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学生作文指导书可以指导人训练的

高中作文写人记叙文专题训练指导
资源简介:
约4600字。 写人记叙文训练 教学目的: 1.掌握写人类记叙文的基本写作要求,为作文升格打下一点基础。 2.通过范文阅读,感受优秀作文的语言气息。 3.把握通过细节使文章生动形象的方法。 一、确定文章的中心 讲台下的语文老师 缪立 下午第三节课——一堂自习课,该古老师下班。 长长的电铃响过。行动最为迟缓的同学也早已端坐在位置上,把目光集中于作业本……往常听惯了古老师轻轻的、却又沉稳的脚步声,而现在,大家心中像失落了什么似的,悄悄地抬起头——噢,原来老师没来!静静的教室里忽然暴发出一阵叽叽喳喳的讲话声: “这一节课老师怕是忘了上……不会吧,他可从来是准时到班的,莫非生病了?” “也许又是外出开会了。谁叫他是中语会的会员……” 这时,导护老师从走廊里经过,一切重归寂静。 “听说——,古老师这两天晚上在自由市场摆地摊,卖服装,没准儿这时候他正在那里呢!”好一会儿之后,后排响起一个男低音,一语惊人,打破了这难耐的寂寞。 “错不了,昨天放晚学,我打那儿经过,也看见他的,当时我还以为他在买衣服呢。”“羊尾辫”把眼镜往上推了推,又埋头做她的作业。 “我看,这不可能。古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他恨不得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我们身上,哪会做这样的事?不是说‘君子重名而轻利’么,你们不要乱加猜测了!”学习委员张俐素称“雄辩家”,她的语气咄咄逼人。 “这不见得,古老师也不是圣人。何况他的两个儿子快结婚了,眼下他缺什么?还不是钱呗!”人高马大的陈欢也“得理不饶人”——通常情况下,他简短的发言就是一场争论的尾声。果真,同学们又回到自己的“世外桃园”中了。 …… 几天之后,语文课上。古老师讲韩愈的《师说》,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在教室里回荡: “……这两天,我尝到了下海的滋味,——对别人来说,它也许是甜的,但我却感到它的酸涩苦辣……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大声吆喝,讨价还价,倒好像时时刻刻在接受人们的责备和审判,所以我亏本了。我不是块做生意的料。如果说我还有一点能耐,那么,我的用武之地是在讲台、课堂上,我的使命应该是,而且只能是——” 他转过身去,用力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大的字: “传道、授业、解惑。” 台下响起一阵春雷般的掌声。 古老师欣慰地笑了,笑得那么动情,那么耐人寻味。 (学生获奖作文&选自《作文成功之路》1996年第1期) 从学生的议论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古老师教学认真,事业心、责任心极强,教学水平高,平时深受学生欢迎等等特点,同时也会跟着学生对他“意外”的“未下班”尽情发挥想象,做出种种猜测,从而完成对古老师讲台下形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之写作训练指导
资源简介:
约15070字。
  《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  “我”之写作训练指导  作者余卫兵  【训练目的】帮助学生学会了解自我,通过对自我的解剖,弄明白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训练重点】写人记叙文之取材真实、记事真实、感情真实  【训练课时】2课时  【知识清单】  1、设计本次作文题目的: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向刚踏入高中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无数个疑问摆在这些看上去还稍显稚嫩的孩子面前。对他们来说,这样的问题也许太哲学化,也太深奥了。但对于一个三年之后即将踏上社会的高中生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却又显得那样的紧迫。因为,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人的各种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大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因而,如果说从刚踏入高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教育,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缺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对于今后还面临无数选择与挑战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作文就像是采矿,老师把作文题目这座矿挖得深,学生就会在矿中开采出煤、石油、天然气、石英、云母或钻石等多种多样的矿藏;如果学生只能在一点点小坑中开采,大概就只能采到沙土或者石块了。”  “作文的题目应该像是一座桥梁,为出题者和应试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双方在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展开平等对话,没有单一的道德指向性和规定性。”  2、本次作文准备工作:  通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如何认识自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很重要,我要有梦想,我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做人应该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要具有意志力,并且进行了一些相关资料的搜集工作,主要包括搜集与正确认识自我相关的成语、格言、警句、座右铭等,并在班级内部作了相互交流。  【出示文题】  请以“我是谁”为话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自述散文。写作时注重对自我的感悟与分析,尽量把自己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写作指导】  自述,就是用第一人称“我”直接述说自己的经历,剖析自己的内心,表白自己的感受。自述散文中的事件、情节、细节等应该是我经历过、感受到的,或是我的直接见闻。  在自述散文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独特的个性,这是要挖掘的,在动笔之前要充分思考:我经历了什么事情,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我的耳朵听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的内心感悟到了什么。因此,写自述散文时,我们一定要仔细回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不仅要重温那些令自己感受深刻的片断,那些对事件具有关键性影响的细节,写出彼时彼地情景、声音,乃至气味,而且,还要重新记起那些曾经被忽视、被淡忘的感受。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每个人都喜欢阅读文质俱佳的美文,更欣赏引人深思、富有创意、独具个性的经典名篇,对于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些美文佳作,经典名篇似乎与自己无缘。其实不然,当你有了阅读的欲望,就会被这些独具个性的美文所感动,从而触发内心丰富情感的琴弦,产生有话想说、不吐不快的感觉,那么就有了把自己内心的思考、感受、想法写出来的基础,也就有了表达的冲动,于是可以很自然达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文抒我情”的境界。因此当阅读成为一种快乐,当作文成为一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个性化的作文就应运而生,写作文也就不再是苦差事,而变成一种乐事了。而个性化的作文就是要多视觉全方位“表现你自己”,而乐于表现自己,是一种需要,是一种获得他人尊重与承认的本能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写作也同样成为一种快乐,写作的激情之火就被燃起,一篇篇精彩的个性化的作文就在你的指尖如潺潺流水舒缓流淌。  对于每个人而言,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我,但最陌生的也可能是自己。生活中你可能有如此感受,当有人问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可能当时心里会咯噔一下:对呀,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不加思考,想马上说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恐怕还真不容易。怎么办?摸着胸口,站在镜子前,看看镜子里的我,想想生活中的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有什么兴趣和爱好?我我,的性格特点如何?我的长相有什么独特之处吗?我最值得炫耀的方面什么?我最见不得人的东西是什么?我有自己的个性吗?我很我喜欢什么样的食品和颜色?特别吗?我与别人相比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吗?我怎样向别人介绍我自己才不同于一般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可能会涉及到自己的方方面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转载]第十讲: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苏教版必修三写作专题二训练指导(最新编写)
第十讲: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苏教版必修三写作专题训练指导
江苏省淮州中学 卜廷才 最新编写
【名人名语】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生活鸿爪】
☆大学生当擦鞋匠走上成功之道
在创业的道路上只要你肯付出行行都会出“状元”孟庆鹏和王银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列子,他们两各自从学校毕业后来到济南的迪信通手机连锁工作,两人也是在此结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人萌生了的想法。经过考察,两人决定加盟一家连锁擦鞋店,并在济南七里山路上租了一间32平方米的门头房作为自己的店面。因此我们的床路道路就从这里开始了。
  的开始:
  两人借了5万块钱作为启动资金。其中1万8是半年的房租,买设备和材料花了2万多,装修花了5000元左右。“家里人有些想不开,觉得上这么多年大学,到最后竟然去擦鞋!还不如找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呢。”王银彪说道。而孟庆鹏则直接没有告诉家里。
  9月7日,他们的擦顺利开张。到9月底,他们算了一下账,整个月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刨去3000块钱的租金、水电费和消耗品的费用,也没剩几个钱了。“刚开始嘛,能不赔就已经很不错了!”孟庆鹏对上个月的业绩还是比较满意的。“昨天来擦鞋今天就拿了金牌!”
  有一天,全运会山西代表团的一位成员来到店里擦鞋。二人一看他胸前挂的牌子,知道他是来参加全运会的,觉得人家大老远从山西跑到济南来也挺不容易的,于是免费给他擦鞋。这可把这位“老西儿”给高兴坏了,他对济南是赞不绝口:“济南人民很好客”,“山西山东是一家,都是好兄弟!”
  “用力只能做完,用心才能做好!”在记者采访时,有一位女士来到店里擦鞋。孟庆鹏热情接待了这位客人,一边工作,一边和她拉起了家常。“这俩小伙子的服务态度挺不错的,擦鞋技术也挺好。”这位客人这样评价他们。
  中的宣传也很重要:
  大学生出身的孟庆鹏也深知宣传的重要性。刚开业时,他自印了2000份传单,送到附近居民的手里。孟庆鹏看报纸时发现,很多参加全运会的官兵的鞋子在训练时磨破了,于是他们就想给他们免费修鞋擦鞋。“我们没有途径去联系,况且刚开业,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资金,只好作罢。”
  总结:只要有付出总会幽邃回报,当谈到发展目标时,二人显得很有“野心”。“我们准备从明年开始,争取一年开一家分店。”“争取做到济南最大!”说完,身为经理的孟庆鹏挠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
 & ☆有梦想的人都值得尊重·一名三轮车夫
射洪县伏河乡新奇村人胡鹏程,今年三十七。
胡鹏程和妻子在县城蹬一辆三轮载客,以此养家糊口。一辆人力三轮车,承载了全家人的生计,日子窘迫可想而知。在常人看来生活已捉襟见肘的一介三轮车夫,要考北大的研究生?胡鹏程因此成“名”。
  8月1日下午,酷暑难耐。在射洪县城一个略显破旧的居民小区,记者辗转找到胡鹏程家租住的房屋。“在家,今天没有出车。”带路人指着门外一辆人力三轮车对记者说。车,被一条铁链锁在院里的一棵树干上。
  一个带眼镜的人来开门,手里拿着一本英语试题集。带路人介绍:“这是胡鹏程;这是成都来的记者……”汗水浸透衣衫,额头布满汗珠,憨态中透出些许迂腐的胡鹏程把我们让进屋里。
  见他家三轮车锁在院里,最初,我们还以为他为了做考研习题歇工在家。“射洪县规定,三轮车分单双日营运。我家运气不好,抽到逢双,昨天、今天已经停运了两天,正好可以辅导娃娃的学习,他们要开学了,我也能有时间多看点英语。”他告诉记者,因为英语基础太差,他考了两次都是英语丢分最多。“有人说我不务正业,这些话我在网上也看到了。其实我为考研复习、做题,并不耽搁平日为维持家里生计蹬三轮车挣钱。”
  逢双日,胡鹏程夫妻俩换着蹬三轮车,妻子白天出门,他晚饭后换班,两人一天要蹬十四五个小时。一月下来,大约有五六百元进账,房租水电、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这点微薄收入维系。就这样,每年还得向管理部门上缴1000元有偿使用费和几十元城管卫生、工会费。
  趁他倒水端茶之隙,记者打量着胡鹏程每月花100元向人租借的住房:不到40平方米的两居室和一间放着一张桌子、几张板凳的过道;胡鹏程夫妻的卧室也是他的“书房”,房里的几个纸箱上,叠放着洗净的衣物,屋里连个衣柜都没有;家里最值钱的是那台4000多元的电脑,就放在床边一张桌子上。由于电脑占据了桌子,正在复习用的英语资料和词典摊在床上。
  生活如此拮据,挣钱如此艰难,这或许也是一种动力。尽管考研已经两次失败,在妻子文丹的支持下,胡鹏程仍然痴心不改,以期改变自己和全家的命运。此前,胡鹏程以成人自考本科毕业的同等学历参加了2003年、2006年两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次总分326分,第二次却仅取得230分的成绩。
  他每天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早晨6时起床,一边为全家准备早饭,一边看书;英语和数学是每天必修的功课,其他专业课也有安排。下午除了为孩子们做饭、辅导功课外,要保证自己有4个小时学习时间。遇上单日不能出门蹬车挣钱,晚上也看书。他计划,从7月开始至10月,把数学、英语和政治科目的考研试题集抓紧时间做两遍。“我的目标是争取考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杭城的哥助人为乐小故事·受表扬事小,做好事光荣
车牌号为浙A·T3205的“节油标兵”潘全国开了11年出租车,多次受到公司的好评,更是公司“积分银行”的大户——他曾获得3.5分最高积分。不过,潘师傅并不记得自己究竟获得多少分,他说自己做了多少好事,能积多少分都是其次,不过假如乘客有回应,或是媒体报道了,他会感觉还是很光荣。
  日左右的一个中午,天气特别热,在朝晖六区,有一位小孩被热水烫伤,当时附近很难打到车,碰巧潘师傅路过那里,赶紧将他们送到了省儿童医院。由于顾着救人,小孩的妈妈还没来得及付车费,潘师傅就驶车离开了医院。后来小孩妈妈根据车牌号,给潘师傅写了封感谢信,表扬了潘师傅助人为乐的精神。由于做了好人好事,再加上潘师傅还达到了安全行车、规范服务、车辆管理等三个“硬指标”考核项目,最后潘师傅就拿到了最高积分3.5分。
大众公司说,潘师傅经常做好事,而且从不宣扬,公司后来还是根据这封感谢信,来确认潘师傅确实做过好事,就给他加了最高分。“为了鼓励司机,公司现在经常大会小会上表扬,还有现金奖励、积分鼓励,直至大张旗鼓地给媒体报料……,这也是公司创建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嘛!”
&#年感动中国人物朱邦月·一根拐杖撑起的家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
  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
  每天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
  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写作指导】
所谓人物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 那么,如何在文章中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呢?
首先,要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要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人的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及时捕捉具有个性特征的细节,做好观察笔记,积累具有个性特点的写作素材。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这样告诫我们:“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了阵风,你记下来;下了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写作品不仅要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
其次,采用多种描写方法,特别是在语言、行动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指对人物的容貌、姿态、举止、风度、神态等外部特征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述。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外貌是最先跃入读者视野的形象,它的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物生命力的强弱。因此,应首先将其描写得生动传神,具有典型性。有的同学描写时常犯的错误是“面面俱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头发、衣着等样样都写,结果反而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描写人物应该抓住人物外貌中最典型的特征,用最简洁的笔墨将其勾勒出来,给读者造成鲜活的外部印象。人物的服饰常常是他的性格的曲折反映。鲁迅《药》中的康大叔就因此而精彩。“浑身黑色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只这么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人物的眼睛是其性格的折射。《红楼梦》中对王熙凤进行描写就重点抓住了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一特征进行描写,“丹凤眼”,“柳叶眉”虽俏丽,但由于其呈“三角”形,或呈“吊梢”状,这就将王熙凤心地阴险毒辣的性格刻画出来。有时,还可以描写人物身体或神态的某一点,让这一点来反映全面。如《故乡》中,作者抓住闰土的手由红变得像老松树皮这一特征,侧面反映出他性格的转变。只要我们抓住了人物最典型、最具有个性的特征来进行描写,就可以吸引读者,产生以少胜多、生动传神的效果。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还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即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述和剖析,以揭示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许多同学习惯用一些概括性的语言对人物心理进行叙述,如:“我很紧张”,“她太伤心了”,“感到痛苦”,等等,很少进行具体可感,并有层次的描写。如何将人物心理写得具体呢?①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母亲》中对尼洛夫娜遭到密探跟踪时写道:“我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他!”“完蛋了吗?”“大约还不妨吧……”“丢掉箱子逃吗?”“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它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那么带着箱子逃吗?……赶快跑!……”这些内心独白,写出了主人公此时忧惧而动摇的心理。②描摹人物的表情反映人物的心理。《守财奴》中有在妻子死亡、女儿悲悼亡母后的一处心理描写:“他来搀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望”“瞅”传神地表现了葛朗台在妻子死亡后,面临财产转让时的木然、震惊之状。一个“搀”字就刻画出了人物灵魂的丑陋。③由作者展开联想描写人物心理。《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一处心理描写就是如此:“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情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作者从别里科夫遭遇的漫画讥讽和恋爱失败中,联想他可能有的心理,真实而自然,也预示着出人物的可悲结局。
语言描写是通过文章中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语言描写的最基本要求。不少同学在描写人物时,不注意使用富有生命力的生活语言,没有考虑到由于人物的年龄、职业、学历以至思想性格、脾性爱好的差别,语言也相应会产生差异。写好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言为心声”,人物的性格不同,他的语言个性也自然两样。老舍在谈到人物语言要个性化时,就举过这样的例子:“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没点燃的时候,就会说:‘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一摔,高叫道:‘他妈的!’”这是有心人对人物语言最到位的观察。①人物的语言必须合乎人物的性格。《荷花淀》中有一段描写几个青年妇女去探望丈夫的语言描写,就十分精彩。“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一段经典性的对话,依次写出了人物伶俐乖巧、质朴憨厚、深明大义、心直口快和忸怩羞涩。②人物的语言必须合乎人物的心理。《祝福》中,对祥林嫂追问“我”人死后有无魂灵的语言描写,就反映出她苦闷、矛盾、失望以至绝望的内心。“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这些步步紧逼的问语,就凸显了人物极其复杂的心理。③人物的语言还必须与人物的年龄、学识等相吻合。我们只要注意认真积累,就能克服“学生腔”,写出符合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动作描写,又叫行动描写,它是表现人物思想意识、性格特点的主要方法,人物的内在品质,总要通过特定的行为表现出来。描写好人物的行为动作,既是构成事件的重要因素,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需要。首先,行动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要注意发现人物个性化的动作。所谓个性化,就是人物所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心理和习惯等特征。要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就得写人物个性化的动作。如《分马》中的老孙头,他将木棒高高举起,却又轻轻落下,因为舍不得打刚分到手的心爱的马儿,看似矛盾,其实曲折反映出人物的性情。其次,要写好“做什么”和“怎么做”。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动作,注意选用准确、生动的动词通过“怎样做”来写出人物的个性。如《守财奴》一文中,当老箍桶匠发现女儿欧也妮正同母亲一起欣赏查理留下的精美的梳妆匣时,76岁的“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熟睡的婴儿。”这里一“纵”一“扑”的动作描写,就将老葛朗台对金子的占有欲十分典型地表现出来。此外,还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变化性动作,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如《药》中的行动描写。写华老栓夫妇准备去买人血馒头,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才掏出一包洋钱,华老栓接过来“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里的“掏”、“抖抖”、“按”等一系列动作,充分表现了华家的贫苦以及华老栓的善良和谨慎。小说写康大叔把人血馒头交给华老栓时的动作描写,更是让人叫绝:“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过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了捏,转身去了。”“抢”、“扯”、“裹”、“塞”、“抓”和“捏”,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活画出刽子手的老到、凶残和贪婪。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主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学生作文时,要善于使自己笔下的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具有特色,充满鲜明的个性,展示其独特的内心世界。
第三,在生动的细节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生动精彩的细节,最能传神的表现人物的个性。它从细微之处着墨,表现人物最本质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作用有:可以显示人物性格。如在《孔乙已》中,孔乙已他“唯一”的长衫,又脏又破,脸上一部“乱蓬蓬的胡子,”时常夹着“伤痕”。(这个细节,展现了孔乙已好吃懒做的性格。)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如《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我”借被子“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的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称为“跳板式”的细节。可以揭示文章主题。如《孔乙已》,在这四千字左右的小说里,酒店里挂着一块板(记事牌——“备忘录”竟然出现了三次,这是细节连用。旨在:一块薄板,照见了孔乙已&的畸形灵魂;一块彩板,映出了畸形社会。可以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如《药》开头的描写“这静静的一夜,正是制造出阴森可怕的气氛。”可以标志时代的特点。鲁迅的《药》里,兵穿的衣服,显示这是清末发生的故事。可以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理。如《百合花》中,新媳妇,为小通讯员补衣服上破洞的细节。可以贯串全文,成为情节发展的纽带。在《百合花》中,有几个细节,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鲜明的个性。八是有的细节,并未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却使文章增添生活气息、抒发情味或乡土特色。如《社戏》中,插入的偷罗汉豆的细节。可以展现精神世界。比如《药》,老栓在天亮时“忽然坐起身”,这一动作细节,深刻地揭示了老栓的内心世界。“忽然”一词,表现了动作的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第四,在鲜明的对比描写中突出个性特征。对比描写是写出人物个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真善美与假丑恶,只有在对比中才最容易显示出来。对比描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一个人的前后反映,表现他对同一事物认识的变化;二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来突出他们各自的精神境界。
【范文引路】
向日葵没有眼泪
2011湖南考生
&&&&记事起,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重瓣的那种,花期很长,在盛夏阳光里绚烂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得耀眼晕眩。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出生时种下,每年留种,每年播种。
&&&&模糊记忆里留存着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起了大早,我忽然发现花丛中蹲着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在悉心清除杂草,扶正微微倾斜的花株。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似乎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
“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少有的耐心模样在那一刻便深深镌刻在我心中,好看的眉眼,高挺的鼻子,说话时一张一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
&&&&于是,在有了记日记的情怀的年纪,便在日记本扉页写下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
&&&&时光冲刷大地,向日葵盛开又凋谢,而我也长成了。不改的是倔强与固执,一如儿时记下的那句话,心中却还惦记着向日葵的泪。
&&&&终于走到高三,以为自己开始积淀内心、茁壮成长,以为自己足够完美、心灵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心中的轨迹发展延伸,就像向日葵的自然旅程。
“爸爸,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我和爸爸约定了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似乎与爸爸也变得亲密起来,至少没有了年少时的冲突。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口等一等吧!”似乎真的很忙,电话就这样被草草挂断。
&&&&天气还有些冷,下午的天是阴沉的,有风凛凛吹过,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忙碌,车辆、人流、喧嚣、尘土等搅在一起。没一会儿雨大滴大滴地砸了下来。我慌乱中躲进了值班亭。湿湿的外套贴看后背,心里禁不住开始抱怨起来。
&&&&最后,当那个身影终于出现在街的对面时,我竟没有叫出口,只看着雨滴拍打着他的身体。他穿过马路走了过来,弯着腰,好像护着一包红色的物品,可能是给我买的,可我的心依旧是不痛快的,没有期待和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或许是我长得高挺了,总觉此时的他不再高大威武,他再也没有儿时痛斥我的那个挺拔模样。
&&&&我慢慢走出值班亭,朝着他的方向迎去。时光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我不能理解他,现在觉得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蒙蒙一片,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重叠,记起的是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说向日葵没有眼泪。而我,还是泪流满面地站在原地,等待着他潮湿而温暖的拥抱。
&&&&爸爸,请原谅我的自我与固执。成长没有将我带走,我依旧需要你的宽容与教导,是你教会我不再自我,不再骄傲,用心感受周围的支持与爱意。
&&&&真的,向日葵没有眼泪,因为太阳会灼干它的泪,而我的太阳就是父亲。
「点评」本文细节描写生动,情感细腻,凸显张力,给人强烈的震撼。比如文中倒数第四段对父亲身影的描写十分生动“穿”“弯”“护”既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动作,又暗含了作者内心的愧疚以及对父亲深深敬爱之情。“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这个细节突出了父亲的朴素、父爱的伟大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度读此细节,让人不能不潸然泪下。
【写作实践】
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也可以根据话题范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写作。
⒈根据原作,为鞋匠格斯拉或车夫老王写一则200字左右的人物评传;也可以为一个熟悉的人物(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的)写一则人物评传。
人物评传是一种有叙述有议论、叙议结合来揭示人物性格、表达对人物评价的传记类型。
它形式上比较自由灵活,可以是鸿篇巨制,也可以是微型短章。教科书上要求写的是微型人物评传。
怎样写人物评传?首先,要求选择真实的材料,抓住传主性格、命运的特点,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面貌。其次,要恰当引用人物自己有特点的事迹和语言,真实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三,要依据人物的言行事迹,对人物的精神品质、思想性格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分析。第四,在评价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要适当融人作者自身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能更好地感染读者。
老王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平凡人物。他孤独,没有什么亲人,仅靠一辆破三轮车维持生计;他老实,为客户送冰从不打折扣;他善良,自己身患重病之时还心系他人,为自己敬重的杨绛先生一家送去香油和鸡蛋;他朴实,凡事先为他人考虑,送钱钟书先生上医院不索求回报;他崇尚文化,敬重有学问的人,“文革”时期,他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钱钟书先生一家。老王有一只眼瞎,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一生都过得清贫,但他勤勤恳恳,真诚待人,无愧于心。他身上体现出底层人民朴实和善良的品格,散发着人格的光芒,照亮我们的
[讲评]反复研读,吃透原文,“传”与“评”和谐统一。“他孤独……他善良……他朴实……他崇尚文化,敬重有学问的人……”一组排比句把原文丰富的内容准确、简洁地概括出来,结尾一句评语有分寸,有力量。
格斯拉评传
格斯拉有着皮革般苍老的面孔,总是在自己朴素的店里沉醉地做着靴子。他给顾客们做的靴子既美观又耐穿。看着大公司做出的次等靴子,格斯拉既愤慨又无奈。即使面临失业的危险,他依然确保每一双靴子的品质。他做的靴子是有灵魂的。然而不幸的是,他对靴艺和质量的追求,使他倾注所有的钱财和心血,最终死于慢性饥饿,为自己卑微的职业付出了性命。格斯拉平凡悲惨的一生值得我们尊敬。他不是单纯制作靴子,而是用靴子来体现生命的价值,靴子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在残酷的竞争面前,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不愿让自己的生命成为次品。这份执著化为火一般的信念和力量,让他甘愿付出生命。他为我们诠释了信念、执著和爱。
[讲评]原作头绪很多,该同学抓住人物悲剧命运的关键情节加以提炼转述。转述中许多虚词和关联词用得好,如“总是”、“即使”、“依然”、“然而”,饱含着对传主赞扬的感情,着力突出他执著、坚守的品质,与最后的评语融为一体。最后的评语简洁、准确、到位。
⒉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寂寞斗士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蘑蘑……贴近他们的身影,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以“走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以“走近&&&”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分三步构思: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走近XXX”中的“&&&”是指人物,而且是著名人物,因而要先选取自己熟悉的人物;然后搜集“XXX”的相关资料,从而贴近他的身影;最后选取凸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典型材料,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进而走进他的心灵。
人物选择上,可以把目光投向历史,也可以放眼现实。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英雄好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搜集人物相关资料的时候,要有目的有中心,力求发掘那些表现人物品格内涵的典型事例,对有损人物形象,或者道听途说、扑风捉影的材料应予以摈弃。
材料加工是一道关键的工序,为了凸现人物品质,可以放大细节,可以增加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写法上,可以采用对话式,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假拟某人物就站在你面前,你向之倾诉你对他的了解和仰慕;也可以撷取人物生活中富有情趣或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写成片段式散文,犹如电影蒙太奇的方式,把材料组织在一起;也可以围绕某个中心,围绕人物的某方面的品质或个性特征,选取典型事例写成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可以围绕人物某方面的突出成就来组织材料,如毛泽东,他既是革命家,又是思想家、军事家,也是诗人、书法家,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只需选取他一方面写就可以了;还可以围绕某一突出事件,选取相关的材料做陪衬,从而表现人物品质风貌,如哥白尼,只需抓住他发表《天体运行》这个中心事件就可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了……
&&&&熊熊烈火照亮着中国的文学旅程,精神的升华牵动着每个人的琴弦。没有驰骋沙场的你却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没有纵横捭阖朝野的你却是能臣贤士心中的追求。
你说:“吾将曳尾于涂!”惊愕了你身后的两名楚国的劝说者,他们只能悻悻而去。你用纯清的性格酿造精神的酒曲,并用之抵制功名利禄的诱惑。
我说你是真正的垂钓者,是远离世俗喧嚣、铅华风尘的隐士。你笑了,会心的笑了。是因为我道出了你的心声吗?濮水岸边遗留着你的足迹,勾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心魂;濮水的游鱼聆听着它的祖先讲述你拒绝入朝为相拒绝高官厚禄的崇高气节,引发千百年历代文豪的钦佩。你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英勇气节更有气魄,你比林逋梅妻鹤子的隐士形象更显高尚,你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骨气峥嵘,或许,你并不在意世人或后人对你的评价,但你的灵和魂却让人情不自禁的赞叹不已。
虽然你只说,“吾将曳尾于涂”,但我心里明白,你之前对两位大臣的不予理睬并不是想展现你的清高,而是你清洁灵性的本能的使然,你没有直接的拒绝,只是婉言道出坚守濮水的心声,让他们自感融入不进垂钓的氛围,只能悻悻而去。
你将垂钓者升华成最神圣的名字,你将濮水臆造成世间最清澈的河流。与你相比,姜太公的垂钓就只能自惭形秽了,他把入朝为官的化梦寄予于垂钓,不知道这是否有所玷污你神圣的名字——垂钓者。
你用不似人间性情造就的清洁精神,摒弃着富贵抵制着诱惑拒绝着名利。你的思想是辉耀亘古的文明星斗,照亮了千百年来文人的的人生之路;你的气质是流淌万年的精神圣水,洗礼着历代墨客的心境灵魂;你的人格是一簇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
在喧嚣的尘世里,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怎样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那么就请穿越时间隧道,驻足濮水边,与寂寞的精神之魂倾心交谈对话,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走近辛弃疾
纵观中国文学史,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文人能像辛弃疾那样。
他庄重沉痛:“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他诙谐幽默:“将止酒,戒洒杯使勿近”;他沉静悠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辛辣老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缠绵悱恻:“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消”……他能文,诗词的豪放与苏东坡并论;他也武,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一生郁郁却从不言悔,认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他“万字平戎策”,却只能拿去“换得东家种树书”;他志在抗金,却“名因文章著”,只能“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他,辛稼轩,的确特别得让你无从忽略。
他有一段传奇般的轻狂年少时光。高宗绍兴中,北金占区耿京起义,年仅二十二岁的他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其中,叛徒张安国杀耿降金,义军溃散,他只带50人直趋张的驻地要求与张会面,出其不意将张缚置马上,并令张部所属的上万军队归顺,之后他到临安,将张交予朝廷正法……可是,再之后呢?
再之后,便是做官,先在江阴任职,之后是建康、江西、湖南、湖北……就职地离前线越来越远,稼轩离他的抗金北伐梦也越来越远。直到42岁,他遭馋落职,之后就赋闲了二十年之久,64岁时又当了短时间的镇江知府,68岁病逝。
那样的英雄年少,却只能那样碌碌的一生!
稼轩之苦,想必不足为外人道。
所以,他悲痛、悲愤、悲壮、悲凉、悲叹……但他在极度郁郁之中还懂得“自娱自乐”,以苦为乐,并时常赋词抒解郁闷,他曾自嘲:“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短短十几字,尽道辛酸。
稼轩之词新。词风新,豪放不失俊美,即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内容也新,要戒酒,作词;与人闲谈,作词;嘲讽小人,也作词。而作词骂儿子,更是旷古绝今之举。我不知是写出了这种词的稼轩的不羁个性导致了他的郁郁,还是郁郁的稼轩为了遣怀而写了这种笑中含泪的词。
稼轩学识渊博,故词多用典。最多时一首词六十多字竟用典九个,几乎一句一个。但他的词又绝非泛泛之辈的“掉书袋”,用典用得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简直让人觉得不用不行,直叫人拍案称奇。这份广博的学识,可不是后世效颦之辈学得到的。
稼轩、稼轩……稼轩之妙处,岂是这短短干字能道得完么?但拙作已成,只得以此贻笑大方之作,聊祭稼轩先贤之灵。(选自《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7年第1期)
顾城绝对是一个让我感到陌生的诗人。他孩子般稚气的语言,他淡漠尘世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生命出人意料的终结,让我对他的精神世界捉摸不透。如此的复杂多样的性格全在同一个人身上纠缠着,不能说不是一个迷,这便使我产生了几分好奇,估摸着是否该走到顾城的世界里,看看他在他的时代里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一个背影。
&&&&最初接触到“顾城”这个名字,还是从舒婷的一首诗中,那首诗的题目就叫《童话诗人——致G.C》。后来我才知道这题目中的G.C指的就是顾城,于是顾城留在我的脑海里的最初印象就是“童话诗人”。
&&&&接下来我就找了一些顾城的诗来读,说不清当时是缘于一种怎样的情愫,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当时特别喜欢舒婷的诗,所以对舒婷提到的诗人也产生了“爱屋及乌”的喜爱。初读顾城的诗歌时,对他的了解很肤浅,只觉得他的诗充满了稚气,有点像儿歌。总觉得他不如舒婷“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那样委婉,也不如北岛“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那样尖锐。
&&&&时至今日,我所读到过的顾城的诗其实也并不多,但对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却似乎有了一些朦胧的了解。在我的印象中,顾城是一个绝对自我的人,他的诗中表达的全都是他自己的生活和他自己的感受。从来看不到他“作秀”似的对祖国河山激情的赞美。而且顾城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大多有着惊人的类似,要么就是对生命的礼赞,要么就是对死亡的迷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在顾城的诗歌中奇妙交织,让我们对他的情感捉摸不透,他时而是温顺而羞怯的孩子,时而又是偏执而顽固的暴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诗中既看不到大喜,也看不到大悲,而是一种非常平稳的感情,像一股涓涓细流从纸面上轻轻的淌过。譬如,他在《麦田》中写道:“春天看不见/只有一次/花全开了/开得到处都是/后来就很孤单”,又如他在《打开窗子的声音》中写道:“你听/最小的声音/是海/船伏在沙丘上/远处是蓝蓝的一片”。然而弥漫在诗中的却是一种含蓄的悲哀和一种看似明媚的忧伤。透过纸面可以约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里是有着激情澎湃的飓浪,然而他却压抑着,压抑着,以一种童稚、平淡的语言来面对他的观众。我至今还没能明白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但我可以明白的是,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内心与生活的矛盾,使这个文弱的诗人动用斧头把自己的爱人送往另一个世界,而后在一个大树下让一条绳索把自己牵向天国。悲剧!却是必然的结局。正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在五个月后卧轨自杀一样——悲剧!都是必然的结局。
&&&&&然而,顾城的悲剧并不是仅仅以两个人的死就能衡量的,他的悲剧却是他对理想追求最有力的见证。顾城是厌恶喧闹的,至于是为什么,却是我现在所不能了解的。王安忆在《岛上的顾城》中曾这样写道:“他头戴一顶直统统的布帽,就象一个牧羊人,并且带有游牧的飘无定所的表情。”“他们生活在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那里的空气使顾城窒息。这城市是我最了解的,天空被楼房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环生。”诗人的思想是不能以常人的方式去理解的,更何况是历经了十年浩劫又对理想充满了希翼的顾城。诗人本就是畅游在情感和精神世界里的,他们总是眷恋着能让他们灵魂随意挥洒的地方,他们总是那么深沉那么执着,绝对化的后果不期然的降临到他们的头上,顾城也在他的情感之城里导演着理想而偏执的故事。
&&&&顾城是一个有着执着理想的人,他原本是不该英年早逝的,但我觉得他执着的理想却正是他英年早逝的理由。十年浩劫中,漫漫长夜,没有星斗,没有月光,甚至连磷火也没有,但是顾城渴求光明的心却是压不住的。由最初的迷惘到清醒,由无知到觉悟,由困顿到解脱,黑夜里他们寻找着一个朦胧的梦想!但是他寻到了吗?就我的理解,他是没有寻到的。是什么原因使他没有寻到,我无从了解,因为就连他最终要寻求的梦究竟是什么我都无法真正的清楚。但我可以清楚的说明的是:顾城的悲剧和他的理想有关,和他生活的环境有关,而且最终决定于他复杂且矛盾的思想——他浴着光辉的思想!
&或许,我对顾城的理解有着极浓的个人主义色彩,那么英儿对顾城的回忆则极具权威的色彩。她在记述新西兰激流岛生活的顾城时,这样表述着他灵魂的依傍:“顾城的精神世界是非常的绝对化,非常的理想化,这也是诗人悲剧结局的根源”。
&顾城的名字留在这个时代和被这个时代遗忘的人们的心中,伴随着诗歌的历史和为他祈祷的烛光淌过岁月的轮回。“走过的人说树低了,走来的人说树在长”,在所谓的生与死之间,诗人只做了短暂的停留。如同惊世骇俗的行为和激流岛的传说一样,顾城大概说完了他在这个世界里可说的一切。在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前进了;在语言停止的地方,诗歌前进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道出了他以及那一代人的精神,然而唯只有他和他的诗以及他的死从不凡中走来,越过纷繁的年代,渡往永恒的时空的轮回,成为不老的“唯美的幻影和理想的诗境”的诉说。
(根据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略有改动)
苏轼,一只孤舟,两个模样模糊的朋友,赤壁下,夜色中,山很高,天空一轮满月如点如豆。
他的思绪飘到何处?
当年他还年轻,和父亲、弟弟,还有美丽的妻子,开开心心地上京,赶考!远离故乡眉山,一路颠簸走来,抬头发现:那京城的天空是那么的广阔,那么的明净,生平第一次看到那么的蓝,那么的亮。
皇城是那么的堂皇,那么的庄严。一代文宗欧阳修,对他是多么的赏识惊叹;高高在上的皇帝,对他又是多么的欣赏喜欢。登上皇城,天空高旷,他看到前面路途是那么的通畅,他感觉到一只雄鹰展翅那么的自由,心潮激荡。
&&& 离愁更行更远。
曾经是那么受欢迎的诗歌,皇帝也很喜欢的诗歌呀!朋友们都争着看第一眼的诗歌,居然成了我的罪,成了我的百年孤独。有的朋友拿着我的诗歌去换了背叛,有的朋友藏着我的诗歌变成了囚徒。而我却一走再走,渐渐远离了那皇城的天空,那理想的天空。
父亲去了,妻子去了,弟弟也在遥远的月亮的另一边厢。从此的天空好像没有过晴朗。
人前,我的笑声依然是那么肆无忌惮,那么辽阔漫长。人后谁看见我心里的天空黯然。
赤鼻矶,如此一个狭小的地方,水是那么浅,山是那么低矮。我的世界为什么,跟着我的路,一步步缩小?我的天空为什么冲不出丛山,就象被一个手掌紧握?是人性的嫉妒?是权力的魔掌?是命运的嘲弄?
山上的栖鹘,收起翅膀,在龌龊的巢穴中,冷冷的哀叫。
酒模糊了我的眼,浮起的礁石间,我看到了年轻英俊的周瑜,是的他刚刚成亲,娶了美丽的小乔,是的他笑着轻摇羽扇,而百万曹军就在他的眼前——灰飞烟散,仿佛不曾存在过。
&江风吹过我的胡髭,江水溅上我的眉梢,周瑜和曹操忽然没有了踪影。豆点的月光中,天空好像突然亮了,好像在一瞬间变得深邃悠远。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在飞向高处。一只白鹤在头顶飞转曼舞。噢,原来雄鹰化做了白鹤,之后,天又宽阔了。
&&我又拾起了枯干的笔,醮上滋润的浓墨,黑白之间,鹤舞九天。我创造了一个苏轼的赤壁,我自己开辟了一个无边的天空。
——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地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火光。
喧嚣又一次沉静。他又能从公众注视的折磨中,从有闲者的打量中,暂时地休息。自视道破真相的,自视专家能手的,自视理解他的人,都走马灯般地趁时潮而登场,然后又消失了。暗中的执拗敌视,预感的侧后包围,又一次仅仅是偶有浮现。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鲁迅。百年以来,吹捧者、打杀者、赞美者、唾骂者不知有多少。鲁迅或愤怒、或沉默、或奋起还击、或听之任之——依然故我,本色不改。正如激流漩涡之中心,看上去永远那么安宁。评价鲁迅,我不得不先把他从某些人架设的神坛上请下来,我和他平起平坐,促膝而谈。鲁迅本就是属于人间的,为人的鲁迅,才是真的鲁迅。
他吞吐着烟雾,倔强的须发正如他倔强的个性。看上去有点老了,也有点倦了,只有他的双眼仍然放出慑人的神采,仿佛千年以来即是如此。看穿你,看穿一切世故人情。我知道,这就是那个贴身藏着匕首的男人。
他其实只是个普通人,但决不平凡。有人曾说他是个守夜者,是的,因为他足够警醒,足够敏感。思想和情感的触须本就可以生的这么细,伸的这么远。可往往过分的敏感反而导致了沟通的困难,像是凭空造出了一堵穿不透的墙,所以他叹息:“人和人的灵魂,是不相通的……”
看似言辞犀利的他,其实是很不擅表达的,所以他写出来的往往只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尚有太多无法表达,其苦楚更甚于骨鲠在喉百倍。那些他说不出的话语就这样积压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在他的心头,成一座厚重的坟。所以他时常感慨:“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棒打落水狗。”所以狗都怕他。狗本就应该怕人,人本就不应该怕狗。所以我忍不住大叫起来:“打的好!”可惜到今天,狗越来越多了,人也越来越怕狗了。
还有人骂他小气,骂他睚眦必报,骂他那“师爷”般的刻薄。他回敬道:“我就是这样!”
所以在自己的遗嘱中,他写道:“……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宽恕真的是一种美德吗?他曾经仔细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最后他还是觉得:对恶人的恶就是行善。
所以他常常不顾一切地反击、报复,一如《铸剑》里那个黑衣侠士宴之敖者。
他是一把双刃剑,在刺向黑暗与不公的同时也在割伤自己。所以他总在流血,他不怕流血,可他有时很无奈。“英雄的血,始终都是无味的国土里的人生的盐,而且大抵是给闲人们作生活的盐,这倒实在是很可诧异的。”他可能有时很怀疑自己的血是否值得再流下去,可我们真的在他淡淡的血痕中开始觉醒了。
他是孤独的,从来就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爱人、兄弟、朋友、敌人、后人……无一例外。
据说人睡到不知道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他就常常碰见影来向自己告别,据说真正孤独的人都是这样。所以他常常彷徨,在无边的黑暗里彷徨于无地。可能他真的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又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惟“黑暗与虚无”才是真正的“实有”。
“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 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才是不孤独的。
他总在暗夜里奔跑、呐喊……在暗夜里找寻希望。他耗尽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生命来找寻。希望,希望到底是什么?是青年、是革命,还是……最终他也没能找到那个叫做“希望”的东西,他什么也没有找到。“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可他仍然是相信有希望的,虽然他自己找不到。
夜已经深了,他还在抽着烟,那呛人鼻息的劣质烟味使我很不好受。但我知道,作为思想和精神上的守夜者,他必须随时保持警惕。烟,则是提神的必需之物,而且,越是劣质粗制的烟,越能使他抵御睡魔的侵袭。他的脸被烟雾笼罩着,越发显得模糊,直至最后我再也看不清他。烟雾里他渐渐远去、隐去,只留下一个瘦削的背影,而我最终昏睡过去。
无梦。但当我醒来时,我清晰的记得曾有人替我守了一夜。
走近布鲁诺
大凡去罗马,我总要去探望汉学家安娜·布亚蒂女士。安娜的寓所坐落在阿根廷广场,距鲜花广场仅咫尺之遥,因此,鲜花广场几乎是我每一次造访老朋友的必经之路。望着那平静的、如今似乎已不怎么起眼的广场,我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
  鲜花广场,这是多么美丽、圣洁的名字。然而,400年以前,在这座广场上却发生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最卑鄙的一幕,玷污了它的美丽和圣洁。这座广场因为同一个在这儿殉难的伟人相联系而被人们世世代代铭记。
  日,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罗马宗教裁判所下令,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布鲁诺五花大绑,押到这里,处以火刑,活活烧死。宗教裁判所的烈火消灭了他的肉体,但无法摧毁他的思想。相反,布鲁诺和他的思想摧毁了黑暗和愚昧,在烈火中永生,光昭古今。
  走过鲜花广场,我耳边仿佛萦绕着布鲁诺那荡气回肠的诗句:
  我充满信心,向上翱翔,
  晶莹的天穹再也不能把我阻拦。
  我冲破天穹,飞向无垠,
  我穿越以太,一往无前。
  我因此对布鲁诺怀着深深的崇敬感。
  70年代末,我去意大利访学,先在南方生活了一年。这块丰腴而富于灵气的土地,它的淳朴、诚挚的人民,让我至今依然眷恋不已。在这儿,我接触和认识了要了解意大利无法回避的“南方问题”;在这儿,我领略了南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伦理和人情世态。也正是在这儿,我对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和成长的布鲁诺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古老而苦难的南方大地,孕育了他恫在抱的雄心大志,锻造了他捍卫思想自由的坚韧刚毅的品格。
  我因此对布鲁诺怀着特殊的亲近感。
  20年以前,伴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思想解放运动。布鲁诺捍卫科学、反对迷信的理念,为坚持真理而大无畏地献身的精神,对于刚刚走出“文革”浩劫、追求思想解放的中国人来说,不啻是提供了无比珍贵的思想滋
养和实践勇气。
  我因此体会到布鲁诺思想的伟大现实价值。
  布鲁诺的一生始终伴随着那个时代新与旧的异常尖锐、激烈的斗争。他以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力量,追求真理,维护信念,饱受苦难,坚贞不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文艺复兴运动趋向衰弱、复辟势力日益猖獗的年代,布鲁诺诞生在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小城。17岁就进入修道院攻读神学,同时潜心研究希腊、罗马和东方的哲学、文学。24岁时被授职修士。因为对宗教教义提出批评,被革出教门,长期流亡瑞士、法国、英国和德国。亡命欧洲期间,他发表了许多科学、哲学著作,如《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论原因、本原和太一》等。在这些著作中,他抨击陈腐的哲学观念,颂扬自然的力量,宣传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否定上帝在世界上的主宰地位。在那风雨如晦的复辟年代,布鲁诺的声音犹如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布鲁诺,这位追求真理的勇士,捍卫科学的旗手,这位被黑格尔赞誉为现代批判思想的奠基人,却被教会视为鼓吹异端邪说的死敌。他先被教会关进威尼斯异端监狱,后又解往罗马,缧绁长达7年之久,蒙受种种酷刑之折磨。但他断然拒绝悔罪,拒绝向教会乞求宽宥。他满怀英雄激情,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命运、激情、天性,
  慷慨地赐予我
  苦难、重负和死亡,
  酬谢了我的劳作,
  对于理性和心灵,
  胜过享受、自由和生命。
  面对宗教裁判所的宣判,布鲁诺高声说道:你们向我宣布判决,比我听到宣判死刑更加恐惧!是的,真理和科学是不会死亡的,它们通过火刑架,走向世界。
  不过,面临今年世界各国都在隆重纪念的布鲁诺450周年诞辰,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对于布鲁诺毕竟知之甚少,研究得更不充分。究其原因,全在于他的作品极少翻译成中文。迄今为止,只有他的科学著作《论原因、本原和太一》,由汤侠声先生从俄文译出,198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一首十四行诗《老橡树》,经钱鸿嘉先生翻译,收入198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意大利诗选》;还有笔者译出的《论英雄激情》片断,选入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仅此而已。因此,译介布鲁诺的作品,便成了国人认识和研究布鲁诺的前提,实属当务之急。
  1996年初冬,我出席在玛切拉塔举行的利玛窦国际研讨会之后,在罗马逗留期间,同奥尔迪内教授在罗马大学附近一家咖啡店相聚。他谈到意大利和世界各国都正在筹备隆重纪念布鲁诺450周年诞辰的情况,建议中意合作出版布鲁诺的名剧《举烛人》。他的建议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努乔·奥尔迪内是卡拉布里亚大学教授,又是意大利布鲁诺国际研究中心的主将,1998年里他为出版布鲁诺的作品,组织国际研讨会,风尘仆仆,穿梭于世界各地。他很快寄来了样书,争取到了出版资助。远在旧金山的意大利文学博士梁禾欣然承担了翻译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慨然允诺出版。在两国三地的学者和朋友的通力合作下,《举烛人》的中译本终于面世了。
实际上,布鲁诺不只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用意大利语、拉丁语写了许多诗歌,讴歌科学的强大威力,斥责封建偏见和宗教迷信,抒发自己为追求真理而斗争的理想。
  《举烛人》是一部五幕喜剧,始作于意大利,完成于巴黎,1582年在法国出版。乍一看来,这部剧作的情节似乎荒诞不经,非常滑稽,剧中充满放纵的,肆无忌惮的玩笑,一个个令人发噱的人物显现在我们面前。那些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遭到了最无
情的讥刺。他们仿佛在这部剧作中照见了自己赤条条的可鄙模样,因而恼羞成怒,对鲁布诺大肆围剿,斥责布鲁诺在剧中宣扬淫荡,危害人心。
  其实,透过《举烛人》看似闹剧般的、异常活跃的情节,犀利辛辣的台词,由表及里,读者分明可以发现对迂腐的学究、愚昧的旧观念所作的苦涩的揭露,对无知、迷信和淫乱的社会的鞭辟入里的批判。布鲁诺的《举烛人》和他的同世纪人马基雅维利的讽刺喜剧《曼陀萝花》一脉相承,在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上继承和丰富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喜剧宝库。这部喜剧和布鲁诺的科学哲学作品一样,闪耀着对真理与自由思想严肃探求的奇妙之光。
  《举烛人》中文版的问世,是我们对布鲁诺450周年诞辰和逝世400周年的一份深情的献礼,又是对我国布鲁诺介绍与研究的一个宝贵的推动。
  让我们走近布鲁诺。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住在医院里。除极其必要的国务活动,一切出于敬仰和所有美好祝愿的探视理由,都不能得到通融和批准。1904年出生的巴金,到了2000年的11月25日,他97岁了。
  &巴金静静地躺在医院的床上。
&90年代以来,上海作家协会办公室指派了一位负责联络巴金相关事宜的工作人员。他正式得到这样的工作指令的时候,40岁刚刚出头。这个年龄还不及巴金的一半。可谓是各种意义上的后生小辈。对他的要求和规定是严格的,可一个生活的特例还是诞生了:他不时地可以走向巴金,走近巴金。
&他感觉到责任。当然,也感觉到幸运。这种幸运含有着多种的人生况味,其中之一便是:为巴金和他的一切相关事宜服务,更准确地讲,是巴金的年迈病体,在需要他年轻的努力和帮助。
&他的责任是联络,他忙,他是琐碎的。在一种“绝对值”的层面上,他甚至是非常无力的。他几乎与所有的决定和方案无关。同一单位,那些在不同层面才华出众的人们,在忙乎着各自很有丰采的事情。他默默无闻。他端起了照相机。他的姿势,在刚开始的时候,是纯工作记录式的,且水平非常业余。后来,他也拿起了笔,对听到的和眼见的,都记下点什么。文字也很是普通。一转眼,近10年过去了。在巴金97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名曰《世纪巴金》的大型摄影像册问世。
  &撰文和摄像都是他:陆正伟。
  &在陆正伟的叙述中,敬称巴金先生为“巴老”。
两位世纪老人会面,年龄加起来正好180岁
&1992年10月,巴老88岁。8日这一天,夏衍来杭州,特地到中国作家协会创作中心看望巴老。巴老说:逢八喜事多啊。
&自1990年起,巴老每年都到杭州疗养。至98年止,媒体都会发布一次巴老到杭州的消息。事情的起源,其实是带有一些“强迫”性质的。家中住房大修,巴老正在进行中的26卷文集检校事宜,也无法继续。家人欲让巴老去杭州疗养。具体的去处是中国作家协会位于北高峰下、灵隐寺边的创作中心。
&创作中心的“回归”,是一件很有点戏剧意味的事情。“文革”结束,中国作家协会清理文件,突然在“历史尘埃”当中发现了一张发票:1955年协会用1500元人民币,购买了杭州一块0.7亩的地。时光荏苒,“运动”颇多,人且不保,焉管地乎?霭尽日出,飞来峰畔向着中国作家协会展翅飞来了一块“飞地”,岂不快哉。
&于是动土。名山下名寺旁,昔日僧人菜地,瞬为白墙青瓦,曲径回廊。巴老一听:那是散文大家方苞之后、老友方令孺的旧居处,是白乐桥啊,“去!”1990年秋,巴老在那里一住就是18天。
&巴老每次到杭州疗养,都是由陆正伟到火车站去买软卧车票。开始是自己排队,后来是拿了介绍信件到相应机构办理。作为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巴老完全可以享受国家领导人的安排待遇,这也是有关部门责无旁贷的工作。然而,陆正伟说:巴老从来不愿意麻烦别人,不坐公务车。
&巴老每次到杭州,自己和家人的来回车票、食宿,所有费用都是自家掏钱。具体经办者就是陆正伟。
&夏公来了。夏公比巴老还大4岁,时年92年。因为机耕土路实在窄小,又正在挖排水管子,轿车难以开进。中心的服务员们准备了一把藤椅,绑上木杆,做成了一把土滑杆。夏公与巴老会面,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正好是180岁。
  &服务人员早就准备好了老人喜食的甜软食品山楂糕。
  &临别,创作中心请夏公题字。夏衍挥笔:宾至如归。
&数天后,夏衍要回北京出席会议,巴老到夏衍居住的汪庄回访。夏公坐在轮椅上,在5号楼前迎候。随后,由人推着两部轮椅,夏公与巴老在西湖“漫步”。巴老问:“国内的朋友们还见得多吗?”夏公回答:“一般就不见了。国外有人来,日本朋友提出,要见,他们的理由是,巴金、冰心我们都见到了,夏衍也一定要见一见的。我见了。”巴老插话:“我没有见过他们啊。”夏公道:“后来我也听说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你,日本朋友钻空子啊。”西子湖畔响起两位世纪老人的笑声。周围的人们也笑了。
  &夏公和巴老在轮椅上道别,互告保重。这是巴老和夏公的最后一次会见。
  总在注视着人:无论陌生灾民,还是熟识老友
1999年的一个下午,巴老住在华东医院。巴老的嘴唇歙动,医生赶忙叫来巴老的女儿李小林。李小林低下身来倾听。巴老在说:打电话。
  &问:给谁打电话?回答是很轻微的四个字:冰心大姐。
&陆正伟在一旁,他看到李小林“一怔”。他明白,冰心已经去世,这个电话是没有办法打的。医院和家人们早已商定,为避免老人的伤感,有关冰心、萧乾等友人去世的消息,对巴老一律“封锁”。李小林答到:“医院里不能打长途,要打回家再打。”所有在场的人都明白,老人常年住在医院里,他人回到家中,给谁打的电话,又是谁接的电话,说的又是些什么,他是不可能清楚的。他人怎么“汇报”,巴老也就怎么听就是了。
&可此刻,声音低微的巴老,显出了他年轻时候的那种不妥协个性:“不,现在就打。”女儿再问:“现在就打,你要说些什么啊?”巴老沉吟片刻,说:“我没事。”
&这个电话当然没有打出去。晚上,李小林将电话打到了北京冰心的家中,接电话的是冰心的女儿吴青。李小林说了父亲在下午要她打电话的事情,吴青回答,那个时候,正是北京为她母亲冰心在八宝山举行仪式后返回的路上。
&陆正伟说:“巧吧,这件事情怎么解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应呢?”一会儿是“现在就打”,一会儿是“我没事”。肯定的焦急,无奈的离散。“这事怎么说得清?”
&“巴老总注视着人。”陆正伟将叙述的时间向前推了一年。1998年秋,巴老已经在杭州汪庄。这是巴老最后一次到汪庄。巴老家人让在上海的陆正伟带上一笔款子,赶赴杭州。
&巴老非常关注电视新闻。这一时期,巴老早上也看,晚上也看,“看武汉地区的抗洪”。一次洪峰,二次洪峰,三次四次。第五次洪峰了,打水直逼长江和汉江交界处的老龙头。国家领导人都到了这个地方,号召“严防死守”。军队和老百姓一同滚在了泥里和水中。巴老“坐不住”了,告诉李小林:“我要捐款。”陆正伟受巴老家人之托,带到杭州来的钱,用途就是这个。
&陆正伟说:“这时的巴老,已经向上海的红十字会捐过了。他还要捐。”陆正伟和浙江省警卫局的顾处长一起来到省民政局。这一天是双休日,民政局在传达室设立了一个捐款点。一位工作人员接待了他们。当接待人员点清手中的捐款时,他激动了,他说:“这是迄今为止浙江省收到的数额最大的个人捐款。”他拿起笔来,填写捐款证书:“请问捐款人姓名。”
  &省警卫局顾处长说:“是一位老同志。”陆正伟回答:“是一位老先生。”
&工作人员为难了:老同志也好,老先生也好,总得有个姓名好让我填写啊。这也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陆正伟回答:“这位老先生关照,不要记名,就写一位老先生捐的,就可以了。”
&工作人员再三要求:“请告姓名,这是省里迄今最大的个人捐款,这是新闻,我们要请媒体宣传。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年的抗洪救灾。”陆正伟和顾处长依旧不答。工作人员从里面房间唤来一位值班负责人。负责人说:“你不说,他不说,再来一个也不说,这是一种品格,但是我们的工作怎么做呢?”陆正伟和顾处长还是笑而不答。
  &捐款证书上写的是:老先生。捐款记录上写的是:一位老先生。
  &巴老女儿拿到了证书,对巴老说:“事情办好了。”
&巴老依旧在关注着电视节目中的抗洪救灾场面。在一个捐款演出的间隙中,有中国作家协会的牌子,一幌而过。也就是这个一二秒钟的镜头,进入了巴老的眼眶,他又开口了:“中国作协捐了,我要捐。”
&女儿李小林回答父亲:“前两次我们都捐了,四川省出版社稿费就要到了,来了我们就再捐。”巴老说:“我要捐。”女儿再答:“在杭州这里捐,回上海再捐,事情是一样的。好吗?”
&陆正伟说对于再就业工程和希望工程,巴老也都捐过款。对于捐款数字,他只说:相当数额。
  对着服务员、做饭师傅、护理工人说:“谢谢你们了”
1990年巴老第一次到中国作家协会创作中心的时候,中心刚刚落成。巴老是创作中心的首批贵客。一个难题也就此产生,从大道旁拐进中心来,当时还只有一条田间小路。
&小车开不进来。为迎候巴老的到来,中心年轻的男女服务员们,用义务劳动开出了一条200米长的土路。
&一次巴老吃饭,菜肴端上了桌子,老人不动筷子。问他为什么,巴老说:“我要见做菜的师傅,要谢谢他。”厨房负责给巴老做菜的,是小章师傅。马上去人到厨房,把小章师傅叫出来,告诉他巴老要见他。陆正伟说,小章师傅在菜肴上是花了功夫的。
&小章师傅站立在巴老面前,巴老很真诚地对着这位年龄要小上两辈的年轻人说:“谢谢。”陆正伟说:“小章很激动啊。”
&住了18天,巴老要回上海了。创作中心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去买了巴老的著作,想让巴老签字,以作纪念。巴老同意。巴老拿着笔,却久久地没有落笔。许久,巴老抬头说道:“我来题字,就是我送的,应该由我来付钱啊。”
&年轻人的回答嘴很甜,这个名不是光签在书上的,是签在心上的。巴老最终还是在年轻人买来的书籍上签了字。年轻人的说法是:书是自己买的,可巴老的签字是买不来的。可巴老记住了,他有“欠”于人。临离开杭州,他让人记下了所有人的姓名。
&回到上海,正好有一本他的著作出版,他立刻按照纸上的姓名,每人一本,写上被赠者的姓名,随后再署上“巴金”。这些书,在巴老离开杭州仅仅7天之后,就来到了杭州中国作家协会创作中心年轻人的手中。
  &年轻人说:“巴老的书来了,巴老又来了。”
&陆正伟还讲述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前几年,巴老住在华东医院,曾经请过一位值夜班的护理人员。这也是一位有了孙女的老人,只是年龄要比巴老小多了。他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很是怀念巴老,想再次去看看巴老。他熟门熟路地来到华东医院,来到巴老所在的病房。他敲开门,说:“我来看望巴老,我叫某某某,你一问,巴老就知道的。”他很有把握。
&护士回身。一会儿,护士出来说:“巴老不知道你,医生规定,巴老不会客,请回吧。”陆正伟解释道,护理巴老的人,当时都称呼老张老李的,你现在很正规,连姓带名一起叫,巴老是感到很陌生啊,他也一时想不起来啊。
这位老人回家路上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想得最多的是:巴老不再会客了?巴老不能再会客了?
&在后来与家人的问答中,家人回答:“那不是护理过你的人么。”巴老自言自语:“不行啊,我没记住。”巴老嘱托家人,要把这位护理过自己的老人找到。事情落到了陆正伟的肩上。陆正伟就不相信找不到,有姓有名的,最终还有个公安部门的户口卡管着,哪有找不着的道理。他略略晓得那位老人居住的方位。他走访了几个地方以后,没有着落。陆正伟又来到石门路派出所。对方知道,是为巴老找人,非常支持,立即打开电脑。同姓同名的有五六个,陆正伟根据大致情况,“瞄准”一位60岁出头的老人,就是他了。陆正伟登门寻访,果然是他。
&巴老特地派人来请,老人立即让小孙女向学校请了一天假,买了鲜花,一同来到华东医院。一见面,巴老对他讲:“对不起你,没记住。”感动得老人让自己的小孙女向巴老献花,小孙女向巴老说:“我们读书,正在学您的《小鸟的天堂》。”巴老点头。巴老还记得这位老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便问:“还去喝早茶吗?”老人回答:“去,和几个老伙伴一起去。”巴老与老少两位探望者合影,并为那位小孙女签名赠书。
听《田园》看《言谈》,非常关心外面的事情
&巴老静静地躺在医院的床上。他病情时有波动,对于一位即将百岁的老人而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巴老会坐起来。巴老的房间里,经常播放古典名曲,他喜爱的曲目中,有《田园》。
&前一段时间,电台中播放毛毛所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在播送书中有关“文革”岁月的内容时,每晚的6时30分到6时50分,巴老必听不误。在情形许可的时候,巴老还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陆正伟说:“巴老人是老了,可脑子很清醒,记忆力很好,他想知道外面的事情。”
&对于巴金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位置,以至世界文学史的位置,诸种论著已经汉牛充栋,数不胜数。有关传记和图片,也有问世的。然而,在巴金的90岁以后,现实给了陆正伟一个几乎可以说是与巴金息息相关的工作机会,历史给了他一个一般人难逢的走近巴金的机遇。
&90岁后的巴金,如高山一般耸立的荣誉,如寒冰一样刺骨的屈辱,甚至于如陆正伟所说的“创造空白期”的焦虑和不安,即使是文学评论家陈思和所言过的,巴金人格历经七个环节:胚胎、形成、高扬、分裂、平稳、沉沦和复苏,也似乎都已成过去。90岁以后的巴金,是一位已经走过了“尘世”阶段的长者,澄澈如镜,飘逸长空。
  &一切都在呼唤人们记住,巴金为获得这一切而付出的代价。
⒊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人们经常说青年要大有作为,也有人指出如果青年能知道有所不为,才能走向成功。你是怎样看待这类问题的?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第一个问题:
一、审题选取立论的角度
写本题,可着眼于“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颂扬一种排除万难、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可落笔“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有所不为,才能走向成功”阐明人应当畏惧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畏惧;当然,还可辩证分析,提倡在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勇士的同时,存留一份敬畏之心。
二、选择和使用论据
⒈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剑英,日在完成训练任务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如果跳伞后飞机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李剑英先后三次放弃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飞机因受高出地面的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壮烈牺牲。
哥白尼、布鲁诺、加利略、诺贝尔、屈原、项羽、司马迁、文天祥、谭嗣同、董存瑞、邱少云、孟祥斌……
⒉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有所不为,才能走向成功
畏惧自然规律
自然具有伟大的力量,从中国北方的荒漠化到遍及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自然界的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如果我们对自然界采取蔑视态度肆意践踏自然法则,最后一定会遭到惩罚的。
人民是生产力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民意如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唐朝的大臣魏征是个谏官,以直言进谏而闻名。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有个癖好是特别酷爱鹞鹰,有一天他偷偷带着鹞鹰溜出宫外玩耍,却遇到魏征,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鹞鹰窒息而死。
公仪休嗜鱼
贪官陈希同、成克杰、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
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
——《元史·杨忍传》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南怀瑾
3.辩证分析,提倡在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勇士的同时,存留一份敬畏之心。大智大勇者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无所畏惧,什么时候该有所畏惧。无所畏惧可以让人斗志顽强,树立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信心;同样,有所畏惧可以使人清醒,认真审视自己,然后奔向成功的彼岸。
对论据的要求,第一是典型,第二是新颖,第三能证明观点,与论点有内在的联系。运用事实论据叙述力求简明概括。
⒈例证法&注意就事论理,揭示所举例子包含的道理,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忌例子加论点,没有具体分析。
⒉引证法&运用时要注意所引道理与论点吻合,还要对引用的道理进行评析,挖掘它的涵义。
⒊喻证法&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运用时注意比喻要确切、精巧、含义深刻。
⒋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第二个问题: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出色人物,都和马金凤一样,必须兼顾到大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两个方面,而绝不可能百无禁忌,路路畅通,事事顺遂,事业上大展宏图,名扬天下,生活上为所欲为,恣意率性。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放达不羁,随心所欲,却又能出将入相,功成名就,那不过是浪漫的武侠神话而已。
希腊大哲苏格拉底为了在研究哲学上有所作为,刻苦专注,苦心孤诣,而在生活上却极端俭朴,从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几十年未逛过市场。一次,他的学生硬拉着他逛街,希望琳琅满目的商品能改变他的生活态度,最后问他有什么观感,他居然深深叹了一口气说:想不到市场上有那么多我用不着的东西!
发明飞机的美国莱特兄弟,一辈子的心思都用在飞机制造上了,两个人都终生没有结婚成家。当有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莱特兄弟幽默地回答:“人生苦短,精力有限,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既照顾飞机又照顾家人,所以只好打光棍了。”
鲁迅先生只活了56岁,一生著述、翻译文字多达2000万字,可谓著作等身,大有所为;而他付出的代价则是生活上的有所不为,几十年的废寝忘食,从不懈怠,把耗费在生活上的时间和精力压缩到最低限度。当别人说他是天才时,他诙谐地说:“哪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罢了。”
“飞鱼”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连夺八金,创下了奥运会的空前纪录,可谓大有所为,震惊世界。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从12岁起就开始学习游泳,每周训练7天,每天至少要游12公里,从不间断,还要参加各种陆上有氧训练。菲尔普斯的妈妈心疼地说,11年来,菲尔普斯的生活只有吃饭、睡觉、游泳三件事。也正是生活娱乐享受上的有所不为,才成就了他事业上的大有可为,一鸣惊人。
当然,人各有志。不是提倡大家都像他们那样在生活上“有所不为”,而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任何一个获得事业成功大有所为的名人、巨匠,都有在其他方面有所不为、克制自己的一面。如果我们要想像他们那样成功,不仅需要事业上的倾情投入,殚精竭虑,也需要具有“有所不为”的克制精神,那同样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持精神,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做到的。
可以确定论述中心:
⒈青年人要有所作为,努力奋进。青年人要有所不为,心存道德底限。
⒉青年人要勇于创新。⒊由怯而勇,是品质的培养;由勇而不为,是道德的提升。
有所畏惧,方能成功
青年人应该充满朝气与活力,敢作敢当,无所畏惧。但是,因血气方刚,一时冲动而断送美好前程的往往因为事事敢作敢为,无所畏惧。因此人应该有所畏惧,方能成功。
古人说: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这是教育我们人生当有所畏惧。庖丁为梁惠王杀牛,刚开始的时候和一般人所见的一样,后来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正因如此庖丁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又能谨慎小心,才成就了他的解牛绝技,赢得了梁惠王的称赞。正所谓有所畏惧,才能成功。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过去人们相信人定胜天,自以为是,为眼前的利益,对森林滥砍滥伐,最终只能吞下自己愚蠢行为酿成的苦果。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温室效应,沙尘暴肆虐,这些都是因为人类过于自信,无视自然规律造成的。环境的恶化再次给人类敲响警钟:要有所畏惧,才能可持续发展;要有所畏惧,才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所畏惧,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幸福的生活。否则,只能由人类自己承担一切后果。
陈毅有一首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其实这里就说到了一个怕字,一个畏字。著名的电影明星刘晓庆毫不畏惧法律所规定的义务,逃税额上百万,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她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品行在影迷的心中驻扎。任何人,不论是谁,都应该明白自己到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中有所畏惧,要有道德的约束,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所成就。
青年人要有所畏惧,使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认真审视自己,才能奔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当“有所不为”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2000多年前孔子说的话,至今仍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为了保护嗓子,豫剧大师马金凤在80年的演艺生涯中,从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从来没有喝过一滴酒,以至于有一年在她的寿宴上,她笑着说:“我很想知道葡萄酒是什么味,可是我还是不能喝。”在85岁高龄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唱《穆桂英挂帅》时,依然字正腔圆,声音清亮。马金凤的成就是巨大努力的成果,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她的“不为”。正是因为有持之以恒80年如一日的“不为”,她的艺术成就才达到了常人难以比肩的高度。
林语堂先生的书斋名叫“有不为斋”,林先生是一流的语言学家,他很好地截取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书斋名,以提醒自己人生要学会取舍。为什么林先生不取名为“有为斋”而刻意取名“有不为斋”呢?或许他心目中,“有所不为”比“有所为”更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更难做到。
孔子认为,人要能修身修到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别人都在做,自己却硬是不做才算到了家。所以在谋划什么事该做的同时,还该有不对的事绝不做的判断与执著。但要达到这一境界,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平时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
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有这种正确的判断与强烈的自律之心,自觉做到“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而不是有所偏废。如果做不到前者,你就碌碌无为,成为尸位素餐者;如果做不到后者,则有可能违反纪律犯错误,甚至坠入犯罪深渊。有少数领导干部正是在“有所为”上“过关”后,在身边拍马奉承的多了、逢年过节来拜望的踏破门槛了、各种不适宜涉足的娱乐场所也在“朋友”怂恿下经常光顾了,被外界种种光怪陆离的“诱惑”击倒,在“有所不为”上败走麦城,最后滑入犯罪的泥沼,成为千古罪人。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不该为的是“恶”,哪怕它再小,亦不能为;应该为的是“善”,哪怕它再小,也必须尽力而为。让我们向豫剧大师马金凤、语言学家林语堂学习,打实“有所不为”这个地基,方能建起“有所为”的冲天大厦,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做出一流的业绩,磨砺出一流的人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作文指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