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灯笼比较O2(ASF6),O2,KO2...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积比为8:1B.分子个数之比为11:12C_百度知道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积比为8:1B.分子个数之比为11:12C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积比为8:1B.分子个数之比为11:12C.物质的量之比为8:11D.原子个数之比为11:12
提问者采纳
设二者的质量都是mg,则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ol、mol,A、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mol:mol=11:8,故A错误;B、因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mol:mol=11:8,故B错误;C、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ol、mol,物质的量之比为mol:mol=11:8,故C错误;D、1个氧分子站含有2个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站含3个原子,则原子个数之比为为mol×2:mol×3=11:12,故D正确;故选D.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H1和△H2的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A.I2(g)+..
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H1和△H2的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A.I2(g)+H2(g)=2HI(g)△H1;I2(s)+H2(g)=2HI(g)△H2,则△H1<△H2B.C(石墨)+O2(g)=CO2(g)△H1;C(金刚石)+O2(g)=CO2(g)△H2,则△H1<△H2C.H2(g)+Cl2(g)=2HCl(g)△H1;H2(g)+Br2(g)=2HBr(g)△H2,则△H1<△H2D.4Al(s)+3O2(g)=2Al2O3(s)△H1;&4Fe(s)+3O2(g)=2Fe2O3(s)△H2,则△H1<△H2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依据盖斯定律分析,固体碘变化为气体碘需要吸收热量,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故A正确;B、依据盖斯定律分析,石墨能量低,金刚石能量高,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是负值,△H1>△H2,故B错误;C、Cl2(g)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稳定性大于Br2(g)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溴化氢,越稳定能量越低,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是负值,△H1<△H2,故C正确;D、铝活泼性大于铁,能量高于铁,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是负值,△H1<△H2,故D正确;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H1和△H2的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A.I2(g)+..”主要考查你对&&焓变、反应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焓变、反应热
反应热,焓变: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和光能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Ⅳ 3.单位:kJ·mol-1 4.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 5.表示方法: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
发现相似题
与“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H1和△H2的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A.I2(g)+..”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5063332595338630373205244138328431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2Na2O2+2CO2→2Na2CO3+O2B.2Na2O2+_百度知道
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2Na2O2+2CO2→2Na2CO3+O2B.2Na2O2+
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2Na2O2+2CO2→2Na2CO3+O2B.2Na2O2+2SO3→2Na2SO4+O2C.Na2O2+H2SO4→Na2SO4+H2O2D.3Na2O2+Cr2O3→2Na2CrO4+Na2O
提问者采纳
因为在Na2O2+SO2→Na2SO4中,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氧化剂,所以,A、在2Na2O2+2CO2→2Na2CO3+O2中Na2O2是自身氧化还原,故A错误;B、在2Na2O2+2SO3→2Na2SO4+O2中Na2O2是自身氧化还原,故B错误;C、在Na2O2+H2SO4→Na2SO4+H2O2中这是非氧化还原,是一个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在3Na2O2+Cr2O3→2Na2CrO4+Na2O中,Na2O2中-1价的氧变为-2价,Na2O2作氧化剂,故D正确;故选D.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知识点梳理
氧气的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或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2)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4.呼吸作用是从自然界里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实际上它是一种缓慢氧化.
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知识点的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有三种,具体以化学方程式:为例,表达如下:(1)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2)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每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分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也有三个,它们分别是:(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简记为“反、生、条”);(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即该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相似的试题还有:
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2Mg+O2\twolinefrac{&点燃&}{&}2MgO&&&&&&&2H2+O2\twolinefrac{&点燃&}{&}2H2O&&&&&&&2CO+O2\twolinefrac{&点燃&}{&}2CO2(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①_____;②_____.(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
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2Mg+O2\twolinefrac{&点燃&}{&}2MgO&&2H2+02\twolinefrac{&点燃&}{&}2H2O&&2CO+O2\twolinefrac{&点燃&}{&}2CO2(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些的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①_____;②_____;(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_____(写出一点即可).
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
2Mg+O2 2MgO
2CO+O22CO2(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①______;②______.(合理即可)(2)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写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合理即可)(3)镁条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重写东亚人类迁徙史(四)——O2*、O2a、O2b
O2*是扣除O2a和O2b的原始型O2,在东亚也有比较多的分布。
O2*分布在以下人群中(karafet,2001):华北汉族4.5%、宁夏回族3.7%、韩国人1.7%、满族人5.8%、鄂温克族4.9%、鄂伦春族4.5%、台湾汉族7.1%、土家族4.1%、彝族2.3%、瑶族20.0%、外蒙古人1.3%,(Xue,2006)回族2.9%,赫哲族2.2%,达斡尔族2.6%、满族8.6%、内蒙古人2.2%、鄂伦春族6.5%,哈尔滨汉族8.6%、伊犁汉族9.4%、延边朝鲜4.0%、羌族2.9%、黎族2.8%、bama瑶族37.1%、外蒙古人1.5%。
综合看,东亚人中,华南的瑶族人两组数据,一个37.1%一个20.0%,比例都很高,其他民族都很低,但东北地区也有比较高的比例,显示O2*最初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但中部被一个其他人群割断了,推测可能是龙山文化(O3)的崛起取代了O2*,造成了O2的隔断。
O2a,是O2的最大的一个支系,高频率的出现在东南亚地区,尤其壮侗语(Daic)居民中。
2007年李辉的史前长江一文显示,江西吴城文化中,O2a是主体成分,今天,O2a也是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汉族之中。
O2a在汉族中,主要出现在南方,如文波2006年的数据中,甘肃汉族1/60、河南汉族0/50、辽宁汉族1/48、内蒙汉族1/60、山东汉族2/185、陕西汉族1/90、安徽汉族0/22、湖北汉族0/18、江苏汉族4/100,总体上长江之北的北方汉族为9/633,只有1.5%,复旦2002年的数据,北方汉族1053人中13人为O2a,比例为1.35。总体看,O2a在北方汉族大致也就是1%的比例而已。而长江之南的汉族中O2a则非常高的频率,如2006年数据中,浙江5/106、上海汉族0/55、江西1/21、福建长汀客家4/148、广东汉族12/64、广西汉族7/26、湖南汉族2/15、四川8/63、云南汉族3/93,591人中发现42例子,比例7.1%,而复旦2002年的数据中,南方汉族,652人中发现47人,为7.2%,两者比例十分接近,可以说,大致长江之南O2a也就7%,只有广东18.8%,广西26.9%偏高,,扣除两广之后的南方汉族,文的文章中O2a大致为4.6%(29/501),这个比例显然与北方汉族是十分接近的,显示了除了两广外,汉族内部成分的高度一致性。
汉族之外,O2a高度集中在南部壮侗语居民和周边民族中,如复旦2002年数据中,壮族10/28,泰国13/20、高棉族9/26,又如董永利2004年的数据,傣族44/112、壮族18/47、水族8/40、布朗族14/28、傈僳族20/49、纳西族19/40、布依族28/48,XUE的数据里,布依族19/35、哈尼族17/34、黎族21/34,2006年石宏彝族中的僰人为16/32。Han—jun
Jin的数据,越南为5/50、泰国为26/55、印尼人为10/36、菲律宾为1/77。
O2a在北方民族中较少出现,只有达斡尔族是例外,比例高达6/39,鄂温克族也有O2a,XUE数据为3.8%(1/26)、Hammer数据为2.4%(1/41)。石宏的僰人一文,289个藏族中有4个O2a,和北部汉族的比例很接近。大致长江以北,O2a很少(除达斡尔、鄂温克族)。
有观点说日本人中存在大量从东南亚北上的南岛语人口,甚至网络上有说法日本天皇家族的成员检测为O2a,我认为这个不太可能,日本人中O2a很少见。Xue的数据里日本为2/47、Hammer的数据日本为5/259,Han—jun
Jin的数据为1/108、Nonaka的数据8/729,总体上,为16/1143,比例非常小的,不太可能有大量南岛人参与了日本人的形成。
O2b是东亚人又一常见类型,在东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日本和韩国,但在东南亚,则有更广阔的分布。
(XUE的数据,2006):日本13/47、韩国12/43、延边朝鲜族7/25、锡伯族1/41、满族2/35、赫哲族2/41、达斡尔族1/39,(Hammer的数据,2006):日本29.5%(76/259)、满族3.8%(2/52)、韩国36%(27/75)、越南4.3%(3/70)、印尼16%(4/25),Han—jun
Jin的数据:日本25.9%(28/108)、朝鲜19.4%(31/160)、印尼19.5%(7/36)、菲律宾1.3%(1/70)、越南14%(7/50)、泰国5.4%(3/55),总体看,在日韩和东南亚地区,O2b分布很广,在汉藏语居民中,O2b基本是没有的,在阿尔泰语系中,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蒙古和突厥语地区基本没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灯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