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什么在质量一步没有显现伟大是熬出来的被氧化...

江苏省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研化学四校开学联考(南师大附中、淮阴中午、海门中学、天一中学)_百度知道
江苏省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研化学四校开学联考(南师大附中、淮阴中午、海门中学、天一中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学年第二学期期初高三教学质量调研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等,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纸交回。Mg-24 S-3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Fe2+与S2-共存问题一.Fe2+与S2-在碱性环境中共存吗?二.在酸性和中性中分别又是怎么样?三.不共存,是应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是 生成 Fe(OH)2 和H2S ,Fe(OH)2又氧化成 Fe(OH)3 请分别回答
冷夙璜灃诈鵠
碱性条件下,Fe2+变成Fe(OH)2 白色沉淀,后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酸性条件下,S2-变成硫化氢气体.近中性条件下,二者发生双水解,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OH)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碱性条件下,Fe2+先变成Fe(OH)2 白色沉淀,沉淀随后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酸性条件下,S2-变成硫化氢气体;若pH>2.7,那么溶液中可能出现浑浊,因为Fe3+在pH>2.7的时候开始沉淀,pH>4.1就完全沉淀近中性条件下,二者发生双水解,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OH)3...
扫描下载二维码镁条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有一根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镁条样品,其质量为2.56g,把该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0.18g.请计算:(1)样品中未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多少?(2)该镁条未被氧化时的质量是多少?
(1)设样品中未被氧化的镁的质量为x,Mg+H2SO4=MgSO4+H2↑24&&&&&&&&&&& 2X&&&&&&&&&& 0.18g∴,解之得:x=2.16g;(2)样品中MgO的质量=2.56g-2.16g=0.40g,样品被氧化前的质量=2.16g+0.40g××100%=2.40g.答:(1)样品中未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2.16g;(2)样品被氧化前的质量是2.40g.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样品未被氧化的镁的质量;(2)根据“镁条样品质量-未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氧化镁质量”,然后利用氧化镁中镁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氧化镁中镁的质量,再加上未被氧化的镁的质量即可.
本题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0.18故,第(1)问2.16克Mg==MgO 24
0.40故,第(2)问2.16+0.24=2.40(克)
Mg:0.18/2*24=2.16gMgO:2.56-2.16=0.4g,MgO中Mg=0.4*24/40=0.24gMg=2.16+0.24=2.4g
2.16g;2.4g
扫描下载二维码HJ公司氧化电泳过程质量改进研究--《山东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HJ公司氧化电泳过程质量改进研究
【摘要】:铝型材氧化电泳的过程直接影响到铝型材的表面质量、使用寿命及外观效果。表面处理是铝型材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最关键的一步,其过程复杂,受许多参数的影响。铝型材氧化电泳的质量不仅受脱脂、碱蚀、中和等表面前处理、阳极氧化、电泳涂漆、封孔等氧化电泳本身各工序的影响,铝合金铸锭质量、挤压质量等前面的生产工序也对氧化电泳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运用现场调研、生产过程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对HJ公司铝型材氧化电泳生产过程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生产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生产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找出影响氧化电泳铝型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掌握了国内外质量管理及改进理论,通过对铝型材氧化电泳生产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关键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确定对产品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工序。通过对HJ公司氧化电泳车间的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HJ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最后为HJ公司生产过程提供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HJ公司氧化电泳车间进行质量改进提出了实施对策和解决方法,提高了HJ公司铝型材氧化电泳质量。同时,其他中小型企业进行质量改进也可以借鉴HJ公司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TG178;TB497【目录】:
中文摘要8-9ABSTRACT9-10第1章 绪论10-16 1.1 研究背景10-12 1.2 研究意义12-13
1.2.1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12
1.2.2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12
1.2.3 提高产品生产效率12-13 1.3 研究思路13
1.3.1 调查研究13
1.3.2 提出问题13
1.3.3 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对策13 1.4 研究方法13-14
1.4.1 查找文献法13
1.4.2 现场调研法13-14
1.4.3 生产流程分析法14 1.5 研究内容14-16第2章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16-20 2.1 基础理论16-18
2.1.1 质量改进16-17
2.1.2 全面质量管理17-18 2.2 文献综述18-20第3章 氧化电泳生产现状分析20-30 3.1 氧化电泳车间概况20-21 3.2 氧化电泳生产工艺流程21-23 3.3 氧化电泳车间生产现状分析23-30第4章 氧化电泳质量问题原因分析30-45 4.1 造成质量问题生产过程原因分析30-38
4.1.1 造成色差问题原因分析30-34
4.1.2 造成膜层不完整问题原因分析34-37
4.1.3 造成表面斑点缺陷原因分析37-38 4.2 造成质量问题管理原因分析38-45
4.2.1 员工质量意识谈薄39-42
4.2.2 质量培训不足42-43
4.2.3 设备维护不足43-44
4.2.4 物料检验不规范44
4.2.5 技术水平不足44-45第5章 氧化电泳质量改进对策45-58 5.1 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45-47
5.1.1 对造成色差缺陷的改进45-46
5.1.2 对造成氧化膜质量缺陷的改进46
5.1.3 对造成表面斑点缺陷的改进46-47 5.2 质量改进的保障措施47-58
5.2.1 降低员工离职率,搞好质量文化建设,完善考核体系47-48
5.2.2 加强员工培训48-51
5.2.3 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51-54
5.2.4 加强对挤压型材的进料检验54-56
5.2.5 引进技术进行质量改进56-58第6章 总结与展望58-60 6.1 总结58 6.2 展望58-60参考文献60-63致谢63-64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文波;[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06期
谭冬梅;;[J];硅谷;2013年03期
沈赓献;[J];机械;1952年09期
赵国良;[J];中国设备管理;1991年08期
;[J];质量与可靠性;1992年02期
杨惠英,陈选宏;[J];质量与可靠性;1996年03期
郭秀梅,刘学忠;[J];山西机械;1999年S2期
李正权;[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0年06期
寇栋梁;[J];铁道技术监督;2000年12期
樊沙玉,杜文金;[J];新疆技术监督;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禹;;[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王涵;蔡亚娜;王美珍;张敏红;;[A];2012年华东六省一市手术室护理管理研讨班暨三届四次手术室专业学术交流会资料[C];2012年
姚晓梅;;[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岳朝生;;[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张黎明;杨娟玉;陆燕红;王雅琴;胡静勤;;[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李正权;;[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李学锋;;[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顾永强;范志宏;;[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曹顺基;;[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阙建兰;郎美恒;何雅英;王月飞;李勤;余兰仙;;[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思 前;[N];中国质量报;2004年
林 海;[N];中国质量报;2004年
顾永强 胡志强;[N];中国质量报;2005年
林海;[N];国际金融报;2003年
山东宁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樊军?张敬;[N];中国质量报;2008年
徐敏;[N];中国航天报;2010年
顾永强;[N];中国煤炭报;2008年
储艳红;[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王瑞;[N];中国旅游报;2005年
张春恒;[N];人民邮电;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兆卫;[D];浙江大学;2010年
吴伟强;[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胜荣;[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郭寒辉;[D];天津大学;2004年
翟明;[D];山东大学;2013年
张锦平;[D];厦门大学;2009年
李奂志;[D];郑州大学;2010年
杨玉洁;[D];江南大学;2013年
刘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王宝军;[D];天津大学;2006年
苗春;[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殷静静;[D];山东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当前位置:
>>>某兴趣小组取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铝片15.9g,将它放入足量的稀盐酸..
某兴趣小组取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铝片15.9g,将它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产生氢气1.2g(酸与氧化膜反应时不产生H2).计算:(1)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2)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未变质的铝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设铝片中铝的质量为x2Al+6HCl═2AlCl3+3H2↑54&&&&&&&&&&&&&& 6x&&&&&&&&&&&&&&&1.2g&54x=61.2g&x=10.8g(2)所以氧化铝的质量为:15.9g-10.8g=5.1g则被氧化的铝的质量=5.1g×27×227×2+16×3×100%=2.7g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2.7g2.7g+10.8g×100%=20%答:(1)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是10.8g;&&&(2)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为20%.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兴趣小组取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铝片15.9g,将它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 理论依据: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 基本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例如: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其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Mg):m (O2):n(MgO)=48:32:80=3:2: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含杂质的计算,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解题时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的不纯物。这些辅助性计算可根据有关公式进行即可。 2. 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指质量;必须需纯净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气体密度(g/L)=(2)纯度=×100%=×100%=1-杂质的质量分数(3)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综合计算:1. 综合计算题的常见类型(1)将溶液的相关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计算。(2)将图像、图表、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2. 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如下:综合型计算题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的重点、难点。这种题类型复杂,知识点多,阅读信息量大,思维过程复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它考查的不仅是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知识,也是考察基本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综合计算相对对准度较大,但只要较好地掌握基本类型的计算,再加以认真审题,理清头绪,把握关系,步步相扣,就能将问题顺利解决。 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问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汁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成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生成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质(反应的混有的且不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一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1)固体与液体反应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于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要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有时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于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①溶液组成法:溶液质节=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原溶液中的水;化学反应生成的水。 ②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进入液体的固体质量(包括由于反应进入和直接溶入的)+液体质量-生成不溶物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2)对于液体与液体的反应,一般是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计算与固体和液体反应后的计算类似,自先应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应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反应发生后,溶液质量也有两种求法:①溶液组成法(同上)。②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所有液体质量之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4. 图像、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在近几年中考题出现了以图像,表格为载体的化学计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坐标曲线、图像、表格等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答此类题目时,受求学生能够对图像,表格进行科学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将有用信息,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1)图像与化学方程式结台的综合计算图像型计算题是常见的题型是坐标曲线题,其特点是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曲线图直观表示出来。&&& 坐标系中的曲线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读图时,要善于从曲线图中捕捉到“三点”,(起点,拐点,终点),并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2)表格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综合计算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策略: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3)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做实验探究的综合计算题时,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或元素)质量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5.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天平平衡问题:&&&& 化学计算中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一般指眨应前灭平已处于平衡状态,当托盘两边烧杯中加入物质后,引起烧杯内物质净增量的变化,从而确定天平能否仍处于平衡的状态。解此类题目必须理顺以下关系:烧杯内物质净增质量=加入物质质量一放出气体质量;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仍处于平衡状念;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半指针向左偏转;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指针向有偏转。6.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技巧与方法:(1)差量法(差值法)&&& 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但有的化学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州时,会出现固体、液体、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根据该变化的差值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可求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这一方法叫差量法。此法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①2KMnO4K2MnO4+MnO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氧气的质量②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或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③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2,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气体质量的增加量。④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⑤2H2+O22H2O,反应后气体质量减小,其减小值为生成水的质量。⑥金属+酸→盐+H2,该变化中金属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其增加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差值。⑦金属+盐→盐+金属,该变化中金属质量若增加,溶液的质量则减小,否则相反。其差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的金属质量的差值。⑧难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水的质量例:为了测定某些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甲、乙两组同学根据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分别利用两种方法测定了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已知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e3O4+4CO3Fe+4CO2(1)甲组同学取该磁铁矿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5.5g,请你根据甲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2)乙组同学取该磁铁矿样品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8g,请你根据乙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解析:(1)甲组同学的实验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CO还原Fe3O4生成的CO2,由5.5gCO2的质量作为已知条件,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Fe3O4的质量(2)乙组同学的实验中10g样品被CO充分还原后剩余8g固体,减少的质量为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利用产生的差量即可求出Fe3O4的质量。也可以根据题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来建立等量关系,求出Fe3O4的质量。答案:(1)Fe3O4+4CO3Fe+4CO2      232        176      x         5.5g232/x=176/5.5g解得x=7.25g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2)设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xFe3O4+4CO3Fe+4CO2 △m232     168   232-168=64x           10g-8g=2g232:64=x:2gx=7.25g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2)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式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关系式法有如下两种类型. (1)纵向关系式经过多步的连续反应,即后一反应的反应物为前一反应的生成物,采用“加合”,将多步运算转化为一步计算 (2)横向关系式 ①几种不同物质中含相同的量,根据该量将几种不同物质直接联系起来进行运算 ②有多个平行的化学反应即多个反应的生成物有一种相同,根据这一相同的生成物,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依此关系式进行计算可建华运算过程。关系式法抓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关系式,化繁为简,减少计算误差,是化学计算常用方法之一。例: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与稀硫酸等酸反应生成CO2,试回答:(1)写出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何用98%的硫酸(密度为1.84g/mL)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3)现将45gNaHCO3(混有KHCO3)固体粉末加入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是气体全部逸出,固体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所示,计算:①求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②若稀硫酸为120mL时,加入固体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解析:(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的书写(2)设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需98%的硫酸(密度为t.84g/mL)的体积为x,则: x×1.84g/ml×98%=980g×18.4%,x=100mL,需水的质量为:980g-100ml×1.84g/mL=796g;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由图像可以看出,45g固体粉爪与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11L, 11LCO2的质量为l1L×2g/L=22g,根据CO2的质量可计算出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由100mL 稀硫酸能与45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可计算出120mL 稀硫酸能与54g固体粉未完全反应,而加入的固体粉末为58.5g,则固体粉末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CO2气体11L,则120mL稀硫酸与54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答案:(1)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2)将100ml98%的H2SO4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796ml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解:①45g固体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m(CO2)=11L×2g/L=22g设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由(1)得H2SO4——2CO2     98    88     x     22gx=(98×22g)/88=24.5g②设与120mL稀H2SO4完全反应的固体粉末的质量为y100mL/120mL=45g/yy=54g&58.5g所以固体粉末过量,以硫酸的量进行计算:V(CO2)=(11L×120mL)/100mL=13.2L答: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24.5g,产生的CO2的体积为13.2L。(3)平均值法&&&& 混合物中确定各组分的有关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如混合物中各组分均能与某一物质反应且得到的产物中有同一种物质或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要确定其成分的有天计算可用平均值法求解。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先找出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平均值(如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质量、平均质量分数等),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分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利用这些平均值解题的方法叫做平均值法。下面分类进行讨论:(1)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法&& 由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要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或计算某一成分的质量,利用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法计算较为快捷、准确。解题时先设该混合物为一种纯净的二价金属,利用化学方程式或其他方法求出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混合物各组分中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小于半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则另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必须大于平均二价相对原子子质量,据此求出正确答案。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如:Na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46Mg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24Al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18设一种二价金属R的质量为m,其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为M,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xR+H2SO4==RSO4+H2↑M&&&&&&&&&&&&&&&&&&&&&&&&&&&& 2m&&&&&&&&&&&&&&&&&&&&&&&&&&&& x解得:x=m/M×2即金属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该金属质量成正比,与该金属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若像Cu等金属与稀硫酸不反应,即产生的H2的质量为零。注意:①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本质区别,前者为一假设值。 ②Cu、Ag等不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产生H2质量为0。⑧金属与足量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④制取一定量的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为:例:小明同学用6.5g不纯的锌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H2的质量为0.205g,已知其中含有另一种金属杂质,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A.铁B.铝C.铜D.镁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种金属混合物6.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了0.205g氢气,则混合物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为(6.5/0.205)×2=63.4,。已知Zn、Fe、Al、Cu、Mg五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56,18,∞(无穷大),24,混合物中含有Zn,则另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大于63.4,所以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Cu。(2)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法由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要判断混合物中各物质是否存在或计算某成分的质量,可用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法解题。解题时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其他方法求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大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则另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小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据此可求出正确答案。(3)质量平均值法利用混合物中平均质量解题方法。(4)质量分数平均值法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总是介于混合物中一种成分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另一种成分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据此可确定混合物的组成。4. 守恒法化学变化中等量关系的简历,有一条很重要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定律演绎为: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分子的数目虽然有的改变,但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该定律反映出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等量关系,是解化学试题的思路之一。利用化学反应前后某些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称为守恒法。仔细挖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是守恒法解题的关键。下面分类进行讨论:(1)质量守恒法①发宁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守恒②溶液混合或稀释前后,溶质总质量守恒③化学反应中某些元素的质量守恒(2)电荷守恒法溶液中阴、阳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但正负电荷总数相等。(3)比例守恒法利用试题中潜在的某些量之间的比例恒定不变的原理来解题的一种方法。例:某二价金属M的氧化物10g与9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请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该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上述新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解题:(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30%=30g设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xMO + H2SO4== MSO4 + H2OM+16&   98    M+9610g    x     30g(M+16):(M+96)=10g:30g解得M=24,可知M为镁元素98:40=x:10gx=24.5g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g/90g×100%=27.2%(2)反应后溶液中MgSO4的质量为30g,则水的质量为70g,氢元素的质量即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是水与硫酸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和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0g×):(70g×+30g×)=35:3525. 假设量法在所给题目中缺少实例,无数据,仅有字母或仅有比值,在解答该类题设未知数之前,先假设一个题目中缺少的关键量为假设量,即一个已知量,补充解题的条件。然后,此假设量可参与整个化学计算,使计算过程简单,清晰。但该假设的已知量只帮助解题,不会影响最终结果,这种解题方法叫假设量法。具体有两种类型:假设用具体的物质代替题目中抽象或不定的物质来解题。②假设一具体数据代替题目中未知数据来解题。a. 题目中给出化学反应前后某两种物质的等量关系(已知条件),求混合物中各组分间的质量比—找等量设为假设量。b. 题目中给出某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已知条件),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分数—找条件中给出的质量分数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为假设量例:已知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需100g80%的氢氧化钾溶液,若改用100g80%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确定解析:设题目中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5g,需要NaOH、KOH的质量分别为x和yNaOH+HCl==NaCl+H2O40  36.5x   36.5g40/x=36.5/36.5gx=40gKOH+HCl==KCl+H2O56 36.5y  36.5y=56g若用含56gNaOH的溶液与含36.5gHCl的盐酸反应,则NaOH过量,溶液pH&7,选A。6. 比较法解题时对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或数据,结合有关知识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此法解计算型选择题时可避免对各备选答案一一进行计算。运用该法解题时有如下情况:(1)分类比较:按被选择对象的某些特点,先分类后比较选择(2)计算比较:解题时先做简单计算,然后比较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中某一相同原子的个数,最后选择。(3)转化问题比较:解题之前将所求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来比较选择答案。(4)排列比较:将被选择答案按某种顺序排列后,再分析比较选择答案。例:铅蓄电池中需要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现将5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d1g/ml)与1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d2g/ml)按体积比1:1混合,已知d1&d2,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30%B.等于30%C.等于60%D.小于30%解析:当两种同溶质的溶液混合时,以m1g a%的溶液和m2g b%的溶液混合为例,且a&b。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b%)/2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a%+b%)/2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a%+b%)/2从题意分析知,由d1&d2,则等体积的两种溶液,50%的H2SO4溶液质量大,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50%+10%)/2=30%要明确解题思路解题时的一般思路: (1)先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 (3)确定哪些数据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如果所给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关系仅仅是间接关系,那必须分析清楚该数据是通过什么“中介”与各物质产生联系的,然后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设未知量,求什么设什么。 (2)正确完整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总和,标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址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 质量总和的下面。 (4)列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应注意的问题: (1)解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思路、确定解题方法、严格按解题步骤求解。 (2)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一定要书写正确,一定要配平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中某元素原子的数目一定要相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一定要准确。 (3)化学方程式所表明的各物质均指纯净物,参加计算的各物质的质量也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如果求纯净物的质量需进行换算,换算方法:纯净物的质量= 物质总质量×该物质的质量分数(即纯度)。 (4)对题目中所给的“适最”“足量”“过量”“恰好反应”“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词语,要认真对待,正确理解一般来说:“适量”—两种(或多种)反应物之间按一定量比恰好反应。 “足量”—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无剩余;另一种反应物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过量。 “过量”—完全反应后,有一种(或多种)反应物剩余。 “恰好反应”和“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反应物无剩余。 “充分反应”和“反应完全”—同“足量"。(5)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解题格式要规范。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 (1)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有关含杂质的物质质量间的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含有体积、密度与质量间换算的有关计算。(4)关于过量问题的计算。 (5)多步反应的计算。(6)其他类型的计算。 计算时常见的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5)没有统一单位;(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质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几个误区: (1)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计算,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2)把含杂质的质量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或把体积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 (4)解题格式不规范,设的未知缺与求的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计算不准确,不按题目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方程式应用不当)。 (6)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单位问题弄错等。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三个三”: 在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三个事项”,即: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 (3)结果要准确。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3)计算质量比要准确。三个事项:(1)单位统一;(2)用纯量进行计算; (3)若是体积要换算成质量。
发现相似题
与“某兴趣小组取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铝片15.9g,将它放入足量的稀盐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923102277152239502305101672742297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盘读不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