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本大地震 海啸和海啸怎样才能降低 损失?

日本如何面对地震灾害
日本如何面对地震灾害?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地区近海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
日本人的“地震理解史”&&&
对整个日本地震机构而言,3月11日的地震已是笼罩多年的危机。记者从中国地震台网专家处获得的一份译文显示,日本地震研究部门在2009年制定研究计划中提到,“对于东海、东南海、南海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等,地震调查委员会认为发生概率很高。有的还预料会发生万人为单位的牺牲者和超出国家预算规模的灾害,特别是东海地震会随时发生的可能性很高,虽然今天未发生,但发生的可能更加紧迫。”
日本也许是世界上最执迷于震前预报的国家,甚至比中国还狂热。日惨烈的关东大地震让逾14万人丧生,当时皇太子裕仁就鼓励科学界预测地震。战后日本更加视为“心结”,从1965年大规模资金投入,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学科构成和利益团体。中国唯一被国际承认的正确预报是1975年的海城,而日本也同样有一次辉煌,是预报了东海地震。日本的“地震前兆解析系统”盛极一时,但是日的阪神大地震给予临震预报者前所未有的打击,因为这些人在几天前还将兵库县列为“非强化观测区”。阪神大地震以亡人六千、数十万人流落街头、10万亿日元损失的代价彻底击垮了整个日本震前预报界30年的所谓“心血”。
痛定思痛,日本理性认识到地震不可预测,从地震预报“脱身”,开始专注于震波预警。所谓震波预警,是利用地震形成时,破坏力较弱的P波传播速度比破坏力强的S波要快,更容易探测。而媒体传输用的电磁波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地震波。速度的差异就会转化为时间的差异,也就是说日本人可以做到在震源地区比地震发生早3秒,而在震源30公里以外,可以多出至少12秒的时间。这12秒则是宝贵的“救生时间”,它可以提醒人们逃生、可以迅速切断化工厂、核反应堆、煤气、电源以及交通网络等等,从而降低次生灾害的发生。
他们始终有条不紊&&&
“日本人在地震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素质,是最好的国家宣传片。”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日本国民却表现出“淡定”的一面:排队打固定电话;散去的人群,没有留下任何一片垃圾;跑到街上的人们要么在人行道上,要么在马
路中间的绿化带中,没有人在马路中间占道……“对此我一点也不惊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对记者说,日本人对于防灾和抗震方面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懈的国民教育的成功,另一个则是在技术手段上对于地震防治的先进。”而各个学校乃社区也会经常在周末组织地震灾演,日本人都很当一回事,都会认真参加。民间组织井然有序,也保证了当灾害真正来临时,懂得进行自我保护。“郭定平说。
当日地震发生后,很多上班族在排队买单车,多家店都被买空。他们平时依靠电车通勤,上班路程上所花费的时间大概在一个半小时。但地震发生后,为避免要花费5个小时或者以上才能回家的命运,他们排队买单车骑回家。也有很多人震后选择在办公室休息,是因为他们相信办公室的质量没问题,比跑到外面更安全,而且办公室都备有急救包和压缩食品。
日本大地震不仅测试了个人在灾难面前的自救能力,也是对日本企业危机管理的一次考验。地震已致多家日本企业停产或关闭受灾厂区。但从组织员工撤离到发布受灾信息,再到评估灾害损失,日本企业在灾后应急运作的各个环节仍表现得有条不紊。日本各大企业有条不紊的运作还要得益于地震紧急速报系统。日本大地震前10秒,地震预警系统已发出警报。根据速报,数据中心能马上发出警报,备份系统开始进行紧急备份处理。这样不仅可可以保护在中心的员工的安全,而且可以保护客户的数据。
进入地震活跃期?
里氏9.0级,这是日本观测史上最高级别的地震。中国科学院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倪四道研究员对这次地震的系列指数做了分析。
地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走滑型,两个板块在水平方面相互错动;逆冲型,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正转型,两个板块相分开。日本这次发生的是逆冲地震,持续了大概100秒的时间。判断地震的尺度是三个因素:破裂的长度、宽度及持续时间。这次地震的特点就是,破裂长度比较长、比较宽、比较浅。
日本大地震,引发科学界关于欧亚大陆板块是否会再次发生强震的担忧。有专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欧亚大陆板块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期。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魏东平在地震发生后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关于在日本四国岛的日本南海,北上至都所在的关东地区,一直持续向北到靠近的南部,自本世纪初开始,会在最近的10—30年,发生一次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已经基本成为地震学家们的共识。
3月10日,中国云南盈江发生里氏5.8级地震;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了很多网友猜疑,“两次地震有没有关联,地球是不是进入地震活跃期了?”据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介绍,云南盈江地震跟日本地震没有因果关系,两者一个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引起的,一个是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从一般规律来看,一个地震活跃周期是15到20年,如果从2001年开始算起的话,本轮周期还有5到11年的时间。
&&&&&&&&&&&&&&&&&&&&&&&&&&&&&&&&&&&&&&&&&&&&&&&&资料来源:近日主流报刊
视频链接:&直接日本地震相关最新视频
电力不排除采用切尔诺贝利“石棺”方案" SRC="http://p1./604/261/.jpg" WIDTH="120"
电力不排除采用切尔诺贝利“石棺”方案2:06
电力不排除采用“切尔诺贝利”方案" SRC="http://p3./82/768/.jpg" WIDTH="120"
电力不排除采用“切尔诺贝利”方案2:06
弥漫恐慌" SRC="http://p1./853/771/.jpg" WIDTH="120"
弥漫恐慌2:1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正文
日本评估地震和海啸损失 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报道 3月11日的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令日本损失大量房屋、粮田、公共基础设施,并使日本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日本官方依此估计,强震和海啸给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恐怕会超过3000亿美元。
  据日本《产经新闻》3月23日消息,日本政府估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损失高达15万亿-25万亿日元(约合1850亿-3000亿美元)。日本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将在23日召开的内阁会议上,提出这项财政评估。
  报道称,截至目前,日本公共设备仍实施限电措施,许多工厂仍然关闭,主要铁路干线还无法通行。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相关热词搜索:斯科舍海发生6.8级地震 不会引发海啸或无损失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11月16日11时34分,斯科舍海发生里氏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美国地质勘探局表示,由于位置比较偏远,此次地震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不大。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消息称,此次地震不会引发海啸。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pennyhuang]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大地震 海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