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建筑的,想问南京大学仙林大学城新校区的...

[本篇访问:
特别报道:仙林校区奠基南大新百年
位于南京三大副城之一的仙林大学城,毗邻九乡河湿地公园,一栋栋以“灰”、“红”为主色调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昂首矗立,这里曾是明代砖窑和西周文化遗址沉睡的远郊,如今却是金陵文脉的重要聚集地,这里便是南京大学主校区——仙林校区的所在地。作为这所百年学府一个多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占地约3000亩,自2006年11月奠基,仅历时3年,便顺利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于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南大仙林校区已然成为具有较高建设标准、现代化和智能化程度的大学新校区。
决策:战略眼光,推进主校区转移
自1952年南京大学由四牌楼迁往鼓楼办学以来,鼓楼校区便成为学校主校区。在这片占地仅600亩的土地上,南大人秉承传统、奋力开拓,催生出一批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为不同的行业领域都培养出众多精英人才。80年代以来,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办学空间不足的困难日益严重,为扩大办学空间、带动江北经济发展,1987年,在江苏省、南京市领导的主导下,南京大学开始在江北浦口区建设分校区。然而,由于周边配套、交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浦口校区逐渐无法适应学校事业发展。在这一形势下,南京大学自2002年开始便在原校长蒋树声的带领下,酝酿建设新校区,学校为此成立了专家组并利用一年时间,对江宁、浦口和仙林等地进行考察,2003年12月,学校还发起了公投,结果70%的人赞成选择仙林建设新校区。2005年,学校抓住了江苏省在南京仙林建设江苏国际高校园区、大力开展国际化办学的机遇,最终决定在南京城东的仙林大学城附近,也就是现在的九乡河以东征地建设新校区。
促成南大另选新址建设校区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回忆道:“一是鼓楼校区的办学空间实在无法支撑学校发展,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除了满足基本的教学和学生生活需求,还要建设国家实验室等,空间实在不够;二是随着江北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也为广大师生关切的问题,当时老师大多住在市区,需要坐车横跨长江去浦口上课,上完课还要赶车返回市里,这在教学和生活方面都造成很大不便,所以学校从2002年底就开始酝酿建设新校区的计划。”
“主校区迁址仙林,可以看成70多年前老校长罗家伦未尽心愿的实现”,校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教授指出,“为满足当时中央大学扩建的需要,罗校长1935年11月提议在市郊选址建设新校区,并在石子岗征得8000亩地,1936年11月破土动工。但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新校园气魄恢宏的建设蓝图随即夭折。”
在洪银兴看来,现代大学的发展,既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从外部竞争角度看,和某些兄弟高校相比,南大在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上相对落后;从自身发展角度看,教学科研和学生住宿条件的改善等等,都已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仙林校区的确定并动工,目的就是要解决我校新的百年发展空间问题。“从国家政策条件和南京可供土地条件来讲,南大都是抓住了最后的时机”。
建设:汇聚力量,共绘一份蓝图
建设是一项事业,更是一项系统浩大的工程,其必然牵动学校师生乃至心系南大发展的每一个人的心。
“与一般建设工程相比,新校区建设具有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头绪多、涉及面广、情况错综复杂的特点,这就需要建设者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大的信心、更大的智慧、更大的努力,全神贯注,凝神聚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校分管基本建设副校长薛海林这样说道。自日仙林校区建设正式奠基以来,建设者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内外各界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下,群策群力,埋头苦干,扎实、有序、科学、高效地不断推进新校区建设。
回顾八年来的新校区建设情况,规划先导是学校新校区建设的重要特色,也是仙林校区建设得以顺利、有序、稳步、高效推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学校不仅依托南京市规划局进行了校区总体规划方案的国际招标,还进一步委托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校区各单体建筑的功能、位置、控高、体量、外形、效果等各项参数指标,成为指导单体建筑设计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也确保了校区建筑的协调统一、校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校区功能的最大发挥。
根据学校“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预期筹资能力,学校确定了以公共教学设施为主的仙林校区一期工程和以院系教学科研设施为主的仙林校区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其中一期工程建成的公共教学楼、图书馆、基础实验楼、国际学院大楼、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校医院、学生食堂和宿舍、校史博物馆等各类基础教学用房共占地42万平方米。二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末,在不影响学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仙林校区将建成校舍超过120万平方米,“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设规划完成率均将达100%。
仙林校区的绿化整体布局依照整个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在校园绿化中,一些代表南大精神和特色的植物也播种到了仙林。例如,仙林杜厦图书馆旁的爬墙虎就是取自北大楼的枝条并进行了扦插培育,仙林所种植的日本榧和剥壳核桃也都是用鼓楼校区的果实培育的。
从建筑风格来看,仙林校区建筑大多棱角分明,方方正正,远观整齐划一,独立的内部庭院形成各自独立的生态系统。颜色上以灰色调为主,搭配使用深灰、浅灰、红白色,皆取自鼓楼校区的传统色调。百余年来,南大的校园建筑从不追求咄咄逼人的气势、新颖奇特的外观或亮丽华美的色泽。同济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张生在《哈佛红,南大灰》一文中,称南大的灰色基调“静穆而安详”,“有一种不为流俗所动的古典美”,并将这种由建筑透露的风格概括为“诚笃,谦和,低调,实在,但却方正,有力”。除此之外,仙林校区整齐中不失特色,例如,敬文学生活动中心由哈佛大学建筑学系主任普雷斯顿o科恩亲自设计;杜厦图书馆则具有角逐建筑界奥斯卡奖“鲁班奖”的实力;方肇周体育馆昵称“火立方”,被评选为江苏“最霸气”的高校体育馆。
饮水思源,在仙林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各方校友和企业家等社会力量的鼎力支持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校园里一些重要的建筑都是由校友捐赠建设;南大还与政府共建了公共服务平台,苏州高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无锡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扬州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南大技术服务平台等等,每个服务平台都由当地政府捐赠资金支持南京大学新校区建设;泰州与南大共建绿化林,打造绿色校园、生态仙林,另外南通、淮安、盐城等都为南大新校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近5年中,在校园建设方面,共计签订仙林校区建筑物助建项目19项,协议金额2.68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在中国没有哪一所大学由地方政府资助这么多资金支持新校区建设”,南大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说起新校区的建设颇为自豪:南京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来自政府的支持也表明,南大对社会的贡献得到了各界承认。
梦想:奠基新百年,奋力实现“第一个南大”
日,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在仙林校区隆重举行,仙林校区正式成为南大主校区,校区功能和定位进一步凸显,占地约3000亩的仙林校区将不仅仅是所大学,更是校区、社区、科技园区“三区联动”的综合体。新世纪、新百年,仙林校区将继续承载南大人的百年梦想,为学校实现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风格的‘第一个南大’”铺设坚实的道路。
目前,仙林校区拥有一流的教学、生活等设施,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拥有学生餐厅、教工餐厅、清真餐厅共7个,营业面积约23000平米,能满足25000余名师生就餐;开设了教育超市店面3个,营业面积达800平米;设立了洗浴、银行、电信、理发、文印等学生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地铁二号线直通校区门口(南大仙林校区站)。截至2014年9月,环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哲学系、文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匡亚明学院、大学外语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7个院系已搬迁至仙林主校区,仙林校区医学院楼也已正式启用。
由南京市政府负责轻轨、供配电等主要市政配套建设的南京大学历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68万平方米的仙林南大和园教职工住宅小区和商业配套设施,已建成56万平方米,目前在建12万平方米,教学相长、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校区环境初步形成。
此外,南大与国外名校创办的国际学院、创业学院也陆续落户仙林,一批研究机构也将随之落户仙林。校区已确定首批建设的中外合作机构有: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办的南京纽约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办的中加学院,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共建的“南京大学——南安普敦大学联合中心”,与美国、法国、德国有关高校或科研机构合建的“南京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学合作研究中心”,与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合建的“中法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中心”,与法国航天局等合作的“中法合作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合作方,都是世界一流大学或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可以说,未来的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将是一个高端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教育和尖端科研项目集聚的新型大学园区。
正如洪银兴所说,仙林校区建设倾注了老校长蒋树声、现任党委书记张异宾、校长陈骏院士、负责基建工作的副校长薛海林等党政班子成员和学校历届老领导的智慧和心血,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热情支持,体现了和衷共济、敢为人先、团结拼搏的南大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仙林校区的启用,对于有效改善我校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加快创建“第一个南大”的步伐,推进学校新百年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洪银兴希望今后,仙林校区要在美和精致上下功夫,努力把校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个性鲜明、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大学校园,为南京大学在新百年的发展奠定基业。
[访问:821]
[访问:710]
[访问:406]
[访问:366]
[访问:356]
[访问:351]
[访问:282]
[访问:247]
[访问:213]
[访问:142]建设网--江苏:南京大学仙林灵山新校区项目
您的位置:行业动态 >> 江苏:南京大学仙林灵山新校区项目
江苏:南京大学仙林灵山新校区项目
08:38 来源:
南京大学南字发〔2009〕96号文《南京大学关于在南京市仙林灵山地区建设新校区立项的再请示》收悉。根据教育部教发函〔2004〕14号文《教育部关于南京大学建设新校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和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13号文的精神,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南京大学是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确定的以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少数几所大学之一。为实现南京大学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有效整合和利用各方面的办校资源,切实解决多校区办学中长期存在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分离、教师与学生分离、教学与科研分离等问题,同意你校在南京市仙林灵山地区建设国际化新校区,主要用于建设“南京大学——纽约大学理工分校创新创业学院”。
二、依据《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南京大学仙林主校区项目建议书获批复》(苏发改投资发〔2004〕49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建设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仙林校区规划用地4910亩,根据现有土地利用状况、校区建设进度与需求,同意你校在首次仙林灵山地区征地2000亩基础上,再次征地约1800亩用于该项目的建设,具体手续应按有关规定另行向国土部门申报,并以国土部门依法核定的用地规模为准。
三、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总建筑规模约12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9亿元,资金来源由你校多渠道筹措解决。
分享到:&&0南京大学新校区来之不易,且住且珍惜_南京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2,855贴子:
南京大学新校区来之不易,且住且珍惜收藏
南京大学“扩校”计划遇阻完全调查 日
来源: 南方周末
  南京大学欲建仙林新校区的计划,不仅校内争论不休,更于最近遭遇政策制约。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使南大在已有浦口校区的情况下,甘冒政策风险再投巨资去建设一个新校区     南大鼓楼主校区一角   日晚,南京大学校办主任任利剑表示,南京大学新校区建设计划虽然受阻,但仍然在研讨之中。这是不久前媒体报道南京大学新校区建设计划取消之后,南京大学方面首次作出回应。  南京大学是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前几年在国内名牌大学中排名第三,近几年有所下滑,其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鼓楼主校区面积偏小,仅有726亩。这是一直困扰校方的难题。  1987年,为扩大办学空间,及带动江北经济发展,南京大学开始在江北浦口区建设分校区。2003年底,受南京及各地的大学城建设浪潮的影响,南京大学决定在南京城东的仙林大学城附近征地建设新校区。  但2003年下半年至今年5月,国家土地政策不断收紧。江苏先后爆出南京“江宁案”和常州“铁本案”,江苏一时在土地使用问题上成为全国焦点。迫于形势,今年5月,南京大学改变了原先的征地计划。  在放弃于仙林大学城南面征地5000亩的计划之后,仙林大学城向南京大学提供了其东部的九乡河地块,但两年前征下的这一地块仍然隐含了政策风险。  其中最令人费解的是,南京大学为何在已有浦口校区的情况之下,还打算投巨资建设仙林校区,这对于这所百年名校意味着什么?  尽管南大校方给出了各种解释,但不仅南大内部的意见分歧没有抹平,记者还在调查中发现,南京大学建设新校区并非是一个孤立的举动,它与地方政府、地产开发商的利益不无关联。  决策一波三折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是极力主张建设仙林新校区的人。2003年初,他给校方写信,要求改变浦口校区目前师生不能互动的局面。  南大本科生文科的一至三年级,理工科的一至二年级学生全部在浦口读书,而老师们上完课就走,从而产生“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不能互动,老师和学生不能互动,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能互动”的情况。  “这样不利于人才培养,大学应该是个泡菜坛子。”龚放说。他主张在仙林建设新校区,老师也搬到仙林居住,从而形成师生互动。龚的主张得到了南大物理系博导王牧等人的支持。  新校区建设意向正式纳入南京大学议事日程是2003年4月。随后,为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南京大学先后成立了三个专家组论证新校区建设之事。  2003年7月,南京大学中层干部前往仙林考察。当时,南大选中的校址是仙林大学城以南的象山地块。该地块距南京大学鼓楼校区18公里,位于两山之间,一马平川,其中有两个小湖泊。  但南京大学一个月后在南京汤山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时,会上争论激烈。会后,争议被搁置。直到两个月后,相持局面才被打破。2003年10月,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韩星臣退休,由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洪银兴接任书记。  2003年12月底,南京大学在鼓楼校区科学馆就是否建设仙林新校区实行民主投票,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共600余人参加,投票结果是赞成建设仙林新校区。  南大计划在仙林征地5000亩,费时五年将之建成主校区,将主要院系都集中到仙林,浦口校区办民办学院——金陵学院。  就在南京大学进行决策时,学校的学生并不知情,只有学校校园网的BBS上有零星的讨论,但外部的政策环境发生了逆转。  从2003年底,国家开始清查各省土地使用情况。南京的江宁大学城受到点名批评,其后江宁区的土地审批权被江苏省收回。  今年4月,国家土地政策进一步收紧。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除某些行业外,各地方暂停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涉及占用农村耕地,一律要报批国务院。紧接着,江苏常州爆发“铁本案”,引起全国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的一些学校开始停建新校区。2004年3月中旬,山东农业大学决定,停止该校新校区二期工程的建设,在原来的土地上改种小麦。  同时南京大学也发现,原先选中的地块归属权十分复杂,非仙林大学城一家所有。  这块5000亩的地皮,由三个部分组成:一部分土地归栖霞区管,一部分归南京军区管,是部队的靶场,而另一部分,则属于江宁区管,江宁区管辖的这部分在南京市的土地规划中,属于基本农田。这时,南京大学遇到了高压线。  “在如今这种政策环境下,征用农田必须报批国务院,而这基本上是不可能批准的。”南京大学校办一位工作人员说。  与此同时,南京江宁大学城由于土地问题,一些学校的校区建设被叫停。南京市国土局规划处表示,到10月份为止,南京市的农转非用地已经暂停审批了。  2004年5月,南京大学被迫放弃了原定的象山地块。但南京大学专家组的专家们并没有闲下来,他们又出现在仙林大学城的九乡河地块上。  背后的力量   事实上,在决策过程中,有多股暗流围绕着南京大学,促使其必须进行新校区建设。  从2001年开始,全国各地纷纷上马大学城项目,江苏一地就同时建设了7个大学城,2002年1月和2002年4月,南京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相继挂牌。与此同时,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大张旗鼓地进行新校区建设。2001年9月,浙江大学在杭州西北部,开工建设占地3000余亩的紫金港校区。一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于2002年10月投入使用。  浙大新校区建设完成后,各校纷纷派人考察,其现代化的设施在各校代表心中引起震动。南京大学也不例外。  南京市内的大学也不断兴建新校区,从1998年开始,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纷纷去江宁和仙林兴建新校区,这些大学扩建形成的示范效应,不断刺激着南京大学的神经。  2003年5月,东南大学宣布在江宁建设九龙湖校区,将东南大学浦口校区改为民办学院——成贤学院。“东大的退出,实际上南京大学已经是孤悬在外。”龚放说。  连年高涨的南京房价给南京大学老师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目前,南京市区已经很难买到均价5000元以下的新房。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对面的楼盘——君临国际售楼均价高达9000元每平方。即便是南京大学教师主要居住地——龙江小区,售楼均价也超过5000元。  而南京大学还面临和其他高校争夺人才的压力,据龚放估计,南京大学进一步发展,至少还需要吸引1000名博士,但现在各校竞争激烈,如果没有优厚的条件,不但吸引不了人才,甚至会留不住人才。他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住房条件。  而南京大学又不可能在南京市区拿出那么多套房子,此时,仙林大学城向南京大学伸出了橄榄枝。  为了吸引南京大学搬迁到仙林,仙林大学城开出了极其优惠的条件,在谈判中,仙林大学城表示愿意提供50万平方米的教师公寓,以每平方元的价格卖给南京大学老师。此举深得南京大学中青年教师的欢心。同时以每亩5万元的价格,将土地提供给南京大学,而先前有媒体报道,该大学城的土地,拆迁补偿及平整后的费用每亩达到30万元。  仙林大学城决不会做亏本买卖。它看中的是南京大学的知名度。南京大学进驻仙林,将让仙林大学城成为江南最有实力的大学城。  但更重要的是南京大学的进入将形成杠杆效应,进一步拉升仙林大学城周边的地价。2003年9月,栖霞区单方面宣布南京大学将搬迁到仙林去,经南京地方媒体报道后,仙林的房价借势上涨了1000元。引起南京大学校方严重不满。  而利用教育概念来带动房地产开发,这一招数已经被仙林大学城惟一的房地产开发商——亚东房地产公司使得炉火纯青。该公司开发的亚东新城,就在仙林大学城旁边。  如今的仙林大学城的主体,在1993年还只是一个养奶牛的农牧场。  亚东公司获得了该农牧场20000亩土地的经营权,当时只卖1000元每平方的别墅依然无人问津。  1998年,在亚东的努力之下,南京师范大学入驻仙林,改变了亚东的命运。其后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森林公安专科学校相继进入,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学城的模子。2002年,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教育厅和栖霞区决定“响应经营城市”的号召,在仙林建设大学城。  亚东开发的房地产以高档住宅为主。从1998年之后,亚东房地产公司的房子就开始连年上涨,现在别墅已经超过8000元每平方。  而浦口高新区,也曾提出在江北老山森林公园附近建1000套别墅,以成本价提供给南京大学的教师。但在高新区的规划中,它们只有产业园区,并没有居住配套区。这种提法被南京大学视为纸上谈兵。  日下午,记者来到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欧纪民拒绝接受采访。刚从国家审计署沈阳特派员办公室汇报回来的他说:“大学城的问题太敏感,不方便宣传,已经定的事情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做。”  争议的问题  在南京大学内部,就是否建设仙林新校区,一直存在分歧。  反对搬离浦口的一方认为,南京大学已在浦口花了血本,动迁浪费太大,而学校财力也不允许大兴土木。  南京大学浦口校区现有9300名学生就读,校区面积为2448亩,累计在浦口投资近6亿元,其中学生宿舍楼就建了21栋,可以容纳一万名学生。这些还不包括南京大学校友捐建的如玉辉楼、力行馆、左涤江体育馆等建筑。  “当时是勒紧裤腰带办学,发展到今天并不容易,现在这里没有十几个亿是搞不出来的。”南大一位校领导说。  南京大学副校长施建军曾作过预算,去仙林需24亿,浦口最多再追加17亿就可以建成。而另一位校领导认为,甚至不需要花17亿就可以完善浦口。  南京大学今年的预算是7亿多,其中由下列几部分组成,教学经费、科研经费、985经费、产业支持。虽然南京大学进入211和985计划,但是这些项目资金是专项管理,无法调动。  据内部人士透露,南京大学能够调动的就是3亿多的教学经费,这部分钱是给教师发放薪水的。去年底,决定建仙林校区时,南京大学方面曾以为985资金会分块管理,学校可以使用部分资金,同时可向银行贷款,毕竟南京大学已经获得江苏省内多家银行的联合授信。  在1990年代,在南京大学的师生中耳熟能详的就是学校欠江苏省的银行9000万元,而当年浦口校区建设的启动资金为9100万元。  南京大学虽然并没有彻底放弃浦口,但将本科生从浦口抽走,将对浦口校区旁边的浦口高新区产生影响。  1980年代,江苏省希望南京大学把分校区放在江北,带动江北经济发展。将南京的“浦口”变成武汉的“汉口”。南京大学接受了省政府的要求,同去浦口的还有东南大学。高新区依靠南大和东大这两块金字招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屡试不爽。在东南大学决定在江宁建设新校区之后,高新区已经失去一个重要依托。而南京大学的搬迁将进一步冲击高新区。  5月13日,记者来到了距离仙林大学城管委会5公里的九乡河地块时,村民们表示这些农田在2002年5月就被仙林大学城征用了,而根据国家土地政策,被征用的农业用地,如果超过两年没有开发,必须组织复垦。  5月17日,记者将此情况向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欧纪民求证,欧拒绝讨论该问题。(作者: 吴传震)
1楼 14:12&|
书记赴仙林校区四组团调研和指导开学工作发布时间:[]开学在即,仙林校区新建成的学生公寓四组团也即将投入使用。在青奥南京全城停工影响之下,新宿舍内外建设情况究竟如何?周边设施是否完善?新入住学生的生活是否便捷?带着这些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8月22日,校党委书记来到仙林四组团,现场了解建设情况,指导新学期开学迎新工作。副校长薛海林、孙冶东及党委宣传部、后勤服务集团、房地产管理处、保卫处、基建处等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现场 (王红兵 摄影)克服青奥停工影响,保障建设按期完成在学生第十一食堂,书记一行来到餐厅大厅和后台操作间。后勤保洁阿姨正在擦拭着崭新的桌椅,后台的操作间中各项设施也正在紧张调试之中。据介绍,新食堂将在25日开始全面提供服务,在第一时间为新入住的同学提供可口饭菜。打扫卫生 (王红兵 摄影)据了解,因举办青奥会,南京市政府要求全市停止施工40,我校包括学生十一食堂在内的诸多工程建设均受到较大影响。在建设施工暂停期间,后勤员工提前进入食堂内部,完成了卫生打扫和设备安装等工作。但是要正式运营,最大的困难是水、电、气的接入问题,尤其是做饭必须的天然气。为了保证新同学入住当天就能用餐,在学校主要领导直接与南京市政府沟通协调后,四组团学生第十一食堂成为青奥会结束前南京第一家允许施工的工程。22日下午2点整,天然气正式接通,锅、炉等设备都已经点火试运行。多部门齐心协作,加班加点“赶”工程张书记一行来到学生公寓第16幢,考察博士生和硕士生宿舍。推开宿舍门,新配置的桌、椅、床、柜、书架、空调等各项设施早已安装到位,敞亮的阳台,整洁的卫浴间,温馨舒适的宿舍正静待新、老同学入住。据后勤集团尹三洪总经理介绍,为了及时完成建设,在建筑工程没有完工时,后勤物业公司已经提前和学校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在后续改造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第16幢高层公寓的13-18层为博士生宿舍,12层以下主要为硕士生宿舍,在一楼配备有开水间和洗衣间。在入住当天,宿舍公寓的各项设备都可以直接正常使用。在房间内部,地板从水泥地改为镜面,床、和写字台的摆放也更加人性化,更适合同学们生活学习的需要。宿舍内部 (王红兵 摄影)书记一行还在院长陪同下考察了留学生公寓。来到教育超市,超市员工正在将各种商品整理上架。尹三洪总经理介绍说,经过后勤员工加班加点的工作,教育超市目前已经具备营业条件,将在24日正式开门营业。同时,教育超市附近还预留了七八间网点空间,在同学们正式入住后,将根据同学们的需要再确定入驻网点的形式。共建更好的居住环境,要感恩也要宽容为了方便师生的校内交通,新学期仙林校区将开行校内班车。在四组团的一个校内班车停靠点,张书记详细了解了校内班车的筹备情况。保卫处处长曹昌家介绍说,新的校内公交站台即将安装到位,四辆崭新的中巴车将在24日到位,并在25日上午投入试运行,暂定运行时间为6:50至晚9:30。张书记特别要求,要充分听取同学们的意见,根据运营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运行方案,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校内交通。四组团的周边环境也已基本达到入住要求,不会影响同学们的生活。组团内部的路灯正在由基建处紧锣密鼓地安装,确保在24日晚亮灯。因青奥会影响,四组团外围马路两侧的高杆路灯无法正式安装,但后勤动力中心在围墙上安装的泛光灯已经基本到位。绿化工作也因青奥会停工,9月初市政府工程解禁后,将马上组织施工,绿化很快能够覆盖到位。四组团内还配套了多个体育健身场所,部分设施目前已经基本成型,同学们入住后可以直接使用。此前,张书记一直很关注四组团的建设工作,多次协调各方,推进工程建设。7月初,他还特地来到四组团工地现场办公。看着近两个月来耳目一新的室内外环境,他称赞四组团是仙林校区最漂亮的组团,他特别向暑假期间奉献在建设一线的后勤员工表示感谢,同时鼓励他们要一如既往的为新入住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进一步改进不足,也请同学们对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南京大学新闻中心
侯印国 徐南启)
2楼 16:55&|
空弄弄空弄弄空弄弄空弄弄空弄弄
3楼 16:58&|来自
且住且珍惜
5楼 11:54&|
本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林大学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