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自受意思,自性自度!什么意思

Hi,这是的腾讯微博,别吝惜你的关注,赶紧登录,和TA互动吧!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 每日一禅 -- 传送门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免费关注「每日一禅」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五祖又说:「往昔初祖达摩大师,初次到中国的前三五年时,人们都不恭敬他,反把他叫作摩罗刹,没人认识他是位祖师,所以才传授这衣钵作为证据。」  衣钵只是一种表信而已,其实佛法是要以心传心,令他自己觉悟,自己证得。自古以来所有诸佛所传的就是本体——即自性,历来祖师相传的都是本心。衣是争的开始,有了衣大家就互相斗争,争这衣而作祖师。甚至有的偷了这衣而作假的祖师。像神秀就想从五祖处抢祖衣,要五祖传法给他。若将法传与他人就予杀害。此衣在四祖时被偷过三次,五祖时又被偷三次,但都没偷成,这是菩萨感应所致。在六祖时曾被偷六次,但後被武则天(唐时,女皇帝)硬给拿去,以後下落不明。  五祖继续说:「衣钵是争端的开始,只传到你为止,以後不要再传下去了。如果要传此衣钵,恐怕命就像一根丝线吊著百斤石头,随时有折断的危险。你赶快离开此地,因我怕有人会加害於你。」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  惠能向五祖问:「我向什麽地方去呢?」五祖说:「到了怀集赊(今广西梧州)就可以歇止,若到四会县(今广东新会)就隐藏起来。」惠能在三更天得到五祖传授的衣钵後又问:「我本是南方广东人,素不熟悉此地蜿蜒山路,我如何出得江口呢?」五祖安慰他道:「你不需忧愁,让我亲身送你去吧!」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五祖把六祖送到九江浔阳驿的地方。「驿」即古来传达书信的站。五祖吩咐说:「你快上船!」就拿起摆船的橹使船开行。惠能说:「师父!请您坐著,应该由我来摇橹。」五祖说:「应该我来渡你才对。」惠能答说:「是的,在未悟到自性,本体迷失的时候,应由师父指示修道用功,务使开悟。」这包括不怕腿痛及辛苦。六祖天天舂米出任何人都辛苦。六祖大师舂米坠腰石,现还在湖北凭茂山东山禅寺保存著,上面刻著「惠能卢居士舂米的坠腰石」几个字。  「可是一旦我开悟後,就应自己度自己。虽然同样是称为『度』,但师父度徒弟和徒弟度师父,其用途是不同的。惠能我生在边地下贱的地方,讲的话语音不正,没人听得懂,承蒙师父传我心印妙法,现我已得到开悟,故应自己度自己。」这是五祖和六祖打的机锋,五祖:「合是吾渡汝。」六祖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何谓「自性自度」呢?如当你还未会诵楞严咒前,要人来教你诵,但会诵之後就要自己督策自己诵,而非要别人来勉强你诵。当还未明白诵经时,就要一位师父教你念经;当明白後就要自己念,而不需要师父问你:「你今天是否有诵经?」好像现有人要学天台山智者大师拜楞严经、法华经而开悟的伟行,故天天晚间拜法华经,这也叫自性自度。  还有将烦恼变菩提,是要你自己将所学到的方法躬行实践,而转烦恼成菩提。当有人找你麻烦,要视其如镜花水月,如幻如化,如梦如露,如是思惟後烦恼就没有了。遇到境界若能看破放下,就叫「自性自度」。  还有譬如你有抽烟喝酒的毛病,听师父开示後知其对修道有大障碍而能戒之。好像我有一个徒弟说要试试看,结果戒了,这一断也叫「自性自度」。若能断就是开悟,未断仍是迷,是否开悟决定在你。若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即是自性自度。  在未明白佛法前不妨做糊涂事,但在明白佛法之後,切记不要再做糊涂颠倒事。再做则是佛教的罪人,将来一定堕地狱,因为你知法犯法,罪加三等。故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旁人是不能代替你所造的杀业、盗业、淫业、妄言、喝酒的罪业。凡造什麽业将来就受什麽果报,丝毫不爽的。  「自性自度」含义深远。意即要断疑悔,除自性粪。若自性粪未能除尽,就不是自性自度。何谓「自性的粪」?即你的颠倒妄想、无明烦恼,有漏的习气毛病。  以前我在他处亦讲解此段经文,曾说:「你造罪业,你堕地狱;我造罪业,我堕地狱;他造罪业,他堕地狱。」当时有人很反对说:「根本没这回事,地狱在何处?从来就没见过,即使有地狱,我也要试试看。」我答道:「你试试看,你不需要试,就会堕地狱;试试便堕。」为什麽呢?你见那些堕地狱的,都是试试看而堕进去的。所以直到现在,想出来也不可能。故奉劝那些想试的人,取消这种念头吧!  那些人会自性自度呢?人人均可自性自度,但要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愚痴的人不仅不会自性自度,即使教他也不会听,有如教狗不要咬人,虽然打牠,但一见人还是咬,就因牠那愚痴性作怪。猫捉老鼠,虽教牠要戒杀放生,但因恶习难改如旧。教老鼠不要偷东西,但到时还是偷东西吃。偷抽香烟、偷喝酒,这些都是不肯改恶习的人所做。真正明理的人,不做糊涂事;真正糊涂人也不做明白事。  「自性自度」,意仍要自己去除自己的毛病。师父不能天天看著你,步步跟随你,使你不做错事。以上是很简明的解释,若往详细来说,尽未来际也说不完。  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五祖说:「不错不错,此真契合我心意。以後佛法将由你发扬光大。你离别我三年後,因我传法有人,我将进入涅盘。你现好好向前努力精进,向南方去吧!你要韬光晦迹,养精蓄锐,将来则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但是去後不要急著弘扬佛法,因佛法是从难中兴起的,愈难愈好。」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後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六祖大师辞违五祖後(辞违即不能在五祖前亲承供养),就向南行,从凭茂山过九江向广东来,经两个多月,来到大庾岭(江西大庾县南和广东南雄县的分界处)。  五祖回去後,几天不上堂为众人说法,大家都起了疑心,而到方丈室问:「方丈和尚,您没有病吧?没有生烦恼吧?」五祖答:「病是没有,但我的衣钵已向南传去了,你们大家可散去,我这儿没有佛法,我要退休了。」  众问:「谁得到衣钵?传给谁呢?」五祖答说:「被最有能力和本领的人得到了。」大家就知道是六祖惠能得此衣法。因当时有些人并不是很愚痴的,像其中有一名叫法如师(五祖十大弟子之一,五祖嘱十大弟子各据一方而为法主)。他一听说能者得之,就明白而说:「就是那广东獦獠卢惠能居士,他得到了,这真奇怪!」众人听後就反对说:「不行不行,怎可传法给他,我们跟随您那麽久,怎不传法给我们?大概五祖脑筋不太灵敏了。我们大家从後追,去抢回衣钵!」於是,就有数百人来追赶六祖,想抢回衣钵,由此可见其势力之大。大家都在看 点击即可阅读智慧.慈悲|免费公益的佛学平台公众微信订阅号:壹禅商城微信号:原创投稿联系:QQ 亲子教育,家庭婚姻,人际关系,心灵成长,有佛法就有办法!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一键关注我们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每日一禅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我祈愿无论在黑暗世界的哪个角落, 你能成为那一道足够广大的光芒, 我愿能够清楚的看到, 你如繁星般闪耀各处, 我愿你能成为汝之所在之处的光明, 光耀世上所有的阴暗与苦痛!
广告 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每日一禅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6月8日 15:03: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从小就知道妒忌,也就是俗称的&红眼病&,&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等等充斥着贬义的意思。而处于这种情绪的我往往很乖地自我暗示&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容者心胸广阔&,&You can't fight.You can't flee.You have to learn how to flow &来缓解对某些事产生的所谓的妒忌的情绪。
很失望地说,最近做不到。看书,书法也让我冷静不下来,不知道为什么。。。
佛曰,自作自受,自性自度。继续努力。
引用地址:
::::还会是谁呢::stay:还是我自己:
访问统计:十天内免登录
什么叫自性五分法身香?
自性五分法身香指修炼成就五个方面的功德。修行五分法身,依次为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五个层次。按顿法,这五者不分次第,共处于自性法身之中。香,是美好意境(功德)的代词。
自性五分法身香指修炼成就五个方面的功德。修行五分法身,依次为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五个层次。按顿法,这五者不分次第,共处于自性法身之中。香,是美好意境(功德)的代词。所谓自性五分法身香,就是:1.戒香:所谓戒香,就是要每一个佛弟子在自己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称为戒香。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戒是佛教的法制生活。经云:“戒住则法住。”在佛教里,依在家与出家的不同,所受持的戒法有视婆塞、优婆夷的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以及沙弥、沙弥尼的十戒,式叉摩那的六法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等。其中,五戒为佛教的根本大戒。所谓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受持五戒可得无量的功德利益。五戒虽然分别为五,但是它的根本精神只有一个,就是不侵犯。例如,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富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身体、名节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信用、名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他的智慧、健康不侵犯。不侵犯才能自由,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受戒也是守法,能够受持五戒,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能够受持戒法,自然人格芬芳,道德远播,被人尊敬,因此,戒香胜于花香。2.定香:所谓定香,就是要大家看各种善恶的境界,自心不乱,称为定香。定就是要我们自己有原则、有立场、有主张,不轻易受世间的五欲尘劳所左右。受了定香的人,至少应做到:一、不为境转,二、不为物动,三、不为情惑,四、不为势吓,自己有定,就能知所进止;自己有定,就能随遇而安,这就是定香。3.慧香:所谓慧香,就是自心修行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作诸恶,即使做善事也不执着,敬上念下,爱护鳏寡贫穷者,称为慧香。如宝矿里即使有再多的黄金、白玉、钻石等财宝,如果不经开采,则永远也不会出土。智慧的宝藏不经开发,一样不会现前。所以,要想有智慧,就必须有三个次第:一、从听闻佛法而能获得智慧;二、从思考研究而能获得智慧;三、从修行实践而能获得智慧。这就是慧香。4.解脱香:所谓解脱香,就是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觉无碍,称为解脱香。世间上的人,往往受到名闻利养、人情世故、亲情眷属、男女情爱、人我是非、我执邪见等束缚,而不能自由解脱。佛法最主要的,就是要我们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解脱,才能自在。自己束缚还须自己解脱。我们能心无所缘,自觉无碍,这就是解脱香。5.解脱知见香:所谓解脱知见香,就是自心既然对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也不沉空守寂,就必须广学多闻,认识自己本心,通达诸佛的道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真性毫不变易,称为解脱知见香。解脱知见香就是要我们在解脱的认知上、知见上、观念上,也就是从思想的本体里,能够不执空、不守寂、不攀缘、不分别、无人我对待,自然而然地不为世间左右,那就是有了解脱知见香,也就是所谓实践真理。如果我们有了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自然能透露禅悟的消息。那就是六祖大师为我们所传授的五分法身香。——摘录自星云法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附:六祖坛经原文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中国佛教网
关键词阅读: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全文以《证道歌》解析为结构展开,集诸家所长,融于一体;配佛教名相解释,公案解析,佛教典故、故事引述,一一逐句解说;力求多视角,全方位,使得诗歌的悟道境界得以形象地展现和理性的表述,以便读者能契入禅师的智慧境界,体悟到其离言绝相的禅宗妙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作自受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