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写一份心理留学文书集萃的,自己英语能力...

要去加拿大留学,要求写一份学习计划书_百度知道
要去加拿大留学,要求写一份学习计划书
加拿留读初要求写份习计划书表明自加拿习目标及历业带机遇英文都
谢谢沙发答者我弄错读初初毕业高
读高要业类计划家钱并且足够支持读高、本科、硕士...等便签证习计划类其实神我说签证官根本信习计划内容比说习完立即给拒签理由:移民倾向签证官关两条件:家经济情况、习绩建议:考雅思准备200W存款张简单习计划足打签证官给签证
其他类似问题
加拿大留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未完九制义务教育申请自费留所能加拿留初
《新学期新起点》 同学们,新学期刚刚开始,我送你一句英语格言,译成中文意思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祝你从第一课开始就抓紧学习。 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有一个“吃烧饼”的笑话:一个人肚子饿了,吃了一个烧饼没有饱,再吃一个还没有饱,吃到第三个才觉得饱了。 他说:早知道吃了这个烧饼就能饱,我就不吃前面那两个了。你一定会觉得他说的是傻话,没有前面那两个烧饼垫底,光吃最后一个烧饼怎么能填饱肚子呢? 可是,同学们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平时,特别是新学期的开始,什么也不在乎,等到快考试了才着急起来,拼命开夜车,学习成绩当然不理想。这样的同学,不是有一点像那个重视最后一个烧饼的人吗? 不要以为现在刚开学,时间还很多,反正来得及。要知道,我们学习的是科学。科学是有严密体系的,是一环扣一环的。今天有今天的学习任务,明天有明天的学习任务,你今天的功课学不好,就会影响明天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背着欠帐过日子,使“包袱”越背越重,到头来后悔莫及。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是啊,日月匆匆,过了今天,就是明天,过了明天,又是明天,到底有几多明天呢?郭沫若曾说过:“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生命。”然而,恰恰相反,时间对有些同学来说,就像那日历,撕了这一张还有下一张,撕光了这一本还有一下本,整日是天也昏昏、地也昏昏,抄作业,闹着玩……于是,在天昏地暗之中,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 我亲爱的同学,新的学期开始了,别再犹豫,别再沉沦,快振作起来吧!要知道你的生命的日历早已被你白白地撕去了许多;要知道,新的学期要有新的起点,别再浪费时间,快快振动作起来吧! 同学们,用你的成绩来证明你的与众不同;用你的行动证明你关心与爱护我们的集体;用你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来赢得别人的尊重。 我始终相信,你们会做的更好。 -------------------------------------------------------- 当日历一张张地撕去,9月1日款款走向我们.告别了暑期的放纵与自由,新学期将我们领进知识的殿堂.在过去的学年里,我们也许得到了些什么,又也许失去了什么,但是,新的学期将把曾经的过错与傲人的成绩一并埋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新的学期中,我们不会为了那次考场上的失误而沮丧,也不会为了昨日那张成绩单上的优而骄傲。一切将要展开新的一页,我们忘了痛苦,忘了喜悦,冲吧!在知识的沙滩上求寻那一个个灿烂绚丽的贝壳,也许,寻求是艰辛的,但当我们在得到贝壳时的心情,一定是快乐的.冲吧,勇士,在你的大后反方,有一群人在看者你,无谓的勇士,用你们战胜后的勋章去告诉他们,你,是最棒的! 莫泊桑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灭了或实现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新春就是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让我们憧憬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人生哲理 忠诚:是建筑人生大厦的基石。 信任:是酿造友谊之蜜的花朵。 理解:是沟通心灵闲的桥梁。 勤奋:是事业成功的忠实伴侣。 毅力:是开拓世界的利剑。 理智:是抚御灾难的铜墙铁壁。 追求:是充实生命的必然途径。时间就像那无情的流水,流去我在小学里的五年光阴。转眼寒假又将成为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仔细的回想,过去的五年里,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难道真要这样,流给母校的是一片空白记忆吗?不,我希望,在小学生活的最后半年里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在这半年里我一定要珍惜每一秒时间,争取不让自己有荒度的一刻。 新学期到了,那么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打算,我的打算又是什么呢?其实,我的打算和别人一样,就是要在新的学期里努力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要积极发言。不仅如此,还要经常参加各类活动,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还希望自己能在毕业考试上考出好成绩。我知道,要做到这些是很难很难的,但是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退缩,那这些又将变得非常容易。 我想,人的希望是会随时改变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的希望也是不同的。在新学期里,我的希望是永远记住母校,因为这毕竟是我生活了六年的小学啊!同时,我也希望能在这最后的半年里为我亲爱的母校做一点事情,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我想,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做这件事的。人在一生中,不管他成为了什么,是名人,或是伟人,还是极平凡的普通人,都会永远记住自己的母校,都对他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情,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我知道,每个人心里想的是不一样的,因为,人各有志,目标不同。如今我渐渐长大了,我的新目标不是做什么伟人,也不想当什么艺人,更不是成为科学巨人。而是长大后考上一座较好的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不平凡的事,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已经足够了。 新学期里人人都有新打算,你一定也和我一样吧!让我们大家在新学期里携起手来,共同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吧! 我们是孕育绿色生命的团队 我们是充满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我们谱写全面发展的动人旋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伴随着短暂的寒假生活已经过去,新的学期已经到来,我们满载着2005丰收的喜悦,步入了满怀憧憬的2006,我们又将投入到紧张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中。 我们要定好目标,执着信念,永不言败,一起因目标而努力,因梦想而精彩,塌塌实实地一步步走下去。固然,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羡慕、钦佩,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塌实地朝着宏伟的目标迈进。 新学期,无疑也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园地,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荣誉的桂冠往往要荆棘编就,成功的道路往往由汗水铺通,征途决非一帆风顺。它需要忠贞不渝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热情,脚踏实地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攀登。所以,要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决心学习的人,得有经受磨练的思想准备,要有高远的志向,要有学习的热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把坚韧不拔的毅力体现在学习之中! 我们还应该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手捧崭新的课本,听着老师的教诲,同学们,我们是否想到了我们正受到社会各界给予我们的帮助及关爱呢?我们的老师、父母以及社会上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都默默地关注着我们,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的古训: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不断发扬和继承! 新学期,新征程,新面貌,此时此刻,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都充满着奋进的激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让我们把握住2006这个美好的春天,把理想化为宏图,把计划付诸行动,荡起理想的双桨,与学校同舟共济,破浪前行,展现学子的风采,奉献青春的智慧。 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 天才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所研究的那门学科上的最高能力。----巴甫洛夫 天才不过是不断的思索,凡是有脑子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人才。----罗曼 罗兰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别林斯基 青少年时代,是人的大脑细胞这种“零件”效率最高的时代,一定要好好学习,遇到问题,不论是什么名家讲的,要敢于问个为什么,敢问前人没有问过的问题。 ----别林斯基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过去,迎来的是一个美好的秋天.时间飞逝 停泊在港湾的小船已经出航,驶出了平静的港湾 驶进了中学的海面。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来到了素未谋面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征途. 在过去的旅途中,无论你是否拥有过欢笑,拥有个阳光,这都已成为永远的记忆,加上一把锁将它封闭起来吧!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旅途,新的梦幻,新的生命正在破土而出,面对这一切,我们该怎么办.由于现实的残酷,我们将化身为一个个骑士,抹掉胸口上的创伤,擦掉昔日的荣耀,拿上我们的曾经的利器,整装待发,新学期的目标是我们新的征途的开始!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过去,迎来的是一个美好的秋天.在这丹桂飘香,金秋收获的季节里,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又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征途. 在过去的旅途中,无论你是否拥有过欢笑,拥有个阳光,这都已成为永远的记忆,加上一把锁将它封闭起来吧!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你看见了吗?新的生命正在破土而出.由于现实的残酷,我们将化身为一个个骑士,抹掉胸口上的创伤,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新学期的目标你确定了吗? 也许你的目标是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也许你的目标是追赶上某位同学,目标可以不同,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更重要的是有了目标后,我们一定要为此付诸行动,全力以赴,这些没有必要拿张纸唰唰大笔抹几下,但是在你的头脑中一定得有个奋斗目标,有个全套打算,没有目标就是没有终点,一个连自己终点,都不知在哪里的人,将如何完成这段旅程,当然这一路不会是一帆风顺,它总会有让你黯然流泪的时候,不过阴天之后总会是晴天的,因为你是一个骑士,拥有骑士精神,勇敢的骑士,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 那么,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共同探索未知世界,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进! 弗兰克林说过:“有非常之胆识,始可做非常之事业”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 写一篇好的作文 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唱一支动人的歌曲 打一场漂亮的球赛 都是我们中学征途中的一次次成功。成功中是我们的喜悦,成功背后是我们辛勤的汗水,没有耕耘就哪有收获 没有付出哪有所得。因此,对于即将升入高中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充实自己,把自己的理想变为势不可当的动力! 同学们 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在绚丽多彩的中学航行中 也许会有坎坷 艰险 但我我坚信 在我们敬爱的老师舵手的指挥和操纵下 我们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 避过所有的浅滩 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们即将充满激情,踏上征途.未来是我们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高手用英语写一份出校住的申请书...
在沪江关注能力英语的沪友xiacanyu1211遇到了一个关于写作的疑惑,并悬赏100沪元,已有3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疑惑描述:
有一个朋友在印度念书...不想住学校宿舍,想去校外住...需要一份英文的家长申请书...请英语高手帮帮忙~
称呼是 尊敬的GCC校领导
大意如下:
一 、我同意我的女儿XXX外出住宿
二 、借住于校外宿舍
三 、有血缘关系的亲友在外照顾
四 、安全自负
再加一些客套话~内容可以丰富一些~上面只是大意~~用英文~~
唉~本人英语水平有限~希望各位高手帮忙~~
最佳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相关讲解
称呼是 尊敬的GCC校领导
大意如下:
一 、我同意我的女儿XXX外出住宿
二 、借住于校外宿舍
三 、有血缘关系的亲友在外照顾
四 、安全自负
Respected GCC leaders,
Thank you for your full consideration for my daughter. As her parent, I feel rather assured to have my daughter there.
After thinking over my daughter XXX’life and study, I make a decision to let her living in the dorm outside school.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of my decision is that we have relatives to take care of her and look after her.
We will take responsibility on our own
as for her security issues.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really careful work and responsibility! Wish you a smooth work and happy day!
XXX’s mother
—— aixiaodeyu
Dear GCC leader,
Thank you for taking time off your busy schedule to read this letter.
I am writing this requisition to express my decision to let my daughter xxx, a student in your school, to live off campus and to ask for your approval as well.
We’ve found a suitable dorm outside the school and my relatives have promised to take care of XXX when she’s in the dorm. Therefore, GCC is completely out of charge of my daughter’s safety while she’s off campus.
We are quite optimistic about her living outside and willing to accept GCC’s inspection about the formalities.
Thanks again for your full consideration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approval.
Yours sincerely,
—— cclikegarfie
, I agree with my daughter XXX out accommodation
Second, lodge in outside the dormitory
Three, are related by blood relatives and friends outside care
Four, safety conceit
—— 君子兰b
相关其他知识点
CopyRight & 沪江网 2015&一位获全额奖学金到北美留学的学长花四天写下的东西【无老师力荐】 - 无老师私塾英语网
一位获全额奖学金到北美留学的学长花四天写下的东西【无老师力荐】
摘要: 无老师题:特别喜欢这里的一段话,“大学生群体,包括一部分硕士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茫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未来的路在哪里。年轻人不可能一下子就知道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是什么。体会、比较、最终确定自己的路,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人主动思考,所以能比较早地知道自己未来该做什么; ...
无老师题:特别喜欢这里的一段话,“大学生群体,包括一部分硕士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茫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未来的路在哪里。年轻人不可能一下子就知道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是什么。体会、比较、最终确定自己的路,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人主动思考,所以能比较早地知道自己未来该做什么;有的人却没有方向意识,懒于思考、回避问题,或者盲目缺乏自信,于是随波逐流,这也做那也做,甚至消沉堕落下去,三晃两晃就到了成家生子的年龄,才赫然发现青春将尽,早已错过成功良机,只能沦为平庸者了。”从这段话能看出来,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每一位考友们一点前路的提示。
————————————————————————————————————————————
本人2009年从西电硕士毕业。
从考研(本科是外校的)、读硕士,到现在加拿大读博,时间飞逝。
发此文,希望西电有更多有志于出国做科研的同学,能早日实现梦想!
漫漫寄托路:七年回首
七年过去了。从高考的失意,到本科的奋发;从考研的决绝,到寄托考试的煎熬;从做工程的懊悔苦闷,到做科研时的幡然醒悟;从申请出国时的放手一搏,到姗姗来迟的加拿大全奖博士offer,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这一路上,拿全奖到北美读博深造一直是我的梦想。面对困难和绝望,我苦闷过也颓废过。但无论希望多么渺茫,我始终没有放弃。我最终没有得到太阳,但是我至少得到了月亮。不论未来会怎样,我都会为过去七年的历程而自豪。
在向新目标迈进之际,我花费四天时间,写下此文以纪念逝去的青春年华,记录下这些年收获的经验教训,并以此向寄托路上的前辈们致敬,同时表达对一路上支持帮助我的亲朋好友和师长同学们的感激之情。
这篇文章关注的,不是申请的技术操作层面的细枝末节,而是整体规划思路和个人体会。本文提到的很多道理和经验,都是我经历了挫折,付出了惨痛代价之后才明白的。希望此文对走寄托路的后来者能有些帮助,少走些弯路,少受些痛苦和绝望的煎熬。
一些人生哲理
行动始于思想,性格决定命运。在务实谈方法之前,先务虚谈思想。看似枯燥的大道理,其实渗透在寄托路上的点滴中。看似简单的大道理,事到临头却不一定能想起。
以主动的姿态选择人生道路
目标是努力的原动力。只有确定了目标,前进才有方向,才能少走弯路,尽早做出成果。但是,大学生群体,包括一部分硕士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茫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未来的路在哪里。年轻人不可能一下子就知道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是什么。体会、比较、最终确定自己的路,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人主动思考,所以能比较早地知道自己未来该做什么;有的人却没有方向意识,懒于思考、回避问题,或者盲目缺乏自信,于是随波逐流,这也做那也做,甚至消沉堕落下去,三晃两晃就到了成家生子的年龄,才赫然发现青春将尽,早已错过成功良机,只能沦为平庸者了。
想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首先要积极增长阅历。只有去了解,去经历,才能有感悟。机会都是自己找来的,坐等机会自己送上门来,无异于守株待兔。国内大学里增长阅历的机会也许有限,但还不至于没有。数学建模、电子大赛、大学生创新计划等等活动,都应该积极参加。只要对自己真的有帮助,就不要轻易放过。这样做,不仅是为简历积累闪光点,更是为了在实践中了解自己,以便规划未来的路。适合做技术还是跑业务?适合做研究还是搞工程?这些都要在实践中体会和思考。
梦想与执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远行的骆驼不怕满眼的黄沙,只怕心中没有绿洲”。梦想是前进的原动力,但只有执着才能实现梦想。假如经不住各种诱惑,一有香风迷雾,就心猿意马追随而去,把原来的决心忘在脑后,最后就只会像拉磨的驴一样,永远在原地打转。
独-立解决问题
经常看到一些申请者事无巨细都要问别人。遇到问题,首先不应直接问别人,而是先看看自己能否解决,能否先上网搜索到现成答案。假如自己不先调查和思考,那么问出的问题只会是低水平的小儿科问题。这是思想上的懒惰,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假如依赖性这么强,又如何独-立面对留学的诸多困难呢?
另外,要灵活面对问题。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和羁绊,而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看原理。抓住问题实质,只要解决就行,而不要死板地硬要找个规矩来遵循。
把对的事情做对
要做“对的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假如大方向都选错了,那么努力越多,损失就越大。所以不要草率地开始,而是要在开始前做一些调查工作。
不要太过于完美主义。对于“对的事情”,首要的是把它做对,而不是把它做到最好。事情可能远比想象的复杂,意外也难以避免,而且完美也是不存在的。假如一味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可能会纠缠于细枝末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反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或者画蛇添足,或者出了意外,反而搞砸了整个事情。
有舍才可能有得
成功只属于敢冒险的人,舍得舍得,有舍才可能有得,不舍绝对不得。机遇和风险本来就是一对双胞胎。选择一个可能性就等于放弃其他可能性,所以只要做出选择,就必然要承担风险 。比如,为了出国学英语,可能耽误专业课 ;为了学术放弃从商,可能错过赚大钱;为了前途放弃恋爱,可能错过最佳伴侣。
有些人面临人生抉择时患得患失,什么都不想失去,于是在犹豫不决中浪费青春,错失良机,到最后反而什么都没有得到。外界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时,重做打算的确是明智之举 ;做决定前的全面调查思考,也的确是明智之举。但假如做了决定,外界条件也没变化,却又重新开始犹豫,那就是优柔寡断了。
在抉择面前,必须先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地舍弃很想要的东西来换取最想要的东西,而不可能所有愿望都同时实现。想要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是一种愚蠢的贪婪心态。两者兼顾当然也可以,但是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毕竟是难上加难。鱼和熊掌都想得到,四面出击,分散力量,最后往往只会四面楚歌,各条战线全面失利,造成人生悲剧。反过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攥起拳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消灭重点敌人,才能最终夺取全面胜利。
暂时的舍是为了更好的得
舍弃一个东西,并不意味着会永远失去这个东西。暂时的退却,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比如说,虽然为了考研放弃了现成的工作机会,但是良好的硕士背景有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虽然忙于出国申请而放弃了恋爱,但是出国的阅历增加了其内涵和魅力,找到的伴侣也会更加优秀。舍弃可以只是暂时的,最后未必不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
例如,也可以如此分析男生应该何时开始谈恋爱(假设这个男生是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恋爱的)。假如没有事业没有钱,面对女朋友囊中羞涩,物质需求无法保证;而为生存必须终日操劳,没有和女朋友加深感情的时间和心情。所以,感情和事业就会相互牵制,最终可能感情瓦解了,事业也耽误了 。相反,假如事业为先,打好物质基础,那么优秀的自己自然能吸引更多异性的目光,也有更多自由时间来发展感情,事业感情皆大欢喜。在这个例子中,事业和恋爱是一对矛盾。只有把事业解决好,恋爱才能跟着解决好。恋爱上的暂时“退却”,是为了今后恋爱上的更好“进攻”。
永远只和自己比
只要选择对自己来说最合适的东西就可以了,而不要在乎结果是不是会比别人好。为了得到一些东西,人总是要暂时放弃另外一些东西。假如总是拿为实现理想而暂时放弃的东西和别人一直追求而最终得到的东西做对比,那么就总是会有失落感。只要自己追求到的是自己最想得到的,就可以了。否则就是一种愚蠢的贪婪,郁郁一生。
假如想做一件事,但是又担心风险,这种情况怎么应对?主要判据就是自己能否承担得起失败带来的损失。首先,评估这件事是不是值得去做。假如值得,那么考虑其风险有多大?自己输得起么? 假如输得起,即使失败了也没有致命影响,那就放手去做吧。假如输不起,就干脆退出这场游戏,并且绝了念头,以避免无意义的自我折磨。
从统计学角度看付出与成败
最终结果,并不只取决于最初的选择,也取决于最初选择之后所走的每一步。每一步努力都在增大成功的概率。假如努力足够多,意外情况导致的失败概率几乎为零,那么成功就是几乎肯定的了。例如,意外的堵车导致考试迟到了一会儿,但是如果复习非常充分,就照样能按时答完题,考得很好。也就是说,复习的努力抵消了意外迟到导致考试失败的可能性。
当然,反过来说,即使在某件事情上付出很多努力,这件事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面对这种情况,也不要认为努力是没有意义的。努力本来就只是尽量降低失败的概率,但永远不能将其降为零。假如努力能让失败的概率降低到1%,那么就意味着每做100件事情,就有99件能成功。那么,面对失败的那唯一一件事,又怎能因它而说努力再多也没有意义呢?所以,从统计学角度思考,能让人以更加平和理智的心态看待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选择适合自己成功的环境
在哪种环境下自己的努力能有更多回报?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游戏规则。一个环境下的成功者,到了另一个环境下就可能是失败者,反之亦然。例如,和平时期的亡命徒,战争时期可能是战争英雄;正直有才华的人,在乌烟瘴气、黑白颠倒的时代可能会被埋没。所以,能否为自己未来的发展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后得到成功的概率。
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选择了一个适合的环境,只能增大成功的概率,而不是说就会成功。偶然因素、自身努力、在整个过程中的把握和运作,都决定着是否真的能最终成功。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并不是只要出国读个硕博,人生就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出来读,不是结局,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一生的成功在于一生的不断努力。
宁当凤尾,不当鸡头
人际交往圈子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与优秀者交往,相互鼓励,共享信息,可以利人利己达到双赢。所以,宁当凤尾不当鸡头。当凤尾虽然可能暂不如人,但毕竟能够一飞冲天,翱翔于九天之上,领略世间奇景;当鸡头虽然可以独霸一方,但终究是井底之蛙,只能望天长叹,顶多扑腾几下,逃不掉平庸无为,最后被宰杀的宿命。
特立独行与借鉴他人
不要盲目从众。优秀的人之所以有与众不同的成就,在于他们总是做与众不同的事情。所以,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目标,并敢于面对随之而来的孤独。只有按照自己的道路生活,才能由衷地快乐。当然,也不要一味固执。对别人的建议,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进行采纳。特立独行与借鉴他人,二者看似矛盾,但其实是内在统一的。
平凡与平庸
可以平凡,但拒绝平庸。平凡和平庸的区别在于,平凡者也许物质生活平淡无奇,但思想却是丰富和向上的。而平庸者也许锦衣玉食、声色犬马,但是思想肤浅、市侩媚俗。一个人,除了追求名利之外,更要有一点精神,获得一种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同,而不是在一天天的呼吸、吃饭、干活和玩乐中走向死亡。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总要有点理想。平庸者把名利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希望舒舒服服混过一辈子。这样的人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作为。只有将努力超越和完善自我,做一番有益的事业作为首要目标,才能创造出一点不朽的东西,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不仅自己体验到美丽人生,还能普惠众生,泽被后世,让身边人甚至全社会受益 。
情商和智商
要取得成功,首要的不是智力,而是思想。随着年龄增大,非智力因素越来越重要。成功者常常不是智力上最聪明,而是人生哲学上理解得很透彻。有些智力上很聪明的人事业不成功,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理想,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对人生哲学的正确把握。所有这些,可称为缺乏人生智慧。
智力是次,智慧是主。智力比作电脑,智慧就是操作者;智力比作汽车,智慧就是司机。电脑配置再高,假如操作者只用它来一味玩乐,那么这台电脑就沦为消磨青春的刽子手;汽车跑得再快,假如司机不懂如何驾驶,那么就可能在错误的路上越跑越远,甚至车毁人亡。
成功的几种资本
想做成一些事情,需要以下至少一种资本:有能力,或者有金钱,或者有人际关系。假如这几个条件都不具备,一般不可能取得成功。对于少数出身权贵的孩子来说,金钱和人际关系都是与生俱来的,不费太多力气就能呼风唤雨,应有尽有。但是,对于平民子弟来说,考学、出国、工作,唯一的武器就是个人能力;想要有所成就,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从零做起。所以,平民子弟不能吝惜于付出青春和努力,因为他们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和智慧之外,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有努力聚集能量,才能砸碎生来就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枷锁,解放自己,获得自由的人生。否则,无权无钱还无能,就只会被残酷中国社会现实(丛林法则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所吞噬。校园不是逃避现实的安乐窝,危机意识一定要充分建立起来。
不要等到一切都准备好或是完全考虑成熟再开始行动。经验是在实践中得来的,计划要在行动中调整。为了等待万事俱备而迟迟不行动,不仅丧失机会,而且会养成逃避和懒惰的习惯。火车不用等所有乘客在车厢里都安顿好才开车,开车后乘客们就会逐渐安顿下来步入正常。做事也是同样。
速度就是生命
机会转瞬即逝,任何事都有deadline。仅仅将事情完成是不够的,更要做的足够快。否则,做的太慢和做失败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要注重实效性。
走在计划前面,避免意外情况造成损失
正如阿甘所说,“Shit happens!”,意外情况总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在实行计划时,应该尽量提前,为可能的意外留下缓冲时间。
决定是否出国读硕博
出国读硕博要有明确的规划。需要付出什么?能得到什么?留学生活实际什么样?喜欢那种生活么?这些都是做决定前考虑的问题。不仅要考虑申请的研究方向、教授和大学,还要考虑毕业了之后的去向 。
申请什么学位?
整体上来说,国内学术研究风气浮躁,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严重。对于想老老实实做学问,真正学有所成的学生来说,努力寻找机会到教育体制规范、研究条件优越的北美读博士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申请到北美读博士,学习研究任务重,毕业要求高,所需时间长,但是学成后,能真正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及其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毕业出路大多是大公司的研发部门,或者大学任教职。自己创业的也不在少数。
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士,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是否能耐得住寂寞以潜心做研究?是否喜欢独-立和创新型思考?繁重的科研工作中是否有耐心、能吃苦?申请竞争激烈,留学后孤身海外,是否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关于博士的学习时间,我了解的CS、EE、和ECE一般是四年左右,当然具体也要看个人研究的进度如何。此外,“北美大学不承认中国大学硕士学位”的说法我认为是以偏概全。各大学各系的规定可能各不相同,所以需要申请时看具体规定,或者向招生秘书询问。在我自己申请的十几个大学中,没有遇到声明不承认中国硕士学位的情况。
假如自己还没有想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专业方面不知深浅,而且家里资金充足,那么申请到北美读一个硕士试试水也可以。北美硕士大致两年毕业,时间和金钱成本相对较低。毕业后,先工作几年,再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不错。即使之后又读博士,工作经验也很有用。毕竟,工程和研究密不可分。此外,工作了能挣钱,会感觉很好。
博士联合培养,或博士后
博士联合培养和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学历。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博士联合培养和博士后申请。但是分析起来,可能是相对容易申请。假如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生活费,而博士联合培养和博士后本身也不收学费的话,那么申请者对于北美教授来讲就是免费劳动力,只要基本能干点活,又何乐而不为呢?自然申请难度大大降低。
这种访问的期限比较短,一般也就是一年左右,学不了太多东西。但是能被派出去的人,很多是国内单位里的红人。学术上的收获和眼界的开拓是次要的,关键是需要这么一个海外经历来镀金,为以后的升迁铺路(很多国内高校评教授都要一年的国外学术经历了)。所以,很多人其实本来就没有在海外长期留学或工作的打算。
恋爱与留学
申请出国读硕博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都需要开始认真考虑恋爱结婚。特别是女生,在考虑是否出国时,容易担忧自己的婚恋问题。这里给出一点个人想法。
道不同,不相与谋。人生大方向不同的两个人,最后能走到一起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假如志同道合,虽然出国路很艰辛,但能一起携手走下去,也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乐观、坚强、忠诚
申请出国读硕博不是请客吃饭。学术科研、寄托考试、和申请路上的艰难险阻难以胜数,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此外,假如出国后两人异地,更是考验两人感情的牢固程度。所以,对于想认真谈恋爱的人来说,双方乐观、坚强、和忠诚的性格是基本条件。
出国路上的恋爱机会
对于单身的同学来说,特别是女生,出国路上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准备出国和出国后的整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同路人,交流过程中可能就会擦出火花。而且能自发努力申请出国读硕博的学生,要么有能力,要么有钱 ,自身或家庭条件比较好。此外,因为出国女生本来就相对较少,所以找到合适男友的可能性也不小。
北美留学的安全问题
受长期以来西方电影和中国媒体对西方和中国留学生负面新闻的报道的影响,很多人觉得在国外生活很危险。其实,电影都是拍一些生活中难以遇到的事情,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才能赚到票房收入。假如电影都是拍日常生活,谁有兴趣看呢? 所以,电影和现实生活的常态正好是相反的。另外,国内贫富两极分化,各种社会矛盾严重,社会不稳定,恶性案件多如牛毛,治安状况其实可能比北美恶劣得多。如此看来,北美总体比国内可能还要安全些。
国内本科硕士期间的出国准备
出国读硕博深造,必须从大一就开始准备。GPA和排名(特别是专业课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衡量一个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潜力、兴趣和学习态度。因为GPA是加权平均,所以要在学分多的课程上多下功夫。此外,专业课程,例如电子信息专业的各种数学课程、电路、信号等等,都要考高分。假如不知道学某一门专业课有什么用,就要自己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了解一下,搞清楚这门课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知道了某一门课程的实际用途,才能点燃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不去了解一下,就说某个课程没用,其实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建立专业知识架构,拓宽眼界
努力在专业有关的课程中考高分是必须的,但这远不是本科学习的全部。只有搞清本专业的整体知识架构,才能尽早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学有所长。但是,许多同学(不论分数高低)只是被动应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不是在脑海中努力建立起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结果,即使到毕业,也不清楚自己学的课程有何关联,又有何用处,更不清楚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老师在课堂上也只是以讲授本课程为主,难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架构。所以,不要依靠老师,应该自己主动开拓专业视野,接触广博的专业资料,搞清楚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专业方面不仅要学深,还要学广。目前国内高校的课程知识大多陈旧。面对这种现状,学生必须自己有意识地去上网或者到外文论文库里广泛了解本行业现状和新动向,然后自学相关知识。这样学的东西才能跟得上时代。
不要局限于本专业
对于理工科学生,人际交往、社会、political、历史、艺术,都要有所涉猎。科学技术只是提供工具和手段,人文精神和思想才能指引成功和美丽人生。
关于数学课程的误区
这里专门提一下国内学生对应用数学类课程的认识误区。有人说上帝一定是个数学家,因为自然规律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是分析和理解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但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毁坏了数学的魅力,让学生们误以为数学很枯燥,除了应试外,别无他用。其实数学的核心是其解决问题的巧妙思想,而不是枯燥的推理证明,更不是无聊的应试技巧。教科书上的数学,其实是用严格的定义和推理包装起来的数学,而不是“原生态”的有生命活力的数学。一个数学方法的发展,往往是研究者先有一个粗糙的灵感,然后验证基本可行,最后逐渐严密化并包装冰冷古板的模样。所以,在学习应用数学的时候,重在领悟其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如何灵活应用,而非琐碎的推导证明步骤和应试技巧。至于具体数值计算,可以都交给软件。此外,除非是专业的数学家,一般人研习数学是为应用,而非在数学理论上有所突破。当然,面对实际问题时,也会发现新的数学课题,反过来推动数学理论的发展。
本科科研与竞赛
假如想本科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那么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参加科研和竞赛活动。不要只盯着那点奖学金和荣誉,而是要通过经历这些活动,边学边做边思考,边拉车边看路,体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从而帮助自己确定人生的大方向。工程、科研、还是和人打交道?只有早知道自己到底想追求什么,才能先下手为强,永远处于优势地位。
参与这些活动,需要仔细体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自己到底适合科研还是工程。科研关键在于创新,从无到有地创造知识。其难度高,需要功底扎实、热爱思考、执着、火花般的灵感。工程关键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实践,将现有知识用在具体问题上;或者实现,将科研成果转换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其难度相对低,需要的是经验、熟练。
坐等活动通知是不行的。国内大学的信息管理和发布机制尚不完善和规范,很多信息渠道并不十分透明,好事往往都是“地下”的,“闷声发大财”。既得利益者们为了排挤潜在的竞争对手,往往希望一切都是静悄悄的,等到好事已经过去了,才让大家知道。所以,自己要多留心,多打听。不要怕遭人冷眼。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实验室项目
本科生找老师参与实验室项目一般是私下的,除非学校有什么专项计划。
不要跟错老师。有些老师是教学型的,对科研没有兴趣。建议找之前,先到论文库里面搜索一下老师发表论文的情况,评估一下其学术水平和对科研的热心程度。中文学术刊物上的论文,虚假应付的太多,所以就只看这个老师在国际会议或者英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假如没有,至少也要看其发表在中国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另外,搞清楚老师到底是不是需要人。一般来说,老师手下的一群硕士博士都不一定有实事可做,所以根本不缺人。假如学校没有支持老师带本科生的经费,老师没有相关收入,也就不愿费力带几乎什么都不会的本科生。当然,有的老师由于某种原因也需要人,自己要积极多打听。第一次和老师谈,就要问清楚。不过,听说现在有个面向本科生的国家创新计划,调动老师这方面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好好把握一下。
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本身要有一定的特长才可以(例如编程,电路等等)。如果只是学习一般,老师当然不愿意带了,所以自我修炼要做足。另外,毕竟本科生的专业课程都没有学完整,所以不大可能做出大成果,只能做点“体力劳动”打下手,如编程序、做试验。反正懂得也不多,无论做点什么都是收获,总比闲着好。
这里所提的竞赛,是对申请出国读硕博有帮助的国家级学习方面的竞赛,而不是诸如歌唱,演讲,创业之类的竞赛,也不是学校内诸如“星火杯”之类的普通科技活动。
这类竞赛,有全国电子大赛,全国数学建模,ACM竞赛等等。电子大赛工程性较强,而数学建模考验的是科研潜力。很多学科,只要涉及到数学公式,说到底其实就是数学建模,无非是先建立起具体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这个工具来分析、解决、优化那个具体问题。数学建模竞赛,就是利用一些无需专业背景就能读懂的问题,让参赛者创造性地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所以,数模竞赛可以锻炼和考察一个人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用来判断自己到底是不是搞科研的苗子,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考研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
在国内,“现在的教育是从起点开始制造不平等的一种教育,从重点幼儿园到重点小学、到重点高中、到重点大学,大学也分为部级大学、地方级大学,不断制造等级差别。这是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信力建,深度对话)。高考制度、高等教育体制不仅自身问题重重,质量堪忧,而且在有限资源的分配中也存在巨大浪费和人为制造的不公平(例如:高考招生名额按地域划分,同样的好学生高考后却不能进入同样的好大学)。作为平民家庭出身的学生,无权无钱,既无法改变这种人为造成的受教育权利不平等,也无法凭借各种灰色手段“走后门”回避竞争,或者利用“好爸爸”的人际关系扶摇直上,在各种“拼爹”游戏中屡屡获胜。平民家庭出身的学生只能依靠自己,在现有体制下一点点努力,尽量改善自身的处境。考研就是这样一条出路之一。
如何选择学校和导师
既然想通过考研改变命运,那么选择学校和导师是需要些魄力的。在客观分析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名校中的名师。因为一旦考上这样的学校和导师,将在未来出国深造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想在硕士毕业后出国读博的学生,应该选择“985”院校中经常能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的导师,并且应该选择国际热门前沿的研究方向。这样,硕士期间研究条件好,导师自身对研究有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经费来指导学生,所以学生容易出成果;而且研究成果解决的正是国际同行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样一来,出国读博申请时,国外教授会很感兴趣。此外,假如硕士导师是该领域国际上活跃的学者,那么其为学生写的推荐信也会受国外教授的重视。而且,重点大学里有志于申请出国读博的优秀学生多,很容易找到同路人;重点大学在国外的校友多,所以国外教授也会比较了解和认同这些重点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而且国外校友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可以带来灵通的信息,甚至个人推荐。
对于电子和计算机专业想要出国的考研学生来说,即使没有能力考上这样的导师和学校,那么选择的考研目标学校也至少要有IEEE论文库。否则,连国外论文都无从下载,自学都无从谈起,又如何能在硕士期间做出国外教授认可的研究成果呢?
既然考研时选择一个高水平大学和导师如此重要,就要在本科期间多参与竞争(学习、考试和竞赛等)并取得胜利,从而培养自己的信心和魄力,培养出敢打必胜的心理素质。这样,在选报考研学校时,就能正确评价自己,防止过于保守而错失人生机遇。当然也不要盲目高估自己,那样也会血本无归。
保持良好心态
考研完全是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一点完全不同于高考。考研失败者往往是输在自己的情商。只要管理好自己,用心地按计划复习,一般都会比较顺利,不要有畏难情绪。
不要以为自己输不起考研。成功的道路很多,不必钻牛角尖。找工作难的现状要深入分析,不要人云亦云。工作难找,并非理想的工作岗位太少,而是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太少。虽然有教育制度本身不合理的责任,但也有学生自己的责任。懒惰、缺乏责任感、被动、依赖性强,这些都是很多学生的通病。这样的学生找不到出路是正常的。对于平时注意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优秀者来讲,即使考不上研,重新再考,或者找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也并非太难。所以,只要是人才,考研时就不必有后顾之忧。金子是不会被永远埋没的。
考研只是应试,分数只是敲门砖
在中国这个科举制度沿袭千年的国家,要真正把应试按照应试来对待,而不要把应试按照学知识来对待。应试,说白了就是应付一下,只要知其然、填上答案、拿个高分就足矣,无需知其所以然,更无需开拓创新。假如真的以为应考复习是在学知识,该死记硬背的东西却“老老实实”地非要探究个为什么,那么面对试卷,别人轻松默写上答案,你却要从头推导,费了大气力可是考分很低。所以,面对中国的考试,作“老实人”会吃大亏的。考试失败时,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力,而是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对待考试是不是太“老实”了。我高中时,学数学很较真儿,往往非要“求甚解”,结果高考数学成绩吃了大亏,导致没能考进理想的大学,所以一度怀疑自己是数学白痴。但是考研时吸取教训,完全以应付考试的态度复习考研数学,却考了几乎满分(149/150)。两相对比,真是具有讽刺意味。
考研的哲学部分
考研的哲学部分看似枯燥空洞,但其实如果能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深入揣摩一下,会极大地加深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程度(特别是辩证法)。我认为这是考研所学中,难得真正有用的一部分。
抓紧时间早准备
考研路上会发生许多意外,处理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所以一定要留出缓冲时间。平时复习时也要养成干净利落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在紧张的考场上笑到最后。
硕士期间的学习和科研
科研成果是最重要的
对于想毕业后出国读博的国内硕士来说,科研成果是最重要的。申请出国读博,特别是拿全奖,就像是找工作。教授决定把offer给谁,完全是看谁的专业背景最能胜任该教授的研究工作,而不是看谁的GRE考的好,谁的TOEFL成绩高,或者谁的“优秀研究生”奖状多。一般来说,北美博士的录取几乎完全取决于教授,而教授的决定又取决于申请人的专业实力和教育背景。
此外,假如自己硕士期间研究做的好,自然就会很了解国外各个大学和导师在自己领域的实力和进展。日后申请时,就可以有依据地选择研究方向、导师、和大学,而不是像有些申请者那样,凭感觉,看排名,乱选一通。
时间不等人
既然科研成果是最重要的,国内硕士入学后,就要早日进入研究正轨,争取早出成果。考研成功后,大多数同学都会懈怠,想玩一段时间。但出国时间表是不等人的。对于两年半或者三年学制的硕士来说,研三一开学,就要准备和寄出申请材料,而所有发表论文、GRE和TOEFL考试成绩等等都要在此之前落实。也就是说,在硕士开始后的两年的时间内,不仅要在硕士课程、GRE和TOEFL中取得好成绩,还要深入学习研究所需的各种知识,做出一些高水平研究成果,并且将这些成果写成若干篇英文论文,发表在国际会议甚至期刊上。
所以,假如想硕士毕业后出国读博,那么考研成功后,在大四下学期和暑假期间,就应该和导师进行今后研究方向的交流,了解硕士期间可选择的研究领域,并且开始看文献,学习相关基础知识,确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课题。对于有机会保研到满意学校的学生,由于避开了考研,所以上述工作甚至可以提前到大四上学期就开始。这样,在硕士第一学期开始时,就可以基本确定自己硕士期间的学习和研究计划。选课时,尽量选择自己研究领域需要的课程,而不要随大流盲目选课,避免让那些目的性不强的课程耽误自己的宝贵时间。
选择研究方向需要考虑哪些
在选择研究方向时,仔细思考这个方向:有兴趣么?有基础么?有灵感么?有前景么?毕业时就业机会多么?逐步筛选,找出自己的最合适的一个领域。不要太贪婪,什么都想学。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能量才有效率,才容易取得较大突破。此外,不要选择低水平重复的课题,重复别人已经进行过的研究,这样只能招致自己申请的国外教授的鄙视。最后,为了在申请出国失败的情况下给自己留条后路,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国际上比较热门,而且国内也好找工作的研究方向。这样,即使申请失败,也可以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专业对口的工作。
做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是看论文。即使有语言障碍,也要读国际高水平会议和期刊的英文论文。因为很多中国论文造假和掺水严重,所以建议就干脆都不要看了,以免频频遇到学术垃圾浪费自己时间。刚刚进入一个自己不了解的研究领域,可以从综述看起。要了解清楚这个领域的历史脉络、研究现状、热门方向,搞清楚关键问题是什么,看看大师们在思考什么、思路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等等。
第二步,在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具体问题中,结合自身基础和兴趣选择几个,然后再查阅相关论文,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找到自己创新的思想和方向。
第三步,通过试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分析试验中发现的新现象,讨论解决试验中暴露的问题。
第四步,将所有成果汇集成英文论文,发表到国际会议甚至期刊上。假如导师支持,还能出国参加会议,和国外教授面对面交流。这无疑可以大大增加日后申请出国读博成功的概率。
关于发表论文
假如想申请出国读博,就不要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因为这对出国申请读博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有害,浪费精力和版面费。国外教授不懂中文,看不懂你到底做了什么;也不会关注中文文献,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学术水平很低,即使你的论文真的很有价值,也会被歧视而直接扔进废纸篓。
在电子和计算机领域,IEEE会议论文比期刊论文容易发表。IEEE会议论文只要有一些创新点和初步的试验结果就可以,不要求有很严密的讨论。但IEEE期刊评审论文,不论内容还是格式,都非常严谨,所以难度较高。另外,要避免参加一些IEEE的假“国际会议”,也就是一些以IEEE名义在中国召开的,其实与会者绝大多数都是国内人参加的“国际会议”。
作自己科研工作的主人
在研究课题方面,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其实只是建议,而不是命令。学生不要存在依赖性,机械地遵从导师的建议,而是要以主人翁姿态,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导师进行有创造性的互动。火花只能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而机械听命行事将只能是一潭死水。
科研 v.s. 实习
至于硕士期间到公司实习,我认为不如发高水平论文有价值,除非是国际知名大公司。实习期也就是一年,学到的知识大多是工程应用,重复熟练掌握一些工具而已,获得的不是研究所需的创新能力。同时,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成果很难像发表论文那样容易作为申请材料完整地呈献给国外教授,所以国外教授很难评价申请者实习期的表现。这就相当于,实习期的经验可能直接就被教授忽略了。
科研 v.s. 出国英语考试
很多硕士申请者面临如何协调考GRE、TOEFL和科研的问题。如前所述,国外教授花钱招学生读硕博,不是为了找人口语聊天或者帮忙背GRE单词,而是要学生帮他出科研成果,所以申请者的科研经验是第一位的,而不要让准备英语考试占了太多时间。
英语考试要速战速决,拿一个够用的分数就可以了(多少才算够用,去看目标大学的目标院系的网站)。由于发表论文时,审稿往往要等待几个月,所以可以考虑先集中精力做科研发论文,然后在等待审稿的同时准备英语考试。例如,可以考虑大四下学期、暑假、和整个研一做出一些研究成果,发送出去,然后等待审稿的同时,在研二上学期考掉TOEFL,然后研二寒假开始准备GRE,春季开学后参加GRE机考作文,然后六月GRE笔考,暑假拿到GRE成绩,研三开学后开始正式申请。在准备英语考试的过程中,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做些研究,和国外教师电邮讨论一些问题,继续为研三开学的申请铺平道路。
出国英语考试
GRE这个东西,永远都有东西要看,永远都复习不完。所以,就给自己限定4~6个月,集中准备,速战速决。GRE的确是必须的,但绝对不是申请的关键,只要自己努力去拿一个够用的成绩就行了,没有必要一味求高分。
各个大学对GRE成绩要求不同,不可一概而论,需要逐个看目标大学和系里的网站。例如,MIT的ECE,就不关心申请者的GRE成绩 ,而GIT的ECE就很在乎 。虽然有些大学的理工科专业会对GRE做硬性要求,但笔者所见,大都是要求数学和作文分数。
类反方面,投入和产出基本成正比 ,提高相对容易。不要被“GRE就是背单词”之类的外行语言误导。不背单词肯定不行,但是只背单词远远不够。其实单词也可以结合做题来巩固,而不应该天天抱着一本红宝书死背。
阅读是最难以短期提高的部分。假如大四下学期和研一看英文论文很多,研二上学期也考过了TOEFL,那么到研二下学期开始准备GRE考试的时候,阅读方面的情况应该会好很多。不要指望背单词可以提高阅读。考卷上的阅读文章可以千变万化,随便出一个术语考生就不认识。阅读本来就不是考单词的,而是考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推理。
我的GRE是自学的。网上也有新东方网络课堂的Flash视频可以下载。仔细听过网络课堂,感觉上课时间有限,老师也就是点到为止,所以我认为新东方班不必要上。那些题型都很固定了,新东方出的书也讲的很清楚很详细了,自学足矣。TOEFL也是如此。
据我自己的观察,身边的很多人往往TOEFL阅读和写作还不错,听力口语不行。听力其实是最重要的部分。TOEFL iBT把听力、口语、写作三者结合在一起。假如听不懂,又如何能通过说和写复述出来呢?
其次,口语可以使用一句一句复述听力材料的方式练习。虽然需要极大耐心,但是提高明显。口语部分其实也是按照信息点给分。不要强求自己语音语调优美,而是要必须清楚地涵盖到各个信息点。毕竟语言首先不是为了优美,而是为了交流。听听力材料的时候,用笔只记下关键词,然后在复述的时候,临时组织语言,把关键词连贯起来即可。另外,建议把自己的生活环境全换成英文,比如电脑操作系统、手机等等,潜移默化提高英语。
不要浮躁,最笨的方法其实才是最快的捷径。提高语言这东西,没什么巧办法,就是靠反复熟练而已。
确定申请的研究方向、导师、和大学
选择研究方向
对于国内的硕士生来说,假如本科和硕士期间能按照第4章所建议的那样做得很好,那么在正式出国申请之前选择研究方向时,就自然不会存在什么障碍了。
本科生大多没有正规的科研经历。即使参加了一些科研和竞赛活动,可能依旧不明确自己应该申请什么方向。对于电子和计算机领域,各个具体的研究方向,本质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将数学,物理、或者二者的结合应用于某个具体问题。所以,假如数学或物理基础很好,那么在电子和计算机领域内不论选择什么方向,都可以做出成就。所以本科生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背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就可以了,不要过于担心自己将来会做不出成果。选择的方向最好只有一个,这样就不必为不同研究领域的导师准备不同的申请材料,减小了工作量。
选择和联系导师
假如没有时间看目标教授的论文,至少要好好看看该教授的网页上是否有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假如在其网页上写了perspective students或者相关事项,就是说他/她很可能想招生,那么就要看清楚他的招生要求,看他网站上列出的以往学生的背景,然后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对于电子和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搜索自己研究领域的国外教授,除了用Google和查看大学网站,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IEEE Library (IEL)。如4.4.5节所述, IEEE论文大致分为Conference和Journal两种。Conference是年会交流性质的,容易发表。而Journal是正式的研究成果,需要严格评审,难以发表。一个教授若真的有所成就,必然在IEEE发表过Journal论文。而且由于其发表难度,IEEE Library里面Journal论文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只关注Journal论文可以减少搜索、下载、和管理论文的工作量。进入IEEE Library之后,在搜索设置里面只勾选IEEE Periodicals、IET Periodicals、AIP/AVS Periodicals 三项,然后输入研究领域的关键字,即可找到该领域的Journal论文。搜索最近十年的就可以了。十年以前的论文,其作者可能早已换了研究方向,或者离开大学去了工业界,而且论文中的研究课题也很旧了。保存论文时,可以把pdf文件命名为“年份+论文题目”的格式,然后分别归类到不同大学的文件夹。假如几个作者来自不同大学,那就按照你申请的偏好同时保存在各个作者各自所属大学的文件夹。这样的一番搜索和下载之后,就可以通过查看各个文件夹里面的论文数量大致了解各个大学在这个领域的科研实力。另外,使用windows的搜索功能,也比较容易通过论文的文件名找到需要的论文,方便了管理。当然整个这一套工作是比较费时的,视情况采用。
教授招生时,当然希望学生有论文,但是实质上无法要求收下的学生个个如此。本科生大都不会有什么论文。教授也只好看看是不是有进取心和学习认真(从GPA排名等等看出),看看该学生在竞赛中体现出的潜力是不是符合他的研究需要,看看英语,看看PS以评估其研究经验和对该研究领域的理解。所以,对于本科生,教授往往也就是找找有潜质的好苗子而已。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联系尽量多的教授。就像是一堆钥匙去试着开锁,只能逐个试 。联系越多,得到满意offer的可能就越大 。每个教授各自的选择学生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也许一个教授给全奖,另一个却不理睬。除了教授本人,没人能评估某个申请者到底希望多大,没人知道该教授到底会如何筛选申请者。只有和教授直接联系,才能知道他到底收不收自己
联系时注意先后顺序,先联系自己最感兴趣的。切忌同时联系一个系里面的多个人。假如教授对你感兴趣,一般一周以内就会回复邮件。假如没有回复,就说明他对你真的没兴趣。所以等了一周没有消息,那就可以联系同一个系的下一个教授了。
不论综合排名还是专业排名,对以做学术研究为真正目的的申请者而言,都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方向和导师。给你offer的导师在哪个大学就申请哪个大学,而不要太关心大学排名多少。排名只是反映大学和专业的大致整体情况,而和学生个人的收获和前途没有必然的关系。排名会考虑大学所有研究部门的资金、论文数量、诺贝尔奖数量,甚至学生宿舍的居住条件等等方面。但是一个学生,做的研究就是那么具体特定的一个领域,需要的就是那么些特定的设备,接触的也就是自己导师和相关同学,所以一个大学的排名对学生个人的研究来说,没有很大的直接意义。
录取结果确定了以后,对于平民家庭的孩子,确定去哪个大学,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奖学金。假如两个大学给的奖学金数额差不多,才能考虑教授实力、大学名气等等其他因素。毕竟生存问题是首要的。
有幸进入名校并且成为大师的弟子,固然是再好不过。但要和来自全世界的申请者竞争,没有过硬的实力,很可能被淹没在上千人的堆积成山的申请材料里面。即使最优秀的中国学生,可能也要部分依靠运气。所以不可强求名校和大师。假如不知道自己离名校和大师有多远,只要去看看名校和大师实验室网站上学生们的个人简历,就可以对比出自己的差距。所以,可以尝试申请,但不要有名校情结,更不要只申请名校,否则失败了很惨。况且,北美算得上档次的正规大学的教育质量,一般都比国内大学要好。只要能拿全奖出来读,既免除了家庭负担,又争得了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就已经是很大的胜利了。不必和他人攀比大学名气,切忌太在乎虚名。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毕业找个好工作才是踏踏实实的态度。另外,假如先过来,到一个非名校读硕士作跳板,毕业时再申请到名校全奖读博士,也同样是很好的规划。总之,不可能事事如意一步到位。假如一时没有太多选择,又不想放弃出国这条路,那也只好先委屈一下。只要不放弃努力,未来总会变得更好。
正式申请的注意事项
各种中英文证明,例如成绩单(注意中英文格式要完全一样!),各种奖学金和荣誉等等,都尽量在学校暑假停止工作之前办好。开学后再办当然也可以,但是学校负责出成绩单和证明的部门可能会人满为患。
从申请当年的暑假到十月底,不仅要完成文书材料(包括简历,PS等等),也要完成选方向、选教授、和教授联系确定是否接收自己、根据联系结果确定申请哪些大学、到目标大学网站仔细查看申请材料的具体要求等等一系列工作。文书材料可以先写一个通用版本,确定申请哪些大学之后,再根据不同大学各自的要求做一些调整。
了解研究方向和联系教授一定要尽早。是否能被录取和拿到奖学金,基本就取决于教授是不是想招你。假如没有联系到教授或者没有得到教授明确的承诺,就贸然开始申请,结果往往就是白费力气和申请费。只有教授回复确认会收你,你对这个大学的申请才是有意义的,进而可以开始仔细了解这个大学关于材料的具体规定,然后完成网上申请和缴纳申请费,并量体裁衣为这个大学准备申请材料,直到最后寄出。联系教授之后的这一系列繁杂工作都必须赶在deadline之前完成,所以必须尽早联系教授。
假如很在乎奖学金,但是这个大学根本没有教授承诺给奖学金,那就可以考虑不申请这个大学了。因为,奖学金给谁,一般就是教授说了算。假如教授不想给奖学金,即使学生申请了,一般最多只会给一个录取而已。
对于申请出国读硕博做研究的学生,中介公司不仅没有用,反而可能收了钱却帮倒忙。
没有人能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没有人能比你自己更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中介公司的操作人员不懂申请者所在的专业性极强的研究领域,又如何能帮申请者联系到合适的国外教授?每个申请者申请十几个大学,各个大学对申请材料的细节要求各不相同,准备起来十分繁杂,需要巨大的耐心细致。但是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一个人负责好几个申请者,又如何能保证提供的申请材料没有问题?中介公司为了提高速度和更多赢利,“萝卜快了不洗泥”,可能会把同一个文书模板用在众多申请人身上,一旦被对方大学查出来,就会认为是申请人在抄袭和造假,结果可想而知。
申请全奖出国读硕博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像是找工作,只要雇主需要招人,并且这个人的背景最能胜任工作,那么offer就会给这个人。所以,根本不需要刻意的包装和矫揉造作的文书。在国内找工作,没有人需要什么“找工作中介公司”来包装自己、帮自己申请职位。那为什么在出国申请这件事情上,就需要中介公司帮倒忙呢?
人生路漫漫,比起一生的艰难险阻,申请其实不算什么。作为一个希望学有所成的人,假如这点事情都不能自己完成,又如何面对出国后学业和生活上更大的挑战呢?
网上对文书写作的介绍很详细,所以不多做讨论,这里只简单提一下简历的注意事项。
简历要按照西方格式写,例如不能写性别、political信仰、民族等等,不要沿用国内找工作的模板。具体格式,可以参考国外大学实验室网站上教授和学生的简历样式。
简历的内容不要太“简”。写简历的目的,是为了让教授对申请者的能力有一个迅速全面的了解。假如简历过于简单,就无法充分展现出申请者的能力。例如,在每一个参与过的项目下面,都应该写明自己具体负责的是哪一部分,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于简历内容的延伸说明和补充,可以另外写到个人陈述(PS)里面。
如果参与了竞赛或科研活动但没有成果,就不要在简历上提此事了。否则,看简历的人就会问,为什么参与了却没有成果?这岂不正好说明了这个学生没有能力?
假如自己出身“211”或者“985”院校,那么一定要标注在简历上。据说国外教授会参考这个来评判申请者的大学背景。
无老师发布信息的另一权威渠道是无老师微博: ,当你发现无法访问时,请第一时间,在微博上通知无老师,同时无老师的相关信息,也会在新浪微博权威发布!
同时关于考位等即时信息,无老师也会第一时间在新浪微博发布,因此请各位考生关注无老师的微博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 您可以通过
还没有和本文相关的文章
网站内容分类
新托福突破口TPO
即将开放,敬请期待
noteacherwxl
noteacherwxl
noteacherwxl
无老师网站公告
无老师网站公告:
在本站的网页上发布信息或者利用本站的服务时均符合中国有关法规,在本站的网页上及网站相关QQ群,关联网站发布、传播托福在线模考(TPO)试题,托福在线模考(TPO)试题是ETS版权所有,无老师网站不鼓励发表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也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
You must respect relevant Chinese laws when using this website to post information or use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is website. You shall not post on the website or the relating QQ group, or use this website services to produce, copy, distribute or communicate illegal information. TOEFL, TOEFL iBT and “TOEFL Practice Online” (TPO)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E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This website,, does not encourage posting any IPR-infringing contents or guarantee that such contents are accurate.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89号
无老师私塾英语网 公告
人人公共主页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国留学文书代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