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 教案》这篇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特...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就被三亚落日的“美”深深地陶醉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一篇美文,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三亚落日的那份独特的如诗如画的美,是我教学的重点。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词句的品味、推敲。特别对遣词造句的精深微妙之处,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第一段的学习我采用通读全文后找中心句的方法,讲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通过对“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逊色”等词语的朗读、理解,激发学生的神往之情。通过“在三亚看落日如何有诗意?”过渡到第二段的教学。
第二段虽不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但学好它对于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正是因为三亚的景象样样都美所以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看落日也会别有一番情调的。三亚对于学生来说,一切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海鸥如何的白,沙滩又是怎样的细软,学生都没有真切的感受。光凭语言描述,学生是感受不到的。课前我在网上搜集到了三亚风光的视频,这对学生直接感受三亚的美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三亚的美,我也用美丽的语言引导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边读边说,三亚美在哪儿?有人说:三亚仿佛就是个蓝色的世界。有蓝的天,有蓝的海,就连那白鸥的翅尖也让人担心会被海水蘸蓝了。又有人说:我从小就喜欢海,三亚那玉屑银末般的细沙,傍晚人们来这里,踩上去一定会减轻一天的疲劳。还有人说:椰子汁我喝过,但没有看过椰子长什么样,真想去看看啊!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孩子们对三亚的喜欢。那么有了这种喜爱之情,洋溢在他们心中的必定是无限的向往,把握住他们的感情,引导着他们好好地读一读,美便成为孩子们的了。
我引导学生感受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后,就抓住“三亚落日美在何处”贯穿教学抓住落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也随之变化“像孩童——像红灯笼——像跳水员入水”来感受日落的整个画面,并抓住“红扑扑”、“赤朱丹彤”、“金红一色”等绘色的词;又抓住“快乐”、“抖落”、“悬在”、“顽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态的词语来指导朗读,体会到三亚的自然风光之美。
最后,抓好对落日三个比喻的理解。作者把太阳比作是“一个快乐的孩童”、“红灯笼”、“跳水员入水”,让读者整体感知日落的动态过程。从“下沉→停住→蹦跳→弹跳→入水”这一过程来体悟落日似孩童般的“顽皮”、“任性’,体会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留恋和赞叹。
整节课,我引导学生赏读语言文字,想象文章意境,感悟了“三亚落日”那份诗意的美。 | 临一小解正筠个人博客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秋水》《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诸子喻山水》词法句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秋水》《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诸子喻山水》词法句式
高​二​上​学​期​语​文​课​内​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诸子喻山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内​容​概​括​。​理​解​赏​析
大小:96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诸子喻山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各位前辈帮忙整理一下《诸子喻山水》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分全给了_作业帮
《诸子喻山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各位前辈帮忙整理一下《诸子喻山水》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分全给了
《诸子喻山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各位前辈帮忙整理一下《诸子喻山水》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分全给了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必”同“毕”,尽. 2. 知者乐水 “知”同“智”,智慧. 3. 源泉混混 “混混”同“滚滚”. 4. 是之取尔 “尔”同“耳”,罢了. 5. 正善治 “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 1. 未成一篑 古义:差,今义:未来. 2. 虽覆一篑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 太山不立好恶 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 江海不择小助 古义:不加选择, 今义:不选择、小资助. 5.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古义:君主、气魄, 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 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 下无伏怨之患 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 上下交朴 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 以道为舍 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 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 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 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 古义:坎、再往前流, 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 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 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 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实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 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19.不盈科不行 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不成章不达 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 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 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 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 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 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 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 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 1. 于 仲尼亟称于水 对 何取于水也 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在 故几于道 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2. 而 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 3. 之 君子耻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的 流水之为物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的标志 4. 为 苟为无本 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为 5. 善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 6. 动 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动善时 行动 7. 下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低处 8. 厌明主不厌人 嫌弃 士不厌学 厌倦 四.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 知者乐 感到快乐 2. 仁者寿 延年益寿 3. 动善时 把握时机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王 5.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1. 不舍昼夜 从早到晚 2. 七、八月之间雨集 在七八月 (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整个世界 (四) 意动用法: 1. 君子耻之 以……为耻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觉得……变小 (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 1. 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 2. 故声闻过情 名声 3. 动善时 行动 4. 兵因敌而制胜 取胜的策略 (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盈科而后进 注满 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利导 (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 故能成其富 富有和浩瀚的胸怀 2. 仁者静 宁静的处世态度 3. 日月有明 光辉的形象 4.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 5.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高处 6.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弱点 五.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 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 被动句: 1. 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 省略句: 1. 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 知者动,仁者静.(省略谓语) 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3.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省略动宾) 它们(一旦)干涸了,(也)能站着等待(它们的充盈). 4. 水因地而制流.(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5.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6.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7.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 介词结构后置: 1. 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 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接近. 5. 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五) 宾语前置: 1.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覆遍)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 2. 何取于水也?(取何)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得到这一点(就)罢了. 4.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当水)冲击坚强的东西(时),(却)没有能够胜过它的. (六) 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滚滚的源头活水. (七) 固定句式: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 以其无以易之. 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子喻山水 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