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的问题,如果把立方体2放在边长为10...

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重90N,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0甲所示;若用图10乙所
使用次数:345
入库时间:
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重90N,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0甲所示;若用图10乙所示滑轮组提升,每个滑轮重30N,求:
(1)如图10甲所示,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多大
(2)在乙图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3)用最省力绕线提升物体时,拉力的大小?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考虑滑轮组的摩擦和绳重)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已知木块下表面压力为5.88牛,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_百度知道
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已知木块下表面压力为5.88牛,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
托帮帮我!,我不会做啊!
提问者采纳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上表面未受到水的压力.6 克&#47.88牛 则可以算出木块质量为5,则浮力=5这道题的简便方法是.88牛 因为漂浮木块的重力=浮力=5.8N/V=600g&#47:浮力的成因是受到液体对物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的压力之差形成.6Kg=600g密度=m/1000立方厘米=0;9.88N/kg=0;立方厘米=600千克&#47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588×10³m³
(或ρ=m/V=0;=0.88N-0N=5.588kg(若g=9.1m)&sup3:F浮=F上-F下=5,所以木块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受到浮力.6kg)
木块体积解析,
即 F浮=G木=5;10N&#47:F浮=F上-F下
浮沉条件.88N
(2)因为木块是漂浮在水面的.6×10³=1×10-&sup3:F浮=G排=ρgV排
F浮=G-F′(指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
究竟选择哪个公式:(1)木块受到的浮力,悬浮或漂浮时.6kg/1×10-&sup3:浮力的公式有四个.88N&#47.8N/kg/m³m&sup3。解;m³kg/m&sup3:F浮=G物
阿基米德原理.88N
木块的质量;Kg=0:m=G/=0,此题用第一个公式;
木块密度,就看题目给出什么条件了.588kg/1×10-&sup3:ρ=m/V=0;g=5:V=Sh=(0,m=0,分别为
由浮力产生原因公式
木块只受重力和浮力,且因为漂浮,所以受力平衡,合力为零,木块下表面压力既是浮力,也是重力,所以可知质量,正方体木块边长已知,体积可知,密度根据质量比体积即可算出
上下表面压力差等于浮力,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5.88牛 体积等于 0.1*0.1*0.1=0.001立方米密度等于重力除体积
10厘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把重为8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投入水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
把重为8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投入水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A.物块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B.物块所受的浮力为10NC.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800PaD.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000Pa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荆门
物体的体积V=(0.1m)3=0.001m3;物体的质量m=Gg=8N10N/kg=0.8kg;物体的密度ρ=mV=0.8kg0.001m3=800kg/m3;小于水的密度,物体漂浮,故A错误;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为8N;故B错误;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8N1000kg/m3×10N/kg=8×10-4m3;浸入的深度h=V排S=8×10-4m30.1m×0.1m=0.08m;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P=ρ水gh=1000kg/m3×10N/kg×0.08m=800Pa.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把重为8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投入水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主要考查你对&&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液体压强的计算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1.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等无关。 2.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的液体产生的压强,而对固体、气体或流动的液体均不适用。 3.在液体压强公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如图所示,甲图中A点的深度为30cm,乙图中B点的深度为 40cm.丙图中C点的深度为50cm。4.运用公式时应统一单位:ρ的单位用kg/m3,h 的单位用m,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Pa。  5.两公式的区别与联系:是压强的定义式,  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都是普遍适用的;而是结合液体的具体情况通过推导出来的,所以适用于液体。
6.用公式求出的压强是液体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它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
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时,由于液体压强的大小不易测量或是不能直接观测到它的大小,我们用“转换法”,通过液体压强计中两玻璃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将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且形象的东两,使问题简化了。&&& 由于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两方面因素有关,所以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密度不变,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不变。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 (或气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阿基米德原理:(1)原理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g取9.8N/kg。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本身密度大小无关。阿基米德原理的五点透析:(1)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2)G排指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 G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3)V排是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里时,则V排&V物。(4)由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5)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应该为ρ气。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去分析和设计,具体采用“称量法”来进行探究,既能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中体验浮力,同时,还能准确地测出浮力的大小。例1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木块总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因此他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猜想,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1)(b)、(c)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均小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__(选填 “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2)做___(选填字母)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 (3)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__的关系。解析(1)物体在水中时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因此示数会变小。 (2)研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应保持V排和ρ液不变,改变深度。 (3)在V排不变时,改变ρ液,发现浮力大小改变,说明浮力大小与ρ液有关。答案(1)受到(2)(c)、(d)(3)液体密度公式法求浮力:&&&& 公式法也称原理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表达式为:F浮=G排=ρ液gV排)。此方法适用于所有浮力的计算。例1一个重6N的实心物体,用手拿着使它刚好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排开的水重是10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N。 解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10N。答案10实验法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就是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结论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实验时,用重力差法求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最后把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比较。实验过程中注意溢水杯中的液体达到溢口,以保证物体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入小桶。例1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 (2)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 (4)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力G; (5)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改正。解析: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探究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所以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水的重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并且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答案:存在的问题:(1)没有测空小桶的重力 (2)溢水杯的水量不足改正:(1)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2)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浮力知识梳理:曹冲称象中的浮力知识:&& 例曹冲利用浮力知识,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_____、 ____,另外,他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和______. && && 解析:曹冲称象的过程是首先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舷上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再往船上放入石块,直到船下沉到船舷上的线再次与水面相平时为止,称出此时船上石头的质量即为大象的质量。两次船舷上的线与水面相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为了让两次船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进而让两次的浮力相同,再根据浮沉条件,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可知:船重+大象重=船重+石头重,用多块石头的质量替代了不可拆分的大象的质量,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浮力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答案:浮沉条件& 阿基米德原理& 等效替代法化整为零法物体浮沉条件:
漂浮和悬浮的异同:
利用浮力知识求物体或液体的密度: 1.对于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而浮力F浮= ρ液gV排,重力G物=ρ物gV排,因F浮≈G物,只要知道V排与V物的关系和ρ液(或ρ物)就可求出ρ物(或ρ液)。例1:将密度为0.6×103kg/m3,体积125cm3的木块放入盐水中,木块有1/2的体积露出盐水面,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N,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__ kg/m3(g取10N/kg) 解析:木块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F=G= Mg=p木Vg=0.6×103kg/m3×0.125×10-3m3× 10N/kg=0.75N,盐水的密度:=1.2×103kg/m32. 若,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称重法,可求出,又因为,此时,可得。根据此式,已知ρ液,可求出ρ物,已知ρ物可求出ρ液。液面升降问题的解法:
1. 组合物体漂浮类型要看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关键是比较前后两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变化。设物体原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后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若V’排&V排,则液面上升,若V’排&V排,则液面下降;若V’排=V排,则液面高度不变,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故,因为液体的密度ρ液不变,固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所以只要判断出物体前后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液面的升降情况。例1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则水面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无法判断解析:铁球和烧杯漂浮在水中,装有铁球的烧杯所受的浮力F浮与烧杯和铁球的总重力平衡,则有:。把铁球放入水槽中,铁球下沉,铁球单独受到的浮力,;烧杯单独受到的浮力为。铁球放入水槽中后,铁球和烧杯所受浮力之和为F浮2,因此,烧杯和铁球后来排开水的体积之和小于原来排开的水的体积,所以水面下降,故正确选项为C。2.纯冰熔化类型:&&& 此类题的规律技巧:若冰块漂浮于水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不变;若冰块漂浮于密度大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上升;若冰块漂浮于(或浸没于)密度小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要判断液面的升降,必须比较冰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冰熔化成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冰未熔化时,若它漂浮在液面上,则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相等,即。冰块所受的,冰块的重力,由此可得;冰熔化后,化成水的体积。所以当冰块漂浮于水中时,,液面不变;当时,,液面上升。若冰块浸没液体中,则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冰块的体积,而冰熔化后的体积小于冰的体积,故液面下降。例2如图所示,烧杯中的冰块漂浮在水中,冰块上部高出杯口,杯中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待这些冰全部熔化后(&& ) A.将有水从杯中溢出 B.不会有水从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 C.烧杯中水面下降 D.熔化过程中水面下降,完全熔化后有水溢出解析:冰熔化后烧杯中的水面将保持不变,故不会有水溢出。答案:B
漂浮物体切去露出部分后的浮沉情况:&&&&& 漂浮物体,如将露出液面的部分切去后,物体的重力减小,而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没有变,根据F浮= ρ液gV排知物体所受浮力不变。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上浮。例1长为L的蜡烛底部粘有一铁块,使其竖直停留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露出水面的长度为L0,将其点燃,直到自然熄灭,设燃烧掉的长度为d,则(&& ) A.d&L0B.d=L0 C.d&L0D.无法判断解析:假设将露出的部分一次切去,再分析剩余部分的沉浮情况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如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这时蜡烛的重力减小,而在水中的部分未变,即排开的水的重力——浮力未变,显然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将上浮。可见,蜡烛燃烧过程是逐渐上浮的,所以最终烧掉的长度大于L0,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密度计:&&&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是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根据物体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造与工作的。密度计是一根粗细不均匀的密封玻璃管,管的下部装有少量密度较大的铅丸或水银。使用时将密度计竖直地放入待测的液体中,待密度计平稳后,从它的刻度处读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常用密度计有两种,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大的液体密度,叫重表;另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小的液体,叫轻表。&&& &&&& 密度计的原理是:F浮=ρ液gV排=G计(不变)。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ρ液增大时,V排减小,密度计在液面以上的部分增大,刻度越靠下密度值越大。气体的浮力:&&&&& 气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同理,物体在空气中时,上下表面受到空气的压力差就是空气的浮力。故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重量,并不是物体真正的重量,但因其所受的浮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不但空气如此,物体在任何气体中,均受到气体的浮力。&&&& 氢气球和热气球浮沉原理比较:
饺子的浮沉:&&&& 生饺子被放入锅中时便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了,如果把饺子放凉,再放入锅中,又会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饺子放人锅中,由于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煮熟的饺子因为饺子内气体受热膨胀,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饺子上浮;凉的熟饺子因遇冷体积缩小使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
发现相似题
与“把重为8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投入水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890031070426359414651189802244342如图所示,容器重4.2 N,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是棱长为5cm的正方体,下部是棱长为10 cm_百度知道
如图所示,容器重4.2 N,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是棱长为5cm的正方体,下部是棱长为10 cm
(1)这个装着水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kg)?(3)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多大.1kg水(g取10 N&#47,若向容器内注入1?
(2)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多大,求的正方体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com/zhidao/pic/item/dddea5efce1b9d1661ba.hiphotos://a://a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图所示,小宇取一只溢水杯,杯里的水装到溢水管口,使水刚好不会流出来,小宇把边长为10厘米的不能吸水的正方体实心木块慢慢地放入杯中,待木块静止时,他测得有600克的水从溢水管流出.(g=10N/kg)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3)若把一密度为6×103kg/m3的合金放在木块上,木块连同合金恰能悬浮在水中,这块合金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应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2)F浮=G排也说明了木块的质量等于排开水的质量,利用密度的公式即可计算木块的密度;(3)根据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的特点及密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1)G排=m排g=600×10-3kg×10N/kg=6N.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知: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6N.(2)∵木块漂浮,则G木=F浮=6N,由G=mg得,m木=G木g=6N10N/kg=0.6kgV木=10×10×10×10-6m3=1.0×10-3m3,木块处于平衡状态,ρ木=m木V木=0.6kg1.0×10-3m3=0.6×103kg/m3.(3)∵悬浮,∴F浮=G木+G合金ρ水g(V木+V合金)=ρ木gV木+ρ合金gV合金则ρ合金=ρ水-ρ木ρ合金-ρ水?V木=1g/cm3-0.6g/cm36g/cm3-1g/cm3×1.0×10-3m3=8×10-5m3由ρ=mV得,m合金=ρ合金V合金=6×103kg/m3×8×10-5m3=0.48kg答:(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6N.(2)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3)这块合金的质量是0.48kg.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变形、物体的漂浮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多,尤其是(3)求水对木块下表面的压强,明确木块受到的浮力实质上就是水对木块下表面的压力,所以F压=F浮=7牛,这是此题的突破点,因此此题属于难题.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小宇同学探究了“保温瓶塞跳出来的原因”.他做的实验如下:取两只同样的玻璃瓶,一只灌满开水,另一只不灌满.灌好后,立即在两个瓶口上用橡皮圈箍上一层橡胶薄膜.不一会儿就会发现,灌满开水的瓶口薄膜保持不动,未灌满开水的瓶口的薄膜向上凸了起来.如图所示.根据小宇的实验进行分析,薄膜向上凸出来的原因:一是瓶内温度高的水汽化成水蒸气,二是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填:“大于”、“小于”、“等于”)外界大气压.他又想到,第二天会出现较难拔出木塞的现象,这是因为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水,瓶内气体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所示,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螺帽就做成了一个摆.对于小螺帽摆动的快慢,小刚和小宇提出了不同的猜想.小刚认为:悬挂小螺帽的绳子越长,小螺帽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小宇认为;小螺帽的质量越大,小螺帽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就越短.他们两人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验证.(1)验证小刚猜想的实验方案:①所需的实验器材:小螺帽一个、长度不同的绳子若干条、停表一只②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条件:用同一个小螺帽做实验.实验步骤:小螺帽系在一条长绳的下端,悬挂起来让其摆动,用停表测其摆动20次的时间,算出其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改换不同长度的绳子做几次同样的实验,比较各次实验中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测量的物理量:用停表测其摆动20次的时间.(2)验证小宇猜想的实验方案:①所需的实验器材:质量不同的小螺帽若干个、绳子一条、停表一只②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实验条件:用同一条绳子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一个小螺帽系在长绳的下端,悬挂起来让其摆动,用停表测其摆动20次的时间,算出其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改换不同质量的小螺母系在长绳的下端,做几次同样的实验,比较各次实验中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测量的物理量:用停表测其摆动20次的时间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物理
小宇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保温瓶塞跳出来的原因”这个课题.她做的实验如下:取两只同样的玻璃瓶,一只灌满开水,另一只不灌满.灌好后,立即在两个瓶口上用橡皮圈箍上一层橡胶薄膜.不一会儿就会发现,灌满开水的瓶口薄膜保持不动,未灌满开水的瓶口的薄膜向上凸了起来,如图所示.(1)根据小宇的实验进行分析,瓶塞跳出来的原因是:瓶塞跳出来的原因是:当将开水倒入暖瓶中后(瓶中水不满),此时塞紧瓶塞,从而使得瓶中的水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且跑出来,即瓶内的气压高于瓶外气压,于是瓶塞在内部较大气压的作用下被推起,从而造成跳塞现象;(2)请帮助她找出使瓶塞不跳出来的一种方法是:瓶内灌满水.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物理
(2011?攀枝花)如图所示,是小宇同学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质量为5kg&的物体M1静止于水平导轨AB&的B&端,导轨AB&及支架只可绕着固定于地面上的过C&点的转动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导轨及支架的形状和尺寸已在图中标出,质量忽略不计).一根沿水平方向的细绳,一端连在物体M1上,一端绕过滑轮组连在电动机的转轴上,电动机转动时,可以通过细绳拉动物体M1沿导轨水平向A&端移动.质量为8kg&的物体M2放在地面上,并通过细绳挂在动滑轮E2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M2始终未离开地面.与滑轮组、电动机有关的摩擦不计,动滑轮E2的质量为0.2kg,细绳未发生形变,g&取10N/kg.(1)当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5W时,刚好可以通过细绳拉动物体M1以0.1m/s&的速度沿导轨水平向A&端匀速运动,地面对物体M2的支持力为N1,求细绳对物体M1的拉力为多少?(2)从物体M1开始运动时电动机起,导轨及支架能保持静止的最长时间为多少?(3)将物体M1换成另一质量更大的物体,当电动机通过细绳拉动它仍以0.1m/S&的速度从B&端沿导轨匀速向A&端运动时,物体M2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N2,且Nl:N2=16:1.若此时电动机两端电压为6V,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2Ω,电动机消耗的电能除了线圈发热外,全部用于对细绳做功,电动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求此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多少?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方体展开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