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牡丹学生卡班牡丹学生卡卡要什么手续?

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 作业
杜红亚(学员)
[提交时间:
答题内容:
第四章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程序与基本技能
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教师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请在小组内谈谈你的职业理想,如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你具有哪方面的优势?
我的职业理想:就是想当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条件:
&第一、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层,身体素质不好,其它各种素质也不会好,即使别的素质好,也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能保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才能全身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自己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心理活动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每一个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接受各种素质教育的,心理活动积极的,就会主动地去接受教育,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反之。教师还要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心理系统的初步知识。
第三、教师应具备高深的业务素质。教师的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社会素质包罗甚广,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等素质构成。教师要完成提高学生的社会素质任务自己应该要有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政治理想;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思想观点、思想情感和思想方法;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养成正确的道德的道德行为;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且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专门的知识、技能。
&第四、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以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学生也不是死的,教师的教法是不能一成不变的,教师更要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出更好的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所以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的素质能力。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俄国的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在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也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热情就会低落,学习的效果就不明显。因此,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再经过努力奋斗,人生发展目标必然会实现。
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我一定为此奋斗不息!!
我的优势:(1)热爱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热爱学校。(4)热爱所教学科。
我的不足:深层次的挖掘潜力不够,比较满足于现状。
2. 读了以上案例后,小组讨论在张老师身上体现了哪些方面的教育教学基本素养?试举例说明: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检验,作为教师应义无反顾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培育学生身上,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
(2)热爱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无数实践证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学生。
(3)热爱学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教师之间要谦虚礼让,团结协作。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等习惯,为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劳动习惯、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体劳动成果、人才培养依赖于教师群体的长期努力,教师个人的劳动常被隐没在群体的成功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而喜,为集体获得成功而乐。
(4)热爱所教学科。教师要热爱所教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方面知识,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上,在探寻最科学、最有效的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径上,在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为了胜任所教学科,教师还要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成果,不断充实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二)文化科学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包括哪些呢?
(1)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在联系,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
要想当好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初等数学知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才能透彻地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为数学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为了能正确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总之,教师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信息,都要有所涉略。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可以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建立起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性,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信赖,使教师成为学生探求知识与追求真理的楷模。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程序
根据下列所给的材料,请你设计一节小学数学课。
我的设计:
一、 小组讨论教学设计与说课、上课之间的关系,把你们小组比较认同的看法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1.教学设计是说课、上课的前提
有了好的教学活动设计,而要高效益的实现,一个重要途径是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之后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撰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2.说课、上课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1. 请读这篇短文,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缪老师精神抖擞地迈进教室。今年,他又接了一个新班。孩子们总是以种种期待而又疑虑,好奇而又狡黠的神气来观察新老师。面对这40多张陌生的面孔,看到这些熟悉的神色&&&老师开始了他的开场白:&同学们,我姓缪&&&&他正准备转身板书&缪&时,突然不知从哪个座位上发出一声模仿猫咪的叫声:&喵&&&&于是,理所当然地引发了哄堂大笑。面对调皮学生的这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缪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别忙着先夸我&妙&,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到时候再请你们给我作评价,到底妙不妙。&学生们安静了,担心&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惊恐也消失了。自然,这个开场白是成功的,第二堂课在亲切平和的气氛中顺利地进行。
(1)如果你是缪老师,听到学生学猫咪叫&喵&&&&,你将如何处理:
我的处理办法:
1、&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2、&创建一个良好师生关系
3、&及时与学生沟通
小组内交流处理办法:
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控制感情以不变应万变,因势利导巧妙融合的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小组讨论,课堂教学中出现&突发事件&,教师该如何处理?
我们的处理策略:
1、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他们在教学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是不足为奇的。无论意外事件是出于教师还是学生方面,作为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也不能无端训斥或束手无策。意外情况的出现恰恰是教师施展自己教育机智和才华的机会,只有因势利导,在一种健康的气氛中妥善地解决问题,才能保证顺利地实施既定的教学目标。
2、课前发生的事,使学生产生了亢奋或低落情绪,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气氛,课中外来因素的突然干扰,或个别学生的恶作剧使教学秩序失控,教师因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而产生的节外生枝等。不论在教学中遇到哪类意外事件,教师都要及时处理,特别是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应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尽快稳定课堂秩序,尽可能把问题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2. 实践活动
请以小组为单位,就参与学习1中&统计&一节课在组内轮流试讲一下,并记录下值得借鉴和改进的方面。
结合上面提到的反思,在下面的空白处,写出你关于反思的一些体会与感想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工作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在一节课后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
这次学习中,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效率低&&我们的课堂能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一直萦绕这我,而这些思考,也一直伴随我回到了单位。可能是第一节看的是数学吧,如:数学三年级下册《比一比》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感悟也叫颇多。为了更好的说明上面的两个问题,以及今后我们的课堂应当怎样去做,接下来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我们的备课上课能力呢?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抓准切入点
3、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策略:
1、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2、美丽的童话情境
3、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4、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5、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2、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3、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4、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解决策略:
1、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2、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以上是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笨拙见解,我想,如果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如果能够做到&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那么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高&!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名&!
第三节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思考下面问题:
1.&&小组内讨论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数学教学技能?按其重要程度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一)教案的设计能力(二)较强的语言表述能力(三)板书的设计能力(四)较强的演示教具和指导学具操作的能力
2. 你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后,把大家认同的基本功按其重要性程度罗列在下面:
(1)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3)注意语言的启发性和教育性。
(4)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
3. 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你认为在数学教学基本功方面,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教案的设计能力
语言的表达
体会与感想
我从本章获得的重要观点和启示:
我从中了解了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评价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教案设计、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具演示、课堂组织
感受到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更深刻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我想更深入学习的领域:文化知识,武装自已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我必须坚持不懈、认真去做的是
1、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2、与学生相互沟通
3、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数与代数教学设计策略
在教学设计时,你们小组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设计方案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构造实际情境
我们是这样解决的: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的形式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实的数学活动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
就你们组设计的教学方案,请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课,其他各组选出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各组说课结束,评出一组最优的设计方案,请把最优设计方案的特点归纳在下面的空白处:
(一)&以现实情境呈现学习任务的策略
(二)以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的策略
(三)以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策略
(四)以应用与实践提升学生素养的策略
(五)以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
第二节 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策略
1. 讲课、评课
结合本节理论解析及其案例评析的学习,就第一节你们小组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尝试,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进行试讲(如果条件允许,到小学进行教学最好),并进行点评。
你的点评: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团队合作能力5
比较一致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合作能力
请到附近小学听一节数与代数部分的数学课,做好听课笔记,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分别采用的策略:
1、以信息探索为主的教学实施策略
2&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教学实施策略、
(2)如果由你来设计这节课并进行教学,你将如何设计?又将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请将你的一些想法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些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是怎样进行的呢?
2. 多媒体辅助,组织探究
(1)演示:跷跷板乐园中同学们在玩耍: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旁边有7名同学在观看。你们从跷跷板乐园中观察到了什么?跷跷板乐园中一共有多少人?
(2)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解题的过程给伙伴说一说。
(3)展示交流。
(4)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有很多解决的方法,你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呢?为什么?
(5)重点:讨论4&3+7=19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3. 提出问题,拓展知识
(1)故事:太阳公公出来了,森林中的小动物们来到山坡上&&
多媒体演示故事画面:大树上面有6只小鸟,天空中有7只鸟儿,草地上有12朵花儿,花丛中有11只小蜜蜂。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小组合作完成,大组交流整理思路)
(2)看图编一个故事。
第三节 数与代数教学评价策略
1. 分组讨论:如何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执教者运用了哪几种评价策略评价学生的学习?
我们组对这堂课的评价:
1教教学内容是科学的,是正确的
2、学目标应明确、具体
我们组认为执教者运用这样的评价策略评价学生的学习:
(一)随堂观察
随堂观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它是指评价者带着明确的目标,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中收集相关信息,并分析和解释这些信息的活动。
随堂观察是一种现场实施的策略。评价者随堂进行研究,能随时捕捉到各种教学现象,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等。相对于其他策略而言,随堂观察虽然不能精确地反映被评价者的达标程度,但该种策略的人为性比较低,研究方式比较直接,可以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信息。
另外,随堂观察简便易行,操作灵活,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原始信息。
随堂观察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比如,对同一堂数学课的评价,往往会因为评价者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交流访谈
交流访谈是评价者通过与被评价者的交谈来收集信息、了解情况的一种策略。它是评价者向被评价者了解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评价教师与被评价者进行沟通的良好途径。它能使被评价者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特别是评价者在访谈时通过充分尊重对方意见的交流和倾听,鼓励被评价者畅所欲言,使被评价者感到自己受到了理解和尊重,增强对评价活动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改进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
(三)随堂测验
随堂测验是指在某个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评价者当堂随机地或有选择性地抽取若干名学生,运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让这些学生回答有目的的测验题的过程。当堂测验所包含的策略性问题:评价对象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测验题目的编制、测验题目的类型以及测验数据的解读等。
(四)探讨解析
探讨解析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评价策略。它是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或行为的探讨、分析,获得评价的过程。这种策略的特点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平等探讨与交流的方式进行;一般是多人共同参与评价活动,因而是一个团队共同探讨的活动。
2. 你在进行&认识钟表&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运用了哪几种评价策略?
我使用的评价策略:
(一)随堂观察
(二)交流访谈
(三)随堂测验
我从本章获得的重要观点和启示:从中学习到小学数学与代数的评价知识,对我以后的工作影响比较大,我也会努力的
我想更深入学习的领域:我想更深入的学习数学与代数的有关知识
我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的基本看法:
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占据了近50%的比重。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生成。所以对本部分教材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更好的提高个人素质,把握教学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分析。
一: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1、生活中的数即学习认识10以内、100以内的数;
&&& 2、比较10以内、100以内数的大小;
&&& 3、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 4、认识钟表;
&&& 5、购物;
二年级&1、数一数与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
&&& 2、乘法口诀的学习;
&&& 3、分一分与除法,体会除法的意义,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
4、时、分、秒;
5、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6、万以内数的认识学习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1、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2、千克、克、吨的认识学习;
&&&&&&& 3、两位数乘一位数及连乘、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及估算意识的培养;
&&&&&&& 5、年、月、日的学习;
&&&&&&& 6、分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1、认识亿以内的数;
&&&&&&& 2、三位数乘两位数;
&&&&&&& 3、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
&&&&&&& 4、负数的初步认识;
&&&&&&& 5、小数的认识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学习;
&&&&&&& 6、认识方程;
五年级&1、倍数与因数;
&&&&&&& 2、分数的再认识;
&&&&&&& 3、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学习;
&&&&&&& 4、分数混合运算;
&&&&&&& 5、百分数的学习;
六年级&1、百分数的应用;
&&&&&&& 2、比的认识;
&&&&&&& 3、正、反比例的学习;
二:数与代数教学的具体目标
在这部分的叙述中将整个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学段(1---3年级)和第二学段(4---6年级)。
(一)&&&&&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
&&&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玩以内数的大小。案例: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案例1: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案例2: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案例:请你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在此强调: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案例: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够不够?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案例: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适?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案例:估计每分脉搏跳动的次数、阅读的次数、跳绳的次数、走路的步数。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案例: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并说明理由:1,1,2,1,1,2,---,---,---;
(二)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案例:一个正常人心跳100万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100万张纸有多厚?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案例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名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哪一年入学的?几年级几班的?学号是多少?是男生还是女生?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公倍数,并指导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案例1:李阿姨想买2袋米(每袋35.4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案例2:9.2&7.1的结果大约是多少?1/2﹢4/7的结果比1大吗?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案例:任意给定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利用计算器)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案例:彩带每米售价4元,购买2米、3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钱?
长度(米)
价钱(元)
把上表中长度和价钱所对应的点描在坐标纸上,再顺次连接起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a.所描的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b.估计一下买1.5米的彩带大约要花多少元?
c.小刚买的彩带长度是小红的3倍,他所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案例: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
三:数与代数的教材编写特点
与传统教材相比较,本教材更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及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及其运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 )数的认识
数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注重从现实情境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无论是整数、分数、小数,还是负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生活实践的总结,都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因此教材十分关注数语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突出数作为模型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获得对大数的感受。比较数的大小是数的学习的重要内容,教材不仅仅停留在单纯地比较两个抽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而且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3.使学生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数的运算
我国数学课程一直将数的运算作为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数的运算内容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的理解。关于数的运算内容的设计,教材首先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建立实际操作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的现实背景,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及其性质,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解决应用题之中。
2.重视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估算能帮助学生发展对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增强他们运用数及运算的灵活性,促进他们对结论的合理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培养学生对运算结果负责的态度。因此本教材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3.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会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合理的算法都要予以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笔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运算。本教材注重学生对运算法则的探索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保证他们技能的掌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数学课程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救出来,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6.能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的首要目标。我们在此谈谈对应用题的改革
第一,精简缺乏实际背景的、技巧性过高的算术应用题,增加一些富有现实意义、与学生经验相符合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具备一定探索性的问题。
第二,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与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
第三,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鼓励学生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加以解决。
第四,重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第五,教材注重以多种形式提供信息、呈现问题。
第六、强调对问题的解加以检验,不仅仅是检验解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考察问题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三)常见的量
对于常见的量的学习,教材强调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量的实际意义,从多种角度体会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探索规律
建立模式、考察模式、寻求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本套教材设计了大量探索规律的活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强调数与运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
第二、提供机会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数、图形等蕴涵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第三、使学生认识某些特殊关系。
第四、在方程的学习中注重符号表示和方程模型的作用。
四:数与代数的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正确把握标准,不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不任意人为地增加难度。
例如:一年级教学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校园中的事物去数、去描述教室里有几扇窗户、几张桌子、一组有几个同学&&从而体会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对于0的理解,更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0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含义。
三年级小数的认识时,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开始,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师在此教学时,万万不可提高要求,让学生去准确的叙述小数的意义,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学生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会交流即可,不要人为地增加学习的难度,小数的进一步学习在四年级。
三年级认识分数内容教学时,同样只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分时必须是平均分即可,不必强制要求学生叙述分数的准确含义。更为深入、细致的学习则是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再认识。
2.在数的运算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探索比较中切实理解运算方法。
(1)教师要重视口算的训练,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笔算能力,教材在第五册专门安排了一个口算乘除法的单元。这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师要重视这一单元的学习,并在教学时,对学生合理的口算方法予以鼓励,在交流、探索中发现相对优化的口算方法。
(2)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估算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教师对估算章节的内容放弃不讲或一笔带过,个别教师让学生在估算前,先精确计算,再适当变化即为最后的估算结果。这样的教学其实是扭曲了估算的意义,曲解了编者的意图,本末倒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设计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价值;再在实际训练时,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后计算,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鼓励运算方法多样化,由于个人的生活经验、思维习惯、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法产生,这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去独立的思考、尝试解决,对于合理的、独特的算法应予以肯定、鼓励,从中师生共同选取最优的计算方法,不要直接将通用方法告诉给学生,其实我们在耐心倾听学生发言时,对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反思个人教学。
(4)四则运算方法的教学要切实让学生掌握其运算实质,这样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加减法的教学,学生在初次接触加减法运算时,即整数相加相减,一定要强调相同数位对齐才能计算,也就是说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只有把这一运算实质了解,那么在小数加减法时,自然小数点就对齐了,分数加减法时,只有同分母才能直接计算,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乘除法的教学,整数乘除法教学,必须强化训练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才会为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打下坚定的基础。
3、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算术应用题是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运算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定为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本部分内容教学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在所给的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并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图中有以下信息,鸭子6只,小猴3只,小松鼠2只,小鸟12只,孔雀1只,小鸡8只,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这时学生会用已学的倍数知识去选择相关信息去提问题;还可以反过来训练: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得知道哪些信息?如:二年级比三年级少多少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肯定会想到,还要知道二年级有多少人?三年级有多少人?这两个信息,我们老师不要小看这样的训练,实际上在这里学生已将运算意义内化了,走出了可喜的一步,值得鼓励,这其实也是在为我们后面解决复杂的问题打基础。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先消除学生思想上的畏难情绪,让他们从生活中理解数学,感悟数学。比如说:家里要装修房子,给客厅铺地砖需要多少块,能花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很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让他们合作,利用休息时间去市场调查,找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所需要的一些数学信息,如客厅的面积,每块地砖的大小、单价等,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
(3)、分析法、综合法这些应用题的传统解题方法依然要用,分析法就是从问题入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综合法就是从已有条件入手,从这两个条件可以得到什么结果。其实这部分训练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进行过,现在是进一步深入,若一步不能完成则需要学生继续分析直至解决这个问题。
注重创设情境,联系已有经验学习数学,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教材的特点,我们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教材的特征,认真研读课标,明确每一册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那么就一定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第六章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第一节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策略
下面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内容,请你认真阅读,然后依据本节学习的设计策略进行设计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首先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法&&&学生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再分小组活动:用学具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发现,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猜想、操作、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
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课件出示下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先估计)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解决问题。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2、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计算数学书本封面和学生卡、黑板的面积。先估计再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问:你首先做了什么?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四、课堂小结: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第二节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实施策略
1.&小学教科书中只是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本课例在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推理证明猜想,你认为有必要吗?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学具,启发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汇报探索的结果
2、在学生直观演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它们的内角关系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教学策略?是如何实施的?有没有改进的地方?请将你的分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呈现现实情景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几何特征
3、动手操作,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请你将上一节参与学习中关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设计进行试讲。请别的同学为你点评,把你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这节课中,我深刻体会到拥有快乐、宽松的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认知和创造具有激励作用,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容易诱发创新思维,产生新异的独到见解,充分发挥出创造才能。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之后进行的有关实践问题方面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过程中,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
二、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在这堂课中,两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在学生测量各种长方形数据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二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与宽之间关系。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正确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迁移。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四、练习设计体现应用性与开放性。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先通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再结合导入部分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再进行把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样开放的练习另外,在我的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态太过严肃,在一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妥当,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努力。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因此在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时候,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来开展,并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师评语:
浏览: 416 &&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牡丹学生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