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描述战争的战争 成语有哪些些?

[][][][][][][][][][][][]
最新文章热门文章
[][][][][][][][][][][][]
06-2503-05
今日推荐有奖活动
《新神曲》不仅有扣人心弦的微操战斗,其丰富多变的玩法更让人热血沸腾。
本篇就来汇总下玩家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包括登陆进不了、游戏死机以及新版本隐藏更新内容等。
《刀塔传奇》新资料片“决战圣域”上线,公测周年送豪礼!
一年一度的游戏顶级盛会——China Joy即将上演。
开服时间游戏名称服务器名下载号08-01 10:00728新区08-01 11:00万夫莫敌08-02 10:00729新区08-03 10:00730新区08-05 10:00731新区08-05 11:00一骑当千08-07 10:00732新区08-08 10:00733新区08-09 10:00734新区08-09 11:00铜皮铁骨08-10 10:00735新区08-12 10:00736新区
日期名称状态下载号
07-28公测07-28公测07-28封测07-28内测07-29内测07-31公测08-01内测08-03公测08-03公测08-07封测08-12公测
12345678910
日期名称号
07-3007-2907-2907-2907-2807-2807-2707-2707-27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 86用来描述战争的成语有哪些?目瞪口呆 大公无私 调兵谴将 千钧一发 漫不经心 奋不顾身 刻不容缓 丢盔弃甲_作业帮
用来描述战争的成语有哪些?目瞪口呆 大公无私 调兵谴将 千钧一发 漫不经心 奋不顾身 刻不容缓 丢盔弃甲
用来描述战争的成语有哪些?目瞪口呆 大公无私 调兵谴将 千钧一发 漫不经心 奋不顾身 刻不容缓 丢盔弃甲
自相矛盾 矛与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成语故事 一鸣惊人 齐国的威王即位三年以来,只爱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国家大事从不放 在心上一些大臣对齐威王的做法非常反感,可是,又都不敢提出意见 有个叫淳(ch*n)于髡(k&n)的人,一天,去见威王说:"大王喜好猜 谜语,我有个谜语想说给大王听听"威王连忙说:"你快说吧!" 淳于髡说:"有只大鸟飞进了您的宫廷,飞来了三年,不飞也不鸣,大 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齐威王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原来是用鸟比喻我啊于是会心地笑了笑 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呀!它不飞便罢,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它不 鸣便罢,一鸣起来就能使人惊奇哩!" 从这以后,齐威王采取了治理国家的措施,又组织力量反击侵略齐国 的形势迅速好转,威望也提高了 齐威王所讲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后来简化成了"一鸣惊人" 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平日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但突然一行形容悲痛的成语动就能干出十分惊人 的成绩 ----------------------- Page 4----------------------- 一叶障目 从前有个穷书生看到一本古书里说,螳螂捕蝉时用过的树叶,可以隐身, 他就到处去寻找这种树叶一天,他发现一片树叶上趴着一个捕蝉的螳螂, 便赶紧上树去摘谁知手一颤动,树叶掉到了地上,和落叶混在一起了他 只好把地上的叶子都抱回家,一片一片地试验 他拿起一片树叶遮在眼睛上,问妻子:"你能看见我吗?"妻子说:"看 得见"他又拿起另一片叶子,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问问的次数多了,妻子 实在厌烦了,就生气地回答:"看不见了,看不见了!" 书生以为这就是隐身叶,便带着树叶大摇大摆地走进商店去偷东西,可 是他刚一动手,就被人家当场捉住了 "一叶障目"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障"是遮蔽的意思有时也写成 "一叶蔽目"它可以单独使用,但往往与"不见泰山"连用意思是如果 一个人的眼睛被一片树成语大全叶遮住,那么,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常用来比喻 被细小的事情或者局部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大局与整体的情况 ----------------------- Page 5----------------------- 一箭双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个有名的武将叫长孙晟(sh8ng)他不仅熟悉兵法, 而且善于骑射 后来,皇帝派长孙晟护送公主到北部的突厥族去成婚突厥国王摄图也 很喜欢他,常常邀他一同去打猎 一次,摄图和长孙晟正在郊外打猎,天空中飞来了两只大雕长孙晟立 即从容地拉弓搭箭对准天空,"嗖"地射出一箭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天空中两只大雕同时掉了下来,观看的人不由得 发出了一片喝彩声 这个故事后来就简化成为"一箭双雕"它常常用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能 达到两个目的或同时能得到两种好处 另外有个"一举两得"的成语,它与"一箭双雕"意思上很相近不过 "一箭双雕"多指达到两个目的,是比喻性的,用起来形象些而"一举形容气势大的成语有两 得"多指得到两种好处,意思更直接 ----------------------- Page 6----------------------- 三令五申 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写过一部有名的著作--《孙 子兵法》 一次孙武到吴国吴王高兴地对他说:"先生的著作我读过了,非常佩 服!您能不能当场演习一下呢?"孙武说:"行"吴王又问:"在妇女中 训练一队士兵,行吗?"孙武又说:"行"吴王便挑选了一百八十个宫女, 请孙武训练 孙武先把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又详细交 代了训练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三番五次地申明了纪律,当场摆设了大斧和砍 刀,一再强调必须服从命令 "咚、咚、咚",指挥操练的鼓声响了,宫女们嘻嘻哈哈,好像没有听 见一样孙武严厉地说:"要求不明,军令不熟,这是指挥官的责任这次 原谅大家"接着再次宣布纪律 第二次鼓声响了,宫女们仍然笑个不停孙武立即下令处死那两个不执 行命令的队描写惨败景象的成语长 这时候,在台上观看操练的吴王急了,忙派人向孙武求情孙武斩钉截 铁地说:"既然是军事训练,就得按军法办事!"说话间,两名宠妃已被斩 首,宫女们吓得目瞪口呆 孙武重新委派了队长,继续进行训练鼓声又响了,宫女们按着鼓点操 练,人人严肃,步伐整齐,队伍里再也没有人敢说笑了 吴王亲眼见到了孙武的才能,就派他担任了大将,从此吴国的力量一天 天地强大起来了 成语"三令五申"就是从这段故事概括出来的"三""五"只是约数, 表示三番五次的意思"令"是命令,"申"是说明"三令五申"是强调 多次地命令告诫 ----------------------- Page 7----------------------- 口蜜腹剑 唐玄宗时,有个大臣叫李林甫他千方百计地收买皇帝身边的太监和宫 妃来替自己说好话和探消息皇帝喜欢什么,他就做什么,因此,得到唐玄 宗的信任和宠爱 李林甫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嫉妒谁的才能、功劳超过了他,或者形容战斗激烈的成语谁受到 了皇帝的信任,他就要想方设法地除掉他和人交往时,总是装得很和善, 很谦虚,说起话来满嘴甜言蜜语,其实心里老盘算着害人的诡计,所以一些 人被他陷害了都没有觉察 后来,李林甫这虚假的面目终于被人们识破了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口 有蜜,腹有剑"的人 成语"口蜜腹剑"就是由"口有蜜,腹有剑"简化来的常用来形容嘴 甜心毒、阴险狡猾的人 类似的成语还有"笑里藏刀",也是形容坏人的阴险狡猾唐高宗时的 大臣李义府,见人说话总是面带笑容,可是心里却藏着杀人的奸计,所以人 们说他"笑里藏刀" ----------------------- Page 8----------------------- 门庭若市 齐威王受到一些人的蒙蔽,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大臣邹忌就用打比方的 办法劝告威王,他说:"我知道自己的相貌不如徐公,但是妻、妾(小老婆) 和来找我的客人却说我比徐公美原来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小老婆说 我美,是祝福成语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可见,他们都蒙蔽了我 呀!现在咱们齐国土地很广,城市很多,宫廷里的妇女和随从没有不顺从您 的,朝廷里的百官没有不怕您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求您的照这样看来, 您受的蒙蔽就更严重啊!" 威王一听,恍然大悟,于是下命令鼓励大家提意见命令说:"所有官 吏百姓能当面批评我的,得一等奖,用书面方式来劝告我的,得二等奖;在 街头巷尾议论我又被我听到了的,得三等奖"命令一公布,提意见的人来 得很多,宫门前,庭院里就热闹的像集市一样 (原文是"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由于威王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治理国家,齐国越来越强大了 成语"门庭若市"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庭"是院子;"若"是好像; "市"是集市形容人来得很多和这成语意义相反的是"门可罗雀"门 前可以张起网来捕捉鸟雀比喻登门的人很少中秋节时想到的诗,常用来形容门庭冷落的情景 ----------------------- Page 9----------------------- 水滴石穿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 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 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 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 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 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 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 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 大危害张乖崖就是根据这一条杀了小吏,这自然是滥用刑法现在常从积 极方面有关天气炎热的成语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 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 Page 10----------------------- 反复推敲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 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 还是"敲门"好呢?他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按当时规定,官员来了,行人都要让路 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跟前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 讲了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 啊!"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 修改"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 Page 11----------------------- 东施效颦春节成语 越国的若耶溪西岸,有个女子名叫西施她长得非常漂亮,人们都很喜 欢她 若耶溪的东岸也有一个女子,名叫东施,长得很丑 有一天,西施走在路上,突然胸部疼痛起来她痛得紧皱着眉头,双手 捂住胸口,这时候正好被东施看见了,她觉得西施这副姿态比平日更美了, 回来以后,便也模仿西施皱着眉头,双手捂着胸口,慢慢地走路人们看到 她那装模作样的姿态,觉得她更加难看了 成语"东施效颦"就是由这个故事演变来的效是仿照、模仿"颦" 是皱眉常用它来讽刺那种不分析人家好在哪里,就一味地模仿别人,结果 越学越糟的可笑情形这成语有时也用来说自己,意思是基础太差,想学习 人家的长处但难以学好,这种用法就不是讽刺,而是表示谦虚了 ----------------------- Page 12----------------------- 世外桃源 陶渊明是东晋时的著名诗人他写过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说有个 打鱼的人划船祝福公司的成语去捕鱼,迷失了方向,正在着急,突然飘来一阵清香,抬头一 看,原来两岸全是桃花打鱼人沿着桃林前进,发现桃林的尽头有座小山 他停船上岸,进了山口,见那里有肥沃的田地、整齐的房屋;还有池塘、翠 竹人们来来往往,非常快乐他的到来,惊动了周围的人,大家围上来问 长问短一些人还邀请他去家里作客打鱼人从谈话中得知,秦朝末年,一 些人为了躲避灾祸,带着妻子儿女逃到了这里,从此便与世隔绝了 打鱼人离开时,一路上做了些标志,回家以后又把见到的情况报告给太 守太守派人随着打鱼人去寻找,可是找来找去,再也没有找到这个地方 由陶渊明这篇文章,后来就产生了"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就 是超出人世以外;"桃源"就是桃林的尽头"世外桃源"是说在人世之外 的极为美好的地方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是虚构的,现实社会描写外貌神态的成语中不可 能存在,所以后来常用它来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也常 用它比喻那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 Page 13----------------------- 打草惊蛇 唐朝时候,当涂县 (在今安徽省)的县令王鲁是个贪官他和手下的办 事人员勾结在一起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把老百姓害苦了 老百姓忍无可忍,联合起来写了状子,控告王鲁的一个主薄 (相当于秘 书),坚决要求惩办他 状子送到王鲁手里,他一看状子上写的罪行,每桩都跟自己有关系,便 心慌了,不由得拿起笔,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意思是:"你们虽然是打草,但我正像藏在草丛中的蛇一样受到了惊吓!" 后来这八个字简化成了成语"打草惊蛇"常常用来比喻因为办事不周 密,反而使得对方有了警戒,预先有了防备 ----------------------- Page 14----------------------- 叶公好龙 传说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里的墙上画着元宵节热闹的成语龙,柱子上刻着 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 来到叶公家里头从窗口伸了进去,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 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爱的意 思现在往往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 Page 15----------------------- 外强中干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 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 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 (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 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 (原 文是 '外强春节时的诗中干'),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结果 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外"是外表,表 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 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凶猛; "荏"是软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 Page 16----------------------- 生吞活剥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 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 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 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 裳,想象奇描写美好景象的成语特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 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 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 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 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 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 Page 17----------------------- 四面楚歌 "鸿门宴"之后,项羽、刘邦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加深了双方 又发生了多次战斗项羽本来兵精粮足,但由于他实行了错误的政策,失掉 了人心,所以军事上节节败退,最后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下(现在安徽省 境内) 一天夜里,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形容心情高兴地成语外边歌声四起,歌声凄凉悲切,动人心弦, 原来唱的是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 项羽军中不少人是楚地的士兵这时听到家乡的民歌,有的情不自禁地 跟着低唱,有的被歌声感动得热泪滚滚全都想念起家乡来了,哪里还想打 仗项羽听到歌声,大吃一惊他想:"楚国大概全被汉军占领了吧!要不, 汉军里哪会有这么多楚国人呢?想到这里,他一骨碌爬起来,准备与刘邦决 一死战但冷静一想,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外面又包围得严严实实,怎么能 行呢?他只好决定拼死突围他一面愁闷地喝着酒,一面想着这些年来的战 斗生活和眼前的惨败,伤心地和心爱的妃子虞姬告了别,就带着士兵冒死冲 了出去 项羽冲杀了一阵,带着剩下的一点士兵杀出一条血路,但是汉军紧追不 放,把项羽一直追到了乌江边上项羽眼看无路可走,想到失败的局面已无 法挽街市热闹繁华的成语回,也没脸再回江东去见家乡的父老,就悲惨地自杀了 这就是有名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成语"四面楚歌"就是从这个故事 中产生的"楚"是古国名,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四面楚歌"字面 上是四面八方全是楚地的歌声,引申开来是四面八方全都反对,陷入了非常 孤立的境地,用来形容极端孤立的境况 ----------------------- Page 18----------------------- 司空见惯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曾在政治上谋 求改革,失败后降了职,被贬到偏僻的地方去当刺史 (官职名),晚年才回 京城回京途经扬州时,他的朋友李绅为他举行宴会李绅当过"司空"(官 职名),家里很富有,也很讲究排场宴会上喝酒谈笑,李绅又让歌女出来 演唱,并要她们向刘禹锡殷勤地敬酒面对这种豪华场面,刘禹锡情不自禁 地吟了首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描写春天景物的成语 成语"司空见惯"就是由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压缩而成的"司空" 原诗中指李绅"见惯"是看得习惯了现在"司空"已经失去了具体意义, 这句成语用来形容看得太多、便不足为奇 类似的成语还有"屡见不鲜""屡"表明次数多;"鲜"是新鲜、新 奇也是说,见多了也就不觉得新鲜了 ----------------------- Page 19-----------------------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 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 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 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 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 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与春节有关的成语病因不同,当 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 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 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 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 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 Page 20-----------------------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带兵攻打山戎国,获得了胜利山戎国王逃到了孤竹 国齐桓公紧追不放,又向孤竹国进军 去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孤竹国被打败时,已经春去冬来了出 征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尽是枯枝败叶;那时只见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 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的痕迹,一点都找不到了齐国军队迷了路,被围在 山描写冬天景色的成语里,齐桓公焦急万分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 匹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回到了齐国 成语"老马识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老马认识道路"途" 就是路途、道路现在一般用它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了解规律有 时候也写作"识途老马",意思是一样的 ----------------------- Page 21----------------------- 老当益壮 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曾在北方经营畜牧业,因为管理得法,发展很快, 许多人都来投奔他 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他周围的人说:"大丈夫立志,越是穷困,越要坚 强;越是年纪大,越要不服老(原文是'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们听了,都很佩服他 马援有几千头牛和羊,还有大批粮食,但是他不看重这些财物,常把经 营得来的钱分给大家,自己却过着比较朴素的生活他说:"积累资财,就 在于用它来帮助别人,否则,只不过是一个守形容气势大的成语财奴罢了!" 马援在这里说的"老当益壮",后来被引用,成了成语"当"是应当; "益"是更加;"壮"是雄壮、强壮常用来形容年岁越老,志气越壮,干 劲越足 ----------------------- Page 22----------------------- 死灰复燃 西汉时候,有个大臣叫韩安国,因犯罪,被关进监狱狱官田甲常常侮 辱他有一次,韩安国气愤地对田甲说:"烧过的炭火灰难道就不会再燃烧 起来吗 (原文是'死灰独不复燃乎')?"意思是难道我会永远坐监牢,就 没有出头之日了吗?田甲听后冷笑一声道:"如果能再燃烧起来,我就撒泡 尿浇灭它!" 后来,韩安国果然出了狱,并且担任梁孝王的内史侮辱过韩安国的田 甲怕遭到报复,就偷偷地逃跑了韩安国扬言说:"田甲要是不回来,我就 要灭他整个家族!"田甲无计可施,只好回来战战兢兢地向韩安国请罪韩 安国看到田甲这副模样,幽默地说:"你现在可以撒尿了啊!"田甲羞得满 脸通红最后韩安国还是原谅了描写人物神态成语他 韩安国说的"死灰独不复燃乎",后来经过简化成了成语"死灰复燃" "死灰"是烧完后剩下的灰烬;"复燃"是重新燃烧起来这成语现在一般 用来比喻已经被打倒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说明失势后又重新得势的还有个有成语叫"东山再起"是指东晋时谢 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的事"东山再起"一般只用于人 ----------------------- Page 23----------------------- 因势利导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 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假意邀 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 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的信任 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 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队前去帮助韩国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形容冬天景色的成语直 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 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魏国军队强悍,看不起齐国, 总以为咱们的军队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 面来引导 (原话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现在我们可以假装败退, 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于是田忌命令部队修灶做饭, 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大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 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 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 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 无数飞描写人物神态成语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 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 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 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 地加以引导长矛用来进攻,可以刺杀敌人;盾牌用来防 御,可以保护自己 楚国有个出售武器的人,带着他制造的矛和盾到处推销逢人就说他的 矛和盾是用最坚硬的材料制成的他一会指着盾牌对人夸口:"我的盾是特 制的,最坚硬,任何武器也刺不透!"一会儿又举着长矛吹嘘:"我的长矛 是最锋利的!能刺透任何东西!" 有个人问:"那么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又会怎样呢(原话是'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问得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描写繁华景象的成语 成语"自相矛盾"就来自这个故事它用来比喻那种办事、说话前后抵 触、互相对立的情况 ----------------------- Page 25----------------------- 后来居上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 见,所以汉武帝虽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高了,可是后来 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拔,超过了他,这 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你任用大臣的办法,就像堆 放柴禾一样,越是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 (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 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知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 听了 "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来居上"这句成语"居" 是在的意思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讽刺,意思是资格浅的、后来 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描写神态专注的成语过了资格老的人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 化,而是用来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 Page 26----------------------- 芒刺在背 汉武帝晚年,大臣霍光很受信任,被封为大将军汉武帝死后,他又辅 佐年幼的汉昭帝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决定 汉昭帝死后,由昌邑王继位他不干正事,霍光因此极为不满,就把他 废掉了,迎立了汉宣帝 由于霍光地位高、权力大,汉宣帝也很怕他 一次,汉宣帝要去祭祀霍光陪同,与宣帝同乘一辆车,宣帝非常紧张, 感到如同有细小的芒刺扎在背上一样不舒服 (原文是"若有芒刺在背") "芒"是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芒刺"就是细小的刺现在成语"芒 刺在背"一般用来形容因为恐惧,或有某种心事而坐立不安的心情 与"芒刺在背"相近似的还有成语"如坐针毡"意思是好像坐在插了 针的毯子上,用来比喻心神不安
丢盔弃甲(是哪个楼我是一个叫晶晶的女孩,前几天,我晚自习回家,被一辆大卡车撞死了,司机将我的尸体抛入了路径边的小河里,然后逃走了,你看见了这条信息后,请将她发给4个论坛,如果没有发,你的妈妈会在1个月后撞死,你的爸爸会得绝症,如果你照着做了,在5天后,你喜欢的也会喜欢你,这条消息太毒了,我不得不发 真的对不起,我很抱歉 ,既然看了就发吧!太毒)你是在回答我啊还是在诅咒我啊...
战无不胜 成王败寇
置之死地而后生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 成语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