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一泓清泉水

&&衢州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衢江|莲花镇一泓清水入芝溪
  100多亩的荒滩地,低洼不能种田,可是莲花镇想了个&金点子&,让这片原本荒废的滩地有了大作用,成了&天然水质净化池&。
  9月24日,记者来到莲花镇犁金园村附近这片百亩的水垅滩上,看到一道长约400米、宽约5米、高约2米的土坝两侧新插上的芦苇已经发出了绿绿的新芽。&8月份,汛期一过镇政府就开始修筑了这道土坝拦截水流,并根据地形标高设置了泄流缺口,这里成了一个有60000m2容量的&蓄水池&。&犁金园村支部书记吴金有告诉我们,滩地内20多亩的水葫芦和80多亩的芦苇就是净化水质的高手。
  芦苇、水葫芦依靠根部通过过滤、吸附、分解、离子交换等实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净化水中的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等,它们可算是清污高手,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镉、铜、锌等同样逃不过芦苇、水葫芦的&扫荡&,&不过水葫芦的生长速度太快,一定要控制好种植面积和数量。&
  &以前,莲花村、莲东村、犁金园村和东湖畈村四个村2000余户、8000多人的部分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加上田里多余的灌溉水会通过4条水渠流到水垅滩,然后经由一条水垅渠直接流入芝溪。&莲花镇生态办干部说,浙大环境专家经过现场查看后,觉得这里非常适合通过芦苇、水葫芦来净化水质,种植简单、成本低,净化效果好,以后还可以种植茭白、莲藕等经济作物。莲花镇迅速行动,将原本就种有一些芦苇、水葫芦的水垅滩改造成了现在的&天然净化池&。
  现在,原本直接流入芝溪的污水都要先流到这个&天然净化池&中,经过芦苇、水葫芦这些清污高手用7到10天的时间净化后再排入芝溪。这片水垅滩就像&天然净化器&,不仅让&一泓清水流出莲花&,更改善了附近的生态环境。
  (金露茜&&& 洪青峰)
(本文来源:今日衢江 &&责任编辑:吾献红)
|栏目热线:3012206
手机订阅:联通用户发送811到 电信CDMA用户发送102到 移动用户发送
一周新闻点击排行新闻源 财富源
为了那一泓清水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高文
  “饲养一头猪,所排粪便等对于水源和环境的污染,等于6个成年人日常生活造成的环境负担,而过去,仅巨屿镇养殖生猪就达万余头。”浙江省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水利局党组书记王振勇介绍说。走访巨屿镇、黄坦镇过程中,记者发现,昔日规模化养猪场纷纷变身,为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和属地百姓饮水安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如何治理水源污染?如何建立保护水源地的长效机制?曾经因水污染而威胁饮水安全的浙江省温州市,通过大力实施水源地保护,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之路。
  从“切一刀”到“一刀切”
  就在两年前,这个年供水量7.3亿立方米的“大水缸”因为污染,水质从蓄水之初的一类下降到二至三类,枯水期还检测到四类,局部支流连续3年发生蓝藻异常增殖。
  为确保水源安全,温州市大力开展珊溪水源保护综合整治,规划5年投入16.3亿元。据调查,库区最大的污染来自畜禽养殖,其污染占比62%,为此,温州拆除养猪场2286户。
  “以前我们也治理,每年‘切一刀’,结果是越‘切’猪越多,养猪场在禁养区拆了又搬入了限养区,越治污染越严重。现在实施‘一刀切’,大幅提高补偿标准,鼓励转产转业。”王振勇说。
  同时,温州将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人口搬迁至集雨区以外,新建和改扩建7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300多套农村污水生态化治理工程,推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在水库主要支流、河口实施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等。
  水源保护综合整治两年多来,直接减少入库污染物60%以上,主要入库支流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污染最严重的黄坦坑溪水质从劣五类,提升为二至三类,蓝藻异常增殖现象基本消失。
  转产转业以水养水
  在文成县巨屿镇来料加工一条街上,库区移民邢美香正脚踩缝纫机缝制鞋底。她告诉记者,现在每月可收入2000多元,相比以前靠养猪为生,收入更稳定,环境也更好了。
  文成县县长王彩莲介绍说,2011年,巨屿镇启动转产转业,为养殖户提供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帮助养殖户转变观念。目前,全镇从事来料加工的原养殖户已超过2300人,主要加工鞋帮、服饰、环保袋等,收入比从事养殖业有所增加且更稳定。
  温州连续5年,每年投入2000万元转产转业专项扶持资金,维护水源保护成效。采取疏堵结合措施,大力扶持库区生态县建设。每年筹集1.45亿元,将库区群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纳入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黄坦镇富岙仙人居生态农庄,装潢不次于大都市星级酒店,很难想象,1年半前,这里是母猪集中养殖基地。“那时候离这儿2里开外,就能闻到养猪的骚臭气味。”王彩莲介绍说,全村30多户,每户养母猪50头到200头不等。2013年3月,村支书赵汉达带头拆除规模化养猪棚户,12月底,崭新的生态农庄建成,2014年春节后正式营业,目前经营逐步走上正轨。
  在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加快出台水源保护区尤其是一级水源保护区的人口生态搬迁条例及政策措施,出台政策鼓励水源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限制或禁止水源地占补平衡“开荒造地”,明确水源地采砂的禁采范围,以及把保障水源地水质目标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等。
  污系统成绿化景观
  睡莲、“喷泉”、小池塘,还有蜻蜓在飞舞……远远看去,文成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就像公园景观池。“污水处理见成效的第一个标志是蜻蜓来了,第二步是萤火虫来了。”王振勇激动地说。
  作为库区,生活污水治理是难点,但该地引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方式,将污水处理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
  记者在工艺流程展板上看到,从文成县城城区收集的污水经过生态氧化池、泵池、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等多个环节,最终进入出水口景观池,通过一个阻隔板流入泗溪支流。工作人员将进入垂直流人工湿地前后的水,打捞上来装在两个量杯里,用A4白纸作为背景。通过比较,“湿地进水”较黄,而“出水水样”透明如自来水,闻着也没味道。很难想象,这是由生活污水处理而来的。
  文成东污水处理厂是温州市首个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项目总投资581.7万元。今年7月30日,该项目已交工验收,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达到2000吨。
高清图集赏析  一清水 (yī hóng qīng shuǐ)
  【解释】:泓:水清的样子。一片明净清澈的水。比喻心地纯洁。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十三:“譬如清水,有少许砂土便见。”
  【示例】:真是~,荡浆轻摇,过了几个湾,转到断崖村。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十七回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00:00: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当前位置:
合肥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绘就城湖共生、人水和谐美丽画卷
以一泓清水呵护生态环境之魂(图)
如今的匡河两岸风光旖旎,成为合肥市又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张大岗 摄)
  据合肥日报报道,&湖污则城黯,湖清则城美。&
  &大湖名城&梦,蕴含着清水绕城梦,连接着巢湖生态治理梦。
  从实施河道截污治污工程到建设两岸生态示范区,从持续兴建污水处理厂到不断增强污水处理能力,从建设成片森林到整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从巢湖治理试验段的成功到巢湖治理的全面推进&&
  &水环境是合肥生态环境的灵魂。&如今,合肥人正用智慧和力量,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如火如荼地开展巢湖治理工作,推进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描绘出一幅城湖共生、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进而实现属于全体合肥人的&大湖名城&梦。
  截污治污送清水
  8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一池池污水正在沉淀、处理中,处理后的达标水顺流进入十五里河。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于2009年10月建成运行,项目总投资2.1亿元,服务面积涵盖23.5平方公里。
  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工地上,机械轰鸣,一派繁忙施工景象。污水处理厂厂长张亚说,二期项目与一期项目处理能力相当,都是每日5万吨。与一期不同的是,二期采用地埋式建设,地上是绿化景观,地下是污水处理系统。
  张亚说,当前,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正在设计,计划设计处理能力每日10万吨。三期项目完全建成投用后,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0万吨。
  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一、二、三期项目,是合肥市积极推进截污治污工程建设重要工程之一。
  目前,合肥市污水处理厂总规模已达每日123.5万吨,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10座,规模每日98万吨,4县1市污水处理厂9座,总规模达每日25.5吨,建成污水主干管道约2635公里。2009年至2012年,合肥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综合考评在全国持续领先。
  为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合肥市先后开展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改工程。目前,朱砖井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已基本完成;王小郢除臭降噪及深度处理工程年底将竣工,出水主要指标将达到地表四类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滨湖新区北涝圩污水处理厂等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建成运行。
  市城乡建委副主任王斌说,在建设污水厂和管网的同时,合肥市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和目标考核,对各市县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进行督促指导,确保污水处理工作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生态优化添美景
  站在十五里河汪潦段,两岸一片青翠,水草茂密生长,鸟儿上下飞舞,一幅生态美景尽收眼底。
  而在去年11月之前,这里还分散着许多养殖场,处处脏乱,臭气熏天。
  去年11月,包河区对河道两岸的养殖场进行了清理。仅十五里河沿岸的大陈、北除、汪潦三个村,就清理了29户养殖场。
  这是包河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众多项目中的一项。
  包河区环保局副局长沈为民说,去年底,包河区组织开展了以企业类、&五小&类、建设类、养殖类和废旧物资回收类为重点治理对象的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一系列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共取缔畜禽养殖场、塑料造粒厂等各类违法污染点源415家,完成整改341家,有效提升了环境质量。
  包括包河区在内,环巢湖各县市区都在积极实施综合治理工程,为环巢湖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把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以促进巢湖休养生息、永续利用。&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通过国际招标,高标准、高起点启动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2012年开始,合肥市又启动编制了《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随之,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大幕陆续拉开。
  市发改委副主任万长青说,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一、二、三期工程实施后,将实现综合治理措施的全覆盖,巢湖水质改善取得显著效果,达到2012年至2020年国控断面水质标准。
  目前,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概算总投资129亿元的一期工程16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成80%的投资量;二期98个项目以入湖河道水及环湖湿地净化和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为主,项目总投资136亿元,目前工程已进入设计阶段,计划年内全面开工建设。
  多措并举促治理
  环巢湖而行,一路走来,生态林木郁郁葱葱,繁茂生长。
  包河区大圩镇近年来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庐江县同大镇葡萄种植面积近万亩;肥西县先后在郑岗社区、苏小社区、管祠村等发展苗木花卉面积3600多亩&&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环巢湖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合肥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作为我省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市之一,过去两年,合肥市的庐江、巢湖、肥东等6个示范项目分别获得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央补助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
  &围绕巢湖水质改善,合肥市下一步还将开展污泥无害化处理和加快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王斌说,目前,合肥市已建成合肥天源热电污泥焚烧项目,规模为每日240吨。
  随着污水处理规模和处理水量不断增长,污泥量也在快速增加。为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合肥市按照&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的目标,今年开工建设合肥东方热电污泥干化焚烧项目,规模为每日300吨,计划今年年底建成。
  记者还了解到,结合国家水利专项课题研究,合肥市还计划新建污泥资源化利用工程,规模为每日200吨。预计&十二五&末,合肥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80%以上。
  合肥水资源丰富,但合肥也具有&水质型缺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合肥需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管理、科学调度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推广中水回用、探索分质供水等。
  王斌说,今后,合肥将进一步完善污水再生利用规划,重点推进再生水在景观补水、工业冷却、生活杂用、绿化、施工等领域的使用,以节约优质水资源。(刘标)
            编辑: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
搜索热词        来源:360新闻&&&&溧水主城东南,无想山北麓,韦家大村旁的泵站明渠里白浪翻滚——来自15公里以外的石臼湖的清水,正通过湫湖泵站一路北上,直抵溧水主城的各条河道中。现在这里每天的流量有4万方水。等到明年底整个“清水工程”完工时,每天将能有16万方石臼湖水注入溧水主城的河道。&&&&“只有让所有河流‘活’起来,水清起来,水岸美起来,老百姓才能真正感受水务一体化带来的实惠。”溧水区委负责人介绍,天蓝、水清、城乡美,是溧水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溧水在推进水务一体化过程中,通过主城污水管网全覆盖,实现截污水;通过打通28公里清水通道,实现补清源,其目的是改变溧水主城河道水少、水脏、水不活的状态,最终连接溧水境内石臼湖和秦淮河两大水系,让河流动起来,实现一泓清水绕城郭。&&&&截污水,补清源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溧水主城二里桥下,中山河河水清清,坡岸绿草茵茵,河岸上随处可见钓鱼、散步的市民百姓。“今年有变化,河水比往年干净,水量也大了。”正在钓鱼的一位市民对记者说。&&&&据介绍,溧水主城河道补水原先主要靠降雨和周边几个水库,水量不大。此次主城截污的同时启动了“引水工程”。通过疏浚拓宽清水通道,扩容泵站水库,引石臼湖清水入城。整个工程投资近5000万元,年初开始规划设计,近期启动,年底初步见效,全部完成要到2016年。&&&&参与“清水工程”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的溧水区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引水入城的线路——从石臼湖开始,经新桥河入湫湖提水站,汇集从中山水库来的秦淮河源头水源后,流经西山下泵站,走完28公里清水通道,然后一路往北,依次入王家甸、宋家、辛庄、金龙山4个水库,再源源不断流入主城4条主河道金毕河、陈沛河、南门河、中山河。清水入城后并不“留步”,仍一路往北,过天生桥河后再往南回流石臼湖,或继续往北过一干河流往长江。&&&&“溧水水环境建设重点实施三项工程,一是水务一体化工程,总投资32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可基本完成;二是正在建设的清水通道工程,将加强河道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三是今年下半年将启动水景观打造工程,目前初步设计已完成。”溧水区政府负责人说,今后水上游船要通,两岸步行要通,自行车骑行也要通。同时依托两岸地形打造5个主题不同的特色河滨公园,成为市民滨水休闲文化空间。整个工程争取明年底左右基本完成。到时,溧水会再次因水而美。&&&&本报记者&李冀&韦铭&本报通讯员&张伟&赵敬翔<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王嵬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0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一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