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视频的目的

分析化学课程概况
 分析化学课程概况()
Copyright&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Produced by§1-1 水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类,_实验百科_中国百科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内容:
§1-1 水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类,
    
第一章 概论
 §1-1 水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类
一、水分析化学的任务&&& 1.把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天职析方法.&&& 2.把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了解常见的水质指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4.了解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及应用.二、水分析化学的分类&&& 1.水分析化学的定义:&&&&&&& 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测定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2.水分析化学的分类:&&&&&&& 1)按目的和任务分: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定量分析.&&&&&&& 2)按分析对象分: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3)按测定原理和操纵方法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按试样用量和操纵规模分为:重量分析、滴定分析、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分为:光分析、电分析、色谱法。&&&&&& 滴定分析:1.酸碱滴定: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 2.络合滴定:以络合反应为基础.&&&&&&&&&&&& 3.氧化还原滴定:利用电子转移反应.&&&&&&&&&&&& 4.沉淀滴定:利用天生沉淀反应进行滴定.
第一章 概论
 §1-3 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一、水样的采集&&& 1.采样器(图)
&&&&&&&&&& 采样瓶&&&&&&&&&& 采样器(1)&&&&&&&&&& 采样器(2)&&&&& 采取水样的方法主要分为3大类:采水器采水,泵抽装置采水,以及在采水器中放进吸附剂浓缩采&& 样。根据分析对象和要求的不同,目前我国已经生产出各种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用于不同深度的水&& 质监测采水器。如单层采水器、竖立式采水器、深层采水器、连续自动定时采水器等。并且已经广泛&& 用于废水和污水采样。&&&&& 采水瓶使用前必须洗涤干净。玻璃瓶可用洗液浸泡,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净;聚乙烯瓶可用10%&& 的盐酸溶液浸泡,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净。采样前应用所取的水样冲洗采水瓶2~3次。&&& 2.水样的量:供一般物理与化学分析用水样量约需2L~3L,如待测的项目很多,需要采集5L~10L,&&&&& 充分混合后分装于1L~2L的贮样瓶中。&&&&&&&&&&&&&&&&&&&& 表& 水样采集量(单位:ml)
监 测 项 目
水 样 采 集 量
监 测 项 目
水 样 采 集 量
总不可滤残渣
亚硝酸盐氮
酸度、碱度
有机氯农药
3.采样方法:均匀液样和不均匀液样的取样和保存.
4.布点方法:水样采样点的布置原则
一、陆地水
在布置监测采样点时要留意取得有代表性的数据,同时要避免过多的采样。不必要的样品不仅耗
费资金,也给数据处理带来不便。样品及其调查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取决于采样位置、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
代表性。而采样点的布设则根据调查监测目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污水与自然水体的混合情况等因素而
定。特别应留意水质突变和水质污染严重的采样点布设。在这些区域一般采样点应当密一些。在水的渐变
处的布点可以稀疏一些。在布设采样点时要尽量考虑到现状评价与影响评价的要求相结合。为了进行影响
评价,通常要进行水质监测,建立模型。在布设采样点时也应考虑到建立模型的需要。
在选择河流采样断面时,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监测河段内生产、生活取水口的位置、取水量,废
水排放口的位置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河流的水文、河床、水工建筑、支流汇进等情况。由于河流水文
和水化学条件的不均匀性,导致了水质在时空上的差异。因此,在布设采样点时需考虑河面的宽窄、
河流的深度及采样的频率等。在测点的布设上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单点布想法
适用于河面狭窄、水浅、流量不大的小河流,且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能
充分混合,可以直接在河中心采样。
(2)断面布想法
对于较大的河流,如河面宽,水量大(>150m3/s),水深流急,可以采用多点断面
混合采样法.
采用断面布想法时,对于河流取样断面分别找出对照断面、污染断面和结果断面(又称下游净化
①对照断面
反映进进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一般设在进进城市、产业废水排放口的上
游,基本不受本地区污染影响处。
②污染断面
反映本地区排放的废水对河段水质的影响,设在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
流能较充分混合处。
③结果断面
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设在污染断面的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
采样断面的布设
有支流进口的采样断面的布设
有些情况,采样断面需要适当增加。例如,一条较长的河段里有几个大污染源时,为了研究每个污
染源对水质的影响,需要增设几个控制断面。在所研究的河段里有支流进口时,也需要增加控制断面。
此外,一些特殊地点或地区,如饮用水或水资源丰富地区,可视其需要设采样断面。在大城市或大
产业区的取水口上游处最好设一个采样断面。
(3)采样点的布设
断面位置确定后,断面上采样点的布设应根据河流的宽度和深度而定。
断面垂线设置
水面宽度(m)垂线数目说 明≤50一条(中泓线)1、断面上垂线的布设应避开岸边污染带。有必要对岸边污染带进行监测时,可在污染带内酌情增设垂线。 2、对无排污河段并有充分数据证实断面上水质均匀时,可只设中泓一条垂线。50~100二条(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100三条(左、中、右)&&&&§1-3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表
垂线上采样点的设置水深(m)采 样 点 数 量说 明≤5一点(水面下0.5m处)1、水深不足1m时,设在1/2水深处。 2、河流封冻时,在冰下0.5m处。 3、若有充分数据证实垂线上水质均匀,可酌情减少采样点数目。5~10二点(水面下0.5m,河底上0.5m)>10三点(水面下0.5m、1/2水深、河底上0.5m)
2、湖泊(水库)
对于湖泊、水库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可根据江河进湖(库)的河流数目、流量、季节变化情况、沿
岸污染源对湖(库)水体的影响、湖(库)水体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污染物的扩散与水体的自净情况等,按
照下述原则设置采样断面(见图7-3)。
(1)在进、出湖(库)河流汇合处;
(2)在沿岸的城市产业区大型排污口、饮用水源及风景游览区;
(3)在湖(库)中心、沿水流流向及滞流区;
(4)在湖(库)中不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
湖(库)水质分层采样数水深(m)分 层 数 目<5表层(水面下0.5m)5~10表层、底层(距底1.0m)10~20表层、中层、底层>20表层、底层、每隔10m一层、温跃层上、下
3、产业废水采样布点
产业废水的采样点往往要根据分析目的来确定,并且应考虑到生产工艺。先调查生产工艺、废水排放
情况,然后,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采样点。
(1)要测定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出口处布点采样。一类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砷、铅、
Cr(VI)和强致癌物等。
(2)要测定二类污染物,应在工厂总排污口处布点采样。二类污染物有总不可滤残渣、硫化物、挥发
性酚、氰化物、有机磷、石油类、铜、锌、氟、硝基苯类、苯胺类等。
(3)有处理设施的工厂,应在处理设施的排出口处布点。为了解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可在进水口和出
水口同时布点采样。
湖泊、水库水质采样点的布设&&&&&二、水样的保存(冷躲法和化学法)
适当的保护措施固然能够降低水样变化的程度和减缓其变化速度,但并不能完全抑制其变化。有些项
目特别轻易发生变化,如水温、溶解氧、二氧化碳等,必须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有一部分项目可在采样
现场对水样做简单的预处理,使之能够保存一段时间。水样答应保存的时间,与水样的性质、分析的项目
溶液的酸度、贮存容器的材质以及存放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水样的保存要求
(1)抑制微生物作用;
(2)减缓化合物或配合物的水解、解离及氧化还原作用;
(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损失。
部分水样监测项目保存方法
&&&&测定项目保存温度(℃)保 存 剂可保存时间(h)备 注酸度、碱度4------24&生化需氧量4------6&化学需氧量4加H2SO4至pH<27(d)&总有机碳------------24&硬 度4------7(d)&溶 解 氧------加1mlMnSO4和2ml碱性KI4~8现场固定氟化物4------7(d)&氯化物------------7(d)&氰化物4加NaOH至pH=1324现场固定氨 氮4加H2SO4至pH<224&硝酸盐4加H2SO4至pH<224&亚硝酸盐4------24&硫酸盐4------7(d)&硫化物------每升加2mlZn(Ac)2(aq)24现场固定亚硫酸盐4------24&砷------加H2SO4至pH<26(m)&硒------加HNO3至pH<26(m)&总金属------加HNO3至pH<26(m)&总 汞------加HNO3至pH<213(d)硬塑容器溶解汞------过滤,加HNO3至pH<238(d)玻璃容器Cr(VI)------加NaOH至pH=8~9当天测定新硬质玻璃瓶总铬------加HNO3至pH<2当天测定&酚类4加H3PO4至pH<4、500ml水样加1gCuSO424&油和动物脂4加H2SO4至pH<224&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加水样量0.1%的H2SO47(d)&
三、水样的预处理
水样浑浊也会影响分析结果,用适当孔径的滤器可以有效地除往藻类和细菌,滤后的样品稳定性更
好。一般地说,可以用澄清、离心、过滤等措施来分离悬浮物。
以0.45μm的滤膜区分可过滤态与不可过滤态的物质。采用澄清后取上清夜或用中速定量滤纸、砂芯
漏斗、离心等方式处理样品时,相互间的可比性不大,其阻留悬浮物颗粒的能力大体为:滤膜>离心>滤
纸>砂芯漏斗。要测定可滤态部分,应在采样后立即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在暂时无0.45μm滤膜时,
泥砂型水样可用离心等方法分离;含有机质多的水样可用滤纸(或砂芯漏斗)过滤;采用自然沉降取上清
液测定可滤态物质是不恰当的。假如要测定全组分含量,应在采样后立即加进保护剂,分析测定时充分摇
匀后取样。四、步骤
1.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水样的预处理(干扰物质的分离和待测物的富集)
3.试样中待测组分的丈量:
4.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常用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基天职析方法水 质 分 析 项 目重量法总不可滤残渣、总残渣、蒸发残余量、总可滤残渣、灼烧减重、有机碳等容量法酸度、碱度、硬度、Ca2+、Mg2+、耗氧量、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l-、硫化物、Al3+等比色法Cl-、SO42-、SiO2、NH4+-N、NO2--N、NO3--N、Fe2+、Fe3+、Al3+、Mn2+、Mn4+、Cu2+、Pb2+、Zn2+、Cr3+、Cr6+、Hg2+、F-、CN-、As、P、酚类、余氯、硫化物、ABS、木质素、腐殖酸、色度、有机磷等比浊法浑浊度、透明度、SO42-等电化学法电导率、pH、溶解氧等火焰光度法Na+、K+原子吸收法Hg、Cd、Zn、Ca、Mg等其他温度、外观、臭味等1-4误差与数据处理&&&&一. 正确度和精密度 误差和偏差
1.正确度与误差
正确度是指丈量值X与真实值XT相接近的程度;
误差:丈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正确度.
尽对误差:E=X- XT 相对误差: RE%=E/ XT w 100%
标准值:采用各种可靠方法,使用精密仪器,经过不同实验室,不同职员进行平行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
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确定出各组分含量;以此代表该物质各组分的真实值.
2.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类似重现性);
偏差:个别丈量值与均匀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精密度的好坏。
均匀偏差和相对均匀偏差:
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也称变异系数):
3. 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由一些固定原因造成,所以在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且为单向性,影响分析结果的准
确度. 它是可避免和消除的。系统误差包括:
方法误差: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
仪器和试剂引起的误差:来源于仪器本身不够精确;
操纵误差:分析职员所把握的操纵与正确的分析操纵有差别引起.
主观误差(即个人误差):分析职员本身的主观因素造成.
2)偶然误差(不可测误差,随机误差)
由某些难以控制且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是可以答应的.
偶然误差与精密度:偶然误差使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波动,其方向、大小不固定,从而决定精密度的好坏.
3)过失误差:工作中的差错,是可以避免的.
二、 减少误差的方法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1.分析方法的选择: 标准样品对照实验; 检查新方法的系统误差.
2.进行空缺试验;
3.校准仪器;
4.采用校正值.
5.减少丈量误差:检查分析职员是否存在操纵误差或主观误差
偶然误差呈标准正态分布和高斯分布。
三、定量分析中测定数据的评价--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1.可疑值的取舍
2.均匀值的置信界限
3.明显性检验1-5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
意义:实际能测到的数字;其最后一位是可疑数字;
有效数字位数:直接影响测定的相对误差.
留意&#21;的作用:在中间和末尾为有效,在最前面为无效.
如:1.008 % 四位有效数字
1.00 3.50% 三位有效数字
0.9 0.05% 一位有效数字
pH 、pM、 log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取决于小数部分(即尾数)数字的位数
pH=11.20 [H+]=6.3&#215;10-12 mol/L两位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四舍六如五成双 如:150.650-----150.6
10.2150-----10.22
16.851------16.9
三. 计算规则
1.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保存有效数字的位数.(根据是此数的尽对误差最大).
例:0.=25.47
2.乘除法: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其根据是该数的相对误差最大).
0..46 &#215; 1.
四.分析化学中数据记录及计算分析结果的基本规则
1.记录测定结果只保存一位可疑数字;
2.分析结果的表示:
高含量(>10%):四位有效数字
含量(1-10%):三位有效数字
低含量(<1%):二位有效数字
即小数点后只保存两位数有效数字
3.分析中各类误差表示:只表示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4.对各种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视具体情况保存2-3位有效数字.
1-6 滴定分析法概述一.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方法分类
(一).过程:将一种已知正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即滴定剂)从滴定管滴加到一定量的待测物质溶
液中,直到&#8220;化学计量点&#8221;.但需指示剂来帮助观察&#8220; 滴定终点&#8221;.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不一致而存在
&#8220;终点误差&#8221;或&#8220;滴定误差&#8221;.
(二).分类:
1.酸碱滴定: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
2.络合滴定:以络合反应为基础.
3.氧化还原滴定:利用电子转移反应.
4.沉淀滴定:利用天生沉淀反应进行滴定.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一).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2.反应必须定量进行;
3.反应速度要快;
4.有适当的方法指示终点.
(二).滴定方式
1.直接滴定法;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反应可用此法.
2.返滴定法:不满足上述3,4条件的用此法.
3.置换滴定法:不按一定反应进行或伴有副反应用此法.
4.间接滴定法.不能直接与滴定剂起反应的物质用此法.
三.标准物质和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是一种已知正确浓度的溶液.其配制有两种方法:
(一).直接法:正确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溶于适量水后,定量转移进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然后根
据物质的种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算出正确浓度.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相符;若含结晶水,其含量应与化学式同;
2.试剂纯度足够高;>99.9%
3.试剂稳定;如不易吸水分和CO2,不易被空气氧化
4.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可减少称量误差.
(二)间接法:(又称标定法)有很多物质不能直接用来配制标准溶液,将其先配成一种近似所需浓度的
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来测定它的正确浓度.(如盐酸等)
例如,在酸碱滴定分析法中,标准溶液的配制有两种方法。由于盐酸不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只能
用间接法配制,再用基准物质来标定其浓度。标定盐酸常用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Na2CO3和硼砂
Na2B4O7&#183;10H2O。采用硼砂较易提纯,不易吸湿,性质比较稳定,而且摩尔质量很大,可以减少称量误差。
硼砂与盐酸的反应为:
Na2B4O7 &#183; 10H2O + 2HCL = 2NaCL + 4H3BO3 + 5H2O
四.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一)滴定分析计算中常用的量和单位
1.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
2.摩尔质量(M) M=m/n
3.物质的量浓度(c,简称浓度)c=n/V
(二)滴定分析的计算
1.根据待测物质B与滴定剂T之间的化学计量比进行计算;
nB:nT=b:t
2.根据&#8220;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8221;进行计算.
(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2.滴定度:与1mL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物质的质量.
3.物质B的体积分数
4.百分比浓度
5.体积比浓度
6.ppm,ppb和ppt浓度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中文名称:分析化学
2、& 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 chemistry
3、& 课程总学时:68
4、& 课程学分:4
5、& 授课对象:化学二年级学生
6、& 课程编码:1211004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是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阳离子分析,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要点和课程安排
第一章& 绪& 论(1学时)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了解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掌握分析方法分类、反应进行的条件、反应的灵敏性和选择性、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定性分析(7学时)
第一节& 定性分析概述
了解定性的任务
掌握反应进行的条件、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第二节& 阳离子系统分析
掌握四组离子的分析特性、组试剂的作用、四组离子混合物的分析
第三节& 阴离子分析
了解阴离子初步实验、掌握阴离子分别鉴定
第四节& 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理解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6学时)
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理解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第二节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掌握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理解频数分布、正态分布
第四节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掌握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第五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六节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掌握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和减小随机误差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4学时)
第一节滴定分析法简介
理解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方法特点
掌握几种滴定方式
第二节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的概念
第三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掌握直接配制和间接配制法
第四节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掌握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14学时)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
掌握酸碱的定义、共轭酸碱对、酸碱反应。
了解酸碱反应平衡常数、酸碱的强度、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
第二节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掌握物料平衡、质子平衡、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第三节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掌握一元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计算
理解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了解强酸与弱酸的混合溶液pH的计算
第四节酸碱缓冲溶液
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了解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
掌握指示剂作用原理、指示剂变色pH范围
了解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第六节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掌握强碱(酸)滴定强酸(碱)、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过程中的pH的变化规律和滴定误差
第七节多元酸碱的滴定
理解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第八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掌握混合碱的分析、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10学时)
第一节概述
理解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了解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掌握金属离子-EDTA络合物的特点
第二节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掌握络合物的形成常数和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第三节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
掌握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中的浓度的计算及影响络合平衡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EDTA滴定曲线
掌握滴定过程中的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络合滴定指示剂
掌握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具备的条件
理解金属指示剂在使用中的存在问题
了解常用金属指示剂的简介
第六节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掌握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理解络合滴定中酸度的选择与控制
第七节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掌握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理解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及使用掩蔽剂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第八节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掌握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8学时)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了解条件电位、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掌握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中电极电位变化规律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指示剂
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
第五节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前预处理所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六节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及应用
第七节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2学时)
第一节概述
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反应条件
第二节确定终点和方法
掌握莫尔法和佛尔哈德法的原理滴定条件
理解法杨斯法原理及条件
第三节沉淀滴定法应用示例
掌握沉淀滴定法应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6学时)
第一节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
了解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沉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掌握对沉淀形式、称量形式的要求
第三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沉淀的形成
掌握沉淀的类型
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
第五节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掌握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了解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第六节进行沉淀的条件
掌握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第七节有机沉淀剂
了解有机沉淀剂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第八节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掌握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十章& &分光光度法(4学时)
第一节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
第二节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掌握朗伯-比尔定律、吸收系数、桑德尔灵敏度
了解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第三节吸光光度法的仪器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掌握吸光度的测量原理
第四节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掌握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五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掌握单组分的测定、差示分光光度法、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4学时)
第一节概述
掌握回收率、分离率及常用的分离方法
第二节沉淀分离法
了解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掌握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第三节溶剂萃取分离法
掌握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离子交换分离法
掌握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色谱法
理解离子交换亲和力及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
第五节液相色谱分离法
掌握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
第十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学时)
第一节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掌握液体、气体及固体试样采取和制备方法
第二节试样的分解
掌握无机试样的分解、有机试样的分解方法
第三节测定方法的选择
第四节试样分析实例-硅酸盐的分析
掌握硅酸盐全分析实例
四、考试方式及评价结构比例
闭卷考试,平时分占30%,卷面分占70%。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合编:《分析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10。
2.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分析化学》(第三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4.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5. 宋清主编:《分析化学》(第一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
6. 清华大学编:《分析化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7. 李俊义、张渔夫、徐书坤编:《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书》(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6。
8. 孙毓庆主编,胡育筑、李章万、副主编:《分析化学习题集》,科学出版社,2004.8。
9. 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10.吴婉娥编:《分析化学-全析精解》,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11.卢荣、高新、顾玲、张小燕编:《分析化学-导教导学导考》,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6。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Experimen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二、课程编码:1213003
三、课程总学时:68学时
四、课程总学分:2学分
五、适用专业和年级:化学& 大学二年级学生
六、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课堂上讲授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常规玻璃仪器(32套),分光光度计8台
八、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有参考用书:
1.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合编:《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分析化学实验》   (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分析化学实验》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4.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分析化学实验》   (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
5.蔡肇夏,耿明华编著:《定量化学分析仪器的正确使用》科学出版社 1985.
6.南京大学编写:《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九、成绩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实验理论闭卷考试占40%,平时成绩占60%,实验技能考试占100%。
十、实验项目与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
每台(套)
阳离子第一组(银组)的分析
掌握第一组阳离子混合物的分析方法
阳离子第二组(铜锡组)的分析
掌握第二组阳离子混合物的分析方法
阳离子第三组(铁组)的分析
掌握第三组阳离子的分别鉴定方法
阳离子第四组(钙钠组)的分析
掌握第四组阳离子混合物的分析方法
阳离子已知试液的分析
掌握阳离子混合物的分析方法
阳离子未知试液的分析
学会阳离子混合物设计方案和加以验证
阴离子的分组和初步试验
掌握阴离子分组试验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掌握分析天平基本操作、学会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递减称量法
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练习和量器的校准
掌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使用,学会量器的校正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学会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滴定管的正确使用和滴定终点的正确判断
氢氧化钠、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
掌握酸碱标定原理
学会用统计方法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掌握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掌握混合碱的测定原理和终点判断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标定
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原理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掌握水的总硬度的测定原理和总硬度表示方法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掌握混合液连续测定的原理和终点判断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掌握测定原理和方法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原理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方法
软锰矿中MnO2含量的测定
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MnO2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有汞法)
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无汞法)
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标定;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
掌握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标定原理和测定原理
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标定和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掌握碘溶液的配制、标定原理和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可溶性氯化物氯含量的测定
掌握沉淀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氯含量的方法
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沉淀重量法)
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镍盐中镍含量的测定
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掌握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方法
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掌握纸上层析原理及基本操作
偶氮苯和对硝基苯胺的薄层色谱分析
掌握薄层色谱原理及基本操作
硼镁矿中硼的离子交换分离和含量的测定
掌握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掌握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试原理、条件的选择。
1.NH3-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
要求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方案分析方法及原理、所用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计算公式及参考资料)
2.HCl-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
3.胃舒平药片中Al2O3和MgO含量的测定
4.铁矿石中Fe2O3和FeO含量的测定
5.福儿马林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6.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说明:1、在所列实验题目中选择完成68学时;&&&&&& 2、带*者为选做实验项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化学 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