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速精灵 v5.33+2=123

解方程2/3x+3+2=x-4(要有过程!!!!!!!!!!!!!)_百度知道
解方程2/3x+3+2=x-4(要有过程!!!!!!!!!!!!!)
提问者采纳
2/3x+3+2=x-4解:2x+15=3x-123x-2x=15+12x=27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3x+3+2=x-42/3x=-91&#472/3x-x=-4-3-2-1/3x=9x=27希望帮到你
2/3x+3+2=x-4
x-2/3x=3+2+4
2/3x+3+2=x-4
X-2/3X=5+4
解方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铁路大提速后,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化..
铁路大提速后,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化铁和铝粉的混合物,用镁条引燃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点燃&.&Al2O3+2Fe.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铁是还原剂C.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参加反应的铁与铝的质量比为56:27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该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B.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化铁为氧化剂,Fe为还原产物,故B错误;C.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由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Fe、Al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为56:27,故D正确;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铁路大提速后,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化..”主要考查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某些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判别的依据) 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史: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对物质的认识存在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隔离开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从表面上看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与还原统一在一个概念下,再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合价的变化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不是看得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得电子的难易;  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不是看失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失电子的难易。  eg:氧化性:浓HNO3&稀HNO3还原性:Na&Al
2、有新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eg:C(金刚石)==C(石墨);3O2==2O3(放电);P4(白磷)==4P(红磷)
3、任何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或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元素具有最高价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eg.H3PO4、H2SiO3(或H4SiO4)两酸均无强氧化性但硝酸有强氧化性。氧化还原的表示可用单线桥也可用双线桥:
一、双线桥法:
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或原子团。
标变价   明确标出所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价的元素不标化合价。
连双线  将标化合价的同一元素用直线加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注意:箭头的起止一律对准各元素)
标得失  1.标电子转移或偏离数   明确标出得失电子数,格式为“得/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子个数×单位原子得失电子数”   
&&&&&&&&&&&&&&&&&& 2.标化合价变化   一律标出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这两种写法,不可写为“升价”“降价”等   
&&&&&&&&&&&&&&&&&& 3.标出元素反应类型   一律标出元素所发生的反应,“被氧化”或“被还原”,其余写法均不正确   
&&&&&&&&&&&&&&&&&& 4.检查得失电子守恒   检查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如不相等则重新分析。
二、单线桥法: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得失或偏移),也就是在反应物中有元素电子发生得失或偏移,这时用一条带箭头的曲线从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得到电子的元素,并在“桥”上标出转移的电子数,这种表示方法叫单线桥法。
(1)标价态明确标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
(2)连单线连接方程式左边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箭头一律指向氧化剂
&(3)不注得失标出转移的电子的总数,这里不用像双线桥那样,仅需直接标出电子总数
注意事项:&
(1)不得标明"得"或"失",否则是错的
(2)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指向氧化剂注意:为了规范起见,单线桥法最好不用于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因为那样标记会使反应中的电子去向不明确,故在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方程式中最好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无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历程: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定: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从方程式与元素性质的角度,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与强弱可用以下几点判定:(1)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无法分析其强弱)。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2SO4、KMnO4中的S、Mn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S、SO2等。(2)根据氧化还原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如氧化产物中元素的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酸性条件,浓度大小等等。 电子的得失过程:
其过程用核外电子排布变化情况可表示为:
发现相似题
与“铁路大提速后,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3992188356210260251685140535141457新聞源 財富源
分享到新浪微網志
八省區市要員描繪發展藍圖 區域資本市場提速換擋
&&&& 08:09
中國區域資本市場版圖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
“3+2”推進重慶結算類金融中心建設
在資本市場20週年之際,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提出,要通過“3+2”模式,即“銀、證、保”快速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良性互動和區域性要素市場建設,儘快將重慶打造成為結算類金融中心。
國家定位重任在肩
黃奇帆表示,重慶建設結算類金融中心,既是國家定位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根據城市發展規律所作出的必然選擇。
一方面,國務院于2009年1月下發的《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重慶市加快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建設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
另一方面,城市的發展,必然要求發達的金融體系與之匹配。重慶是我國內陸唯一的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未來10年將形成1000平方公里、1200萬城市人口的城區規模。目前全球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不超過20個,這些特大城市形成了高度發達的工業、商業以及交通物流體系,並且都與發達的金融中心相關聯,很多城市如紐約、倫敦等,本身就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
黃奇帆認為,世界的金融中心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行政總部集中的金融中心。如北京,因為是首都,一定是中國的金融機構總部集中的金融中心。二是要素市場集聚的中心。如上海,國家級股票市場、外匯市場、石油市場、黃金市場、期貨市場,各種類型的要素市場聚集──一個國家基本上只有一個這樣的要素市場中心地。三是結算類金融中心。典型的如新加坡。新加坡沒有太多世界級公司的總部,股票市場影響也不夠大,但每年有一萬幾千億美元的金融結算業務。1千億美元有100億元人民幣的收益,1萬億美元就是1000億元人民幣的收益,新加坡憑金融結算業務每年能獲得1000多億元人民幣收益,而且幾乎不消耗任何自然資源。
香港是“三合一”──有大量亞洲地區的公司總部,有大量的要素市場,有大量的金融結算。紐約是世界級公司總部、世界級要素市場、世界級金融結算中心。
“在此格局中,重慶能做什麼?”黃奇帆表示,重慶的目標是結算類的金融中心──這是從國際分工的角度,因勢乘便找到的發展空隙,也是結合重慶的區位優勢以及金融與實體産業發展基礎和前景作出的選擇。
“銀證保”快速發展
黃奇帆表示,銀行、證券、保險加上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區域性要素市場,構成重慶推進金融結算業務的堅強支撐。
重慶銀行業今年貸款餘額在1.1萬億左右,GDP估計在7000多億,大體上是1.5:1;5年前這個比例是1:1,重慶的目標是達到2:1。目前,重慶這個比例排在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
“別小瞧這1.5,它是金融中心輻射、匯聚的表現。”黃奇帆表示,欠發達地區會出現每100億GDP,60億-70億貸款的情形;正常的省份貸款與GDP一般是1:1。重慶原來是1:1,現在有了集聚的跡象──有資金輻射出去,就會有資金匯聚進來,有進有出,形成中心。
為什麼有這樣的集聚?黃奇帆認為,一定有三個要素,一是資本回報率、貸款餘額、利潤率比較高,重慶已成為銀行業最能發財的地方之一。二是重慶不良資産率低,1萬億貸款餘額中,有87億不良資産,不良率1%不到,和上海、北京並列全國前三位。三是實體經濟結構要好,發展要健康,有一定的總部或者區域總部的特徵。
“國民經濟證券化,上市公司市值與GDP1:1比較合理。”黃奇帆説,5年前,重慶GDP達3000億元的時候,重慶上市公司總市值300億元;今年GDP大致近8000億元,重慶上市公司總市值會在3500億元─4000億元之間。5年漲10倍──GDP漲一倍多,證券化率超過40%,迅速發展。重慶的目標是用三五年的時間達到或接近1:1的水準。
此外,去年重慶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44.7億元,同比增長22%,增幅較全國水準高8.2個百分點,連續四年居全國前列。今年更快,前10個月已經達到282億元,同比增長35%,在西部地區處於領先地位。
非銀行金融機構良性互動
“我們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幫助其融通──光靠大銀行還不行,仲介橋梁,擔保公司、租賃公司等等都要發展起來。”黃奇帆表示,重慶正著力加快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大都是為中小企業服務。諸如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擔保公司、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各種各樣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汽車金融之類的各種商品融通公司主要都是為中小企業服務、為中低收入群體、為老百姓服務的金融機構。
這方面,重慶今年有幾個大項目。一是三峽擔保公司30億元資本金全部到位,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擔保公司。二是與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合作組建一個金融租賃集團,在全國設立幾百個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機構,但總部設在重慶,增強重慶金融資源輻射能力。三是5月已開張的崑崙租賃,投資60億元,中石油出54億元,重慶出6億元,重慶成為崑崙租賃公司總部,這個租賃公司也覆蓋全國。
區域性要素市場小步快跑
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離不開區域性要素市場的支撐。目前,重慶已建立土地交易所、聯合産權交易所、OTC櫃檯交易中心、藥品交易所、航運交易所、畜産品遠期交易等等。這些交易所或交易中心的運作,能實現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對西部大開發、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很好的平衡和補充作用。下一步,重慶要成為中國內陸的國際性結算中心。
黃奇帆説,貨物貿易進出口,中國現在每年約有1.1萬億美元貿易額,屬於常規結算,貿易雙方通過銀行直接結算,是點對點的關係;加工貿易是網路狀的,也有1萬億美元貿易額在中國,但結算中心在海外;現在又有第三種貿易電子商務,也有國際結算業務。重慶在加工貿易和電子商務國際結算上先行先試,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重慶已拿下惠普1000億美元加工貿易離岸結算業務,隨著重慶本土加工貿易的發展,這個結算業務還會進一步擴大。重慶設定的目標是,在今後兩年再引進兩三家跨國公司的離岸結算業務,形成兩三千億美元的結算量,折合成人民幣達2萬億元,重慶就建成了中國內陸的國際性結算中心。
網際網路網路購物的跨境交易也涉及外匯結算。重慶與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結算公司貝寶合作,建設了中國電子商務國際結算中心。“這個公司已經開張,目前,一年的結算量為100億美元,我們希望三五年後能達到500億美元。”
滬深股市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前十省區市
地區上市公司數量 總市值(億元)
廣東 311 33159.50
浙江 185 13495.89
上海 176 25789.49
江蘇 165 13465.51
北京 162 88637.78
山東 125 11350.93
四川 82 7844.98
湖北 73 5233.26
福建 71 6806.20
安徽 65 5381.78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報數據編輯室。數據截至12月17日。由於統計口徑差異,數據可能有誤差。
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仁元:
借力資本市場打造經濟文化強省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資本市場是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抓住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大好機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堅持‘境內與境外上市兼顧、主機板與創業板上市並舉、股票債券基金期貨協調發展’的方針,讓資本市場成為山東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打好高端提升、重點帶動、一體發展、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增收富民六大攻堅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由經濟文化大省向經濟文化強省的跨越。”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仁元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説。
中國資本市場20年來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山東作為經濟大省在利用資本市場發展方面也成績斐然。王仁元表示,山東歷來是資本的熱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山東就涌現出了渤海集團等一批國內最早的股份制企業。日,青島啤酒H股在香港上市,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同年8月,青島啤酒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山東省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此後,青島海爾、海信電器、晨鳴紙業、兗州煤業、山東黃金、中國重汽、濰柴動力等一批龍頭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截至目前,全省已有上市公司195家,上市股票206隻。其中境內125家、境外77家,募集資金已達2038.4億元,資本市場已具相當規模。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山東省上市公司在國民經濟中已佔據重要地位,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支撐力量。王仁元表示,大量直接融資不僅有效緩解了山東省經濟建設及發展的資金瓶頸制約,加快了山東省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而且推動了資訊、生物、醫藥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直接融資的放大效應,還引來了大批配套資金,對帶動全省相關投資、增加就業和拉動消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山東“轉方式、調結構”做出了重大貢獻。以今年前三季度的情況為例,山東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上市公司融資240.3億元,其中21家企業首發融資172.64億元,佔全部首發融資額的88%。
依託資本市場的支援,山東省上市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多年來一直是資本市場的“績優板塊”。上市公司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居全國前列。從2010年半年報看,全省111家境內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045.40億元,約佔山東省上半年生産總值18645.9億元的17%,成為引領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王仁元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山東也正處在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邁進的關鍵時期,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處在由經濟文化大省向經濟文化強省跨越的重要時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把資本市場放在戰略高度,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積極推進企業上市,推進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品質,充分發揮期貨市場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建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儘快把山東建設成為資本市場發達省份,以資本市場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王仁元指出,下一步,山東將把推動企業上市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措施,積極推動符合國家産業政策、規模優勢突出、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到主機板、中小企業板上市融資;重點做好創業板上市工作,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新資訊、新醫藥、先進製造和海洋科技開發等領域的企業,以及其他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成長性強的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借助資本市場,大力推進企業並購重組,增強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把上市公司重組與發展大集團、大公司結合起來,與發展支柱優勢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結合起來,加快優質資産向優勢上市公司集中。通過資産置換、股權收購、債務重組、整體上市,注入上下游産業優質資産或整合同類資源延伸産業鏈等途徑,推動産業集聚,促進産業升級,加快形成輻射面寬、競爭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提高山東省資産證券化水準。
在區域經濟振興中發揮資本市場先導作用,加快推進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王仁元指出,目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戰略也已上報國家,國務院已經確定將山東列入全國三個海洋經濟積極發展試點省份之一,這些重點區域規劃將成為未來山東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資本市場,著力加強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産業聚集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魯南臨港産業帶等的金融支援力度,努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目前,黃河三角洲産業投資基金已獲准籌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投資基金已經成立,資本市場對這些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的支援作用持續增強。
立足於“圍繞産業做金融、做好金融促産業”,産融結合,實現金融産業化,打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山東將充分借助製造業較發達的優勢,加快發展相關金融機構及産品,推動金融産業化發展,努力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要素市場。首先把發展股權投資作為拓展融資渠道、規範民間資本活動的重要途徑,促進股權投資市場快速健康發展。其次要大力構建金融要素市場,加快産權交易市場發展步伐,再次要大力推動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發展,推動城市商業銀行、地方法人保險機構加快發展,扶持期貨機構快速發展,重點支援省內證券公司全面發展,爭取5年內進入國內券商第一方陣。
強化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努力打造濟南、青島兩個區域性金融中心。將濟南打造成為黃河中下游地區在金融業資産規模、機構數量、業務種類、服務功能等方面突出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進一步發揮好青島的金融服務優勢,支援青島市大力發展藍色金融和財富管理業。
王仁元最後表示,過去二十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成績令世人矚目,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受益其中,站在新的起點上,山東將進一步利用好資本市場,在實現從經濟文化大省向經濟文化強省跨越的過程中,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祝願中國資本市場明天更美好!
新疆自治區主席助理、金融辦主任王會民:
創新金融風險處置模式做優做強新疆資本市場
曾因爆發“啤酒花事件”、“德隆危機”等重大金融事件而備受關注的新疆資本市場,今年又吸引了更多目光。不同的是,此次是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之後,中央集全國之力支援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新疆資本市場因此迎來了20年來最重要的發展機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助理、金融辦主任王會民,也是自治區應對歷次重大金融事件的危機處置領導小組成員,17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講述新疆資本市場的成長悲歡。
不能忘記“啤酒花事件”“德隆危機”的教訓
王會民説,2003年10月以來,新疆相繼爆發“啤酒花事件”、“德隆危機”、新疆證券公司經營風險等金融突發事件,對自治區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造成嚴重衝擊,金融生態環境迅速惡化。
“德隆危機”爆發後,一些金融機構出於自我保護開始搶收貸款或授權上收,這很快殃及到大量與德隆係無關的企業,使“貸款難”問題更加突出。自治區一大批企業因此限産停産,在建項目被迫停工,職工下崗,銀行不良貸款大幅上升。
據統計,2004年-2005年,新疆全區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較往年下降10個百分點,一些大的國有銀行出現負增長,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上升5.8個百分點,其中德隆係企業不良貸款佔到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的15.8%。
王會民説,回頭看啤酒花事件、德隆危機和新疆證券公司風險的根源,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深刻反思。一些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經營者缺乏有效的約束和監督。少數人在利益誘惑下,炒作股票、操縱股價,造成證券資産價格長期大幅下跌,資産急劇縮水,喪失償債能力,最終釀成嚴重的支付危機。危機事件的爆發,給自治區企事業單位、投資者帶來嚴重損失,給自治區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了嚴重影響。
“防範金融風險,必須從形成危機的源頭抓起,從每個市場主體抓起;要真正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意見》,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強管理,增強企業營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對股東的信託責任、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這些工作知易行難,我們任重道遠。”
創新市場化處置金融風險模式
讓王會民感到欣慰的是,在處理新疆系列金融風險過程中,由自治區政府主導重組了新疆屯河、天山股份、啤酒花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斬斷了上市公司擔保鏈條,徹底整治了“帶病”上市公司。
在金融風險處置中,自治區創新了市場化處置金融風險理念,在實踐中大獲成功,為國內處理此類金融風險提供了思路。
以新疆證券風險處置為例,新疆自治區主導創新市場化處置證券公司風險的新模式,是將新疆證券風險處置與宏源證券重組相結合。
自治區引進了中國建銀投資公司對宏源證券注資、重組,向新疆證券公司36家機構債權人出資設立的新疆凱迪投資有限公司注資2億元,凱迪公司持有宏源證券公司股票,條件成熟後擇機出讓股票,回收現金,最大化清償新疆證券公司機構債權。在完成個人債權收購和證券類資産轉讓後,新疆證券公司被依法實施關閉。
此次成功風險處置案例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積極評價,被認為是我國資本市場領域的一次“航太工程”。
新疆資本市場“十二五”:做優做強更健康
當前,新疆上市公司已成為加快新疆經濟增長、科技進步和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領軍企業,涌現出特變電工、新疆天業、金風科技等一批“名牌”上市公司,在促進農業産業化、落實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王會民説,近五年來,自治區金融辦與新疆證監局一起,積極推進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大力度地解決上市公司不規範運作問題、推進困難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系列措施的實施,大幅提高了新疆上市公司品質,不僅為上市公司再融資高過會率奠定了基礎,也推進了新疆資本市場發展步入良性高速發展的新階段。截至12月14日,本年度新疆企業在證券市場完成融資198.08億元,申報在審的再融資和IPO項目擬籌資額61.06億元。今年11月光正鋼構、新研股份的IPO獲得證監會核準(光正鋼構已于12月17日在深交所上市),使新疆上市公司總數達到39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7家,H股上市公司2家),列全國第16位。
“當前,自治區正在制定新疆資本市場“十二五”規劃,支援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健康發展。”王會民説,自治區正在實施資本市場“四個一批”工程。做強做優一批:加強對現有上市公司支援服務力度,提升上市公司品質,每年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再融資60-70億元,培育出5-10家資産規模和銷售收入雙超100億元的大型上市公司;上市發展一批:力爭每年新上市企業3-5家,每年從資本額市場融資20-30億元;籌備一批:力爭每年有5家左右的優勢企業達到上市條件;改造一批:力爭每年10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進入上市輔導行列。
此外,自治區將以金融辦(上市辦)為基礎,進一步健全完善自治區、各地州市多層次支援體系,把推動企業上市的工作效果納入各地州市的績效考核範疇。
遼寧省副省長陳超英:
促進地方經濟與區域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遼寧不僅是工業大省也是經濟大省,但要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遼寧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援。”遼寧省副省長陳超英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談到遼寧區域資本市場發展時,陳超英如數家珍。他説,截至目前,遼寧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05家,累計融資1861億元,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已達4500多億元,相當於遼寧GDP的29%左右。遼寧資本市場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華晨控股是我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業,錦州萬得是我國第一家登陸英國AIM市場的企業,忠旺控股在香港上市融資近百億港元,瀋陽新松機器人是境內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遼寧現有中天證券、大通證券、誠浩證券3家法人證券機構,7家期貨公司。大連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種已增至8個,實現了由單一農産品期貨市場向綜合性期貨市場的轉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塑膠期貨和油脂期貨市場,全球第二大農産品期貨市場。
陳超英説,裝備製造、鋼鐵、石化、農産品加工是遼寧的四大支柱産業,瀋陽機床、鞍鋼股份、遼通化工、獐子島等上市公司是這些行業中的傑出代表。資本市場不僅為這些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援,更促進了這些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也為這些優勢企業實施並購、重組創造了條件。2006年至今,遼寧省共有2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産業整合重組,交易金額累計達696億元。其中,裝備製造、鋼鐵、石化等行業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大規模整合,促進了産業集中度的提升和結構的優化。機器人、奧克化學等一批創業板企業的發行上市,促進了遼寧戰略新興産業的發展;圍繞資本市場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證券經營機構的發展壯大,帶動了遼寧高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今年遼寧GDP預計達1.75萬億元,每人平均GDP將超過5000美元。“十二五”期間遼寧經濟總量仍將保持13%以上的增長速度。陳超英説,“十二五”期間,遼寧的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産業結構等都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援。到2015年,遼寧將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50家,實現資本市場融資額1500億元,上市公司家數比現有總和翻一番以上,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將是“十一五”期間的3倍,資産證券化率將進一步提高,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達500億元。要把大連商品交易所建設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衍生品交易市場,把瀋陽、大連産權交易所建設成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産權交易市場。
陳超英強調,“十二五”期間,遼寧將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大力推進大中型企業在主機板市場發行上市,扶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積極推動具有自主創新能力、高成長性的企業到創業板上市。
加強與境外證券交易所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優質企業到國際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支援上市公司通過並購、資産置換、整體上市等方式,優化股權結構、資産結構,促進優質資産向優質上市公司集中。二是繼續推動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推動重點行業的骨幹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産支援證券等。加強中小企業發行企業集合債券融資的指導工作,增強中小企業融資能力。三是大力發展産業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各類基金,鼓勵國內外股權投資基金參與遼寧重點項目建設。針對現代製造業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特點,推動設立沿海經濟帶、瀋陽經濟區産業投資基金和環保、能源、交通等專項産業投資基金。四是穩步推進區域産權交易市場建設,支援瀋陽、大連産權交易所不斷完善運作機制,擴大服務規模,充分發揮市場功能,繼續增加交易品種,擴大交易量,鼓勵和支援産權交易市場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向市場化、綜合化、區域化發展,帶動相關産業集群的發展。
陳超英説,遼寧地方經濟的發展要與區域資本市場發展形成良性互動,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瀋陽經濟區一體化、遼西北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突破等戰略的實施,需要資本市場強有力的支援。同時,戰略實施過程中也會涌現出一批優秀企業。這將為區域資本市場發展提供豐厚的優質資源。
廣東省副省長宋海:
借力資本市場推動“廣東創造”
廣東是全國經濟大省,也是金融大省、資本大省。20年來,廣東資本市場經歷了從粗放發展到風險積累、發展緩慢,再到科學發展的歷程。風雨之後,已現彩虹。
2004年,廣東高規格召開全省發展利用資本市場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金融産業,加快建設金融強省,努力推進廣州、深圳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爭取用3-5年時間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資本市場最發達的地區之一。2007年,廣東制訂了《廣東建設金融強省“十一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金融産業,加快建設金融強省的總體規劃和戰略措施。2008年以來,廣東抓住國家編制《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年)》的機遇,將廣東發展金融産業的構想上升為國家戰略,積極建立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進粵港澳金融交流合作,廣東金融已進入科學發展、快速發展的軌道。
廣東省副省長宋海表示,廣東將繼續把資本市場作為廣東現代産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投融資平臺,構建自主創新及現代産業體系金融支援系統,促進廣東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支援主業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各類企業改制上市,支援運作規範的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加快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競爭力的大型上市公司,推動從“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轉變。
金融大省資本市場發展迅速
談到廣東資本市場的發展,宋海表示,廣東省委、省政府于2004年就明確提出,大力抓好企業股份制改造,積極培育新的上市公司,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上市公司發展環境,支援上市公司優先發展,通過資本市場培育一批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帶動廣東電子資訊、家用電器、建築材料、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生化制藥、能源交通、金融證券等主導産業群的形成和發展,促進廣東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建立和完善資本市場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實力雄厚、管理規範、綜合競爭力強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期貨公司和其他證券仲介服務機構。
宋海還列舉出一系列有説服力的數字。年,廣東連續三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數均居全國首位,分別達到22家、25家和37家,分別佔全國18%、32%和32%。2010年以來新增A股上市公司更是達到了61家,佔全國37%。截至日,廣東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11家,是全國上市公司最多的省份,比2003年底的142家增加了169家,增幅達119%,居全國首位;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3萬億元,比2003年底的5470億元增長了5倍。其中,廣東省共有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124家,佔全國的23.8%,2008年超過江蘇後躍居全國首位。創業板推出以來,廣東省掀起了企業改制上市的新一輪熱潮:在首批103家創業板申報企業中,廣東就佔了30家;創業板開板之日,南風股份、億緯鋰能、華測檢測成為28家首批登陸創業板中的3家廣東企業。目前,廣東省共有創業板上市公司40家,佔全國的27.2%,超過北京躍居全國第一位。此外,廣東共有證券公司22家,期貨公司25家,交易量達37.6萬億元;基金公司19家,共管理基金280隻,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萬億元,市場份額佔全國的43%。
同時,廣東積極利用區位優勢加強粵港澳在資本市場上的合作,促進三地資金、資訊、技術、人才的資源共用。大力推進廣東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赴港上市融資,充分利用香港資本市場融通外資,並推動廣東企業“走出去”進入國際市場;積極支援廣東和香港兩地金融及專業機構互設分支機構。充分利用香港、深圳的證券市場資源,推動區域內産權交易市場的整合。目前廣東共有超過100家企業在香港和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廣發證券等9家證券基金公司和金融期貨公司在香港設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
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對於廣東省資本市場建設的規劃,宋海説,廣東在2007年已確立加快發展金融産業,建設金融強省“三步走”的目標:到2010年,全省上市公司市值達到2萬億元以上,直接融資比例達到30%;到2015年,上市公司市值達到4萬億元以上,直接融資比例達到40%;到2020年,全省金融産業各項主要指標繼續增長,具有廣東特色的地方金融市場體系比較健全。與香港緊密聯繫、輻射泛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區域金融中心地位與作用得以確立。
宋海表示,“十二五”期間,廣東發展的關鍵是實現資本市場發展與地方經濟、縣域經濟、民營經濟、農村經濟等各項發展相銜接,實現金融創新與産業優化升級良性互動。“十二五”期間廣東將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深化産權制度改革,推動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加快國有資本流動、重組,積極引進民營、外資戰略投資者。重點支援對本地經濟發展全局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民營企業、支柱産業中的骨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改制上市。推動廣東上市公司進行分類調整和兼併重組,加快優質資産向優勢上市公司集中,並積極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民營、外資和國有企業參與上市公司兼併重組,加快培育一批龍頭上市公司;支援主業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強和運作規範的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加快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競爭力的大型上市公司。
作為建設金融強省的戰略措施,廣東將進一步加快廣州、深圳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大力支援廣州、深圳發展股票、債券、外匯、票據、保險、基金等金融證券市場和其他産權交易市場,加快完善金融證券市場體系,不斷優化金融環境,大力推進廣州、深圳的金融創新,帶動全省資本市場梯次發展。
廣東是全國最早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的地區。宋海表示,“十二五”期間,廣東要加快構建起廣東現代産業體系金融支援系統,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促進廣東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通過支援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成長性強的企業進軍資本市場,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帶動相關産業蓬勃發展,促進和加快廣東的産業升級,推動從“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轉變。
湖北省副省長趙斌:
優化資本市場生態環境促進湖北經濟快速發展
從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立至今,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伴隨中國經濟一起成長,也為助推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湖北作為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近年來如何利用資本市場推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對未來的資本市場建設,湖北有什麼樣的戰略謀劃?傳承荊楚文明的湖北省在資本市場生態建設方面有哪些思考?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趙斌。趙斌表示,短短二十年,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風雨兼程、一路凱歌,現已成為一道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成長的靚麗風景線。中國資本市場正處於向上生長的青春期,生機無限,未來必將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趙斌説,湖北經濟過去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受益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壯大。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金融生態環境和資本市場建設,在加快發展資本市場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與此同時,作為傳統的工農業大省,湖北經濟結構調整任務重,産業升級空間大,湖北將抓住國家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機遇,充分發揮湖北的創新資源優勢,加快實現湖北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湖北經濟大發展。
打造“綠色通道”直接融資取得新突破
資本市場建設,地方政府大有可為。趙斌介紹説,近年來,針對資本市場建設不夠、政府主導作用發揮不夠的突出問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建設,分析形勢,厘清思路,從戰略的高度,明確提出要把促進資本市場發展作為推動湖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自2008年起,湖北省每年都召開高規格的全省資本市場建設工作會議,召集各市州政府主要領導、上市公司和重點擬上市公司負責人參加會議,總結工作,交流經驗,找出問題,研究對策,明確任務,不僅增強了全省上下推進資本市場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針對性,而且資本文明觀念明顯增強。
湖北省充分發揮政府在地方資本市場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政府主導、有所作為、大力推進企業上市的思路,不斷建立和完善促進企業上市的工作制度,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企業上市的若干意見》,建立了湖北省企業上市工作綠色通道制度,成立了以省政府領導任組長的省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和省並購重組領導小組,省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促進企業上市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鼓勵、扶持、服務優質企業上市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專門為後備企業開闢了“綠色通道”,減少審批環節,對成功上市的企業給予獎勵、降低企業上市申報成本等。
趙斌還介紹,除推進企業上市融資之外,著力推動市場化的並購重組,不斷壯大上市公司規模,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優化,也是湖北省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舉措。
總的來看,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兩年全省資本市場發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資本市場已進入良性快速發展軌道。尤其是在2009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中,企業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全省企業上市和直接融資達到歷史高水準,共有10家公司(其中境外2家)通過發行審核或上市。其中,創業板上市4家,居全國前列,取得自2004年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以來的最好成績。目前,全省境內上市公司已達到73家,位居全國第八位,中部地區第一位。納入省級上市後備資源庫的企業300多家。全省證券期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省內證券期貨公司資産品質得以提高,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申辦“新三板”引領自主創新
被譽為“中國光谷”的東湖高新區被批准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湖北的光榮使命,也是湖北加快發展的又一重大歷史機遇。趙斌介紹説,湖北省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豐富企業投融資渠道,把武漢建設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東湖高新區是繼北京中關村之後國家批准設立的第二個自主創新示範區,在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背景下,湖北積極爭取將東湖高新區納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進而完善湖北資本市場體系,促進湖北經濟結構升級,這是“十二五”期間湖北省委、省政府一項非常重要的戰略任務。
“武漢市是全國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兩院院士數量、研發人員數量、研發機構數量也在全國名列前茅,是國家創新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東湖高新區也有為數眾多的創新性中小企業,這也是將東湖開發區納入‘新三板’市場的重要優勢。”趙斌認為,設立“新三板”,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湖北省的科教優勢,將科教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一方面在主機板、中小板及創業板之外,力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中取得先發性優勢,大力推進創新成果産業化和智力資源資本化,眾多具有自主創新能力但又暫時不滿足上市要求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通過“新三板”市場融資,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産業升級。
趙斌介紹説,武漢已把東湖高新區的規劃範圍擴大到508平方公里。湖北將舉全省之力,著力把東湖高新區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新園區、全國高新園區的排頭兵,為國家實施自主創新戰略探索新鮮經驗,發揮示範作用。
除此以外,湖北還申報將襄陽市高新區納入“新三板”擴大試點範圍,同時加快以光谷産權交易所為核心的産權交易機構整合重組,儘快形成立足武漢城市圈、面向全省、服務全國的多功能、多層次的綜合性産權交易市場,積極開展未上市中小企業股權流通市場建設試點準備工作,積極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培育和建設。
優化區域資本市場生態環境
趙斌説,資本市場生態環境是影響資本市場發育成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有助於資本洼地的形成。隨著中部地區在全國經濟格局中地位進一步加強,湖北在中國經濟版圖上份量更顯突出,內生型和外向型的雙重優勢愈顯突出,為湖北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形成了良好的外部支撐。儘管湖北在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著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後、直接融資比例偏低、開放程度不夠、經濟資本化率相對較低等問題,資本市場建設依然面臨著繁重的任務。
營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文化建設。倡導資本文明,優化資本市場生態環境,是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引導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誠實守信、規範經營,注重回報投資者。既要注重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地方經濟,同時也不能忽視投資者這個資本市場的基石。投資者是資本市場之源,只有這個源頭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各方利益形成良性互動,上市公司和地方經濟才能夠更好發展。
另一方面,全省上下要形成崇尚競爭,鼓勵創新,崇尚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業機制和人文環境,形成資本市場的“洼地效應”,讓湖北成為投資者、創業家的樂土;人人維護和珍惜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個個唾棄破壞資本市場生態的行為。積極引進産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等風險資本對本土上市後備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建設富有活力的湖北資本市場生態系統。
趙斌最後表示,湖北是發展資本市場的肥田沃土。未來的十年,是中國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站在新起點上,湖北將抓住機遇,進一步倡導資本文明,優化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大力促進企業上市,為中國資本市場源源不斷輸送優質資源,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豐厚的回報,讓現代資本文明在荊楚大地上煥發異彩,推動湖北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為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祝願中國資本市場大發展,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為中國振興崛起貢獻力量。
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
構建中西部資本市場高地促進四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中國證券報記者:過去五年,特別是2008年至今,四川資本市場經受住了“512”特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機的雙重考驗,逆勢而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請您介紹一下近年來四川資本市場發展的基本情況。
黃小祥:2007年至2009年,省政府集中出臺了《關於加大企業直接融資力度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意見》、《四川省擴大直接融資三年(2008年─2010年)規劃》和《關於進一步做好支援企業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了我省資本市場發展的戰略規劃、支援政策和工作措施。從近年的工作效果看,全省融資規模逐漸擴大、上市公司運作品質明顯提高,證券期貨機構實力在規範中日益增強,資本市場已發展成為我省民間投資、産業振興、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力。
特別是近三年來,我省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發展創歷史最好水準,圓滿完成了預期目標。
具體來講,一是直接融資取得長足進展,完成上市公司100家的目標。2008年至今,25家企業實現首發上市,全省上市公司總數達90家,若扣除吸收合併、遷址到省外、A+H、退市的因素,累計上市公司數達102家,實現了100家的目標。3年來,四川企業從資本市場累計實現直接融資近600億元,超額完成400億元的既定目標,超過前17年直接融資的總和。
二是證券期貨機構實力日益壯大,市場規模排名中西部第一。截至2010年10月末,四川轄區共有4家證券公司,198家證券營業部,其中轄外公司在川營業部115家,營業部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六,國內知名證券公司均已在我省設營業網點或區域性投資總部。
三是上市公司整體品質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強。近年來,上市公司實現了較快發展,整體經營狀況和盈利狀況明顯改善。全省上市公司已覆蓋了電子資訊、裝備製造、能源電力等我省“7+3”産業規劃中的各重要領域,形成了東方電氣、攀鋼鋼釩、四川長虹、五糧液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按日收盤價計算,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公司達18家。
四是資本市場的功能逐步得到全面顯現,在我省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近幾年,我省利用資本市場這個平臺,做大做強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促進了産業集中,培育了優化産業集群,優化了産業結構。此外,我省有創業板上市公司6家,排名全國第6位。這使得大量新興産業和高科技創新性企業受到風險資本和社會資本的青睞,促進了我省新材料、新能源、電子資訊、生物制藥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我省高新科技園區的發展。
中國證券報記者:四川資本市場取得目前成績,有哪些政策和制度保障?給四川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積累了哪些有益的經驗?
黃小祥:過去幾年,我省的資本市場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規範和培育市場主體,維護市場健康發展,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為著力點,資本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推進我省經濟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四個方面的努力。
在多方合力上,加強了組織領導和政策支援,形成強力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基本格局。省委、省政府一貫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省級財政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對達到上市條件企業和通過上市審核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和200萬元的補助,省級有關部門從財政、稅收、土地、信貸等方面給予了具體優惠和政策扶持,開闢了綠色服務通道;同時,各市、州政府也積極將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推出了企業上市配套扶持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蔡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系统提速精灵 v5.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