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有供中药类专业的《分析化学》注会教材电子版版或教学视频...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用) 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用)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用)
亚马逊评分:
您也可能感兴趣
《经络腧穴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用)》讲述了: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经络腧穴理论既是针灸学科的核心内容,又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和附录,系统阐述经络、腧穴理论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上篇为经络腧穴总论,概述经络与腧穴的基本理论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中篇为经络腧穴各论,主要介绍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经脉循行、主要病候,络脉、经别、经筋以及腧穴定位和主治。下篇讲述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和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进展。附录中列有《帛书?十一脉灸经》原文,经络、腧穴歌赋选,人体重要部位及脏器经络分布表,手足部反射区定位及主治。本教材编写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思路,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体现精编教材“精、新、实”的特点,既突出系统性,又强调实用性,力求严谨,注重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1.为突出教材的权威性和先进性,穴位归经、定位,以最新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2006年版)为依据,对新、老国标定位差异较大的穴位,以附注形式加以说明。2.为突出重点,对常用穴和一般穴介绍详略有别,并首次将穴位分为重点穴、常用穴、一般穴3类介绍。重点穴的确定参考《2009年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中所列穴名,常用穴参考梁繁荣主编的《针灸学》所列穴名。3.为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和“易教”、“易学”特点,每章前列有“导学”,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要点。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便于对穴位的理解与熟记,凡重点穴和常用穴均增加了穴名释义。4.根据最新国家标准,重新绘制或修订了部分经络腧穴图,如常用骨度分寸图、取穴体位图等。全书努力做到语言简炼,图文并茂。5.附录中特别增加了手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和主治,以进一步适应针灸推拿医疗市场的需要。本教材适用于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使用,也是广大从事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籍。
《经络腧穴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用)》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绪论一、针灸的起源二、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三、针灸理论体系的发展上篇 经络腧穴总论第一章 经络总论第一节 经络概念的产生和经络理论的形成一、经络概念的产生二、经络理论的形成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概况一、十二经脉二、奇经八脉三、十二经别四、十五络脉五、十二经筋六、十二皮部第三节 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概况一、根结与标本二、气街与四海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作用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二章 腧穴总论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一、腧穴的分类二、腧穴的命名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一、腧穴的作用二、腧穴的主治规律第三节 特定穴一、五输穴二、原穴三、络穴四、郄穴五、背俞穴六、募穴七、下合穴八、八会穴九、八脉交会穴十、交会穴第四节 腧穴定位方法一、体表标志定位法二、“骨度”折量定位法三、“指寸”定位法四、简便取穴法中篇 经络腧穴各论第三章 十二经络与腧穴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一、手太阴经络二、手太阴腧穴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第二节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一、手阳明经络二、手阳明腧穴1.商阳2.二间3,三间4.合谷5.阳溪6.偏历7.温溜8.下廉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s13.手五里14.臂15.肩髁16.巨骨17.天鼎18.扶突19。口禾s20.迎香第三节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一、足阳明经络二、足阳明腧穴1.承泣2.四白3.巨骼4.地仓5.大迎6.颊车7.下关8.头维9.人迎10.水突11.气舍12.缺盆.13.气户14.库房15.屋翳16.膺窗17.乳中18.乳根19.不容20.承满21.梁门22.关门23.太乙24.滑肉门25.天枢26.外陵27.大巨28.水道29.归来30.气冲31.髀关32.伏兔33.阴市34.梁丘35.犊鼻36.足三里37.上巨虚38.条口39.下巨虚40.丰隆41.解溪42.冲阳43.陷谷44.内庭45.厉兑第四节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第四章 奇经八脉第五章 常用经外奇穴下篇 根结、标本、气街、四海与现代研究进展第六章 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第七章 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附录
中医教材是培养中医人才和传授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教材的质量,更好地把握新世纪中医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让高等中医药院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教材可供选用,以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医学,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牢固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积极参与,共同编写了本套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精编教材”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组织教材编写、出版的经验,是对中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规律探索的体会,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本套教材是以国家教育部新版的教学大纲和国家中医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为依据,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以突出中医传统和特色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五版)及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九五”规划教材(六版)为蓝本,充分吸收现有国内外各种版本中、西医教材的合理创新之处。从教材规划到编写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步步强化,重在提高内在质量和精编意识。既体现在精心组织,高度重视,以符合教学规律;又体现在精心编写,在“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下,确保内容精练、完整,概念准确,理论体系完整,知识点结合完备,并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切合教学实际,结合临床实践,力求“精、新、实”的特点。同时,教材编排新颖,版式紧凑,形式多样,主体层次清晰,类目与章节安排合理、有序,充分体现了清晰性、易读性及和谐性。在本套教材策划、主编遴选、编写、审定过程中,得到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得到了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一纲多本、形式多样是高等教育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烈_人才的培养,殷切希望各中医药院校师生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使本套精编教材更臻完善,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更符合现代中医药院校教学的教材。
第一章 经络总论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有径路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所分出的支脉。《灵枢?脉度》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以运行气血、濡养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尤其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一节 经络概念的产生和经络理论的形成一、经络概念的产生经络概念的产生来源于古代医家对气血运行现象的认识及长期的医疗实践。《论语?季氏》曰:“少之时,血气未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及其老也,血气既衰。”说明“血气”的变化是生命的主要特征。《管子?水地》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认为“血气”如自然界的水流一样,是在“筋脉”中流通的。《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将精气视为最基本的物质,并与脑髓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
亚马逊评分
(17人评价)
帮助平台入驻《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研究--《电子制作》2013年17期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正化学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及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被称为化学领域的四大基础化学学科。无机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的基本性质,无机化学知识是培养化工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分析化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O6-4;G642【正文快照】:
化学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及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被称为化学领域的四大基础化学学科。无机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的基本性质,无机化学知识是培养化工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整体知识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巍;包永睿;夏林波;陈晓霞;宋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8期
苏炜;李培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5期
关丽萍;姜英子;权迎春;;[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04期
吴守国,邵学广,李龙泉,邵利民;[J];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03期
汤新云;;[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9期
彭晓霞;陈晖;谈春霞;张彩霞;朱巧军;赵晓娟;;[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11期
陈晓;;[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4期
黄涛;刘浩文;杨汉民;胡玉梅;刘惠玲;唐定国;李襄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4期
王燕;王飞娟;张爽;高洁;;[J];华章;2011年01期
张孟存;何红升;宫惠峰;;[J];职业技术;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之慎;张仕勇;何巧红;;[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齐美玲;;[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张晨曦;;[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郑燕英;罗蓓;葛兴;苑嗣纯;蔡红;;[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徐宝荣;姜彬;;[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吴会灵;范国荣;陆峰;柴逸峰;;[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张象喜;;[A];第一届全国光散射会议会议指南[C];1981年
王芬;王艳芳;王新一;王旭;刘衣南;;[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田媛;苏星光;;[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英华;魏士刚;程新民;张寒琦;;[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红;[N];中国化工报;2004年
姜小毛?杨章跃;[N];中国化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张兆军;[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周嘉华;[N];中国化工报;2001年
记者任福海;[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李宏乾;[N];中国化工报;2007年
;[N];大众科技报;2007年
涵薏;[N];上海科技报;2010年
魏忠杰;[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实习记者 王青云;[N];江苏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增萍;[D];湖南大学;2001年
李燕;[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任杰;[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吕东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陈小兰;[D];厦门大学;2001年
曾云龙;[D];湖南大学;2007年
韩素平;[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王芳平;[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张芹;[D];厦门大学;2006年
韩清娟;[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姣姣;[D];西南大学;2008年
黎冬梅;[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曹玉珍;[D];湖南大学;2001年
岳锌;[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刘宏德;[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叶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孙看军;[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京卿;[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吴又进;[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王蕾;[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3版)(供药学类专业用) 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3版)(供药学类专业用)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3版)(供药学类专业用)
亚马逊评分:
您也可能感兴趣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3版)(供药学类专业用)》是《分析化学》第7版的配套教材之一,与《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3版及《分析化学第7版配套光盘》组成系列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3版)(供药学类专业用)》是在《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编写而成的。修订后的《分析化学实验指导》,内容充实,涵盖面广。全书分为22章,其中第1、2两章没有具体实验,第1章主要介绍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第2章介绍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等基本要求。为了适应更多院校实验条件以及满足药学、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学、化学与化工等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增减,主要删除了仪器介绍,使全书更为简明扼要。由于各校实验课时不同,实验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各使用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用。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3版)(供药学类专业用)》为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之一。
第一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节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第二节 分析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玻璃仪器的洗涤二、分析化学实验的常用试剂和水三、溶液的配制四、实验室安全知识第二章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和实验报告 一、实验记录二、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三、实验数据的整理和表达四、实验报告第三章 分析天平和称量实验第一节分析天平一、电光分析天平 二、电子天平 三、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和称量方法 第二节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实验实验一 电光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二 电子天平称量练习 第四章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第一节 滴定分析常用器皿和操作一、滴定管 二、量瓶 三、移液管 四、碘量瓶、称量瓶、试剂瓶五、干燥器 第二节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实验三 滴定分析操作练习 实验四 容量仪器的校正第五章 酸碱滴定实验实验五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的配制与标定实验六 醋酸的测定实验七 阿司匹林的测定实验八 混合酸(盐酸和磷酸)的测定实验九 盐酸标准溶液(0.1mol/L)的配制与标定实验十 药用硼砂的测定实验十一 氧化锌的测定实验十二 药用氢氧化钠的测定实验十三 高氯酸标准溶液(0.1mol/L)的配制与标定实验十四 水杨酸钠的测定第六章 配位滴定实验实验十五 EDTA标准溶液(0.05mol/L)的配制与标定实验十六 水的硬度测定实验十七 明矾的测定实验十八 混合物中钙和镁的测定实验十九 氯化钙的含量测定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实验二十 碘标准溶液(0.05mol/L)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二十一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L)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二十二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二十三 葡萄糖的测定实验二十四 铜盐的测定实验二十五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0.02mol/L)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二十六 过氧化氢的测定实验二十七 药用硫酸亚铁的测定第八章 沉淀滴定实验实验二十八 硝酸银标准溶液(0.1mol/L)和硫氰酸铵标准溶液(0.1mol/L)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二十九 氯化钠的测定第九章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和实验第一节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第二节 重量分析实验实验三十 葡萄糖干燥失重的测定……第十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实验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第十二章 荧光分析法实验第十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实验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第十五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实验第十六章 质谱法实验第十七章 平面色谱法实验第十八章 气相色谱法实验第十九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第二十章 毛细管电泳法实验第二十一章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实验第二十二章 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附录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课与分析化学理论课一样,是化学和药学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但又是一门独立课程。分析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两大部分。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验、解释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验记录,正确处理测量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做好将来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亚马逊评分
帮助平台入驻中药药理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新世纪第2版) 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中药药理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新世纪第2版)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中药药理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新世纪第2版)
亚马逊评分:
您也可能感兴趣
《中药药理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新世纪第2版)》内容简介: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已故侯家玉教授主编的《中药药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学科的新进展和教学实践进行修订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删除原教材中那些实验方法科学性差的内容,尤其是粗制剂进行体外试验的内容,采用含药血清法。②增加一些反映中医药理论、临床效果好、应用广泛的名方药理。③对药物作用机制的阐述,充分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的研究内容。④补充一些研究较成熟的中药单体的内容,紧密结合当前整个中医药的主流认识和实践。⑤内容精简,叙述更有条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⑥树立精品观念,教材请多领域的专家审读,保证术语的准确和规范。⑦本学科涉及相关基础课较多,注意和其他课程的衔接和联系。⑧强调中医药理论的指导。本教材主要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中医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中药类专业的自学考试和专科教学使用。使用本教材时,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讲课学时、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等可适当调整。
《中药药理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新世纪第2版)》:本教材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
总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第一节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第四节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第一节 药物因素第二节 机体因素第三节 环境因素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各论第五章 解表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细辛麻黄汤制剂与用法第六章 清热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黄芩黄连苦参牡丹皮金银花大青叶与板蓝根穿心莲牛黄鱼腥草知母青蒿白虎汤黄连解毒汤制剂与用法第七章 泻下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大黄番泻叶芦荟大承气汤制剂与用法第八章 祛风湿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秦艽独活防己五加皮雷公藤独活寄生汤制剂与用法第九章 芳香化湿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厚朴苍术广藿香藿香正气散制剂与用法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茯苓猪苓泽泻茵陈五苓散制剂与用法第十一章 温里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附子干姜肉桂四逆汤制剂与用法第十二章 理气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枳实与枳壳陈皮青皮木香香附枳术丸制剂与用法第十三章 消食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山楂莱菔子保和丸制剂与用法第十四章 止血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三七蒲黄白及制剂与用法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丹参川芎莪术银杏叶水蛭延胡索益母草红花桃仁血府逐瘀汤制剂与用法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物桔梗半夏川贝母苦杏仁制剂与用法第十七章 安神药第一节 概述……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第十九章 开窍药第十二章 补虚药第二十一章 收涩药第二十二章 驱虫药第二十三章 外用药附录常用英文缩略词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是全国唯一的行业规划教材。由“政府指导,学会主办,院校联办,出版社协办”。即: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宏观指导;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主办,具体制定编写原则、编写要求、主编遴选和组织编写等工作;全国2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科专家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协助编写管理工作和出版。目前新世纪第一版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中药学三个专业46门教材,已相继出版3-4年,并在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广泛使用,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其中34门教材遴选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1门教材遴选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有32门教材连续遴选为“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4年本套教材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指定为执业中医师、执业中医助理医师和中医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指导用书;2006年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均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予以修改。新世纪规划教材第一版出版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先后两次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本套教材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评议。专家们的总体评价是:“本次规划教材,体现了继承与发扬、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科定位准确,理论阐述系统,概念表述规范,结构设计合理,印刷装帧格调健康,风格鲜明,教材的科学性、继承性、先进性、启发性及教学适应性较之以往教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教学第一线,分别召开以学校为单位的座谈会17次,以学科为单位的研讨会15次,并采用函评等形式,广泛征求、收集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有关领导、专家,尤其是一线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为本套教材的进一步修订提高做了大量工作,这在中医药教育和教材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工作为本套教材的修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10月,新世纪规划教材第二版的修订工作全面启动。修订原则是:①有错必纠。凡第一版中遗留的错误,包括错剐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不规范的计量单位和不规范的名词术语、未被公认的学术观点等,要求必须纠正。②精益求精。凡表述欠准确的观点、表达欠畅的文字和与本科教育培养目的不相适应的内容,予以修改、精练、删除。③精编瘦身。针对课时有限,教材却越编越厚的反应,要求精简内容、精练文字、缩编瘦身。尤其是超课时较多的教材必须“忍痛割爱”。④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增加相应内容。⑤吸收更多院校的学科专家参加修订,使新二版教材更具代表性,学术覆盖面更广,能够全面反应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的水平。总之,希冀通过修订,使教材语言更加精炼、规范,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教学适应性更强,成为本学科的精品教材。
5.配伍和禁忌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即按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药物的疗效,调节药物的偏性,减低毒性或副作用。所以,配伍得当,就能增强疗效,降低毒性;配伍不当,则降低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中药配伍的基本内容是“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李时珍解释说:“独行(单行)者不用相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具体而言,①相须,即两种功用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相互增加疗效。如清热泻火的石膏、知母均能退热,石膏退热快,但作用弱而短暂,知母退热缓,但作用强而持久,两者合用,退热快且作用强而持久。黄连与连翘同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力比单用黄连强6倍以上。②相使,即两种功用不同的药相伍,能互相促进提高疗效。如补气的黄芪与祛湿的茯苓合用,能相互增强补气利水的功能。③相畏,是一种药物制约另一种药的性能或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烈性。如截疟七宝散中,常山有抗疟作用,但有较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散剂中伍用槟榔,不影响常山的抗疟作用,却可使呕吐反应减少,说明截疟七宝散中,常山通过槟榔的相畏,抑制了呕吐反应。又如含有附子的四逆汤的毒性仅为单用附子毒性的1/4。④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药物的毒性。如绿豆能杀巴豆毒。⑤相恶,就是一种药物的功效能被另一种药物削弱或破坏,或两者的功效均降低或丧失,如黄芩能减低生姜的温性。知母、人参都有降血糖作用,但两药合用却使降血糖作用减弱甚至消失。⑥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后,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芫花,实验证明,甘草与芫花合用LD50减小,毒性增大。因此,相须、相使配伍,在药效上发挥了增效协同作用,相畏、相杀配伍能减低或消除毒性,以上均为用药之所求;相恶配伍在药效上产生拮抗作用,相反配伍则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或增强毒性,这两种配伍为用药之所忌。七情只是概括了药物之间最基本的配伍模式。组方配伍还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才能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按中医药理论,君药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臣药为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佐药为治疗兼证或制约君药偏性的药物;使药为引经或起调和作用的药物。这样的组方原则经近代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证明有其合理性。如“活络丹”为治疗风寒湿痹的名方。方中“君药”制川乌、制草乌均为辛热有毒之品,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制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止痛为“臣药”,辅助君药发挥作用。乳香、没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辅佐君臣发挥作用。地龙、陈酒通经活络,助药势且引药人经为使药。诸药配合形成除寒湿痰浊,活血化瘀,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功效。方中多味药物虽有毒性,组方使用却安然无恙。又如桂枝汤能解热、发汗、抗炎、镇痛、抑制流感病毒增殖、增强免疫功能。实验证明,全方的作用明显优于方中诸药的各种组合,其中减去任何一味药都会影响疗效,说明方中各药合理配伍取得最大的药理效果,方剂配伍中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综合效应。
亚马逊评分
帮助平台入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会教材电子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