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什么样的课作文是一堂好课?

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
学习啦【教育理论】 编辑:陈海莲 李小红 万伟平
&&&&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衡量任何事物都会有一定的标准;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它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又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俗话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作为一堂好课,它的标准是什么?下面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不同的课堂,可能评价的标准不一样,一堂好课,从形式上精彩,从内容上丰富,从过程上流畅,从结果上优异,掌声和喝彩声不断;一堂好课,各有各的看法,我的具体看法是:
&&&&&&& 一、课是给学生上的,一堂好课,首先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
&&&&&&& 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道好菜,形、色、香、味样样俱全;老师就像厨师,学生就是食客;好菜要有诱惑力,如何吸引食客的胃口,学生要有食欲;也就是说老师的课要有魅力,让学生想学,该课是值得学习,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学习课&;学生对所学的课有;老师传授的正是学生想要的;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热爱事业,学生喜欢自己的功课,各取所需;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 二、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 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身怀绝技,要给人阳光,心里要装有阳光;能者为师;教师是一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多种多样的,教师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 三、一堂好课,要有各自的特色,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
&&&&&&&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是课堂,没有个性就没创造,没有特色就不能生存,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点;科目不同,要求不一样,整齐划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可能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 &片面&、&偏激&等等;一堂好课,就是教师展现个性的时候;课要有语文课的特点,课要有数学味,课要有英语特色,音乐课要有音乐的韵味,课要有地理特性&&每科的课堂要有各自的特色,有的放夨,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一堂好课。
&&&&&&& 四、一堂好课,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多方面衡量,它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要从不同的方位看问题
&&&&&&&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有全盘考虑,评价一堂课,不但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也要问学生学得怎样,更要问专家怎样评价,多方面考虑综合,而不能单纯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一堂的课堂,是在学生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而度过的.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学习自觉能动的主人,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善于思考的和勤快的双手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书中的知识,通过练习尝试自己的收获而再次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巩固成果,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基本能力,提升对知识的认识.常言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是啊,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经验的积累.同时也应使学生主动认识知识,感悟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及其重要性,方能端正思想、主动求学。
&&&& 五、一堂好课,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表演的舞台,学生是主角,老师是演员又是导演,教学要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
&&&&&&& 一堂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好课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好戏是演员和导演的默契的配合和理解掌握;一堂好课,是学生和老师默契的配合,精彩的表演。
&&&&&&& 六、一堂好课,要把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一堂好课,要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特色,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外国的先进教学经验,为我所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为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 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了互助精神,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一堂好课,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七、 一堂好课要有利于教育水平提高
&&&&&&& 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从教学思想上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才能给学生的学习以一定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育水平提高。
&&&&&&& 八、&新&的一堂好课的标准
&&&&&&&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 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 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 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不真实的、有粉饰的,因此是值得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认为: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十全十美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其次是带有一种虚假性。
&&&&&&& 总之,不同事物的评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评价教学有教学的标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堂好课,应该有一定的标准;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就是像上面所说,有说得不周全的,望大家指正,我愿虚心和大家探究。
本文已影响 人
[谈谈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393人看了觉得好
1991人看了觉得好
734人看了觉得好
【教育理论】图文推荐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同样,作文课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任何作文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主张都必然要回归和体现到课"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
2016年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同样,作文课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任何作文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主张都必然要回归和体现到课堂上,否则,其思想、理论或主张,终会因“课堂实践”的缺席而变得空洞无力。因此,作文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作文课”。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来说,“作文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作文教学的所有问题。可见,推动作文教学的发展,“作文课”的研究显得刻不容缓。 中国论文网 /9/view-7485143.htm  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呢?这又是“作文课”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牵涉面广,带动性强,价值性大,值得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学实践者深入探讨和思考。―19日,新作文杂志社携手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举办了全国第二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大会以“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作为主题,这一做法足见办会方目光之锐利与识见之深邃。本次研讨会的会议流程,沿袭了第一届的基本框架,依然以“新思想、新探索、新课堂”的“三新”理念为旗号,同时加大了教学课例的展示,给予了自由论坛更大的空间,给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实践观摩和反思提升的专业发展 平台。   本文围绕“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这一宏观主题,结合研讨会上的相关报告与课例,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相关思考。   一、好的作文课:源于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苏格拉底说:“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思想。”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作文教学理念,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作文课。就教学现象而言,好的作文课,只是一种课堂的结果表现;就教学内涵而言,好的作文课则源于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理念的特点是隐蔽性,不容易被察觉,也不容易改变,它在深层次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因此,只有理念正确了,才可能诞生出好的作文课。   就像丰富多彩的文学流派一样,在中外的写作史上,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写作理论流派。无疑,这些丰富多彩的写作理论流派,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构筑了一个充实的理论资源库。但“作文”与“写作”有着很大的不同,“作文教学”与“作文”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应当是基于“作文”和“教学”两个方面而生成的。   那么,怎样的作文教学理念才算是正确的呢?客观地讲,这依然是一个没有统一认识的问题,而且可以预料,这个问题的争论与研讨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在本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上,笔者透过现象,廓清迷雾,剔除杂质,亦能窥探到一些自己认可的作文教学理念。   比如在荆州教科院王佑军老师的“敲开作文教学的果壳”的报告中,如果嗅觉足够敏锐,我们就能嗅到一股现实语境掩盖下的传统味道,无论是《文心雕龙》的引用,还是《红楼梦》的化读,其实都昭示出一些作文教学的基本主张。在著名作家刘醒龙的“文学漫谈”报告中,他一再强调的“开始写”的观念,其实,也不是什么奇谈怪论。那么这里面隐藏着怎样的作文教学理念呢?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守正”。作文教学是有章可循的,是有法可依的,这个“章”,这个“法”,历经上千年的实践检验,并没有过时衰老的迹象,相反,它们在作文教学中,依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力。   又比如在“作文教学与评价”的报告中,通过对当下语境的审视与解读,顾之川老师为作文教学勾勒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他指出,当前我们的语文教育迎来了新机遇,无论是时代背景、社会背景还是学科发展背景,都凸显了读写方式的深刻变化,学习母语尤其是学好写作,成了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在黄厚江老师的“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其实现路径”报告中,我们也能听到一些针砭时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策略。那么这些声音里面蕴含着怎样的作文教学理念呢?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离不开时代,作文教学也逃脱不了语文教育发展的趋势,面对新的话语方式和交往方式,作文教学当然有其变革的需要和压力。如果没有创新的驱动,作文教学也必然难以有新的突破。   但也有一些课例,观摩教师们感受不到课堂教学的冲击力,学生的作文能力似乎也没有真正呈现出来,教师的精心设计并没有换来学生的精彩绽放。那么,这里面又能带给我们怎样深刻的作文教学启示呢?或许我们也可以树立一面“致用”旗帜,让这个理念进入我们的作文教学视野,成为推动作文教学课堂改革的号令。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之所以诟病百出,不正是因为作文教学在“致用”上失去了基本的底线吗?   当然,上述的作文教学理念未必就是正确的,又或者与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还有差别,探索的空间依然很大,追寻的道路也依然漫长。但是不管怎样,作文教学理念在决定着我们的作文课堂,则是我们的基本共识。好的作文课首要的,不是执着于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而是树立科学、合理、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二、好的作文课:基于教师丰厚的写作经验资源   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教师自身要有写作的经验》,文中开篇就提出一个观点:“语文教师应当是优秀的表达者。”王老师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身写作的要求。其实,上好一堂作文课,有自身写作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教得更透彻,讲得更深入,指导得也更具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一堂好的作文课,离不开教师“写作经验”支撑。   事实上,有写作经验的教师,其作文教学资源会更丰富,其作文课也会更鲜活、更有趣。第一届研讨会上,黄厚江老师上了一节“写出人物特点”的作文课,本届研讨会上,余映潮老师上了一节“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的作文课。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风格各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课堂教学的背后,都折射出他们丰富而独特的写作经验。为什么他们能拥有独特的写作经验?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己就是文章等身的勤奋写作者。教和学是统一的,在作文课上,教师的写作经验,尤其具有独特的教学资源价值,好的作文课,应当灌注了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认识。黄厚江老师研讨会上也指出,作文课要“选你教得了的‘点’”,这个“点”,应该是“你自己有写作体验的点”。
  研讨会上,我们有幸聆听到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醒龙做的报告“文学漫谈”。报告开始不久,刘先生就直言不讳地批判许多语文教师“怕写作”“不写作”,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刘先生深刻指出:“作文教学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写作。教作文,如果不写,教学内容只是捡来的东西。”严峻的事实一再表明,许多教师的作文课堂之所以干瘪无趣,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作文教学内容缺乏自身经验的温度,缺乏理论知识与鲜活实践的交融与碰撞,这样“空谈”的课堂,必然因“写作经验”的严重匮乏而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教学效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关于这一点,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在《教师下水》一文中也说过,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能“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   《孟子?尽心下》有一句名言:“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告诉我们:教作文,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明白人。在《教师自身要有写作的经验》一文的最后,王栋生老师语重心长地指出:“教师缺乏写作的经验,就不大可能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不大可能对学生的写作做有效指导。我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写作示范,教师在写作上比学生高明一些,学生就有了可以提高的‘台阶’;教师的写作经历丰富,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他的经验和教训就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和思维的借鉴。”概言之,拥有自身的写作经验,是教师上好一堂作文课的独特资源优势。   三、好的作文课:教学聚焦会更有力量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系统的课程内容,必须通过分类分层,具体落实到不同的学段和课时中,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作文教学是一个大系统,因此,作文教学内容必须“分解”成“块状”知识,才能进入课堂,这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有效选择和裁剪教学内容,提高作文课的教学聚焦度。事实上,大而全的作文课,一定不是好的作文课;而好的作文课,也一定是目标集中的聚焦型课堂。借用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教学一定要聚焦,聚焦要聚得准、聚得稳、聚得狠,没有聚焦就没有力量。”   如何有效实现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加强有质量的选点训练”。在我看来,“选点”实质上就是选择聚焦点,“选点训练”就是进行聚焦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缺乏有效聚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缺乏针对性,因此,虽然费力耗时,但因为目标不清,聚焦不足,课堂教学目标最后都落空了。   194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战指示,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如果把教学也视为作战行动,那么“集中优势兵力”同样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学切入点要准、要细、要精,可行性要强。泛化的笼统教学,是作文课走向“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研讨会上,金戈老师在“新探索”方面做了个表率,针对思考力着力设计,但是在童话续写的“点”上显得不够聚焦。广东省教研员冯善亮在评课时也一针见血指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太满,太多,不现实。”   聚焦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单位教学时间内,教学目标有一个基本的存在容量,目标太多,必然会容量太大,教学就难以聚焦,教学的力度和准确度就会下降,最终教学效果就会减低。在余映潮老师的课例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是如何做到高度聚焦的。这节课的训练目标是“实践多事一人、写出人物个性的记叙文写作方法”,余老师精选的范文无一例外都聚焦到这一目标之下,每篇范文的“写法借鉴”,也都是为达成这一目标而提炼的,整节课方向准、用料足、用力狠,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训练目标”的高匹配度。而这一切,与授课者强烈的教学聚焦意识是分不开的。   作文教学是一个大世界,大至思想、语言、结构,小至遣词、造句、构段,无不是作文教学的内容所在,但是好的作文课,不应该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课”,应对的基本策略就是“聚焦”。正如李华平教授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聚焦度”》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在一个时间段(教学单元、课文、一节课、一个教学环节)内,聚焦度越高,教学目标越集中,教学重点越突出,教学开掘越深入,教学层次越丰富,最后获得的教学效果越好、效益越高。”   四、好的作文课:高度关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我们知道,写作既是语言的艺术,其实也是思维的艺术,没有思维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朱伯石主编的《现代写作学》中指出:“从客观事物到一篇文章,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这就是作者头脑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时的思维活动。”覃可霖在专著《写作思维学》中甚至认为:“人们习惯地认为主题是文字的‘统帅’‘灵魂’,实际上,对写作行为起着‘统帅’‘灵魂’作用的恰恰是‘思维’。”总而言之,写作与思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表达不是一个纯形式的问题,背后隐藏着思维生成的内容问题。正因为如此,写作教学应当高度重视“思维”问题,一堂好的作文课,或者是显性或者是隐性,都必须关注到思维层面的问题。在“三新”作文研讨会上,人教社资深编审顾之川先生在“写作教学与评价”的报告中,就特别强调了“思维能力”在写作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倡导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援引著名学者资中筠的话说“不要上缴独立思考的权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可见,无论是哪一种文体的教学,抑或字词句等构件的教学,好的作文课,都应当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运行问题,应当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作文教学只有触及到了“思维层面”的问题,作文的深度教学才有落地的可能。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执教的“思辨作文”一课,本质上就是写作思维指导课,教学聚焦到思维中的“思辨”问题,将逻辑学上的基本原理,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借助逻辑法则,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全面性,也因此,这节课可以视为作文教学关于“思维内容”的一种显性表达。
  我们经常说,要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其实给予时间是容易的,真正困难之处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深入而有效地思考。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造成困难的总是思维”,好的作文课也总是迎难而上的,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甚至是逼迫学生参与思考。在荆州市东方红中学谭蜀娥老师的教学课例中,谭老师要求学生“不准说‘非常好吃、好好吃’”这样的感受性表达,催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强迫学生打开视野,让学生寻找更精致的语言来细化思维成果。在谭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看到,学生纷纷将起初笼统的思维内容转化为一串串闪烁着思维灵性的优美句群。这节课虽然不以“思维训练”为目标,但亦可视为作文教学中关于“思维内容”的一种隐性表达。   五、好的作文课:凸显作文过程的指导   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诸多教法中,以“过程法”影响最大。过程法的首创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华莱士?道格拉斯指出:“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教师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笔者以为,这种过程法教学理念,对于汉语写作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价值。   作文过程指导是相对于“作文结果指导”而言的,以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为重点,强调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黄厚江老师谈到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时,提出的第一个价值追求就是“完善和优化学生的写作过程”,黄老师指出,当前的作文课,存在的严重弊病之一就是“过程的缺失”,“只有作文,没有教学”,并以“十月怀胎”的生动类比告诫我们老师,作文教学要关注作文的“全过程”。   什么是作文的“全过程”呢?对此,倪文锦教授在《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里指出:“学生的写作过程,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句子、语段组织能力、知识质量、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内在因素,它还涉及从构思、起草、修改、定稿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写作过程。”对于具体的一节课而言,教师应当侧重关注其中某个因素或环节。南京孙刚老师在“灵感的捕捉”一课中,就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的指导,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出真实问题,感受到真实的变化。“你好好想一想”“你是怎么想到的”诸如此类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用语,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程,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就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作文教学突出过程指导,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落实好“梯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渐进性过程,让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价值。在谭蜀娥老师的课例中,她设置了“把味道写细”“把故事写活”“把情感写真”三个作文学习梯度,从感觉出发,过渡到叙述性活动,最后深入到情感层面,由浅入深,从低到高,逐步带领学生做好一个“文艺的吃货”。这种教学设计,实现了“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可谓精妙至极。   之所以有许多“坏的”作文课,原因往往就在于教学过程以教师活动为中心, 流于形式或疏于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活动,教师的“教”未能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换言之,学生作文的过程,未能得到教师应有的观照和指点。好的作文课,注重学生学习的“在场性”,也注重教师教学的“在场性”,教学过程能够具体化为教学上的作文指导过程。   六、好的作文课:观照学生的经验世界   我们知道,“经验”是杜威教育思想中最关键、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在他提出的“新三中心论”中,除“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外,还有一个就是“经验中心”,他甚至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他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教育是“日常经验内在的各种可能性被理智地指导的发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天然的密切关系,好的作文课,应当积极观照学生的经验世界,事实上,学生的经验,恰恰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南京市教研员袁源老师讲到的一个作文活动课例“一元钱的故事”,就是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市井生活中去,采访普通的劳动者。这一活动设计的核心价值其实就在于“构建学生的经验世界”,通过“参与、体验、关注”等活动内容,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打通“作文”与“经验世界”的隔阂。本届研讨会上,黄厚江老师提出了一个“半成品”概念,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闪烁着作文教学的经验智慧。学生的作文不是一张白纸,每位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上已经潜入了学生的作文世界,因此,作文教学要珍视学生已有的“写作半成品”,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整理和构建自己的经验世界。为此,黄老师指出,要培养学生非写作状态下的写作意识,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写作世界”。作文世界中“没有单调”,只有“不关注”。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也特别重视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他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则指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发生的;就是说,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对他所处的环境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因此,教育的手段是学习者已有的教育经验。”因此,好的作文课,务必尊重和重视学生的经验世界,作文教学的机智就在于相机激活这个宝贵的经验世界。   作文课要观照好学生的经验世界,就要有好的作文教学设计;而好的作文教学设计,应当是基于“学生”的设计,应当尽可能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话题、生活事件、生活元素、生活场景,要借助生活的大舞台,碰撞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荆州市教科院王佑军老师在“敲开作文教学的果壳”讲座中认为,概念知识是作文的壳,与学生关联的才是果和仁,并指出:“触动孩子真实的情感,这样的课才是好课。”应该说,这是一种真知灼见。荆州市东方红中学谭蜀娥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文艺的吃货”一课,就引入了学生的生活之水,从学生的饮食经验出发,让作文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了写作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连接,教学活动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表达欲望。
  由于写作理论的抽象性,作文教学特别容易陷入“理论性”太强的境地,教学内容也因此常常会溢出学生的经验视野。远离学生经验视野的教学内容,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教师的“教”越过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将写作教学抽象化成一条条“僵硬”的知识条文,这使得课堂陷入了一种“教学僵局”,未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度。比如金戈老师提炼出来的“童话特点”,如儿童心理可信、反复递进、主题多元等等,过多地涂抹上了教师的“理解色彩”,与学生的学习距离较远,容易让课堂沦落为教师主宰的“阵地”,这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好的课堂,应当基于学生的“障碍点”和教师的“可教点”,而不是教师心中的“学习点”。肖家芸老师的“思辨作文”一课,引入了逻辑学知识,本来是一种必要的内容补充,但是,肖老师过多地使用了“同一逻辑、相反逻辑、互补、同论”等学科术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产生了较大的裂痕,学生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作文课容易走向一种“表面的繁荣”,在凸显教师的“教”的同时,学生的“学”被弱化了,甚至虚化了。或许正因为如此,李华平教授在评课时指出:“这节课的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的‘教学性’不够,学生的‘学’落实不到位。”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中用特大字体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好的作文课,也应当遵循这一原理。   七、好的作文课:实现“可教内容”的价值最大化   作文课的最大问题,在我看来,首要的不是“教学”,而是“教学内容”出了问题。因为“作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以致作文课堂常常溢出了“作文教学”的边界。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曾直接以“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为题,公开指出:“这早就不是秘密。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文教学内容”的建构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错位。由于对作文本质缺乏深入的思考,很多教师搞不清作文教学的“内容”所在,甚至是一塌糊涂、茫然不知。在“作文本质”的认识缺陷下,作文的教学内容往往随心所欲,自以为是,既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也经不起理论的推敲。   如果不在理论上廓清“教学内容”的问题,一切作文教学,就很容易滑向虚无或者无效。作文教学有效的前提是选择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在研讨会上,“本色语文”倡导者黄厚江老师反复强调,作文有可教的部分,也有不可教的部分,教师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可教部分”。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层次地理解好这一点。   南京市教研员袁源老师在“从‘随笔’到‘妙笔’”的讲座中,就特别强调对学生作文的“妙笔”提升,针对普遍性的“随笔”问题,袁老师指出:学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才是我们作文教学有所为之处”,比如“繁笔、整笔、曲笔、热笔”等,就属于写作中的“教学内容”,就是作文课堂上的“可教内容”。事实上,语文教师,只有清晰把握到了作文课的“边界”,才可能清楚地知道作文课的“好”是什么地方。   在作文教学内容得以确定的前提下,好的作文课应当着力于实现“可教内容”的价值最大化。作文之所以可以成为“教学”,就在于它的“教学性”,而作文课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将“教学性”转化为一种实用性。追求教学内容价值的最大化,本质上就是追求教学的高效,课堂要“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赞科夫语)。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的展示课例中,聚焦课题,精选范文,没有旁逸到范文的思想内容或情感理解方面,而是直接从每篇范文提炼出“多事一人,写出人物个性”的写作技法。在余老师看来,或许思想的生成、情感的酝酿并非作文课堂所能有效解决的,而写作技法则属于“可教部分”,因此,这节课不厌其烦地借助多篇范文,也不厌其烦地提炼出各种精要的写作技法,这就在有限的教学时空里,力求实现作文可教价值的最大化。   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提出过“一堂好课的标准”,其中第二个标准是“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有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好课”。课堂追求“有效率”,这是教学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没有效率、不充实的课堂,显然不可能是一堂好的作文课,照笔者看来,作文课要达到“充实”的目标,重要的路径就是尽可能实现“可教内容”的价值最 大化。   八、好的作文课:释放教学技艺的魅力   众所周知,夸美纽斯将“大教学论”阐明为“将一切事物教给全人类的无所不包的艺术”,好的课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奏出来的精美乐章,就教学的特质而言,笔者以为,“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质量。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文中指出:“在课堂教学的范畴中,没有教师真正的教,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高水平的学。”著名校长李希贵甚至提出“教师第一”的学校发展主张,这个主张,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课堂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好的作文课,当然离不开教师高质量、高水平的“教”,也一定能彰显出教师教学技艺的独特魅力。   教学是一门技艺。早在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技艺,而孟子也曾感叹“教多亦术矣”。新课程改革异常鲜明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当然对于批判“教师主宰课堂”的不正之风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这种“学生主体”思潮,已经侵蚀到了“教师主导”的地位,甚至成了“教师不作为”的挡板和辩护词。事实上,如果没有教师精心的“教”,就不可能有好的“课”。在教师“教学”地位严重滑坡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倡重视课堂上的“教”,就教学的存在价值而言,“教”比“学”更具有本质意义。
  本届研讨会议上,既有名师课堂,也有普通教师课堂,在这些课堂里,我们常常被一些出色的教学技艺所倾倒。在执教“童话续写”一课中,特级教师金戈老师就非常讲究教学艺术,精心设置问题,通过“第一次、第二次”的变形任务,驱动学生积极思考,让教学内容在问题中有序地展开和深入;同时,金老师也很擅长“点拨”教学艺术,总能在恰当的时机,精要点拨,抓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余映潮老师则仿佛一位睿智的老者,驾轻就熟,从容自如,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无不是余老师教学技艺的点滴绽放。   教学技艺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既有提问、对话、点拨等教学语言方面的,也有准备、板书管理等非语言方面的,不管哪一类教学技艺,其本质都在于能有效吸引、启发、激励和感染学生,以唤起学生求知的愉悦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好课是准备出来的,准备也是一种教学技艺,作文教学的实效往往根源于充分的准备。这一点,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一课,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余老师精选的范文,典型贴切,凝结着课前的汗水和智慧。每一篇范文,余老师都在“写法借鉴”上做了深入的探索与总结,每一条“写法”的背后,也是余老师充分准备的体现。   现在我们喜欢提各种“力”,比如领导力、执行力、思考力,笔者以为,好的作文课,有赖于优秀的“教学力”,而教学技艺就是教学力强的集中体现。   九、好的作文课:维持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能。好的作文课,应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相对高涨的积极情感。施良方、崔允?t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就特别指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是认知活动的组织者,对认知活动起着动力和组织的作用,决定趋近或逃避情境的趋向以及人们在不同领域愿意付出的认知努力程度。”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在《教师专业成长》一书中尤其强调:“教师引起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我们的作文课呢?研讨会的自由论坛环节,重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钱金涛老师就道出了他的看法:“让学生第一眼就深爱的作文课是什么容貌?沸腾的――生在;助推的――师在;细化的――法在;浸泡的――科在。”也就是说,除了教师的“在场”之外,还必须有学生的“在场”,“在场”的课堂,才是有“参与度”的课堂,也才是幸福的课堂。   本次研讨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教师的作文课鲜活有趣,情趣盎然,高度重视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比如金戈老师借助“现场点评活动”,让课堂变得活泼起来;荆州市东方红中学谭蜀娥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文艺的吃货”,将身边的生活搬入课堂,整个课堂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特级教师肖家芸老师的“思辨作文”课,则以耳熟能详的“一屋不扫”故事,激活了学生的思辨思维。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无论外在的言语激情,还是内在的思维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兴趣,都是好的作文课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指标。   好的作文课,应当是鲜活有趣的。有趣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好玩”。有人说,玩是最好的教育。虽然未必完全如此,但话中也有几分道理。在全国首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上,黄厚江老师就上过一堂很“好玩”的课――“写出人物的特点”,他以自己为学生的观察对象,在现场的对话中,将课堂演绎得精彩绝伦,这节课至今让我们印象深刻。本届研讨会,很多课例依然涌动着好玩的元素。比如肖家芸老师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经典故事中,玩出了深邃的逻辑思维;金戈老师在童话的“变形”中,玩出了有趣的花样;谭蜀娥老师在“一盘鱼糕”中,玩出了文艺的味道;钱金涛老师介绍的课例,用“格式化的语言形式”玩出了高不可攀的现代诗。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教学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技巧,而在于人际关系与情感态度。”能够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既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教学考验,同时也是判断一堂作文课好坏的重要因素。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无论是高校学者,比如叶澜、余文森,还是一线教师,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好课标准”在教学改革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届作文教学研讨会,以“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作文课”为研讨主题,将会议内容聚焦到了“好课标准”上,正是对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积极介入与回应。本文从“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教师丰厚的写作经验资源、教学聚焦才更有力量、高度关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凸显作文过程的指导、观照学生的经验世界、实现可教内容的价值最大化、释放教学技艺的魅力”等不同角度,结合相关报告或教学案例,诠释了笔者“好的作文课”的基本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本届研讨会对会议主题的探索与思考。   虽然这些探索与思考,已经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但不可否认,有些问题或关键点,尚未触及或深入探讨。比如关于作文课的“实效”问题,则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西方一位学者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的写作理论,都不约而同地非常重视“写作方法”的整理、学习与运用,也因为如此,写作方法或写作技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些方法或技法,成了今天我们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和基本知识。按理来说,如此发达的写作方法知识体系,应当非常有利于改善或促进我们的作文教学。但事实并非如此,被张志公称之为“老大难”的作文教学,今天依然是语文教学中难啃的骨头。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写作方法知识体系”是写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并非“作文教学”的实践总结,两者之间存在着一条相当宽度的鸿沟。简单地将“写作方法知识”嫁接到作文课堂中来,当然也就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基于这样的现实,好的作文课应当从既有的“写作方法知识”中解脱出来,而聚焦到“教学视野”中,寻求作文技术的突破。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具体到课堂上,只有“作文技术”才是作文可教的部分。因此,好的作文课应当呈现出实用取向的作文技术教学内容。用重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钱金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能立竿见影的作文课,应该是好课!”   但不管如何,从办会的价值来说,本届研讨会至少已经吹响了“作文教学新课堂”的冲锋号。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课堂,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好课”,但是这也不影响我们对“好课”的追求与研究。事实上,好的作文课其实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涉及因素多,能力要求高,只有在各个方面不断攀登,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无限接近“一堂好的作文课”。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第三届、第四届乃至以后的“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的举办,语文教育中这个“老大难”(张志公语)问题,一定会引发有识之士的更多思考、更多探索,也一定会获得更多破解的智慧与力量。   (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52840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堂什么样的课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