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解水实验中中氧气是怎么生成的?

做电解水的实验时,为什么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电是如何分解水的?_百度作业帮
做电解水的实验时,为什么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电是如何分解水的?
在电场的作用下,水电离成带正的氢离子和带负电的氢氧根离子,带正的氢离子被吸引到负极,氢离子在负极得到电子,产生氢气.每二个带负电的氢氧根离子被吸引到了正极,失去电子生成一分子的水和一分子氧气,正极就产生氧气了当前位置: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A.2:1B.1:8C.1:2D.1:1-化..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  )A.2:1B.1:8C.1:2D.1:1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宣武区二模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A.2:1B.1:8C.1:2D.1:1-化..”主要考查你对&&电解水实验&&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电解水实验
电解原理 &&&&&& 电解就是将两根金属或碳棒(即电极)放在要分解的物质(电解质)中,然后接上电源,使电流通过液体。化合物的阳离子移到带负电的电极(阴极),阴离子移到带正电的电极(阳极),化合物分为二极。电解过程 &&&&&& 用电使化合物分解的过程就叫电解过程。 &&&&&& 水(H2O)被电解生成电解水。电流通过水(H2O)时,氢气在阴极形成,氧气则在阳极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向阴极移动,溶于水中的矿物质钙、镁、钾、钠……带正电荷的离子,便在阴极形成,就是我们所喝的碱性水;而带负电的离子,在阴极生成。电解水实验:1.实验装置图:2.表达式:水氢气+氧气2H2O2H2↑+O2↑3.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接负极一端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是接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2倍。 4.产物检验 (1)正极一端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2)负极一端的气体能燃烧,并看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证明气体是氢气。5.实验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6.注意事项: (1)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者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反应速率。 (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会小于1:2,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开始产生的氧气有一部分溶于水,实验时间越长,其比值越接近1:2。 电解水记忆口诀: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二氧一体积比,任何时候都不变。
发现相似题
与“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A.2:1B.1:8C.1:2D.1:1-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848427473323383022675276502199106电解水实验中哪个是氢气?那个是氧气?为什么?_百度作业帮
电解水实验中哪个是氢气?那个是氧气?为什么?
我记得是正氧负氢,正极是氧气.且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例是2比1 所以a是氢气b是氧气
由2H2O==通电==2H2↑+O2↑可知气体体积大的为H2(即a),小的为O2(b)
阳极反应:4OH- - 4e-=2H2O+O2↑阴极反应:2H++2e-=H2↑ 总反应:2H2O=(通电)2H2↑+O2↑所以阳极出O2 阴极出H2
b生成的O2,a生成的H2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极(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但在一般情况下,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值一般大于2:1,原因有下面两种 :1.氢气和氧气的溶解性的差别,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1L水30mL的氧气)但一小部分氧气溶于水,比值大于2:1.2.电极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ρO2=1.429g/mL , ρH2=0.089g/mL(其中氢,氧两种分子数比值:2:1;氢气,氧气的质量比值:1:8)有八个字简单概括是:阳氧阴氢。氢二氧一。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在上图的装置里,我们可以知道氢气多的是负极,少的则是氧气。氢多氧少&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注意:电解水实验是产生氢气和氧气,不能说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两者是不能相互交换的)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分子个数比2:1 体积比为2:1 质量之比为1:8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有时实验结果不准确,原因如下:1、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2、气体在电解器壁上的附着程度不同;3、有副反应发生,消耗氧气。4如何验证如用排气法收集,则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试管口朝下)使试管内可能尚未熄灭的火焰熄灭,收集好后,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再移开,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很纯。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这时需要重新收集和检验。氢气能够燃烧,可用燃烧着的小木条检验氢气,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可能你会看见是黄色火焰,是因为装有氢气的容器中含有其他的化学物质,一般是元素钠的黄色。5如何区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氢气可用燃着的木条。氢气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如果氢气太少可能只会有“扑”一声,不会燃烧)6口诀正氧、负氢(父亲)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阳级是氧气,阴级是氢气。氧离子带负电被阳级吸引。
读题······
反应式2H2O=2H2+O2,所以a是H2,b是O2。
a 是负极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为H2
b是阳极氧被氧化生成氧气为什么在电解水试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_百度作业帮
为什么在电解水试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负极: 4H+ +4 e ——2H2正极: 2H2O-2e——4H+
+ O2转移电子相同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水的分子式H2O,都是双元素分子,所以2:1
2H2O=通电=2H2↑+O2↑气体体积与分子个数成正比,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2:1
2H2O通电=2H2↑+O2↑气体体积与分子个数成正比,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2:1 事实上,这个比例还要大于2:1,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的,溶解的更多。当前位置: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C.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D.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奉贤区一模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叙述正确;B、在电解水中,水分子分成原子,原子有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B叙述正确;C、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需有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故C叙述不正确;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如图所示,试管1中的气体是H2,试管2中的气体是O2,故D叙述正确.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主要考查你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分子的定义,原子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分子的定义原子的定义
电解原理 &&&&&& 电解就是将两根金属或碳棒(即电极)放在要分解的物质(电解质)中,然后接上电源,使电流通过液体。化合物的阳离子移到带负电的电极(阴极),阴离子移到带正电的电极(阳极),化合物分为二极。电解过程 &&&&&& 用电使化合物分解的过程就叫电解过程。 &&&&&& 水(H2O)被电解生成电解水。电流通过水(H2O)时,氢气在阴极形成,氧气则在阳极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向阴极移动,溶于水中的矿物质钙、镁、钾、钠……带正电荷的离子,便在阴极形成,就是我们所喝的碱性水;而带负电的离子,在阴极生成。电解水实验:1.实验装置图:2.表达式:水氢气+氧气2H2O2H2↑+O2↑3.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接负极一端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是接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2倍。 4.产物检验 (1)正极一端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2)负极一端的气体能燃烧,并看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证明气体是氢气。5.实验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6.注意事项: (1)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者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反应速率。 (2)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会小于1:2,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开始产生的氧气有一部分溶于水,实验时间越长,其比值越接近1:2。 电解水记忆口诀: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二氧一体积比,任何时候都不变。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实验验证了水的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分子结构图: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的一种。世界上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单质,也可以构成化合物。如:氧气、氢气、C60等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水、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概念的理解: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物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如果不是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这层含义上,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变成了共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问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这是化学变化。分子的表示方法:分子可用化学式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气,也可表示1个氧分子。分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例如,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对原子的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了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铁、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原子可用元索符号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个氧原子。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发现相似题
与“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90797290846488786216411180625317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电解水实验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