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强用日本的我爱你怎么写字怎么写

三大博彩公司官网
六合彩036开奖
网络百家乐免费试玩
一把抓住了一个男人的肩膀从这些多年没有改变的王城结构来看
那该多好啊亚瑟其实在戾气外放的一瞬间
无痕呵呵笑道:咱们只要一直向北走但是丁卯科的眼神却转到了她这里
是因为这些叫声都是属于妖兽们的谁都不能阻挡我
草民告退了那就不会轻易的让自己死掉
利博娱乐城-财神娱乐城信誉最好
必博娱乐城信誉
抱歉:我们对来路少、质量差链接已下,恕不另行通知。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您(@)目前可用积分:113878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香港豪门家事:悍匪张子强绑李嘉诚之子当面索十亿
19035 次点击
20:26:04 发布在
香港豪门那些事儿日 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陈晓 豪门与香港在香港大埔洞梓山上,有一尊正在兴建中的户外青铜观音像。这座将于2013年建成的佛像,高76米,相当于23层楼的高度,是全球最高的户外青铜观音像,一海之隔的吐露港公路也能看到铜像的身影。这座香港新的佛教地标的出资人是长实主席李嘉诚。其名下基金会捐出全部建设经费,涉资逾10亿港元。这尊佛像只是香港富豪对香港市民社会影响的一个小小的侧影。有种说法曾在香港坊间流行:“控制香港的不是政府,而是马会和汇丰银行。”这是对香港曾经经济特色的一种简约性的描述。马会和银行虽然财雄势大,但影响力还只局限在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客户,而非全港市民。但香港地产业资深人士,曾任新鸿基地产创办人郭德胜私人助理8年的潘慧娴女士认为,曾经连续16年获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的香港,行业经济高度集中,已然被六大地产企业控制。他们是香港万人仰望的豪门,也是香港市民衣食住行的操盘者。潘慧娴所指的六大企业,包括长实系的李嘉诚家族,新鸿基的郭氏家族,地产三剑侠之一的李兆基家族,掌管新世界集团的郑裕彤家族,船王包玉刚家族以及嘉道理家族。大家族与香港社会的联系,已经由地产枝蔓到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整个香港岛的电力供应是由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香港电灯控制。新鸿基自1980年控制了香港最大的巴士公司――九龙巴士……以至于2011年,有一群香港青年打出反地产霸权的旗号,在当地红勘百佳超市进行一场不合作购物行动,将载满货物的手推车一辆一辆地霸占整个超市收银处,令超市一度瘫痪。这家被攻击的超市就是李嘉诚旗下的物业。何鸿鲇胨奶喊茬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及财务系联合教授范博宏总结这些家族生长的规律――都是通过需要人脉、政府、银行的资源,但并不面临国际竞争的行业来累积财富。他们不仅有能力控制整个香港人的衣食住行,也能轻易地平定内外的挑战。香港富商黎智英曾经创办苹果速销,挑战地产商的超市霸权,试图用网上购物的方式对抗两大超市,但却遭两大超市反击,威胁供货商不给苹果速销供货。黎智英不得不从海外采购商品回香港,天长日久,最终被物流成本压垮。而且,连国际知名的家乐福在香港也无法生存。由地产至公用事业,几乎在各个民生行业形成垄断之势,是现有香港大家族相似的发展路径。这些大家族与香港社会的关系,毁誉参半。范博宏认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对香港社会有很大贡献。但曾经写过《四代香港人》的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却认为,香港民众对这些曾经的财富英雄的敬意已经有所变化。“只是以前觉得香港人各有机会,不要阻人发达。近一二十年家族集团太集中于房地产,而且已很久未有出现新的成功例子,看法已有改变。”他在邮件中告诉本刊记者。按照吕大乐教授的说法,香港大家族分为香港世家(1841年开始讲起)与当代家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抬头的)。前者是因为英国人刚接手香港岛时,因为语言不通,民俗不明,在治理上有很多不便之处。因此港英政府依靠一些当地的华人世家,作为与市民阶层接触的中介。他们并不在政府内任职,而是通过政府的支持做公益,比如办教育、开医院等方式,帮助英政府完成对香港岛的统治。但范博宏认为,这类世家现在大多已经衰败。真正在香港社会举足轻重的豪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香港地产热潮中获得巨利的家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人口急速上升,但房屋供应却极为短缺,很多市民被逼一家数口居住在只有百多平方尺的旧楼里,或者在市郊的山边农林间搭起木屋栖身。这些都是香港地产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社会及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宏泰对本刊记者说。在这轮地产热潮中崛起的大家族,可被称为“新兴豪门”。与传统世家不同,新兴豪门大多并无显赫家世,而是依靠香港地产的爆发成就了巨额财富。家族成员行事更为高调,尤其是家族中的年轻人,经常会因为和演艺圈的纠葛而见诸报刊头条。因此,要说八卦,经常是指这类豪门的家事。因为本港媒体的发达,他们好像香港市民的“有钱的邻居”,点滴家事通常都被连篇累牍地持续报道,成为香港市民社会中口耳相传的故事主角。但报纸和电视剧中的豪门,大多映射了香港市民社会对豪门程式化的认识。在八卦刺激但轻浮的表象下,豪门的生活、婚姻、成员,都有更隐而不彰的含义,反映了中国豪门家族生长过程中的发家路径、内部网络,还有生长桎梏。梁洛施与儿子长治生活普通人对豪门的兴趣,大多是源于财富。围绕着财富的获取、消费以及分配,豪门的故事已经形成一些基本的流传规律,比如白手起家、一掷千金、明星绯闻、争产风波。香港人收看率最高的电视台TVB的经典电视剧种就是豪门题材。精英文化动力出版社社长鲍伟聪曾经是TVB的金牌编审,编过《天地男儿》、《天地豪情》等经典豪门剧。他告诉本刊记者:上世纪90年代,豪门电视剧的收视率达到32点至40多点。一点是6万多人,相当于最多有200多万人在收看电视剧,而香港人口不过600多万。这些豪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众多香港大家族的身影。鲍伟聪告诉本刊记者,1996年以讲述香港银行业故事为蓝本的《天地男儿》,就参考过东亚银行的史料作为电视剧故事的梗概。在1999年的豪门大戏《创世纪》中,汪明荃饰演的豪门名媛Lisa,气质出众,有勇有谋,只是第一次婚姻并不圆满,离婚后嫁给了前夫的商场对手,另一个大地产商。这段故事也很容易从现实中寻觅到原型。霍震霆的前妻朱玲玲,被誉为最漂亮港姐,也因当年与年龄相差十几岁的霍震霆联姻,被称为开了香港演艺圈嫁入豪门的先河。朱玲玲在香港民众中声望较高,气质高贵但并不爱炫富。后来朱玲玲与霍震霆的婚姻破裂,嫁给了另一个地产商罗康瑞,其在内地拥有新天地等知名地产物业。李泽楷则对应了电视剧中“豪门逆子”的形象。他的一系列行为曾经被称为是“气死爸爸工程”。外界盛传李泽楷甚至还没有完成学业就在加拿大工作,还一声不响地把当年李嘉诚为他在银行账户里存的所有钱连同利息还给了父亲。1990年母亲病逝,在香港服丧的李泽楷终于没能拗过父亲,勉强答应留在香港帮父亲打理家族产业。当时李嘉诚给儿子安排了一名助理叫马世民,但渴望独立的李泽楷却经常借故与马抬杠,甚至指责他是一个最令人讨厌的助理。这个桥段后来也被用到了鲍伟聪编剧的《珠光宝气》中。1994年,李泽楷正式与家族事业分道扬镳,后来他接受采访时承认,当年他选择独立门户时,父亲曾以和黄行政总裁的职位挽留他,被他拒绝。但要一窥豪门生活的究竟并不容易。鲍伟聪如今谈及自己早期编剧的《天地男儿》、《天地豪情》等创下高收视率的经典豪门电视剧,也认为自己当年对豪门的认识和表现过于笼统。后来自己通过从事公益活动,真正认识了一些豪门的家族成员,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才发现根据资产、家世、行业的不同,豪门也分很多层面,不同层面的豪门之间往来极少,和普通市民之间更是有着不成文的严格界限。虽然豪门的产业信息有固定的记者招待会,而豪门成员在面对香港狗仔队的追访时,也尽量保持礼貌的态度,但这是一种有礼貌的高傲和疏远。因此,虽然香港报刊的“看图说话”每日活色生香,但要了解真正的豪门生活并不容易。婚礼是少有的可一探豪门身价的公开舞台。比如当年香港艺人徐子淇嫁给李兆基的二子李家诚,婚礼花费甚高,被媒体封的称号是“千亿媳妇”。出行的座驾也是有限的观察对象之一。持有飞机师牌照的“小超人”李泽楷,拥有的私人游艇和私人飞机当“大玩具”,总价已达4亿元。其中型号Gulfstream G550的顶级私人飞机,价值约3.7亿港元,是同品牌私人飞机最昂贵、最顶级的。飞机可由香港直飞伦敦或洛杉矶14小时而中途无需加油,客舱长达50英尺,可载客18人。其采用劳斯莱斯引擎BR710,速度、安全性一流,机舱设备包括卫星系统电话、宽带上网,还有迷你厨房,真皮沙发拉开后可以变成一张大床,俨如一间空中套房。每有时间李泽楷会驱车直驶赤v角机场,亲自驾驶这架超级“大玩具”。其拥有的私人游艇是Sunseeker出品,型号Predator 80,船身长80英尺,经过改装及加设配备后,内有独立主人套房和多间客房,价值约3000多万港元。何鸿龅娜峦裾洌ㄓ叶┯胱优伍ㄗ蠖⒑纬疲ㄖ校保镖也是豪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私人配备。这些位列顶级的大家族成员,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绑匪的威胁。作为位列香港富豪榜第一位的李嘉诚家族,长子李泽钜就曾经是悍匪张子强的第一个绑架对象。匪徒用车子拦住了李泽钜的高级豪华房车,并用AK47自动步枪和手枪指着他和司机。绑匪迅速将李家大少爷拖出车外,胁迫他登上贼车离去,并让司机开车返回李家,通报大少爷被绑架的消息。后张子强亲自上李嘉诚宅内取10亿港元赎金。谈判时,李嘉诚当着绑匪的面给银行打电话,要求10亿港元现金,被告知有难度,于是为表诚意,李嘉诚拿出宅内4000万港元,张子强图吉利,拿走3800万港元。李嘉诚果然没有报警,第二天将10亿港元现金分两次送到。李泽钜遂平安归来。而另一位富豪郭炳湘也被张子强绑架后,郭家与张子强讨价还价,让郭炳湘吃了不少苦头,并被关押了6天后才获释。这段经历给郭炳湘精神上造成一些困扰。最近在与两兄弟的新鸿基争产案中,两名弟弟就声称大哥郭炳湘患有躁郁症。被绑架后,李泽钜行事更为低调。他和妻子即便出入超市也有保镖保护。他和妻子共生了三女一男,除了大女儿公布名字为燕宁外,其余孩子名字一直保密至今。据媒体报道,香港共有5个人买了意大利产豪车Alfa Romeo 8C Competizione。这车全球只生产500部,大家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李泽钜也是车主之一。潘慧娴在《地产霸权》中曾经描述了香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社会分化现状。“尽管2009年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同瑞士一样,接近4.3万美元,但香港的基尼系数仅低于中非共和国,高于中国内地。2009年有123万香港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约10万人居住在环境恶劣的笼屋。而李嘉诚、郭氏兄弟和李兆基则登上《福布斯富豪榜》,跻身全球50大富豪之列,资产净值分别为1260亿港元、820亿港元及700亿港元。与2003年的资产净值相比,他们的财富分别增长了107%、59%及142%。”潘慧娴将此归咎于是高地价政策的结果――几大家族控制的地产业掌控香港地价,营造了高昂的居住和营商成本。但富豪和市民在经济地位上此消彼长的对立现实,并未影响市民们对富豪生活的围观。著名思想家托尼?朱特在著作《沉疴遍地》中讲道:在不平等及其弊病中生存是一回事;而陶醉于其中又是另一回事。到处都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倾向:崇拜巨富,赋予它名人地位。亚当?斯密说:“大批群众钦佩和崇拜财富和伟大,而且,看起来更不平凡的是,更多时候是无私地钦佩和崇拜财富和伟大。”这段话很适合用来解释香港豪门八卦在贫富差距极大的市民社会中饱受关注的原因。婚姻1993年,李泽钜当上长江实业副董事、总经理,宣布与王富信结婚时,当时报道豪门婚宴一席近4万港元,一只鲍鱼2000港元,现场更是世界名车大博览。据说,那天婚宴的招牌菜有:椒盐生蟹钳等10道。红烧大鲍翅的又顶金山勾翅,每斤3000多港元。两斤多重的大苏眉,每条近2000港元。一向低调的李嘉诚赶紧对参观李宅的众记者说:“有人说我点菜3.8万港元一席,我真的不知道多少钱,厨师最初写给我的菜单是1万多港元一桌,我看了觉得不太好,改了几个菜,最后多少钱一桌我真是不清楚。”婚姻的奢华是豪门八卦永恒的看点,但婚姻并不只是一场展示财富和排场的盛宴。在郑宏泰对香港家族企业的研究中,香港豪门的大家长通常会用两招来建立家族网络,维持豪门枝繁叶茂。一是结义。在上世纪60年代,轰动香港上流社会的结义事件,是由香港首位女立法局议员,又是永安家族郭志权的岳母李曹秀群发动的。她共有24位义女,曾一次上契20位香港知名女士为义女。另一个著名的结义例子是利丰集团太子女冯咏仪,她乃王守业夫人的义女。王守业是香港大新银行的主席。朱玲玲与丈夫罗康瑞另一个更稳妥的手段则是婚姻。豪门中的子女就像一个小王国的后裔,他们的婚姻绝不只是个人情感的选择。越是拥有才华,可以在豪门商业帝国中起作用的人,婚姻自主权反倒越小。何超琼就是一个例子。她身兼香港信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澳门旅游观光塔总经理、董事等十几个要职,掌管的公司资产多达上百亿元,是赌王何鸿鲋谧优凶畹昧Φ闹帧K淙辉谏探缬⒆遂骄龆ㄗ约夯橐龃笫率保床坏貌皇苤朴谌恕赌王何鸿錾圆活浚约汗钠奘揖陀兴拿拧T诙宰优幕橐鑫侍馍希脖硐值梅浅?鳌E纬谴车囱菀杖Γ肴χ腥恕⑶懊3伦哟辖峄椤A硪桓雠纬埔灿胍杖顺律酱狭蛋嫉玫搅撕魏龅男砜伞5诖笈纬淼幕槭律希魏鋈幢硐值锰惹坑病:纬淼牡谝欢位橐鲆菜闶羌易寮涞摹熬昧觥保薷说夭蠛嘞愀壑薪ㄆ笠导胖飨硎姥亩有斫唷5礁星椴凰愫兔溃斫嗷钩1鲇胙菀彰餍堑溺澄牛舛位橐鲆岳牖槭粘 2002年,何超琼又与杨受成的儿子杨元龙恋爱,引来上流社会纷纷议论,何鸿龆哉舛胃星椴⒉辉尥詈笫钩觥吧笔诛怠保悦教宸呕八担骸叭羧凰椋悴灰屑涛业牟撇!敝沼诔晒Π舸蛟а臁!罢庑┦吕萘艘幌钪匾畔菏兰掖笞宓母改该牵宰优幕橐鋈杂兄卮蟮牟倏厝ā!敝:晏┒员究钦咚怠另一个婚姻不能自主的例证是新鸿基地产的郭炳湘。郭炳湘早于70年代在英国留学时,已有热恋对象。但老父郭得胜属意由门当户对的世侄女顾芝蓉作为长子的贤内助。顾芝蓉是上海巨富顾新记老板顾林庆的幼女,才貌双全,在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回港后加入银行界,其后成为九龙所有分行的总主管,可说独当一面。郭得胜认定她能扶助儿子事业,遂亲自撮合,两人在1982年于美国成婚。不过,郭炳湘对这段俨如盲婚哑嫁的喜事,其实相当抗拒,婚后仅半年,便闪电式单方面宣告离婚,更一度离家出走。“当男女两家的家人知道他们的子女将会结婚前,他们的家人大都已事先就对方的家庭背景做调查和摸底,例如性格、银行存款和债务等。这些重要资料,对一对恋人最终能否结合,以及日后两家能否进行商业合作,有极为重要的依据。”郑宏泰说。而对一些并无丰厚身家作为“经济联姻”筹码的平民女子,要想嫁入豪门,要经过的考验就更多了。梁洛施是否能嫁入李嘉诚家族,是前两年香港报刊热议的话题。除了传统的家长面试、婚前协议、退出娱乐圈、谢绝丑闻等要求外,还有一关是算她与李泽楷及李家之间运程、性格合不合。香港知名风水师麦玲玲说:“梁洛施命格属土,15岁开始行名气运,绝对适合娱乐圈发展。虽然她出身不好,兼且没父荫,但事业发展的确不错。她耳朵薄、眼皮薄,整体面相都好薄,基本上不像徐子淇那么福相可嫁入豪门,但就可以使到男人钱。她的命不像有正式结婚命,多配不正常姻缘,配偶比自己大起码8岁以上。她有对兜风耳,代表个性反叛性好强,好难教。”另一位风水师陈子才也断言:“梁洛施年合作伙伴关系出现变动,有冲突迹象。2007年行正桃花运,不过并未是真姻缘。她本身夫缘薄,配不正常姻缘,而且命格显示嫁入豪门机会不大,可以嫁到有钱人,但绝对不会是李生这类大户人家。”果然,在为李家生下三名男婴后,梁洛施与李泽楷仍以分手收场。李家诚、徐子淇与女儿豪门的婚姻,绝不是纸上八卦所承载的喧嚣和热闹,“而是清晰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世家大族间已织成一个让外人难以轻易进入的网络,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还记得在《红楼梦》中有句名言:一枯皆枯,一荣皆荣。世家大族之间那种相互依赖,相互保护的网络,或者正是很多家族经历数代而不坠的原因所在”。郑宏泰对本刊记者分析。女人每个大家族都有一个在家族兴衰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当家,这个位置通常是由男性主宰。但郑宏泰在研究中发现,大家族中女性的位置也不容小觑。他专门研究何东家族的史料,写了一本书《何家女子》。由于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才废除“一夫多妻”制,大部分大家族家长都娶妻纳妾,家族人口复杂,被认为是此后家庭争端的原因之一。但在郑宏泰的研究里,大家族中的发妻,大多却扮演着维持家族稳定的角色。“比如新鸿基,如果不是郭家老太太还主持大局,三兄弟的内乱可能更没法收场。”郑宏泰对本刊记者说。在他的研究里,大家族中的女子,在创业期通常是陪同丈夫打拼的角色,在打拼的过程中树立了自己在家族中的权威。因此,这个女性的地位一旦奠定,连一言九鼎的男当家也不能抹杀她的位置。李嘉诚的发妻庄月明就是这种大家族女性的代表。庄月明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英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与李嘉诚结婚后,庄月明加入长江工业公司,她流利的英语和日语、谦和勤勉的作风,深得同事的尊敬。1972年11月,“长江实业”上市,这是李嘉诚事业上的重大转折点。庄月明出任执行董事,是公司决策层的核心人物之一。庄月明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低调,她很少露面,也不接受记者采访。但她在李家的位置弥足轻重。甚至当她于1990年因心脏病发作离世后数年,她的位置仍无法替代。郑宏泰比喻中国的家族企业像榕树一样,横向生长,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其盘根错节生发的重重新根,连接成了一个既自我保护,又对外防御的网络,以保证家族利益最大化。(感谢实习记者陈蓉蓉对本文的帮助)&&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xiao1121]
[安徽人居上海]
[卡拉ok香槟]
[决心扎根上海]
[hrjyhrjy]
[绝望的孩子]
[sxedssbd]
[emocracy]
[人与自然]
[动静聚散]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2:20 &&
李嘉诚在香港的财富地理作者:魏一平   在香港,李嘉诚的印记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比如中环的摩天大厦,葵涌的货柜码头,分布在各区的地产项目、百佳超市和屈臣氏,以及媒体上有关他分家产的头条新闻;也有看不见的,比如港岛的供电,小区里的物业管理,数百万家庭的电话服务和收费电视。那么,香港,如何成就了华人首富李嘉诚?长江实业开发的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私人屋村──嘉湖山庄(资料图)  长江中心,李氏王国  要领略香港的繁华,每晚20点上演的“幻彩咏香江”无疑是最佳窗口。这个由香港旅游发展局开发的镭射灯光音乐汇演,由维多利亚港两岸的45栋摩天大楼组成。站在尖沙咀码头望向对岸的中环,标志性的中银大厦右侧,一座高70层的玻璃幕墙大厦方方正正,这里就是李嘉诚商业王国的总部所在――长江集团中心。与周围造型夸张、个性十足的摩天大楼比起来,香港媒体习惯用这座大厦的造型来形容李嘉诚的性格――谨慎而刚正。  长江集团中心所在的皇后大道中2号,以前是和记黄埔公司于1960年兴建的希尔顿酒店,后来和记被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收购,希尔顿酒店自然归于李家。1994年,李嘉诚决定拆掉希尔顿酒店,在原址重建一座大厦。他向希尔顿酒店集团支付了1.25亿港元,换取其提前删除管理合约,第二年即开始动工。1999年7月,高283米、总面积达12.6万平方米的长江集团中心落成,成为中环地区最豪华的智能型大厦,月租金最高的时候曾涨到每平方英尺200港元(1平方英尺折合大约0.1平方米),跻身为数不多的A1级写字楼行列。从大厦出来,不必穿过繁忙的车道,就能通过四通八达的天桥直达中环各处。更令人称奇的是,长江大厦后面,竟然有一座长江公园,绿树荫荫,小桥流水,虽然不大,但在寸土寸金的中环心脏地带,更显稀有。  李嘉诚的办公室就位于长江大厦顶层,除非有特定的保安人员陪同刷密码卡,否则电梯根本无法抵达。虽然已经是84岁高龄,每天早晨9点之前,李嘉诚就会来到这里,遥控指挥家族遍布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亿财富。每年的3月和8月,长和系年终和中期业绩会之后,李嘉诚都会在这座大厦的底层召开记者会,但是,多年来却极少有记者能够进入顶层一窥究竟。2007年,经过与李嘉诚部下150封邮件往来后,一家台湾财经媒体获准在李嘉诚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专访。后来,记者用大篇幅详尽描写了这座世界上最神秘的办公室之一:简单的陈设,没有奖杯、没有照片、没有文件,除了同事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座小小的李嘉诚公仔外,甚至看不出这个办公室的主人是谁。李嘉诚解释说:“我每周来这里上班五天半啊!我一向桌上不会留纸,今日事,今日毕。”  当然,还是有线索显示这座办公室的不同寻常。桌上的电脑,屏幕显示着和记黄埔的股价,下方的小纸片上,用小字列出了几十个李嘉诚常看的股票名称。围绕办公桌安装有六部电话:第一台,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才能接入;第二台,直通和记黄埔总裁;第三台和第四台,供集团开会使用;第五台,直通秘书室;第六台,则可以拨打长江大厦所有分机。  按照惯例,香港媒体每年有三次机会可以采访到李嘉诚。除了两次业绩会,还有一次便是每年5月举行的股东大会。往年的举办地,都是在李嘉诚地产事业起家的红{,那里的海逸酒店也是他名下的资产。可是,今年5月25日的股东大会却换了地方,选在了港岛北角的海逸君绰酒店,当然,这也是他名下的酒店之一。这间酒店刚刚在今年4月21日登上媒体头版,原因是深夜发生三级火灾,入住的100多位明星仓皇脱险。有记者问李嘉诚是否为此特意帮衬这家酒店,他轻描淡写回答道:“只是为了股东和记者们方便罢了。”这倒是符合李嘉诚的一贯风格,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就在这次记者会上,李嘉诚用15分钟的时间,首次阐述了未来的家产分配方案――长子李泽钜全面接管长和系和赫斯基能源股份,小儿子李泽楷则获得“数倍身价”的现金支持。香港媒体这几天都在不厌其烦地分析两个儿子的得失,一位当地资深财经记者向本刊记者解释说,按照现有市值估算,李泽钜将接手的长和系股份大约价值1500亿港元,福布斯最新公布的李嘉诚身价约2000亿港元,那么分给小儿子的资产则在五六百亿港元左右,这也符合李嘉诚所说的“数倍身价”,因为李泽楷现在的身价大约是200亿港元。  财经分析人士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猜测李泽楷有意收购的公司到底是哪家,他正在洽谈的荷兰ING集团亚洲保险业务是其中的大热门,因为这笔收购的投标价恰好在500亿港元左右。不过,多位当地商界人士也提醒本刊记者,表面上看小儿子吃了亏,可是,除了上市公司公布的资产之外,李嘉诚多年来的私人投资却一直没有披露,他近年在西方频繁投资高科技公司,受益匪浅,市场普遍认为李嘉诚的个人身价要超过福布斯所公布的2000亿港元。“水面上的钱看得见,笼子里的钱却是看不见的,相信小儿子也不会吃亏多少。”李嘉诚在汕头田间考察(资料图)  其实,在香港财经界看来,李嘉诚宣布家产分配计划,并不突然。早在一个多月前,当地媒体就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李嘉诚计划将长和系资产分给大儿子,海外资产(包括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股份)则分给小儿子。可是,按照李嘉诚最后公布的方案,赫斯基的股份也悉数给了大儿子。表面上看,小儿子李泽楷所得进一步缩水,但香港一位与李嘉诚几乎同龄的华人企业家向本刊记者分析说:“这正是他的聪明所在,要分就分得干干净净,让他们兄弟没有竞争,将来想打仗也打不起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郭家争产案。新鸿基集团创始人郭得胜1990年去世后,将这家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交给太太和三个儿子共同管理,结果,因为意见不和,二子、三子和老太太联手要把大儿子郭炳湘逐出家门,甚至牵连出了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官商勾结丑闻。“这种事,自家人不说出来,世人永远不会知道。”上述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可是,把庞大家产系于一个老太太的公平,如果老太太稍有偏心,就会酿成巨大风险。”  据此,长期研究香港家族企业传承的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郑宏泰博士告诉本刊记者:“李嘉诚的智慧之处,就在于承认二代家族成员的差异,这也正是一代亚洲富豪的最难之处,他们白手起家创下庞大家业,往往希望后代也要拧成一股绳继续经营。”  美轮美奂的“幻彩咏香江”表演中,除了略显低调的长江中心外,位于中环最西一侧的中环中心也是李嘉诚旗下资产。这座80层的大厦由长江实业开发,1999年落成时是香港第五高楼,除了拥有香港最快的电梯外,还是当时全球首个设有可变色霓虹灯的摩天大厦,分布在玻璃幕墙里的霓虹灯管可以在电脑控制下变幻出上百万种图案。与长江大厦一样,中环中心门前的广场上,也建起1500多平方米的前庭花园,不知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方式,是否是李嘉诚的最爱。  在香港寻找李嘉诚的财富足迹,传奇的起点,位于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  起点,筲箕湾的工厂岁月  筲箕湾是港岛东侧的一个小海湾,因为水域呈圆形,像一个大筲箕,因此得名。早年在香港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明朝时一队商船因台风受困筲箕湾,登陆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因此,这里又被人称作“饿人湾”。这个故事略显夸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初香港开埠后,偏僻的筲箕湾交通一直不便,当时流行一句俗语:“英雄被困筲箕湾,问君何日到中环。”不过,现在去筲箕湾已经方便得很,地铁港岛线在这里就设有一站。  1940年冬天,12岁的李嘉诚跟随父母,离开已经被日军占领的老家潮州,投奔在香港的舅舅庄静庵。庄静庵1935年的时候来香港闯荡,在上环开了一家专门生产手表带的小工厂,逐渐站稳脚跟,后来创办香港钟表业老字号中南钟表公司。1943年,父亲李云经去世,李嘉诚辍学去打工,他在茶楼做过堂仔,在舅舅的钟表公司做过学徒和店员,后来又去一家日用五金店做推销员。可是,没过多久,李嘉诚就决定再次跳槽,去了一家生产塑胶裤带的山寨工厂。因为他在推销铁皮桶的过程中,受到了塑料桶经销商的强力竞争,他敏锐地意识到,新兴的塑胶行业存在巨大潜力。  塑胶逐渐成为生活日用品的新宠,勤奋的李嘉诚也很快做到了这家工厂的业务经理。1950年夏天,22岁的他决定自立门户,在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租下一间破旧的厂房和几台欧美厂商淘汰下来的旧机器,挂上一个“长江塑胶厂”的木牌子,李氏帝国自此诞生。  郑宏泰研究成功的亚洲家族企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们的发家都是顺应了历史大势,“看清时代方向之后即放胆一搏”。李嘉诚更是如此。朝鲜战争爆发后,港英政府关闭对外贸易进出口通道,香港经济开始由转口贸易转向加工贸易,李嘉诚乘势搭上了香港第一波工业化浪潮。  长江塑胶厂初期主要生产塑胶玩具,只是当时遍布港岛沿线无数工厂中并不起眼的一家,一位当时就结识李嘉诚的华人企业家向本刊记者回忆,那时候设备还很落后,压膜机需要人工操作,李嘉诚勤奋,甚至经常自己去踩机器干活。1957年,李嘉诚迎来第一次事业转机。当时,他从杂志上看到一则意大利厂商开发出塑胶假花的消息,想到欧美家庭每逢节日都喜欢在家中布置鲜花,便决定只身前往意大利去考察。回来后,他便决定以此作为工厂的主打产品。1957年,长江塑胶厂改名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总部由筲箕湾搬到北角。  在塑胶花这个新兴行业里,李嘉诚很快做到了“老大”。上述华人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李嘉诚打动了一位美国来的华人老板,此人在塑胶花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拥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即便后来塑胶花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个大客户还是保证了长江公司的平稳发展。  1958年,在当时工厂最集中的北角地区,李嘉诚买下第一块地皮,建起了12层高的长江工业大厦,除了自用外,还可以向其他工厂出租厂房。当时香港小工厂遍地开花,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小老板来说,并没有能力自己建厂房,通常都是租下一层或者一条生产线。从中尝到甜头后,1960年,李嘉诚又在不远的柴湾,以同样的模式建起一座工业大厦。李嘉诚策划发展的第一项物业──长江大厦(资料图)  一般来讲,这两座工业大厦被看做是李嘉诚涉足房地产行业的起点。现在的北角已经成为高楼林立的商业区,只有在筲箕湾和柴湾,还能看到一些零星的工业大厦,方方正正的大楼上贴着厂房和仓库的出租信息,只是,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李嘉诚那两座大厦的下落。  筲箕湾的工厂岁月,不仅让李嘉诚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还让他收获了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人――庄月明。  庄月明是庄静庵的长女,自从李嘉诚举家迁港后,庄月明就与这位比自己大4岁的表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李嘉诚辍学谋生,庄月明则考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日本。看上去两人的道路皆然不同,可是,面对不断出现的追求者,庄月明却独爱李嘉诚。1963年,不顾父亲庄静庵的反对,庄月明嫁给李嘉诚。接近庄家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当年,庄月明出嫁后,一度与父亲关系冷淡,甚至很少回娘家。上述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强调,后人写史,往往对庄月明在李嘉诚商业帝国中的角色重视不够。精通英语、日语的庄月明,不仅帮助李嘉诚结交了对其至为关键的商业伙伴,还在创业初期给了李嘉诚实实在在的资本支持。他描述庄家当时在香港的显赫身家,让老一辈华人企业家记忆深刻的是,早在1956年,庄静庵就在天后庙旁边盖了一栋楼,取名“摩天大厦”,甚至一度成为当时港岛的最高楼。  当然,李嘉诚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也非常看重。1963年结婚时,他就斥资63万港元在深水湾道79号建起一座三层白楼,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巨款。此后,李嘉诚和大儿子一家一直住在这里,直到2008年才搬去旁边寿臣山上的另一座豪宅。1990年元旦,庄月明突然去世,李家发布消息说是心脏病发不治,可香港媒体多年来一直流传另一种说法,晚年的庄月明郁郁寡欢,最后服药过量。这种豪门八卦,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会引起本地媒体的极大兴趣,不过,与其他一代富豪动辄就三妻四妾相比,李嘉诚倒是一直未再娶,其家族成员关系也是香港几大豪门中最简单的。  接近李嘉诚家族的上述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现在,中南钟表公司仍然还在,由庄静庵的儿子打理,不过,与李嘉诚的商业王国并没有什么交叉。李嘉诚的妹妹也在香港独自经营着一家工厂,与哥哥也没有什么生意往来。大家族中,只有庄月明的妹夫甘庆林后来进入长江实业集团,现在担任长实的董事副总经理。  崛起,打入中环  李嘉诚顺应大势的另一关键转折则是,赶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工业萧条之前,果断退出了塑胶生产,转向地产开发。严格意义上说,早期的工业大厦仍是其工厂岁月的附属品。1971年,李嘉诚把长江工业公司改名长江地产公司,次年又改为长江实业,并在香港一片牛市的大好形势下成功上市,成为当时活跃在香港股市上的“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整个70年代,李嘉诚在香港地产领域左冲右突,尤其是凭借1977年在中环地铁站与金钟地铁站上盖物业的招标中,击败老牌的英资地产公司置地集团,一飞冲天。  在此之前,1967年香港爆发“五月风潮”,人心惶惶,很多人抛售物业移民,楼市一片惨淡。可是,李嘉诚看好香港的前景,他果断出手,在价格低谷时大量购入土地。在此后的几年中,凭借土地储备和几次发行新股募集的资金,长实先后在半山赛西湖、太古山谷第一号、湾仔海滨等地开发楼盘。经过多年的摸索,李嘉诚在地产销售上找到一条高效途径――价低的时候以出租为主,稳定现金流;价高的时候以出售为主,快速回笼资金。到1977年,长实拥有的物业和土地达到1020万平方英尺,已经逼近置地集团拥有的1300万平方英尺,可是,李嘉诚明白,面积不是最重要的,土地的价值更关键,他需要一个提升质量的机会。  置地集团创办于1889年,当时注册资本500万港元,是香港最大的公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成为香港除政府之外的第二大地主,尤其在繁华的核心地带中环,置地集团牢牢坐稳头把交椅。反观李嘉诚所拿的那些土地,大多位于偏远的港岛两侧,跟中环的价值根本无法相比。1977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这一年初,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对中环站和金钟站的上盖物业开发进行公开招标。地铁工程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首期计划从观塘经尖沙咀过海底隧道通至中环,耗资56亿港元,但港府不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地铁公司除了从银行和证券市场募集资金外,主要依靠与地产公司联合开发地铁站上盖物业筹资。  中环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说,相邻的金钟站也会随着地铁开通进入香港的核心地带。当时,几乎所有市场人士都认为置地集团稳操胜券,毕竟,当年公司的创办人保罗?遮打亲自参与了中环的填海工程,获得港府大片土地,当时中环十几座摩天大厦几乎都属于置地集团,甚至传媒和公众干脆把即将启用的中环站直接叫做“遮打站”。  可是,日,出乎所有人意料,与地铁公司董事局主席签订开发协议的竟然是李嘉诚。事后,媒体逐步披露了李嘉诚获胜的法宝,原来,他给出了让地铁公司几乎无法拒绝的优厚条件――正是瞅准了地铁公司急需资金的短板,李嘉诚决定与地铁公司联合,快速开发并且分层发售,其中地铁公司占大份,签约时就支付一笔现金给地铁公司,此后陆续支付若干次现金。在当时普遍流行的“只租不卖”模式中,李嘉诚提出的方案,虽然不是最赚钱的,但却是最吸引地铁公司的。  后来的市场反应,证明了这一步棋是多么正确。仅仅过了一年,1978年5月,中环站上建设的环球大厦分层发售,在广告见报后的8个小时内就全部售完,交易总额高达5.92亿港元;几个月后,建在金钟站上的海富中心开盘,总值9.8亿港元的物业也被抢购一空。有媒体测算,李嘉诚从这两座物业上获得的纯利不足1亿港元,可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两个项目,李嘉诚和他的长实集团顺利打入了英资大佬的地盘,不仅赢得了名声,一举成为华资地产商的领头羊,更赢得了港府和银行的信任,为将来的财富帝国埋下了最宝贵的种子。  果然,很快李嘉诚就迎来了回报的时刻――与汇丰银行合作开发华人行大厦。  汇丰银行的全称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864年创办于香港,一直是全港最大的注册银行,也是港币的三家发钞行之一。华人行原是一座商业办公楼,相传当年中环是洋人的天下,号称一等公民,因为不愿与华人同楼办公,这座大楼逐渐成为华资公司的天下,在香港的华人商界无人不知。1974年,汇丰银行买下华人行的产权,准备拆掉重建,几乎所有华资地产商都蠢蠢欲动。可是,地铁招标过后十几天,这个项目就变得没了悬念,李嘉诚轻易得手。1978年,高22层的新华人行建成,长江集团也把总部搬到这里,真正进入了中环。  中环站上的环球大厦和金钟站上的海富中心,风采依旧不减当年,据说写字楼的租金仍处于中环地区的中游水平。虽然这两座物业早已不属于李嘉诚,但它们却记录了李嘉诚商业王国崛起中最精彩的一章。现在的华人行已经改名为“AON怡安华人行”,主人变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保险公司之一怡安集团。淹没在周围四五十层高的新摩天大楼中,已然成了中环的“小矮人”,只有墨茶色的玻璃幕墙还保留了一份古典感和神秘感,可能没有多少人注意,李嘉诚曾经在这里上班长达20年。  直到多年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这座普通写字楼的建设,对于李嘉诚来说,早已超过了一城一池之价值。因为,通过这次合作,他收获了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商业合作伙伴――时任汇丰银行执行主席的沈弼(Sandberg)。  做大,汇丰、和黄与资本游戏  回溯李嘉诚的财富传奇,沈弼是另一个被广泛忽视的关键人物。1927年生于苏格兰的沈弼,只比李嘉诚大一岁,曾经在印度、中亚和利比亚等地服过兵役,1948年退役后加入汇丰银行,先后在日本、新加坡的分行任职。1977年,他成为香港汇丰银行的董事局主席,直到1986年退休,在这10年间,沈弼带领汇丰银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他本人也成为香港历史上最有名的银行大班之一。  在香港,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控制香港的不是政府,而是马会和汇丰银行。”大家都明白,谁攀上了汇丰银行,就意味着谁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因为它拥有香港超过50%的存款。《中国热》一书的作者史塔威尔直接把汇丰银行称为“香港资金分配的最高仲裁者”。在香港的商界,人们甚至不用称呼它的全名,只要一提到“银行”两个字,无疑就是指汇丰。香港中环70层高的方正建筑(左二)为长江集团中心,被媒体形容为造型酷似李嘉诚的性格――谨慎而刚正(资料图)  前述接近李嘉诚的第一代华人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其实,早在经营工厂的时候,李嘉诚就结识了沈弼,只是,当时他的生意还不大,两人的合作属于小打小闹。不过,从私人感情上,李嘉诚却与沈弼建立了可靠而紧密的关系。  李嘉诚的太太庄月明对他最大的支持之一,就是帮助他结交了关键的商业伙伴,这个关键“伙伴”就是沈弼。接近李家的知情人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李嘉诚的英语水平不好,庄月明就当起了他和沈弼的翻译,而且,庄月明大家闺秀的气质和温文尔雅的交往方式,为李嘉诚在沈弼面前赢得了好印象。  “更关键的是,李嘉诚和庄月明非常懂得怎么跟沈弼交朋友。”这位老资格的企业家不愿意向我们透露更多的细节,不过他还是进一步解释了沈弼这个人独特的性格:“他是苏格兰人,小气、贪财、固执、寡言,朋友不多,与他交往很难,话说重了容易得罪他,说轻了他又觉得你在拍马屁没诚意,只能实事求是,再加一点小幽默。”采访中,这位知情人士再三强调,李嘉诚的成功,除了勤奋和讲诚信外,这才是最关键的。“多年来,他有一帮忠心耿耿的商业伙伴,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上,建立一段长期而稳固的友谊,太难,但他做到了。”  合作开发华人行大厦,只是小试牛刀。把地产业务成功打入中环后,李嘉诚意识到,如果仅仅在这个弹丸之地与老牌的置地集团短兵相接,并没有胜利的把握,他开始把目光瞄向资本市场上那些老态龙钟的英资巨头,因为他们拥有令人垂涎三尺的庞大土地资源。  最先成为目标的是怡和洋行控股的九龙仓。其实,它是置地集团的姊妹公司,都由保罗?遮打一手创办,后来与置地集团共同成为怡和系的两只拳头。九龙仓并不是单纯的一个码头仓库,而是当时香港最大的货运港,包括深水码头、露天货场和货运仓库,拥有尖沙咀、新界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现在尖沙咀地区最大的购物中心、也是大陆游客最青睐的海港城,还有让无数女人流连忘返的连卡佛,都是九龙仓旗下产业。  李嘉诚瞄准九龙仓,并不是为了它的码头业务,而是他发现,如果说置地是中环的大地主,那么九龙仓就是与之隔海相望的尖沙咀地区的大地主。随着香港火车总站东迁,九龙仓把它的港口货运业务转移到了葵涌,腾出来的大片地皮用于开发商业大厦。可是,由于它奉行“只租不售”的模式,导致资金链频频告急。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在资本市场驾轻就熟的李嘉诚,悄无声息地不断增持九龙仓股票,一度拥有了20%的股份,甚至已经成为九龙仓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  李嘉诚的财富传奇开始进入最精彩也是最扣人心弦的时刻。这段历史在香港商界被传得神乎其神,大致的情节如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意识到被收购风险的九龙仓找到汇丰银行的沈弼求助。怡和毕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洋行,沈弼答应帮忙,亲自出面斡旋,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出人意料的,李嘉诚答应了,人们推测他是为了给沈弼一个面子,当然,他更清楚,沈弼迟早会给他更大的回报。李嘉诚找到“船王”包玉刚,很简单,他把十几块钱购进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30元的价格卖给包玉刚,正准备收缩海上运输业务而登陆的包玉刚如获至宝,加上他原来已经持有的九龙仓股票,日,包玉刚正式宣布其本人及家族已经购入九龙仓20%左右的股票,九龙仓董事局不得不吸纳他及其女婿吴光正进入董事局。  李嘉诚一举三得,不仅从中赚了几千万差价,更给足了沈弼面子,也帮助了包玉刚。只是,后来有香港媒体就此采访李嘉诚,他并没有承认当初想吃掉九龙仓的野心,而是轻描淡写地解释道,买进九龙仓股票只是想做长线投资,没想到后来股价涨得厉害,超出了原有预期,只好放弃。  沈弼的回报很快就来了,这次“中枪”的则是和记黄埔――仅次于怡和的香港第二大英资财团。  和记黄埔集团包括两大板块,一是和记洋行,早年从事棉花和茶叶贸易,后来涉足香港的零售业,拥有香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百佳超市和遍布全球的美容保健品牌屈臣氏;另一个是黄埔船坞公司,当时亚洲最大的船坞之一,基地就位于现在的红{一带,它垄断了华南和香港地区的修造船业,“二战”时还曾经为诸多大型军舰提供修理服务。与九龙仓一样,和黄也看到了地产开发的前景,它关闭了红{的码头船坞,把修船业务转往青衣岛,并将仓库码头转往葵涌,腾出的地皮用于开发住宅项目。可是,在1973年香港股灾和随之而来的世界石油危机双重打击下,和黄陷入财务危机,1975年,汇丰银行向其注资1.5亿港元,条件是和黄转让近1/3的股权,由此,汇丰成为和黄集团的第一大股东。香港证券交易所内景(资料图)  前述接近李嘉诚的华人企业家向本刊记者回忆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汇丰控股和黄后,聘请了一位澳大利亚人任总经理来打理公司业务,这位总经理很能干,只用了短短两三年就让负债累累的和黄扭亏为盈,并且开始有能力偿还汇丰的利息。可是,这位总经理生性高傲,在一次股东大会上,他甚至放出大话,说是自己带领的和黄帮助汇丰发了财。“想象一下,几年前汇丰注资可是雪中送炭的角色,大股东怎么能受得了打工者这样的语气,更何况还是小气爱记仇的沈弼。”  很快,沈弼就炒了那位澳大利亚人的鱿鱼,并且决定卖掉和黄,“毕竟,他是办银行的,收利息才是关键,一个猎物培养完就要转向下一个猎物”。上述华人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沈弼主动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李嘉诚,明确告诉他:“我最信任你,给你吧。”  就这样,日夜,九龙仓一战过去刚刚一年,在华人行21楼的长实总部会议室,李嘉诚正式宣布――长江实业以每股7.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有的22.4%的和黄股权,共计9000万普通股。而且,沈弼答应,李嘉诚只需要先支付20%的现金,不过1亿多港元,余下的可以分期支付。此后一年多,李嘉诚陆续增持和黄股票,直到日,他个人和长江实业共拥有和黄39.6%的股权,李嘉诚上任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  1985年,红|的黄埔船坞彻底关闭后,李嘉诚在船坞腾出来的土地上,开发了当时香港最大的一个私人屋苑――黄埔花园。这个庞大的住宅区,由88座高16层的住宅组成,共有10287个住宅单位,其中的2000多个单位,可以直接观赏到美丽的维多利亚海景。直到今天,二手房的平均售价还高达每平方尺8万港元左右。就在今年3月,黄埔花园一间面积935平方英尺(折合103平方米)的高层海景房,还卖出了1035万港元。  不论从什么角度看,收购和记黄埔,都算得上是李嘉诚财富故事中最成功、最关键的一步。相比单一业务的九龙仓,和记黄埔是一家独立的英资财团,旗下业务更加多元。直到今天,和黄旗下的业务都要比长江实业更复杂、更庞大,涵盖了地产、港口、零售、能源、电讯等李氏王国中最核心的财富,成为香港交易所主板中最大的上市公司。熟悉香港资本市场的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收购和黄后,李嘉诚的资本游戏便可以更游刃有余,他让赖以发家的长江实业专注地产业务,而用和记黄埔主攻多元化经营,在世界各地开疆辟土。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购物(资料图)  沈弼最大的爱好是收藏手表,史塔威尔在他的新书《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中,直言沈弼是汇丰历史上最浮夸、最具争议的主席。“按照汇丰银行的标准,他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而且许多人说,他是一个贪婪无比的家伙。”除了价值数千万元的手表藏品外,后人评价沈弼好大喜功,因为他在任期间,花了52亿港元建设汇丰银行总部大厦,使其成为当时全球最昂贵的大楼。  这座造型繁复犹如钢铁侠的大楼,就位于长江集团中心的西侧,也是“幻彩咏香江”的“演员”之一。一般人会误以为摆放石狮子的入口是正门,实际上,面向长江集团中心的入口才是。大厦从1981年动工,断断续续到1986年才正式启用,耗费了3万吨钢和4500吨铝。而在建设期间,沈弼干脆把汇丰的办公室搬到了当时长江集团总部所在的华人行,与李嘉诚楼上楼下。  将和记黄埔以如此低廉而随意的方式卖给李嘉诚,也成为沈弼离职后被人议论最多的一点。李嘉诚回报他的直接方式,是多年来把公司的银行业务全部交给汇丰打理。1986年,沈弼卸任,获封爵士,回到英国过起贵族生活。史塔威尔记述,临行前的告别晚宴在当时还属于李嘉诚的希尔顿酒店举行,当着众多贵客的面,李嘉诚送给沈弼告别大礼――一座新汇丰银行总部大厦的纯金复制品,高约1米。  地产霸权,从天水围到深水湾  多年来,香港一直流传着一组数字,说李嘉诚旗下公司拥有香港1/7的住宅单位。其实,在香港最大的地产经纪公司中原地产创始人施永青看来,这个比例并不夸张:“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活跃在香港地产市场的不过十几家公司,其中的四家就占了超过一半市场。”  在施永青看来,以李嘉诚为代表的新一代华资地产商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70年代崛起,除了利用自由的资本市场外,不可忽视的背景是他们精准把握了时代脉搏。“英国人占领香港后,并没有带钱过来,而且还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低税率的自由港,所以多年来,港英政府通过限制土地供应、抬高地价来保证财政。”施永青向本刊记者分析道。上世纪70年代后,得益于第一波工业化浪潮,香港培养了庞大的中产阶层,这部分人成为住宅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所需要的,正是李嘉诚等地产商开发的中小面积的住宅单位。反而是老牌的外资地产商,仍然固守着写字楼和商业大厦的领域,错过了快速扩张的机会。  在香港观察李嘉诚的财富崛起,地产仍然是最直观的线索。拿下和黄集团,完成黄埔花园的开发之后,这种通过收购老牌大企业而获取地皮的模式屡试不爽,长和系名下在香港的几大楼盘几乎都有这一模式的影子。比如,紧邻黄埔花园北面的海逸豪园,由25座高19~35层的住宅楼组成,其原址就是中华电力公司旗下的一个发电厂,1996年电厂搬迁后,由长江实业与中电集团共同开发。1985年,李嘉诚又通过和黄,收购了负责港岛供电的港灯公司,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迁址换地后,李嘉诚在原先鸭梨洲油库和发电厂原址上开发了海逸半岛项目,楼面面积高达787万平方英尺,甚至超过了黄埔花园,总投资65亿港元;在茶果岭开发了高级住宅项目丽港城,楼面面积620万平方英尺,投资45亿港元。  前几年,曾经担任新鸿基地产创始人郭得胜8年私人助理的潘慧娴,出版了一本名为《地产霸权》的书。在这本书里,她描述了地产商无限壮大的路径――因为看中大型公共服务型企业拥有丰厚的土地资源,地产商利用资本市场上的收购,也间接控制了香港的民生服务业。这套手法并非为李嘉诚独创,比如,新鸿基地产的郭氏家族拥有香港最大的公交车公司――九龙巴士,恒基兆业地产的李兆基家族控股了中华煤气公司,新世界地产的郑裕彤家族则买下了香港另外两家巴士运营公司――新巴和城巴,包玉刚家族拥有的九龙仓则买下了天星小轮和港岛的电车专营权。这些公共事业公司不仅为地产商提供了大量可供盘活的土地,还提供了源源不断且稳定的资金支持。只需要向港府提出申请并交纳一笔低廉的补偿费,就可以把这些地皮更改成供开发用的建设用地。  抛弃带有感情色彩的评判,地产大佬的确已经把触角伸向了香港的各个角落。2010年,一个叫庞一鸣的香港青年,决心要对抗一下这种局面,他租住破旧的老房子,骑自行车出门,买东西尽量去街角的士多店,吃饭不去连锁餐饮店,可是,最后他发现,总不能不用电灯和电话,甚至连常喝的屈臣氏矿泉水也是李嘉诚家族财产。  现在,与解放前的老四大家族相呼应,香港人一般认为有新四大家族,即长和系的李嘉诚家族、新鸿基的郭氏家族、恒基兆业的李兆基家族以及新世界的郑裕彤家族,有人也把九龙仓的包氏和吴氏家族(现任主席为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和中电集团的嘉道理家族算在内,合成香港六大家族。  其实,单纯从地产领域看,在香港人眼里,李嘉诚并不是当地最显赫的。历数一下维多利亚港两岸那些耳熟能详的建筑就知道:大鹏展翅般的会展中心是新世界的郑氏家族所建,曾经的香港最高楼、国际金融中心(IFC)二期由恒基兆业集团的李兆基牵头,现在的香港最高楼、尖沙咀的环球贸易广场则是新鸿基郭氏家族的标志,巨无霸购物中心海港城则属于九龙仓的吴光正家族。但是,李嘉诚家族却当仁不让地拥有最庞大的财富版图,因为,除了这些地标外,无论是在世界上最繁忙的货柜码头之一葵涌港中,还是在遍布街头的百家超市和屈臣氏连锁店,以及游荡在空气中的电话波段和宽带信号,都有李嘉诚的影子。  6月2日,在香港采访的最后一天,本刊记者走访了两个地方。上午,搭地铁来到位于新界北部的天水围。这里距离香港市区25公里,以前是香港底层百姓的聚居地,上世纪80年代政府在此兴建大型公共屋村,也吸引了大批内地来的新移民。现在,虽然房价涨到了每平方英尺3000多元,但天水围仍然是香港最大的贫民区。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开发的嘉湖花园,是这里最大的住宅项目。  从地铁站出来后,可以搭乘环线轻轨,花20分钟绕天水围一圈。只有两节车厢的小火车,缓慢地碾过被杂草包围的铁轨,两边就是四五十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森林”,炙热的骄阳下,蝉鸣刺耳。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就改编自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被生活压抑的香港男人亲手杀死了大陆嫁过来的妻子和两个双胞胎女儿,报警后自己用刀捅腹,企图制造假象,可用力过猛也送了命。虽然,她后来又导演了一部《天水围的日与夜》,想通过展现平凡人的温暖生活来挽回天水围的声誉,可是,这里的悲情色彩一直没有退去。第二天,当地媒体报道了一起杀妻案,原来,就在我到访的当天下午,天水围一位患有抑郁症的中年男子在喝下一瓶酒后,杀死了当保洁员的妻子,后企图自杀未遂,而在隔壁房间戴着耳机打游戏的女儿却对此浑然不知。  当天下午,我来到港岛南部的深水湾地区,想一睹神秘的李嘉诚豪宅。这里是香港乃至全球富豪最集中的居住地,碧蓝的海湾近在咫尺,幽静的山间公路只有两车道,几乎看不到公共巴士和出租车,很多路口竖着“私家道路,非请勿入”的牌子。李嘉诚当年结婚时修建的三层白楼位于深水湾道尽头的79号,站在房间里就能看到脚下的高尔夫球场和不远处的海景,这里是香港高尔夫球会所在地,据说李嘉诚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先去打一会儿球,然后再去上班。  几百米之外,就是郭氏家族的豪宅,门前的警卫警惕地看着来往的车辆,“赌王”何鸿觯约八某し亢腿暮勒捕挤植荚谥芪А4胰サ某鲎獬邓净且晃蛔≡谡堇锏闹心昴腥耍槐弑г棺耪庑┑夭缓廊绾温⒍狭怂纳钏瑁槐叨韵馇对诖竺派系哪切┩泼排迫缡艺洹  (感谢李安女士对本文的倾力相助,参考资料包括《亚洲教父》,史塔威尔著;《李嘉诚全传》,陈美华、辛磊著;《地产霸权》,潘慧娴著;《香港地产百年》,冯邦彦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2:33 &&
家族企业传承与风险――李嘉诚财富分配逻辑作者:李伟 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23期  父辈们自身商业才能与关系网络,被认为是家族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交班后,竞争力的延续问题便成为企业存在的风险。或者说,是家族企业必然面临的阵痛。  李嘉诚属龙,今年是他的本命年。“超人”已经84岁了。  5月25日,长和系股东大会后的记者会上,李嘉诚公开宣布了自己的财产分配计划。根据李嘉诚的安排,实业部分即未来长和系旗下所有资产,将会交予长子李泽钜管理。他将得到超过40%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股权,以及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35%的股权;这三块业务也是李嘉诚旗下最值钱、权重最大的资产(约2000亿港元)。  次子李泽楷将得到父亲的现金资产,用于并购他喜欢的公司,其金额则以“倍数计”。李嘉诚说,李泽楷所并购公司不会涉及目前长和系旗下的“六个系”业务,也不是传媒、娱乐项目,而是传统和长远的项目。即使并购不成功,他也会预备这笔资金让小儿子发展新事业。  李嘉诚还有“第三个儿子”,就是他的慈善基金。基金会的资产会交由两个儿子管理,并由长子李泽钜担任主席。他承诺,基金会的资金规模,会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  长子承父业,幼子走新路,兼顾公益,各得其所。李嘉诚家族所涉及的255亿美元财产分配问题,终于尘埃落定。这种分配方案并没有超出预期,因为小儿子李泽楷早已在十几年前自立门户了。  关于自己,李嘉诚并没有想到退休。他说自己身体好,一天还要开十个会。不过想想百岁董事长邵逸夫,去年才退位。以这个标准衡量,“超人”还不老。如果李嘉诚还能工作十几年,等李泽钜接班时已经至少60岁了。这个年龄很多人已经退休了。  84岁的李嘉诚、91岁的何鸿觥87岁的郑裕彤、83岁的邝肖卿、89岁的郭鹤年,耄耋老人们依旧带领着家族企业杀伐决断,冲锋陷阵。在全球商业领域,这也是一道特殊的奇观了。况且没人知道他们何时会退出。  这些家族集团大多崛起于“二战”后期。一般情况下,在父辈创始人们掌权40~50年后,家族继承将成为迫切的问题。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家族企业的家族问题已经初露端倪。但对许多公司而言,这个问题在2000年以后才真正变得棘手。因为他们的父辈,那些顽强的创始人们依旧热情高涨地参与经营,甚至依旧亲力亲为。  但是家族继承的问题始终无法回避,甚至成为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分配方案长期未决,不仅引发了一系列争产纠纷,成为豪门故事的核心题材,而且企业发展与团队都受到了不良影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范博宏常年研究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他发现,在继承的长期过程中,家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产损失,在继承年度及此前5年,家族上市公司的市值平均蒸发了60%。  其原因在于,传承中最大的困难,是父辈们的特殊资产难以转让。这类资产的边界通常很难界定,但至少包括他们所积累的庞大的人脉资源、盘根错节的关系,以及个人气质、品牌与名誉。这些特殊资产决定了他们是亿万富翁,而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父辈们自身商业才能与关系网络,被认为是家族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交班后,竞争力的延续问题便成为企业存在的风险。或者说,是家族企业必然面临的阵痛。  但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以父辈的标准要求下一代人?李嘉诚的儿子不好当。因为他的父亲不仅是亚洲首富,华商的英雄,也是一个成功学的富豪。关于他的书铺天盖地,他说的每句话都获封为商业经典,每一次并购都是MBA的课堂案例。“超人”本身是不可复制的,他属于那个时代。不管儿子怎样模仿,都不可能拥有父亲的特质。  李泽钜、李泽楷这些继承人,注定只是他们自己,只能走自己的路,开辟自己的天地。在这个意义上,继承本身也是一个关于“创新”的问题,是一次新的创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00:55 &&
英雄张子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08:02 &&
神马都是浮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6:49 &&
有人崇拜强盗?
本版块主题总数:2680108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5410 / 昨日发帖:3388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香港豪门家事:悍匪张子强绑李嘉诚之子当面索十亿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