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三角形三边求面积底a=20,高h=4,求面积...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水平台面AB距地面CD高h=0.8m.有一滑块从A点以6.0m/s..
如图所示,水平台面AB距地面CD高h=0.8m.有一滑块从A点以6.0m/s的初速度在平台上沿AB方向运动,并从平台边缘的B点水平飞出,最后落在地面上的D点.已知AB=2.20m,落地点到平台的水平距离为2.00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滑块从A到D所用的时间和滑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设滑块从A到B所用时间为t1,位移为x1,加速度大小为a,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为vB,从B点到落地点的水平位移为x2,飞行时间为t2.滑块在BD间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h=12gt22水平方向:x2=vBt2得:t2=2hg=2×0.810s=0.4svB=x2og2h代入解得vB=5m/s滑块在AB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vB2-v02=-2ax1得: a=v20-v2B2x1代入解得a=2.5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μmg=ma,得到μ=ag=0.25由vB=v0-at1得滑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t1=v0-vBa=0.4s所以从A到D所用的时间t=t1+t2答:滑块从A到D所用的时间为0.8s,滑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水平台面AB距地面CD高h=0.8m.有一滑块从A点以6.0m/s..”主要考查你对&&牛顿第二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k=1,上式简化为F合=ma。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kg·m/s2=N)。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模型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质点模型或可看成质点模型的物体。②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加速度是力这一外因和质量这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变,加速度方向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其实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就是矢量式。④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⑤同一性(同体性)中各物理量均指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⑥相对性在中,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而不是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即a是相对于没有加速度参照系的。⑦独立性F合产生的加速度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根据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则有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ax;物体在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ay。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为:。⑧局限性(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解决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与微观粒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质点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作为研究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质点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表示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小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2.两种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合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正交分解法分析动力学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通常是分解力,但在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简单。 ①分解力:一般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分解,则:(沿加速度方向),(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②分解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垂直时,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时更简单。具体问题中要分解力还是分解加速度需要具体分析,要以尽量减少被分解的量,尽量不分解待求的量为原则。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流程图如下: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流程图如下:可以看出,在这两类基本问题中,应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而它们中间联系的纽带是加速度,所以求解这两类问题必须先求解物体的加速度。知识扩展:1.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 2.关于a、△v、v与F的关系 (1)a与F有必然的瞬时的关系F为0,则a为0; F不为0,则a不为0,且大小为a=F/m。F改变,则a 立即改变,a和F之间是瞬时的对应关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改变。 (2)△v(速度的改变量)与F有必然的但不是瞬时的联系 F为0,则△v为0;F不,0,并不能说明△v就一定不为0,因为,F不为0,而t=0,则△v=0,物体受合外力作用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使速度改变。 (3)v(瞬时速度)与F无必然的联系 F为0时,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v不为0;F不为0时,v可以为0,例如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水平台面AB距地面CD高h=0.8m.有一滑块从A点以6.0m/s..”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6682422709299969435275380174368953在梯形面积公式S=二分之一(a+b)h中,已知面积S=20,下底b=6,高h=4,求上底a。_百度知道
在梯形面积公式S=二分之一(a+b)h中,已知面积S=20,下底b=6,高h=4,求上底a。
提问者采纳
解答:因为s=20,b=6,h=4所以20=(a+6)*4/2因此上底a=4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为2根号6cm,底边为4根号2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_百度知道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为2根号6cm,底边为4根号2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其中AB=AC,AB=2√6cm,BC=4√2cm过点A作AD⊥BC于D因为AB=AC,AD⊥BC所以BD=CD=2√2cm(三线合一)在Rt△ABD中因为AB=2√6cm,BD=2√2cm所以AD=√(AB²-BD²)=4cm(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所以S△ABC=1/2×AD×BC=1/2×4√2×4=8√2cm²(三角形面积公式)即所求三角形的面积是8√2cm²
其他类似问题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由已知得:高h=√(2√6^2-4√2/2)=4s△=4√2×4×1/2=8√2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己知三角形底a=20,高h=4,求面积s公式。
己知三角形底a=20,高h=4,求面积s公式。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2底20,高4。面积=20*4/2=40
S=1/2*a*h=40
二分之一的底乘高,祝你学习进步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150条真理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高中数学公式大全150条真理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2:40:1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高中数学公式大全150条真理.PDF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