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实验中学2008——2010年城市绿化面...

东营|东营将全面铺开城市绿化 抓住春绿时机
时间: 10:09:58&&&&&&字号:|
&&&性 别:
核心提示:
  4月3日,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了解到,正值春季园林绿化的黄金时期,我市抓住春季绿化有利时机,全面铺开城市绿化行动。3月31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春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做好春季园...
  4月3日,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了解到,正值春季园林绿化的黄金时期,我市抓住春季绿化有利时机,全面铺开城市绿化行动。3月31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春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做好春季园林绿化做了安排。  《通知》要求做好城市裸露土地的绿化工作,临时闲置土地超过3个月的必须进行临时绿化,城区的裸露土堆超过3个月的要采用种植草皮或植物覆盖,超过3天要采用绿色遮阳网覆盖。道路两侧的树穴要采取防尘措施,根据条件加盖透气盖板或栽种草皮,力争做到没有裸露的泥土。对占用道路形成的土堆,渣土管理部门和环卫部门要立即开展一次大清除,集中予以清理。  春天是植树造林的最佳时间,我市将利用这个时间,实施林荫公园改造建设,绿化面积要达到土地面积的70%以上,其中乔灌木覆盖面积应达到绿地面积的70%以上,乔木覆盖面积要达到40%以上。  我市将在大型商场、车站、公园、医院等公共部分建设林荫停车场,车辆的间隙用乔木进行分割,地面尽量利用透气、透水性好的铺装材料进行铺装,所嵌草坪要耐践踏。搞好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公路、国省道及河道防护林的建设,使其成为绿化景观好、生态功能强的绿色走廊。  园林被称作“城市之肺”,增加居住小区的绿化面积,打造宜居的公园式小区,是城市绿化的目标。我市实施城市绿荫行动,建设林荫小区。提高单位内的植被覆盖率,楼前屋后的空闲地都要见缝植树,庭院小区内道路的行道树要完整;树种选择要合适,严禁使用危及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类,不宜选用花粉会引起过敏性反应的树种;新建庭院小区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对于绿化不达标的,不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工程不能交付使用。  :东营市抓住春季绿化有利时机,全面铺开城市绿化行动。
大家都在关注的楼盘:
均价:9000
均价:soho6600
一周新闻排行位置&:& >>
2013年度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参评人员情况公示
2013年度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参评人员情况公示
根据2013年度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申报情况,确定李德月等44名同志为2013年度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参评对象,现对各参评人员情况进行评前公示,如对参评人员有不同意见,或发现以上同志有违法违纪等行为,请于2013年11月29日前,以电话、信函、来访等方式举报。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电话和信函应告知真实姓名。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通讯地址:东营市府前大街77号市政府大楼1218房间
邮政编码:257000
值班电话:&
&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2013年 11 月25日
李德月同志个人简介
李德月,男,1967年生,中共党员,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1989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土建系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先后在东营市公路局工程处、东营市公路局养护科工作,2003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土木工程专业,2002年8月以来担任山东省公路桥梁检测中心主任。
该同志长期从事在专业技术工作第一线,为我省的公路桥梁检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自担任山东省公路桥梁检测中心主任以来,主持了我省全部公路旧桥质量检测与试验评定及加固设计的工作;多次参与组织我省重点工程质量检查和桥梁运营安全检查;负责我省多条高速公路的交工检测和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该同志不断引进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为我省的公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主持引进并开发应用了&跨孔法&检测超长桩的质量完整性技术、桥梁建成前结构承载能力的试验评价、旧桥桥面铺装混凝土改造中掺加聚丙烯纤维技术等,并成功应用于工程项目中,在全省得以推广应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该同志主持并参与的课题省级科研课题8项,其中&桥梁结构检测分析系统QLJC&、&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灾害预防和加固技术研究&3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同志撰写的《碳纤维布加固RC梁正截面强度计算理论》、《顶推钢箱梁斜拉桥主梁设计初探》、《芳纶纤维加固混凝土柱式桥墩的计算理论》等20余篇专业技术论文,先后在《公路交通科技》、《现代交通报》、《山东交通科技》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多次受到市公路局、省公路局等多个部门表彰和奖励,2005年被省团委、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青联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6年被省人事厅、省交通厅评为&全省农村交通建设先进个人三等功&;2007年,被评选为东营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4月被评选为东营市&十大杰出工程师&。
刘韶华同志个人简介
刘韶华,男,1964年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市引黄灌溉管理局曹店所、市水利灌溉管理处曹店所、市水利灌溉管理处工作,2002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刘韶华同志工作在生产一线,工作认真,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了大量的引黄灌区综合节水技术和引黄干渠泥沙长距离输送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科研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该成果现已借鉴到土地综合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计与建设中,节水效果显著,大大减少了渠道淤积,降低了管理费用。在灌溉管理上,该同志作为引黄灌溉管理人员,多年来根据我市黄河来水小且灌区用水量大的实际,科学编制引水计划,全面调度市属引黄灌区引水、供水,妥善解决水源供需矛盾。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上,该同志作为工程建设项目法人代表、总工程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长期和一线职工并肩战斗在施工现场。
该同志严谨务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深入科学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山东水利科技优秀论文奖,多篇专业性强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该同志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提升科技能力,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主动传授业务知识,将自己掌握的学识和经验与年轻同志共享,培养了30多名年轻技术骨干,为提升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该同志被山东省水利厅、人事厅授予三等功,先后获得&全省防汛抗旱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基层水利人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程合庆同志个人简介
程合庆,男,1964年生,现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员(正高级)、山东省东营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1987年7月毕业于莱阳农学院,获本科学历。1987年7月至1994年3月,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科员;1994年4月至1998年5月,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综合科副科长;1998年6月至2001年11月,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综合科科长;2001年12月至2010年10月,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
该同志建设了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咨询论证服务平台、区域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在全市三县两区设立了生产力工作站。组织了东营市科技情报成果奖评审、全市星火科技培训工作,规范了东营市科技查新工作,面向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开展了综合性服务。
该同志承担并组织实施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攻关项目。荣获多项东营市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技情报科技进步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荣获多项其他各类奖励及成果专利。该同志荣获山东省科技情报系统先进个人、山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星火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市科技系统先进个人、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受到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嘉奖两次。被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一次。
赵大勇同志个人简介
赵大勇,男,1966年生,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专业毕业。1989年至2001年,任东营市林业局种苗站、果蚕技术指导站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期间在广饶县西营乡韩庄村包村挂职,在东营区林业局挂职,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习。2001年至今任东营市林业局种苗站高级工程师,期间在利津县虎滩乡牛家村包村。2001年被山东省人事厅审批为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紧密结合林业生产实际,搞好种苗科研工作,努力探索种苗花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业务水平。主持了12项省、市林业科技公关和技术推广课题。努力培植种苗花卉龙头企业,扩大育苗规模,为全市生态林业建设提供优质壮苗。努力培植种苗花卉龙头企业30余家,示范带动了全市100 家集体、个体育苗户的发展。坚持科技兴种战略,加快林木良种引繁推工作,提高种苗花卉生产的科技含量。积极争取东营市首家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东营市试验林场国家级白蜡良种基地落户东营。主持参与建设2处林木种质原地及2处林木种质异地保存区建设,引进汇集各种树种360余种,建设面积2000亩。主导繁育推广的林木良种及无性系如选792桑、欧美杨107、园蜡一号、园蜡二号等树种已成为东营市乃至全省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的主打树种,累计推广面积20余万亩,产值达10亿元。自己举办各种形式的林木种苗花卉生产培训班20余期,培训当地技术骨干3000余名,推广各类育苗新技术、新方法20余种,发放各种技术资料2万余份,提高了广大苗农、花农的科技素质,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同志单独主持省市科研项目10项,获得省林业科技成果和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主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1项、市科技重点科研项目1项,市&三网&重点科研及推广项目4项。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重要论文16篇。主持编写并正式出版了《黄河三角洲植桑养蚕》、《东营市林业志》、《东营古树名木》三部专著。荣获&全市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 &第四届山东省优秀工程师&称号、&第三届东营市十大杰出工程师&荣誉称号、 &市直机关第十四批下派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全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
刘保国同志个人简介
刘保国,男,1967年生,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大学毕业。历任东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记者、新闻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台长、主任编辑(副高级职称),现任市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总监。
刘保国同志长期从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编辑、审稿监制等宣传工作。多年担任《东营新闻》的把关审稿监制,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编辑和审阅的新闻稿件从未出现问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曾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二等功。在新闻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该同志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优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业务成果显著。注重业务学习、力求精益求精,起到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参与并带头创办了《行风热线》、《爱心热线》等多个名牌节目。多次获得中央台、省台模范通讯员称号。在该同志带领下,2012年东营电台获得在中央台发稿&全国十强&称号。本人被编入中国改革发展系列丛书编纂委员会出版的《当代人才库》一书。
该同志广播剧《六月儿》等16项作品在省、市级评奖中获奖,其中广播剧《新书记上任》获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单本剧银奖。发表论文《关于办好对农广播节目的思考》、《现代传媒业务研究》、《地方广播创新发展之我见》、《传媒区域化发展方略》、《强化服务公众意识,办好广播热线节目》。
张树勇同志个人简介
张树勇,男,1968年生,中共党员,山东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先后任印刷厂技术员、副厂长、助理工程师、厂长、工程师。2002年10月以来任网络信息部主任,2006年10月被聘任为高级工程师。期间,2001年9月至2002年10月参加第三期东营市中青年干部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研究生进修班,带职脱产学习。
该同志熟练掌握报社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各项工作,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建立了完整的印刷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改善了报纸印刷质量,连续获得省印刷优质奖。建起了完善的网络信息化应用系统。规划建设并逐步完善了新闻采编网络系统、网络版彩报排版系统、新华社稿件自动接收系统、全刊电子版数据查询系统、报纸出版黑马校对系统、网站制作与新闻发布系统、数字报制作及发布系统、手机报制作及发布系统等网络信息应用系统。建起了高效的办公管理网络平台,推动全社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步步提升,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同志多次获得全省报业电子技术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带领的团队曾被评为全市职工技术创新先进班组;其主持的项目被评为全市信息化应用优秀项目,编发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地市报网络新闻奖、山东新闻奖网络作品奖。发表论文《印刷厂照排车间管理》、《举手之劳一劳永逸》、《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东营报业发展》等。
李寿峰同志个人简介
李寿峰,男,1964年生。1981年7月至1984年7月东营市河口区太平乡中学教学;1984年7月至1986年7月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脱产进修;1986年7月至1992年7月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教学;1992年7至2003年7月中共东营市河口区委党校历任教师、主任、副校长;2003年7至2013年10月中共东营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任教授。
近五年来,该同志认真学习研究党校教育教学规律,围绕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内容创作20多个教学专题,教学课时量和学员评估成绩连续五年位列全校第一。先后应邀到新疆疏勒、山东潍坊、胜利油田、中海油以及市直部门、县区宣讲100多场次。深得学员和社会各界好评。该同志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党史党建研究方向和专题设置等情况,深入各县区、机关、厂矿、农村和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成为本行业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为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增强教学针对性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该同志编纂的《2008党校教学专题研究》一书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印制出版;主持市社科课题3项、参与市社科课题5项,主编著作1部、市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被市委书记签批2项、获得市社科成果评比二等奖3次。2008年获得全省教学比赛一等奖和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8年至2012年连续5年获得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学奖; 2009年获得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省委统战部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教师称号,其著作《2008党校教学专题研究》获市社科成果二等奖,其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获市社科成果评比二等奖;2012年获得市委党校教学比赛一等奖,其论文《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90年回顾与展望》获市社科成果评比二等奖;2013年获得山东省优秀宣讲员称号。
周连兵同志个人简介
周连兵,男,汉族,1978年生,聊城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大学毕业。2000年至2001年于东营市广播电视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2001年9月至今于东营职业学院教学,任网络教研室主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读硕士研究生。
该同志带领团队成员建成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建设了10个实训室,投资100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成功申报并组织了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省级培训项目。成立了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研究会,组织承办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的山东省物联网应用技能大赛。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系主任年会上受邀作了题为&构建协同育人生态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题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该同志连续7年年终考核优秀,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先后获得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CIW认证网页设计师、网络设备调试员、CSNA网络分析师资格证书。参与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I)》的研讨与编写工作;编写了《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数据结构习题与指导》等教材。
郭新照同志个人简介
郭新照,男,1970年生,无党派,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6月青岛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函授毕业,在职大学学历。1987年至1990年东营市劳动局技工学校焊接专业学习,1990年至1998年东营市劳动局技工学校任教(期间赴日本国山口县新南阳市铁工团地焊接技术研修),1998年至2004年东营市高级技工学校任教,2004年至2008年东营市技术学院任教,2008年至2010年任东营市技术学院机械工程部副主任,2010年至今任东营市技师学院石油装备制造系副主任。
该同志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效果。指导培养青年教师6人。先后到山东华宇集团、孚瑞特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油建公司、胜建集团、高原钻机等30多家知名企业进行焊接新工艺、新技术培训,被东营齐鲁物贸焊接器材有限公司、山东新发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聘为技术指导专家。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焊接技师、高级工,为全市焊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至2013年先后承担了8届东营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和2届东营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工作。2001年承担了山东省首届焊工技能大赛组织工作,竞赛筹备组织严密,圆满成功。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多项生产难题,为推进校企合作和学院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组织举办各层次培训班20期,培训技术人员3600余名;组织并参与指导全市&金蓝领&技师培训5期。
该同志荣获&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 等10余个荣誉称号;发表的多篇论文获得省级奖励,获得3项发明专利。主持编制焊接技术、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等一体化教学标准9部,现全部应用于教学;出版著作4部,在《中国科技信息》等国家重点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术论文奖,为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郝木明同志个人简介
郝木明,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工学院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密封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航空发动机动力传输重点试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东营海森密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自1990年以来负责18项部级科研课题,26项横向科研课题,3项国际合作项目。共获得省部级以上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得国家专利18项,发表论文83篇,主编教材《化工装备密封技术》和专著《机械密封技术及应用》,负责主编《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密封部分》。2008年,荣获山东省第二届发明创业奖,2009年和2012年,连续两次获得东营市十佳科技创新人才奖,2013年获东营市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奖。
该同志注重将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相结合。2005年在石大科技园创办了海森公司,现有员工42人,厂房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资产总额超过1200万元,拥有数控车床、精密加工设备、专用密封实验设备、先进的检测试验设备等近100台套,具备年产高端机械密封三千套的生产能力。2012年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9.5万元,实现净利润208.5万元。预计2013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万元,实现净利润超过500万元。公司先后承担完成了十项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和多项企业流体密封技术难题;获得了国家专利6项、省部级奖励4项、局级奖励5项;荣获了东营市科技创新奖、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首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等多个荣誉称号。
朱宝祥同志个人简介
朱宝祥,男,1967年生,现任东营区广播电视台总编辑,主任编辑职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东营市广播电视协会会员,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东营市创建双拥模范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连年获得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模范通讯员荣誉称号。
该同志爱岗敬业,新闻宣传成绩突出。参加工作27年来,始终遵循&三贴近&原则,先后采写编排了数千条反映东营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新闻稿件(节目),每年都有百余条新闻稿件在中央和省市《新闻联播》播出,有近百条作品荣获山东新闻奖、山东广播奖、山东电视奖、山东电视艺术奖、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东营广播奖、东营电视奖。近年来,该同志积极探索广播电视节目改革,广播电台的《新闻早班车》、《空中商桥》、《油城夜话》和电视台的《聚焦》、《农家故事》、《都市风情》成为品牌节目,东营区广播电视受众群体不断增加,为黄蓝战略的推进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该同志重视广播电视采编技能的传、帮、带作用,牢固树立团队意识,注重新闻宣传策划,定基调、出题目、创精品,&记者基层行&活动成为常态化,&走、转、改&活动扎实有效,带出了一支团结奋进、吃苦耐劳的广播电视宣传队伍,东营区广播电视台外宣排名位于全市县区之首。
盖维秀同志个人简介
盖维秀,女,1969年生,现为东营区英才小学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全国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基础教育名师、东营市首届十大功勋人民教师、东营市首届名师等26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该同志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素质教育重点课题《后进生的转化》,撰写的《问题学生没问题》被重点推广。探索实践&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荣获第三届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参与国家、省、市各类讲课比赛,分获一二等奖;11篇论文获国家、省一等奖;12篇发表于国家、省市级核心报刊杂志等;2本教育专著的重要撰稿人,分任副主编和编委;参编教材、教辅和指导用书及报刊类10多种;实验、推广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28项,多次获得教科研成果奖,并在国家和省市级课题大会上交流;为学校争得&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等8项荣誉。
该同志品德高尚,善于&传帮带&。作为一名从业25年的人民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心培养和帮助每一位老师,她指导的教师多次在各类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为学校的教师培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端光同志个人简介
张端光,男,1969年生,大学学历,工程硕士学位,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为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特种油管厂厂长、公司油井管特种处理技术专家。
该同志在工作上能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先后完成各类科技成果20余项,技术改进成果40项,一项成果获得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成果获得胜利石油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一等奖,五项成果获得总机械厂科技成果一等奖,有三篇论文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中发表。自2009年担任公司质量管理部主任以来,先后对ISO9001、API Spec、ISO29001等三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及油(套)管、抽油泵、抽油机、防喷器、钻杆管体、井口装置和采油树等六个产品API会标许可证进行了换取证,顺利通过了API年度审核。新产品注汽锅炉取得A级生产制造许可证,锅炉和压力容器取得ASME U/S钢印及许可,完成了井口装置和采油树、热采井口装置、节流和压井管换证评审工作,同时注重加强所有产品的质量检验,做到出厂产品监测率达到100%,保障了&胜机&品牌的产品质量信誉。
王斌同志个人简介
王斌,男,1968年生,现任胜利发电厂电气与自动化首席专家。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胜利油田学术技术带头人、东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
该同志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在多年的生产岗位上,坚持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技术革新和改造,完成异动报告890余项,解决各类技术难题200多个,&自除尘防卡涩活塞&、&烟囱防腐弧形导流装置&、&烟囱防腐水封装置&、&电动机方向性电流速断保护&等4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参与完成《胜利石油管理局公用工程板块&十二五&规划》,组织编制完成《胜利发电厂&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胜利发电厂可持续发展规划》,为今后一段时期胜利油田电力行业规划发展提出技术方案。多年来,先后向集团公司争取技术改造投资累计超过5亿元,用于机组设备的改造升级,年发电量由2005年的60.30亿千瓦时,增长到2012年63.16亿千瓦时;年供热量由2005年的336.39万吉焦,增长到2012年721.18万吉焦;供电煤耗由2005年的344.15克/千瓦时,降低到2012年度339.18克/千瓦时。
陈兆国同志个人简介
陈兆国,男,1965年生,现任胜利一中初中部数学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山东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山东省远程教育先进个人、东营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个人&、胜利石油管理局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荣立胜利石油管理局三等功一次,东营市机关事业单位三等功两次。
该同志教学严谨,成绩斐然。从教26年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23年,送毕业班14届。担任年级部主任以来,2008年、2012年、2013年三年中考总评均为全市第一名。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考升学率100%,2012年有27人考入胜利一中高中部,2013年有15人考入胜利一中高中部,有45人达到胜利二中分数线,所教学生闫嘉臻以728分夺得东营市第二名,殷舒瑶以726分夺得东营市第五名,辅导的学生有近30人在全国初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夺得一等奖,该同志先后七次被评为全国和山东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
该同志痴心教研,成果丰硕。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导学达标 减负高效&和主持的市级课题&引探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已顺利结题。制作的教学课件两次获山东省二等奖,东营市一等奖。撰写《注重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良好的数学素质》等多篇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强化全员管理& 提升德育实效》等多篇论文获全国、市、中心一等奖。
朱铁军同志个人简介
朱铁军,男,1977年生,现任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首席专家、胜中热力大队长、党委副书记。先后获得胜利油田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胜利油田学术技术带头人、管理局服务明星、双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潜心供暖运行技术课题研究,攻克了制约供暖运行的多个难题。先后主持锅炉、管网及设备设施维修改造工程二十余项,全过程参与胜利油田基地集中供热工程及二期、二期续工程项目和中石化重点工程胜北社区热电联供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投产、运行,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年替代原油20万吨,年减少烟尘排放400吨、减少SO2排放4000吨。组织编制《基地集中供热工程投产运行方案》,热电联供集中供热面积1085万平方米,占到总供暖面积的46%,一级管网322公里。负责热电联供集中供热运行调节与日常生产管理,创新应用SCADA技术,实现了热力站无人值守运行;创新应用附加压头与附加阻力技术,实现了一级网在降温运行条件下的平稳运行;创新应用无线远传技术,实现了采暖用户室内温度的远传;创新应用一级网回水直供技术,实现了在不增加热源情况下提高了一级网的供热能力;创新应用空气源热泵与电加热技术,实现了生活热水供应的热源替换,为确保油田热电联供优质供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该同志先后在国家正式刊物发表文章4篇(独著1篇,第一作者2篇,第三作者1篇),其中《典型用户室温测量系统在城市热网闭环监控中的应用》、《降温运行对集中供热系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浅析无人值守热力站的调节》3篇发表于国家期刊《区域供热》;《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燃油燃烧器的研制》发表于国家期刊《工业锅炉》。有4项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地市级以上奖项,其中,&无线室温采集系统建设与应用&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供热生产信息集成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获东营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换热站供热系统节能优化推广应用&获胜利油田科技进步(推广)三等奖;&换热站节能仿真自适应控制系统应用研究&获胜利油田科技进步(科研)三等奖。取得局级以上成果6项,其中&降低用户临时停暖次数&、&提高监控数据上传准确率&分别获管理局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室内温度采集系统&、&基地集中供热系统热力站自动控制的实现&获得管理局优秀QC成果一等奖;获管理局生产经营分析成果二等奖1项,获中石化勘探开发事业部节能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张志强同志个人简介
张志强,男,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加工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胜利石化总厂炼油化工工艺首席专家。曾获胜利油田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胜利油田学术技术带头人。
该同志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是从车间走出的技术专家,熟悉和掌握石油炼制工艺,具备石油炼制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实施的《劣质渣油多点注汽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2010年获胜利油田科技进步三等奖;实施的《FDFCC技术在重油催化装置中的推广应用》项目2011年获油田科技进步二等奖;实施的《水煤浆代油洁净燃烧技术应用》项目2012年获油田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投资近10 亿元的石化总厂调整结构项目和产品质量升级项目的方案优化、立项、科研审批、基础设计审查、施工投产等工作;参加了中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关于《胜利石化厂采用RSDS-Ⅱ/Ⅲ技术生产国Ⅳ国Ⅴ汽油工业应用》项目的研究。与石油大学教授一起完成了对重油催化装置提升管中催化剂流动情况及油气接触情况的研究,合写的关于《催化裂化提升管中的流动结构及气固接触效率》的文章发表在《石油炼制与化工》杂志上。
刘保卫同志个人简介
刘保卫,男,1970年生,广饶县实验中学教学处副主任,一直担任初中化学教师,高级教师。全国初中化学优秀改革教师、山东省2013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教师系列)提名奖获得者、山东省教学能手,市首届功勋人民教师、市特级教师、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和市教学教研评选专家。先后被评为市科研骨干、广饶县优秀共产党员、广饶县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该同志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改革,首次提出了教师的引导点拨应侧重于&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怎样做&这一教学新思路。指导的成冠琪、郑苏桐、任浩林等十几名学生在全国化学竞赛复赛中获国家级一、二等奖;指导的吴振宇、谢万森等同学在2013年1月获得山东省第四届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七次执教市级公开课,2007年3月执教的《原子结构》被评为东营市特色课。2010年9月以来,发表多篇教研文章,参与编写了新人教版《化学基础训练》及《学习与检测》、《初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等教学用书。
王贤山同志个人简介
王贤山,男,1968年生,现任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级工程师,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储备专家库专家。曾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优秀经理(厂长)&、&山东省节能自愿协议先进个人&、&2012年度东营市质量管理先进个人&、&十大杰出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持续改进、生产技术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2005年、2011年,主持编制正和集团&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100万吨/年油煤联合加氢精制、120万吨/年延迟焦化等项目,优化装置结构,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2012年6月,与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共同编制了《60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60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改造项目。项目实施后,年均营业收入47480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2169万元。年间,主持研究&焦化污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项目,将焦化污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产生效益470万元。研发的焦化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罐区油品自动取样装置等七项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崔慧敏同志个人简介
崔慧敏,女,1966年生,现任广饶县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多次荣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标兵&、&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二等功&、&山东省优秀基层渔业技术人员&、&东营市十佳岗位女标兵&、&东营市三八红旗手&、&东营市优秀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致力于渔业技术新技术的研究中,先后承担了&革胡子鲶规模化池塘精养及大棚高产养殖试验&、&黄河口鳖营养特性及养殖技术开发&等省市科研和推广项目7项,均达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推动黄河口甲鱼争创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产品、东营十名优水产品,努力研究黄河口甲鱼原种培育、苗种孵化、幼甲鱼培育、成甲鱼健康养殖等技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规程,并根据当地养殖特色制定了东营市地方标准《黄河口鳖养殖技术规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验、总结并推广先进技术十余项,撰写并发表论文12篇。
戴绍祥同志个人简介
戴绍祥,男,1972年生,现任孤岛社区副总工程师、绿化环卫大队党委书记,山东省风景园林专家库成员,东营市河口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曾荣获胜利油田 &十大杰出青年&、&油田优秀挂职干部&、&胜利油田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共有四十余项科技成果获得油田及社区奖励,获胜利油田生产经营优秀成果奖、山东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论坛二等奖,多次获得油田科技进步奖。
该同志积极探索了孤岛油区与居住区混合条件下客土绿化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了孤岛地区科技合理化项目40多项,完善镇区绿化200多万平方米。负责建成黄河入海口最大的法桐培育基地和山东省最大的麦冬草繁育及应用基地;开展了盐碱地花木抗逆性研究,探索了重盐碱地花木微区换土法、隔膜压碱法、适地适树法、大树四季移栽等技术,苗木成活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5%以上。运用&冠根平衡理论&开展了&大树控高技术&研究,延长了盐碱地树木生命周期。组织并主持建设了孤岛22万株郁金香引种繁育基地,建成东营地区最大的户外郁金香种植园,连续举办了三届郁金香文化节。
付希庆同志个人简介
付希庆,男,1970年生,现任河口区文化馆音乐辅导创作员,国家二级演员(副高级职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学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东营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河口区音乐家舞蹈家协会主席。荣获&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全市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文联系统先进工者&等荣誉称号,2013年&齐鲁文化之星&提名。
该同志从事艺术工作以来,在省、市、区各类大型文艺晚会中多次担任独唱、领唱、重唱演出工作。曾在2001年6月应香港文化发展基金会邀请随东营市艺术团前往香港参加&两岸四地&庆祝香港回归四周年文艺晚会。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的重大声乐演唱、歌曲创作比赛,曾获&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奖创作一等奖&、&东营市精品工程奖&、&黄河口文艺奖&等全国大奖10次,省级大奖7次,市级大奖16次。创作了多部富有地方特色的舞台剧、表演唱、情景剧及反映当今农村生活题材的短剧。舞台剧《义和庄惨案》获得 &山东省第二十五届电视艺术牡丹奖&。多年来,该同志始终坚持歌曲艺术创作,所创作的歌曲《爷爷告诉我》由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表,并荣获中国第六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银奖。歌曲《感恩》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三届创新歌曲、歌词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胡在强同志个人简介
胡在强,男,1970年生,现任山东新大通石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2012年度河口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9年,该同志根据油田实际情况,组织设计了河口采油厂第一套用于高压注水领域的技术改造项目&&罗北站高压注水系统的变频改造,首次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生产。2000年研发了《输油管道泄漏定位与防盗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油田生产领域,初步实现了原油输送管道的实时监测,于2001年通过国家专利认证。此项专利技术项目在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大庆油田得到大力推广,有效防止了漏油与偷油事件,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为企业创效600多万元。2010年以来带队研发的&卧式存储罐智能液位变送器&、&原油密度在线测量装置&、&井下工具清洗装置与防砂活门开关&等项目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称号。
史文光同志个人简介
史文光,男,1966年生,现为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社区医疗专家、河口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多次荣获胜利石油管理局、中石化劳动模范,被授予2012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该同志自1992年开始致力于电视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组织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在东营地区率先应用电视腹腔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取得成功。所主持课题《电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获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参与的课题《电视胸腔镜临床应用》获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奖(推广)一等奖。应用腹腔镜成功实施了肾囊肿去顶减压、肾盂成型和外伤性胃底破裂修补术。率先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肾囊肿、肝囊肿、盆腔脓肿,填补了医院介入治疗的空白。应用无张力修补技术治疗成人疝,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复发率。《泌尿外科术后导尿引流装置》和《泌尿外科手术拉钩》两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主编出版了《普外科疾病现代诊断与治疗》和《实用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学》等医学书籍。
王美霞同志个人简介
王美霞,女,1971年生,现任广饶县吕剧艺术中心演出部主任,二级演员。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吕剧优秀演员&、东营市&十佳文艺工作者&、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广饶县&十大杰出职工&,多次被授予全市&文体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塑造了许多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扮演了《姊妹易嫁》中的毛记、《哑女告状》中的陈光祖、《潮涌黄河口》中的芦静、《借年》中的王汉喜等知名角色,主演拍摄了戏曲电视剧《黄河口之恋》。荣获2003年全国&国花杯&戏曲大赛二等奖、2007年中国戏曲红梅大赛&红梅花&奖、中国第五届红梅荟萃大奖赛&红梅之星&称号,先后两次在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节中获&表演奖&、&最佳表演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该同志积极参与对青年演员和少年儿童吕剧表演苗子的培养工作。由其指导的青年演员任俊燕在山东省首届吕剧艺术节中荣获&表演二等奖&、在山东省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青年演员王永亮在山东省第六届小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指导培训的小学生刘倩君在山东省首届吕剧票友大赛中获&金星奖&。
王耀东同志个人简介
王耀东,男,1973年生,现任胜利油田金岛实业有限公司胜鑫防腐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
&&& 2005年以来,该同志主要从事油田地下管道、油杆及地面管线的防腐研究工作,参与筹建了孤岛采油厂金岛胜鑫防腐公司。引进国家863计划科技成果,成功应用于油田管材的防腐、防偏磨、防结垢、防硫化氢领域,开发了钨合金防腐油管、抽油杆等新产品,防腐耐磨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开发防腐钻杆套管,使钻杆套管的防腐、耐磨、防硫化氢能力提高七倍以上,有效解决了油田钻采过程中钻杆和套管因磨损、腐蚀而引发的失效问题。2010年带头申请的镀渗钨合金防腐项目获得山东省创新基金;2011年带领技术人员成功申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头研发了镀钨合金非晶态合金套管、镍基多元合金防腐油管、镀钨基非晶态合金钻杆、钨合金油套管、钻杆立式生产线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2年获批山东省创新基金石油装备集群项目,2012年总体负责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东营市科技局颁发证书;2013年获得河口区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丁伟涛同志个人简介
丁伟涛,男, 1972年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2011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评为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该同志先后荣获&东营市十佳科技创新人才&、石油大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炼油技术与工程》、《中国激光》、《石油沥青》等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该同志自任职以来,共牵头组织完成了多个技改项目,3项创新成果,获得9项专利。其中,大型连续制备碳酸二甲酯(DMC)工业化开发技术及应用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奖励,9项技改获得公司奖励。
组织实施了《溶剂油装置塔一不凝气回收》技改项目、《利用精分装置塔Ⅰ对戊烷油进行深加工提取液化气》技改项目、《原料油卸车系统的改造》。带领完成《老区二甲酯车间甲乙酯装置T501进料改造项目》、《甲乙酯装置W型真空泵系统改造项目》和《甲乙酯装置T503负压操作改造项目》、《联合丙碳除沫器改造项目》和《联合DMC放空回收改造项目》和《老区二甲酯车间污水回用改造项目》,分别获得公司技改项目评比一、二、三等奖。带领完成《二甲酯装置DMC连续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新老区丙烯装置低温热能综合利用改造》项目、《老区二甲酯丙二醇水洗改造》。该同志组织集团公司的 &大型连续制备碳酸二甲酯(DMC)工业化开发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鉴定,并获得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造的《创建本质安全型石油化工企业》荣获第二十三届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及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领导公司实施了&管汇接口扩张器&专利,带领完成了公司新建20万吨/年碳四深加工装置及其配套2*75t/h流化床锅炉、制氮空压等项目的开工。研发的《DMC装置精制丙二醇水洗技术的研发》、《碳酸丙烯酯防分解连续生产技术研究》分获东营市科学技术局颁发的市科技情报奖一、二等奖。
董守江同志个人简介
董守江,男,1968年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2010年12月21日由山东省建筑工程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评为高级工程师,现任利津县城市管理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总工程师、利津县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绿化公司经理。该同志2003年被县政府授予&全县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市绿化工程施工先进个人&,2008年5月,被评为市级&十佳文明服务标兵&,并分别于2005、2007、2010年获得三次县委县政府嘉奖。
该同志在2000年率专家组组织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梯次造形,蓄淡压碱,适地适树&的绿化模式,在高处种植银杏、法桐等20余种常规树种,低洼碱地围堰漫灌压碱,种植耐盐耐涝的垂柳、怪柳等乡土树种,采取乔、灌木树种合理搭配。该同志开展了注重研究耐盐植物习性的科研项目,对现有绿化植物进行绿化观赏效果调查,从中培育出耐盐,且有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松柏柽柳,使其代替小龙柏、冬青做模纹灌木,还将其培养成乔木,使其能够代替龙柏,蜀桧做背景树。该项目于2009年1月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4)。他相继开发的一种以信息发布商的排名指数高低来控制其发布信息排名的方法,该项目于2009年7月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X)。该同志于2009年开发利用观赏价值较高的绒毛白蜡,应用观测研究结果,研发的绒毛白蜡优良无性系培育项目,取得一项科研成果(编号2009069-6),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同志积极参与凤凰广场、东津生态园、翠园湖、黄家路口、府前广场、街心公园、城北水系、三里河等多项重点工程的开发建设。
国立夫同志个人简介
国立夫,男,1967年生,现任垦利一中英语教研组组长,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16年。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2010年被评为山东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第二批东营市名师、东营市第一批特级教师、荣获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2013年被评为市第二批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外语名师、市功勋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严谨治学,成绩优异。多次执教省市公开课,受到一致好评。连续四年被遴选为山东省教师远程培训指导教师。他有计划地辅导学生课外学习,参加国家级的英语竞赛并多次获全国一等奖。2012年在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中,辅导学生获全国一等奖,被授予一级辅导教师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被授予高考优胜班、和谐班级、文明班级。
该同志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研究》子课题《英语报刊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中的价值研究》,东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普通高中英语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并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学校和教科院专家的充分肯定。
刘向明同志个人简介
刘向明,男,1971年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2012年11月18日由山东省新闻专业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评为主任记者,现任利津县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该同志从2004年至2012年度连续8年荣获全省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多次荣获利津县&优秀共产党员&、&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 2005年被东营市委宣传部表彰为&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被授予&利津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9年荣获&东营市学习型职工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荣获&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荣获&山东省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该同志采写了大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优秀作品,先后有60多件新闻(专题)作品获市级以上表彰。其中2008年以来获奖作品10件,有1件作品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创优节目二等奖,1件获三等奖;1件作品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创优评析二等奖&,1件获三等奖;2件作品荣获山东省新闻奖县级媒体专项奖一等奖,1件获二等奖;1件作品获山东省县(市区)级广播电视作品奖二等奖;2件作品获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三等奖。该同志作为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的副总编辑,在前期采访中,带领记者深入一线,在后期制作中,注重节目包装,严格节目质量,创新节目形式。近年来,主要负责《利津新闻》、《行业风采》、《咱们利津人》、《百姓生活》、《今日新利津》等自办专题节目,全面发展。在对外宣传中,该同志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东营电视台等上级媒体发稿600篇以上。
尚吉永同志个人简介
尚吉永,男,1967年生,现任万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50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等多种社会职务。
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以其干事创业的激情、科学卓越的科研管理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涵盖轮胎、电缆、化工、地产开发四大产业,拥有总资产近300亿元、占地560多万平方米、员工12000名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改革开放三十年山东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企业)。
该同志不断致力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先后主持研发了特种电缆、MBS等30余种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的潜油泵引接电缆、自粘性玻璃丝包线等几十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百余种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国内参与起草制定探测电缆、电磁线、MBS等七大系列产品工艺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的企业之一,10余个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等十余所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校(院)企联姻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
滕滨强同志个人简介
滕滨强,男,1967年生,现任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先后获得&全国化工环保优秀厂长(经理)&、&第二十届山东省优秀企业家&、&东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该同志获得2012年度第十届东营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和优秀应用成果特等奖、2011年度东营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0年度全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两项,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两篇科技论文,并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
该同志不断加大项目投资力度,狠抓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2012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9.26亿元,利税&12.69&亿元。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完成300万吨/年原料预处理装置、130万吨/年蜡油缓和加氢裂化项目、10万吨/年苯抽提项目、15万吨/年汽油加氢项目等项目。
该同志着力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环境绩效评估,使单位产值水耗下降了41.98%,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下降了41.98%,单位产值COD排放量下降了33.9%,单位产值烟尘排放量下降了34.8%,单位产值SO2排放量下降了36.8%。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达到&全国石油石化千家能源单耗国内先进水平&,被评为&石油和化学工业节水先进单位&。
王廷旺同志个人简介
王廷旺,男,1967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12月27日由山东省水产工程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评为高级工程师,现任利津县海洋与渔业局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先后主持或参与实施多项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其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山东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东营市第十六届黄河口科技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荣获第五届东营市十大杰出工程师,受利津县委、县政府嘉奖。
该同志投身渔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近几年来,累计参与组织各类渔业技术培训班80多期,培训渔民4100余人次,并多次担任授课任务。同时,根据渔业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的需要,担任主要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工作,多次在《科学养鱼》、《河北渔业》、《现代农业科技》、《渔业致富指南》、《内陆水产》、《齐鲁渔业》等国家、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专业技术论文十余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该同志参与渔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先后组织参与了南美白对虾、淡水鲨鱼、建鲤、甲鱼、彩虹鲷等十余个名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适应性试验养殖工作,其中主持了淡水鲨鱼、甲鱼、南美白对虾等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常年深入渔业生产一线,在每年的主要渔业生产季节,经常性、不定期深入养殖一线进行渔业技术巡回指导。自2006年以来,一直承担利津县陈庄镇渔业病害测报工作,科学选择病害测报点,并进行严格的病害监测。组织实施&渔业企业化&工程,倡导渔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全镇渔业生产布局、规模、养殖品种等实际情况,先后组织渔民成立养殖协会2个,农民渔业专业合作社4个,做好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连续五年被县海洋与渔业局评为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优秀渔业技术指导员。先后参与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的《利津县渔业发展规划》、《利津县水域滩涂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参与县海洋与渔业局实施的海参高效生态养殖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黄河三角州地区对虾安全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张冬梅同志个人简介
张冬梅,女,1971年生,现为垦利县人民医院疼痛科、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东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疼痛学医师分会委员。先后获得&东营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东营市优秀医生&,2011、2012年度连续荣获&东营市红十字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 mso-bidi-font-family: 仿宋_GB年由该同志牵头成立疼痛门诊,2009年设置独立病房,开放床位10张,申报成立疼痛科并通过验收,成为东营市内最早设立系统、规范、科学治疗疼痛疾病的单位。引进开展的一些疼痛治疗新技术、新疗法,使垦利县人民医院走在了全市疼痛治疗专业的前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CT引导下臭氧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松解治疗根型颈椎病、骨减压针治疗骨内高压症、拨针刀松解粘连治疗顽固性肌筋膜炎等多种新技术。9年来,诊疗颈肩腰腿疼等各种痛症患者5000余例。
该同志2010年在疼痛科的基础上合并创建了康复医学科。2013年4月,参与规划筹建了新的康复医学科, 2010年主持完成&青鹏膏外用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与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2项科研成果,并分别获得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尚凡青同志个人简介
尚凡青,男,1965年生,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高级岗位五级)。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13年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优质课评选中获全国一等奖,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评为全国优秀教研员;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参与指导培训的选手有6名获一等奖。
该同志注重教育研究,2010年2月,参与的山东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开发与研究》研究成果,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顺利结题,并于2011年6月获得了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同时在《中学数学杂志》、《学苑教育》、《新高考》等刊物、报纸上发表论文18篇,省级以上获奖论文9篇,有包含全国使用教材在内的论著20本,主持的省市课题有5个顺利结题。
毕云霞同志个人简介
毕云霞,女,1965年生,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农技推广研究员,大学学历,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
该同志先后撰写调研报告、规划及论文36篇,参与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12项,出版专著9部,其中主编的《饲料作物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等三部专著,被中宣部、农业部等单位推荐为&三农优秀图书&。该同志在《饲料安全与管理知识问答》、《优质牧草生产手册》、《青贮饲料及其利用》等6本专业技术书籍中担任了主编和副主编。取得科技成果13项,其中,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畜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丰收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该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草原巾帼卫士&、山东省第八届齐鲁巾帼十杰、山东省中兽医&中青年优秀科技拔尖人才&、黄河三角洲模范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女性、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荣记三等功。
张汉珍同志个人简介
张汉珍,男,汉族,1968年生,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2002年获东营市青年科技奖;2003&2011年,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嘉奖两次、记三等功五次;获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全省科技兴渔先进个人、全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和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获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章。
该同志先后主持、参加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专业性论文近35篇,其中获市科学技术优秀论文一等奖6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该同志长期从事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其中2005-2008年,海参推广养殖面积4万亩,收捕鲜参800吨,产值8000万元,利税4300万元。年,黄河口大闸蟹推广水库、池塘、湿地生态养殖面积80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21亿元,利税6.8亿元。先后组织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450期。年承担了国家、省监测项目、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渤海溢油应急监测项目,开展了海洋工程、海参养殖区等监测任务项目14个。
于学忠同志个人简介
于学忠,男,汉族,1969年5月生,东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骨外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该同志工作认真,爱岗敬业,2010年10月和2013年8月科研成果《骨植入型硫酸钙庆大霉素类释放系统的研制及其相关研究》和《硫酸钙/聚乳酸/庆大霉素释放系统抗菌素释放特点及抗菌活性研究》分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等奖。2008年10月《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系列研究》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二等奖, 2010年9月《硫酸钙人工骨系列改性研究》获解放军总医院二等奖。近年来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等国家级杂志发表论著十余篇。参与多部著作的编辑。其中《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获得医院2009年新技术二等奖,《胸椎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获得医院2010年新技术一等奖。
2002年6月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7年被评为医院新技术创新个人,2008年被评为东营市医学会优秀医生。2009年被评为东营市人民医院第三届&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2010年被山东省医学会授予&山东省优秀医师&称号,2012年被评为&东营市首批黄河口医学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称号。
王东关同志个人简介
王东关,男,汉族,1970年生,1998年参加工作,东营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研究生。
2008年以来,诊断和复审的常规病理、快速病理、细胞学3万余例,均准确、按时发出病理报告,保障了临床治疗工作正确及时开展。会诊疑难病例五百余例,支援了胜利油田、东营市各县区医院的工作。申报山东省和东营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各一项,在全省和全市开展&结外淋巴瘤病理诊断&培训。在东营市病理学术会议上多次做专题报告或疑难病例分析,为油田和地方病理诊断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了贡献。曾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市优秀医生等称号。2011年被评为&东营市黄河口医学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称号。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其中2篇SCI收录,1篇获东营市优秀论文一等奖。主编论著《结外淋巴瘤病理诊断学》,被著名淋巴瘤专家评为&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空白&。
岳学旺同志个人简介
岳学旺,男,汉族,1970年生,东营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该同志现任医院CT室主任;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第六届心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消化病介入诊疗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痨协会第二届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第二届胸部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被全省卫生系统授予质量明星并记三等功。2013年3月被东营市卫生局、人社局授予东营市第二批黄河口领军人才及优秀学科带头人。《单纯冠状动脉扩张症影像诊断与心电图相关性、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的临床研究》获2009年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4排螺旋CT颅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获2010年东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血清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获2011年东营市科技局一等奖;2012年《低张双对比VCT扫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被专家鉴定国内领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灾区医疗急救应急辅助设备》获得国家专利一项;参编《围产期疾病诊断与治疗》、《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论著4部。
刘磊同志个人简介
刘磊,男,汉族,1975年生,泰山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主要业绩:2008年前后,开始应用螺旋CT行颈脑动脉联合成像技术研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因动脉诊断,基本替代了诊断性的DSA检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2008年以来,开始进行肠系膜血管成像(CTA)技术在急腹症患者的应用研究,降低了死亡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和改善预后。2010年至今,率先开展应用256层螺旋CT进行&一次扫描全身动脉成像(CTA)&的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节省了对比剂用量和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科研成果:自2008年以来,共获得东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著7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通讯作者1篇,第二作者4篇。主要荣誉称号:2009年1月胜利石油管理局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009年6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2010年3月东营市医学会优秀医生;2010年9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2月第六届东营市青年科技奖;2012年9月援疆支医先进工作者;2012年9月优秀援疆人才;2013年3月东营市医学会优秀医生。
袁庆忠同志个人简介
袁庆忠,男,汉族,1965年生,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主任医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普外科专业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率先开展了以下工作:1.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对226例病人施行了保肛手术。2.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复发疝、成人巨大疝等施行无张力疝修补,降低了疝术后复发率,病人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已完成250多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3.使高位胆管癌根治空肠肝门吻合及壶腹周围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成功率达到了与省级综合性医院相近的水平,胆漏和胰漏并发症由37%降至5%。4.对身体差、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和介入治疗的肝肿瘤病人开展了腹腔镜辅助下冷循环射频治疗。5.开展肝移植手术,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参与市局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参与的《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获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2007年被评为东营市优秀医生和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张旗同志个人简介
张旗,男,汉族,1972年生,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内科风湿免疫专业副主任医师。
2000年8月开始从事风湿免疫专业工作,2003至2006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单位年度先进个人。自2002年以来,获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市级科研立项2项。其中《检测肺泡灌洗液研究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间质的影响》、《益赛普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影响研究》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风湿免疫病中的研究》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家正式刊物上以独著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在核心医刊上发表5篇,完成专著一部。2004年当选为山东省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11月举办了东营市第一届风湿病学习班,提高了各级医护人员对风湿病的认识水平。2007年4月,当选东营市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0年当选为胜利石油管理局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11年当选为山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东营市十佳青年医师。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定点医疗机构优秀医保医师。
韩彬同志个人简介
韩彬,男,汉族,1973年生,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
该同志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6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持或参与了连续抽油杆、连续油管作业设备及页岩气开发专用设备等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该同志承担着中心实验室建设、大型压裂成套设备及新材料制备与使用等多项工作任务,2013年4月,国家科技部发文(国科发计〔2013〕405号)正式批复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主持了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与表面工程实验室建设,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并获得发明专利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持研发了连续油管作业设备,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产业振兴项目1项,国家产业调整专项项目1项,国家重点节能工程项目1项及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1项。主持开发双熔敷极焊条电弧焊技术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设计有效降低内应力的材料体系和复合结构涂层,获得2项发明专利,已在国内各大油田进行了销售,形成了近10亿元的市场销售。
主办单位: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版权所有: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技术支持: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地址:东营市东城府前街77号&&&&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饶县实验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