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与阿伏加德罗定律ppt常数的关系是什么...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
楼主的关系式里n的右边应该是等号吧?
1摩尔定义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那么这个定义式的意义就是你说的那样~粒子数除以NA等于多少摩尔,也就是得出这个物质的量。
大家还关注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相关计算:1.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x溶液的体积c=n / v 2.物质的量=微粒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N/Na)3.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n=m/M)4.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n=V/Vm)5.c=1000ρ() w% / M注:n(mol): 物质的量 ;V(L):物质的体积 ;M(g/mol):摩尔质量;w%: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单位:g/cm^3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若以μ表示氮气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摩尔体积,...”,相似的试题还有:
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o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个.(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4)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设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oL-1.(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oL-1.
若以μ表示氮气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摩尔体积,ρ是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分别表示每个氮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四个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在标准状况时,m克某气体X的体积为V升,其摩尔质量为M&go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下列有关该气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M/NA表示该气体单个分子的质量
B.VM/m表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
C.M/22.4表示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
D.mNA/M表示该气体的分子数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第一节物质的量1.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它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宏观颗粒的特点。如: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原子的质量非常小,如12C原子的质量仅有1.993×10-26kg。国际上规定,以12C原子的质量的1/12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12C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这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化学式和式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O2、H2O、CO2、MgO、NaCl分别表示了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镁、氯化钠的组成。有的化学式仅能表示有关物质的组成,如NaCl。也有的化学式不仅能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同时也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的组成,这种化学式也叫做分子式,如H2O既是水的化学式,也是水的分子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式量。若化学式同时又是分子式,则式量也叫做相对分子质量。课本知识导学运用课本知识诠解重要提示1.物质的量单位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用符号n表示。国际单位制(SI)中部分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长度&质量&时间&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物理量符号&L&M&&N物质量单位&米(m)&千克(kg)&秒(s)&摩(mol)2.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作为计算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某物质的量就是1mol,每摩尔物质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摩尔跟其他计量单位一样,也有其供数单位。1Mmol=1000Kmol1Kmol=1000mol1mol=1000mmol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通常使用6.02×1023molB这个近似值,它可用符号NA表示,其单位是molB。4.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含义:即1mol物质的质量(M=mg[]nmol)或NA个粒子质量的总和。(M= 粒子g)(3)单位是g/mol或kg/mol。(4)意义:若以g/mol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如1molCu的质量为64g,则Cu的摩尔质量=64g/mol。 (5)表示方法:M(Cu)=64g/molM(HCl)=36.5g/mol。5.粒子的摩尔质量表示方法(1)对于原子来说,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例如: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1molCl的质量为35.5g,Cl的摩尔质量为35.5g/mol。(2)对于分子来说,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以克为单1.(1)“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整体,不可分割、不能增减或改变任一字。(2)“物质的量”表示的是物质粒子的多少,而不表示物质的数量或质量。(3)粒子指的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理解(1)摩尔是什么――是单位。(2)谁的单位――物质的量的单位。(3)标准是什么――阿伏加德罗常数。2.书写“molB”时不能把“1”省略而误写做“1mol-”。3.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物质是什么,物质的量的基准物质是如何规定的。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1molH2O的质量为18g,H2O摩尔质量为18g/mol。(3)简单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而生成的,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因此原子在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质量近似等于原子的质量。所以,对简单离子来讲,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形成该种离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例如:Ca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1molCa2+的质量为40g,Ca2+的摩尔质量为40g/mol。(4)对于较复杂的离子,如原子团来说,1mol任何原子团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原子团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例如:NH4+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8,1molNH4+的质量为18g,NH4+的摩尔质量为18g/mol。6.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三者的关系n= 或N=n•NA7.摩尔质量的计算(1)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为:M=& (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摩尔质量,则一个某微粒的质量(ma)为:ma= 同理,若已知ma、NA则M=ma•NA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粒子数(N)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如下&根据此关系计算可得下表结论:&
4.由上式可推导出以下两点,解题时注意应用。(1)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粒子数之比。(2)要比较两种物质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即比较两者物质的量的大小。
5.物质的量像一座桥梁一样把宏观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的数目联系起来。
微粒&摩尔质量(g/mol)&质量(g)&物质的量(mol)&微粒数(个)N2O4&92&92&1&6.02×1023N2&28&42&1.5&9.03×1023Fe&56&28&0.5&3.01×1023NH4+&18&18&1&6.02×1023OH-&17&17&1&6.02×1023随笔:基础例题点拨一拖二【例题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基本物理量之一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C.1mol氧D.1molH2O约含6.02×1023个H2O分子【分析】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单位,故A错。6.02×1023molB只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两者不可等同,故B错。“1mol氧”粒子种类不明确,且未用化学式表示,故C错。每摩尔任何物质含有NA个微粒,NA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B。【解析】D【例题2】 0.5molH2O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是_______,电子数是_______。【解析】n(H)=2n(H2O)=2×0.5mol=1molN(H)=n(H)•NA=1mol×6.02×1023molB=6.02×1023N(H2O)=n(H2O)•NA=0.5mol×6.02×1023molB=3.01×1023N(e-)=10N(H2O)(1个H2O中含有10个e-)N(e-)=10×3.01××1024弄清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数和电子数是解题关键。拖1下列关于摩尔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B.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C.摩尔是表示基本物质的量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答案:D(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即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所含的该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或离子)数可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来推算。A中指出是“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其中数量的提法是不正确的;B中不应说明是“物质量的单位”,所以也不对。C中把物理量与单位混淆了,摩尔是单位,不是物理量,所以不对。最后可以确定D是正确的。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给以重视)拖20.5mol过氧化钠中含钠离子的个数_______,阴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答案:本题主要考查n、N、N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Na2O2的结构N(Na+)=n(Na+)×NA=2n(Na2O2)×NA=2×0.5mol×6.02×1023molB=6.02×1023N(O2-2)=n(O2-2)×NA=n(Na2O2)×NA=0.5mol×6.02×1023molB=3.01×1023重难点突破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方法技巧重点难点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粒子(或粒子集合)多少的物理量(只能用于描述微观物体),符号为n,单位是摩尔。(2)“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名词,“物质的量”四个字不能进行简化或增减。(3)“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计量单位。(4)“物质的量”不能用“摩尔数”来代替。2.摩尔(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也就是说“物质的量”是以多少摩尔来表示的;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简称摩,符号为mol。(2)摩尔只能用于描述微观,不能用于描述宏观。(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氢就表达得不明确,是表示1 mol氢原子还是表示1 mol氢分子?而1 mol H2O表达得就非常明确了。3.阿伏加德罗常数(1)是指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B,读作“每摩尔”。(2)它约等于6.02×1023molB。(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确立是以0.012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标准,由于1个12C原子的绝对质量是一定的,因此0.012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也是一定的。但由于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其值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干扰,约为6.02×1023molB。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6.02×1023molB的关系类似于数学上的圆周率π与3.14的关系。在叙述或定义摩尔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NA)来表达,而在具体计算中则常用6.02×1023molB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NA)。4.摩尔质量(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符号为M,单位g/mol或kg/mol。摩尔质量(g/mol)=质量(g)物质的量(mol),即M=mn。(2)当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时(实际运用时常用的单位),摩尔质量的数值与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摩尔质量有单位,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
易混易错点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到目前为止无法直接称量的物质,不能描述宏观物质,如不能说1 mol苹果、1 mol芝麻等。2.使用摩尔做单位时,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能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如1 molH2、1 molO2、1 mole-等均正确。而1 mol氢的说法则是错误的,因为“氢”是元素的名称,不是粒子的名称,也不是粒子的符号或化学式。3.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带有单位,单位为molB,能够通过实验测得精确的值。误认为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区别①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物理量。②其单位分别是:摩尔、千克和克/摩。联系:物质的量(摩)=物质的质量(g)摩尔质量(g/mol)拖3(1)2个水分子,2g水和2mol水有什么区别?(2)49g的H2SO4含H2SO4的分子数为多少?其中H+离子SO2-4离子的微粒又分别是多少?答案:有区别,虽然都是水但它们的质量、分子个数都不相同。 &2个水分子&2g水&2mol水物质的量&&&&3.3×18-22mol×10g/mol=5.94×g水分子数&2个&6.62×1022个&1.204×1024个②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98g•molB,其所含的分子数为x;x=49g98g•molB×6.02×1023个/mol=3.01×1023个又H2SO42H++ SO2-4故H+ 离子数为H2SO4分子数的2倍,即2×3.01×1023个=6.02×1023个;SO2-4离子数目与H2SO4分子数目相同,为3.01×1023个。【例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物质均约含有6.02×1023分子B.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微粒的集体就是1molC.1gH2约含有6.02×1023个H2D.阿伏加德罗常数个12C原子的质量为12g【错解】未能对摩尔,物质的量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等概念有正确的理解而误选A、C。【正解】B、D由摩尔的定义可知,1mol任何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微粒,微粒指基本单元,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某种特定组合的微粒形式,如1molNa2SO4等,故选项A错。1gH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约含有H2数为3.01×1023,选项C错。由物质的量基准,质量为0.012kg的12C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12C原子。可知D正确。【例题4】 若将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为0.024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其他规定(概念)一律不变,下列各项值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物质的量&&&B.相对原子质量C.1mol物质的质量&D.12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错解】学生因对概念理解不深刻,当条件变化时,就无所适从。【正解】B、D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准,描述物质含有多少粒子的物理量。科学上规定0.012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若摩尔的基准发生了变化,则物质的量的确定也发生变化。可谓是“一变而变”。但是,对于相对原子质量和12g12C所含有的C原子个数而言,不会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基准(12C的质量的1/12)未变。同样,只要质量的标准未变,一定质量的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就肯定不会变化。
拖4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0.012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D.1molNe含有6.02×1024个电子答案:BD(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例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例如NaCl、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的叙述是错误的。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B,所以B的叙述是对的。根据规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C中表示水的组成时,却用名称表示,所以也是不正确的。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molNe也应含有10×6.02×1023个电子,所以D的叙述是正确的。点评:选项A、C给出学生常犯的错误,应引起重视)拖5若阿伏加德罗常数记为NA,则12g14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含有的14C原子数()A.等于NAB.小于NAC.大于NA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由于每个12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而每个14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一个14C原子的质量[m(14C)]大于一个12C原子的质量[m(12C)],故有:12g14C所含的14C原子数=0.012kgm(14C)<0.012kgm(12C)=NA【例题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C.0.5mol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错解】对1mol金属镁变成镁离子失去2mole- 判断失误而误选;由于审题不慎(B选项问的是原子数)错选B而失分。【正解】C、D本题考查的核心是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与运用,其中包含对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的考查。明确构成物质的各种微粒a.若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则要求分清是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还是多原子分子。b.若该物质是溶液且能电离,则要求分清电离后每种离子的情况。如含71gNa2SO4的溶液中,含Na+和SO2-4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n(Na+)=1mol,n(SO2-4)=0.5molA.24g镁变成镁离子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 ×2NA•molB=0.2NA。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molB=2NA。&知:2molAl完全反应失去6mole-,0.5molAl则失去0.5×62mol=1.5mole-,数目为1.5NA。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为: ×10NA•molB=10NA。拖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了1molH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B.28gCO气体中所含电子数目为28NAC.0℃、一个大气压下,NA个氢分子的体积约为22.4LD.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相等答案:AC(解析: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个。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计量物质的量的基准,某粒子总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即为粒子的物质的量。A.2molH+ 可生成1mol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需得到2×1mole-,即为2NA个电子;B.CO原子核外有14mole-,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则28gCO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含电子数目应为14NA;C.0℃、一个大气压即为标准状况,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体积都约为22.4L;D.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随笔:
方法技巧1.1mol物质的质量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g12C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即1mol12C的质量为12g,由此可推出1mol其他物质的质量。①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molH的质量为1g。②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molH2的质量为2g。③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1molO的质量为16g。④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1molH2O的质量为18g。⑤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1molNa的质量为23g。⑥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可推知1mol离子的质量:1molNa+的质量为23g,1molSO2-4的质量为96g。经过上述推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思考:(1)1个Fe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3g,那么6.02×1023个Fe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克?答案:56g(2)已知1molFe的质量是56g,1molFe含有6.02×1023个铁原子,那么1个Fe原子的真实质量是多少克?答案:56g÷6.02××10-23g2.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表达的物理意义不同,摩尔质量指的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即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以12C原子质量的1/12做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到的数值,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2)单位不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或千克/摩,符号为g/mol或kg/mol。而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是“一”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出)。联系:当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两者数量相等,因此如果知道了物质的化学式,就可以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例如: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则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molH2的质量为2g,H2的摩尔质量是2g/mol。拖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molOH- 的质量为17gB.CO2的摩尔质量为44gC.Fe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1个Na原子的质量等于 答案:AD(解析: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其单位是g/mol,或kg/mol。任何一种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化学式式量。据此分析:1molOH-的质量为(16+1+me-)g=17g(由于e-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A选项正确。B选项是单位错误。C选项没有指出以g为单位。D选项中运用1molNa原子的质量等于23g,1mol Na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求得了每个Na原子的真实质量。故D选项正确)随笔:【例题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镁的原子质量就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B.一个氧原子实际质量约等于16g6.02×1023C.水分子的式量等于18g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是64g•molB拖819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Cl-,则ACl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Cl2的化学式是_______。答案:95g•molB 24 MgCl2 (解析:n(ACl2)=n(CI-)2=0.4mol2=0.2molM(ACl2)=m(ACl2) n(ACl2)=19g0.2mol=95g•molB,即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5,所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35.5×2=24,A为Mg,ACl2为MgCl2)【分析】A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一个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元素的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正确,因为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6g•molB,而每mol氧元素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氧原子,故1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约等于16g6.02×1023。C不正确,水分子的式量为18而不是18g,因为式量是没有单位的。D正确。
【解析】BD3.有关物质的量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类型1已知元素的原子量,求算原子或离子的质量。【例题7】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则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分析】依题意,1molFe为56g,则1mol铁原子为6.02×1023个,故1个铁原子的质量为& =9.30×1023g
【解析】9.30×10-23g【思路点拨】(1)若求1个Fe2+ 的质量,可忽略电子的质量,计算方法同上,1个Fe2+ 的质量约为9.30×10-23g。(2)若求1个分子的质量,与上述方法类同。如求1个CO2分子的质量,应为44/(6.02×1023)=7.31×10-23(g)。类型2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拖9今有①CO2②NO2③SO2 3种气体,当它们分子数目相同时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① > ② > ③B.② > ① > ③C.② > ③ > ①D.③ > ② > ①答案:D (分子数相同,即为物质的量相同,根据m=n•Mr比较三者的摩尔质量可得结果)【例题8】11.5g某元素含有3.01×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B.12C.16D.23拖100.8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分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B,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本题给出的是原子个数,根据微粒个数可以求该物质的物质的量。【解析】Dn= =0.5mol1mol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0.5mol∶1mol=11.5g∶x得x=23g即23为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故选D。类型3物质的微观与宏观有关联系的计算A.8B.16C.64D.160随笔:【例题9】在60g碳中,所有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共为 ____________。【分析】本题思路为:m→n→N→最外层电子数。【解析】n(C)=m(C)/M(C)=60g/(12g•molB)=5mol。N(C)=n(C)•NA=5mol×6.02×1023molB=3.01×10241个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3.01×1024个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共有4×3.01××1025个。【思路点拨】此类计算要掌握好有关粒子数、物质的量和物质质量之间的联系:类型4有关粒子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的计算。拖12下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11.5gNa+B.0.15molKMnO4中的氧原子C.4℃时7.2ml水D.含6.02×1023个Na+的Na2SO4答案:B (两个反应完成后,溶液间质量大小取决于各自质量的改变。0.5molNa与盐酸反应中,2m=0.5mol×23g•molB-0.25mol×2g•molB=11g;0.5molMg与硫酸反应中2m=0.5mol×24g•molB-0.5mol×2g•molB=11g。所以ma=mB)【例题10】(杭州市质检题)2.3g金属钠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 离子,求所需水的质量。【分析】2.3gNa为0.1mol,产生的Na+ 也是0.1molNa与水反应所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粒子数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计算所需水的总质量。【解析】设与0.1molNa反应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x,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为y。2Na+2H2O2NaOH+H2↑2mol&& 2mol&&&& 2mol 0.1molxy列比例式,求得:x=0.1mol,y=0.1mol生成的0.1molNaOH在水中完全电离,故溶液中有0.1molNa+。根据N(Na+)∶N(H2O)=n(Na+)∶n(H2O),设与0.1molNa+配比的水的物质的量为z,则1∶100=0.1mol∶z,解得z=10mol。所以,总共需H2O的总物质的量为:x+z=0.1mol+10mol=10.1molm(H2O)=n(H2O)•M(H2O)=10.1mol•18g/mol=181.8g在化学中,用n表示某粒子集体的物质的量,N表示某粒子集体中的粒子数,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n=NNA①;变形可得:NA=Nn②;N=n•NA③。类型5已知粒子数和阿伏加德常数,运用公式①求粒子的物质的量。拖12把0.5molNa和0.5molMg分别投入到过量的m1g盐酸和m2g的H2SO4溶液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若开始前m1=m2,则a与b质量关系为()A.ma>mBB.ma=mBC.ma<mBD.不一定答案D随笔:【例题11】30滴水正好是ag,那么一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A.& ×6.02×1023B.& ×30×18×6.02×1023C.& ×18×6.02×1023D.a×30×18×6.02×1023【分析】已知30滴水是ag,则1滴水质量为ag÷30,又1滴水的物质的量为ag30÷18g•molB,则所含的分子数为:ag30×18g•molB×6.02×1023个•molB= ×18×6.02×1023个。
【解析】C类型6已知粒子的物质的量和粒子数,运用公式②求阿伏加德罗常数。拖13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2个Na+,则该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例题12】(太原市高一检测题)燃烧FeS2生成Fe2O3和SO2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a个,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为bmol。(1)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2)通过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为。答案:0.025mol (解析:依公式①:n(Na+)=& ==0.05mol。根据电离方程式:Na2SO42Na++SO2-4,N(Na+)∶N(SO2-4)=2∶1,依据公式①,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粒子数之比,则有: ,所以n(SO2-4)=n(Na+)• =0.05mol× =0.025mol。另解根据电离方程式,N(Na+)∶N(SO2-4)=2∶1,所以N(SO2-4)=1.505×1022,依公式①:n(SO2-4)= = =0.025mol)【解析】(1)(2)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每转移44e-,生成SO2为8个,转移电子数为a个,则生成SO2分子数:N(SO2)=a×844=2a11(个)根据公式②:NA=N(SO2)n(SO2)=2a/11bmol=2a11bmolB类型7已知粒子的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运用公式③求粒子数。随笔:
【例题13】0.5molNH3中所含的原子数为____________。【分析】N(NH3)=n(NH3)•NA=0.5mol×6.02×1023molB=3.01×1023。因为1个NH3中含有4个原子,所以0.5molNH3中所含的原子数为4×N(NH3)=4×3.01××1024。【解析】1.204×1024拖140.5mol过氧化钠中含钠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_,阴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_。【例题1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原子的质量为bg,A原子的质量为ag,则A相对原子质量为()A.12a/b&&B.6.02×1023aC.12b/a&&D.12×6.02×1023a答案:6.02×2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n、N、N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Na2O2的结构。N(Na+)=n(Na+)×NA=2n(Na2O2)×NA=2×0.5mol×6.02×1023molB=6.02×1023N(O2-2)=n(O2-2)×NA=n(Na2O2)×NA=0.5mol×6.02×1023molB=3.01×1023)拖15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ag,又知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bg、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各式中能表示该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数值是()答案:BC (解析:已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它的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所以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B项正确。另外,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即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1mol某元素原子的质量就是NA个这种元素原子的总质量,a NA就是该元素原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此题的另一个答案为C项)【分析】令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其质量之比,故有: = M= 又因为1摩尔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1摩尔A原子的质量为ag×6.02×1023,所以M=6.02×1023a。
【解析】AB【例题15】有以下四种物质①22gCO2②8gH2③1.2×1024个N2 ④4℃18mLH2O,它们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分析】我们已经从前面的学习中认识到,物质的量相同的微粒,其个数是相同的,故分子数最多的物质就是物质的量最大的物质。
【解析】②②③③(1)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①n(CO2)= =0.5mol②n(H2)= =4mol2③n(N2)==2mol④n(H2O)=& =1mol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②;(2)所含原子数的物质的量为:①n(CO2)=0.5mol×3=1.5mol②n(H2)=4mol×2=8mol③n(N2)=2mol×2=4mol④n(H2O)=1mol×3=3mol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②;(3)各物质的质量:①22g②8g③28g•molB×2mol=56g④18拖16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的是()①4℃时0.1ml水;②14.7gH2SO4;③8.4gN2;④0.3gH2。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质量最大的是③;答案:B (所考知识点 有关m、n、M的计算。解析:①~④均为一定量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①中没有直接给出水的质量,但水在4℃时的密度为1g/cm3这个知识点还是应掌握的。间接可求水的质量为0.1克,其他三种物质的质量均已告之,故依据n=m& M的关系及物质的量定义,可以求得②与④符合题意)(4)各物质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①n(CO2)=0.5mol×(6+8×2)=11mol②n(H2)=4mol×2=8mol③n(N2)=2mol×7×2=28mol④n(H2O)=1mol×(2+8)=10mol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③。②②③③【思路点拨】该题给出的量有三种:质量、粒子数目和H2O的体积,要比较的量是粒子数目和质量的相对大小,体现出物质的量在各种量之间换算时的桥梁作用。计算过程使用物质的量,可实现将各种量进行快速换算的目的。随笔:名题活题创新探究例题分析解答【例题16】甲、乙两种含X元素的氧化物,甲中氧的质量分数为69.6%,化学式为XO2,乙中氧的质量分数为74.1%,则乙的化学式为()A.XOB.X2OC.X2O3D.X2O51【分析】利用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三者关系进行计算。【解析】常规解法:甲中n(X)∶n(O)= ∶ =12∴ = M(X)=14g/mol乙中n(X)∶n(O)= ∶ = •molB∶ 2∶5所以乙的化学式为X2O5。特殊解法观察XO、X2O、XO2(甲)、X2O3、X2O5这五个化学式,当它们都含有1molX元素时,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0.5mol、2mol、1.5mol和2.5mol。含氧质量分数X2O5居第一位,X2O(甲)是第二位,依题意一定是X2O5。拖17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为()A.20%B.25%C.30%&&D.35%答案:B (解析:化合物X2Y中Y的质量分数为40%,可设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又YZ2中Y的质量分数为50%,则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所以,在X2YZ3中:Y的质量分数= =25%点评:根据同一化合物中的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赋值,然后代入相应的质量分数求解最终结果,比直接使用元素的质量分数求解过程要简便得多)【例题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6.02×1022个H2SO4分子在水中可电离生成2NA个H+B.58.5g食盐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NAC.1molH2O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D.加热条件下,1molNa与过量的O2反应失去电子数为NA【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速算思路通常是将不同的量换算为物质的量,再确定微粒个数。
【解析】ABA.6.02×1022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电离生成的H+ 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2mol,即0.2NA个H+,所以A项是错误的。B.食盐为离子化合物,其电离方程式为:NaClNa++ Cl-,晶体中NaCl虽然没有发生电离,但晶体组成的基本粒子是不能自由移动的Na+ 和Cl- 离子,58.5g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离子总数为2NA,所以B项也是错误的。C.1个H2O中含有电子数为(1×2+8×1)=10,则1molH2O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所以C项是正确的。D.Na与O2反应中,无论生成物是何种氧化物形式,Na被氧化为Na+,失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即1molNa失去电子数为1mol,即NA个。故D项正确。【例题18】(全国高考题)在反应X + 2YR + 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是()拖18(典型例题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B.1.8g的NH+4 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C.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答案:BC (解析: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所含氧原子数小于NA;1.8gNH+4 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0.1mol×NA×10即NA个电子。48g O3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3mol,所以含氧原子的数目为3NA;2.4g镁离子时失去2mol电子,故2.4g金属镁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1mol×2×NAmolB=0.2NA)拖19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g/cm3,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棱长为1×10-7cm的A.16∶9&&B.23∶9&C.32∶9&D.46∶9答案:D (解析:要求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亦即先求1mol原子的质量,即是求出6.02×1023个该原子的质量。依题意,20个原子的质量m=ρV=5×(1×10-7)3=5×10-21(g),故1mol该原子(约为6.02×1023个)质量约为6.02×-21/20=150(g),所以该元素的摩尔质量约为150g/mol,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接近于150)【分析】假设R与M的摩尔质量分别为r g/mol和m g/mol,有r/m=22/9。又假设参加反应的Y为a g,生成M为b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列出关系式:1.6+a=4.4+b,化简得a=b+2.8。再据方程式的比例式可得:8.8m=rb,b=3.6。∴a/b=(b+2.8)/b=(3.6+2.8)/3.6=16/9。
【解析】A【思路点拨】“守恒法”解题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利用化学反应或化学现象中一些守恒关系来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独特的解题方法。本题依据质量守恒关系列式解题。只要“守恒法”使用得当,可收到解题步骤简捷、快速、准确之功效。立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A.32&&B.65 C.120&&D.150能力达标检测1.摩尔是(& )A.物质数量的多少&&B.物质的量的多少C.6.02×1023个微粒&&D.物质的量的单位答案:D&(摩尔仅仅是一个单位)2.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的摩尔质量为1g/molB.1个氮分子摩尔质量为28gC.水的摩尔质量是18gD.NO-3 的摩尔质量是62g/mol答案:D (A未指明物质是氢分子还是氢原子,B中1mol N2的质量是28g,C中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3.在反应3Cl2 + 6KOH5KCl + KClO3 + 3H2O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5&&B.5∶1&&C.1∶3&&D.1∶2答案:A (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为Cl-1的氯原子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为Cl+5的氯原子是还原剂,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5)4.0.5mol的NH3中含有(& )A.1.5g氢&&&&&B.1.5mol氢原子C.3mol氢原子&&&&D.3g氢答案:B (1个NH3分子含1个N原子3个H原子,则1molNH3分子中1molN原子和3mol的H原子。本题只要找出0.5molNH3中含有的氢的原子。解:1mol∶0.5mol=3mol∶xx=1.5molH原子从质量上分析1molH的质量为1g,1.5mol的H为1.5g,但A不是答案,因为A中的1.5g氢,是氢原子还是氢分子,微粒的名称不明确。B正确,C错误,D也不正确,微粒名称不明确)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质量相等的O2和O3中所含原子数相等B.物质的量相等的O2和O3中含分子数相等C.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D.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中含碳原子数相等答案:C (A正确,设O2及O3的质量均为48g,则所含的原子数分别为O2中原子数= 2=3mol,O3中氧原子数= 2×3=3mol。B正确,只要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不正确,因为CO及CO2的摩尔质量不等,故等质量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必不相等;又CO及CO2分子均都只有一个碳原子,故其碳原子数也必不等。D项正确,因物质的量相等则所含的CO及CO2分子数目相等,含碳原子也必相等)6.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A.2NH3(g)N2(g) + 3H2(g)B.2NO(g)N2(g) + O2(g)C.2N2O5(g)4NO2(g) + O2(g)D.2NO2(g)2NO(g) + O2(g)答案:A (解:同温同压下,反应物分解8%时,总体积也增加8%说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且生成物的气体体积数为反应物气体体积数的一倍,故选A)7.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 NH4Cl、6mol KCl和24mol 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A.2、54、24&&&&B.54、2、24C.32、50、12&&&&D.16、50、24答案:B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存在关系式c(K+)+c(NH+4)=c(Cl-)+2c(SO2-4)代入有关数据就可得出结论)8.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18gB,49gC,还有D生成。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现将22gA和11gB反应,能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A.1mol&&&&B.0.5molC.0.275mol&&&&D.0.25mol答案:D (由第一句话可知:A + BC + D质量比:40g22g9g53g,已知22gA和11gB反应可知A过量,则以B来计算D, = m(D)=26.5g,则n(D)= =0.25mol)9.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7∶1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NO&&&B.N2O3&&C.NO2&&D.N2O5答案:C (题目给出的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利用摩尔质量可以找出它们的物质的量的比,也就是原子个数比,即是该氧化物的化学式。解:& N O质量比7g∶16g物质的量的比 •molB∶ •molB=1∶2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1∶2,即NO2)10.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另一份是CO2,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与CO2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A.1∶2&&&B.1∶4&&&C.11∶14&&D.11∶28答案:C (CO与CO2的原子个数为:&= = ,其中CO与CO2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11∶(7×2)=11∶14)1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B.水的密度;水中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pHC.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D.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答案:B (本题属于物理与化学的学科间综合。判断一个物理量是否随加水量的改变而改变,关键要看这个物理量是否与水的多少有关。水的沸点、水的密度是个绝对量与取水量的多少无关,水的摩尔质量、水中通入足量的CO2后溶液的pH也与取水量的多少无关;而水的体积、水的物质的量以及蒸发水所需的热量、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决定于取水量的多少)1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B.1L1mol•LB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NA答案:A (80g硝酸铵即为1molNH4NO3,含2molN;B项中盐酸溶液不存在氯化氢分子,C项中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而不是气体,D项中铜与硫的反应产生硫化亚铜,1mol铜只失去1mole-。故B、C、D各项都是错误的叙述,仅有A项叙述正确)13.若某氖原子的质量为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NAgC.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NAmolD.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答案:C (元素存在同位素。对于A由该种氖原子,无法得到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错。B中摩尔质量的单位应为g/mol)14.将9.5gMgCl2溶于90g水,溶液中Mg2+、Cl-、H2O微粒个数之比为。答案:1∶2∶50 (氯化镁是属于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其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 2Cl-根据所给出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求出其各自的物质的量之比,即是各微粒之比。MgCl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g•molB∶ •molB=0.1∶5;Mg2+ ∶Cl- ∶H2O微粒数之比为:1∶2∶50)15.有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mol Na+、0.25mol Mg2+、0.4mol Cl-,则SO2-4为_______mol。24.5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其中含_______mol S。含_______g H,含_______ 个O。当它溶于水完全电离时,可产生_______mol H+ 和_______ molSO2-4,这些硫酸可跟_______mol金属锌完全反应,共转移了_______mol电子,产生_______ g H2。
答案:0.150.25mol0.250.56.02×.250.50.5根据电荷守恒得0.2+0.25×2=0.4+2xx=0.15(mol)16.48gRO2-4中,核外电子总数比质子总数多6.02×1023个,则R元素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答案:32g•molB17.溴酸钾与溴化钾在酸性溶液中反应,溴元素完全转化成单质溴。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该反应中,_______mol溴酸钾中含有mg溴元素,它能_______(填写氧化或还原)_______ mol的_______(填写离子或物质名称)。答案:BrO-3 + 5Br- + 6H+3Br2 + 3H2O;& ;氧化; ;Br- (或KBr) (解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O-3+5Br-+6H+3Br2+3H2O。在KBrO3中,n(KBrO3)=n(Br)= g/mol= mol,KBrO3中作为氧化剂,它能氧化Br- (或KBr),根据离子方程式,n(Br- )=5n(BrO-3)=5× mol= mol)18.现有NaOH固体、大理石、蒸馏水和盐酸,需制取33g纯NaHCO3。请参照物质的溶解度表回答有关问题:
溶质&NaOH&NaHCO3&Na2CO325℃时溶解度(g/100g水)&110&9&30(1)制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提供100g水,则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3)简述实验的操作过程: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答案:(1)CaCO3 + 2HClCaCl2 + CO2↑+ H2ONaOH + CO2NaHCO3(2)20g(3)①配制NaOH溶液②制取CO2③将NaOH中通入过量CO2④过滤得NaHCO319.图是100mg 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
19题图(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_______,B是_______。(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答案:(1)CaC2O4CaCO3(2)CaC2O4&#-CaC2O4 + H2O↑(3)CaC2O42-CaCO3 + CO↑(4)CaO 由图读得分解产物C的质量约为38mg。C的相对分子质量=146×38100=56(或=38×);由此推断C的化学式是CaO。20.已知40gA与22gB正好完全反应,生成9gC和wgD。D的式量为106,现有22gA与11gB反应,生成_______ molD。答案:0.25 (依题意:A+BC+D&&& && 40g 22g& 9& w&&&&&& 22& 11&&& x根据质量守恒可知w=40+22-9=53设22gA与11gB反应生成x g D。因A与B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40∶22,现A为22,B为11可判断出A过量,用B进行计算:& = ,x=26.5g。D的物质的量n(D)=26.5g106g•mol=0.25mol)21.在反应X + 2YR + 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1.6g X与Y完全反应,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是多少?&答案:由反应方程式得产物R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联系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可知R与M的质量比为m(R)∶m(M)=22×1∶9×2=11∶9设生成M x g,得:11∶9=44∶x,x=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Y的质量为:m(Y)=4.4+3.6-1.6=6.4(g)故Y和M的质量比为:m(Y)∶m(M)=6.4∶3.6=16∶9)答:Y与M的质量比为16∶9参考答案&1.D(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即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所含的该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或离子)数可由阿伏加德罗常数来推算。A中指出是“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其中数量的提法是不正确的;B中不应说明是“物质量的单位”,所以也不对。C中把物理量与单位混淆了,摩尔是单位,不是物理量,所以不对。最后可以确定D是正确的。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给以重视)2.本题主要考查n、N、N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Na2O2的结构N(Na+)=n(Na+)×NA=2n(Na2O2)×NA=2×0.5mol×6.02×1023molB=6.02×1023N(O2-2)=n(O2-2)×NA=n(Na2O2)×NA=0.5mol×6.02×1023molB=3.01×10233.①有区别,虽然都是水但它们的质量、分子个数都不相同。
&2个水分子&2g水&2mol水物质的量&&&&3.3×18-22mol×10g/mol=5.94×g水分子数&2个&6.62×1022个&1.204×1024个②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摩尔质量为98g•molB,其所含的分子数为x;x=49g98g•molB×6.02×1023个/mol=3.01×1023个又H2SO42H++ SO2-4故H+ 离子数为H2SO4分子数的2倍,即2×3.01×1023个=6.02×1023个;SO2-4离子数目与H2SO4分子数目相同,为3.01×1023个。4.BD(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例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例如NaCl、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的叙述是错误的。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B,所以B的叙述是对的。根据规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C中表示水的组成时,却用名称表示,所以也是不正确的。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molNe也应含有10×6.02×1023个电子,所以D的叙述是正确的。点评:选项A、C给出学生常犯的错误,应引起重视)5.B解析:由于每个12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而每个14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一个14C原子的质量[m(14C)]大于一个12C原子的质量[m(12C)],故有:12g14C所含的14C原子数= < =NA6.AC(解析: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个。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计量物质的量的基准,某粒子总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即为粒子的物质的量。A.2molH+ 可生成1mol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需得到2×1mole-,即为2NA个电子;B.CO原子核外有14mole-,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则28gCO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含电子数目应为14NA;C.0℃、一个大气压即为标准状况,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体积都约为22.4L;D.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7.AD(解析: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其单位是g/mol,或kg/mol。任何一种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化学式式量。据此分析:1molOH-的质量为(16+1+me-)g=17g(由于e-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A选项正确。B选项是单位错误。C选项没有指出以g为单位。D选项中运用1molNa原子的质量等于23g,1mol Na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求得了每个Na原子的真实质量。故D选项正确)8.95g•molB 24 MgCl2 (解析:n(ACl2)=n(CI-)2=0.4mol2=0.2molM(ACl2)=m(ACl2)n(ACl2)=19g0.2mol=95g•molB,即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5,所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35.5×2=24,A为Mg,ACl2为MgCl2)9.D (分子数相同,即为物质的量相同,根据m=n•Mr比较三者的摩尔质量可得结果)10.B (解析:根据M=Mrg/mol求得M,即可知Mr。n=N/NA=3.01×1022/(6.02×1023molB)=5×10-2molM=m/n=0.8g/(5×10-2mol)=16g/molMr=16)11.B (解析:A.n(Na+)= = =0.50molB.n(O)=n(KMnO4)×4=0.15mol×4=0.60molC.n(H2O)= =0.40molD.n(Na2SO4)= ×n(Na+)= × =0.50mol)12.B (两个反应完成后,溶液间质量大小取决于各自质量的改变。0.5molNa与盐酸反应中,2m=0.5mol×23g•molB-0.25mol×2g•molB=11g;0.5molMg与硫酸反应中2m=0.5mol×24g•molB-0.5mol×2g•molB=11g。所以ma=mB)13.0.025mol (解析:依公式①:n(Na+)=& ==0.05mol。根据电离方程式:Na2SO42Na++SO2-4,N(Na+)∶N(SO2-4)=2∶1,依据公式①,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粒子数之比,则有: ,所以n(SO2-4)=n(Na+)• =0.05mol× =0.025mol。另解根据电离方程式,N(Na+)∶N(SO2-4)=2∶1,所以N(SO2-4)=1.505×1022,依公式①:n(SO2-4)= = =0.025mol)14.6.02×2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n、N、N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Na2O2的结构。N(Na+)=n(Na+)×NA=2n(Na2O2)×NA=2×0.5mol×6.02×1023molB=6.02×1023N(O2-2)=n(O2-2)×NA=n(Na2O2)×NA=0.5mol×6.02×1023molB=3.01×1023)15.BC (解析:已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它的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所以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 B项正确。另外,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即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1mol某元素原子的质量就是NA个这种元素原子的总质量,a NA就是该元素原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此题的另一个答案为C项)16.B (所考知识点 有关m、n、M的计算。解析:①~④均为一定量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①中没有直接给出水的质量,但水在4℃时的密度为1g/cm3这个知识点还是应掌握的。间接可求水的质量为0.1克,其他三种物质的质量均已告之,故依据n=mM的关系及物质的量定义,可以求得②与④符合题意)17.B (解析:化合物X2Y中Y的质量分数为40%,可设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又YZ2中Y的质量分数为50%,则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所以,在X2YZ3中:Y的质量分数= =25%点评:根据同一化合物中的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赋值,然后代入相应的质量分数求解最终结果,比直接使用元素的质量分数求解过程要简便得多)18.BC (解析: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所含氧原子数小于NA;1.8gNH+4 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0.1mol×NA×10即NA个电子。48g O3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3mol,所以含氧原子的数目为3NA;2.4g镁离子时失去2mol电子,故2.4g金属镁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1mol×2×NAmolB=0.2NA)19.D (解析:要求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亦即先求1mol原子的质量,即是求出6.02×1023个该原子的质量。依题意,20个原子的质量m=ρV=5×(1×10-7)3=5×10-21(g),故1mol该原子(约为6.02×1023个)质量约为6.02×-21/20=150(g),所以该元素的摩尔质量约为150g/mol,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接近于150)【能力达标检测】1.D&(摩尔仅仅是一个单位)2.D (A未指明物质是氢分子还是氢原子,B中1mol N2的质量是28g,C中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3.A (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为Cl-1的氯原子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为Cl+5的氯原子是还原剂,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5)4.B (1个NH3分子含1个N原子3个H原子,则1molNH3分子中1molN原子和3mol的H原子。本题只要找出0.5molNH3中含有的氢的原子。解:1mol∶0.5mol=3mol∶xx=1.5molH原子从质量上分析1molH的质量为1g,1.5mol的H为1.5g,但A不是答案,因为A中的1.5g氢,是氢原子还是氢分子,微粒的名称不明确。B正确,C错误,D也不正确,微粒名称不明确)5.C (A正确,设O2及O3的质量均为48g,则所含的原子数分别为O2中原子数=48g32g•molB×2=3mol,O3中氧原子数=48g48g•molB×3=3mol。B正确,只要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不正确,因为CO及CO2的摩尔质量不等,故等质量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必不相等;又CO及CO2分子均都只有一个碳原子,故其碳原子数也必不等。D项正确,因物质的量相等则所含的CO及CO2分子数目相等,含碳原子也必相等)6.A (解:同温同压下,反应物分解8%时,总体积也增加8%说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且生成物的气体体积数为反应物气体体积数的一倍,故选A)7.B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存在关系式c(K+)+c(NH+4)=c(Cl-)+2c(SO2-4)代入有关数据就可得出结论)8.D (由第一句话可知:A + BC + D质量比:40g22g9g53g,已知22gA和11gB反应可知A过量,则以B来计算D,2253=11m(D)m(D)=26.5g,则n(D)=26.5g106g•molB=0.25mol)9.C (题目给出的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利用摩尔质量可以找出它们的物质的量的比,也就是原子个数比,即是该氧化物的化学式。解:& N O质量比7g∶16g物质的量的比 ∶ =1∶2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1∶2,即NO2)10.C (CO与CO2的原子个数为:& =& = ,其中CO与CO2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11∶(7×2)=11∶14)11.B (本题属于物理与化学的学科间综合。判断一个物理量是否随加水量的改变而改变,关键要看这个物理量是否与水的多少有关。水的沸点、水的密度是个绝对量与取水量的多少无关,水的摩尔质量、水中通入足量的CO2后溶液的pH也与取水量的多少无关;而水的体积、水的物质的量以及蒸发水所需的热量、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决定于取水量的多少)12.A (80g硝酸铵即为1molNH4NO3,含2molN;B项中盐酸溶液不存在氯化氢分子,C项中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而不是气体,D项中铜与硫的反应产生硫化亚铜,1mol铜只失去1mole-。故B、C、D各项都是错误的叙述,仅有A项叙述正确)13.C (元素存在同位素。对于A由该种氖原子,无法得到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错。B中摩尔质量的单位应为g/mol)14.1∶2∶50 (氯化镁是属于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其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 2Cl-根据所给出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求出其各自的物质的量之比,即是各微粒之比。MgCl2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1∶5;Mg2+ ∶Cl- ∶H2O微粒数之比为:1∶2∶50)15.0.150.25mol0.250.56.02×.250.50.5根据电荷守恒得0.2+0.25×2=0.4+2xx=0.15(mol)16.32g•molB17.BrO-3 + 5Br- + 6H+3Br2 + 3H2O; ;氧化; ;Br- (或KBr) (解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O-3+5Br-+6H+3Br2+3H2O。在KBrO3中,n(KBrO3)=n(Br)=mg80g/mol=m80mol,KBrO3中作为氧化剂,它能氧化Br- (或KBr),根据离子方程式,n(Br- )=5n(BrO-3)=5× = 18.(1)CaCO3 + 2HCl=CaCl2 + CO2↑+ H2ONaOH + CO2NaHCO3(2)20g(3)①配制NaOH溶液②制取CO2③将NaOH中通入过量CO2④过滤得NaHCO319.(1)CaC2O4=CaCO3(2)CaC2O4&#-=CaC2O4 + H2O↑(3)CaC2O42-=CaCO3 + CO↑(4)CaO 由图读得分解产物C的质量约为38mg。C的相对分子质量=146×38100=56(或=38×);由此推断C的化学式是CaO。20.0.25 (依题意:A+BC+D&&& && 40g 22g& 9& w&&&&&& 22& 11&&& x根据质量守恒可知w=40+22-9=53设22gA与11gB反应生成x g D。因A与B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40∶22,现A为22,B为11可判断出A过量,用B进行计算: &=53gx ,x=26.5g。D的物质的量n(D)=& =0.25mol)21.由反应方程式得产物R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联系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可知R与M的质量比为m(R)∶m(M)=22×1∶9×2=11∶9设生成M x g,得:11∶9=44∶x,x=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Y的质量为:m(Y)=4.4+3.6-1.6=6.4(g)故Y和M的质量比为:m(Y)∶m(M)=6.4∶3.6=16∶9)答:Y与M的质量比为16∶9【课本习题】一、1.物质的量6.02×10232.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对任意一种原子或分子,摩尔质量的单位取g/mol时,M与Ar、M与Mr数值相同单位不同,涵义不同摩尔质量的单位取kg/mol时,1000M与Ar、1000M与Mr数值相同单位不同,涵义不同。3.12 g或0.012 kg4.0.2或2×10B5.7979g/mol或79×10-3kg/mol6.147 g637.108 g/mol二、1.B2.D3.D4.B三、1.(1)0.25 mol(2)2 mol(3)1.2 mol2.(1)Ar:40 g/mol、Al:27 g/mol、Br2:160 g/mol(2)KOH:56 g/mol、Ca(OH)2:74 g/mol、NH4NO3:80 g/mol、FeCl3:162.5 g/mol、CuSO4&#O:250 g/mol3.(1)0.25 mol(2)5 mol(3)0.125 mol4.(1)48 g(2)64 g(3)32 g5.n(Ca)∶n(Mg)∶n(Cu)∶n(Fe)=16∶10∶2.5∶0.146.(1)0.2 mol(2)Cu2+:0.2 mol、Cl-:0.4 mol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伏加德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