确估计出Rt值。
.感应测井和侧向测井
当侵入较深时,侵入带对感应测井和侧向测井的影响方式不同,它们的电流线分布如图所示。侧向测井电流线成水平圆盘状从井轴向四面发射,而感应测井电流线是绕井轴的环流。因此,对于侧向测井,泥浆、侵入带和地层的电阻是串联的,而对感应测井,它们则是并联关系。
这意味着,感应测井值受两个带中电阻率较低的带的影响较大,而侧向测井值受电阻率较高的带影响较大。因此,如果Rxo&Rt时,采用感应测井确定Rt较侧向测井优越;如果Rxo&Rt时,选用侧向测井较好。
2.感应测井和侧向测井
应该指出,虽然感应测井和侧向测井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用来确定地层电阻率Rt,但要用一条曲线求准Rt是较困难的。因为侵入校正需要Rxo和D值,即使有微电阻率资料提供Rxo值,但侵入带直径D仍为未知数。因此,为准确求出Rt,必须强调和重视电阻率测井方法的系列化。例如,在有微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双感应、双侧向或感应一侧向测井组合。
第六章
微电阻率测井
微电阻率测井是指探测深度较浅的一类测井方法,主要是探测储集层冲洗带、侵入带的电阻率。
如微电极系测井、微侧向测井、邻近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电极距短,电极系极板贴井壁。
3、微电极系测井曲线
通常采用重叠法将微电位和微梯度两条测井曲线绘制在成果图中,如图所示。在有的井段是重合的,有的井段是分离的,曲线分离叫有幅度差。
当微电位曲线幅度大于微梯度曲线幅度时,称“正幅度差”;当微电位曲线幅度小于微梯度曲线幅度时,称“负幅度差
、微电极系测井曲线
其产生的原因如下:从渗透性来看,岩层-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当岩层为非渗透层时,测得的Ra值与岩层电阻率和泥浆薄膜(绝缘板与井壁之间的泥浆夹层)的电阻率有关。这时测得的微电位和微梯度值相等。在微电极系曲线表现为无幅度差或有正、负不定的较小的幅度差。在砂泥岩剖面中泥岩是常见的非渗透性岩层,其电阻率较低,见图中m井段。泥质粉砂岩,随泥质含量的增多微电极曲线幅度下降,而且幅度差变小。
非渗透性的石灰岩和白云岩薄层在微电极系曲线上幅度极高且无幅度差或者具有很小的正、负不定的幅度差,见图中.7m井段曲线特点,该层是夹在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中的石灰岩薄层。
其产生的原因如下:从渗透性来看,岩层-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而对于有泥浆侵入的渗透层,由于泥浆侵入地层,同时在渗透层井壁上形成泥饼,测量结果Ra主要取决于泥浆侵入带的电阻率Ri、泥饼电阻率Rmc和泥饼的厚度Hmc。
通常泥饼电阻率约为1-3倍的泥浆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Rxo约为泥饼电阻率Rmc的5陪以上。
因此微梯度电极系的极距比微电位电极系的极距短,因而受泥饼的影响更大一些。
从理论上分析:
当泥饼厚度hmc&4厘米时,微梯度电极系测得的Ra值就趋近于Rmc;
而对于微电位电极系,Hmc&8厘米时,其Ra值才趋近于Rmc;
因此,当用微电位和微梯度电极系同时测量同一渗透层井段时,微电位和微梯度的探测深度不同,受泥饼的影响程度不同,使它们测得的视电阻率值也不同,即微电位和微梯度的视电阻率值出现差异,即出现幅度差,幅度差的大小决定于Rmc/Rxo值以及泥饼的厚度。如果微电位的视电阻率值大于微梯度的,这叫出现正幅度差。反之,如微电位的视电阻率值小于微梯度的视电阻率值,叫负幅度差。
因此,渗透层井段微电极系曲线上的基本特征就是有幅度差,在测井解释中,常把微电位和微梯度曲线重叠在一起,根据幅度差来判断渗透层。
4 微电极系测井资料应用
(1)确定岩层界面
微电极曲线的纵向分辨能力较强,划分薄互层组和薄夹层比较可靠。渗透层的界面可用两条微电极曲线的分离点的深度位置来确定。一般砂泥岩剖面中划分渗透层多以微电极曲线作为主要依据。
(2)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
在储量计算和储层评价时,常需要确定储层的有效厚度。由于微电极曲线具有划分薄层和区分渗透和非渗透性岩层两大特点,所以利用它将油气层中的非渗透性的致密薄夹层划分出来,并把其厚度从含油气层总厚度中扣除就得到油气层的有效厚度。
(3)确定井径扩大井段
在井内,如有井壁坍塌形成的大洞穴或石灰岩的溶洞(当洞穴直径大于微电极系扶正器的直径)时,在这些井段中微电极系的极板悬空,所测视电阻率曲线幅度降低,接近于泥浆电阻率。
4)划分岩性和渗透性地层
根据用微电极系曲线的特点,首先利用渗透层具有正幅度差这一特点,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区分开。再根据曲线的幅度大小和幅度差的大小详细地划分岩性和判断岩层的渗透性。各种岩层在微电极曲线上的特征如下:
①含油砂岩和含水砂岩:一般都有明显的幅度差。如果岩性相同,含水砂岩的幅度和幅度差都略低于含油砂岩,砂岩的含油性越好,这种差异越明显。这是由于砂岩的冲洗带中有残余油存在的缘故。如果砂岩含泥质较多,含油性变差,则微电极曲线幅度和幅度差均要降低。
②泥岩:微电极曲线幅度低,没有幅度差或有很小的正、负不定的幅度差,曲线呈直线状,具有砂泥岩剖面中典型的非渗透性岩层的曲线特征。
③致密灰岩:微电极曲线幅度特别高,常呈锯齿状,有幅度不大的正或负的幅度差。
④灰质砂岩:微电极曲线幅度比普通砂岩高,但幅度差比普通砂岩小。
⑤生物灰岩:微电极曲线幅度很高,正幅度差特别大。
⑥孔隙性、裂缝性石灰岩:微电极曲线幅度比致密石灰岩低得多,一般有明显的正幅度差。
2、微侧向测井资料的应用
①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
冲洗带电阻率是评价地层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的重要参数,可利用上图确定Rxo。
虽然微侧向比微电极系受泥饼的影响小一些,但泥饼对微侧向仍有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当hmc=0时,Ra=Rxo,当泥饼存在时,Ra随hmc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在知道泥饼厚度和泥饼电阻率的条件下,通过图可以确定冲洗带电阻率。
②划分薄层。
微侧向主电流层厚度较小,约为4.4cm,它的纵向分层能力较强,可划分出h≈5cm的薄层。
①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
右图是微梯度和微侧向组合图版:
横坐标为微侧向的视电阻率RMLL与泥饼电阻率Rmc的比值(RMLL/Rmc)
纵坐标为微梯度视电阻率RML与泥饼电阻率Rmc的比值(RML/Rmc)
实线号码是Rxo/Rmc,虚线号码是hmc(mm),可由该图版同时确定Rxo及Hmc。
此图版可看出:当hmc≤10mm时,RMLL受泥饼影响小,此时可认为RMLL=Rxo,通常在盐水泥浆井中,渗透层的泥饼厚度很小,一般不超过10毫米,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微侧向测井是有利的。hmc&15mm时,由微侧向视电阻率求Rxo误差较大,可将RMLL经图版校正后求出Rxo。此外,为减少泥饼影响,求准Rxo,提出了另一种求冲洗带电阻率测井-邻近侧向测井。
三、邻近侧向测井
微侧向和邻近侧向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确定Rxo是可靠的。
前者探测深度较浅(8cm),受泥饼影响大,hmc&10mm时,带来的误差很大;
后者可克服泥饼厚度的影响,但探测深度较大(1m),在一定范围内受原状地层电阻率Rt的影响,只适用于侵入较深的地层,当侵入直径大于lm时,Rt影响才不明显。
微球形聚焦测井既具备了两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两者的缺点,是冲洗带测井系列中较好的方法。它的探测深度近于微侧向测井,但受泥饼的影响小于微侧向,受原状地层的影响又小于邻近侧向测井。
三、微电极测井应用
? 1.确定岩层界面,划分薄层和薄互层
? 2.判断岩性、确定渗透层及其有效厚度
? 3.确定冲洗带电阻率和泥饼厚度
? 4.辅助划分沉积环境
第七章
声波测井(Acoustic logging )
在各种岩性的岩层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及其它声学特性(如幅度的衰减、频率的变化等)是不同的,利用岩石的这种物理性质研究井剖面的测井方法称声波测井。
声波测井主要分两大类:声速测井和声幅测井。
声幅测井是研究岩层对声波幅度的衰减特性的测井方法。可分在裸眼井中使用的“裸眼井声幅测井”和检查套管固井质量的“固井声幅测井”,用来检查固井质量。
声波速度测井亦简称声速测井,是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速度的一种测井方法。岩石的传播声速度与岩石的致密程度有关,更确切地说与岩石的岩性、孔隙度以及孔隙中所充填的流体性质等有关。因此,研究声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或单位时间,在已知岩性和所含孔隙流体情况下,可以确定岩石孔隙度。
从上述分析看出,可以根据岩石的声速来研究岩层,确定岩层的岩性和孔隙度。
二、单发双收声速测井仪存在问题及井眼补偿测井
? 1.井径变化,仪器倾斜对单发双收影响
? 扩径、缩径处使得时差值有变化,上发射下接收仪器,井径扩大处的下部界面,出现时差减小异常,上部时差增大异常。
其原因是当仪器处在井径扩大部分的底部时,R1则已进入井径扩大部位,而R2仍在下部井径未扩大部分,由于
于是Δt减小;同理,当仪器位于扩径的顶部时,R1进入井径未扩大部分,而R2仍在大井径处,所以Δt增大。对于下发射上接收情况可以作同理解释。
? 仪器不居中,两个接收器同井壁间距离不相等,使测量结果受影响,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应用井眼补偿声速测井。
四、影响声波测井曲线的因素及曲线特征
1、影响因素
( 2)周波跳跃,引起原因有:
? 裂1)井眼补偿测井基本上克服了井径变化和仪器倾斜对声波时差曲线的影响;
? 缝地层或破碎带;含气的未胶结的纯砂岩;声速非常高的岩层,由于岩层的波阻抗和泥浆差别非常大,声波由泥浆进入地层中或由地层折回泥浆中时,能量传递很小。实际中,致密地层的声波幅度明显降低,便基于此道理。
? 井径扩大很厉害的地层,以及泥浆中溶有气体时等。
2.曲线特征
( 1)均匀,上下声速相同,曲线中心关于地层中心对称,岩层界面位于曲线急剧变化处。
( 2)界面附近,井径影响,不反映真值。
( 3)岩层不均匀或夹层时,对着岩层部分的时差曲线出现对应变化。
( 4)声波的“周波跳跃”:疏松的含气砂岩层,裂缝带或破碎带,以及井眼严重垮塌等地段,出现时差明显增大且有时变化无规律的现象,造成声波的“周波跳跃”。根据周波跳跃可以发现气层或碳酸岩地层中的裂缝发育带
五、应用
1、划分岩性,作地层对比
? 泥岩在时差曲线上显示为高值,当其致密程度增加时,时差降低。
? 由于在各类岩石中声波不同,因此使声波时差曲线具有一定的对比性。- 地层对比
二、判断气层
三、确定地层的孔隙度Φ(取值原则)
? 4.为地震勘探提供声速资料:作速度谱分析,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等。
? 5.提供波阻抗和反射系数
? 6.估算地层压力
第三节
声幅测井
声波幅度测井测量的是声波信号的幅度。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被逐渐吸收,声波幅度逐渐衰减。
在声波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声波幅度的衰减与介质的密度、弹性等因素有关。
声波幅度测井就是通过测量声波幅度的衰减变化来认识地层性质和水泥胶结情况的一种声波测井方法。
? 水泥胶结测井曲线的应用
右图给出了水泥胶结测井曲线实例,从图中可以见到:
? ①在水泥面返离位置以上曲线幅度最大,在套管接箍处出现幅度变小的尖峰,这是因为声波在套管接箍处能量损耗增大的缘故。
? ②深度由浅到深、曲线首次由高幅度向低幅度变化处为水泥面返高位置。
? ③在套管外水泥胶结良好处,曲线幅度为低值。
? 在进行固井声幅测井曲线解释时,为了消除某些因素的影响,常采用相对幅度法
? 相对幅度越大,固井质量越差。一般规定有如下三个质量段:相对幅度<20%,胶结良好;20—40%,胶结中等;>40%,胶结不好
在套管井中,从发射换能器到接收换能器的声波信号有四个传播途径,即沿套管、水泥环、地层以及直接通过泥浆传播。
通过泥浆直接传播的直达波最晚到达接收换能器,最早到达接收换能器的一般是沿套管传播的套管波。水泥对声能衰减大,声波不易沿水泥环传播,所以水泥环波很弱可以忽略。
当水泥环的第一、二界面胶结良好时,通过地层返回接收换能器的地层波较强。若地层速度小于套管速度,地层波在套管波之后到达接收换能器,这就是说,到达接收换能器的声波信号次序首先是套管波,其次是地层波,最后是泥浆波。声波变密度测井就是依时间的先后次序,将这三种波全部记录的一种测井方法,由于记录的是全波列,所以又称全波列测井。该方法与水泥胶结测井组合在一起,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水泥胶结的情况。
? 声波变密度测井也是一种测量套管外水泥胶结情况、检查固井质量的一种声测井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反映套管与水泥环之间胶结情况还能反映出水泥环与地层之间胶结情况。
? 在下套管注水泥的井中进行声幅测井时,测量的是套管波首波的幅度,另外还有通过水泥环、地层以及泥浆传播的水泥环波,地层波以及泥浆波,它们到达接收器的时间有早有晚,最先到达的是套管波,其次是地层波,最晚到达的是泥浆波(直达波)。因为声波难于沿水泥环传播,所以水泥环波很弱可以忽略不计。声波变密度测井就是按时间的先后次序将这四种波全部记录下来的一种声测方法。
全波扫描照像测量
A.当套管外无水泥时
B.套管与水泥胶结良好,水泥与地层声耦合良好
C.套管与水泥胶结良好,水泥与地层声耦合不好或地层对声波衰减大。
D.套管与水泥环胶结不够紧密有小的空隙,但水泥环与地层胶结良好
声波电视测井主要应用于
1)确定井壁裂缝位置和方位
2)鉴别岩性和岩层产状
(3)检查套管
广而告之: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词条解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孔插座怎么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