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的是那个什么西安华科师范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吗?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学院遵循“规范办学、严格管理、确保质量、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重点大学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管理的优势,在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模式。目前开办有:计算机应用、机械电子工程、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药剂学、工程造价管理、土木工程、国际贸易、建筑装饰技术、交通土建工程、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工业设计等20多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000余人。根据专业分类及办学资源配置将高职(专科)学生分别安排在主校区、同济校区、汉阳分院(武汉市建设学校)、航天分院(湖北航天工业学校)等地学习。根据学校规定,高职(专科)学生一般不予办理申请助学贷款手续,学校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的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者,可以享受奖学金。学生按学校规定修完学业,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华中科技大学普通专科毕业证书。学校占地7000余亩,校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率达90%以上,被誉为“森林中的大学”。学校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一流的后勤服务,高性能的网络服务以及丰富的图书资源;同世界上的1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百余名世界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访问、讲学。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不断集聚学术带头人和拔尖创新人才;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整体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推行全员聘任制为契机,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资源配置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学校有教授10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其中,院士2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4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2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12名青年学者入寻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华中科技大学全面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质量工程,积极构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构建了基于信息、机械、土建环、电气、医学、管理、人文等学科大类的课程体系;推进了学分制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强了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了13个大学生创新基地。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0多项教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7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126种优秀教材入寻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学校拥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的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医学院在全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并申报八年制医学教育获得批准。学校的大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2003年,学校夺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2005年,学校大学生又获得一等奖12个,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一,获得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06年,学校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等级和总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建立有国家级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享誉海内外的人文讲座至今已举办1200余期。此外,华中科技大学还通过举办科技节、文化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营造了浓郁的育人氛围。近年来,学校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普遍欢迎,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华中科技大学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实力。在“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中,学校突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资源,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构建高水平、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引力研究、移植医学、环境与健康、国防科技等11个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进入了全面建设。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方针,华中科技大学创建了以国家和部省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基础研究层、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先导的高新技术研究层、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联合实验室为重点的技术开发层等三个层次纵向部署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依托单位的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投入了全面建设,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准立项。学校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和4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获得的科研经费数逐年上升,学校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的数量均进入了全国高校前十名。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拓展办学空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通过推进“两湖两广、江河海港云贵”横向合作战略,密切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开展横向科技合作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现已成为全国高校七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学校坚持学研产相结合,以知识、技术创新与推广为己任,形成了一批以“华工科技”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群。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863”产业化基地,学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学校探索出的“四级跳”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化模式在全国高校产生了较大影响力。胡锦涛、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考察学校科技产业成果时,给予了充分肯定。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医院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导型磁共振装置、X刀装置等一大批现代化诊疗设备,在器官移植、心血管内外科、血液科、耳鼻喉科、骨科、泌尿外科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气蓬勃的华中科技大学正在向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努力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规模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等11大门类。设有本科专业9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9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3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7个。建有或正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其中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为正在建设的2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另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4个。2010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列全国高校第一;2011年获4项,列全国高校第五。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老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哲学系中文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系法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系护理学系计划生育研究所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教育科学研究院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国学研究院体育部网络与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实训中心国际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国际科研中心1个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国家级科研机构32个
国家级科研机构
国家实验室1个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科学中心1个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
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
外存储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
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
多谱信息处理国防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信息化(CAD)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国家安全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生物芯片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组建方之一)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电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分子生物物理创新引智基地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对策研究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1个
华中科技大学
(千人计划基地)
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9个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武汉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
武汉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
国家能源煤炭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发(实验)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985工程"科技发展与 人文精神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武汉研究基地)
省部级科研机构共6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智能制造技术、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信息存储系统、生物医学光子学、基本物理量测量、器官移植、环境与健康、聚变与电磁新技术、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分子生物物理、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疗、肿瘤侵袭转移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住建部重点实验室1个给排水住建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器官移植、呼吸系统疾病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病理生理、骨代谢、针灸神经生物学、中药药理等。环保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敏感陶瓷、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电力安全与高效利用、新型电机与特种电磁装备、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磁约束核聚变等教育部研究中心。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3个机械设计与制造、生物医学光子学、煤燃烧等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部级研究中心(所)4个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华中地区网络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华工自动控制研究所、计划生育研究所。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6个引力与量子物理、集群与网格计算、智能互联网技术、数字流域科学与技术、肿瘤侵袭转移、电力安全与高效、生物信息与分子成像、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疗、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材料化学与服役失效、分子影像、控制结构、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船舶和海洋水动力学、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数据库、纳米药物、电子制造装备等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湖北省光电测试技术服务中心。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院校发展研究中心、现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媒介技术与传播发展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健康服务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学、生物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系统结构、水利水电工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妇产科学、内科学(血液病)、外科学(泌尿外)、麻醉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通信与信息系统、内科学(传染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示范作用,华中科技大学与业界共同创办“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启明学院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遵循“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本科教育全校现有本科专业94个,华中科技大学将按照“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高举“团结、求实、创新、进取”的旗帜,继续加强本科教学工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祖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研究生教育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现有2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留学生教育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正努力向着“国际化”方向的发展,学校重视留学生教育,为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远程与继续教育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我国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较早的高校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探索,现已形成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函授、夜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全日制脱产教育、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和多渠道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系和发展格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部分合作办学高校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恒生国际商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昆士兰大学卧龙岗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巴黎高科巴黎六大巴黎高等电子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庆应大学名古屋大学日本大学医学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延世大学岭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原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原直属国家教育部。前身为原高等教育部于1953年创建的华中工学院。1953年5月,高等教育部决定将筹建中的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合并为一校,撤销中南动力学院的建制。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原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4所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设机械制造工程、金属切削工艺及其工具、汽车、内燃机、水力动力装置、热能动力装置(热力发电厂设备)、电机与电器、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8个本科专业,金工、铸造、汽车修理与维护、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4个专修科;1953年5月,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查谦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刘干才、朱九思为副主任;日,建校工程在武昌喻家山南麓破土动工;日,华中工学院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在武昌举行;1954年8月中旬,全校师生员工会师武昌喻家山,完成搬迁集中工作;1955年,国务院任命查谦教授为华中工学院第一任校长;1955年9月,汽车专业并到长春汽车拖拉机工程学院(原吉林工业大学前身,现吉林大学前身之一);1957年,恢复汽车、内燃机等专业;1958年,汽车、拖拉机、内燃机等专业整体调整到新组建的武汉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之一);1966年,整体实力有较大提高,6个系、20个本科专业、教师1097人、职工1664人、在校学生6087人、年度科研经费90万元;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6年至1976年,在经过“文革”初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对“左”的错误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用各种不同方式进行抵制和斗争,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办好学校而奋斗。期间,由于军宣队指挥长刘昆山、学校副校长朱九思等人的努力,实现三个“没有”:学校主要领导人没有变、师资队伍没有散、科研教学设备没有滥,教师、干部受伤害较少;1971年,武汉机械学院停办,部分专业和300多名教职工并入华中工学院;1972年至1979年,共收留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600多名,不仅为民族发展、国家建设保护了优秀的专业人才,也为改革开放后学校的大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前面”、“把学校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实现3个转变:从教学中心向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转变;从以工科为主转变为理、工、文、管综合组成的大学;在培养好大学生的同时,把研究生的培养提到重要位置”等办学思路提出。期间,先后设立了激光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微波技术等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理工结合的技术学科专业;创办了系统工程、生物力学、工程热物理、建筑学等综合性和边缘性学科专业;设立了工程力学、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和应用物理专业。大胆突破文、理、工分家的办学模式,顶住压力,在全国理工科大学中率先创办文科。1979年,第一个文科研究机构——中国语言研究所成立;1980年,成立哲学研究所;1981年,成立经济学研究所1981年,成立社会学研究所;1983年,设立新闻学专业;1987年,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1979年,成立管理工程系;1983年,设立技术经济专业,成立经济系;1984年,已开设包括理科、文科、工科和管理学科的4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新型综合性大学的基本轮廓,初步实现了以工为基础,理、工、文、管相结合向综合化发展的目标;1982年初,发动全校师生员工认真讨论,将建校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归纳成8个字:“团结、求实、严谨、进取”,并作为华中工学院的校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当年招收研究生181人;1984年4月,首批试办研究生院(共22所);1996年2月,首批获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共10所);1984年,领导班子换届,黄树槐任校长;1985年,开设少年班,至2000年停办时共培养了约500名少年大学生;1986年,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办学活力,着重提高水平”的办学思路和创办第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1988年1月,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1988年、199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评选,获国家特等奖1种,国家级优秀奖7种,部级一等奖18种;1989年、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获国家特等奖1项,国家级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5项;1994年,成立研究生院10年:博士学位点31个,博士导师111人,7个博后流动站,硕士学位点76个;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710人,博士研究生178人,在校研究生达到2232人,比1978年增长了12倍;1994年,科研经费达到7640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60倍,居国家教委直属高校第4位;1993年,国内发表论文达1032篇,“首次突破国内发表论文数1000篇”,位居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第1位。被E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7位,被ISTP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7位,被SCI收录的论文居全国高校第11位。1994年,第一个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对直属高校的校园、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大检查,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特别奖,是获得特别奖的唯一高校;1994年,率先在全国大学生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举办人文讲座;1995年,实行学分制;1995年,全国高校研究生院综合评估,名列第9,受到国家教委表彰;1995年,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被评为优秀;1996年和1997年,党政领导班子相继换届;1997年,第一个在全国高校中创办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997年,《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显示,学校在中国大学工科排名中居第5位,在自然科学研究与发展排名中居第9位,在研究与发展排名中居第8位;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第二期公布中国高校排行榜,学校名列第7;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再次公布中国高校排行榜,学校名列第7;1999年,因在CIMS方面的突出成就,学校荣膺1999年度国际制造工程师协会(SME)颁发的“大学领先奖”(成为继1994年清华大学获奖后中国高校第二次获得该奖。同一个国家有两所大学获此奖项,除美国外,只有中国。);2000年,与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893年,德国海军舰医埃里希·宝隆到上海,建立“德医公会”;1900年,宝隆创办“同济医院”,医师大多来自“德医公会”;日,上海德文医学堂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1908年,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改名“同济医工学堂”;日起,直属教育部领导;1917年12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日,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含医学院和工学院;1927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37年,先后增设了文、理、法等学院,成为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1950年2月,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命名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6月,汉口协和医院划归中南同济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1955年8月,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原直属国家建设部。前身为清末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工艺学堂”。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创建;1907年,湖北工艺学堂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1913年,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1922年,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1926年,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湖北省高级商科中学校、湖北省立第五中学组建湖北省立第二中学;1927年,湖北省立第二中学(汉阳工科分校及初中部)改建为湖北省立第三中学;1935年,湖北省立第三中学(原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部分)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湖北省高级商业学校、湖北省女子职业学校组建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1949年,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原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部分)改建为武昌高级工业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一分为五,在历经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等之后,土木建筑科的部分在1960年成立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后于1981年得以复建;1997年,获建设部与武汉市共建;2000年,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合并,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建校纪念日合校时经各方协商,华中科技大学的建校纪念日定为全国院系调整开始的日,并未溯源至前身的1898年或1907年。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将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到2025年,经过20年的奋斗,实现学校第三次大发展,把华中科技大学建设成国际知名大学;第二阶段到2050年左右,在建校100周年时,把华中科技大学建设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5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01:48:2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是不是见人就要_百度知道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是不是见人就要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不要在这种跟华科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名称前缀加上华中科技大学。
是统招的二级学院。不知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华中科技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怎么样_百度知道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怎么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专升本的学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华中科技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华科师范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