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加热分解解生成三种气体的物质可能是(NH...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分别电离出NH+4、Ba2+、Mg2+、H+、OH-、Cl-、HCO-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2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丙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2)丙中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3)加热丁的固体生成三种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NH3↑+CO2↑+H2O(4)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5)乙、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6)甲、丁以物质的量比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乐乐题库
&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知识点 &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习题详情
23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2.6%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分别电离出NH+4、Ba2+、Mg2+、H+、OH-、Cl-、HCO-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2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丙的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2)丙中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3)加热丁的固体生成三种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4)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5)乙、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6)甲、丁以物质的量比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NH4++HCO3-═BaCO3↓+NH3↑+2H2O.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分别电离出NH+4、Ba2+、Mg2+、H+、OH-、Cl-、HCO-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的只有BaSO4、BaCO3、Mg(OH)2,因此甲只能是Ba(OH)2;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说明乙是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是MgCl2,所以丁是NH4HCO3.(1)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2)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的质子数;(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会生成氨气、水以及二氧化碳;(4)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5)氢氧化钡和碳酸氢铵反应产物根据量的不同而变化,根据离子之间的反应及量的多少来书写.
解:根据②中的信息: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说明乙是硫酸可知乙是二元酸,故乙是H2SO4;所以B正确;根据③中现象,可以推知丙中含有Cl-;再结合①中提供信息,甲与其它三种物质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出甲是Ba(OH)2,故A正确;乙是H2SO4,丙是MgCl2,丁是NH4HCO3;(1)氯化镁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故答案为:MgCl2═Mg2++2Cl-;(2)氯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3)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分解会生成氨气、水以及二氧化碳,即NH4HCO3&&△&&.3↑+CO2↑+H2O,故答案为:NH4HCO3&&△&&.3↑+CO2↑+H2O;(4)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答案为:Ba2++2OH-+2H++SO42-═BaSO4↓+2H2O;(5)硫酸和碳酸氢铵反应的实质是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之间的反应,即HCO3-+H+═H2O+CO2↑,故答案为:HCO3-+H+═H2O+CO2↑;(6)氢氧化钡和碳酸氢铵等物质的量反应实质是:Ba2++2OH-+NH4++HCO3-═BaCO3↓+NH3↑+2H2O,故答案为:Ba2++2OH-+NH4++HCO3-═BaCO3↓+NH3↑+2H2O.
本题为推断题,做题时注意题中的反应现象,找出突破口,抓住物质的性质是关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分别电离出NH+4、Ba2+、Mg2+、H+、OH-、Cl-、HCO-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分别电离出NH+4、Ba2+、Mg2+、H+、OH-、Cl-、HCO-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主要考察你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与“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分别电离出NH+4、Ba2+、Mg2+、H+、OH-、Cl-、HCO-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相似的题目:
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图+、2l3+、Mg2+、NH4+、Cl-、Br-、SO42-、HCO3-、Mn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22O2固体,微热,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2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取部分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③取部分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2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④取③过滤后的滤液加入2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能有K+、HCO3-可能有K+、Cl-肯定有Al3+、Mg2+、Br-、Cl-、SO&2-4可能有NH4+肯定没有MnO4-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5种离子中的某几种:Na+、NH0+、Mg2+、Al左+、Clˉ.为确认该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mL该溶液,加入25.0mL&0.00moloL-1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无剌激气味气体生成.过滤、洗涤、干燥,中沉淀1.16g.再将滤液稀释至100mL,测中滤液中c一定含有Mg2+、Al3+、Clˉ,不含Na+、NH4+一定含有Na+、Mg2+、Clˉ,不含NH4+,可能含有Al3+c&&为1.00&moloL-1c&&为&1.50&moloL-1
某同学设计检验明矾溶液中离子.在三只试管中分别加入明矾溶液,进行如下操作.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离子方程式
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明矾溶液止过量
②先观察到:&&&&
Al3++3OH-=Al(OH)3↓
后观察到:&&&&
④先加&&&&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Ba2++SO42-=BaSO4↓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2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sO7-、SO47-、SO37-、CO37-、C多-、I-、sO3-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③加入硝酸酸化的4gs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④加足量B4C多7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⑤加足量B4C多7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sH4)7Fe(SO4)7溶液,再滴加KSCs溶液,显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Fe2+、Fe3+、A1+、Al3+、Ba2+、Ca2+、NH&4+[br]等离子,进行如下实验(所加酸、碱、氨水、溴水都是过量的).根据实验结果:(1)判定待测液中有无Ba2+、Ca2+离子,并写出理由.答:&&&&.(2)写出沉淀D的分子式:&&&&.(3)写出从溶液D生成沉淀E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现有二、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二g+,C二2+,B二2+,Fe2+,二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42-,CO32-,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moloL-1的溶液,进行的下实验:①测得溶液二、C、E呈碱性,且碱性为二>E>C;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③向D溶液中滴加B二(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E溶液是&&&&,判断依据是&&&&;(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二&&&&、C&&&&、D&&&&、F&&&&.
3有一瓶澄清溶液,含有NH4+、Mg2+、Ba2+、A33+、F个3+、CO32-、NO3-、C3-、4-中的三或四种离子.取3份等体积的上述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第一份用pH试纸试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加入少量CC3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摇荡后CC34层呈紫红色.(2)第二份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得沉淀4.70g.(3)第三份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①若取(3)得到的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1.97g白色沉淀生成.②若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0.005mo3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分别电离出NH+4、Ba2+、Mg2+、H+、OH-、Cl-、HCO-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2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丙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2)丙中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3)加热丁的固体生成三种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NH3↑+CO2↑+H2O(4)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5)乙、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6)甲、丁以物质的量比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分别电离出NH+4、Ba2+、Mg2+、H+、OH-、Cl-、HCO-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2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丙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2)丙中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3)加热丁的固体生成三种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NH3↑+CO2↑+H2O(4)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5)乙、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6)甲、丁以物质的量比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咸味的工业用盐,对人体有毒害和致癌作用..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咸味的工业用盐,对人体有毒害和致癌作用.该物质隔绝空气加热能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能是(  )A.SO2B.NO2C.O2D.NH3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德化县质检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亚硝酸钠(NaNO2)中存在钠、氮、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SO2和NH3故A、D不正确.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C不正确.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咸味的工业用盐,对人体有毒害和致癌作用..”主要考查你对&&质量守恒定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质量守恒定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⑦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 )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物理性质: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1. 物理性质:(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 H2、CO、C。(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发现相似题
与“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咸味的工业用盐,对人体有毒害和致癌作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0134146018185957234451174665181523当前位置:
>>>(NH4)2S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
(NH4)2S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B.2:3C.1:1D.4:3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NH4)2S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主要考查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1)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货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 (2)计算的依据是: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升高总数必等于降低总数。有关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守恒)的规律有如下应用: (1)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原子个数之比,或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4.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5.难易规律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如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发生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发现相似题
与“(NH4)2S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74059189518896120383513048713409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钠加热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