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八年级下册生物历史下册暑假作业(一)

查看: 10724|回复: 3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积分856391主题精华921帖子
2011年浙江版八年级初二下册暑假作业本英语答案、暑假学与练八年级参考答案
▲ 短语翻译
1. tidy up& & 2. the least place& & 3. take up& & 4. make sb. interested in
5. collect stamps& & 6. be interested in& & 7. listen to him play the violin
8. such as / for example& & 9. develop interests& & 10. as a result
▲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1. made, excited& & 2. should try to& & 3. as a result& & 4. all the time& &
5. more free time& & 6. as well as& & 7. must tidy up
▲ 连词成句,并说明句子属于哪种结构
1. The happy news made me excited on my way home.(&&E&&)
2. The students brought Old Henry a story book last week.(&&D&&)
3. The students study at school every day.(&&A&&)
4.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in the playground.(&&F&&)
5. My sister wrote a diary yesterday.(&&B&&)
6. When spring comes, the weather gets warmer and warmer.(&&C&&)
▲ 补全对话
1. B& & 2. C& & 3. A& & 4. D& & 5. E
▲ 阅读理解
1. C& & 2. C& & 3. B& & 4. B
▲ 短语翻译
1. junior high school& & 2. far away& & 3. worry about& & 4. as usual& &&&
5. at that time& & 6. without a word& & 7. day by day& & 8. remember doing sth.
9. take a message& & 10. a couple of
▲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补全单词
1. friendship& & 2. relations& & 3. public& & 4. whether
▲ 用合适的介词填空
1. from& & 2. with& & 3. By& & 4. like& &5. in& &6. of& &7. In& &8. on
▲ 把下列句子变成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
1. She tells me that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the past.
2. Mother says to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3. I ask if / whether he has had breakfast.
4. Can you show me how I can get to the No.15 middle School.
5. I ask you if / whether you will wait for me there.
6. She asks how many hobbies you have.
▲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1. take, message& & 2. if, arrived& & 3. whether, or not& & 4. where you are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积分856391主题精华921帖子
▲ 阅读理解&&
1. A& & 2. C& & 3. D& & 4. B
▲ 短语翻译
1. refuse to do& & 2. beat sb.& & 3. warn sb. not to do sth.& & 4. warn sb. about sth.
5. send...away& & 6. be proud of...& & 7. punish sb.& & 8. be able to do sth.
9. take off& & 10. offer to do sth.& &11. have a virus& & 12. get into trouble
▲ 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填写正确单词
1. pocket money& & 2. dishonest, steal& & 3. realised& & 4. warns& & 5. punished
▲ 单项选择题
1. C& & 2. B& & 3. B& & 4. D& & 5. C& & 6. C
▲ 句型转换
1. It seemed, knew& & 2. didn’t, either& & 3. too, to& & 4. how to& & 5. did, have
▲ 阅读短文,并根据其内容回答问题
1. He needs a nice house in the city, but he doesn’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2. It is near the center of the town.& & 3. They pay the lady about $17 every day.
▲ 阅读理解
1. B& & 2. B& & 3. A
▲ 短语翻译
1. be awake& & 2. close friends& & 3. in a few months& & 4. be worried about& &
5. face to face& &6. be popular with& & 7. play the violin& & 8. in one’s opinion& &
9. act well& & 10. come and join us& & 11. except for& & 12. be true to life
▲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sailing& & 2. truth& & 3. to stop& & 4. themselves
▲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1. refuse to answer& & 2. was able to play& & 3. help, with / do& & 4. my opinion
5. he would go to Beijing& & 6. face to face
▲ 补全对话& &
1. C& & 2. B& & 3. D& & 4. E& & 5. A
▲ 完形填空&&
1. A& & 2. B& & 3. C& & 4. A& & 5. C& & 6. A& & 7. B& & 8. B& & 9. C& & 10. A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积分856391主题精华921帖子
▲ 短语翻译
1. suggest doing sth.& & 2. shout to sb.& & 3. go through& & 4. go past& &
5. have a great view of& & 6. at the top of& & 7. have a bird view of& &
8. spend some time off& & 9. have one day off& & 10. worry sb.& & 11. leave sb. alone
12. jump over the river& & 13. walk a long way& & 14. walk for a long time
▲ 同义句转换
1. where they were& & 2. asked, not to smoke& & 3. if he could& & 4. asked, to be
5. asked, if, was& & 6. are you watching& & 7. enjoy yourself
▲ 单词拼写
1. jump& & 2. magic& & 3. path& & 4. plant& & 5. myself& & 6. rock
▲ 阅读理解
1. C& & 2. D& & 3. B& & 4. C
▲ 阅读短文,判断句子正(T)误(F)
1. F& & 2. F& & 3. T& & 4. F
▲ 短语翻译
1. take a vacation& & 2. Labour Day& & 3. have a picnic& & 4. something special& &
5. get together& & 6. in the same way& & 7. all over the world& & 8. New Year’s Eve
9. Mothers’ Day& & 10. help...out
▲ 根据中文写出单词,使句意完整
1. wishes& & 2. seasons& & 3. public& & 4. celebrating& & 5. depend& & 6. count& &
7. welcome& & 8. promised
▲ 单项选择题
1. C& & 2. B& & 3. C& & 4. B& & 5. B& & 6. D& & 7. C& & 8. A& & 9. D& & 10. A
11. B& & 12. D
▲ 补全对话
1. D& & 2. E& & 3. C& & 4. B& & 5. A
▲ 阅读理解
1. D& & 2. B& & 3. C& &
▲ 短语翻译
1. look forward to sth. / doing sth.& & 2. on one’s own(alone / by oneself)
3. imagine doing sth.& & 4. come up& & 5. avoid sth. / doing sth.& & 6. join the army
7. give one’s life to sth. / doing sth.& & 8. continue doing sth. / to do sth.& &
9. both... and...& & 10. look up...
▲ 按要求写出下列单词
1. thought& & 2. treat& & 3. lives& & 4. operation& & 5. injured& & 6. heroes&&
7. Canadian& & 8. rewrote
▲ 根据中英文提示填空
1. dreamed of / about swimming& & 2. has collected about / nearly / almost a thousand different stamps& & 3. fill an empty stomach& & 4. so that we could get to the station in time (arrive at / reach)& & 5. so, that, forgot what to say (what he should say)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积分856391主题精华921帖子
▲ 用方框内的词填空
1. saved my life& & 2. In fact& & 3. in order to& & 4. look after& & 5. in the end& &
6. a bit& & 7. Watch out
▲ 任务型阅读
1. B& & 2. C& & 3. D& & 4. A& & 5. E
▲ 完形填空
1. A& & 2. C& & 3. A& & 4. D& & 5. B& & 6. A& & 7. D& & 8. B& & 9. A& & 10. B
▲ 短语翻译
1. see sb. off& & 2. take sb. to some place& & 3. during the flight& &
4. stay / keep in touch with sb.& & 5. Have a safe trip!& & 6. go (away) on business
7. know little about sth.& & 8. fill sth. with sth.& & 9. dress sb.& & 10. go on holiday
11. somewhere cool& & 12. be made of...
▲ 用although, but, so或that填空
1. but& & 2. Although& & 3. although& & 4. although& & 5. so& & 6. that
▲ 句型转换
1. Although I like& & 2. but, didn’t& & 3. so fast that& & 4. would not&&
5. Which country would& & 6. so has
▲ 根据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1. good / great& & 2. much& & 3. city& & 4. around& & 5. special& & 6. places
7. spend& &8. describe& & 9. busy& & 10. ourselves
▲ 任务型阅读
1. B& & 2. A& & 3. E& & 4. D& & 5. C
▲ 阅读理解
1. C& & 2. C& & 3. A
1. B& & 2. C& & 3. B& & 4. D& & 5. D& & 6. D& & 7. C& & 8. B& & 9. B& & 10. A
11. C& & 12. B& & 13. A& & 14. C& & 15. B& & 16. B& & 17. C& & 18. A& & 19. B
20. B& & 21. C& & 22. B& & 23. D& & 24. B& & 25. C& & 26. D& & 27. A& & 28. D
29. D& & 30. C& & 31. D& & 32. C& & 33. C& & 34. C& & 35. A& & 36. C& & 37. C
38. C& & 39. A& & 40. B& &
41. flies to& & 42. if / whether, works& & 43. hasn’t&&it& & 44. Was, sleeping& &
45. Don’t play& & 46. honest& & 47. bit& & 48. score& & 49. success& & 50. stars&&
51. myself& & 52. simple& & 53. depended& & 54. among& & 55. properly
56. 例文:
Dear Linda,
I’m glad you’ll come to Beijing to learn Chinese. Chinese is very useful, and many foreigners are learning it now. It’s difficult for you because it’s quite different from English. You have to remember as many Chinese words as possible. It’s also important to do some reading and writing. You can watch TV and listen to the radio to practise your listening. Do your best to talk with people in Chinese. You can learn Chinese not only from books but also from people around you.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 please ask me. I’m sure you’ll learn Chinese well.
Hope to see you soon in Beijing.
Yours,&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PPT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X2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知识点 |
初中英语: |
中学生必看书目: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4年初二年级历史暑假作业
很多同学因为假期贪玩而耽误了学习,以至于和别的同学落下了差距,因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2014年初二年级历史暑假作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写在题后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改革开放
2、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3、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4、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6、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7、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出席APEC会议 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9、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10、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实践这一构想的地区有: ( )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台湾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 )
A.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 &汪辜会谈& D.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12、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3、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王选 D.袁隆平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 )
A.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B.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C.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
15、在建国后开展的哪一运动中,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6、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 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17、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 )
A.杨振宁 B.李世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18、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最先赢得世界瞩目的体育项目是 ( )
A.排球 B.射击 C.乒乓球 D.举重
19、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哪项成果变成了现实。 ( )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课本
20、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发展
得分 评卷人
二、改错题(共12分)
2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国获得了统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2、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北海军区海军建立;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一号&。
23、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毛泽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10月,中国在世贸组织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得分 评卷人
三、分析探究题(20分)
24、为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回顾历史】
(1)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4分)
【伟大转折】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大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迎接着世界的挑战。简要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2分)
【总结成就】
(5)&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分)
(6)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二点)(4分)
【展望未来】
(7)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材料题(第25题11分,第26题16分,共26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共11分)
材料一: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
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
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4分)
(2)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3)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分)
(4)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针对&台独&分子写一句话。(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共16分)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 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2分)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6分)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分)它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2分)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2分)
2014年初二年级历史暑假作业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精品学习网栏目页!2014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 2014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2014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来源:学习网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的是 ( )
  A.李善长B. 刘基 C.朱升 D.徐达
  2.八股取士开始于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对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建立行省,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D.设置厂卫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4.明初,为安定社会和增加财政收入,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 )
  A.重视发展农业 B.奖励垦荒
  C.休养生息 D.引进国外高产作物
  5.元明两朝的棉纺织业中心是 ( )
  A.松江 B.杭州 C.湖州 D.魏塘
  6.16世纪中期,主动提出与明朝互市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是 ( )
  A.成吉思汗 B.俺答汗 巳忽必烈 D.努尔哈赤
  7.1553年,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日本
  8.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努尔哈赤政绩的是 ( )
  A.统一女真各部 B.创立八旗制度
  C.建立后金政权 D.改女真为满洲
  10.李白成提出的最受农民欢迎的是 ( )
  A.&三年免征,一民不杀&
  B.&平买平卖&
  C.&均田免粮&
  D.&军人人城,有致伤一人者,斩以为令&
  11.明朝中后期,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在 ( )&
  A.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北京地区
  B.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
  C.黄河流域
  D.云南等边疆地区
  12.对明长城东西起止点的正确说法是 ( )
  A.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B.东起辽东半岛,西到祁连山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山海关,西到祁连山
  13.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4.明朝文学的主流是 ( )
  A.散文 B.杂剧 C诗词 D.古典小说
  15.明朝著名剧作家及其最负盛名的、鞭挞封建礼教的作品是 ( )
  A.关汉卿的《窦娥冤》 B.李清照的《如梦令》
  C.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D.汤显祖的《牡丹亭》
  二、填空题
  1.&靖难之役&后,________夺得帝位,他就是明成祖。他继续采取________政策,以加强君权。
  2.明朝沿用________选拔官员。政府规定考试只许在________范围内命题,文体要死板地分成________部分,叫做&________&。
  3.明朝时为增加粮食生产,南方大力发展________,岭南地区还出现________。
  4.明朝后期,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领________,逐步统一女真各部。他创立了________制度,于________年称汗,国号是________,史称&________&。
  5.欧洲天主教传教土东来,促进了________的交流,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 。
  6.李白成起义军于________年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同年3月,攻入北京,________在万岁山吊死,明朝统治被推翻。
  7.永乐初年,明成祖令大臣________等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________》。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8. ________时期,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________,城中心________内的皇宫建筑群,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________之林的瑰宝。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苏州城里的机工有几千人,没有固定的工作,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港口,等待雇佣&&他们一天没有活干,就得挨饿。他们是&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请回答:①&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机工处在怎样的悲惨境况?
  ②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这种生产关系是属于什么性质的?
  ④我国出现这种生产关系是在何时?
  2.阅读材料:
  &民者,国之本也&凡为治必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民窘于衣食或迫于苛政则逃,使衣食给足,官司无忧,虽驱之使去,岂肯轻远其乡土?&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①根据上述材料看,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②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简答题
  1.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的措施有哪些?
  2.简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1.C 2.D 3.C 4.C 5.A 6.B 7.B 8.C 9.D 10.C 11.B 12.C 13.B 14.D 15.D
  二、1.朱棣 削藩 2.科举制度 四书五经 八 八股文 3.双季稻 三季稻 4.努尔哈赤 八旗 1616 金 后金 5.中西文化 利玛窦 6.1644 大顺 崇祯帝 7.解缙 《永乐大典》 8.明成祖 北京城 紫禁城 建筑
  三、1.①机工一无所有,被迫靠出卖劳动力为生。②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机工出卖劳动力,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③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④明朝中后期。
  2.①为了安定社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②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四、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2.明朝后期,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程度,政府还加派田赋,明朝末年又遇到天灾,加之宦官专权,政治极端腐败,导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2014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相关推荐河北省2014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答案(后半部)
导读:历史作业十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而不是在土地方面实行改革。答案:B2、解...
历史作业十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而不是在土地方面实行改革。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规定,由此判断是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答案:B
3、解析:结合1921年的时间,可知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暴动。答案:B
4、解析:王六的话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实施,不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正确表述。答案:D
5、解析:从材料中&粮食征购量&、&上升&等信息可知,粮食集中到国家手中,这有利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生活水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三项。答案:B
6、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等信息可看出A、C、D三项是正确的。答案:B
7、解析: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当时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还未建立,农业政策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①②说法错误。答案:B
8、解析:题干材料中&旧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而言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不摧毁&就意味着保留这些东西。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答案:B
9、解析:从表格内容可看出,1923年后农业耕种面积和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由于当时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B
10、解析:四个选项的表述极其接近,很显然A、B两项是从目的的角度作的阐述,C、D两项则是从原因的角度作的解析,而在A、B两项中B项是从属于A项的,因此A项是最准确的。答案:A
11、解析:题中说明了存在强迫参加集体农庄的情况,恰恰说明农业集体化强行推进生产资料公有制,脱离了苏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B
12、解析: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是计划经济,以命令取代市场,否定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新经济政策则是有限度地恢复私人资本主义,允许市场发展商品经济。因此,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和计划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答案:A
13、解析:1929年底,苏联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一切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归集体所有,题中信息是对农业集体化运动负面影响的反映,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
14、解析: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表现在政治方面是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在经济方面是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适应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但它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答案:D
15、解析:本题以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新经济政策&这一关键信息,理解由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说明用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办法不行,必须先恢复国民经济,再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实行新经济政策,迂回前进,一方面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又巩固了新生的政权。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理解罗斯福说这话是在经济危机时期,造成其原因是胡佛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所以他要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暂时的调整,来干预经济,开创了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结合社会主义借鉴资本主义的市场和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的计划,说明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两种手段即可。
答案:(1)放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如学生答出新经济政策的任意两条内容亦可。)含义: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最后一点必须写出,其余两点写出任意一点即可。)
(2)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意思: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挽救经济危机。影响: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计划、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要、实事求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采取什么发展模式归根结底是由国情尤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6、解析:(1)本题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视角命题。考查苏联和中国采取的不同工、农业政策及后果;(2)从中外历史对比的视角来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对比两国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注意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作业十二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解析:由材料中&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可知A、B、C三项结论正确。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弊端,与赫鲁晓夫无关,故选D项。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和尊敬&是因为在面临问题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去解决问题,尽管这种措施不一定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答案:B
3、解析:根据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等信息可知玉米运动主要是解决农业形势的严峻、解决粮食短缺,其最终结果是失败,且1937年已完成工业化,①③错误,失败原因是忽视客观条件,脱离实际,②是对玉米运动的正确表述,故选C。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由材料中&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40%&等信息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B
5、解析:D项不是改革的影响;A、B两项分别表述前期和后期影响;只有C项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答案:C
6、解析:出现题干中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体制原因,B、D两项能够起作用,但主要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触动,故选A项。C项只适合赫鲁晓夫,不适合勃列日涅夫,排除。答案:A
7、解析:由&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找不到&&其他体系&、&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故选D项。答案:D
8、解析:僵化的斯大林体制造成了苏联社会缺乏活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答案:C
9、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反映的根本问题是民族分离活动。答案:C
10、解析:1931年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的苏联工人不会失业;而到了1991年时,苏联解体,经济发展困难。而美国此时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其生活水平非常高,故选C项。答案:C
11、解析:采用排除法。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且经济改革收效甚微,可排除B、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说明改革道路不适合苏联国情。答案:A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苏联解体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B
13、解析:1990年是苏联解体的前夕,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导致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答案:B
14、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民主化&&私有化&&绝路、死路&等信息可知材料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D
15、解析:本题以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为主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依据&20世纪30年代&回答第一问。第(2)问要依据&形成贱民阶级&、&特权&、&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等信息分析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回答第二小问。
答案:(1)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工作: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成效:完成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工业强国。
(2)①特权阶层形成,践踏民主。根据:斯大林模式使国家权力高度集中,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②个人崇拜盛行,思维僵化,对国内外局势极度无知。根据:苏联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下,&伟大领袖&一人的思维代替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维,思想理论上只有一种观点,学术文化上只有一个学派,艺术创作上只有一种风格。
16、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历史上的三次重要改革,要从所给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组织答案。答题关键在于对不同时期的领导人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
答案:(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各自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实现&加快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经济增长率下降。
共同的不足: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体制的僵化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问题。
(3)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一些政策上的错误。②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等。
历史作业十三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1、解析: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对外投资等可以看出,该体系的建立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答案:A
2、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48年,美国占56.4%&,可判断①正确。②本身不正确,不是整个资本主义阵营都被削弱,美国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增强。③④虽然本身正确,但在表格中没有体现,表格只反映工业生产状况。故选D。答案:D
3、解析:在战后一系列的重建活动中,布雷顿森林会议主要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因此属于规划战后经济秩序。答案:D
4、解析: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答案:A
5、解析:由材料&美元&也被称作&美金&、&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可知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答案:D
6、解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于1944年,当时法西斯尚未完全投降,二战还未结束,故英、美、中、苏之间的合作仍在维持。答案:D
7、解析:四个序号各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因此都是正确的。答案:C
8、解析: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支配地位是事实,但不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A
9、解析:A、B、C三项是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定的,D项在1948年签订。
10、解析:从材料中&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可知,这适应了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要求,①③正确。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项。答案:C
11、解析:世界的资金来源于成员国认缴份额,认缴股份越多,所拥有的投票权越多,美国认缴股份最多,是持有世行股份最多的国家,故选D项。A、C两项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B项中&二战后&与题干中&2007年&不符。答案:D
12、解析:四个组织分别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答案:A
13、解析:联合国于其他三项性质相异。答案:A
14、解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虽然在某些方面或局部不利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整体上适应了战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答案:D
15、解析:本题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为主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二中的&布雷顿森林&、&关贸总协定&等信息来归纳概括;第(2)问要注意时间范围,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即从二战后至今,在此基础上即可得出答案: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答案:(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贸总协定。
(2)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或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16、解析:本题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主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的出处,即可知道会议的名称,再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和美国在这次会议中唱主角的原因。第(2)问可依据会议的内容归纳&关系&,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概括&宗旨&。
答案:(1)名称:布雷顿森林会议。
目的:美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原因:战后美国工业在生产领域占压倒性优势,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
(2)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依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决定,于1945年成立的。
历史作业十四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能力。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在面对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威胁,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不受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影响,加强了联合,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但不可能消除西欧国家间的民族分歧和矛盾,所以④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A
2、解析: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二者共同说明了B项,A、C、D三项存在知识性错误,排除。答案:B
3、解析:从材料中&傀儡&、&取代&、&有黄星的蓝色抹布&等信息可知,杂志对欧盟的深化与扩大不满,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
4、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商品、劳务和资本等的自由流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取消也并非该组织一成立就能废除的。答案:D
5、解析:A项是欧盟的象征,仅在欧洲范围内;B项说的是东南亚联盟;C项说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属于任何一个地区;D项是亚太经合组织。答案:D
6、解析:①③④均符合要求,②的说法不准确,如果真如②所述,就不会出现题干中的抗议活动了。答案:B
7、解析:A、B、C三项不是推动因素,亚太经合组织的组成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的状况和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故选D项。答案:D
8、解析: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目的是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A项表述错在发展中国家,因为APEC也包括发达国家。B项错在民间交往,D项错在持久的结盟关系。答案:C
9、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题,③不是其基本原则内容,可以排除。故符合题意的是D项。答案:D
10、解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推动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A、B、D三项都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受益不会超过发达国家。答案:C
11、解析:从材料中&美国&、&我国最早&可提炼出A项,从材料中&标明&焦油含量&&等信息可提炼出B、C两项,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底,故D项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答案:D
12、解析:这一口号说明了世界与非洲经济发展的密不可分,说明经济全球化即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D项符合史实,但从题干中无法体现。答案:B
13、解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联系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股市下跌,导致全球股市动荡就说明了这一点。答案:B
14、解析:从材料中&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可知①②正确,③④也是推动因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答案:A
15、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结合美国建国后制定的1787年宪法内容进行回答;第(2)问则结合罗斯福新政加以概括总结;第(3)问根据召开二十国领导人会议以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进行回答。
答案:(1)文献:&美国1787年宪法&。
原则: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说明:总统行使行政权,其议案需经国会审议;国会掌握立法权,可通过或否决总统提交的议案;国会通过的法案经总统批准,方可生效。
(2)相似之处: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政府公共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造就业机会。
特点: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以摆脱危机(或科教兴国);注意节能。
(3)策略: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
原因:吸取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利益相关。
16、解析:本题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问要依据&全球化不可逆转&、&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等信息来分析归纳。第(2)问要抓住&90年代以来&这一限定,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归纳。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没有逻辑性错误即可。
答案:(1)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要求;历史教训,闭关自守导致落后;中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需要。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出现了欧共体等区域集团组织;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层出不穷。
(3)第一种观点:&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这一世界性现象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随着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为标志的近代工业革命的出现而日益成为现实的。
第二种观点: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现代通讯手段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力图向全球扩张的产物。(只能选一种观点)
历史作业十五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
1、解析:此题的关键性语句是题干的后半部分。题目实际考查的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耕农经济或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答案:A
2、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鲁人擅长编织,而越人则喜欢赤脚,这样鲁人到越去,编织的东西卖不出去就会贫穷,说明这时私人手工业已经产生,&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不同的生活、生产习惯说明战国出现地域性经济差异,故①②③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受到歧视,故④排除。答案:C
3、解析:从材料中&北史&&北齐&&宿铁刀&等信息可知,綦母怀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A项出现于东汉,B项出现于西汉,C项出现于南北朝,D项出现于清代,故选D项。 答案:D
4、解析:北宋放宽了对商业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代表着坊市界限的城墙被拆除,商业区和居民区已经不再分开,排除④。答案:A
5、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明代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可排除B、C两项;D项为干扰项,张居正之所以对商业有这番态度,主要是因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从整个材料所反映出的信息可知A项正确。答案:A
6、解析:从表格信息看中国古代某地居民出现了大量的工场主和商人,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D
7、解析:材料无法反映土地兼并导致自然经济解体,B项符合题意;&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即莫不志在良田&反映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之风盛行,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清政府&重本抑末&政策密切相关,导致了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B
8、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杭州水路交通便利,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可以确定是大运河的带动。答案:D
9、解析: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故①错误。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反映了商业发展情况,故②③正确。会馆不存在雇佣关系,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答案:C
10、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的说法错误,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答案:C
11、解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及工艺水平备受西方社会敬慕。A、B、D三项由于所给材料不充分,难以推断出。答案:C
12、解析:青铜器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青瓷最早出现于东汉,青花瓷出现于元朝,粉彩出现于明清。因此该收藏家生活时代不应早于明清。答案:D
13、解析:南青北白是唐朝两大制瓷系统,故A项错。宋朝有五大名窑,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定窑在河北,汝窑在河南宝丰,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官窑在河南开封,钧窑在河南禹州,故B项错误。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故D项错误。 答案:C
14、解析:第(1)问对材料进行概括;第(2)问把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的答案;第(3)问可以依据材料从&市&所处位置与管理设置方面进行比较;第(4)问要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
(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
历史作业十六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
1、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40 6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一度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项亦可排除。 答案:D
2、解析: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突出特点是耕与织的结合。甲午战争后,农户的纺车不再使用,表明耕与织的进一步分离,因此其本质上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D
3、解析: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商人经营的限制,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B
4、解析:年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④说法错误。一战后列强又卷土重来。 答案:C
5、解析:②为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萎缩的原因,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答案:A
6、解析:题中公和永缫丝厂的机器都是外国生产,技术人员也由外国人担任,市场也依赖国外市场,一旦外国的剥削压迫加大,其发展就受到限制,体现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极大依赖性。 答案:D
7、解析:从材料中蜡烛上&实业&的字样可知A项正确,从破扇子上的&提倡&字样可知B项正确,从整体上可知D项正确,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不属于外来的狂风骤雨,故选C项。 答案:C
8、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之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荣德生的做法体现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社会责任感。材料中除了有上海企业,还有无锡企业,但没有反映出官僚资本。 答案:C
9、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民族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自然经济的束缚,始终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故选A项。答案:A
10、解析:①是封建经济,②是洋务企业,③是外资企业,④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是官僚资本主义。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答案:D
11、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之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重又萧条。后经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又有较快的发展。而建国之后经过对民族工商业的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又蓬勃发展。这些曲折在D&E段没有体现,故描述有误。 答案:D
12、解析: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采取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图片&救国&等信息也可以看出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进步的潮流。而②③都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故B项正确。 答案:B
13、解析:④中&晚清政府&不符合第四个时期&年&,因为清政府在1912年已被推翻,故选A项。 答案:A
14、解析:第(1)问要从税率的高低变化中分析特点,结合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意义。第(2)问要围绕税率的高低来考虑。第(3)问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
参考答案:(1)特点:税率比较合理、正常。意义:对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具有一定阻挡作用,对中国落后的民族经济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2)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由比较正常税率降到非常低的税率。
(3)①关税税率降低,外国商品大量倾销到中国,使中国民族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发展缓慢。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大批手工业者、农民破产。③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外国商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历史作业十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检测
1、解析:由于我国建国后工业基础薄弱,所以&一五&计划在工业建设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A
2、解析:从材料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过渡时期。 答案:B
3、解析: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通过改造,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私有制性质,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案:A
4、解析:从材料中的&互助组&和&公私合营&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内容。答案:B
5、解析:当地干部的汇报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现象,&大跃进&运动是根据总路线的精神而发动的,排除①。 答案:C
6、解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在这一时期党的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并且不断发展,最后出现年的三年经济困难。答案:B
7、解析:&大炼钢铁&运动是&大跃进&运动生产上追求高速度在工业方面的表现。 答案:C
8、解析:抓住时间&&1961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答案为B项。 答案:B
9、解析:关键词是&1962年&及&吃穿用&&农轻重&。从1960年起,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侧重调整农轻重比例失衡问题,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D
10、解析:④是抗美援朝时期,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①是&文革&时期,③是当今社会的网络流行语。 答案:B
11、解析:&文革&中,周恩来的调整工作和邓小平的全面整顿都使经济有所回升,据此可判断C项正确。 答案:C
12、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答案:D
13、解析:①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题干中农民的做法仅是我国农村改革早期的尝试,后来才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③错误。 答案:D
14、解析:第(1)问&道路&注意是革命道路,明确其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而&建设成就&主要应该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概括;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也是依据教材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
(3)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5、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提示:1979年2月,由此判断此项决定应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关;分析意义时可从&第一个&的角度入手。第(2)问可从政策保障、体制创新等角度说明其平稳过渡的条件;说明影响时可从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说明。第(3)问可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两个方面分别说明即可。
参考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历史作业十八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检测
1、解析:从题干和图片获取的历史信息说明,该船最有可能是15世纪末欧洲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出现的。该船的风帆设计体现了造船技术的进步;风帆上的十字架表明基督教的背景;环球航行最早是麦哲伦开始进行的,时间是16世纪,故排除③。 答案:D
2、解析:15世纪末到达这一地区的是达伽马。迪亚士只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麦哲伦是16世纪才开始环球航行的。答案:B
3、解析:当时西欧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中国仍是封建生产关系,经济形态的差异注定了航海上的影响大小。 答案:B
4、解析: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解析:桑丘年老的时候,新航路已经开辟出来,胡椒的价格会下降。 答案:D
6、解析:早期殖民扩张都是依靠武力征服进行的,①正确;荷兰、英国等都以组建大型商业公司的形式对外扩张,②正确;暴力掠夺、不平等贸易和黑奴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③正确。 答案:C
7、解析:黑奴运往美洲主要是作为农场或矿山的苦力,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关系,所以更谈不上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8、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趋势。答案:C
9、解析:对欧洲殖民者而言,美洲是&无主&土地,他们最先&发现&了美洲,所以认为自己完全有理由成为这块所谓&新土地&的主人,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是比较中性的表述,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C项适用于评价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10、解析: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故C项正确。农耕文明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故A项错误;农耕文明的生产动力是牛耕,工业文明的生产动力是蒸汽机,故B项错误;工业文明时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D项错误。 答案:C
11、解析:注意时间: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生产了大量的产品,需要运输,因而推动了马路的出现。 答案:C
12、解析:从材料中的&火车&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C
13、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图文信息。对于早期西、葡等国的殖民扩张活动要联系到新航路的开辟活动,而对于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也要联系到大规模的远洋探险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
参考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的工业基础薄弱,无法平衡国际贸易中的逆差;大量的金银用于庞大的军费开支;两国的王室用大量的钱财偿还债务和购买奢侈品。总之,资金没有用于发展工农业生产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2)美洲、大洋洲、东南亚。人口从欧洲流向美洲。原因: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北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动力: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手段:倾销廉价商品。
(4)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历史作业十九 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检测
1、解析:分期付款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答案:D
2、解析:注意表格材料的时间为&年&,在此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面对经济大萧条宣布实施新政。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经济逐渐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工农业生产明显恢复。 答案:A
3、解析:从材料信息&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体上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可以得出结论,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改革,没有使资本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4、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战后发达国家采用了建立国营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 答案:D
5、解析:福利政策的实施,造成了国家巨额的财政赤字,也影响到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才有了德国总理的感慨。科尔的意思是说福利政策需要调整而不是废除。答案:D
6、解析: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一些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冲击着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所以B、C、D三项均是弗里德曼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而不是50年代。 答案:A
7、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西方国家&人民资本主义&的发展,即股票分散化、资本社会化,导致资本家无法拥有全部企业所有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决定权掌握在了工人手中,资本家依然控制着企业,因为他们拥有的股票数量足够控制企业。 答案:C
8、解析:&滞&即经济发展滞缓,&胀&即通货膨胀。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即为&滞胀&。 答案:C
9、解析: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采取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答案:D
10、解析: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采取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答案:D
11、解析:1918年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A
12、解析: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破坏了经济的发展。 答案:B
13、解析:第(1)问从革命者和西方人士的角度入手,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作用。第(2)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第(3)问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就可以回答法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以及&自由的缺点&和&计划的优点&。第(4)问只要包含&计划&与&市场&即可。
参考答案:(1)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垄断集团的利益;罗斯福总统采取的国家干预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理解。
(3)制订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调节资本主义市场自身矛盾。优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历史作业二十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专题检测
1、解析:①属于客观有利条件,②是美国自身的有利条件。③与史实不符合,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排除③。④是美国推行&世界经济蓝图&的结果而非条件,排除④。故正确的只有①和②。 答案:A
2、解析: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该体系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但对今天的国际金融体系仍有重大影响。 答案:A
3、解析:A项错在&直接&;C项与题意无关;D项结论错误,欧洲的经济中心地位早已开始动摇。雄厚的经济实力才是美国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答案:B
4、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了解决会员国金融危机而提供短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答案:B
5、解析: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瓦解,故④不符合题意。①②体现了世界金融的制度化,③反映了国际贸易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故选C项。 答案:C
6、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关贸总协定生效后,世界各国关税明显降低,世界贸易不断发展。A项结论错误,B、D两项与题意无关。答案:C
7、解析:本题考查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影响的理解,④是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A
8、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判断①②正确。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符合二战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它能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维护政治稳定。 答案:D
9、解析:欧元是欧洲统一的货币,而货币装在口袋里,故欧元被誉为&口袋里的欧洲&。欧洲国家自觉地放弃货币主权,接受一种新货币&&欧元,这说明了欧洲一体化成为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答案:A
10、解析: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表明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欧盟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案:B
11、解析:并不是所有亚洲国家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B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12、解析:世贸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加入世贸组织说明中国才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主流。从材料中的时间限定&1971年&&30年后&也可以判断出这一事件发生在2001年,而正是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13、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得出。第(2)问依据材料分析概括得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影响。第(4)问首先应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和时代背景分析原因。第(5)问结合现实提出合理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或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实力空前强大);美国实行对外经济扩张,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特征: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变化: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原因:欧洲经济恢复;欧洲国家逐渐走向联合。
(3)局面: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影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4)不能实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一个发达国家主导,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构建一个透明、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
(5)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加强宏观调控;重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等。(言之有理即可)
14.析:第(1)问要求既要看到发展,又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2)问要求表明自己的观点。第(3)问要求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
参考答案:(1)问题: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贫富分化、南北对立问题日趋严重。根源: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决定作用,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2)否。这是一个典型的污染转移事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挑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历史作业二十一 必修二经济史综合检测(一)
一、选择题
1.D 2.B 3.B 4.B
5.A.解析:从材料分析可得出商人富裕后买田置地,从中即可看出传统观念对其的影响。
6.A.解析:本题为材料信息题。从&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7.C 解析:A..B两副图是文艺复兴时的作品反映了人的发现;后两副图是新航路的开辟带来的变化反映了世界的发现。
8.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罗斯福关注下层民众的改革措施是以工代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0.D 解析:对于先进的西方文明,仅仅因为不合&尊卑&的观念就废弃,起到阻碍最大的就是封建的观念。封建等级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观念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汽车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
12.C 解析:分析材料中1475----1597年的时间,A.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生产在英国快速发展;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本题选C项,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价格指数变大。新航路开辟以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不仅从法国手里获得了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了殖民势力,侵占了更多的印度土地。这样,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14.A 解析:&新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是90年代由美国一家杂志首先提出的,四个选项都正确。
15.C 解析:从火柴中&救国&的商标可得知是民族资本家具有实业救国思想
16.D 解析:交子主要在四川地区出现,该图主要反映的是东京的经济发展状况,从画种上说应该是世俗风情画,不是人文画。
17.A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有关表现,根据所学:&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等。成语&朝秦暮楚&(商人白天在秦国,晚上到楚国)正反映了古代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于各地;商业交通比较发达;长途贩运兴盛。第④项当时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商业中心有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城市。
1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信息的传递。
19.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在年农村人口一直下降,而城镇居民和工人越来越多,恰好表明英国工业革命使得人口大迁徙:农业人口大量转化为工业人口和城镇居民。
20.C 解析:根据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乙丙丁三省的表述正确,而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甲的表述错误。
21.D 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打击了城市手工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等。根据这些知识点,①③④三项说法正确,②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本题选D项。
22.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罗斯福改革中对&一无所有的人&的改革措施是整顿工业生产;民生:以工代赈等;缓和阶级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23.B 解析:右图是东汉杜诗创造的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
2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B项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1)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分)
(2)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剥削。(4分)采用机器生产,出现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分)
(3)发展艰难,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2分)
(4)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阶级力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伴随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括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分)(答出以上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
27.(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财产共有共享;家庭关系和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目的: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4分)
(2)是(2分)。理由:政治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对封建专制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或商品经济的发展),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经济基础;思想解放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符合题意即可得6分)
(3)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6分,政治、经济、思想各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新变化: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2分)
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答案若只表达为&政治因素、经济、文化因素&,只可给 2 分)
28.(1)有利的商业环境:①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市各处;
②农村&草市&更加普遍;
③商业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④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4分)
积极影响:小生产者风险降低,有利于保护小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手工业的发展。(2分)
消极影响:加强了政府对手工业的控制,不利于市场的自由竞争,阻碍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不利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2)新变化:传统行会向近代化发展(或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了与外贸相关的新行会。(4分)
主要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掠夺,客观上促使近代中国社会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不断扩大;
②开放通商口岸,进出口贸易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分)
历史作业二十二 必修二经济史综合检测(二)
一、选择题:
1&5 BADBB 6&10 DCACA 11&15 BDADB 16&20 DCCBB 21&25 DDBDA
26、(共17分)
(1)经济思想: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2分)。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
(2)异: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2分)。
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分)
(3)变化:由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为贸易自由主义政策。(2分)
原因: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国家政权;工人群众的支持。(3分)
(4)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具体的国情制定本国的经济政策。(2分)
27、(共17分)
(1)含义:中国实行海禁;西方新航路开辟。(2分)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不管锁国政策。(2分)
(2)模式创新:英国实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2分)
共同原因:资产阶级统治和民主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与推动。(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盒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发展创造条件。(5分)
积极影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2分);中国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2分)
28、(共16分)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2分);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分);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2分,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2分,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1分)。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2分)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1分)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2分)
最新更新内容
点击查看更多>>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
版权声明:
1.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下册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