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州交通大学怎么样理工学院的艺术设计怎么样?谢...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上海交大网院|交大网院|2014年交大网络学院秋季报名|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学院
柯老师咨询QQ: 张老师QQ: ,咨询电话:021-
QQ在线咨询
在线时间: 工作日9:00-17:30(如不在线请留言等待老师回复)
2015年春季高升专招生简章
2015年春季商务英语招生简章
自考、成考、网络教育的对比
2015年春季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视觉传达设计(原:艺术设计)招生简章
一、学院简介
&&&&200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设视觉传达设计(原:艺术设计)专业,致力于在数字化视觉设计领域的学历和学位教育,迄今已招收和培养了19届、总计1500余名学员。12年来,视觉传达设计(原:艺术设计)专业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媒体技术,成功构建混合型的教学模型,在培养数字化、应用型设计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年来,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原: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第十界全国美展广告设计类、墨西哥第七届国际海报双年展、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原创动漫大赛、全国FLASH动画大赛、上海市包装设计大赛、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等全国、上海市各项艺术设计比赛中入围,并取得奖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创办视觉传达设计(原:艺术设计)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2008年 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建设学院国家精品课程包装设计
&&2009年 成立&数字媒体教育中心&开展国际合作、认证培训
&&2010年 获上海交通大学 优秀教学成果奖
&&2010年 建设视觉传达设计(原:艺术设计)专业 基础版网络课程 27门
&&2011年 组建&远方设计工作室&学生社团
参加并获得设计竞赛12项
&&2012年 全面启动视觉传达设计(原:艺术设计)专业Moodle课程建设 设立名师讲堂
二、主要专业模块及课程设置
设计素描、色彩设计、摄影基础、图形与编排设计
模块一:平面设计与传播
模块二:数字媒体设计
模块三:展示与室内设计
模块四:珠宝设计与鉴定
企业形象识别设计
二维动画设计
首饰与时尚设计
* 信息设计
网页规划与设计
室内装潢设计
*宝石学基础
* 多媒体影像制作
*公共环境艺术
*宝玉石鉴定与评估
艺术设计概论、专业设计
三、授课名师,沐浴百年校风
&顾惠忠(专业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艺术类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上海设计中心副主任;上海包装技术协会包装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粉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数码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包装》编委。
&周宏 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系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联盟(Icograda)团体会员、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上海设计师协会会员。曾指导学生获得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三等奖,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孔繁强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科伊藤隆道空间造型研究室访问学者,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日本环境艺术学会会员。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教材奖,撰写国家&十五&重点规划教材。
&邵奇 副教授/博士,曾分别就读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获博士学位。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委员,十佳国产电影评委。
&宋苏晨 副教授/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曾分别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国里尔新闻学院、巴黎第七大学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传播学博士,致力于新媒体研究、组织传播理论、新闻摄影等研究领域,并多次获得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教学奖。
&席涛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系党支部书记
曾分别就读于江南大学装潢系、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赴澳大利亚LA-TRUBE大学研修。亚洲基础造型设计联合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员、上海包装设计协会会员、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施健&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珠宝时尚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6)观察员;国际(注册)首席珠宝评估师。主编有《珠宝首饰检验》、《珠宝首饰检验与评估》等多部教学书籍,负责制定&贵金属、钻石、宝玉石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规范。承担过多项省部级宝石类科学研究项目,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等。
李桑& 上海交通大学珠宝时尚产业研究中心特聘教师,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首饰艺术专业硕士,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曾有多年本科教学和公司工作经验,并在美国游过学,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沟通能力。擅长首饰制作和设计,作品《雪》获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类提名奖,为此次美展里仅有的四个获首饰专业奖项中的一个。
四、获奖情况& 名师传道授业,学生硕果累累
上海多媒体形象设计大赛二、三等奖
2、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入围奖
3、 《海宝时空隧道》2009年浦东科学与艺术展互动多媒体作品入围
DAF中国赛区动画组反皮草动画设计入围
5、 第十界全国美展设计类广告设计入围奖
6、 墨西哥第七届国际海报双年展入围奖
&越龙山&杯&龙行天下&创意设计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优秀奖
8、 上海市信息杯信息化公益广告大赛优秀奖
日立硬盘--驱动精彩数码生活全国FLASH动画大赛优秀flash动画作品奖
五、毕业去向&&&&&&&&& 天生我才必有用,名校背景添光彩
&&& 就业&&在应届生普遍就业难的形势下,交大网络艺术设计毕业生却由于专业能力强和名校学习经历,受到市场的青睐。历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eBay易趣、新民晚报、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广电影视制作公司、ELLE杂志社、上海盛大网络有限公司、奥创广告等。
★09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
学生:黄同学 入职企业:上海博报堂广告公司&&&&&&& 学生:王同学& 入职企业:新闻晨报
学生:俞同学
入职企业:上海幻维数码影视有限公司&& 学生:朱同学&& 入职企业:上海灵智大祥广告公司等
考研&&交大深厚的理论教育和名师的指导,为学生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学生考取研究生的学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媒体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09年毕业生升学去向包括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多媒体设计硕士
英国邓迪大学设计学硕士等
& 出国&&交大开放的学术思想,名师丰富的海外经历,使不少学生对国外艺术设计领域产生了兴趣。而且学院注重文化课教育,特别是英文课程,为有志于海外求学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六、招生信息
专升本招生
★& 专业设置:视觉传达设计
★& 考生户籍不限。
入学考试:
&&&&&&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命题并组织考试,择优录取为2015年春季学生。
&&&&&&入学考时间:日
&&&&& 考试科目:公共英语、大学语文、设计基础
★ 艺术设计类专业应届毕业生面试入学政策: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获得面试入学资格:
1、取得大学英语四级(CET4)、全国公共英语(PETS)三级或专科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合格证书及上级别证书者;2、专科阶段各科平均成绩达
70分,英语平均成绩65分及以上者;3、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奖励者。
★ 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免试政策:具体办法请向报名处咨询。
★ 学习模式:
专业课双休日教室面授,其余课程提供面授和网络点播两种学习方式。学生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
★ 学习期限、学分与学费:
实行学分制管理,基本修业年限为两年半至五年,一年两学期,按学期缴费,学费:4900
高升专、高升本招生 (秋季招生)
★& 专业设置:视觉传达设计
★& 招生对象:国民教育系列的高中(含三校)或以上毕业生,考生户籍不限。
入学考试:
命题及录取方式:入学考试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命题并组织考试,择优录取。
考试科目:语文、英语、设计基础
免试政策:学院承认2015年全国及上海市普通高考成绩、上海市三校生高考、全国及上海市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达到学院分数者,可申请凭高考成绩免试入学。
学习模式:以白天教室面授为主
★& 实行学分管理,高升专基本修业年限二年半至五年,一年两学期。高升本基本修业年限为五至六年。
★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学历教育学生根据有关规定修读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专升本通过全国网络教育
&大学英语&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统一考试、高升本还需通过&大学语文&统一考试,可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证书(注明
&网络教育&),由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国家承认;符合学位条件者,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七、报名方法:
1、报名需备:
(1)本人身份证原件;
(2)毕业证书原件(如已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还需持相关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报名时缴纳报名考务费共92元,报名后一律不退款。 &&
09秋奖学金获奖感言
姓名:周彦辰
班级:08秋艺术设计(本部)
获得奖项:远方&卓越奖学金&二等奖
&&& 在这个感恩节到来的月份里,我很荣幸能在这里,感谢这一年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们,和这一年中对于我的努力给予过肯定的人们。
首先,我要感谢&远方&奖学金,它代表的不只是一项荣誉,也是学校领导对我们的殷切关怀,这一切都将激励我们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其次,我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构建了这个平台,让我拥有比同龄人更丰富的大学生涯,让我能更早地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接触社会。
身为一名继续教育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我有机会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优秀师资指导,接受专业的课程体系培训,拥有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是网络教育提供了这一平台,让许多慕名前来的学生学到所向往的宝贵知识,掌握专业的最新动态和实时资讯。
一年之前,我选择了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因为她让我感受到了浓重的文化气息。入学后,我始终以一名交大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努力的对待每一门课程,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我知道仅凭成绩,在社会是难以立足的。课余时间我参加了第三外语的培训,为的是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希望多掌握一门外语多一份与人沟通的能力。
曾经最让我担心的非全日制课程安排,现如今是我不可多得的财富。当我把闲散的课余时间组织成紧凑的实习机会时,一扇完全崭新的大门向我展开。我凭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2008年底向梅高广告公司某高级艺术顾问旗下的画廊应聘兼职实习助理的工作,在为期半年的实习中提升了专业素养并得到了上级及同事的认可,也为自己能力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很大的锻炼空间。2009年,我又加入了鸣嘉画廊并参加了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为推进上海艺术产业增添一份绵薄之力。2008年至今,我始终活跃在卢湾区泰康路田子坊艺术创意园区,凭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课业,结合个人社会实践,为田子坊出谋划策,构思为创意园区的明天营造良好的基础。2009年十月底,我还出席了田子坊十周年派对,庆祝10年艰辛路程苦尽甘来,展望更久远的未来。我希望我能以个人的力量协助加快卢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在田子坊实习期间,我有幸结识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的残疾人会员,并帮助搭建与安徽及外地美协的联系,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与长辈们一起探讨中国艺术发展趋势。
交通大学网络教育给了我自由发挥的舞台,我愿意接受在这竞技场上的所有挑战,直到赢取最后的胜利。我没有把拿奖学金作为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而只是看作在追求知识过程中的意外收获,我会把奖学金化作今后不竭的动力,完成新的征程。
姓名:万菁
班级:06秋艺术设计(本部)
获得奖项:远方&优秀奖学金&一等奖
敬爱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在这学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远方&优秀奖学金一等奖,有机会对学校的老师们表达感激之情。&&&
首先,我很感谢交大网络教育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制度。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对我们学习上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鼓励,使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另外,我还要感谢培育我们的导师和老师们,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指导,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收获。在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习期间,我深深体会到网络教育的完善体制和网络教育资源的优越性,我们可以随时与老师互动并下载需要的学习资源;教师的管理工作也十分认真,对每个学生的出勤以及学习进度都会相当的关注;专业老师的师资力量也非常的庞大,很多交大媒体学院的教授亲自教学并与我们互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学院还为我们配备了先进的投影仪器和电脑设备、专业软件,以及多媒体教室等多功能的设备,对我们的面授课程很有帮助。
在这交大学习的四年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样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一次次的成功、荣誉背后同样也有着辛勤的努力以及&苦战&。在入学以来的每一学年我都勤奋努力,脚踏实地的认真完成老师以及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分别在第一、二学年荣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三等奖的称号。在抓好学习之余,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学院内的实习,作为3dmax动画项目小组的一员参与了创作过程,学以致用,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社会技能得到提高,为今后踏入社会,做好了准备。此外,为了更快的与社会接轨,我还参加了动画设计培训,学习了maya软件和法语等,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和社会经历。
在人生的旅途中,获奖只是一种推助器,而不是根本的动力器。虽然这次获得了成功,但是并不意味着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而可以停滞不前。奖学金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我们前进路途中的一股动力。只有不断地努力,不骄不躁,认真对待学习,不轻言放弃,踏实勤奋,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一名大四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快要结束了,我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又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今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希望我们能在未来放飞自己的理想,创出更美的辉煌。
姓名:杨昱
班级:07秋艺术设计(本部)
获得奖项:远方&优秀奖学金&一等奖
大学这段路我已经走过了一半。第一年进校时的兴奋感已渐渐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老师。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已渐渐习惯了大学所特有的生活方式。
在入学的两年时间里,我十分重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用积极认真的态度上好每一堂的专业课,并与专业老师进行沟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平时关注上海的各类展览信息,经常参观艺术设计类展览和讲座,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进入大学的这两年能够连续获得奖学金,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欢喜、激动夹杂着些许的忐忑。拿到奖学金的确是对自己成绩的肯定、激励和鼓舞。这个学期课程有所增加,深度和广度也有所提升,所以更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了。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
连续两年获得奖学金,对我而言并不是纯粹的物质鼓励,它更是一种肯定、鞭策和希望,是自我信心的建立。这些是金钱难以买到的。同时我也明白,此刻的我更应该要有淡泊之心,用平静态度去看待荣誉,否则骄傲必败。&&&
当然学习并不只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在学校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是一部分。回顾两年来,这是我需要提高的。以后要多多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多接触人和事,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增加阅历。大学是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我要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尽情的绽放,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谱出最华彩的乐章。
最后,要感谢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总是会为我们指点迷津,在漆黑的前方为我们点亮一盏明灯,是你们的教导和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同时也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高科技的教学设备,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到艺术的魅力。
姓名:赵润婕
班级:08秋艺术设计(本部)
获得奖项:远方&优秀奖学金&一等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次,我很荣幸地赢得了&一等奖学金&这个荣誉。奖学金,对于我是在学习上的一种激励和鼓舞。其实所获奖学金的多少对我而言,并不纯粹是金钱物质鼓励,它更重要的是给我一种莫大的肯定、鞭策和希望,是我对父母、对学校的回报。喜悦之后,它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思考。
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是我非常清楚什么叫&笨鸟先飞&的道理。既然我没有过人的天资,那么,我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下前进的步伐,就意味着你在落后。
在这学习的一年多里,我从什么都不会的艺术设计菜鸟到一点点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我能获得奖学金,离不开老师兢兢业业地指导;离不开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离不开同学们对我学习上的帮助;更加离不开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
虽然奖学金的多少和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作为评定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至少使我知道了这一年多来自己大致的学习情况,并且让自己的辛勤付出有了一个肯定,使我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奖学金也是对自身努力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将来勇敢生活和增长知识的鼓舞。它给了我更好的学习条件,但它不会成为我去努力学习工作的唯一动力,因为我们都有着比这更高更远的目标。
对我而言,在交通大学网络教育的学习已走过一半,所有的成绩都已成为了过往云烟,我知道班上还有好多同学的能力优于我,一次的奖学金并不能说明什么。接下来的路还很长,前方永远是未知的挑战,生活要继续,人要向前看。没有确定无疑的未来,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坚持、努力、上进、勤奋的人。
姓名:姚晟莹
班级:07秋艺术设计(本部)
获得奖项:远方&优秀奖学金&一等奖
首先,我要感谢交通大学网络教育设立的远方奖学金。经过两年的努力,这次,我很荣幸地获得了&优秀奖学金一等奖&这个荣誉。感谢老师们对我的肯定。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学院领导的关怀和老师的辛勤教育和细心培养。感谢你们在我求学路上不断给以鼓励和教诲。获奖是对我学习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鞭策和希望,我要不以此为终点。
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交通大学的学生,感谢交通大学网络教育给予了我成为专升本07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机会。我为自己是交大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我为遇到治学严谨的交大老师而感到幸运,在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学海无涯,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下,使我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为将来的人生发展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有位老师曾经对我说:人生旅途中,获奖只是一种助推器。在竞争日益激烈,发展日趋迅速的今天,我亦将更刻苦更努力的去学习去工作,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姓名:曾娟
班级:08秋艺术设计 (本部)
获得奖项:远方&优秀奖学金&三等奖
光阴似箭,一转眼我离开大学校园已经十年了。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余,我常常怀念大学时代掩卷沉思、静心学习的日子。带着这样重新圆梦的憧憬,也带着对于拓展自己专业范围的理念,我开始参加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多媒体与动漫专业的学习。
回首这一年的学习,我常常急匆匆卷起自己的背包下班,一边啃面包,一边拿着水瓶,再一边往上课地点狂奔;碰到要加班的日子,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后,还得强打精神挑灯夜战,下载课件进行补课。虽然十分辛苦,但我感觉收获很大。
作为在职学生,要真正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有诸多困难。我大学时念的专业就是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设计公司和服装公司摸爬滚打很多年,为宝钢、瑞美、贝塔斯曼、汇丽、日本名古屋、利乐公司等公司设计过样本、VI、logo等;特别05年进入美知风公司(现更名为麦凯尼德服饰贸易公司)一直至今,在多方面的设计与策划上进行全面独立的担当,原以为拿下专升本课程一定不在话下。真正开始系统学习时,我发现很多课程既熟悉又陌生,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当我拿起荒废多年的画笔,从线画到光影,从苹果到托尔斯泰,一点点开始画起基础绘画的学习时,曾一度都不知如何开始,努力的回想了又想,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又重回十年前熟悉的画室,那熟悉的大学课堂。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有的课程比如艺术设计等有了新的内涵,难度也更高。还有的课程比如动画设计,我以前一鳞半爪地学过一些,这次可以系统学习,提高设计水平。交通大学网络教育,这个没有围墙的大学,不仅为我加油充电,而且通过学院的论坛,认识了很多同学和好朋友,给我的生活增添色彩。
这次能够评为优秀奖学金奖,我十分高兴。感谢交大老师们一丝不苟的教学,耐心细致的个别指导。奖金的数目虽然数量不大(当然足够买几本参考书),但对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将来的学习道路还很漫长,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夯实基础,做到学习、工作双促进。&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也希望利用交通大学网络教育这个更高的平台,重新规划未来职业方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四川爱华学校怎么样啊,成绩不好,听说这个学校不错,有谁知道说一下啊,谢啦_百度知道
四川爱华学校怎么样啊,成绩不好,听说这个学校不错,有谁知道说一下啊,谢啦
我要参加高考了
提问者采纳
训练,交通便利、西华大学、一个职业培训中心和外国语培训中心,是莘莘学子求知成才的理想园地、生活的理想之府,从事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全日制大专院校:草堂校区位于成都市二环路内浣花溪畔、四川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毗邻、实验,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商业发达四川爱华学院创建于1993年、二十多个专业。占地面积230余亩、操作基地。高新校区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高新教育园”。下设四个院部(设计艺术学院。
祝你能选到一个好学校,具有设施完备的学生公寓,毗邻诗圣故居杜甫草堂.、信息工程学院、外事商务学院,花园式校园,环境优美,与西南交通大学新区、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学院分设两个校区(草堂校区和高新西区校区)、实习。o(∩_∩)o,学院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浓厚,是学习,环境优美,国家教育部备案
其他类似问题
爱华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配置也齐全。,我就是在校生,学校比较大,每天的早晚自习都有班主任监督,就是管理很严格还不错哦,学的工程造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xml.php warning: could not open XML file: /var/www/release/newsnet/admin/config.xml.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一所大学的光荣与梦想――上海交大走过110年
一个商人与一所大学
  正是这位优秀的民族资本家,铸就了南洋公学历史上最初的腾飞,为交大定下了横跨三个世纪的品格与气象。
《t望东方周刊》实习记者周础⒓钦咚镩箸獗ǖ
  闲暖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新上院敞开的前门里,一直伸展到立于大厅正中的一尊铜像上。
  每天,不计其数的学子们涌来,或端坐受学,或聆听教诲,川流不息。而被无数人擦身而过的这尊老者的半身铜像,则是头戴花翎,胡须长长,神色严峻,目光深沉。在他的正面,书写着这样几行字:“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1844年生,1916年卒”。
  这座名为“新上”的院楼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很难想象,这个已经有着110年传奇历史的学府,就是从一个看上去普通而瘦削的老者那里诞生出来的。
  但事实却从来如此,一个传奇的背后,总是会有另一个传奇。
   一个商人的强国梦
  1844年的中国,一场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噩梦才刚刚开始。7月,清政府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10月,又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古老中国的大门,正无奈地向西方列强逐步敞开。
  也正是这一年,盛宣怀出生于江苏武进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命运里的跌宕起伏,注定要与这个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
  那时,科举制度仍是读书致仕的正途。但国运日艰,只懂得埋首读经的传统知识分子已无法担当匡时济世之大任。盛宣怀多次应试,却屡屡受挫,最终他绝意科举,倾其心力致实学、办实业,投身洋务运动,以实现国富民强之梦想。李鸿章对他深为器赏,他的才具在波澜壮阔的洋务运动中,终得以尽情发挥。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第一,皆由盛宣怀创下:他参与兴办了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家电讯企业――电报局,中国第一家近代银行――通商银行,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并主持修建第一条南北干线铁路――卢汉铁路。洋务派掌握的轮、电、煤、纺四大企业,盛宣怀直接管理者有其三,遂成为清末洋务派官吏中最大的实业家,其成就也每每为后人所称颂。
  在办理洋务的过程中,盛宣怀深刻体会到因“不谙文语”,则“每逢办理交涉,倍尝艰苦”。他认为“西国人材之盛皆出于学堂”,要使洋务事业不断发展和巩固,必须培养通晓外语和掌握技术的新式人才,否则将一事无成。
  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值得记取的年份: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天朝大国几千年来的自傲与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梦想一同遭遇幻灭。人们终于清醒地意识到,要救国图存,仅靠兴办企业、打造军队,还远远不够。
  “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盛宣怀提出了这一主张。一位商人强烈的救国济世情怀,皆包含于这十二字之中。1896年,盛宣怀于1895年创办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前身)之后,又捐资于上海徐家汇购买基地,筹建南洋公学,即今日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在《请设学堂片》中,他写道:
  “中国遣使交邻,时逾廿载,同文之馆培植不为不殷,随使之员阅历不为不广,然犹不免有乏才之叹者,何欤?毋亦孔孟义理之学未植其本,中外政法之故未通其大,虽娴熟其语言文字,仅同于小道,可观而不足以致远也。”
  办一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式学堂,是盛宣怀对于南洋公学的期望。以北洋大学堂为鉴,根据中国实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盛宣怀进行了更深的思考和谋划,提出了更高、更全的办学设想。上海是人文荟萃、经济领先之区,地理位置也得天独厚,盛宣怀希望能凭借上海的地域优势,将南洋公学办成培养各项及各级新政人材的大本营。他亲任督办,负责学校大事谋划和决策,1897年春又亲自到何嗣j府上,聘其为公学总理,相当于校长,负责处理全校大小事务。
  后任校长唐文治曾评价盛宣怀道:“当世论公(盛宣怀)政绩者,曰轮船、铁路、邮电,而公实以学校作根砥。”盛宣怀的一生有着丰富的办学实践,除了北洋、南洋两所高等学校外,他还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上海电报学堂、天津中西学堂、吴淞商船学堂等。盛宣怀曾这样解释自己办学的目的:“人笑我收效不能速,十年树人,视十年若远,若不树之,并无此十年矣!”
  在任南洋公学督办期间,盛宣怀几次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知难而进,矢志不渝地把学校办下去。1902年发生“墨水瓶事件”,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为扩张个人势力,企图借此机会一举搞垮南洋公学。他要盛宣怀停办南洋公学,并将停拨办学经费,意欲趁势夺取盛宣怀在轮船招商局及电报局的控制权。而盛宣怀并不退缩,他一面致信袁世凯,说明南洋公学的重要性,一面通过收缩办学规模和起用积存和劝募的方法解决经费问题,袁世凯的阴谋终于未能得逞。
  1905年,盛宣怀辞去南洋公学督办一职。他在学校的权力虽然告终,却依然密切关注着公学的发展。学生留洋及新专业的创办等事务,皆倾注了盛宣怀的心血。正是这位优秀的民族资本家,铸就了南洋公学历史上最初的腾飞,为交大定下了横跨三个世纪的品格与气象。
   “师道立则善人多”
  洋务运动虽然遭遇挫败,其精神、其追求却化作了新式学堂坚实的根基。110年来,求真务实、严谨治学、锐意革新、爱国荣校的优良校风已经根深蒂固,为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镌刻下了鲜明的精神气质。大多数接受采访的交大校友都对《t望东方周刊》说,交大的历史传统是他们最大的骄傲。
  洋务运动几十年的经验告诉盛宣怀,为救中国,必须培养能够“学成致用”的人才,像旧式儒生那样只会填词吟诗是行不通的。因此,他要求学生在研习“西文”、“西艺”、“西政”、“西技”时,特别注重实践。他强调按照社会的需求来设置学科、安排课程、布置教学。当时南洋公学外院主要开设地理、理科、笔算、珠算、习字、图画等课程,完全不同于中国旧式私塾和书院的课程,具有广泛的社会实用性。他要求学生讲求实用,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动手操作,锻炼实际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具有普通学科的专长。
  随着时代的变化,盛宣怀及时改变专业设置,及时添设新的学科。如为迅速培养翻译人材,他办了译书院、东文学堂;为了适应清政府经济特科的选拔,他又精心开办了“特班”,专门培养政府官吏;为了铁路事业的发展,还专门开办了“铁路班”。在盛宣怀看来,既然兴办公学是为了培养真正成为能满足时代之需的新式人才,则学校制度也不应墨守成规,一切皆随时代需要所动。
  1897年4月,盛宣怀又作出了一项开天辟地的改革:上奏请求清政府免除新设各学堂学生的岁科两试。在奏章中他写道:“中西各课精进难而荒废易,一暴十寒,卒业何日。……拟请嗣后新设各学堂书院内学生,凡系增附生一体免预岁科两试,使得专精新学,以仰副朝廷育才致用之至意。”盛宣怀把这篇奏折直接递交到了光绪帝手中,光绪即以朱批“着照所请,礼部知道”。就这样,科举制度先在南洋公学停办了。而这离全国性废除科举制度的1905年,尚有八年之久。交大人深为自豪的大胆创新精神,亦可溯源于此。
  待何嗣j上任后,即主持起草《南洋公学章程》,将学校分立外院、中院、上院、师范四院,逐级递升。外院相当于小学,中院相当于中学,上院相当于大学,师范院即师范教育。这一从低到高、分层设学、相互衔接的制度,囊括了普通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系统。因此,《清史稿》认为,南洋公学是中国教育有系统组织之肇端。“师道立则善人多”、“蒙养正则圣功始”,这些教育思想在当时无疑开风气之先。
  盛宣怀对南洋公学教习的待遇是优厚的,平均每月支付给总理、监院、总教习、教习及各司事等的薪金逐年增长,到1902年达到2368两银子之多。对任教多年的教习,还给予出国进修机会,对工作辛劳、教学达五至八年以上的教师进行表彰。这些措施有利于培养和稳定师资,促进了公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无论招生考试还是学籍管理,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习,升级留级还是留学出洋,操行评定还是体育锻炼,南洋公学一律“严字当头”。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被称作“霸王课”,考试中高达30%的硬性不及格率令学子暗暗咋舌,想不用功也难。
   “光辉吾国徽便是光辉吾校旗”
  110年来,交大几经变迁,校歌也几度更改。但在校友张生眼里,最能体现交大精神的那首,还是出自老校长唐文治的手笔:
  “珠光灿青龙飞,美哉吾国徽   醒狮起博大地,壮哉吾校旗   愿吾师生全体,明白其中意   既醒勿睡,既明勿眯,精神常提起   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   光辉吾国徽便是光辉吾校旗”
  在交大的历史上,唐文治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名字。年,他担任交大校长,是早年交大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在明确学校定位、改革人才培养制度上功不可没。他出任校长前一年,交大刚刚由一所旨在培育“内政、外交、理财”方面人才的新式公学转变为由邮传部管理的高等实业学堂。交大以理工为重的传统,也正是从此时建立起来的。
  在提倡“求实学、务实业”的同时,唐文治作为国学大师,也尤其注意保持国粹,重视学生的国文教育。崇德、尚实、重文、健身,这四条办学思想,是唐文治留给今日交大的宝贵财富。
  唐文治在任期间,清廷覆亡,学校改为国民政府交通部直辖,于1912年换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这也是“交通”之名的由来。从此,交通大学这一校名被一届又一届交大人传承不辍,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块金字招牌。
  日,交通大学迎来了校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日。时任交通总长的叶恭绰在提交北洋政府的呈文中提议,为统一学制起见,将交通部部属的4所学校,即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邮电学校、北京铁道管理学校,列为大学分科,而以大学总其成,名曰:交通大学。1921年5月,交通大学正式合组成立,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相应改组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那个时候,交大是国内公认的顶尖高校之一。但当时的学生也许并没有想到,交大可以担当起“东方MIT”的美誉。“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后即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航空工程系学习。他刚到MIT就惊讶地发现,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安排全部是“照抄”此校的,就连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也都是一样的。在回忆母校的文章《回顾与展望》中,钱学森写道:“交通大学是把MIT搬到中国来了!因此也可以说上海交大在当时的大学本科教学是世界先进水平的。”
  “民智日开,人才蔚起”,盛宣怀创办公学之始的梦想,终于在后人手中逐渐得以实现。
一所大学与一个国家
  历经一个多世纪风雨沧桑的交大,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聚沙成塔的艰难历程,也见证了这个经受伤痛,经历困苦,却依然走向兴旺的国家的命运。
《t望东方周刊》实习记者周础⒓钦咚镩箸獗ǖ
  徐家汇,上海最繁华的地标之一。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此有着最好的印证和体现。徐家汇商业圈东南隅的华山路上,商家林立,车流滚滚。就在这一片极尽商业气息的店铺群里,仍保留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堂式建筑。尽管门前局促,她还是象征性地造起了一座小小中式玉带桥。
  这,便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门。“大隐隐于市”,也许是对如今交大地理位置最好的描摹,但或许更是对于这所有着110年悠久历史的学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坐标中的地位的最恰当不过的评价。历经一个多世纪风雨沧桑的交大,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聚沙成塔的艰难历程,也见证了这个经受伤痛,经历困苦,却依然走向兴旺的国家的命运。
   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的摇篮
  南洋公学诞生后,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师资匮乏。
  19世纪末的中国,依然是私塾遍布、科举风行,人们心目中的教育还是读经考八股,走科举仕途,得荣华富贵,教师也还是私塾老先生和孔子圣位。因此,公学不得不聘请外国教习担任教师。
  外国教习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弊端,且非长久之计。盛宣怀通过对西方强国教育状况的研究,认为“西国学堂必探原于师范”,“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务中之先务。既病求艾,相需已殷,急起直追,惟虞弗及”。因此,他在南洋公学内首先要设立的就是师范院和外院(小学),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培养本土教师。
  1897年2月,盛宣怀张榜招贤,选拔师资,同时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招生考试。招生广告上,用“不取修膳”、“咨送出洋”、“择优奖赏”、“优予出身”等优厚条件,与科举制竞争,一时间吸引了众多人才。各省前来应考的达数干人之多,其中多数是清寒子弟,也有一部分人是不满科举的有志之士。经过不拘一格的严格挑选,百里挑一,第一次录取了师范生四十名。他们都是二十至三十岁的青年人,其中许多人已是举人、廪贡生,皆属当时社会之俊彦。
  日(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六日),南洋公学师范院借上海徐家汇民房一所,正式开学上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诞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盛宣怀对师范生寄予了很大希望,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下,为师范院制定了“明体达用,勤学善诲”的培养目标。为使师范院学生通晓西文西艺,学校力邀时任南京汇文书院(后改为金陵大学)院长、著名的美国传教士福开森博士担任公学的监院兼西文总教习,上海教育界名流张焕纶为中文总教习。此外,还任用了颇负盛名的翻译家伍光建、李维格以及薛来西、乐提摩等外籍教师作为中西教习。如此高规格的师资队伍,充分体现了盛宣怀对师范院的重视程度以及培养中西贯通新式人才的急切之心。
  按照盛宣怀的设想,南洋公学在开办师范院的同时,仿效日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校的做法,开设了外院,挑选10岁至17、18岁学生120名,令师范生分班教之。希望“比及一年,师范诸生且学且诲,颇得知行并进之益;外院生亦多颖异之姿,能志于学。”继而再陆续开办中院(中学)、上院(大学),其教习“皆出于师范院,则驾轻就熟,轨辙不虑其纷歧”;而外院的小学生再荐升于中上两院,“则入室登堂,途径愈形其直捷。”这样,就初步解决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过渡衔接的问题,以达到培育出懂得西文西艺新型人才的最终目的。这一有系统、重实践的教育思想,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师范院学生受到的管理较之公学其他学生更为严格。除了给予新的科学知识外,还要朝圣拜孔读经,以保存国粹。师范院有自己的院歌――《警醒歌》,歌词由公学总教习张焕纶撰写,师范院学生谱调。歌词共四章,皆以“警警警”开头,“醒醒醒”结尾,慷慨激昂,振奋人心,鼓舞着师范生为振兴国家而刻苦奋发。每逢初一、十五,校长率领全体师生沐浴后,集体到孔子牌位前行三跪九叩礼,然后萧管齐奏,师生和声高唱院歌,气氛十分庄严肃穆。唱到高昂处,师生皆泪下。
  师范院于1903年停办,七年间共招收了七十二名学生,为我国新式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家和实业家,如陈懋治、沈庆鸿等等。南洋公学师范院揭开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序幕,之后,京师大学堂内的师范馆、湖北师范学堂、直隶保定师范学堂、张謇的通州师范等官办、民办师范学校也相继建起。
  “警警警,黑种奴,红种烬,黄种酣眠鼾未竞。毋倚冰作山,勿饮鸠如酝,焚屋漏舟乐未央,八百兆人,瞥眼同一阱,醒醒醒……”南洋公学师范院的这首院歌,直到学员们年迈时仍念念难忘。
   交大与新中国首枚火箭
  日,在离莫斯科2000多公里的哈萨克斯坦,离子夜还有32分钟时,随着一声巨响,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被发射升空,前苏联科学家把探索的足迹延伸到了大气层以外。
  这一事件使中国人感到欢欣鼓舞,人们抬起头来,第一次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太空,寻找着这颗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卫星。而此时的中国,连将卫星送入轨道的工具――火箭都没有。
日,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当众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闻听此言,代表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毛泽东又笑着补充说,当然,卫星应该从小的搞起,但是像美国鸡蛋那么大点儿的,我们不放,要放我们就放它个两万公斤的。
  研制新中国首枚火箭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具有良好工业基础的上海,落在了由交大力学系副主任王希季带领的一群年轻人身上。
  王希季被任命为机电设计院的总工程师时,只有37岁。而他手下的“精兵强将”,平均年龄只有21岁。在“大跃进”的年代,王希季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没有火箭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技术资料,没有任何国际援助,有时碰到一些连自己都没接触过的新东西,王希季常常是头一天晚上通过啃书本掌握,第二天就给大家上课传授。
  由于条件极为有限,他们第一次设计的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用的竟然是连前苏联、美国都未曾用过的液氟、甲醇高能推进剂,因此研制工作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挫折。但是凭着一股“劲”,王希季他们坚持了下去。
  “这个也不完全是大跃进的精神,”几十年后,当中国已进入载人航天的时代,王希季回忆往事,感慨地说。“我们要自力更生的发射我们国家的卫星,实际上是国家整个战略中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威慑力量的一个组成,直接跟这个国家利益有关,甚至影响到和平。实际上就是孙子兵法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你不敢打我,我就可以争取和平。”
  王希季最终将这枚T7M火箭竖立在上海南汇县老港镇一个由稻田改建的简易发射场上。没有电,就借来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用芦席遮起来。王希季的指挥所是用麻袋堆起来的。没有通信设备,他就站在半人高的麻袋掩体后,通过手势和大声喊叫指挥发射。也没有自动跟踪火箭的仪器,用土办法造出人工跟踪天线,好几个人用手把着才能旋转和俯仰。最危险的火箭加注,竟是自行车打气筒打进燃料储箱中。
  日,伴随一声“发射”的口令,一枚在发射架上的火箭直射云天。当天傍晚,科技人员在预定的海域把火箭的残骸打捞上来。大家奔走相告――中国首枚火箭发射成功了!
中国首枚火箭的发射,使身处世界冷战大格局下的中国人热血沸腾。不久,毛泽东主席在杨尚昆等的陪同下,专门来到上海,参观上海新技术展览会。他一进大厅就直接来到了T7M探空火箭模型旁边,在仔细观看了这枚火箭后,他问旁边的讲解员:“这家伙能飞多高?”“8公里”。毛泽东轻轻“噢”了一声,但马上又说:“了不起啊,8公里也了不起,我们就要这样,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下去,搞它个天翻地覆。”
火箭成功发射后,陪同聂荣臻元帅参观位于江湾机场内的交大实验室的交大校友钱学森,面对以交大20岁左右的学生为主的实验室成员,发表了即席感想:“中国人不比美国人差,我们在美国初期干的时候,也和这差不多,中国人不必自卑”。
  当年参加研究的很多交大尖子学生都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高工和研究员,有的成为了院士。“两弹一星”的23位功臣中,包括钱学森在内,有6位是交大的校友。
   新中国历史第一个访美教育代表团
  今年85岁的邓旭初,家里仍挂着邓小平视察交大的照片。他说,交大人对邓小平感情特别深。
  1978年的中国百废待兴。时任交大党委书记的邓旭初,干了两件在交大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新中国历史上首个教育代表团访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谈起“破冰”时的景象,他记忆犹新。
  “我们在美国的留学生,那时候解放以后一个都没有,都是解放以前的。”邓旭初说,“这些留学生很多都很怀念祖国,曾经写信来说,你们派代表团来参观参观嘛。所以那时候我就拿着这封来信向上级报告。那时候写这个信去报告上级,也是冒风险的。因为美国那时候是‘纸老虎’嘛。结果不批准。后来王震、柴树藩来当我们学校的校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柴树藩怎么一捅,捅到小平那里去了,小平同志看了以后,马上就批。所以我们交大对邓小平的感情特别深。”
  申请是批准了,但是该派谁去?这个问题令人颇费思量。不少老教授才刚刚摘下“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的帽子,仍心有余悸。邓旭初认为,不派这些教授去,美国校友就会对改革开放政策存有怀疑,也就不能打开美国的大门。凭着20多年的共事经验,他坚信这些老教授“没问题”。果然,代表团名单传到美国,校友们看到久违的老师、同窗的名字激动万分,奔走相告。
  日,上海交大代表团到达了美国波士顿。第一个迎接他们的,就是交大的老校友,美国十大著名电脑公司之一,“王安电脑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安。正是在他的帮助下,交大的计算机专业告别了“拿几个晶体管来插来插去”的时代,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
  在美国的一个半月里,代表团会见了200多名交大校友,考察了27所大学和14个研究所、企业。邓旭初回忆说,当时最大的感受是“打了一针清醒剂”。仅从资金上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年的办学经费是7亿多美元,交大只有1000多万元人民币。“我们再也不能闭目塞听,夜郎自大了!”
  访美归来,上海交大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邓旭初认为,改革开放须“从实际出发,敢为天下先”。对于不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就应该有“吃螃蟹”的勇气。当时已经57岁的邓旭初决心像20岁投奔延安、30岁抗美援朝时那样,啃一啃高校管理体制这块“硬骨头”。
  “美国那里没有人吃‘大锅饭’的。” 回国后,邓旭初不断地向人们强调这一点。“我们中国,干得好干得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样怎么能够把国家振兴起来呢?”
  这番话令亲朋好友们都替邓旭初捏一把汗。他们告诉邓旭初,“你当心你这样讲话会被打成右派”。然而,交大的管理体制改革仍坚定地推行了下去。
  邓旭初撬动的第一块砖,是给教师增加收入,并拉开收入差距。“我们交大能够每人增加六块钱,那就很好了。因为最低限度可以解决教师的水电费。我们要求不多的,就是六块钱,但市里压了很久不答复。后来就通过六机部批了,我们就发了。”邓旭初回忆说。“我们六块钱不是每人六块钱,而是分开,有四块、六块,还有八块的,如果干得好就多一点,干得不好的就少一点,有些不好的根本不发。”六块钱,如今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但在当时对教师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
  除此之外,交大7年间调出教职员工501人,选留、调进教师537人;机关权力下放,校系分级管理,职责权利统一;交大还在全国高校中第一家设置了专职的科研编制,首批定编为468人;第一家实行科研课题合同制,系、所可自主承接科研课题;课题组负责人由系、所决定,扩大课题组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上的自主权;鼓励各系、所面向社会,走与企业单位相结合的道路……
  这一系列打破常规的举措,使得这座百年老校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和上海市委有关领导接见了上海交大党政领导和教授代表共五十多人,对于交大的改革,邓小平表示满意。上海交大因此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后受到邓小平同志亲自接见的第一所高校。同年五月,上海交大作为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进典型,得到了六届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充分肯定。
  一所优秀大学的命运轨迹,与一个国家的命运轨迹总是有着惊人的暗合;一所优秀大学的性格与气质,与一个国家的性格与气质总是存在着高度的关联。甚至,从宇宙之大,到人心之微,都会打下一所优秀大学的烙印。而上海交大,无疑正是这样一所与国运、人心紧密相系的大学。
  值得一书的是,交大对中国历史还有一个特殊的贡献,那就是一个世所共知的事实: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和杰出的政治家、“汪辜会谈”创始人和主持人汪道涵。他们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推动了历史的车轮隆隆向前。
一所理工大学怎样做人文梦
《t望东方周刊》实习记者周/上海报道
   文理并茂的老交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交大在世人眼里都是一所理工科大学,说起交大的人文学科,知者可谓寥寥。人们可能难以想像,二十世纪初的老交大,在唐文治先生担任校长时,每星期日的国文课是所有学子必修的重要学科;从1908年到1920年,一年一度的国文大会(即作文比赛)更是校内一大盛事,唐文治校长亲自参加命题,作文试卷由国文教师、国文科长层层批阅,择优送唐文治审评,确定名次,最后举行颁奖仪式,甚是隆重。
  实际上,在此之前,早有一些日后极负盛名的人文大师在交大度过了难忘的岁月。比如著名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是在1901年考入了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在南洋公学,李叔同不但打下了英语基础,还在班主任蔡元培的指导下学习日文,译出了日本玉川次致《法学门径书》和太田政弘、加藤正雄、石井谨吾三人的《国际私法》两部法学著作,并于1903年出版。当时的李叔同已经不再囿于传统文人的视界与天地,南洋公学特班的学习使得他对于西学有了切实深入的了解与体会,一个真实、开放的世界敞开在他面前。
  唐文治担任校长后,开创了将高等工科学校中工文结合的风气。他擅长经学,酷爱古文,强调保存国粹,因而尤为重视国文教育。交大校友刘其昶曾经撰文回忆唐文治先生1938年在交大教授古文的情景:那时唐先生年事已高,满头白发、双目失明,但授课时仍然激情饱满,声音洪亮而苍劲有力,抑扬顿挫而字字铿锵,令在座者均为之精神一振:“如不是亲眼目睹,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古稀老人在朗读。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深深地感到唐先生对国学功力的深湛和治学的严谨。”
  唐文治的长子唐庆诒,从30年代起到80年代一直是交通大学的英文教授。也许是由于家庭遗传,他三十多岁时就不幸罹患眼疾,双目失明,每次上课都需由专人送到教室门口。著名出版家、诗人,翻译家屠岸于1942年考入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系,如今回忆起在交大求学的日子,他最难忘的便是唐庆诒先生:“他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我从事英国文学的翻译播下了种子。”屠岸说。“他并不简单地以传授一些语法知识为目的,而是试图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异域的文化精髓,扩大眼界,有所借鉴,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他上课时一般采用欧美著名作家的英文原著作为教材。因为目盲,不能板书,唐庆诒先生讲到哪里就顺口将原文背诵出来。他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讲授的是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他一口气把这首英文诗背了出来,令我们大为折服。这个情景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后来我也把这首诗背诵了下来,直到今天还能倒背如流,这也算是对恩师当年教诲的一种怀念吧。”
  在唐氏父子等人的努力下,早年的交大始终保持着文理并茂的特色,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广博、思维活跃的人才,其中一些人日后更是成为了知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和人文学者。邹韬奋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12年,17岁的邹韬奋进入南洋公学求学,从下院一直读到上院二年级,在这里度过了七年光阴。当时,担任邹韬奋那一级的主任教员是沈永癯先生,他教的国文和历史是邹韬奋最感兴趣的科目。邹韬奋回忆说:“他那样讲解得清晰有条理,课本以外所供给的参考材料的丰富,都格外增加了我的研究兴趣。我尤其受他的熏陶的是他的人格的可爱。我这里所谓人格,是包括他的性格的一切”;“他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是我一生做事所最得力的模范。”“我一生不能忘记他。”
  另一位对邹韬奋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教师是中院的国文教员朱叔子。他教学认真,尤善批改作文,邹韬奋说:“他改你一个字,都有道理;你的文章里只要有一句有精彩的话,他都不会抹煞掉。”
  直到读电机系二年级时,邹韬奋仍然糊里糊涂地向着工程师的路上跑。不久他对于工程师的幻想终于完全消失,下决心转到了圣约翰大学学习,从此便渐渐走上了新闻工作的道路。
  著名戏剧家洪深,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重要的奠基人。他与戏剧的不解之缘,正是在南洋公学求学时结下的。虽然洪深并没有在南洋公学完成自己的学业,但这段时光对他戏剧理想之梦的启蒙,却至关重要。
   人文梦的复苏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交大历史上有过多次变迁,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使一所曾经文理并重的高等学府,成为明显重理轻文的跛足的大学。如今,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交大的人文社科专业正在重建,一度失落的人文梦想又开始生长起来。 日,上海交通大学文科领导小组和文科建设办公室成立,进一步明确了“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文科,没有一流文科就没有一流大学的全新理念”。
  近几年,交大先后成立了数个文科类院系所,包括法学院、媒体与设计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高教所、体育系等。
  在谈及一流理工大学的文科战略时,党委副书记郑成良强调了五方面的战略:强化基础、名师引领、机制创新、服务社会、国际合作。
  郑成良指出,“交大必须改变基础文科过去那种辅助和从属的地位,选择若干学科逐步进入主流学术圈。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可以不走传统文科的老路,甚至可以超越某种约定的阶段,在制度创新上先行一步,建立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系统,对文科建设加以保护。”
  同时,郑成良强调,在文科建设中,不但要“引进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级研究人才,进行国际合作办学,还要“走出去”,主动加强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的横向合作,通过服务社会,得到社会认可。
  而对于交大学子来说,在这所具有浓郁理工科特色的大学里学习文科专业,是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一位2005年毕业于媒体与设计学院的交大校友金莹告诉记者,交大的学生除了学习文科专业外,还得“被迫”接受高等数学、科技技术史等学科的学习。虽然一开始不太能理解,但如今回想起来却觉得受益颇深。
  “我觉得交大让我变得实在了。如果我考进了其他什么学校,或许会变得很不靠谱的。虽然有时候觉得它硬梆梆的,一点也不温柔感性,但是仔细想来,还是很有安全感的。”
  在这位文科生心目中,在交大,印象最深的人是丁肇中。“2004年他来演讲,我去听了,还跟校长和他一起拍照了,一大群学生在一起的。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么热爱科学。刚才在电视上还看到他,心里又很激动。”她笑着说。
  如今,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发展目标中,对于人文学科的描述是“高水平、有特色、入主流”。交大正以她坚实的步伐和独特的方式,将美好的人文梦想化为现实。
交大就是要培养精英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
《t望东方周刊》记者孙轶玮上海报道
  谢绳武办公所在的小楼,有个很气魄的名字,叫做“总办公厅”。但却不是交大校园内最新的楼,也不是设施最好的。反倒是旧得很,木质的地板,走起来,还有些吱吱咯咯。
  他的办公室,也与想象中一个大学名校的校长不太相适。大约十来平米,没有簇新的家什摆设,会客用的皮沙发,已很斑驳。且不安静,时不时有隆隆的施工车从窗下的校园干道开过,淹没了谢绳武的声音。当然,最打眼的是满屋子各式各样的书,连沙发前的茶几上也像山一样地堆放了许多书,以至于搁茶杯的地方也都没有了。
  谢绳武就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守护着他深爱的母校,陪伴着她的欢乐、烦恼和成长,已经整整九年了。
  日傍晚,《t望东方周刊》专访了好不容易从繁忙中抽出点空闲的谢绳武校长。他的开场白是:“不好意思,要占用你的时间了,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
   体制问题是最大障碍
   《t望东方周刊》:交大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你认为交大有什么竞争优势可以跻身一流?
  谢绳武:“一流大学”在我们的理解和定位中,是指诸多方面的一流。比如,能够培养一流的优秀人才,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科学研究等。交大以此作为目标,其竞争优势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从学科上来讲,我们学校有两三个方向的科系在传统上比较强。一个是工科,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建设工科以来,交大已经有八十多年历史了。应当说在工程学科方面至少在如今的中国还是相当有优势的。另外,去年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建成新的上海交通大学以后,医学学科也比较强。这是学科方面的优势。当然我们还有一些比较优秀获得公认的学科,比如管理学等等。第二个优势,我觉得应该是交大的一种人文精神。交大人一直有一种精神,也是这个学校的精神,即“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时俱进”。上海交大在110年的发展历史中碰到过不少的困难,也有很多痛苦的挫折,包括上个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西迁”,学校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尽管如此,在从国家到地方的多方支持中,学校还是恢复过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交大人的这种精神,才使得学校很快地调整好。至于第三点优势,是每年我们可以招到全国最好的学生,是最好的!特别是本科生的生源非常好,另外我们学校还有一支非常敬业和出色的师资队伍。我想这些就是我们可以与其他名校竞争的优势。
  《t望东方周刊》:虽然有优势,但这个目标还处在仍需努力的状态中。那么,目前达成这个目标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谢绳武:说到障碍,比较坦白地说,最大的障碍,我想大概也有三个方面。第一还是缺人,尽管最近这些年我们学校引进了很多人才,特别是有些国外留学回来的。但如果拿我们自己的师资队伍跟国际上一流队伍相比,显然我们在综合素质上还亟待提高。说到底大学最根本的要靠一流的师资,这既是一流大学的标志,也是建立一流大学的根本条件,在这点上交大还是不太尽如人意的;第二还是缺钱。很多大学都觉得交大很有钱,说交大每年从中央从上海市争取到不少科研经费和资金。但其实不完全像他们想的那样。学校现在发展非常快,办学成本非常高,任务也很繁重,从总的教学办学经费上来说依赖国家的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已经尽可能地开展了一些募捐、筹资这样的活动,但坦白地说,经费还是非常紧张;第三个障碍,我觉得是比较核心的,现有的办学体制需要改革。当前学校改革的任务非常重,但只能一步步来,每年都会有一系列的措施实行下去,比如今年提出来要进行的教师聘任制改革,合同制改革,教学改革,以及整个后勤社会化的进一步改革等等,体制的问题还很长远。
  《t望东方周刊》:你觉得一所大学对于国家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
  谢绳武:一个国家立于世界,她依靠什么?什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当然GDP是一种标志,载人航天是一种标志,两弹一星是一种标志,但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很重要的标志是她所拥有的大学以及这些大学里的学生。中国如果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或者有一批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这本身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非常重要的体现。在这点,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例外。一个国家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她一定会有一批很好的一流大学,而且高等学校的发展一定是和国家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经济发达了,国家经济条件比较好了,就一定会对教育更加重视,对教育有更多的投入,教育也一定会发展得更加好,对国家进行回报,它们之间的关联系数是很大的。所以我想作为一所高等学校来说,她得到了国家很大的支持,同时也应当为国家的建设尽她最大的努力。大学能够为国家做的事情,首先当然是培养人才,因为说到底,一个大学所以有名,就是看她将来的毕业生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出很重要的贡献。那么除了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大学还应该为国家贡献她的科研成果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今天,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对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高等学校对为国家服务这点也越来越自觉,所以我对今后中国大学的发展还是寄予很大的期望的,同时也相信大学的发展一定为对这个国家的强大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马路上,我可以辨别出交大学生和复旦学生
   《t望东方周刊》:交大的学生在学校精神和氛围的影响下,是不是会产生一些共有的性格特征呢?
  谢绳武:我觉得从交大毕业的学生还是有他们非常独特的地方的。在马路上,如果要去辨别一个学生是交大还是复旦的,我想我是能够看出来的。(笑)
  交大学生从总体上来说比较务实一点,另外也很朴素,他们普遍很聪明,也很努力,能跟人比较容易地相处。一般来说,他们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还有机械动手能力都相当不错。但交大学生也有很不足的地方,特别是这些年来,在文化底蕴和素养上对自己没什么要求。我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这样,我们学生交响乐团的学生,文化素养就非常好。但从总体上来说,我觉得交大学生整体的文化修养是不太足的,首先我自己不够,不是个好榜样,可能影响到他们了。作为校长,还是挺惭愧的。当然,一个学校因为学科和不同人文精神的关系,培养出不同风格的学生。交大是理工科为主,严谨是优点,但换个说法,也就是比较拘谨一点。你让他们做事情,他们会认认真真地做好,但是说漂亮的话,写漂亮的东西,他就不一定行了。所以我觉得在我们学校的未来建设中,这点还是要重视和加强的,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t望东方周刊》:现在不少高校都希望在尽量短的周期内能出成绩出成果,因为如今社会对高校的很多评选和认可的标准就是这些。似乎开始偏离一个学校应有授学育人的本分,你作为一校之长,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交大目前又是怎样来做的?
  谢绳武:对于高等院校来说,第一位的任务肯定是先培养学生,育人为重。尽管现在研究型大学有非常重的科研任务,但是最根本最根本的还是培养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给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下了一个要求,就是“精英教育”,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从全国最好的中学生里挑选出来的,经过学校培养后他们应该成为大学毕业生中比较好甚至最好的尖子。但是,对学生的培养我的认为首先是教他们做人,这在交大是一种传统。不管是解放以前的老校长唐文智也好,还是其他我们历届的校长,他们都非常重视学生在思想品德上面的教育。事实上,大学的学习时间上是很短的,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对他们一生都有帮助。当然大学也应该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各种各样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现在越来越体会到,当代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品德、能力、素质三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摘自《t望东方周刊》封面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交通大学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