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氯霉素醇溶液液”如何处理?(关于药学、...

苯甲酸的性质苯甲酸乙醇溶液为什么逐渐变黄?_百度作业帮
苯甲酸的性质苯甲酸乙醇溶液为什么逐渐变黄?
苯甲酸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别名:安息香酸 分子式 C7H6O2;C6H5COOH 外观与性状 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 分子量:122.13 蒸汽压:0.13kPa/96℃ 闪点:121℃ 熔点:121.7℃ 沸点:249.2℃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 密度:相对密度(水=1)1.27;相对密度(空气=1)4.21 稳定性:稳定 主要用途: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也作为钢铁设备的防锈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本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530mg/kg(大鼠经口);2370mg/kg(小鼠经口);500mg/kg(人经口);人经口6mg/kg最低中毒量,可有皮肤损害.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气相色谱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气相色谱法(GB/T6,食品)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防酸碱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氮.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测定雪碧中苯甲酸含量实验方案(滴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测定雪碧中苯甲酸含量实验方案(滴定)
化​学​实​验​方​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及其在奶牛体内的药动学和牛奶中残留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及其在奶牛体内的药动学和牛奶中残留研究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Ⅰ号针:黄体酮与苯甲酸雌二醇;Ⅱ号针:利血平)中黄体酮的稳定性、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黄体酮在牛奶中的残留和消除规律。
1.根据《中国药典》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及黄体酮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本次试验对供试品中黄体酮进行了加速试验、光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及经典恒温热加速试验。结果表明,本品经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各项指标与0月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在光加速试验条件下,黄体酮对光不稳定。经计算求得,室温25℃时黄体酮的分解速率常数K为9. min-1,其分解10%的时间为2.16年。结果显示,结合注射液中苯甲酸雌二醇和利血平的稳定性试验结果,“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在避光、室温条件下贮存,将其有效期定为2年。
2.试验前,对奶牛进行摘除卵巢手术,术后30 d单剂量肌肉注射“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Ⅰ号针(含黄体酮与苯甲酸雌二醇),120 h内不同时间15次颈静脉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黄体酮浓度。结果表明,黄体酮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属于有吸收因素二室模型,其药-时曲线方程为C=5.1t + 1.1t–6.8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如下: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81.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30.5)ng·mL-1·h,达峰浓度(Cmax)为(3.798±1.083) ng/mL,达峰时间(Tmax)为(8.0±1.9)h。结果显示,黄体酮在奶牛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
3.对不孕奶牛注射“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开始产奶时间即为第1天,每天定时采集奶样至第35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奶样中黄体酮含量。结果表明,第9天后,诱导乳与商品乳中黄体酮含量差异不显著,8 d以内的奶不能供人饮用。制定出黄体酮的弃奶期为8 d。结果显示,结合牛奶中苯甲酸雌二醇残留测定结果(弃奶期为18 d,另见苯甲酸雌二醇残留研究),为保证奶制品的安全,将“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弃奶期确定为18 d。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S859.79【目录】:
ABSTRACT6-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6
1.1 奶牛不孕症概述12-16
1.1.1 奶牛不孕症的原因12-14
1.1.2 奶牛不孕症的危害14-15
1.1.3 奶牛不孕症的防治15-16
1.2 不孕奶牛催乳技术16-18
1.2.1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成分17
1.2.2 不孕奶牛的选择条件17
1.2.3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使用方法17
1.2.4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效果17
1.2.5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17-18
1.2.6 应用“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的注意事项18
1.3 黄体酮研究进展18-22
1.3.1 黄体酮的理化性质19
1.3.2 黄体酮的生理功能19-20
1.3.3 黄体酮在临床中的应用20-21
1.3.4 血液和乳汁中黄体酮的检测方法21-22
1.4 兽药残留概述22-26
1.4.1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23
1.4.2 兽药残留的危害23-24
1.4.3 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24-26
第二章 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26-39
2.1 试验材料26
2.1.1 试验仪器26
2.1.2 试剂及药品26
2.2 试验方法26-28
2.2.1 检测项目26-28
2.2.2 稳定性试验28
2.3 结果与分析28-34
2.3.1 黄体酮检测波长的确定28
2.3.2 黄体酮的液相色谱图28-29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29-30
2.3.4 精密度试验结果30
2.3.5 回收率试验结果30
2.3.6 黄体酮含量测定30
2.3.7 稳定性试验结果30-34
2.4 讨论34-35
2.4.1 含量测定方法中流动相的确定34
2.4.2 黄体酮注射液的稳定性34-35
2.4.3 有效期的确定35
2.5 小结35-39
第三章 黄体酮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39-45
3.1 试验材料39-40
3.1.1 仪器与设备39
3.1.2 试验动物39
3.1.3 试验药品与试剂39-40
3.2 试验方法40-41
3.2.1 给药方法40
3.2.2 血样采集及处理方法40
3.2.3 血清样品的测定40-41
3.3 结果与分析41-43
3.3.1 黄体酮RIA 反应剂量曲线的制作结果41
3.3.2 奶牛血清中黄体酮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41-43
3.3.3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43
3.4 讨论43-44
3.4.1 试验动物的处理43-44
3.4.2 测定方法的选择44
3.4.3 黄体酮在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44
3.5 小结44-45
第四章 黄体酮在牛奶中残留的研究45-51
4.1 试验材料45-46
4.1.1 试验仪器与设备45
4.1.2 试验动物45
4.1.3 主要药品与试剂45-46
4.2 试验方法46-47
4.2.1 给药与奶样采集46
4.2.2 奶样中黄体酮含量的测定46-47
4.2.3 奶牛弃奶期的确定47
4.3 结果与分析47-49
4.3.1 黄体酮 RIA 反应剂量曲线的制作结果47
4.3.2 不孕奶牛催奶成功后所泌乳汁中黄体酮含量的测定结果47-49
4.3.3 黄体酮弃奶期的确定49
4.4 讨论49-50
4.4.1 奶样的处理49
4.4.2 检测方法的选择49-50
4.4.3 奶样测定结果50
4.4.4 “不孕奶牛催乳注射液”休药期的确定50
4.5 小结50-51
参考文献52-56
作者简介5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立法,张洪玉,李双田,顾金兴;[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3年01期
董金莲;徐有盛;;[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年06期
张玉强;[J];四川农业科技;2000年06期
庄海荣;[J];农技服务;2004年05期
候广福;[J];农村新技术;2001年05期
庄海荣;[J];畜禽业;2004年01期
张新福;;[J];中国奶牛;1986年04期
孙志强;[J];新疆农业科技;1995年02期
黄静宇,郝悦学;[J];养殖技术顾问;2004年01期
黄冻;李引乾;张海亮;梅雪洁;庞利娜;杨烨;韩冰;;[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跃;张玉;;[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曹凯军;田真;高继伟;冯英;;[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A];中国牛业高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王文义;史泽根;冯全福;马卫华;;[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倪志江;高振江;李伟;;[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罗伯特·华森;;[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王建平;王加启;;[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邱昌功;;[A];2010中国牛业进展[C];2010年
艾晓杰;;[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汪博;;[A];2010中国牛业进展[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伟;[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N];湖北科技报;2009年
张五四;[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1年
杨晓利;[N];山西科技报;2000年
刘钢;[N];山西科技报;2004年
郝德权;[N];山东科技报;2001年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 王赞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张五四;[N];农民日报;2009年
杨志华 通讯员
金吉鑫;[N];农民日报;2009年
庞汉卿;[N];农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峥嵘;[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许金俊;[D];扬州大学;2004年
柴春彦;[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刘东明;[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乔良;[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许庆方;[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梁建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王梅;[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张进隆;[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牛淑玲;[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冯晓琼;[D];吉林大学;2007年
陈建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孙卫平;[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刘宏峰;[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夏耘;[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王长宏;[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任海军;[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陈斌;[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闫清波;[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霉素醇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