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临界问题问题

物理问题_百度知道
热水和冷水放进冰箱里哪个先冻结?
最后两个才是我要的答案 中国人不要只知道外国的知识也要知道中过也有实验精神
提问者采纳
姆潘巴现象是世界物理界知名度很高的一道疑题,本市3名女中学生通过100多次实验,向世界性课题叫板——对姆潘巴现象的认识存在误区。近日向明中学将邀请有关专家对这一实验课题进行评审鉴定。坦桑尼亚中学生姆潘巴在1963年偶然发现,热牛奶倒入冰格一个半小时后会冻结,而先放入的冷牛奶还是很稠的液体,没有冻结。后经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波恩博士实验证明,姆潘巴发现的现象属实。四十多年来,许多论文与实验试图阐明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但由于缺乏科学实验数据以及定量分析,至今没有定论。
去年11月起,在向明中学科技名师黄曾新的指导下,本市3名女中学生——向明中学的庾顺禧、叶莎莎和上海中学的董佳雯,开始研究姆潘巴现象。4个月来,她们利用糖、清水、牛奶、淀粉、冰淇淋等多种材料,采用先进的多点自动测温记录仪,在记录了上万个数据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同质同量同外部温度环境的情况下,热液体比冷液体先结冰是不可能的,并提出了引起误解的三种可能。她们认为,只有当冰箱有温差、牛奶含糖量不同或糖没有溶解、含有较多淀粉等非液体成分时,姆潘巴现象才有可能发生。
提问者评价
这才是我要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物理的相关知识
其他9条回答
热水!!!姆潘巴的问题——开水比凉水先结冰的奥秘 如果向你提问:“同样多的开水和冷水一同放进冰箱里,哪个先结冰?”,你很可能带着讥笑回答:“当然是冷水了!”错啦! 1. 姆潘巴的物理问题 坦桑尼亚的马干巴中学三年级曾有一位名叫姆潘巴的学生,在学校他经常与同学一起做冰淇淋吃。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先把生牛奶煮沸,加入糖,等冷却后再倒入冰格中,然后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冷冻。因为学校里的同学很多,所以冷冻室放冰格的位置一直供不应求。 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当姆潘巴来做冰淇淋时,冰箱冷冻室内放冰格的空位已经所剩无几了。一位同学为了抢在他前面,竟把生牛奶加糖后立即抢先放在冰格中送进了冰箱的冷冻室。而姆潘巴只好急急忙忙把牛奶煮沸,放入糖,等不得冷却,立即把滚烫的牛奶倒入冰格,送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奇迹发生了,过了一个半小时后,姆潘巴发现他的热牛奶已经冻结了,而其他同的冷牛奶却还是粘稠的液,并没有结冰,这个现象使姆潘巴惊愕不已! 2. 嘲笑和回答 姆潘巴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教物理老师:为什么热牛奶反而比冷牛奶先冻结?老师的回答是:“你一定弄错了,这样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姆潘巴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牢牢地记下了这个不同寻常 的现象,常陷入深思之中…… 姆潘巴后来升入了伊林加的姆克瓦高中,他并没有忘记这个问题,又向高中的物理老师请教:“为什么热牛奶和冷牛奶同时放进冰箱,热牛奶先冻结?”他没想到老师却这样嘲笑说:“我所能给你的回 答是:你肯定错了。”当他继续提出疑问与老师辩论时,老师又讥讽他:“这是姆潘巴的物理问。”姆潘巴想不通,不满意,但又不敢顶撞教师。 3. 博士的答卷 终于,一个极好的机会来到了,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访问姆克瓦高中。奥斯玻恩博士给学生作完了学术报告,接下去是回答同学的问题。姆潘巴经过充分的酝酿,鼓足勇气向他 提出了那个多年思虑的问题: 如果你取两个相似的容器,放入等容积的水,一个处于35℃,另一个处于100℃,把它们同时放进冰箱,100℃的水先结冰,为什么? 奥斯玻恩博士在小姆潘巴面前接到了一份严肃认真的“考卷”,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到这个不同寻常的现象。感到为难和迷惑的博士并不掩饰什么,而是实事求是地回答道:“这个,我不知道,不过我 保证在我回到达累斯萨拉姆之后亲自做这个实验。”回去后,他立即和他的助手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证明,姆潘巴说的那个现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实!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九六九年,由姆潘巴和奥斯玻恩两人撰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在英国《物理教师》杂志上,文章对“姆潘巴的物理问题”做了详细的实验记录,并对问题的原因作了第一次尝试性的解释。 他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用品是直径4.5厘米,容积100毫升的硼硅酸玻璃烧杯,内放70毫升沸腾过的各种不同温度的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冷却主要取决于液体表面; 冷却速率决定于液体表面的温度而不是它整体的平均温度; 液体内部的对流使液面温度维持得比体内温度高(假定温度高于4℃); 即使两杯液体冷却到相同的平均温度,原来热的系统其热量仍要比原来冷的系统损失得多; 液体在冻结之前必然经过一系列的过渡温度,所以用单一的温度来描述系统的状态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取决于初始条件的温度梯度。 奥斯玻恩博士虽然没有最终解决姆潘巴的物理问题,但面对科学和事实,他给了小姆潘巴和我们一份科学求实的答卷。 4. 问题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后来许多人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人们发现,这个看来似乎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要比我们的设想复杂得多,它不但涉及到物理上的原因,而且还涉及到作为结晶中心的微生物的作用,是一 个地地道道的“多变量问题”。 (1). 物理原因 从物理方面来说,致冷有四种并存的机制:辐射、传导、汽化、对流。通过实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引起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原因主要是传导、汽化、对流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效果。如果把热水和冷水结冰的过程叙述出来并分析其原因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盛有初温4℃冷水的杯,结冰要很长时间,因为水和玻璃都是热传导不良的材料,液体内部的热量很难依靠传导而有效地传递到表面。杯子里的水由于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集结在表面。所 以水在表面处最先结冰,其次是向底部和四周延伸,进而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冰壳”。这时,内层的水与外界的空气隔绝,只能依靠传导和辐射来散热,所以冷却的速率很小,阻止或延缓了内层水温 继续下降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要膨胀,已经形成的“冰壳”也对进一步结冰起着某种约束或抑制作用。 盛有初温100℃热水的杯,冷冻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看到的现象是表面的冰层总不能连成冰盖,看不到“冰壳”形成的现象,只是沿冰水的界面向液体内生长出针状的冰晶(在初温低于12℃时,看不到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冰晶由细变粗,这是因为初温高的热水,上层水冷却后密度变大向下流动,形成了液体内部的对流,使水分子围绕着各自的“结晶中心”结成冰。初温越高,这种对流越剧烈,能量的损耗也越大,正是这种对流,使上层的水不易结成冰盖。由于热传递和相变潜热,在单位时间内的内能损耗较大,冷却速率较大。当水面温度降到0℃以下并有足够的低温时, 水面就开始出现冰晶。初温较高的水,生长冰晶的速度较大,这是由于冰盖未形成和对流剧烈的缘故,最后可以观察到冰盖还是形成了,冷却速率变小了一些,但由于水内部冰晶已经生长而且粗大, 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冰晶的生长速率与单位表面能成正比,所以生长速度仍然要比初温低的水快得多。 (2). 生物原因 同雨滴的形成需要“凝结核”一样,水要结成冰,需要水中有许许多多的“结晶中心”。生物实验发现,水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结晶中心。某些微生物在热水(水温在100℃以下一点)中繁殖比冷水中快,这样一来,热水中的“结晶中心”就要比冷水中的“结晶中心”多得多,加速了热水结冰的协同作用: 围绕“结晶中心”生长出子晶,子晶是外延结晶的晶核。对流又使各种取向的分子流过子晶,依靠晶体表面的分子力,抓住合适取向的水分子,外延生长出分子作有序排列的许多晶粒,悬浮在水中。结晶释放的能量则通过对流放出,而各相邻的冰粒又连结成冰,直到水全部冻结为止。 以上是科学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提出的一些解释。但要真正解开“姆潘巴问题”的谜,对其做出全面定量而令人满意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现在有的学者提 出用高锰酸钾作液体示踪剂,用双层通电玻璃观察窗来进一步观察,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或许揭开这个历时二十多年奥秘的人将是你。
冷水先冻结,在实验室条件下(冷热水温相差不大,在相同的冷冻条件)是热水先冷却.称为姆宾巴效应.但是,在家庭生活中,这种情况是实现不了的,家庭中不可能达到精确测量和苛刻的条件.在普通的中学实验室中也不可能观察到此现象.
当然是冷水啦,冷水比热水的温度底接近0度的距离短结冰容易一点
姆潘巴现象早就破了,中央电视台都播了.就是冷水先结冰
一楼强,我大前年在&读者&上看到了这个事,和我记忆的完全一样的,支持
是热水还是冷水先结冰,这就要看那水是不是纯洁物,如果是纯洁物的话,那么就是冷水先结冰,如果有一瓶是混合物的话,水的凝固点就会改变,就像两瓶温度一样的水,一瓶放进一些糖,它的凝固点就会降低,这时放了糖的水就会先结冰。所以也有可能是热水先结冰。
热水一定先结冰
错!根据实验证明姆潘巴现象是错误的!关于本人的答案可信度可以看看走进科学节目,一个中国女孩推翻了这个结论!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物理问题_百度知道
我是初中学生,我原来的物理老师说在物理计算题中不能用约等号。现在的物理老师说在物理计算题中可以有约等号。哪些高手能告诉我正确的答案。多谢了。
我的意思是能用“≈”号吗?
提问者采纳
如果你是初中生..“≈”号只在有些题目上用...比如力的大小就不用“≈”号可以是准确值. 如果是估计就用“≈”号.
电流和电压来测灯的电阻..R=U/I..让你重复实验..每次电阻值相差很大这时就可以用“≈”号.因为灯不是电阻器.发光产生热..所以结果会有差距.....
在不懂就没办法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7条回答
除了&≈&外,在物理计算题中,还不能出现分数等不确定值的数字.但是,现在考试稍微开放了点,要求只在结果上不出现类似分数的形式,但在中间的过程中还是可以用的,至于≈最好在答题过程中用分数表示物理量,最后求值的一步是可以用≈的
只要能准确表示,都可以,初中的我忘了,但是在高考中,只要结果对,用什么都一样。我想初中的也一样吧
可以,物理不象数学一样要求写准确答案,只须要写近似数就够了,所以可以用&≈&.
准确计算中只能用分数,一般计算中只要求保留2位小数,用等于号也行。
当然可以啦。。。连你们老师都说可以了。。而且建议这位同学,不要把大好的初中时光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没意思的。如果你现在有精力,不如多看看《论语》,多看看艺术电影,多关心一下世界经济,或是多看看英语,或是如果你有天赋的话可以提前看看高中课本,对以后的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加高考算什么
我还教物理呢一般在准确计算中不允许带约等于 在没有特殊说明时只保留2位小数
当然&派&也要化成3.14来算
呵呵!我是个物理天才!物理在回答填空题的时侯不用!再做计算题的时候可以!我也2年级!你要有不会的问我呀!
我是经过高考的人,用不用当让你说了算了,物理中没有那么多规定的!你最好是把题中的数用物理量表示出来,最后再带入数字,看题目让你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而且你要学着,用手算,因为高考不让用计算机的。
物理上的约等于肯定是存在的,到了大学里就会学到许多平常一些常数都是通过近似的方法得到的,想要得到精确值说是幻想一点儿也不夸张。你们老师说不能用只是出于他们教学的考虑。
可以,以前是以前,以前老师可能是怕你们偷懒啦..
物理可以用化学不可以用
我之前是学物理的.应该是:在物理计算题的计算结果中可以约等于但不可以出现约等号,题目中一般都有注明保留几位有效数字,没注明的话一般保留两位.
由我初中到高中到高考到大学或物理竞赛来说不用≈直接用=保留有效位小数
物理中似乎有时都会用字母来表示,而在有特殊说明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
不用注意这些没用的问题
物理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物理问题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用电压表分别测量 A B
, BC, CD ,DE的电压。电压表的读数等于或者很接近电源电压的那两点之间的用电器断路。因为这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里,电压表的电阻非常大,所以电压表两端的电压等于或者很接近电源电压。串联电路中,电路断开各用电器两端不会有电压,并联电路会有电压。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先测BD间是否有电压,如果有,则BD间线路断了,再测下BC间电压即可;如果没有,则问题出在AB线路或者DM线路,再测下AB间电压或者DM间电压即可。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线路断了,那么所有的用电器两端都不存在电压,除了电源两端;并联电路中,如果干路线路断了,则所有的用电器两端都不存在电压,除了电源两端;如果是一支路段了,则该之路所有的用电器两端不存在电压,但是干路和其他支路中的用电器两端都存在电压。
用电压表测每个小灯泡的两端,电压为0的灯光正常,有电压的坏了没有,
用电压表分别测量 A B
, BC, CD ,DE的电压。电压表的读数等于或者很接近电源电压的那两点之间的用电器断路。
依次测量每个灯的电压,电压最大的就是发证故障的灯,其他灯的两端都是等电位,只有损坏的这个电压相当于端电压。
你用电压表会发先短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物理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物理问题_百度知道
1.一栋高楼底层水管中的水压为400000帕。七楼水管中水压为200000帕,则该楼每层的高度为多少米?2.须将重达5650吨的音乐厅平移66米。工程中要用59台大型液压千斤顶以2毫米/分的速度将音乐厅顶高1.7米,然后再平移。假设每台液压千斤顶承受的重物的活塞面积是1平方米。求(1)液压千斤顶承受的压力是多少(2)每台液压千斤顶中的液体所传递的压强是多少PS:全用初中学过的方法做
提问者采纳
1.一栋高楼底层水管中的水压为400000帕。七楼水管中水压为200000帕,则该楼每层的高度为多少米? 注意到一楼到七楼共有六层设每层的高度为h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水*gH得到:h=(000)/m=3.3m2.须将重达5650吨的音乐厅平移66米。工程中要用59台大型液压千斤顶以2毫米/分的速度将音乐厅顶高1.7米,然后再平移。假设每台液压千斤顶承受的重物的活塞面积是1平方米。求(1)液压千斤顶承受的压力是多少(2)每台液压千斤顶中的液体所传递的压强是多少 1)每台液压机承受的压力F=G/n=/59N
=9.58*10^5N
(g取10N/kg)2)根据P=F/S得到P=9.58*10^5/1Pa=9.58*10^5Pa(本题中的有些数据是与解题无关的.例如平移66m,)
其他类似问题
物理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1.大气压每升高9米,下降100pa
400000pa-200000pa=200000pa=100pa*2000
00米 七层楼有6个楼层
所以,0米 每层楼的高度为3000米2./1)F=G=mg=.8=N 不太确定 抱歉
我会!要水压强的公式!①H1等以400000除以10000等以40MH2等以200000除以10000等以20M!H1减去H2等以40减20等以20M!每层高等以20除以7就会等以2.M②是每台吗?还是全部!我算全部!⑴⑵N除以N(PA)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加我QQ.希望对你有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临界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